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_细胞百分比偏低知识大全)

由网友()分享简介:1.某些感染其实我们正常的病毒感染出现的感冒、发烧、咳嗽等小疾病,都是有可能让您身体的中性粒细胞变低的,所以说一旦中性粒细胞发生变化的话,就证明您要生病了。2.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纤维化、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剂恶性组织细胞病等。3.药物及理化因素的作用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所以说吃什么药物都是...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是什么?淋巴细胞百分比偏低怎么办呢?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告诉你吧!

  淋巴细胞减少(lymphocytopenia):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治疗,以及放射线损、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概述

  成人淋巴细胞总数<1000/μl,儿童(2岁以下)<3000/μl。

  正常成人淋巴细胞计数1000 ~ 4800/L,儿童(2岁以下)9500 / 3000 ,l6岁达到正常低值1500 g/L,65%外周血T细胞(helper T CD4细胞)。T细胞绝对数下降,大多数患者淋巴细胞下降,特别是在CD4细胞。

  成人外周血CD4 T细胞平均值为1100/μl(300~1300/μl),其他主要T细胞亚群CD8 (抑制性)T细胞绝对数为600/μl(100~900/μl)。

  病因学

  医源性淋巴细胞减少症可由于细胞毒化疗,放疗和注射淋巴细胞球蛋白而引起。牛皮癣患者长期使用去斑素(psoralen)及超声辐射均可损害T细胞。糖皮质激素通过诱导细胞损坏而造成淋巴细胞减少。

  自体免疫性有关的全身性疾病(如SLE,类风湿性关节炎,重症肌无力)可发生淋巴细胞减少症。丢失蛋白肠病可伴随淋巴细胞减少。

  症状,体征和诊断

  淋巴细胞减少症一般不引起症状,通常是在过程中的其他疾病的诊断,尤其是病毒性的重复发生,真菌或原虫感染。淋巴细胞计数可以确定。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并用其表达的反原型进行细胞的分类和鉴定。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低怎么办?

  1.再次复查血常规,了解血象变化;。

  2.除发热患有其他症状吗?必要时查胸片。

  3.尝试中药汤剂治疗一下,可能效果好。

  4.本次血象可疑病毒感染,所以大夫抗病毒治疗,之所以反复,一种可能是抗病毒时间短,没彻底复发;一种可能是合并细菌感染啦。所以要复查血常规。

肌酸激酶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肌酸激酶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肌酸激酶偏低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人体的指标了,通常情况下都是可以用它来判断人体是不是有出现疾病的情况,如果偏低或者是偏高的话,都是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今天学习啦小编就与大家分享肌酸激酶偏低的原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肌酸激酶偏低的原因

  人体内多种组织和器官内含有肌酸激酶,其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骨骼肌的肌纤维内.因此,运动容易使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升高,其原因是因为运动时缺氧,代谢产物堆积,供能相对不足等原因引起肌细胞膜通透性升高,或肌细胞膜受到损伤,促使酶从细胞内释放增加,酶进入血液循环,其中尤以肌肉牵拉的机械性损伤或产生血肿等原因较为重要.不同的运动负荷,包括长距离自行车。

  滑雪及马拉松跑对机械性影响较大,可以导致血清肌酸激酶的活性升高,特别是大强度的马拉松跑后4小时后开始升高,8小时达高峰.跳跃,短跑等短时间激烈运动是冲击性运动,也引起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升高.运动员在比赛后,肌酸激酶可上升至734 IU/L左右(正常值200IU/L以下),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数值相近,但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来自骨骼肌.为了避免运动后血清肌酸激酶的升高,

  检查血清肌酸激酶时应避免激烈的运动,以免临床误诊.以下是CPK增加的原因,也是临床诊断的依据:1.各种类型肌营养不良均可发生CPK活力升高,其中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酶的活力约可达正常的10--50倍.2.肌肉创伤可使CPK活力升高.3.剧烈运动,手术,肌肉注射也可引起此酶活性升高.4.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状腺机能低下等也可使CPK活力升高.5.急性病毒性或风湿性心肌炎时CPK活性可达正常时的5倍.6.急性心肌梗时,早期阳性检测率高,特异性强,酶活力上升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一致。

