台风妮妲的产生(简述台风形成的条件有什么)

由网友()分享简介:台风妮妲的产生



  据广东气象局消息:8月2日早晨到上午“妮妲”将以强台风在汕尾到阳江之间沿海地区登陆,正面袭击珠江三角洲,登陆时为台风级或强台风级(...

台风妮妲的产生



  据广东气象局消息:8月2日早晨到上午“妮妲”将以强台风在汕尾到阳江之间沿海地区登陆,正面袭击珠江三角洲,登陆时为台风级或强台风级(40-48米/秒,13-15级)。接下来和学习啦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台风妮妲的形成

  4号台风妮妲"胚胎"已出现,在菲律宾以东,或于本月底生成。台风妮妲的前生是2009年11月23日生成的第22号台风。

  201604号台风妮妲已在菲律宾出现,预计将于本月底生成。目前“妮妲”路径不稳定,预计生成后将严重影响我国沿海地区,1604号台风胚胎将逐渐加强到编报强度。

  从目前的分析来看,1604号台风将会拥有充分的水汽作为后援,其尺度可能将会比较大,如果届时真的靠近、擦过甚至登陆我国,将会大范围影响我国内陆和沿海海域。同时,也必将对中高纬度的环流形势产生重大影响,可能会有效地暂缓南方地区高温酷暑。

  台风妮妲的前生是2009年11月23日生成的第22号台风,虽然那年诞生的月份比较晚,但是,也曾发展到16级超强台风。希望,2016年第4号台风妮妲有所作为。

  第4号台风“妮妲”于2016年7月30日17时生成,20时位于西北太平洋洋面上,距离深圳约1400公里,中心风力8级。

  第4号台风“妮妲预计2016年7月31日夜间起,台湾浅滩渔场风力达8-11级,闽中、闽南渔场风力7-9级。1日,台湾浅滩、闽南渔场风力达9-12级,闽中渔场风力达7-9级;南部沿海风力达8-10级。

  2016年8月1日早晨5点钟其中心位于香港东偏南方大约620公里的南海东北部海面上,就是北纬19.9度、东经119.4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75百帕,7级风圈半径150-220公里,10级风圈半径50-60公里。

  台风妮妲的新闻

  中央气象台8月1日18时发布台风红色预警,台风红色预警是中央气象台今年首发。

  今年第4号台风“妮妲”的中心今天下午5点钟位于香港东偏南方大约360公里的南海东北部海面上,就是北纬21.1度、东经117.3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3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65百帕,7级风圈半径260-300公里,10级风圈半径100-120公里,12级风圈半径40-50公里。

  预计,“妮妲”的中心将以每小时20-25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增强,最强可达到强台风级(42-48米/秒,14-15级),并将于2日凌晨到上午在广东汕尾到阳江一带沿海登陆,最大可能在珠江口附近地区登陆,预计登陆强度为强台风级(42-48米/秒,14-15级)。

  台风“妮妲”将正面袭击珠三角 广东省启动防台风一级响应

  广东省防总今天下午召开会商会,广东省气象台预报,“妮妲”将在明天(8月2日)早上到上午,在珠海到惠州一带沿海登陆,中心风力将超12级, 珠三角沿海风暴增水(海岸急剧上升)高达2.5米,预计妮妲登陆将给广东大部分地区带来暴雨,其中珠三角地区将有超300毫米特大暴雨。

  广东省防总建议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佛山等地在内的七市今晚10点停工、停产、停课、停市。珠三角所在地市可根据自身情况,凡是不涉及国计民生、城市运行以及与防台风吴密切关系的企事业单位可放假一天。目前,广东省军区已经部署两万兵力应对台风灾害。会议还决定今天(8月1号)下午5点起,广东全省启动防台风一级应急响应。

  广州的情况:

  广州南沙风力可达12-13级

  全市首次停工!停产!停课!

