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特工队主要内容是什么(头脑特工队主要内容500字)

由网友()分享简介:头脑特工队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莱莉因为父亲工作的因素举家搬迁至旧金山,要准备适应新环境,但就在此时,莱莉...


头脑特工队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

莱莉因为父亲工作的因素举家搬迁至旧金山,要准备适应新环境,但就在此时,莱莉脑中控制欢乐与忧伤的两位脑内大臣乐乐与忧忧迷失在茫茫脑海中,大脑总部只剩下掌管愤怒、害怕与厌恶的三位干部负责,导致本来乐观的莱莉变成愤世忌俗少女。

乐乐与忧忧必须要尽快在复杂的脑中世界回到大脑总部,让莱莉重拾原本快乐正常的情绪。

扩展资料

人物介绍:

1.乐乐:乐乐的任务是让莱莉保持好心情。她总是无忧无虑,乐观开朗,时时刻刻都在寻找欢乐。乐乐把莱莉遇到的每次挑战都当成是新的机会,而那些不开心的时刻也只是幸福来临前的小小插曲。莱莉的快乐就是乐乐的快乐。

2.忧忧:没有一个情绪小小人知道忧忧的角色有什么用。忧忧很想变得乐观一些而让莱莉开心,但她发现自己很难保持正面情绪。有时她觉得最好的事情就是躺在地板上好好哭一场。

3.怒怒:怒怒总是积极地为莱莉争取公平待遇。他脾气不好,一旦事情不如愿就爱发火(真的有火哦)。他是个急性子,无法忍受不完美的生活。

4.厌厌:固执又诚实,她保护莱莉不受毒害——身心都是如此。她对莱莉接触的事物和去过的地方都持谨慎态度,不管那是花椰菜还是去年的时尚潮流。厌厌的出发点是好的,她只是不愿意降低她的标准。

5.怕怕:怕怕的主要任务是保障莱莉的安全。他总是留意外界环境,评估莱莉身边可能潜在的威胁。在怕怕看来,生活处处有陷阱,每分每秒都要警惕。

6.莱莉:11岁少女(片尾为12岁),十分热爱冰上曲棍球,因搬家及乐乐和忧忧的走失而情绪失控。脑内大部分由乐乐主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头脑特工队



头脑特工队主要内容是什么?

莱莉因为父亲工作的因素举家搬迁至旧金山,要准备适应新环境,但就在此时,莱莉脑中控制欢乐与忧伤的两位脑内大臣乐乐与忧忧迷失在茫茫脑海中。

大脑总部只剩下掌管愤怒、害怕与厌恶的三位干部负责,导致本来乐观的莱莉变成愤世忌俗少女。乐乐与忧忧必须要尽快在复杂的脑中世界回到大脑总部,让莱莉重拾原本快乐正常的情绪 。

扩展资料

影片《头脑特工队》导演彼特·道格特从自己女儿的成长经历中找到了创作这部影片的灵感。导演强调影片创作难度大,因为必须完成两条故事线的讲述,封面是主人公小女孩的现实世界与脑中世界。

编剧组一共考虑了27种不同的情绪,最终只挑选出五种情绪,快乐 、恐惧 、厌恶 、悲伤 、愤怒出现在影片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头脑特工队



头脑特工队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

莱莉因为父亲工作的因素举家搬迁至旧金山,要准备适应新环境,但就在此时,莱莉脑中控制欢乐与忧伤的两位脑内大臣乐乐与忧忧迷失在茫茫脑海中,大脑总部只剩下掌管愤怒、害怕与厌恶的三位干部负责,导致本来乐观的莱莉变成愤世忌俗少女。

乐乐与忧忧必须要尽快在复杂的脑中世界回到大脑总部,让莱莉重拾原本快乐正常的情绪。

扩展资料

人物介绍:

1.乐乐:乐乐的任务是让莱莉保持好心情。她总是无忧无虑,乐观开朗,时时刻刻都在寻找欢乐。乐乐把莱莉遇到的每次挑战都当成是新的机会,而那些不开心的时刻也只是幸福来临前的小小插曲。莱莉的快乐就是乐乐的快乐。

2.忧忧:没有一个情绪小小人知道忧忧的角色有什么用。忧忧很想变得乐观一些而让莱莉开心,但她发现自己很难保持正面情绪。有时她觉得最好的事情就是躺在地板上好好哭一场。