  肌酸激酶偏低的建议

  肌酸激酶低点问题不是很大。高了是痉挛严重发生肌纤维坏死所致.脱髓鞘疾病是一急性发作慢性损害神经中枢的疾病,若受损神经继发缺血变性则称多发性硬化,发病严重时可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神经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危机生命。

  多为基因免疫异常或病毒感染所致,早期的治疗多以激素及营养疗法治疗,但疗效难以控固,由于本病导致髓鞘脱失致神经功能损害严重时继发轴索损害从而复发使神经功能症状进一步加重,病情继发加重。

  肌酸激酶的临床意义

  增高:

  (1) 主要用心肌梗死诊断,CK升高幅度较AST和LDH都大,且出现早,2-4小时开始升高,12-48小时达到高峰,2-4天恢复到正常。尤其对心肌缺血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诊断比其他酶灵敏度高。故动态检测CK变化有助于观察病情和预后估计。

  (2) 还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发作期、病毒性心肌炎、多发性心肌炎、肌肉损伤或手术后、脑血管疾病、酒精中毒、甲状腺功能减退、肺梗塞等。

  减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需要检测的人群:

  心肌缺血患者、心肌梗死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者


猜你感兴趣:

1.肌酸激酶偏高的原因

2.肌酸激酶高的原因是什么

3.肝功能检查结果怎么看

4.治疗乙肝最好的药有哪些

5.运动后肌肉酸痛的原因

6.冠心病药物的副作用

宝宝球蛋白偏低的原因是什么正常范围是多少



  球蛋白是一种存在于人体中的血清蛋白,球蛋白是一种常见的蛋白,基本存在于所有的动植物体中。下面学习啦给大家分析宝宝球蛋白偏低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宝宝球蛋白偏低的原因

  1)感染性:有病毒性感染,如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eb病毒、风疹病毒、肠道病毒、疱疹病毒、腺病毒、黄热病毒等。也有各种细菌感染及弓形体感染。

  2)先天性代谢异常性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

  3)肝内或肝外胆道异常:如先天性胆道闭锁。

  宝宝球蛋白偏低怎么办

  新生儿肝炎病原不一,但基本治疗措施相同。包括护肝治疗和针对病因的治疗。新生儿乙型肝炎仍无特效治疗,除营养、激素、维生素以外,有人试用干扰素及干扰素诱导剂、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iRNA)、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HBsAg疫苗)、左旋咪唑、泛癸利酮(辅酶Q10)静脉滴注血凝素等。以上均为激活机体免疫功能的方法,部分病例有效。

  1.病因治疗

  ①选用抗病毒药物;

  ②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原发细菌感染;

  ③对先天性代谢异常者,应给予特殊饮食治疗。应用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治疗HBV感染已有良好疗效。阿昔洛韦(无环鸟苷)有干扰HSV-DNA的作用,抑制病毒DNA的复制,是治疗HSV感染的较理想药物。用法:每次5mg/kg,静脉滴注,3次/d,连用1周。

  2.营养 由于患儿常因食欲不振及脂肪吸收不良导致热卡和必需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因而应注意营养平衡。禁食者每天要有一定量的糖类供应,但由于肝脏疾患则亦影响耐糖能力,故不宜糖分过多,葡萄糖可按8~12mg/(kg·min)计算给予。肝脏从门脉血摄取氨基酸以合成蛋白,当肝脏有疾患时宜供应一般量的蛋白,勿使超负荷,才符合生理。