  下午1时许, “妮坦”继续趋向珠江口一带,登陆时强度可能达到强台风级,这是30多年来首个以强台风级别登陆珠江口沿海的台风,广州市气象局今天下午2时将台风预警信号升级为红色。广州市三防办今天中午1时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妮坦将对广州造成较大影响。

  广州市三防办发布消息,预计“妮坦”将于2日上午以强台风级别在珠江口附近海域登陆,大风最大影响区域是南沙,风力12-13级,阵风14级以上,中心城区风力10-11级,阵风12级以上。 “妮坦”将为广州珠江口沿海带来4-6米的巨浪到狂浪。广州可能出现风暴增水和高潮位叠加的最不利组合。

  1日夜间,广州有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风力10-12级,阵风14级,中心城区风力10-11级。

  据预测,“妮坦”将给珠江口沿海带来150-250厘米的风暴增水,其中南沙站可能在2日上午10-12时期间,达到本次过程的最高潮位280厘米,或超过历史最高潮位(超百年一遇)。

  而预计8月2日11-13时,南沙、黄埔、中大等河段将出现2.8-2.9米的历史最高潮位,超过2008年强台风“黑格比”的潮位记录。

  今天14点,广州市委、市三防总指挥部总指挥周亚伟发布了广州市防台风防汛全民动员令。“根据气象、水文、海洋部门预测,未来24小时内,今年第4号台风”妮妲“将严重影响我市,同时,将带来强风、强降雨和风暴潮。经过市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研究决定:从现在开始,启动全市防台风和防汛I级应急响应!在I级应急响应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三停“,即:停工(业)、停产、停课。”除抢险人员外,其他人员切勿随意外出。各级民政部门和沿海地区开放避险场所供群众避风避险。
 

台风相关文章:

1.在家如何防台风:台风避险常识

2.台风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3.遇到台风怎么办

4.台风安全防范知识科普

5.台风有哪些征兆

简述台风形成的条件有什么



  台风是赤道以北,日界线以西,亚洲太平洋国家或地区对热带气旋的一个分级,促使台风形成需要哪些因素呢?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来给你科普一下台风形成的条件,一起看看。

  台风形成的条件

  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

  台风的生命周期

  孕育阶段

  经过太阳一天的照射,海面上形成了强盛的积雨云,这些积雨云里的热空气上升,周围较冷空气源源不绝的补充进来,再次遇热上升,如此循环,使得上方的空气热,下方空气冷,上方的热空气里的水汽蒸发扩大了云带范围,云带的扩大使得这种运动更加剧烈。经过不断扩大的云团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逆时针旋转起来(在南半球是顺时针),形成热带气旋,热带气旋里旋转的空气产生的离心力把空气都往外甩,中心的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压力不断变小,形成了热带低压—台风初始阶段。

  发展(增强)阶段

  因为热带低压中心气压比外界低,所以周围空气涌向热带低压,遇热上升,供给了热带低压较多的能量,超过输出能量,此时,热带低压里空气旋转更厉害,中心最大风力升高,中心气压进一步降低。等到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一定标准时,就会提升到更高的一个级别,热带低压提升到热带风暴,再提升到强热带风暴、台风,有时能提升到强台风甚至超强台风,这要看能量输入与输出比决定,输入能量大于输出能量,台风就会增强,反之就会减弱。

  成熟阶段

  台风经过漫长的发展之路,变得强大,具有了造成灾害的能力,如果这时登陆,就会造成重大损失。

  消亡阶段

  台风消亡路径有两个,第一个是:台风登陆陆地后,受到地面摩擦和能量供应不足的共同影响,台风会迅速减弱消亡,消亡之后的残留云系可以给某地带来长时间强降雨。第二个是:台风在东海北部转向,登陆韩国或穿过朝鲜海峡之后,在日本海变性为温带气旋,变性为温带气旋后,消亡较慢。

  台风的特点

  台风源地

  台风源地,指经常发生台风的海区,全球台风主要发生于8个海区。其中北半球有北太平洋西部和东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5个海区,而南半球有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西部和东部3个海区。从每年台风发生数及其占全球台风总数的百分率的区域分布图中可以看到,全球每年平均可发生62个台风,大洋西部发生的台风比大洋东部发生的台风多得多。其中以西北太平洋海区为最多(占36%以上),而南大西洋和东南太平洋至今尚未发现有台风生成。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源地又分三个相对集中区:菲律宾以东的洋面、关岛附近洋面和南海中部。在南海形成的台风,对我国华南一带影响重大。

