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最经典一句话(孙子兵法最经典一句话1000字)

由网友(突然好想装逼)分享简介:关于孙子兵法最经典一句话内容导航:1、孙子兵法最经典一句话2、孙子兵法最经典一句话概括3、孙子兵法最经典一句话是什么孙子兵法最经典一句话《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总结其十二句精...

关于孙子兵法最经典一句话内容导航:

孙子兵法最经典一句话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总结其十二句精髓,句句经典入骨。

一、不要百战百胜,要一战而定。

任何行动都是有代价的,打仗的代价更大,关系生死存亡,更得慎重。我们做事也是如此,谁都不想“白忙活”,因为时间成本、精力成本也是非常值钱的,而时间成本则是最贵重的,一去不复还。兵法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当然我们不能妄想每次都能不战而胜,但我们一定要追求一战而定,而非百战百胜。打一百次胜仗,但没有解决问题,这说明打的胜仗没有价值,不是真正的胜利;打一次仗,就赢了,赢得彻彻底底,这样的仗,一次就解决问题,才是高质量的胜利。

二、造势不厉害,造形才厉害。

世人都认为造势厉害,其实最厉害的是造形。普通人不知道形势的根本区别,所以往往以为造势很重要,根本不懂造形才是基础。中国人喜欢讲一句话,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但按《孙子兵法》来看,造势的技术含量远没有造形高。兵法曰: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造势其实就是:造出敌人可以被战胜的态势。但重要的不是战胜敌人,而是先保证自己不被战胜,也就是“先为不可胜”——这就是造形。

三、双核心:战略核心和战术核心。

《孙子兵法》有两个核心:第一,是方法(战术)的核心,多方以误,致人而不致于人;第二,是逻辑(战略)的核心,先胜后战,胜了才开打。方法的核心告诉我们,打败敌人的不是我,而是敌人自己。多方以误,敌人失误了,我才能打败他;敌人不失误,我不能打败他。关键点是,敌人的失误。所以,胜利含有运气的成分较多,但这个运气是人为制造的,不是消极等待的,这运气的大小取决于敌人失误的概率。比如长津湖,就是靠奇袭,敌人有了失误,没有防备,才会被我军消灭。

战略的核心告诉我们,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不是因为我们打了才胜,而是因为胜了才打。毛主席总结道:不打无准备之战,不打无把握之战。这是对“先胜后战”的最为朴实的解读。

四、从来都没以弱胜强的神话,本质上都是以强胜弱。

读了兵法就会明白,以弱胜强是一种假象,以强胜弱才是现实的真理。即便是韩信那样的天才也不能能以弱胜强,但他却能把自己的弱变成强(造形),然后把敌人的强变成弱(多方以误),用自己的强去打敌人的弱(避实击虚),从而取得最终的胜利。从表面上看,是弱者战胜了强者;实际上是,弱者变成了强者,强敌变成了弱鸡,归根结底还是强者战胜弱者。

五、智者善等待,愚者爱焦虑。焦虑是失败之源。

兵法曰:作之而知动静之理。作,就是刺激,刺激一下敌人,看敌人是怎样反应的,从中得出敌人的运作调度规律,找出破绽进行攻击。你懂的刺激原理,敌人也懂;当敌人刺激你时,你要是沉不住气,露出破绽来,也照样会被敌人打惨。沉住气,善等待,不失误,是致胜的关键。但是,焦虑这种毛病,大多数人都有,不好改。因为我们很难判断,在某种情况下到底该怎么做。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最好是什么都不做;但很少人能忍得住寂寞,总觉得做点什么才不算浪费时间,结果呢,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可能浪费掉精力、财富等其他资源。

六、胜敌益强,打败敌人是手段,提高自己是目的。

《孙子兵法》上说,胜利的标准是:胜敌益强。别看“胜敌”在前,“益强”在后,要知道“益强”更重要。孙子又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战不战,胜不胜,不是最重要的,因为“胜敌”只是手段、方法,而重要的是实现目的:提高自己的实力。战胜敌人不是真胜,提高自己才是真胜。如果打赢了敌人,自己也奄奄一息,很可能就“河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么胜利还有什么意义呢?

领悟《孙子兵法》十二句精髓,句句经典入骨,一辈子受益匪浅

七、正合奇胜,“奇”的含义不是“出奇制胜”。

兵法曰:凡战者,以正和,以奇胜。又曰: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那么什么是正奇呢?很多人把“奇”理解为“出奇制胜”,但怎么出奇才能致胜,怎么才算出奇?出人意料就是奇,那你不战而降也出敌人意料,这也算是奇么?所以说,把奇解释为出奇制胜是错误的,没有指导思路。这种毫无指导性的释义,怎么可能是孙子的原意呢。以正和,以奇胜,正就是正兵,用以接敌,奇就是奇兵,用以攻克敌人漏洞,正奇就是分兵原则。你有一千人,要分兵;有一万人,也要分兵;垓下项羽只有二十八骑,也不是聚在一处,也要分兵两路首尾相顾。更进一步是,奇的含义是留后手,永远保持自己手里有张王牌,用于克敌制胜的最佳时机。

八、不要老想着靠使诈取胜。

硬实力才能决定胜负,诈谋只是锦上添花。使诈,固然能帮助弱者苟延残喘,但无法让弱者变成强者,所以还是下下策。能够拯救弱者的,不能靠走捷径抄小路的诈谋之术,还得靠强身健体的造形之道。对战当中,强大的一方使诈,可以加速取胜;但这取胜的根本,不是诈谋的功劳,而是实力。弱小的一方使诈,或许可以赢得一些自强的时间和机会,但不能老想着凭借使诈取得最后的胜利,勾践打败夫差靠得不是阴谋诡计,而是“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强国之道。诈谋不能让你强大,让你强大的只能是造形之道。诈谋,不得已而用之。

