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除皱手术主要有哪些(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由网友()分享简介:眼部除皱手术主要有哪些


眼部除皱手术主要有哪些
  眼部皱纹是女性衰老的大敌,为了永葆青春,有效祛皱,女性们总是想尽办法。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眼部除皱...

眼部除皱手术主要有哪些



眼部除皱手术主要有哪些

  眼部皱纹是女性衰老的大敌,为了永葆青春,有效祛皱,女性们总是想尽办法。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眼部除皱手术主要有哪些,希望对你有用!

  眼部除皱手术

  1、玻尿酸注射眼部除皱法

  玻尿酸注射眼部除皱[3]主要是对眼部皱纹凹陷纹理进行填充支撑,以消除眼部皱纹,玻尿酸因为可以完全被代谢掉,所以是一种安全的眼部除皱材料,玻尿酸对眼部肌肤还具有少量的营养锁水保湿功效。

  2、爱贝芙眼部注射除皱

  爱贝芙眼部注射除皱,是目前效果做最持久的眼部除皱方法。它是一种可以刺激人皮下胶原蛋白不断再生的肌肤年轻化美容产品。注射至眼部皱纹处,不断产生的胶原蛋白起到支撑作用,不会被机体吸收,从而起到持久除皱的效果。

  3、小切口眼部除皱法

  小切口眼部除皱法主要是针对皱纹程度更深、区域更广的额部、颞部皱纹极为有效。小切口眼部除皱法一直受到众多爱美者的青睐,是经典的除皱法之一。小切口眼部除皱法是在隐蔽的位置切开,将松弛的皮肤拉紧并精细缝合,看不到任何痕迹,因此不影响美观。

  4、BOTOX眼部除皱法

  BOTOX眼部除皱法即通过注射适量的BOTOX,简单便捷、快速有效地去除眼部皱纹还原年轻态本。BOTOX除皱应选择专业正规权威的整形美容医院和权威专家,因为BOTOX眼部除皱前要进行剂量、位置等方面的确定,这样BOTOX眼部除皱安全性与效果更有保障。

  5、射频眼部除皱法

  射频眼部除皱法则是利用每秒600万次的高速射频技术作用于皮肤,皮肤内的分子随着射频高速运动后产生热能,皮肤组织在大量吸收热能后会合成大量新的胶原蛋白,这样能让眼部皱纹被抚平。射频眼部除皱的方法同时可以让皮肤组织拉紧,快速恢复到年轻状态。

  眼部除皱手术护理方法

  皱纹总是爱与双眼纠缠不清,眼角的皱纹一旦产生就很难去除,睡觉时尽量不要侧卧,因为侧卧很容易挤压眼部,就比较容易滋生皱纹,因此最好的防皱睡姿是平躺。

  两个比较实用的日常生活中减少眼部皱纹方法:

  按摩除皱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比较适合眼部已经生成皱纹的mm用来除皱和预防皱纹的加深加重。但缺点是见效较慢,需要长期坚持,因此只适用于有毅力的mm。

  眼下皱纹按摩法: 眼下皱纹的生成大多是卸妆不当、眼睛过大或者眼袋太大造成的,因此这里也是非常容易生成皱纹的部位。 按摩前现在下眼睑位置轻轻地涂抹上眼霜,最好是以弹钢琴的方式,将眼霜均匀的拍打在下眼皮的肌肤上。然后将食指按在双眼的两侧,用力向上提,即向太阳穴方向拉伸,此时你会觉得眼部的肌肤被绷紧了。然后双眼闭合、睁开交替5次,之后再松开食指,此动作重复10次即可。

  小切口眼部除皱注意事项

  1、 小切口眼部除皱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眼部形态,合理的进行收紧眼部肌肤,这是眼部除皱最关键的部分。