  台风大多数发生在南、北纬度的5°~20°,尤其是在10°~20°占到了总数的65%。而在20°以外的较高纬度发生的台风只占13%,发生在5°以内赤道附近的台风极少,但偶尔还是有的,如福建省气象台就发现1970~1971这两年中,西北太平洋共有3个台风发生在5°N以南区域。据近十多年来卫星资料的分析,发展成台风的扰动云团,在几天前即可发现,所以实际上扰动的初始位置比以前发现的位置偏东。如北大西洋上,以前认为发展成台风的初始扰动大多数产生在大洋的中部,而有人根据云图分析,认为每年有三分之二台风的扰动起源于非洲大陆。这些扰动一般表现为倒V形或旋涡状云型,它们沿东风气流向西移动,到达北大西洋中部和加勒比海时,便发展成台风。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台风的初始扰动位置,也要比以前发现的位置偏东。

  国际上以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来确强度并进行分类:

  热带扰动级别

  (由于热带扰动是热带风暴的前身,为了对其研究和追踪,有一套独特的分级方式):

  以反映热带扰动的结构好坏程度分为Low(表示差),Medium(表示一般),High(表示好)。一旦其加强成热带低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就会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告(TCFA),这时的扰动可能是Medium或High级别。但是,并非所有系统在获升格为热带低压前都会发出TCFA,尤在当前东亚命名机构为日本气象厅(JMA)的情况下,若JMA相当迅速地命名,JTWC可能在非惯常发报时间发布TCFA,也可能直接升为热带低压(这样的情况较少见)。

  台风结构

  台风是一个强大而具破坏力的气旋性漩涡,发展成熟的台风,其底层按辐合气流速度大小分为三个区域:①外圈,又称为大风区。自台风边缘到涡旋区外缘,半径约200~300km,其主要特点是风速向中心急增,风力可达6级以上;②中圈,又称涡旋区。从大风区边缘到台风眼壁,半径约在100km,是台风中对流和风、雨最强烈区域,破坏力最大;③内圈,又称台风眼区。半径约5~30km。多呈圆形,风速迅速减小或静风。

  台风内各种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水平分布可以分为外层区(包括外云带和内云带)、云墙区和台风眼区三个区域;铅直方向可以分为低空流入层(大约在1公里以下)、高空流出层(大致在10公里以上)和中间上升气流层(1公里到10公里附近)三个层次(图1台风结构示意图)。在台风外围的低层,有数支同台风区等压线的螺旋状气流卷入台风区,辐合上升,促使对流云系发展,形成台风外层区的外云带和内云带;相应云系有数条螺旋状雨带。卷入气流越向台风内部旋进,切向风速也越来越大,在离台风中心的一定距离处,气流不再旋进,于是大量的潮湿空气被迫强烈上升,形成环绕中心的高耸云墙,组成云墙的积雨云顶可高达19公里,这就是云墙区。

  台风中最大风速发生在云墙的内侧,最大暴雨发生在云墙区,所以云墙区是最容易形成灾害的狂风暴雨区。当云墙区的上升气流到达高空后,由于气压梯度的减弱,大量空气被迫外抛,形成流出层,而小部分空气向内流入台风中心并下沉,造成晴朗的台风中心,即台风眼区。台风眼半径约在10~70公里之间,平均约25公里。云墙区的潜热释放增温和台风眼区的下沉增温,使台风成为一个暖心的低压系统。

  台风在低层主要是流向低压的流入气流。由于角动量平衡,在内区可产生很强的风速,在高层是反气旋的流出气流。上下层环流之间通过强上升运动联系起来,这是台风环流的主要特征。台风中最暖的温度是由下沉运动造成的,它出现在眼壁内边缘以内,这里有最强的下沉运动。在台风低层最大风速半径处,辐合最强,最大风速值半径的大小随高度变化甚小,并处于眼壁之中。

  台风能量

  台风结构的不对称性也是人们注意的特点。分析表明,无论是在台风内区和外区都有明显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对于台风发展和动量及动能的输送等有重要的作用。天气尺度的台风是大气中很强的动能源,因而对大气环流的变化和维持应有重要的影响,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能量问题上还有人指出,角动量的水平涡旋输送在台风外区很重要;另外,在外区动量的产生和输送也很重要,它们在台风能量收支中不应加以忽略,这些都与台风的不对称性有关。

