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死亡真相是什么死亡现场照片(伦敦市长参加电台现场“智力测试”活动未过关)

由网友()分享简介:张国荣死亡真相是什么死亡现场照片


张国荣死亡真相是什么死亡现场照片
  2003年4月1日亚洲演艺界顶级巨星张国荣在香港逝世,终年46岁。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撼...

张国荣死亡真相是什么死亡现场照片



张国荣死亡真相是什么死亡现场照片

  2003年4月1日亚洲演艺界顶级巨星张国荣在香港逝世,终年46岁。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撼整个华人社会。张国荣的死因成谜,外界一时间八卦揣测众说纷纭。那么,张国荣死因真相是什么?张国荣为什么自杀?下面小编整理的张国荣死亡现场照片及张国荣死因真相,一起来看看吧。

  张国荣死亡现场照片曝光

  出道将近20年的张国荣,最后几年的时间几乎都与唐先生的名字绑在一起。据说在遗书中张国荣表示,他感情不顺,难以在好友唐先生和一名二十余岁青年间做出选择,感到非常困扰,因而自杀。

  除了电影成就引人注目外,张国荣的感情与性向,也为喜爱他的歌迷与影迷所关注。因此,在他跳楼轻生后,不少人臆测他是因为感情不顺才决定了结此生。

  张国荣孩童般单纯的个性加上追求完美的性格,以及工作,媒体,舆论等等,一切外界的压力,使得他疲惫不堪,内心支离破碎。在阅尽了人生的沧桑沉浮这后,他生命的“热情”最终被耗尽。

  瞒了14年的张国荣自杀真相,死前让她帮保留最后尊严

  张国荣是亚洲巨星,英年早逝更是让人惋惜!立刻震惊了整个香港社会乃至全世界!关于他的往生,大家有很多揣测,真相是...

  张国荣1956年在香港九龙出生,2003年4月1日跳楼自杀,享年46岁!当年的医生检验十,判断张国荣入院前已经死亡,玛丽医院在晚上7点6分宣布抢救无效。

  张国荣往生那一天晚上,他的唱片立刻被抢购一空。第2天在他跳楼的酒店四周,满满的都是歌迷送来的卡片和鲜花。

  葬礼那天,亚洲知名大导演徐克、张学友、周润发、梁家辉、林夕全都来了,来自世界各地自发为他送行的歌迷、影迷更是数都数不清!

  如今张国荣的大外甥女露面、公开张国荣自杀真相,她只说张国荣有忧郁症!大外甥女说:「去年四月,我收到十舅父(张国荣)电话,叫我陪他拜婆婆(山坟)、我这时才知道他患上了忧郁郁症。我亲眼看到忧郁症让他有多难受、有多辛苦!」她形容舅父自杀,也是受忧郁症影响。

  可是她最后终究没有透露,张国荣为什么会患上忧郁症?喜欢张国荣的影迷和歌迷心底,充满问号!

  张国荣虽然是因为忧郁症自杀!可是大家很好奇,为何他临死前、选择通知经纪人陈淑芬,却不是一生的挚爱的唐鹤德(唐唐)?

  陈淑芬猜测:「我觉得他觉得我很坚强,可能信得过我、又看得起我,所以把这一件紧要事交给我做。」

  张国荣的葬礼现场,陈淑芬悲痛万分!他与张国荣相交22年、像是姐弟一样!她知道张国荣人生最后一刻,选择最后通知她,她知道张国荣一生爱美,不希望世人看到他跳楼自杀后的惨样,相信她可以冷静处理,为他保留最后尊严!确实陈淑芬也做到了,在记者赶到现场前用衣服遮住了张国荣死后的模样,所以在哥哥死后没有人哪家媒体记者拍到张国荣死后的照片!

  一代巨星自杀过世,多少人悲痛了10几年,张国荣做人谦虚温和、安息吧!