  2、小切口眼部除皱要全面的考虑患者的综合情况,做到因人制宜,才可以让眼部除皱效果更加完美。

  3、小切口眼部除皱前首先要注意把切口选择在隐蔽的部位,这样才能确保在术后不会留下明显的疤痕,影响美观,让眼部除皱效果打折。

  4、 通过小切口眼部除皱要进行眼部肌肤的广泛的剥离。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为足部疼痛、足部溃疡及足坏疽等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足部溃疡。如果不积极治疗,可导致足坏疽甚至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1]。血管介入技术由于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特点,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足大血管重建的治疗中,是目前治疗糖尿病足较先进的方法。我院至2009年以来共开展介入治疗糖尿病足19例,其中13例行球囊成型术,6例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66岁,糖尿病病程10~40年,平均17年。
        1.2临床表现  患者从明显的缺血症状,皮温低,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肢体麻木疼痛,小腿或足趾有红肿、溃疡、坏死,截肢伤口不愈合。下肢动脉造影显示,多位于远端动脉,局部或多段血管狭窄和闭塞。
        2  方法
        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于导管室行下肢动脉造影、球囊扩张术及支架植入术。经健侧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鞘,借助超滑导丝,将导管置入患肢动脉,逐级行动脉造影,显示狭窄部位。借助导丝将球囊导管置于狭窄部位,在X射线监视下注入造影剂,行狭窄部扩张,必要时行多次扩张,可更换不同型号导管。扩张成功后,可植入血管支架。扩张(或植入支架)后,行血管造影,确认扩张(或植入支架)成功。术毕,局部加压包扎。
        3  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  护士应关心患者,耐心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介入治疗的方法和注意点,介绍成功病例,以减轻其心理负担,配合治疗。指导患者进行松弛疗法,同时解释介入治疗过程出现的不适症状及相应处理办法,从而使患者能密切配合完成手术。
        3.1.2血糖监测  监测三餐前,餐后2h、睡前、02:00~03:00点的血糖,待血糖控制在6.7~11.1mmol/L行介入治疗。
        3.1.3血压监测  要关注血压变化。
        3.1.4足部护理  保持足部卫生,每日温水泡脚,水温不超过43℃,浸泡时间以3—5min为宜,洗完后应保持趾缝间间隙皮肤干燥。还要注意足部保暖御寒。
        3.1.5术前准备  术前护士应向患者简单介绍治疗方法及过程、术后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尿、排便。对于病情复杂预计手术时间较长患者,可给予留置导尿。术前行抗生素及碘剂药物过敏试验。术前应禁食、禁水4h。手术前晚保证睡眠。 
      3.2术后护理
        3.2.1饮食及体位  术后即可以进食水,饮食同术前,要鼓励患者多饮水,所有的患者术后第1天均给予生理盐水1500ml静脉滴注,通过水化保护肾脏。对于股动脉穿刺的患者,局部加压包扎,穿刺侧肢体伸直,平卧24h以防局部出血和血肿。
        3.2.2血糖、血压监测  患者返病房后即监测血糖1次,24h内视情况2-4小时测一次。给予吸氧、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严密监测24h血压变化。
        3.2.3用药护理  术后患者常规抗凝溶栓治疗,凯时10ug/d加0.9%盐水250ml静脉滴注,连续7-12天d,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q12h,生理盐水20ml+尿激酶10万u,经动脉导管鞘泵入。对于术后抗凝治疗的患者。应注意凝血时皮肤有无出血点,有无呕血及黑便情况。护士应加强巡视,穿刺部位有出血时应立即压迫止血,查清出血原因,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3.2.4并发症的预防  (1)出血:术后至拔鞘管前4-6h必须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鞘管移动、出血、血肿等现象,每隔30min检查穿刺部位,密切观察患足血动改善情况,注意皮温、皮色、感觉、趾端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足背动脉搏动及第2、3足趾皮肤氧饱和度。拔鞘管后每隔2h观察1次。拔管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分散其注意力。拔管后压迫止血部位要准确,以中指和食指压迫动脉穿刺点5~10min后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并放置1kg沙袋,压迫止血12h。(2)栓塞: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特点范围广、病变多、累及数支动脉,并呈阶段性分布[2]。球囊扩张后易使血栓脱落发生远端梗死,加之术后压迫止血、制动亦易引起下肢血流缓慢造成血栓。因此应勤按摩双下肢防止血栓形成,密切观察患肢足背大动脉搏动变化及密切观察患肢足背大动脉搏动变化及远端血供改善情况,注意有无肢体肿胀出血及血管再通后有栓塞的迹象。嘱患者按医嘱常规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定时进行凝血功能监测。如患者突然出现剧烈疼痛、麻木、苍白、皮肤温度下降、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应警惕有无血栓形成或动脉栓塞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并协助医生处理。(3)感染:介入治疗术后常规应抗生素3~5d,穿刺部位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同时加强患肢远端皮肤颜色和皮温的观察,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测,发现感染迹象及时报告医师,争取早期处理。 
参 考 文 献
[1]李仕明.糖尿病足与相关并发症的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
[2]刘新民,潘长玉.实用内分泌学.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448.