  台风眼

  台风中心叫台风眼,以其为同心圆由内向外分别是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台风眼的形成, 系由于台风内的风是反时针方向吹动,使中心空气发生旋转,而旋转时所造成之离心力,与向中心旋转吹入之风力互相平衡抵消,而使强风不能再向中心聚合, 因此形成台风中心数十公里范围内的无风现象,而且因为有空气下沉增温现象, 导致云消雨散而成为台风眼。


猜你感兴趣:

1.2017年台风有多少个具体命名表

2.台风妮妲的产生

3.为什么会有台风

4.台风为什么叫台风的原因

2017年的台风命名表是什么



  2017年开启,新的台风也要来袭了,台风的危害极大是我们不容小觑的,那么,2017年台风预测有多少个?下面小编整理的2017年台风命名表,一起来了解吧。

  2017年台风命名表

  第31届台风委员会通过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等14个成员提供(每个成员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里的14个名字(每个成员提供1个名字),按每个成员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命名表按顺序、循环使用。

  2016年第26号台风是26号台风洛坦,因此2017年台风名字排序从梅花开始,梅花-苗柏-南玛都-塔拉斯-奥鹿-玫瑰-洛克-桑卡-纳沙-海棠-尼格-榕树-天鹰-帕卡-珊瑚-玛娃-古超-泰利-杜苏芮-卡努-韦森特-苏拉,以此类推。

  2017年台风预测:会有多少个 约7~8个台风将登陆或影响

  省防指召开了今年第一次防汛抗旱形势会商会议。与会专家会商后预计今年登陆和影响台风略多,约7~8个,可能有早台风影响我省。

  降雨方面,预计1~2月降雨偏少2~3成;春季降雨略偏少0~2成;雨季可能出现持续性暴雨,局部雨量偏多2~5成,可能出现较大洪涝;夏季降雨偏多1~2成。

  洪水方面,闽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建溪、富屯溪可能发生5年一遇中等洪水,不排除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其他江河可能发生小洪水。

  台风方面,预计今年登陆和影响台风略多,约7~8个,可能有早台风影响我省。

猜你喜欢:

1.2017天气预测 2017天气预报

2.2017雨水是几月几日

2017年台风预测最新消息



  2017年台风多不多?2017年台风多少个?2017年新的台风也要来袭了,台风的危害极大是我们不容小觑的,台风过境常伴随着大风、暴雨等强对流天气,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严重的还会造成道路瘫痪,甚至是人员的伤亡。下面小编带来的2017年台风预测最新消息。一起来看看吧。

  2017年台风预测 2017年台风最新消息 2017年台风多不多

  2017年台风季节是什么时候?每年5月-9月

  通常每年5月-9月,是台风影响我国的集中期。从1949年-2014年登陆我国的台风资料来看,海南省是唯一一个4月份有台风登陆的沿海省(市、区);从5月份开始,台风可能登陆的范围从华南沿海逐渐向北扩展,直到8月份达到巅峰,“浪迹”整个沿海地区;9月开始迅速向南退缩。

  台风发生的环境,必须有较高的气温和大量的水气,发生对流作用,以及不同方向和不同秉性的风,且发生波动而造成漩涡等,此均以夏、秋季环境较为适合。过了秋季,太阳直射部分往南移,洋面水温逐渐降低,加之南半球之东南信风较少进入北半球,北半球能形成台风的机会较少,所以在北半球台风多发生在7、8、9、10 月,而其它月份较少,尤其是12月至翌年4月间则更少。

  2017年台风最多是哪个月份?8月份

  8月份是一年中台风最为活跃的一个月,根据气象资料统计,1981年-2010年8月份登陆我国的台风共有57个,也就是说,8月份平均每年会有1.9个台风登陆我国,是一年中登陆台风第二多的月份,仅次于7月。在强度方面,在这57个台风中,有10个是以热带风暴级别登陆我国的,23个以强热带风暴级别登陆我国,24个以台风及以上强度登陆我国,台风及以上强度占比42%,在这一项数据上仅次于9月和7月。因此,8月份登陆我国的台风具有数量较多、强度较强的特点。