九、努力就一定成功,这是痴心妄想。

兵法曰: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意思是说,你可以尽力做到不被敌人打败(打不过就跑,跑不算失败),但没法保证一定打败敌人。所以,学习《孙子兵法》也只能够提高你实现目标的概率,但并不能让你必胜。有了目标,没有行动之前,就是失败;开始行动了,各个环节总有出错的可能,你防不住一个,就完蛋。

成功永远是概率事件,你不读兵法,可能成功做事的概率是10%,做十次成功一次,学了或可增加到20%,做五次就能成功一次,但永远不可能让你做十次成功十次,百战百胜。天赋再高、能力再强的同学,就算能达到90%的概率,但依然有10%的失败可能。所以,那些宣传“努力一定成功”的成功学,只给你打鸡血不能让你自造血。

十、成功不能复制。

做事,永远无法完全复制,总有差别存在。你可以复制一种商业模式,但你无法复制商业环境;这个商业模式在美国的环境是成功的,换到中国可能就变味了。你看到的成功复制,都是有差别的;你只看到相同的部分,看不到不同的部分,怎么可能找到真正管用的部分呢。

兵法曰:应形无穷,战胜不复。意思就是:天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解法的两个问题。希望复制乔峰的成功,首先你得拥有乔峰的实力。

十一、战术核心“多方以误”的四个关键点:利害、正奇、迂直、虚实。

但“多方以误”——想法设法让敌人失误——这只是一个纲领性文件,并没有较为具体的操作指导。按照《孙子兵法》的逻辑结构,找到四个点:利害、奇正、迂直、虚实。以利害为基本原理,奇正为手段,迂直为策略,最终致敌虚实(暴露弱点)。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故孙子能“趋诸侯以利,屈诸侯以害”,用萝卜引诱驴子拉车向前,用鞭子恐吓驴子听话卖命。你能洞察、掌握到敌人的利害,也同样能以利害驱动之。

十二、战略核心分为六大步。

《孙子兵法》制胜原理,在战略上可以分为六大步:修道保法,知彼知己,先为不可胜,致人而不致于人,先胜后战,胜于易胜。

这战略的基础,在于修道保法。孙子曰: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修道保法,就是造形的根本。

立于不败之地了,才能施展“致人而不致于人”也即多方以误的计划;等到先胜了,有了取胜把握,然后要展开攻击了,怎么选择第一波攻击对象呢?

胜于易胜——也就是避实击虚,柿子要捡软的捏。最后的决胜,依旧靠得是“用石头砸鸡蛋”,绝不托大。

孙子兵法最经典一句话

孙子兵法最经典一句话概括

致人而不致于人,其他都是扯淡,孙子兵法千言万语,用这句七个字就能概括了。

孙子兵法最经典一句话是什么

1. 君命有所不受。

出自先秦《孙子兵法·九变篇》。不符合战场情况的,即使是国君的命令,将领也可以不执行。

2.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出自先秦《孙子兵法·九变篇》。有智慧的人考虑问题,能够考虑到有利于有害两个方面。有利的情况下就会考虑不利之处,事情就会顺利进行。不利的时候,就会考虑到有利之处,祸患就能够得以解决。

3.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出自先秦《孙子·兵势》。战势,指具体的兵力部署与作战方式。奇正,指正常与非正常的用兵方式。具体的兵力部署与作战方式,不过奇和正两种。但奇与正的变化,是难以穷尽的。此言用兵作战不论是正面应敌,还是突袭敌人,都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只能根据具体情况而作随机应变的安排。

4.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出自先秦《孙子·谋攻》。知,了解。彼,他,此指敌人。百,虚指,指每一次。殆,危险。了解敌人的情况,也知道自己的家底,那么不管打多少仗都不会失败。此言战争中对敌人与自己的情况全面了解的重要性。现代战争注重情报搜集与分析,就是基于这个道理。

5.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出自先秦《孙子·谋攻》。可以,能。此言在战争前对敌我双方形势与力量已经作了充分的分析,知道彼此的优势与弱势,自然能够扬长避短,克敌制胜。

6.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出自先秦《孙子·军争》。避开敌人的锐气,在敌军懒惰思归的时候攻击他们。

7.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出自先秦《孙子兵法·行军篇》。用道德道义来教育士兵,用军法军纪来统一军队,这样的军队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8.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出自先秦《孙子兵法·作战篇》。凡是作战,多数都是以正兵当敌,用奇兵取胜;因此,善于出奇兵的将领,其战法就好比天地一样变换无穷,如江河一样奔流不竭。

9.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出自先秦《孙子兵法·形篇》。九地:形容极其深。九天:形容极其高。善于防守的人,能将自己极其深秘地隐藏起来;善于攻打的人,能够像高天霹雳一样行动迅速。

10.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

出自先秦《孙子兵法·作战篇》。善于用兵的人,征兵役不超过两次,运粮草不超过三次。军中所需取于国内,而粮草则可以取于敌方,这样,军中的粮食就够用了。

孙子兵法最经典一句话是什么

相关知识话题:

【孙子兵法最经典一句话1000字】【孙子兵法最经典一句话概括】【孙子兵法最经典一句话是什么】【孙子兵法最经典一句话感悟】【孙子兵法最经典的一句话】【孙子兵法著名的十句话】【孙子兵法的话】【孙子兵法100句经典语句】【孙子兵法第一句话】【孙子兵法中最经典的10句话】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