  在肝脏功能障碍时,可有苏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和胱氨酸的升高,加上婴幼儿本来对芳香族氨基酸代谢功能不全,故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亦可增高,因之在重症肝炎或胆道闭锁时,应投予肝用氨基酸输液(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该类氨基酸可在肝外组织进行代谢,促进蛋白合成。脂肪供应则宜减少,肠内胆盐的减少不仅影响对食物中脂肪的分解和吸收,而且有促使肝和小肠合成胆固醇增多之弊端。注意补充维生素A、K、D、E,应肌内注射。

  3.激素 泼尼松(强的松)2mg/(kg·d)部分病例有一定疗效,在症状明显好转后逐步减量,其作用可能在消除肝细胞肿胀,减轻黄疸,并延迟肝组织的纤维化等方面。疗程按临床情况而定,一般共用4~8周,需注意预防其他感染,此外地塞米松等亦可应用。目前对激素的临床应用价值尚有争论。

  4.保肝利胆药退黄

  (1)门冬氨酸钾镁:通过提高细胞内钾镁离子的浓度,加速细胞内三羧酸循环,从而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胆红素。用法:每次0.2~0.4ml/kg,静脉滴注,1~2次/d,亦可口服。

  (2)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小剂量山莨菪碱(654-2)静脉滴注3~5天,有助于疏通胆小管,达到利胆退黄作用。前者用量每次5~10ml/kg,后者用量每次0.2~2mg/kg。

  (3)牛磺

  球蛋白的正常范围

  血清球蛋白是机体免疫器官制造的,球蛋白正常值为20-30 g/L。球蛋白大部分在肝细胞外生成,与人体的免疫力有关系。球蛋白要保持一定的量,球蛋白检测值超过正常值说明体内存在免疫系统的亢进,球蛋白检测值低于正常值说明免疫力不足。当体内存在病毒等抗原时,机体的免疫器官就要增兵,来消灭入侵者。因此,球蛋白产生增加。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白蛋白产生减少,而同时球蛋白产生增加,造成A/G比值倒置。A/G比值(白球比)正常值为1.3-2.5。

  急性肝炎时,白蛋白、球蛋白变化不明显,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尤其是肝癌时,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增高。若是乙肝患者出现球蛋白检测值超出35.0,则说明肝脏有损伤,因为球蛋白是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若是球蛋白超出正常值则反映了有慢性肝炎,或者肝损伤,导致白球比失调.

  需要注意的是,肝功能检查项目球蛋白只能反映部分肝脏功能,不能全面反映肝脏功能,要了解肝脏健康情况,还要结合其他肝功能检查项目、B超等来综合判断。

  肝功能检查中的球蛋白也是指人血清球蛋白。球蛋白主要存在人体的细胞和体液中,它不容于水。它是由机体免疫器官产生的,与人体的免疫力强弱有关系。

  球蛋球蛋白的具体意义

  一.在重型肝炎时。

  二.β球蛋白在胆汁郁积性肝病变时,多半增加。在肝细胞严重损害时,由于肝脏合成减少,β球蛋白降低,个别可降到6%以下。

  三.r球蛋白几乎在所有肝胆疾病时都增高。病毒性肝炎时,r球蛋白中度增高,一般在2-3个月内可望恢复。如果r球蛋白持续增高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时,往往意味着病情转归不良,已转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作用

  丙种球蛋白含有健康人血清所具有的各种抗体,因而有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其免疫作用主要用于病情性传染的防治,如对甲型肝炎、麻疹、水痘、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腮腺炎、不定期状疱疹等具有一定的作用,也可用于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另外,对体质虚弱久病不愈、免疫功能低下或使用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在应用有效抗菌素的同时,加用丙种球蛋白有助于控制感染。

  从六个月以内的婴儿很少得传染病的事实,说明婴儿从母体中获得某些抗卸疾病的物质,这种抗病菌物质称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根据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运动速度,可把蛋白质分为清蛋白,甲种乙种和丙种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大多属于丙种球蛋白,故俗称丙种球蛋白。人类的免疫球蛋白有五大类:igg、iga、igm、igd和ige,igg分子量最小,含量最多,也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