  2017年哪些沿海地区容易遭受台风袭击

  8月份则是台风登陆范围分布最广的月份,面向非内海的省(市、区)(天津和河北临渤海,渤海是内海),从广西一直到辽宁,都有可能成为台风登陆的目标。

  8月份是一年中台风最为活跃的一个月,不仅生成的个数最多,而且台风“浪迹”我国整个沿海地区,从广西到辽宁都有可能成为台风正面袭击的目标,其中,广东最受青睐,而台湾遭受的风雨往往最为猛烈。

  为什么会形成台风

  在海洋面温度超过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去。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产生了台风。

  近三年台风资料一览

  2016年: 尼伯特 妮妲 莫兰蒂 鲇鱼 莎莉嘉 海马

  台风尼伯特:尼伯特于07月08日05时50分以超强台风级在台湾台东太麻里乡沿海登陆,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初台。

  台风妮妲:08月02日03时35分,妮妲最终在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街道附近沿海登陆。04时,在深圳市盐田区梅沙街道第二次登陆。

  2015年: 鲸鱼 莲花 灿鸿 苏迪罗 杜鹃 彩虹

  台风鲸鱼:6月21日中午时份,鲸鱼登陆海防一带,并为越南带来狂风暴雨,造成7人死亡。

  台风莲花:2015年7月5日4时,台风莲花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沿海登陆。2015年7月9日12时15分左右,台风莲花在广东省陆丰市甲东镇沿海登陆,最大风力为12级。2015年7月10日5时,台风莲花逐渐减弱消失。

  2014年: 威马逊 麦德姆 娜基莉 夏浪 海鸥 凤凰

  台风威马逊:超强台风威马逊登陆中国后,打破了2006年台风桑美(130kt)的记录,成为建国以来登陆中国最强台风。

  台风海鸥:“海鸥”已给广西造成严重灾害影响,有130.4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6人,紧急转移安置6.59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6507人;直接经济损失3.36亿元人民币。

猜你喜欢:

1.2017天气预测 2017天气预报

2.2017雨水是几月几日

台风的名字是怎样形成的



  热带低压是台风形成最重要的起源也是到最后消失的结尾,而台风的名字是如何命名的呢?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来给你科普一下台风的名字形成。

  台风的名字形成

  《科技术语研究》2006年第8卷第2期刊登了王存忠《台风名词探源及其命名原则》一文,文中论及“台风一词的历史沿革”。作者认为:在古代,人们把台风叫飓风,到了明末清初才开始使用“台风”这一名称,作为寒潮大风或非台风性大风的统称。

  关于“台风”的来历,有两类说法。第一类是“转音说”,包括三种:一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二是由闽南话“风台”演变而来;三是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根据希腊史诗《神权史》中的人物泰丰Typhoon命名。第二类是“源地说”,由于台湾位于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台风北上的路径要冲,很多台风都是穿过台湾海峡进入大陆的,所以称为台风。“台风”是音译词,英文中typhoon是根据中文粤语发音toi fong音译至英文,再进入普通话词汇中的。

  typhoon在美语中指发生在西太平洋或印度洋的热带暴风。若追溯其语源,也许很少有单词能像typhoon 一样表明汉语、阿拉伯语、东印度语和希腊语的多国语言背景。希腊单词typhon 既是风神的姓名又是意为“旋风,台风”的普通名词,被借入到阿拉伯语(就象在中世纪时许多希腊语单词进入阿拉伯语一样,那时,阿拉伯人的学问保存了古典的风格,同时在把它传向欧洲时又有所扩充)。Tufan,希腊语的阿拉伯语形式,传入到了印度人使用的语言,11世纪时讲阿拉伯语的穆斯林入侵者在印度定居下来。这样,阿拉伯语单词的衍生,从印度语言进入英语(最早记载于1588年),并以如touffon和 tufan的形式出现于英语中,最先特指印度的猛烈风暴。在中国,给了热带风暴的另一个单词-台风。汉语单词的广东语形式toi fung同我们的阿拉伯语借用词相近,最早以tuffoon 的形式于1699年载入英语,各种形式合并在一起最后变成了typhoon。

  台风实际上是一种热带气旋。

  台风和飓风都是一种热带气旋,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称作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美国一带称飓风,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一带叫台风;如果在南半球,就叫作旋风。