猜你喜欢:

1.关于张国荣最经典的话

2.张国荣的最喜欢座右铭

3.张国荣经典台词

4.张国荣为什么会被称为哥哥

5.关于张国荣的说说

6.张国荣对爱情说的话

7.张国荣最爱的一句话

伦敦市长参加电台现场“智力测试”活动未过关



伦敦市长参加电台现场“智力测试”活动未过关

     据英国《卫报》网站12月3日报道,英国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近日在一次演讲中表示一些人无法成功是因为资质太低,并且用“大的玉米片总是在包装袋的最上面”来进行比喻。此次备受争议讲话以来,约翰逊第一次公开露面,参与伦敦广播公司(LBC)电台直播。冥思苦想之后,鲍里斯•约翰逊未能成功回答前两道智力题,表示拒绝回答第三道题。持续45分钟的互动过程中,约翰逊绞尽脑汁尽量不让自己表现的像是“包装袋里最下面的玉米片”。

    在互动环节中,鲍里斯•约翰逊被问及从英格兰的安赫尔(Angel)到伦敦桥的地铁单程票价是多少,约翰逊无言以对,亲自证实了有些问题不是靠高智商和伊顿大学的教育就能解决的。而安赫尔正是约翰逊家附近的地铁站,伦敦桥正是他的办公地点所在地。

    鲍里斯•约翰逊回答的第一个智力题是:一个人建了一间房子,四面墙均是矩形且四面墙均朝南。来了一只大熊,请问熊是什么颜色?约翰逊回答说自己没有任何头绪,熊可能是棕色。正确答案是:白色。因为房子必须在北极,熊只能是北极熊。

    第二个问题是:从3个苹果里拿出2个苹果,你有几个苹果?约翰逊先是回答:“一堆苹果。”然后又把答案改成“一个苹果”。正确答案是:2个苹果。

    第三个问题是:我昨晚8点上床睡觉,然后我调好闹钟指针,希望第二天早上9点起床。请问我睡了几个小时?但是约翰逊拒绝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发现继续回答问题只能让他显得更愚蠢。他解释说:“智商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方式。”

    约翰逊还透露,在他任伦敦市长6年的时间里,他从来没见过英国交通系统工会组织(RMT)主席鲍勃•克罗,尽管鲍勃•克罗代表着整个伦敦的公交和地铁工作人员。

    媒体将约翰逊上周的演讲阐述为“贪婪给需要鼓励的人一个很好的推动力”,约翰逊对此进行辩解。“有太多的不平等现象。在过去的20年里,穷人和富人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我只是希望警醒人们,对于不平等不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补充说:“人们如果非要随意曲解我的言辞,他们当然有权这样做。”

    备受煎熬的活动结束了,鲍里斯•约翰逊挣到了6.70英镑,刚刚够从安赫尔到伦敦桥的单程票钱。

让中小企业非正常死亡的三支“冷箭”



让中小企业非正常死亡的三支“冷箭”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但更可怕的是冷箭。

明枪者,模仿产品、价格战、促销战、广告战等;暗箭者,水军造谣、飞毛腿举报、行业门槛、标准战等。明枪与暗箭,显然都是让企业陷入竞争漩涡,但好在企业多少还能预见与控制,冷箭则不同。冷箭几乎没有征兆,当企业发现冷箭的时候,大部分是已非正常致死的时候。

2004年前,中国的豆油压榨企业有1000多家,这些豆油企业虽然品牌不大,但产品在当地都还是受到认同的,2004年后,豆油压榨企业的数量变成了只有90家,其中64家被外资控股,无数的中小豆油企业旦夕之间消失了。不是这些企业不努力(当然不够努力),也不是这些企业产品不好(当然也不是特别好),为什么突然就倒闭了呢?

原来,是由于美国进口大豆的价格便宜过本地大豆,大豆价格先高后低剧烈波动,导致先期购入大豆的企业每卖一吨亏一吨,不开工存货要烂掉,开工就是赔钱。这就是著名的中国大豆企业在2004年被美国政府及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忽悠,组团采购大豆,最后变成全行业亏损的中国大豆事件。

有人说这是期货定价阴谋,有人说商务部中了粮商寡头的奸计,有人说这是行业整合的必然过程,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中小企业最难防的第一支冷箭:规模企业的性价比压力。也就是说,由于中小企业采用与规模化企业一样的营销战略,导致规模企业可以很轻松地利用成本变化,就打垮中小企业:不是伪军太厉害,是中小企业自己太愚蠢。