  胎盘球蛋白就是把健康产妇的胎盘及产后血(大约流出50—200毫升),经过物理、化学以及除菌方法提取含有95%以上的丙种球蛋白的制品,所以称为丙种球蛋白(其中绝大部分为igg,还有少量的igm和iga)。

  接受胎盘球蛋白的人,获得现成的抗体,得到完全或部分的保护,可以暂不发病或减轻病状、缩短病程。如果输入胎盘球蛋白的人,只发生没有明显临床症状或轻度症状的感染,则随后产生比较持久的或终身的抵抗力。

  胎盘球蛋白在预防麻疹和甲型肝炎(传染性肝炎)有肯定的效果。对于幼儿或老年人,定期接受一定量的胎盘球蛋白,可以增强抵抗力。?用之得当,可以预防几种传染病或增强机体的抵抗力。[1]

  血清蛋白是血浆里最丰富的蛋白质。每一个蛋白分子能携带七个脂肪酸分子。这些脂肪酸分子结合在蛋白的缝隙中,它们富含碳的尾部埋藏在里面安全地避开周围的水分子。血清蛋白同样能够携带许多其它的不溶于水的分子


猜你感兴趣:

1.小孩球蛋白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2.球蛋白偏低的原因

3.孕妇球蛋白水平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4.白蛋白球蛋白偏低的原因

5.宝宝3岁血小板偏低是怎么回事

白球比例偏低的原因_白球比例偏低的食疗方法



  球蛋白是肝功能检查中常见检测指标之一,很多人在检查中出现了球蛋白偏高的现象。如果出现白球比例偏低就要注意了。下面学习啦给大家分析白球比例偏低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白球比例偏低的原因

  1、白蛋白降低、球蛋白不变。常见的引起白蛋白偏低的原因主要有营养不良、白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如果有肝病的话,就会使白蛋白的合成减少,另外还有可能就是有肾源性低蛋白血症,也会使白球比例偏低。

  2、白蛋白不变、球蛋白的值升高。当患有肾脏疾病或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时,会使球蛋白升高,从而使白球比偏低。

  3、白蛋白合成减少、球蛋白合成增多。这一个也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原因,如果有病毒性肝炎一方面会导致肝脏合成白蛋白减少,另一方面病毒的存在也会使机体产生过多的球蛋白,最终使白球比例偏低。

  此时的白球比偏低可能说明肝脏严重受损,患者应该及时治疗,当然过度劳累、营养不均衡、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多发性骨髓瘤等也会引起白球比例偏低,因此患者如果发现白球比例偏低时应该及时检查,如果是肝病引起的应该及时进行治疗。

  白球比例偏低怎么办

  白球比值(A/G)即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白蛋白(ALB)的正常值为35-50g/L,球蛋白正常值为20-30 g/L,白球比值的正常值范围为(1.5-2.5):1,当白球比值低于1.5:1就说明白球比例偏低。专家指出,白蛋白是在肝脏制造的,肝功能衰竭或肝硬化时,在白球比值中作分子的白蛋白产生就会减少,导致白球比值偏低。另外,球蛋白是机体免疫器官制造的,当体内存在乙肝病毒等抗原(敌人)时,机体的免疫器官就要增兵来消灭敌人。此时免疫系统就会制造出过多的球蛋白,白球比值中的分母就会增大,也会出现白球比例偏低。因此,白球比值对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诊断有一定帮助。慢性乙肝、肝硬化时常出现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增加,使白球比例偏低。所以,当,肝病主任提醒,白球比例偏低的患者需要结合病史、症状等找出白球比例偏低的原因,比如乙肝患者的白球比例偏低,需要检查HBVDNA、肝胆B超、肝纤四项等,根据检查结果了解白球比例偏低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球蛋白偏高的危害

  1、肝炎、肝癌。人体肝脏如果发生病变,肝细胞有炎症时,通常a1球蛋白偏高,不过a1球蛋白上升说明病情还比较轻。当肝脏病情进一步恶化,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时,比如重型肝炎时,往往a2球蛋白减少至0.4克%以下,说明病人将要或已出现肝昏迷,但是病人发展到肝癌时,通常a2球蛋白偏高。