  (1)指亚洲太平洋及南中国海海域的热带气旋。

  (2)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

  (3)随着发生地点、时间和叫法不同。

  ①在西北太平洋(日界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比如在东亚、东南亚一带就称为“台风”。

  ②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台风在欧洲、北美一带称“飓风”。

  ③在菲律宾被称作“碧瑶风”。

  ④在孟加拉湾地区被称作“气旋性风暴”。

  ⑤在印度半岛被称作“热带气旋”。

  ⑥在澳洲被称作“畏来风”。

  ⑦在墨西哥人则称之为“鞭打”。

  ⑧在南半球则称“旋风”。

  (4)台风过境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强对流天气。风向在北半球地区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为顺时针方向)。在天气图上,台风的等压线和等温线近似为一组同心圆。台风中心为低压中心,以气流的垂直运动为主,风平浪静,天气晴朗;台风眼附近为漩涡风雨区,风大雨大。

  有史以来强度最高、中心附近气压值最低的台风,是超强台风泰培(英语:Typhoon Tip,台湾译名:狄普),日本1979年的大范围洪灾就是由这个台风造成的。

  台风的成因是地面温度高,气流上升,海面风和水蒸气由于比重大,沿地面补充地面空气,海面温度低吸收地面上升的空气、水蒸气补充空间,由于海面大,温差小,海面上空聚集水蒸气多,降雨范围广,水蒸气结水时体积缩小,周围水蒸气补充便形成大风。、

  台风的特点

  台风根据近几年来台风发生的有关资料表明,台风发生的规律及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有季节性。台风(包括热带风暴)一般发生在夏秋之间,最早发生在五月初,最迟发生在十一月。二是台风中心登陆地点难准确预报。台风的风向时有变化,常出人预料,台风中心登陆地点往往与预报相左。三是台风具有旋转性。其登陆时的风向一般先北后南。四是损毁性严重。对不坚固的建筑物、架空的各种线路、树木、海上船只,海上网箱养鱼、海边农作物等破坏性很大。五是强台风发生常伴有大暴雨、大海潮、大海啸。六是强台风发生时,人力不可抗拒,易造成人员伤亡。

  中国把进入东经150度以西、北纬10度以北、近中心最大风力大于8级的热带低压、按每年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这就是我们从广播、电视里听到或看到的“今年第×号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

  夏季是台风的高发季节。台风过后,会平静一段时间,但不久台风将会反方向再度横扫。

  台风登陆的定义,是“台风中心整体移动到陆地上”。也就是说,台风中心在什么地点登陆,就称“台风在某地登陆”。

  因为台风不一定有台风眼,所以说台风眼到达陆地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台风的利弊

  台风好处:

  在我国沿海地区,几乎每年夏秋两季都会或多或少地遭受台风的侵袭,因此而遭受的生命财产损失也不小。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可以说,提起台风,没有人会对它表示好感。然而,凡事都有两重性,台风是给人类带来了灾害,但假如没有台风,人类将更加遭殃。科学研究发现,台风对人类起码有如下几大好处:

  其一,台风为人们带来了丰沛的淡水。台风给中国沿海、日本海沿岸、印度、东南亚和美国东南部带来大量的雨水。

  其二,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干热难忍,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这些地区的热量,那里将会更热,地表沙荒将更加严重。同时寒带将会更冷,温带将会消失。我国将没有昆明这样的春城,也没有四季长青的广州,“北大仓”、内蒙古草原亦将不复存在。

  其三,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公里以上,所到之处,摧枯拉朽。这巨大的能量可以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但也全凭着这巨大的能量流动使地球保持着热平衡,使人类安居乐业,生生不息。

  其四,台风还能增加捕鱼产量。每当台风吹袭时翻江倒海,将江海底部的营养物质卷上来,鱼饵增多,吸引鱼群在水面附近聚集,渔获量自然提高。

  台风除了给登陆地区带来暴风雨等严重灾害外,也有一定的好处。

  据统计,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约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1/4以上,因此如果没有台风这些国家的农业困境不堪想象;此外台风对于调剂地球热量、维持热平衡更是功不可没,众所周知热带地区由于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多,因此气候也最为炎热,而寒带地区正好相反。由于台风的活动,热带地区的热量被驱散到高纬度地区,从而使寒带地区的热量得到补偿,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气候越来越炎热,而寒带地区越来越寒冷,自然地球上温带也就不复存在了,众多的植物和动物也会因难以适应而将出现灭绝,那将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情景。