断指再植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



断指再植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

    【摘要】目的 介绍断指再植手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运用回顾性方式对31例断指再植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进行经验总结。结果 护理人员能运用护理程序密切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成活率高,功能恢复良好。
【关键词】 断指 再植手术 护理配合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审美观的提高,对手外形的要求也在提高,患者对手指断离后要求再植的愿望愈加强烈,由于再植需吻合血管和神经及重建骨架,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对手术室的护理配合要求更高,2007年1月-2010年10月共对31例手指外伤断离患者行急诊再植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配合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
        本组病例31例,男24例,女7例,不完全断离29例,完全断离2例,不完全断离者均有肌腱、血管、神经断离挫烂、骨折,经积极救治,30例治愈出院,1例好转出院。
        2 手术过程简介
        2.1 重建骨架  彻底清创后修整骨折端骨缘并锉平,骨电钻、克氏针作指骨骨折内固定。
        2.2 吻合肌腱 用4×12园针肌腱吻合线缝合肌腱。
        2.3 吻合血管神经  显微器械、显微镜将血管修剪整齐,肝素生理盐水溶液冲洗血管腔及创面,无损伤缝线吻合血管神经。
        3 护理配合 
        3.1术前准备 手术室接到手术通知后立即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包括用物及药品、器械仪器、患者心理等准备工作。
        3.1.1 用物及药品准备 消毒肥皂水、大量生理盐水、双氧水、肝素钠注射液、罂粟碱、低分子右旋糖酐、凡士林纱布、气压止血带、绷带等[1]。
        3.1.2 器械仪器准备  清创器械、手外科器械、显微镜及器械、吻合线、电钻、克氏针、冲洗车等。
        3.1.3 心理护理  巡回护士与麻醉师一同到病房探视患者,做好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使其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
       3.2 手术配合 
        3.2.1 巡回护士配合 患者进入手术间后,迅速建立至少2条静脉通路以保证补液、用药的需要,上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插留导尿管,配合麻醉师做好麻醉,上气压止血带并记录时间,压力要合适,一般300-350mmHg,配合手术医师进行患肢清创:先用消毒肥皂水、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患肢、创面,再按双氧水—生理盐水—新洁尔灭—生理盐水等顺序反复彻底冲洗创口及边缘,修剪皮肤皮缘及挫烂组织,协助参加手术人员更换手套、器械准备进行再植手术,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证输液通畅,及时供给台上用品,配制肝素生理盐水溶液(12500单位肝素钠注射液1支加入200ml生理盐水),吻合血管前半小时给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局部血液循环[2],术中做好心理护理,患者上气压止血带时常感到不适诉肢体胀麻而烦躁不配合手术,此时要耐心解释,疏导,同时注意使用保护性语言,手术过程中不能随便说些刺激性语言如“烂了、活不了”等,以免影响患者情绪[3]。
        3.2.2  器械护士配合 彻底清创后协助医师术野皮肤消毒铺巾,修整骨断端,电钻、克氏针重建指骨骨架,肌腱吻合线或4#丝线吻合肌腱、肌肉,10-0无损伤缝线吻合神经、血管,吻合血管前用手术刀沿血管走向切开软组织,显露足够长的血管并切除可疑损伤血管,将血管修剪整齐后,用10毫升平头针注射器抽肝素盐水冲洗管腔及创面,以防血栓形成和手术区的积血,保持术野清晰,术中要主动配合手术,准确传递器械,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4 体会 
        此类手术均为创伤急诊手术,当班护士要以最快速度做好术前准备工作,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上气压止血带压力适当,一般为300-350mmHg,并记录时间,1小时放气5-10分钟以恢复血液循环,再植手术往往手术时间较长,体位安置尤为重要,骨突处要垫软枕,做好心理护理以消除因长时间固定一种体位和上止血带所引起的不适所至的烦躁不安情绪等,巡回护士要及时供应台上所需用品,根据需要及时准确装上显微镜片并调节好距离,器械护士要熟悉器械名称、性能、手术步骤,准确快速传递器械,主动配合手术,手外科器械、显微器械较精细,要轻拿轻放,避免碰撞以保持其良好性能。
参 考 文 献
[1][2]胡继燕,刘秀娥,邢书生.断指再植术38例手术配合[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6:26.
[3]崔小玲,韩素霞.末节断指再植术的手术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9:1401.