  2、胆汁郁积。胆汁郁积性患者, β球蛋多半增加,特别是慢性胆汁郁积患者,血脂增加时,a2球蛋白偏高。

  3、肝胆疾病。几乎在所有肝胆疾病时,γ球蛋白都有增高。

  知道了球蛋白偏高的危害有哪些,肝病专家强调说,球蛋白偏高的危害不容忽视,在检查中出现球蛋白偏高的现象,患者一定引起警惕,查明球蛋白偏高的原因,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如果是乙肝患者球蛋白偏高,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检查治疗,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下一页更多精彩“白球比偏低的治疗方法

儿童前白蛋白偏低的原因_儿童前白蛋白偏低的病因



儿童前白蛋白偏低的原因_儿童前白蛋白偏低的病因

  前白蛋白(PA)主要由肝细胞合成,除了作为组织修补的材料外,还可视为一种运载蛋白,它结合T4与T3,而对T3亲和力更大,PA与视黄醇结合蛋白形成复合物,具有运载维生素A的作用。下面学习啦给大家分析儿童前白蛋白偏低的原因。

  儿童前白蛋白偏低的原因

  1、急性炎症、恶性肿瘤、肝硬化或肾炎会造成前白蛋白偏低。

  2、发生亚急性肝坏死时前白蛋白一直在会低于正常值。

  3、肝癌以及阻塞性黄疸可引起前白蛋白偏低。

  4、营养不良负氮平衡时也可导致前白蛋白偏低。

  前白蛋白的临床意义

  1.肝脏疾病时前白蛋白更敏感,有人认为有30%白蛋白正常的肝病患者的前白蛋白减少,坏死后肝硬化几乎是零。肝硬化肝细胞坏死较轻,前白蛋白变化不大,预后较好,当病情改善时,前白蛋白亦迅速升高。

  2.亚急性肝坏死前白蛋白一直在低值,故前白蛋白可用作判断肝病预后指标。肝癌以及阻塞性黄疸患者均可降低,其降低程度与病情有密切关系。

  3.结合转氨酶、胆红素检测对不同类型肝脏疾病和非肝脏疾病有鉴别意义,如前白蛋白、转氨酶、胆红素均增高,多属急性肝脏疾病,如前白蛋白不增高,仅转氨酶、胆红素增高则应考虑非肝脏本身疾病。

  4.肾病综合征前白蛋白不仅不减少,而且在饮食充分时还可以升高。营养不良负氮平衡时前白蛋白减少。

  前白蛋白偏低的危害

  1.当肝功能受损时,白蛋白产生减少,其降低程度与肝炎的严重程度是相平行的。慢性和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

  2.白蛋白的作用之一是营养细胞和维持血管内的渗透压。当白蛋白减少时,血管内渗透压降低,患者可出现腹水。

  一般情况下,肝脏疾病患者在肝功能检查中白蛋白偏低的现象比较常见,因为肝脏疾病患者往往存在肝损伤,导致白蛋白产生减少。因此,肝脏疾病患者要定期检查白蛋白,根据白蛋白降低程度了解病情轻重,及时进行治疗,防止肝腹水、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发生。

  前白蛋白与白蛋白和总蛋白的区别

  (1).前白蛋白分子量小,半衰期短,升高和降低更为明显,可作为早期肝功能损伤的指标,比白蛋白具有更高敏感性。

  (2). 前白蛋白的检测同时可用于判断患者的营养状况,例如肿瘤术前和术后的,或者当您在住院,亦或者当下营养供应的情况。而白蛋白经常用于检测肝病或者肾病,了解您身体是否能够吸收足够的氨基酸。

  (3).前白蛋白可作为实体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预见性指标。在接受化疗的实体瘤患者中,在化疗前PA下降群体中发生肝功能损害概率为72.2%,而在化疗前PA正常群体中为4.4%,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