所以,中小企业如果与行业标杆(即规模化企业)的产品、营销、驱动力差不多,那么中这支冷箭的概率就会很大。比如在中国饮料行业,很多企业做着与娃哈哈、康师傅等类似的产品,都有过一段销量增长的美妙时光,但很快就发现,自己的产品慢慢被娃哈哈、康师傅替代,即使放在一个货架上,销量份额也在逐步减少,直到最后退出市场。很多这类企业真是在倒闭后都不知道为什么:中了规模企业性价比的冷箭。

第二支冷箭是行业整合的机会压力。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行业的归宿必然是走向高行业集中度(一般以CR3即前三名企业市场份额之和表示),那么中小企业的机会空间就会被大大压缩,即企业要么加快规模化,扩大市场份额;要么就会被收购或被迫倒闭。

这里的关键是时间,即不是简单对行业集中化趋势有判断,而是要预测行业集中化的大致时间,这就是为自己的企业找到战略回旋空间,而不是等到被对手逼到墙角,才考虑转型。当然,再高的集中度也不垄断(有反垄断法约束竞争),再高集中度的行业,都有一块利润丰厚的永不消逝的需求区,不走规模化道路的企业只要抓住这个利基点,一样活得很好。

啤酒行业一直有所谓美国化与德国化路线之分,美国化就是高集中度的标准产品,如百威、米勒、库尔斯三个品牌(企业)占领75%以上的美国市场;德国化则是啤酒作坊林立,每家都有独特的酿造工艺与口感。

中国啤酒的过去30年,是沿着美国化的道路在进行行业整合,中小啤酒厂本来就是80年度投资风里仓促上马,技术、产品等都没有个性,更谈不上啤酒文化,所以上世纪90年度呼风唤雨的中小啤酒厂,在新世纪的行业整合浪潮中,收的收、倒的倒,至今独立啤酒厂数量以从顶峰时期的5000余家,减少到300余家。

第二支冷箭在很多行业都有,比如看似顾客差异化最高的女鞋,百丽不仅以1000亿人民币销售额遥遥领先,而且多品牌店铺几乎垄断了百货商场、商圈的最黄金店面及地段,竞争对手单靠产品、宣传等都不可能挑战百丽的市场地位。

第三支冷箭是经济周期波动的现金流压力。如今货币战争、经济危机、金融海啸等经济话题是财经畅销书与名人演讲的主题,无论读书还是听讲座培训,中小企业都想在大师的预测里找到发财的机会,却没有思索经济周期波动的本质内容。

经济周期波动对中小企业影响的本质,是带来现金流的压力:在通胀时候,是现金过剩;通缩的时候,是现金短缺。更进一步说,通胀周期时,企业要大胆负债(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以获得快速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支持;通缩周期,则现金为王,要坚决、快速砍掉所有不盈利项目。

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大的房地产、金融业最能说明这支冷箭的厉害:万科、万通都靠适时的加减法才突破了规模化瓶颈,德隆神话的倒塌是只进不退、资产无限膨胀欲望的中箭者。2011年下半年以温州企业主跑路为代表的空壳公司事件,正是因这支冷箭而起。排除跑路事件里的部分资产转移者,大部分中小企业,尤其是以OEM或非自主品牌的中间产品制造商,很难在资金突然紧缩时消化高速扩张时遗留的成本负担。

躲开这支冷箭的要诀就是学习万科的基本理念,在高速发展、利润越来越高时,要警惕,不要为抓住暴利的机会盲目扩大生产----盈利率记录不断创新高,意味着经济大周期调整即将来临。

三支冷箭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完全不可控、也较难预料的外部变化,在冷箭中倒下的企业远远比明枪暗箭竞争中倒下的要多。这个问题过去被淹没在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之下,中小企业很少对此形成清晰的战略思维,更很少从战略营销的角度思考如何躲开这三支冷箭,更多的是中箭企业变成宏观数字里的死亡标本。

