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的生平是怎样(竹林七贤阮籍生平简介)

由网友()分享简介:嵇康的生平是怎样



  嵇康,一曲《广陵散》弹响他的名声,是魏晋一位大学者,向往追求自然,传世名篇更不在少数。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嵇康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

嵇康的生平是怎样



  嵇康,一曲《广陵散》弹响他的名声,是魏晋一位大学者,向往追求自然,传世名篇更不在少数。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嵇康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嵇康的生平简介

  嵇康,生于公元223年,字叔夜,死于公元262年,享年40岁。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兼具诗人的同时他也是个有思想,有作品的思想家和音乐家。在他年幼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留下了他和他的母亲和哥哥。据他人形容嵇康还是一位身材伟岸,英俊潇洒的大美男,有人还以为他是神仙,由此可见,他定是一个风姿绰约的不凡之人。

  嵇康信奉老庄的思想,他更是老庄思想的践行者。他追求自然,隐居于上林之中,更令人咋舌的是他堂堂一个大学者竟然开始在树下打铁,这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他远离官场的尔虞我诈,远离权贵享受当下的生活,他的朋友山涛给他推荐官职,他气恼朋友不理解他心中所向,写了份绝交书,从此与他绝交。他过于耿直的个性其实也并不适合在官场,有一次朝中权贵司马昭的手下钟会声势浩大的来找嵇康,嵇康忙着打铁无暇理会,钟会遭到无视,很是气愤,在后来一次嵇康为友申冤的时候,钟会借此机会陷害嵇康,嵇康下狱,在临刑前,上千的学生在刑场请求饶恕嵇康,由此可见嵇康的号召力,他的人格感染力。在最终弹毕一首《广陵散》就被行刑。

  嵇康怎么死的

  嵇康一生放荡不羁追求自由,不重名利,终日放浪形骸,与志同道合者游历于山水间,很是逍遥自在。确切的说是他的死是因为得罪了小人。

  嵇康隐居乡下,但是才名早已名满天下,经常有很多名人会来拜访他。当时担任校尉的钟会慕名来拜见嵇康,他声势浩大的到了嵇康家门口,自认为以自己的身份地位去看望一个平民百姓,嵇康应该是受宠若惊,会来接见自己。没想到此时正在打铁的嵇康根本无暇理会钟会,愣是让钟会干巴巴的等着,没过多久便气呼呼地走了。自此后钟会便记下了这个仇。有一次,嵇康的好友被人诬告说是不孝,嵇康为其辩护,没想到也被司马昭关了起来,而这个钟会正是司马昭的下属,他小肚鸡肠还记着之前的仇,就在司马昭耳边吹风,污蔑嵇康,导致后来司马昭要杀嵇康。嵇康在行刑之前还弹奏了一曲《广陵散》,听者潸然泪下。

  嵇康作为竹林七贤之一,他不慕荣华富贵的品质,高亮的气节,是竹林七贤的精神向导,他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他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精神节操感染了后代的学者,为在中国思想史上建立了一座丰碑,值得我们学习。

  嵇康的文学成就

  嵇康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创作了不少名传千古的篇章。在他的文学创作作品中,除了他在音乐方面的作品,最出彩的就是他的散文和诗歌。

  嵇康擅长写四言诗,他的诗歌形式多样,现存的诗歌就有五十多首。自《诗经》后,四言诗并未得到长远发展,直至魏晋,四言诗的发展有了不少进步,嵇康的四言诗水平相当,“清峻”便是嵇康诗歌的特点。嵇康的散文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文中清晰地罗列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对朝臣的意见,逻辑清楚,充满感情,怪不得能流传至今。

  嵇康,是一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领袖,他为人清正,高风亮节,不愿意走上仕途,不愿做官,厌恶官场,这个精神领袖不能为统治者所用,一个时代思想的引导者,若不能为统治者所用,那他对于统治者就是种威胁。他的思想与大多权贵相逆,在他行刑之时,上千学者的请求遭到拒绝,当权者不尊重一个文人,这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嵇康的生平是怎样相关文章:

1.嵇康生平简介

2.文学家嵇康的生平事迹

3.嵇康的简介及故事

4.嵇康的故事五则

5.遗世独立的嵇康

6.蔡邕人物生平介绍

竹林七贤阮籍生平简介



阮籍三国时期魏诗人。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竹林七贤阮籍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竹林七贤阮籍生平简介