一期多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一期多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风湿病及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多关节一期置换逐步普及[1、2]。但多关节一期置换手术后全身反应重、出血较多,对护理的要求更严格。我院自1998年4月~2010年12月共收治29例下肢多关节一期置换患者,现将护理体会及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9例,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龄19~74岁,平均63岁。疾病:强直性脊柱炎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5例、骨性关节炎9例。双髋同时置换18例、双膝同时置换9例、双膝并一侧髋同时置换2例(均为强直性脊柱炎),共计60个关节。
        1.2 关节功能评定   采用Harris关节评分法评价髋关节功能,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患者主观满意度分为4级,Ⅰ级为差级、Ⅱ为一般、Ⅲ级为良、Ⅳ级为优。
        2  护理体会及要点
        2.1 心理护理  因多关节置换的患者患病时间长而体质弱、一次医疗费用较大,尤其风湿病患者术后还要长期用药,精神压力大、情绪低落,我们耐心与患者交谈,手术可以使废用的关节重新拥有功能,并介绍手术成功的典型病例,以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预防感染、保持无菌的护理  多关节一期置换由于手术时间较长、对体质的要求较高,术前充分调整营养状况以增强抵抗力;术前就开始训练下肢的活动方法和排便方法,以避免术后大小便污染切口敷料;控制肺部情况;对下肢严格备皮消毒处理,无菌锦保护。术后严密观察敷料是否有渗出、移位,及时更换调整。
        2.3 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  除常规引流管护理外,我们术后严格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包括每分钟引流液的滴速,及时汇报给医师,以便良好处理。我们观察到部分多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引流量十分较大,29例中3例术后2小时引流量在500ml以上,18例术后24小时引流量超过1000ml,分析原因为多关节置换常采用生物性假体固定、长时间手术失血多致凝血障碍、术后预防血栓不能常规应用止血药物及患者体质的特殊性等原因。对每分钟引流液滴速超过50滴的,我们采用每10分钟观察一次,并通知医师,配合医师积极的进行检查、输血或药物等治疗。
        2.4 饮食、营养的护理  我们观察到多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纳差,不愿主动进食。分析原因为手术应激创伤大、出血多,宜导致电介质紊乱、应激性溃疡等。我们严密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询问患者的饮食量、入水量及尿量,并观察患者的皮肤弹性。一旦患者出现恶心、饮食差或尿量24h小于1500ml,及时通知医师并分析原因,对症处理,恢复患者的正常饮食,避免出现电介质紊乱、营养不良,以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2.5 疼痛的护理  控制疼痛应贯穿整个康复过程[3],我们采用术前、术后全程镇痛护理。术前3天给患者口服赛来昔布0.2g,每日一次。术后应用口服赛来昔布0.2g,每日一次,泰诺林2片,每日三次。
每日两次询问患者康复锻炼时有无疼痛,必要时给与美施康定1粒,每日一次。每天进行三次肢体按摩放松,每次30-45分钟。使患者手术后保持无痛状态,达到“预防性镇痛”,不等到疼痛出现后再处理。通过无痛护理,11例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第一天膝关节屈曲>100度。 