3.怒怒:怒怒总是积极地为莱莉争取公平待遇。他脾气不好,一旦事情不如愿就爱发火(真的有火哦)。他是个急性子,无法忍受不完美的生活。

4.厌厌:固执又诚实,她保护莱莉不受毒害——身心都是如此。她对莱莉接触的事物和去过的地方都持谨慎态度,不管那是花椰菜还是去年的时尚潮流。厌厌的出发点是好的,她只是不愿意降低她的标准。

5.怕怕:怕怕的主要任务是保障莱莉的安全。他总是留意外界环境,评估莱莉身边可能潜在的威胁。在怕怕看来,生活处处有陷阱,每分每秒都要警惕。

6.莱莉:11岁少女(片尾为12岁),十分热爱冰上曲棍球,因搬家及乐乐和忧忧的走失而情绪失控。脑内大部分由乐乐主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头脑特工队



求助动画片电影(大世界头脑特工队)内容概况

头脑特工队电影剧情
主角莱莉因为父亲工作的因素举家搬迁至旧金山,要准备适应新环境,但就在此时,莱莉脑中控制欢乐与忧伤的两位脑内大臣乐乐与忧忧迷失在茫茫脑海中,大脑总部只剩下掌管愤怒、害怕与厌恶的三位干部负责,导致本来乐观的莱莉变成愤世忌俗少女。乐乐与忧忧必须要尽快在复杂的脑中世界回到大脑总部,让莱莉重拾原本快乐正常的情绪。



头脑特工队中的五岛分别是什么?

家庭岛、诚实岛、冰球岛、友谊岛、淘气岛。



《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里主要是讲两个小朋友 ,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 “不高兴” ,

没头脑做事成天丢三落四,不高兴做事 只知道乱使性子乱耍性格。因为他们还小,总以为自己长大后这些缺点 就会没有,所以根本不想改正。

后来他们长大了,这些缺点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因为这些缺点造成了许多更大的麻烦 。

没头脑成了一名工程师 ,做了一个没有电梯的 300层的少年宫,小朋友们去少年宫看戏还要带着干粮一层层地爬楼梯,爬半个月才能到。

不高兴当了一 名演员,但他不高兴扮演老虎,所以在演出时不配合,还把武松给打死了,好好一台戏给演砸了。



《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没头脑和不高兴》的主要内容如下:

有两个孩子,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没头脑”做起事来丢三落四,总要出些差错。“不高兴”总是别别扭扭,你要他往东,他偏往西。别人劝这两个孩子改掉坏脾气,他们都不以为然,为帮他们改正缺点,暂时把他俩变成了大人。

“没头脑”当了工程师,“不高兴”做了演员。“没头脑”设计了一座999层高的少年宫大楼,楼造好后,才想起没设计电梯,结果孩子们为了在这个大楼上看戏,要带着铺盖、干粮爬一个月的楼梯,这不但害了别人,也害了设计师自己,因为“没头脑”也参加了少年宫开幕式。

“不高兴”在开幕式这天演“武松打虎”,他扮演老虎,戏演到紧要关头,他的老脾气又来了,本来老虎应该被武松打死,可是他偏不高兴死,反而把武松打得东逃西躲,二人一直打到台下。

台下的“没头脑”正看得纳闷,“不高兴”却打到了他的身上,于是“没头脑”在前边跑,“不高兴”在后边追,两个人从楼上滚到楼下,跌得腰酸背疼。通过这次教训,两个人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他们仍旧变回到儿童时代。

扩展资料:

这部动画的意义是想告诉当时的小朋友不要做没头脑和不高兴那样的人,他们是没有出息的,他们是没有未来的。可是现在再看一看,有的没头脑和不高兴就在我们的身边,有的甚至掌握财权。

他们做的某些事情和动画里的惊人相似,造了千层楼却没有电梯,扮演老虎却追着武松打。其结果可想而知,到少年宫的小朋友们爬了一个月的楼却看到的不是一场戏剧而是闹剧。劳民伤财不用说的,那些所谓的为民服务的”丰功伟绩"却让老百姓寒透了心。

“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故事告诉我们 要 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学会用我们脑子来思考问题,增长知识。同时我们要天天高高兴兴,快快乐乐,把烦恼和忧伤都要扔在脑后,要热爱我们美好的生活。总之我们要好好学习 ,保持认真而谦虚的学习态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没头脑和不高兴