阮籍,字嗣宗,三国时期魏国人士,家乡位于现今的河南。他是一名颇为著名的诗人,著有众多优秀的诗作,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还是一名思想家,在思想方面也颇有成就。

阮籍的父亲是阮瑀,是历史上有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也是颇为出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的族父同时也是他的族兄阮武学识渊博,既是阮籍的知己也是阮籍的老师。阮籍在三岁时就失去了父亲,由他母亲独自一人将他抚养长大。失去父亲后,阮籍家家境越发贫寒,因此,阮籍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再加上天赋极佳,后得以成就才名,八岁时就能成章。因为喜好研究学习儒家经典,阮籍就将那些不慕荣华富贵、品行高尚的古代贤士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在政治上也颇有济世之志。并且在习文的同时,阮籍还学习武艺,真正堪称文武双全。

阮籍也曾踏入仕途,然而他一生中初次踏入仕途却是被人所迫,本已拒绝当时担任太尉一职的蒋济的邀请,但是在众人的劝说下,阮籍也不好推托,只能无奈答应,勉强就任不久后就告病辞官了。阮籍后又先后出任尚书郎等职。

阮籍不管在诗作方面,还是在思想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为人品行高尚,才情极高,他促进了五言诗这种写法的发展,他的优秀诗作至今仍旧被世人流传,他的思想行为在历史上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阮籍与阮咸关系

阮籍和阮咸两人是叔侄关系,他们两人都是竹林七贤中的一员。阮籍和阮咸两人还并称为“大小阮”,他们两个人都以纵放旷达而著称于世,他们共同蔑视封建礼教,对封建礼教持反抗的态度,为人处世旷达不羁。

阮籍,字嗣宗,三国时期陈留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父亲是建安七子中阮瑀,阮瑀是当时著名的世人和散文家。阮籍在三岁的时候,父亲阮瑀就死了,是母亲一个人把他抚养成人的。在阮瑀死后,家境清苦,阮籍勤奋好学所以能成才。在阮籍还是少年的时候,他好学不倦,非常喜欢儒家的诗书,所以表现的不贪图荣华富贵和名利,还把那些道德高尚‘安平乐道的古代贤者作为榜样,还效仿他们。

阮籍早期是崇尚儒家文学,想用儒家治世,但是魏晋禅代的动乱,阮籍对现实的失望和感到生命的无常,所以开始蔑视封建礼教,之后对以隐世为主旨的道家思想有了兴趣。不过阮籍并非是纯粹的道家,他对儒家思想也不是一概的排斥,可以说是阮籍各取他自认为需要的一部分来尊崇。在很多方面,比如说阮籍注重孝道,但是在他的政治上,他排斥名教,想建立一个“无为、无军”的社会。

阮咸也是个竹林七贤之一,是阮籍的侄子,精通乐律。颜延之曾用诗句“达音何用深,识为在金奏。赞赏阮咸在音乐上的造诣之高。

阮籍的故事

阮籍是个颇为有名的历史人物,因此历史上流传的关于阮籍的故事有很多,有阮籍醉酒避亲的故事,关于青白眼的典故,还有阮籍蔑视世俗礼法而发生的故事,更有被世人所熟知的阮籍丧母的故事。

阮籍醉酒避亲的故事出自《晋书》这本史书,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阮籍作为魏晋时期才名远播的贤士,肯定会有很多有权有势的人想要招揽他为自己所用。当时权势滔天的司马昭为了招揽拉拢阮籍,就想出了与阮籍结为亲家的办法。而阮籍并不愿意在司马昭手下做事,于是为了躲避司马昭的那门亲事,他就开始每天拼命喝酒,每天都会喝醉酒,而且还醉酒得非常厉害,甚至有时还会醉到整个人失去意识的程度。就这样,喝酒醉倒,醒来后继续喝连续过了六十天,那个奉司马昭之命前来提亲的人根本无法对阮籍开口提及提亲一事,最后,实在没办法,他只能回去将情况禀告给司马昭。对此,司马昭也只能无奈打消借结亲之机拉拢阮籍的想法。

阮籍对礼教礼法的厌恶和蔑视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相关故事也有很多。例如,阮籍非常喜欢喝酒,酒店就位于他家旁边,酒店主人的老婆是个年轻漂亮的女子。阮籍经常和王戎一起去酒店喝酒,喝醉后就径自躺在人家女主人身边睡觉,出乎意料的是酒店的男主人也不觉得他会有什么不当的行为。在那个时期,男女授受不亲是应该的,但是阮籍却无视了这条世俗规范。