       2.6康复训练护理  除常规的康复训练和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外[4、5],重视多关节活动度的锻炼,并预防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的发生。1)一侧髋、膝关节同时置换时,早期不能采用常规的锻炼方法,因为膝关节要求加大屈膝度,而髋关节早期限制屈髋度数,我们采用让患者半坐位,下肢外展置于床边下垂,伸屈膝关节锻炼,预防髋关节脱位。2)加强踝关节的屈伸运动,增加肌肉泵的作用,预防深静脉血栓。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护士协助患者做足趾、足踝关节的背伸、跖屈、旋转运动,最大限度屈伸足踝部,每个动作保持5s,然后放松,重复训练。3)术后严格执行正确体位,早期规律的功能锻炼。
        3  结果     
        2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1个月。治疗康复3个月时要求病人必须门诊复诊,予以关节功能评定和满意度评定。全部病例术后3个月评定。27例一期行双关节置换的患者,Harris关节评分平均为91.2分、HSS关节评分平均为88.3分。18例术后主观满意度为Ⅵ级,8例为Ⅲ级,3例为Ⅱ级。2例下肢3关节一期置换者为19岁和28岁的男性患者,满意度均为Ⅵ级,Harris关节评分分别为95和91分、HSS关节评分分别为88和92分。全部病人没有褥疮、切口感染、坠积性肺炎、脱位、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4  讨论
        一期多关节置换具有住院费用相对较低、总住院时间短的优点,随着关节置换技术的提高,多关节一期置换逐年增多,但同期多关节置换技术要求高、应激创伤大、出血量增多,并发症亦相应增加,这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使患者术后达到理想的标准,这与康复护理的正确指导是分不开的。通过我们系统的护理观察,本组没有一例出现褥疮、感染、脱位、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一期多关节置换护理与单关节置换护理有明显的不同,不能按照单个关节置换的护理简单叠加。多关节一期置换明显的特点是患者体质普遍较差,术前应积极进行调整和护理;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引流量大,导致患者术后饮食极差,如不引起重视,积极护理观察并调整,常导致电介质紊乱,甚至肾前性缺血、肾衰等,严重影响康复;一侧下肢髋、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康复功能锻炼时,早期会出现相互影响,需采取特殊体位锻炼,护士应积极予以正确指导和协助,以防止关节脱位。术后康复锻炼应循序渐进,各阶段康复锻炼从两侧肢体交替进行,逐渐至双侧肢体同时进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康复训练的无痛也越来要求越高,多关节置换更应进行无痛康复护理,以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加速病人手术后各个时期的康复进程,减少病人平均住院日。让病人能够享受“无痛”的多关节置换术。 
参 考 文 献
[1]Welters H, Jansen J, Simon JP, et al. One-stage bilateral total hip replacement: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70 patients. Acta Orthop Belg, 2002, 68(3): 235-241.
[2]Weinstein MA, Keggi JM, Zatorski LE, et al. One-stage bilateral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patients > or = 75 years. Orthopedics, 2002, 25(2): 153-156.
[3]周中华,时国富.人工膝关节术后功能康复训练.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5,11(7):584-585. 
[4]戴莲,同期下肢多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 8 (22):37-38.