  >>>下一页更多精彩“血清白蛋白正常值”

总胆固醇偏低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危害



  总胆固醇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它是人体代谢功能的一个指标,胆固醇过高过低都不好。下面学习啦给大家分析总胆固醇偏低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总胆固醇偏低的原因

  1、肝脏疾病:肝细胞严重损害时,可能会引起胆固醇合成所必须的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还原酶的合成减少,从而引起血清总胆固醇降低。临床上常见于失代偿期肝硬化,爆发性肝功能衰竭、急性和亚急性肝坏死、重型肝炎和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炎中度、肝硬化合并肝坏死、急性中毒性肝细胞损伤等。

  2、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爱迪生病。

  3、严重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贫血等。

  4、脂类代谢异常疾病:低胆固醇血症、α-脂蛋白缺乏症,低β-脂蛋白血症及无β-脂蛋白血症等。

  总胆固醇偏低的危害

  1、总胆固醇偏低通常是由不均衡饮食造成的,总胆固醇在人的生理活动、生殖繁衍等都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而营养不良、总胆固醇偏低势必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发育。

  2、总胆固醇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在总胆固醇的协作下,才能完成其防御感染、自我稳定和免疫监视三大功能。因而总胆固醇偏低会使人的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导致感染疾病的发生等等。

  3、总胆固醇对于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的意义更为重大。因为总胆固醇参与细胞和细胞膜的构成,对生物膜的透性、神经髓鞘的绝缘性能及保护细胞免受一些毒素的侵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总胆固醇偏低吃什么好

  当总胆固醇低了可以吃一些高胆固醇食物,胆固醇含量多的食物有:蛋黄、鱼子、动物脑、动物肝肾、墨斗鱼(乌贼)、蟹黄、蟹膏等。螃蟹含胆固醇较高每100克蟹肉中含胆固醇235毫克,每100克蟹黄中含胆固醇460毫克。猪肝中胆固醇的含量较高,据分析每100克猪肝中,含胆固醇约368毫克。

  所以,我们在选择这些食物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吃一些,但是千万要有节制,否则,就会引起总胆固醇偏高。

  降低胆固醇吃什么

  少吃或不吃动物内脏、蛋黄等胆固醇含量极高的食物,控制饮食中的胆固醇摄入(每天少于300毫克)。血液中的胆固醇主要(70%)是肝脏合成的,只有少部分(30%)来源于食物,所以仅仅依靠减少胆固醇摄入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高胆固醇,但是控制食物中胆固醇摄入量对降低胆固醇仍然是有帮助的。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推荐的标准,每天摄入的胆固醇宜少于300毫克或更低,而1个鸡蛋黄中的胆固醇为250~290毫克;2两煮卤好的猪肝胆固醇含量更高达469毫克。

  少吃肥肉和荤油,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饱和脂肪广泛存在于肉、蛋、奶类食物中,尤其以肥肉、荤油和内脏的饱和脂肪含量为最多。饱和脂肪具有促进血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生高的作用,其效力甚至超过了胆固醇本身。

  多吃蔬菜水果和菌藻类食物,如魔芋、木耳、海带、裙带菜、洋葱、南瓜、地瓜等,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胆固醇的排泄。人体排泄胆固醇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胆汁,肝脏利用胆固醇合成胆酸,胆酸随胆汁排入胃肠道参与脂肪的消化,之后,一部分胆酸代谢产物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废物利用”,另一部分胆酸代谢产物则随粪便排出体外。膳食纤维的作用就是吸附更多的胆酸代谢产物,使之排出而不是重新回收利用。这样,肝脏“只好”利用更多的胆固醇合成胆酸以补充胆酸的丢失。大量研究证实,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具有降低胆固醇的明确作用。

  橄榄油、茶油、玉米油和菜子油中含有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作用。可在日常饮食中与豆油、花生油等植物油搭配食用。

  >>>下一页更多精彩“胆固醇高的症状”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