中小企业能否从战略上躲开这三支冷箭?我们的答案是能。躲开三支冷箭的战略法宝,就是被当前中小企业忽略的“利基化战略”,或曰“价值化战略”。

中国经济30年,总体处于一种新门类、新产业、新产品不断增加的外延扩张道路上,这造成中国企业战略陷入单向路径陷阱:简单地说就是盲目求大,因为快速做大是市场机会在前面招手,同行在旁边紧紧相逼,企业对做大有非常现实的“心理紧张感”。

问题在于,如果中小企业的归宿只有一个:实现规模化,那么,中小企业就是陷入了发展模式的战略陷阱之中,因为规模化的道路上必然尸骨累累。这形成了一种奇怪的战略思维盲区:当中小企业在向先进同行学习规模化经营模式(比如标杆管理)、或复制超速增长的企业营销模式的时候,其实正是埋下了最终被三支冷箭消灭的祸根。

中国企业战略思想、包括战略营销模式都过多关注规模化、集中化、创新化等主题,对于价值化、利基化研究不足,造成企业发展模式、营销模式高度同质,最终中小企业在三支冷箭下被大量淘汰。

现在到了中小企业探索、总结一条与规模化战略迥然有异、可以帮助企业健康发展、永续经营的新战略思维及模式的时候!这个新战略就是利基化(或价值化)战略。

利基化战略不是新词,但过去对利基的理解过于狭隘,认为是企业战略定位的一个步骤,我们这里所说的利基化战略是以下概念:利基化是一种全面差异化,并将差异化转变为顾客价值、市场价值与企业能力的一种系统化、体系化的经营战略及方法。也就是以结果为导向,对企业价值链进行全面利基化的一种经营策略与战略思维。

本文不能展开此定义的内涵,将中小企业利基化的精华提炼四句话,即“四精”策略:用户专精化,聚焦高价值或高净值顾客顾客,如脑白金聚焦中老年失眠市场;产品精品化,让产品与众不同或制造独特的产品体验,如星巴克、85°C、桔子酒店等;经营精益化,实现单品精益量产,可口可乐就是精益量产的典型,飞天茅台酒走的也是这个路线;品牌精神化,用文化对品牌进行外向赋值,耐克Just do it口号就是最成功的品牌外向赋值广告。

规模企业的性价比压力、行业整合的机会压力、经济周期波动的现金流压力,躲过这三支冷箭的中小企业才会生猛成长。回归利基化战略原点,是中小企业需要重新树立的新经营意志,是中小企业永续经营、成为长寿企业的真正法宝。

陈光标南京捐自行车_现场唱“我的中国梦”



陈光标南京捐自行车_现场唱“我的中国梦”

   4月17日,陈光标再次踏上自己的高调慈善与环保之路,在南京向社会捐赠5000辆环保自行车,号召大家绿色出行。据悉,此次捐赠活动的主题是“多骑车少开车,绿色出行从我做起”。而这次自行车的发放也对捐赠的对象进行了限制,主要是环卫工人、卫生防疫人员、低保户、贫困户等为南京默默奉献的普通市民。
  
  陈光标在现场宣读了《绿色出行,从我做起》的宣言,号召大家反思目前环境恶化的教训,从自身做起,减少污染,绿色出行,为后代留下青山绿水。并在现场演唱了自己作词的歌曲《我的中国梦》,他表示,自己的梦有很多,而当下最主要的是通过自己行动,让大家多关注环保和慈善事业,让社会更加和谐幸福。陈光标还透露,此次捐赠活动之前,有人提醒他在活动中要低调点,但他表示,自己做了慈善如果不说出来,“憋得晚上都睡不着觉”。
  
  最近陈光标很忙,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义务当起纳税宣传员、录制电视综艺节目、担当地方“环保大使”等,这些行为也再次引起了网友对其作秀的质疑。对此陈光标表示,他的这些行动都与环保和慈善有着密切关系,他并不在意别人的目光,将一如既往地沿着环保和慈善的道路走下去。 (韩振)