猜你喜欢:

1.文学家嵇康的生平事迹

2.嵇康的简介及故事

3.嵇康的故事五则

4.阮籍怎么读

5.向秀竹林七贤资料简介

竹林七贤阮咸生平简介



阮咸,字仲容。是三国至西晋时期文学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竹林七贤阮咸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竹林七贤阮咸简介

竹林七贤是指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他们是先有七贤的名声,之后因为常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的竹林下,饮酒、赋诗、纵歌,肆意酣畅,又因为被称为七贤,所以就和地名竹林合称,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阮咸,字仲容。是三国至西晋时期文学家、音乐家。阮咸是阮籍的侄子,建安七子中阮瑀的孙子。在当时,阮咸与阮籍并称为“大小阮”。阮咸这个人性情比较放达不受拘束,因为阮咸很崇拜阮籍,所以能常常跟着他的叔父一块去外面游山玩水。虽然阮咸是“竹林七贤”之一,但是阮咸并没有广泛受到世人的关注,是在七贤中受到关注中最少的一位了。

可能就是这缘故,阮咸留存到现在的关于阮咸的生平事迹很少,大多零散的存在于《世说新语》、《晋书》中,在其他的史书中很少有关于阮咸的事迹。晋武帝还以阮咸这个人虚浮不实,嗜酒如命为借口没有录用他。阮咸这个人比较的放诞无礼,而且不拘泥于礼法,被当时的人所耻笑。

记得有这么一件事,竹林七贤阮咸在私底下偷偷的和他姑母家的鲜卑婢女有了私情。在后来阮咸的母亲去世了,阮咸在富桑,他的姑母也要回到自己的丈夫家。当初一开始姑母是答应阮咸会把同阮咸有私情的婢女留下来的,但是在离开的时候却又把那个婢女带走了。当时阮咸还在接待客人,当知道他的姑母走了还把那个婢女带走后,就借了客人的马去追姑母。要回婢女后还是穿着丧服和婢女坐同一匹马回来的,还说:“人不能丢失啊。”阮孚就是阮咸和这个婢女生的孩子。

阮籍与阮咸关系

阮籍和阮咸两人是叔侄关系,他们两人都是竹林七贤中的一员。阮籍和阮咸两人还并称为“大小阮”,他们两个人都以纵放旷达而著称于世,他们共同蔑视封建礼教,对封建礼教持反抗的态度,为人处世旷达不羁。

阮籍,字嗣宗,三国时期陈留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父亲是建安七子中阮瑀,阮瑀是当时著名的世人和散文家。阮籍在三岁的时候,父亲阮瑀就死了,是母亲一个人把他抚养成人的。在阮瑀死后,家境清苦,阮籍勤奋好学所以能成才。在阮籍还是少年的时候,他好学不倦,非常喜欢儒家的诗书,所以表现的不贪图荣华富贵和名利,还把那些道德高尚‘安平乐道的古代贤者作为榜样,还效仿他们。

阮籍早期是崇尚儒家文学,想用儒家治世,但是魏晋禅代的动乱,阮籍对现实的失望和感到生命的无常,所以开始蔑视封建礼教,之后对以隐世为主旨的道家思想有了兴趣。不过阮籍并非是纯粹的道家,他对儒家思想也不是一概的排斥,可以说是阮籍各取他自认为需要的一部分来尊崇。在很多方面,比如说阮籍注重孝道,但是在他的政治上,他排斥名教,想建立一个“无为、无军”的社会。

阮咸也是个竹林七贤之一,是阮籍的侄子,精通乐律。颜延之曾用诗句“达音何用深,识为在金奏。赞赏阮咸在音乐上的造诣之高。

阮籍简介

阮籍,字嗣宗,三国时期魏国人士,家乡位于现今的河南。他是一名颇为著名的诗人,著有众多优秀的诗作,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还是一名思想家,在思想方面也颇有成就。

阮籍的父亲是阮瑀,是历史上有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也是颇为出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的族父同时也是他的族兄阮武学识渊博,既是阮籍的知己也是阮籍的老师。阮籍在三岁时就失去了父亲,由他母亲独自一人将他抚养长大。失去父亲后,阮籍家家境越发贫寒,因此,阮籍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再加上天赋极佳,后得以成就才名,八岁时就能成章。因为喜好研究学习儒家经典,阮籍就将那些不慕荣华富贵、品行高尚的古代贤士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在政治上也颇有济世之志。并且在习文的同时,阮籍还学习武艺,真正堪称文武双全。