  台风灾害: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但有时也能起到消除干旱的有益作用。其危害性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大风。热带气旋达台风级别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2级以上。

  ②暴雨。台风是带来暴雨的天气系统之一,在台风经过的地区,可能产生150~300mm降雨,少数台风能直接或间接产生1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如(间接)1975年第3号热带气旋登陆后倒槽在河南南部产生的特大暴雨,打破了部分地区的降雨记录(河南75.8事件)。

  ③风暴潮。一般台风能使沿岸海水产生增水,江苏省沿海最大增水可达3m。“9608”和“9711”号台风增水,使江苏省沿江沿海出现超历史的高潮位。

  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台风登陆后带来的风暴增水可能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看过“台风的名字是怎样形成的”的人还看了:

1.台风如何命名

2.中国的台风是怎样形成的

3.台风名字的由来

4.台风如何形成

5.超强台风是如何形成的

台风是怎么样形成的



  台风是赤道以北,日界线以西,亚洲太平洋国家或地区对热带气旋的一个分级,那么你对台风的形成了解多少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台风是怎样形成的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台风的形成

  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

  台风的特点

  台风源地

  台风源地,指经常发生台风的海区,全球台风主要发生于8个海区。其中北半球有北太平洋西部和东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5个海区,而南半球有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西部和东部3个海区。从每年台风发生数及其占全球台风总数的百分率的区域分布图中可以看到,全球每年平均可发生62个台风,大洋西部发生的台风比大洋东部发生的台风多得多。其中以西北太平洋海区为最多(占36%以上),而南大西洋和东南太平洋至今尚未发现有台风生成。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源地又分三个相对集中区:菲律宾以东的洋面、关岛附近洋面和南海中部。在南海形成的台风,对我国华南一带影响重大。

  台风大多数发生在南、北纬度的5°~20°,尤其是在10°~20°占到了总数的65%。而在20°以外的较高纬度发生的台风只占13%,发生在5°以内赤道附近的台风极少,但偶尔还是有的,如福建省气象台就发现1970~1971这两年中,西北太平洋共有3个台风发生在5°N以南区域。据近十多年来卫星资料的分析,发展成台风的扰动云团,在几天前即可发现,所以实际上扰动的初始位置比以前发现的位置偏东。如北大西洋上,以前认为发展成台风的初始扰动大多数产生在大洋的中部,而有人根据云图分析,认为每年有三分之二台风的扰动起源于非洲大陆。这些扰动一般表现为倒V形或旋涡状云型,它们沿东风气流向西移动,到达北大西洋中部和加勒比海时,便发展成台风。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台风的初始扰动位置,也要比以前发现的位置偏东。

  国际上以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来确强度并进行分类:

  热带扰动级别

  (由于热带扰动是热带风暴的前身,为了对其研究和追踪,有一套独特的分级方式):

  以反映热带扰动的结构好坏程度分为Low(表示差),Medium(表示一般),High(表示好)。一旦其加强成热带低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就会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告(TCFA),这时的扰动可能是Medium或High级别。但是,并非所有系统在获升格为热带低压前都会发出TCFA,尤在当前东亚命名机构为日本气象厅(JMA)的情况下,若JMA相当迅速地命名,JTWC可能在非惯常发报时间发布TCFA,也可能直接升为热带低压(这样的情况较少见)。

  台风结构

  台风是一个强大而具破坏力的气旋性漩涡,发展成熟的台风,其底层按辐合气流速度大小分为三个区域:①外圈,又称为大风区。自台风边缘到涡旋区外缘,半径约200~300km,其主要特点是风速向中心急增,风力可达6级以上;②中圈,又称涡旋区。从大风区边缘到台风眼壁,半径约在100km,是台风中对流和风、雨最强烈区域,破坏力最大;③内圈,又称台风眼区。半径约5~30km。多呈圆形,风速迅速减小或静风。