简论水利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简论水利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摘要对水利工程施工的现场质量管理进行总结,包括样板管理、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管理、质量验评管理,并指出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尊重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室的意见,以为提高工程质量、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质量的好坏,与质量管理的严格程度密切相关,确切地说是与质量管理和施工过程管理,现场质量管理是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切实抓好现场质量管理是创造优良工程的关键。在现场质量管理中,样板管理、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管理、质量验评管理诸要素是关键环节。实践证明,重视和抓好这些环节,能促使工程质量收到较好的效果。
  1样板管理
  样板是一种标准模式,水利工程的样板在施工中能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1]。样板要体现设计要求,达到指定的质量等级,把设计要求和繁复的质量标准、规范、规程等具体化、实物化,使全体施工人员,尤其是操作工人看得见、摸得着,便于对照。因此,推行样板管理是保证和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的有力措施,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样板管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必须抓好以下5个环节。
  1.1体现设计意图
  满足设计要求是做好样板的前提;要选用合格的材料。
  1.2选择合适的技术工人进行施工
  技术工人的参与是样板成败的关键,在一般情况下选用技术水平中上的技术工人操作,容易把样板做好,在面上推广时也容易做到。
  1.3在施工前向操作者进行技术、质量交底
  样板施工前向操作者进行详细的技术、质量交底,是做好样板的重要环节,其内容包括样板的名称、部位、使用的材料、技术、质量标准、操作要领等,务必使操作者做到情况明、要求清。
  1.4组织质量专检人员评定质量等级
  样板施工完毕后,现场施工项目部必须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样板质量进行评定,一般在操作者自检合格后分别由项目部、项经部、有关质量员、项目经理或工程师鉴定通过或甲方指定的项目,应请设计方及甲方参加鉴定,特殊项目还要聘请有关专业人员参加,样板一经鉴定通过,就应指导面上施工。
  2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管理
  2.1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作用与目的
  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力的质量监控能使工程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能控制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2]。
  2.2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
  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的范围较广,在设计图纸、原材料到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忽视。熟悉和掌握监控的范围及重点,有利于事前及时采取措施,使质量处于预控状态。在一般情况下,质量监控中学习及会审设计图纸是质量监控的首要环节;对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监控是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抓分部、分项工程,并按规定规程施工是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是质量监控的重点。
  2.3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
  对施工现场来说,质量监控一般有事前监控、施工中监控和分项完成的监控。如对设计图纸、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监控,应在有关分项施工前进行,这样能更好地实现事先控制[3]。
  对于在施工中容易产生的质量问题,则应重点加强过程中的监控,做到随时发现随时纠正,真正做到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分项工程虽然已经完成,但离整体交工尚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对产品若不注意保护,则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应实行监控,直到交工为止。
  3质量验评管理
  3.1检查要细、面要广是正确评定质量的基础
  在质量评定中检查要细致,覆盖面要广,这是作出正确评定的基础。“细”就是要逐项对照检查,不能抓一头丢一头,或是走马观花,不求深入;“面要广”就是不能见一当十,检查覆盖范围应广泛。质量部门检查时抽查面要大,不应低于评定。
  3.2抓住分项评定是做好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的关键
  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是分部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而分部工程质量评定又是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因此,分项工程质量能牵动整个工程,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是做好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的关键[4]。
  4尊重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室的意见
  工程实践中,项目业主不负责工程方面的问题,而是主要负责项目的宏观控制和高层决策。监理工程师受项目业主委托,在监理过程中代表项目业主的利益,服务于项目业主。设计室也是接受项目业主委托,在合同工期内完成设计工作任务,并对设计文件负责。施工单位在履行工程施工过程时,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关于设计方面的问题要多请教设计室。施工单位要尊重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室的意见,对施工中的细节问题及疑问,应多听取意见并与之协商解决。只有遇到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室不能解决的重大问题时,再由项目业主解决。
  5参考文献
  [1] 赵鹏,贡志飞.浅谈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8(34):168.
  [2] 索旭红.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探讨[J].山西水利,2007,23(1):128-129.
  [3] 闫长勇,张起昕,郑景文.浅谈施工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2007,33(13):216-217.
  [4] 王家柱,徐长义.三峡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和探索[J].中国工程科学,2001,3(10):77-81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