阮籍也曾踏入仕途,然而他一生中初次踏入仕途却是被人所迫,本已拒绝当时担任太尉一职的蒋济的邀请,但是在众人的劝说下,阮籍也不好推托,只能无奈答应,勉强就任不久后就告病辞官了。阮籍后又先后出任尚书郎等职。

阮籍不管在诗作方面,还是在思想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为人品行高尚,才情极高,他促进了五言诗这种写法的发展,他的优秀诗作至今仍旧被世人流传,他的思想行为在历史上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猜你感兴趣:

1.山涛有哪些简介

2.竹林七贤的典故

3.阮咸与阮琴的典故大全

4.向秀竹林七贤资料简介

5.王戎个人资料介绍

竹林七贤向秀生平简介



  向秀是魏晋时期的名士,也是“竹林七贤”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竹林七贤向秀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竹林七贤向秀简介

  向秀出生于227年,卒于272年,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同为“七贤”。因他们常常在竹林下喝酒,所以后来就被称为“竹林七贤”。

  向秀少年时便因才华横溢而远近闻名,后来在偶然中与山涛一见如故,成为了知己好友。通过山涛,向秀又得以与嵇康等人相识,同游于竹林之中。向秀、嵇康和吕安关系最为要好,平时往来也颇多。

  后来,向秀目睹了嵇康被害的整个过程。当初钟会被嵇康奚落,之后钟会一直对此怀恨在心。而嵇康也因此而惹来了杀身之祸。向秀看到了好友遇难,这件事对他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在嵇康和吕安先后被害后,向秀痛彻心扉,并在这个痛苦的过程中苦苦挣扎,终于悟出了新的道理,使他更加地宁静淡泊。

  向秀晚年的时候,因时局动荡,为了避免杀身之祸,而接任官职。他唯独喜好庄子之学,所以开始注《庄子》。可惜的是这部注还没有完成,向秀就去世了。后来郭象继承了他的书,成书《庄子注》。因此后世对《庄子注》的作者是谁,一直对存有争议,但大部分情况下还是认为是郭象所著。

  向秀思旧赋

  向秀是魏晋时期的名士,是竹林七贤之一。早年无心于仕途,后来为避祸而担任官职。在好友嵇康与吕安相继遇害后,向秀经历了大悲大痛以及大彻大悟。《思旧赋》就是向秀为追思好友而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这篇赋。

  《思旧赋》是诗人回忆往昔与嵇康和吕安相交的岁月,而所作的一篇赋。诗人以萧条的旷野、旧居以及空庐,这些带着悲伤的景色,来反映内心深处的悲凉和凄苦。接着又引用《诗经》中感叹周朝灭亡的诗歌以及李斯受刑的事例,来表达身处一个动荡的年代,政局不稳,所经历的种种苦难和不幸。《思旧赋》全文如下: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

  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这篇赋首先就说明了创作的原由,序文虽然短小,但是内容饱满。正文中即使诗人借事感叹,抒发对好友的思念之情。整篇赋寓意深远,感情饱满而深厚。诗人在抒发对好友的思念之时,也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的不满。

  向秀闻笛的故事

  向秀是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然而他们理想中的自由,在现实面前是那么的脆弱。终于有一天竹林七贤分崩离析,向秀自己也被迫入仕。向秀闻笛就是在怀念自己的老朋友。

  向秀闻笛的典故就是出自他的一篇赋中,他听到了来自邻居的笛声,回忆了往昔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从而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向秀、嵇康和吕安是好朋友,他们配合默契、志趣相投。然而,嵇康和吕安却先后被杀,往日的美好皆不复存在了。嵇康才华横溢,精通音律。他临死之前,曾取琴弹奏。那个时候,向秀即将要远行,路过往日嵇康的故居,目之所至,无一不是寂寥、空旷的悲凉模样。恰逢邻居在屋中吹笛,吹出的笛声悲凉和凄苦,正是当时向秀心中的真切感受。邻居的笛声吹入向秀的耳中,深深地震动了向秀的心。向秀不禁开始回忆,在往昔的岁月中,与嵇康、吕安一起游玩、饮酒,肆意放纵,纵情于山水之间的美好时光。可惜的是,如今这些美好将再不可得。想到此处,向秀不禁发出了深深地叹息。