人工半肩关节(肱骨头)置换手术护理



人工半肩关节(肱骨头)置换手术护理

    肱骨近端骨折占全身骨折的4%-5%,对于严重粉碎的肱骨近端骨折在治疗上一直是一棘手的问题。我院自2006年4月—2009年3月,对5例肱骨近端粉碎骨折行人工半肩关节置换,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5例,男2例,女3例,年龄59-70岁,平均67岁。摔伤4例,交通事故1例。其中1例四部分骨折,3例三部分骨折,1例解剖颈骨折伴肱骨头劈裂。
        1.2手术方法  本组5例采用美国zimmer人工半肩假体。手术入路采用三角肌与胸大肌间入路。于三角肌和胸大肌间隙显露头静脉并向内侧牵引,三角肌向外牵引,术中需要确认大、小结节骨折碎片、肱二头肌长头、冈山肌和肩胛下肌重要结构。如大小结节分离,则先行钻孔,引入5号肌腱线备用,显露肩关节,去除肱骨头,假体后倾30-35º插入髓腔,并用骨水泥固定。采用5号肌腱线把大小结节与假体翼缝合,再与肱骨干近端外侧皮质缝合,为确保结节与肱骨干股性接触,缝合前用咬骨钳处理肱骨近端皮质,使之渗血,为骨性愈合创造最佳机会。必要时取用自体松质骨植骨。对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离断后能缝合的缝合,不能缝合的将其远端与联合腱缝合。彻底冲洗创口,放置负压引流管,结束前检查肩关节各向无张力活动的范围,为早期康复锻炼提供依据。
        1.3结果  5例患者术后均一期甲级愈合,手术配合良好,术后效果满意。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术前1d到病房探访患者,了解患者状况,根据患者特点(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进行针对性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目的、方法、安全性、先进性及手术室一般情况,让患者对手术室环境有初步了解,取得患者合作,以消除患者紧张、焦虑心理,积极配合手术。
        2.1.2物品准备  常规肩关节置换手术器械,抗生素,5号肌腱线,高压冲洗枪,负压引流,电刀,电钻,电锯,无菌包装的电池2节。
        2.2术中护理
        2.2.1巡回护士配合  严格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年龄、性别、手术部位,核对无误后将患者推入手术间,开放静脉通路确保通畅。配合麻醉协助全麻给药,在麻醉诱导期患者易出现躁动及血压下降,巡回护士应准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并用约束带固定好患者。抗生素的应用:为控制感染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抗生素应在术前30min输入患者体内,使用抗生素前核对皮试结果、药名、药量、剂量、使用方法,现用现配。用药过程注意观察有无反应。体位护理:患者采用沙滩椅位,体位摆放要求严格,与手术医生共同完成。先调整各手术台面头低脚高15º,然后头与躯干抬高,与水平线呈40-50º,最后将腿板下压30º左右,膝关节摆正使小腿自然下垂保护腓骨小头不受压,用中单分别固定骨盆、股骨中段防止患者下滑,用特制头部固定器固定头部,保护全麻后患者颈椎。术中协助麻醉师观察生命体征:在安放假体过程骨水泥可造成血压骤降,因此应协助医生观察生命体征,做好有效抢救,并随时检查静脉输液管路及尿管通畅。术后认真检查全身皮肤有无受压、损伤,由巡回护士与麻醉师共同送回麻醉苏醒室。 
     2.2.2洗手护士配合  器械管理:骨科器械与特殊器械分别有序放置两个无菌台上,护士熟悉器械性能,根据手术步骤及医生的习惯准确无误的传递器械,娴熟、默契地配合医生。防止术中感染:手术器械及假体严格灭菌并保持无菌状态,医生戴双层无菌手套,一旦发现或怀疑污染,应立即加以覆盖或更换被污染的物品,术中高压冲洗枪彻底冲洗,使用含庆大霉素的骨水泥预防感染。 
        3  小结
        3.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避免感染发生  术前使用抗生素,术中严格消毒,铺单;洗手护士严格管理手术区域,术毕前彻底冲洗刀口。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状态,准备好术中所需物品,减少进出手术间的次数,控制参观人员人数。
        3.2巡回护士充分准备是手术顺利进行的直接保证,洗手护士默契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了解手 术医生的习惯,使术中各项护理准备工作先于医生的操作,做医生的得力助手,使手术快速有序进行。
参 考 文 献
[1]董伟.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肱骨严重粉碎性骨折.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5(24):418-419.
[2]杨春雨.计算机辅助下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配合.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4(25):44-45.