  台风内各种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水平分布可以分为外层区(包括外云带和内云带)、云墙区和台风眼区三个区域;铅直方向可以分为低空流入层(大约在1公里以下)、高空流出层(大致在10公里以上)和中间上升气流层(1公里到10公里附近)三个层次(图1台风结构示意图)。在台风外围的低层,有数支同台风区等压线的螺旋状气流卷入台风区,辐合上升,促使对流云系发展,形成台风外层区的外云带和内云带;相应云系有数条螺旋状雨带。卷入气流越向台风内部旋进,切向风速也越来越大,在离台风中心的一定距离处,气流不再旋进,于是大量的潮湿空气被迫强烈上升,形成环绕中心的高耸云墙,组成云墙的积雨云顶可高达19公里,这就是云墙区。

  台风中最大风速发生在云墙的内侧,最大暴雨发生在云墙区,所以云墙区是最容易形成灾害的狂风暴雨区。当云墙区的上升气流到达高空后,由于气压梯度的减弱,大量空气被迫外抛,形成流出层,而小部分空气向内流入台风中心并下沉,造成晴朗的台风中心,即台风眼区。台风眼半径约在10~70公里之间,平均约25公里。云墙区的潜热释放增温和台风眼区的下沉增温,使台风成为一个暖心的低压系统。

  台风在低层主要是流向低压的流入气流。由于角动量平衡,在内区可产生很强的风速,在高层是反气旋的流出气流。上下层环流之间通过强上升运动联系起来,这是台风环流的主要特征。台风中最暖的温度是由下沉运动造成的,它出现在眼壁内边缘以内,这里有最强的下沉运动。在台风低层最大风速半径处,辐合最强,最大风速值半径的大小随高度变化甚小,并处于眼壁之中。

  台风能量

  台风结构的不对称性也是人们注意的特点。分析表明,无论是在台风内区和外区都有明显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对于台风发展和动量及动能的输送等有重要的作用。天气尺度的台风是大气中很强的动能源,因而对大气环流的变化和维持应有重要的影响,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能量问题上还有人指出,角动量的水平涡旋输送在台风外区很重要;另外,在外区动量的产生和输送也很重要,它们在台风能量收支中不应加以忽略,这些都与台风的不对称性有关。

  台风眼

  台风中心叫台风眼,以其为同心圆由内向外分别是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台风眼的形成, 系由于台风内的风是反时针方向吹动,使中心空气发生旋转,而旋转时所造成之离心力,与向中心旋转吹入之风力互相平衡抵消,而使强风不能再向中心聚合, 因此形成台风中心数十公里范围内的无风现象,而且因为有空气下沉增温现象, 导致云消雨散而成为台风眼。

  台风的生命周期

  孕育阶段

  经过太阳一天的照射,海面上形成了强盛的积雨云,这些积雨云里的热空气上升,周围较冷空气源源不绝的补充进来,再次遇热上升,如此循环,使得上方的空气热,下方空气冷,上方的热空气里的水汽蒸发扩大了云带范围,云带的扩大使得这种运动更加剧烈。经过不断扩大的云团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逆时针旋转起来(在南半球是顺时针),形成热带气旋,热带气旋里旋转的空气产生的离心力把空气都往外甩,中心的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压力不断变小,形成了热带低压—台风初始阶段。

  发展(增强)阶段

  因为热带低压中心气压比外界低,所以周围空气涌向热带低压,遇热上升,供给了热带低压较多的能量,超过输出能量,此时,热带低压里空气旋转更厉害,中心最大风力升高,中心气压进一步降低。等到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一定标准时,就会提升到更高的一个级别,热带低压提升到热带风暴,再提升到强热带风暴、台风,有时能提升到强台风甚至超强台风,这要看能量输入与输出比决定,输入能量大于输出能量,台风就会增强,反之就会减弱。

  成熟阶段

  台风经过漫长的发展之路,变得强大,具有了造成灾害的能力,如果这时登陆,就会造成重大损失。

  消亡阶段

  台风消亡路径有两个,第一个是:台风登陆陆地后,受到地面摩擦和能量供应不足的共同影响,台风会迅速减弱消亡,消亡之后的残留云系可以给某地带来长时间强降雨。第二个是:台风在东海北部转向,登陆韩国或穿过朝鲜海峡之后,在日本海变性为温带气旋,变性为温带气旋后,消亡较慢。

看过“台风有什么特点”的人还看了:

1.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排名

2.2016年最大台风

3.世界上最大的台风

4.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台风

5.台风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