  所以,向秀闻笛是向秀在吕安和嵇康被杀后,路过嵇康的旧居,目之所触,一片凄凉。在听到了邻居的笛声后,被笛声所触动,回忆旧日的游宴时光,感叹而作下了一篇《思旧赋》。如今大多通过向秀闻迪来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猜你感兴趣

1.古代四大美男子介绍

2.竹林七贤之向秀生平

3.竹林七贤的典故

4.竹林七贤王戎的简介资料

5.向秀竹林七贤资料简介

6.王戎个人资料介绍

竹林七贤王戎是个怎样的人



  王戎,西晋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那么王戎是个怎样的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王戎是个怎样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

  自古以来,中国流传的神童就不少,而王戎作为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年纪最小的一员,他也是在因为年少时期就才智过人而备受关注与称赞的一位著名神童,在他小时候还流传着不少相关的典故

  王戎出生名门,在他小时候,其父王浑有一个朋友叫阮籍,二人关系不错,但话题不多每次说不上几句就告辞了。有一次王浑带着儿子王戎见了这位老朋友,阮籍见了王戎反而大开话匣,两人聊得十分尽兴,阮籍遂略带感慨地对王浑开玩笑说:“和你聊天还不如和你儿子交谈有意思。”王戎也正是如此,与之建立了友情,进入竹林七贤之中。

  王戎小时候,就独具个人看法,看事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会盲从于旁人。在他七岁时,小朋友们看到路边有一棵硕果累累的李树,纷纷去摘。王戎却认为,路边的果子没有被采摘一空则味道定是苦涩的,大家尝后,果不其然。

  王戎不但年幼早慧,小时候的他两眼放光,一双眼睛竟然可以直直地注视太阳的光线,丝毫不躲避,有人见到他以后,就夸赞说这个孩子两眼放光,如同带电一般有神。

  除此之外,年幼的王戎不仅思维过人,胆识也过人,在他六七岁时,丝毫不怕广场中砍去爪牙的老虎,尽管众人听到老虎的怒吼都吓得纷纷瘫软后退,但小王戎却定睛直视毫无惧色。

  或许王戎小小年纪就尽显才智与他极其优越的家庭背景有关,他早熟的见识、胆量、孝道以及种种特质,想必都与出生于名门脱不了关系。

  王戎观虎的故事

  中国古代出了不少神童,而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自小便极其机灵,是一个早慧的神童,极具观察力且年纪小小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年幼时看到老虎也丝毫不露惧色。

  据悉,在王戎小的时候,魏明帝在宣武场上将大老虎的牙齿和爪子砍下来,举办人和老虎之间互相搏斗的表演,任凭路过的行人观看,凡是路过的人无不心惊胆战。当年的王戎年仅七岁,也跑去观看。老虎趁间隙抓着栏杆,把头攀在栏杆上面仰天长啸,十分凶狠地对着围观的行人怒吼,声音响彻云霄。围观的行人中,小孩子纷纷受到惊吓而放声啼哭,而大人也无一不恐惧得连连后退,甚至大惊失色向后跌倒在地,屁滚尿流地逃离宣武场。

  而此时的王戎,直愣愣地站在关老虎的栏杆旁边,十分平静地一动不动,脸上没有一丝恐惧之意,而是继续看着老虎的反应,听它的嘶吼。王戎定是认为因为老虎被关在笼子中,又失去爪牙,并不能对围观群众造成伤害,只不过徒有威风气势罢了,从吼声和身形上勾起大家对它的恐惧感,其实它并不会做什么。因此大家只是被自己对百兽之王固有的恐惧感所吓倒,而非真正受到老虎的威胁。

  这个故事赞扬了王戎小小年纪就才智过人,有过人的理智与清晰的思维,幼年就善于观察推理,不仅仅拘泥于表面,不随大流,具有判断力,能认识到事物本质,不愧被后人称为神童。

  竹林七贤王戎简介

  魏末晋初时期,有七位名士被称为竹林七贤,他们主要活跃在河南山阳县一带,因常于竹林之下喝酒唱歌而得此名。其作品用多种手法沿袭了建安文学精神,从侧面表达自己的情感,受到世人的敬重。后来由于竹林七贤逐渐被司马朝廷所不容,最终以解散告终,而王戎就是竹林七贤之一。

  王戎,字濬冲,出生于山东东南沿海的临沂,因为自身对于评鉴有着精辟独到的眼光而闻名,早年间承袭父亲贞陵亭侯的爵位,后来被聘作掾属。王戎的仕途过程中,相继就任过吏部侍郎、散骑侍从、河东郡守、荆州刺史多个官职,后来被罢官后,又被调任豫州刺史与建威将军。