子宫肌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子宫肌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降低术后并发症,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方法 以我院妇科一年半间382例子宫肌瘤术后的患者为观察组,在围手术期护理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术前首先做好患者心理疏导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围手术期护理的每一个环节。结果 达到预期恢复效果,无并发症。结论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做好围手术期护理的每一个环节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键词】子宫肌瘤   围手术期  护理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原因,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有关。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临床对子宫肌瘤的手术包括经腹子宫切除术及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主要适用于45岁以下,尤40岁以下,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经腹子宫切出术,适用于无需保留子宫的任何年龄段患者。
        1  临床资料
        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院子宫肌瘤术患者382例,年龄23~56岁,其中经腹子宫切除术380例,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2例,麻醉方式均为硬膜外麻醉。术后使用止痛泵者79例,382例手术均成功,病愈出院。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担心手术不成功、术中意外、术后疼痛、出现并发症等原因,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顾虑和紧张。因此,术前做好心理疏导,必要时陪同患者访视术后恢复期患者,是消除患者顾虑并积极配合手术的基础。
        2.2 皮肤准备  因为病人自身具有的菌群是最重要的手术切口感染来源,所以有条件的患者应该在术前彻底清洁洗浴,但要注意不能擦伤皮肤。依照手术野的范围备皮,特别要注意保持皮肤的完整性。备皮时间离手术时间越近越好。
        2.3 胃肠道准备  术前晚清洁灌肠,术晨以温肥皂水灌肠1次,术前一日晚流食,手术当日禁食水。
        2.4 尿管准备   术前半小时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行留置导尿,导尿后患者采取平卧位可减少不适感。
        2.5 基础麻醉  术前半小时给阿托品0.5mg、鲁米那0.1肌注。以增强麻醉效果,减少呼吸道分泌。   
        2.6 预防感染  术前半小时可根据皮试结果与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3  术后护理   
        3.1体位 病人术后回病房后,应先了解是何种麻醉,若病人术中为全麻,应让其头偏向一侧去枕平卧至清醒,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若为硬膜外麻醉,则应去枕平卧4-6h,防止颅内压降低,使血管扩张而产生头痛。4-6h后可取半卧位。无论何种体位,应每半小时协助病人翻身一次,防止褥疮发生,也可促进肠蠕动,防止腹胀及粘连。指导家属协助患者活动双下肢与拿捏小腿肚,并于24小时后下地活动既能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又能促进肠道排气。 
       3.2 病情观察 术后2小时内每十五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一次,并做好记录,稳定后改为每两小时一次,二十四小时后改为6小时一次。体温,每天4次,至术后5天。若正常改为每天1次。肌瘤剔除术患者应警惕子宫内出血并注意观察阴道出血情况,若出血较多可静滴垂体后叶素止血。 
        3.3 尿管的观察护理  保持尿管通畅,防止受压、扭曲,尿液倒流。注意观察尿量、尿色,若发现尿少、无尿、血尿等情况,应查找原因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每日用0.5%碘伏棉球抹洗会阴部2次,尤其要注意清洁干净导尿管上的血迹及分泌物,以防尿路感染。   
        3.4 切口的观察护理   注意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切口处是否疼痛。硬外管应用止痛泵一般效果良好,未用止痛泵的患者应及时止痛。止痛泵一般48小时后撤除,撤除后要保持敷料的完好干燥。
        3.5 饮食护理   6小时后可进流食,但暂禁奶和易产气的甜食,避免腹胀,排气后可进普食。
        4  常见并发症的防止
        4.1 坠积性肺炎的预防   术后病人怕咳嗽引起切口疼痛,甚至切口裂开,因而有意识地抑制咳嗽。因此,患者麻醉清醒后应向其说明原因,协助翻身、拍背,指导病人咳嗽时用双手轻轻按压切口部位。进行有效咳嗽,必要时可口服祛痰剂或行超声雾化吸入。
        4.2 尿潴留的预防 因应用止痛泵、麻醉的关系,有些病人拔除尿管后会出现尿潴留。因此,从术后第二天开始定时四小时放尿一次,有效避免了尿潴留的发生。   
        4.3 出院指导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3个月避免重体力劳动并禁性生活;1个月后复查。  
        5  结论
        手术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导消除患者顾虑,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本次疾病,并能积极配合治疗及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的基础。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认真做好围手术期护理的每一个环节以及科学正确的术后健康教育,是保证患者手术后良好恢复,健康生活的关键因素。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