  后来王戎参与了讨伐吴国的战争,取得胜利之后,因立下军功被升职为安丰县候。这段期间内,他不断在荆州一带笼络名士,颇具成效。后来王戎的官职又持续不断的调换,先是应朝廷之征任侍中,后被调职为光禄勋,而后又成为吏部尚书,直到母亲去世时向朝廷辞官。

  司马衷登基后,王戎成为太子的老师,后转至中书令,兼任光禄大夫,随后转任尚书左仆射掌管吏部事务。

  到了296年,王戎升职成为司徒,此时他觉得天下即将大乱,便不再参政,专心游山玩水,后由于卷入刑案被罢官,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受任,官至司徒。后来由于晋惠帝被将领张方挟持,王戎便逃命至陕县。

  305年,王戎逝世,终年72岁,谥号元候。

猜你感兴趣

1.历史上王戎是谁

2.竹林七贤王戎的简介资料

3.竹林七贤代表人物嵇康简介

4.阮籍是个怎样的人

5.竹林七贤地位最低的是谁

6.晋朝文化是怎样的

竹林七贤山涛生平简介



  山涛是三国曹魏至西晋时期的名士,是竹林七贤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山涛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山涛简介

  山涛(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 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

  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

  司马炎代魏称帝时,任山涛为大鸿胪。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司马炎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后拜司徒,复固辞,乃归家。未几,卒,谥曰康。 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辑本。袁宏在《名士传》中称山涛等七人为“竹林名士”。

  山涛前后选举百官都选贤用能。在武帝下诏罢除天下兵役时,认为不应该废除州郡武备,他的论点很精湛,众人都认为“不学孙、吴,而暗与之合。”后来天下混乱,州郡无力镇压,果如山涛所言。

  山涛的故事

  山涛与嵇康、阮籍的故事,还有一则“我度为胜”的故事。山涛、嵇康和阮籍是莫逆之交,好得就像是一个人似的了,山涛的妻子韩氏见到后,觉得他们三人之间的交情似乎已经超过了一般的友情。

  韩氏感到非常的奇怪,就问山涛这是怎么一回事。山涛回答她说:“现在能和我成为朋友的也只有他们俩而已了。”山涛这样的回答,非但没能解答韩氏心中的疑惑,还令她感到非常的好奇。于是,韩氏就对山涛说:“既然这样,我能不能也去见见他们。”

  过了没多久,嵇康和阮籍就又来拜访山涛了。于是,韩氏就让山涛将二人留下来住宿一晚,并准备好酒菜来款待他们。这一晚,韩氏为了看他们,不仅将隔在他们房间的墙给钻穿,并且是等到一宿将过之时,才回到卧室。

  等嵇康和阮籍走后,山涛问及韩氏对此二人的看法,韩氏看着山涛,坦白地对他说:“你与他们相比,智慧和情趣真是相差得很远,但是凭你的见识去和他们交朋友还是可以的。”

  本来听到妻子这么夸奖别人,而正微微吃醋的山涛,总算是找回了一点面子,连连点头说:“就是这样啊,他们也总是觉得我的气度在他们之上呢。”

  嵇康与山涛的故事

  在偶然之下,山涛与嵇康得以相识,从此后便成为了莫逆之交。他的妻子还曾打趣他们之间的交情已经超过了一般的友情。

  只是,他们虽然是至交好友,但有的时候,也并不一定就一定了解彼此。当初,山涛在即将调任时,曾举荐嵇康来担任自己的位子。在嵇康获知这一消息后,就立马写了一封信给山涛,向他表明了自己志不在仕途,生性狂放任性,不愿受到官场拘泥的的种种想法。

  虽然如此,嵇康与山涛之间的友情却没有就此消散,嵇康对山涛还是很信任的。在嵇康临死之前,他还把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托付给了山涛。他对自己的子女说:“有山涛在,你们不会孤单的。”从这句话中,足见嵇康对山涛的信任,也足见他们俩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当然,山涛也没有辜负嵇康的信任,他将嵇康的子女视如己出,一直将他们抚养成人。
 

猜你感兴趣

1.山涛有哪些简介

2.“竹林七贤”山涛简介及故事

3.山涛的故事是怎样

4.竹林七贤的典故

5.关于嵇康的故事

6.嵇康的简介及故事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