头脑特工队 观后感

头脑特工队 观后感
《头脑特工队》的主题依旧是成长。这听起来似乎是个说烂了的话题,然而这回不同的是,这个故事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我们的情绪,我们如何被情绪挟持,我们为何会遗忘,甚至包括为什么听了一首滑板鞋你就会一直在脑子里摩擦摩擦。
  这个成长的过程不再限于Riley克服了种种不适面对新生活,也不限于父母们看过后释怀了孩子终将变成有独立意志的个体离自己而去的现实。
  这个成长更是我们在这个故事后对自己的全新认识。
  
  其一,接纳每一种情绪。
  我们总是渴望欢乐抵抗悲伤,赞扬乐观嘲弄消极。社会文化鼓励我们做一个活泼外向、积极阳光的正能量人类,然而并不是每个人的人设都是Joy坐镇中央,带着“I can fix it”的自信笑容排除万难。
  更多时候,是生命中的那些“负面情绪”给我们力量:悲伤让我们深刻,去学习和体验,去增加生命的分量;恐惧使我们未雨绸缪,小心驶得万年船;愤怒为我们划出底线,警告外敌不可侵犯;厌恶决定品格,阻挡我们跟风从众失去自我。快乐的确让我们过得更好,但很多时候,盲目的乐观却无济于事。它是烧过天际短暂的流星,绚烂耀目,然而亘古不变的却是深邃广博的幽暗天幕。
  有趣的是,在最开始的设计中,制作团队是让Joy和Fear一起飞出了总部结伴冒险,然而后来却发现故事顺不下去——他们想让Joy在这段经历中有所顿悟,去做一些从前不会去做的事,但Fear无法完成这个使命。在把故事推翻重来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只有Sadness能够给Joy上这么一课。
  也许我们一开始也都像单纯的Joy一样,不能明白Sadness存在的意义而想把她排除在外。然而失去了悲伤的能力,并没有让人生变得完美。人的成长中会有很多的艰难时刻,任你看一千遍滑稽电影也无法度过,而这个时候找个安静的角落大哭一场,却能帮你满血复活重新再战。于是最后我们终将走过Joy的路,明白悲伤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是Sadness将你引向光明。
  每种情绪都塑造着我们。接纳它们,才能真正地接纳自己。
  
  其二,成长伴随着失去。
  每个人成长的方式都不一样,有人家道中落,有人一场大病,有人从乡村搬进城市。这是一个无人能逃避的过程。当我们突然看到纷繁芜杂的成年人世界,童年就就在那一刻变成阳光下飞升的肥皂泡泡,再不可挽回了。
  于是每个被甩在童年和成年夹缝中的孩子都可能像Riley一样,Joy离奇消失,剩余的家伙你争我抢,于是变得沉默、多疑、敏感、易怒、叛逆……而父母也很困惑,曾经的小天使死哪了?这好像是个很突然的过程,我们失去童年,父母失去了无忧无虑的我们。
  这并不是一个拍给儿童看的成长故事。对于那些还没长大的孩子们来说,这五个情绪小人加起来恐怕还比不上一个能卖萌的大白。然而对于成年人、尤其是已为父母的观众们,它却是精心制作的一场内心冒险,充满了太多让人会心一笑或是细思恐极的巧思。
  《头脑特工队》的制作团队大多数都已为人父母,这部电影有很多他们的切身感受。当自己的孩子有一天突然拥有了秘密,变得有所保留,许多父母都偷偷想过:别长大啊,如果时间能永远停留在我们亲密无间的时刻多好。
  本片制片人Jonas Rivera说过:“身为父母,有很多的时刻我都希望时间能永远停下来。但那并不对。那不是我们作为父母的职责,我们的职责是为他们指引前路。”于是有了结尾一家人泪中带笑的相拥。
  每个人都经历过失去。失去BingBong,失去纯粹的记忆球,失去曾经引以为傲的个性之岛。然而失去是成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个悲欣交集的过程。
  当失去来临,我们需要告别。有时候我们用彻底忘记来告别,有时候我们在废墟上重建新城。童年的消逝宣告着,记忆从此不再毫无杂质,交织的情绪让回忆开始五味杂陈。然而这正是人生。懂得悲伤,方能体验欢乐的可贵;背负过沉重,才能拥有真正的轻松。
  从单纯走向复杂,从孩童变成大人,还有结尾隐隐一现的“青春期”,这终究还是个阳光灿烂的故事。
  (本片将不会有续集,不过开下脑洞,衰老又是什么样呢?记忆球成批褪色,情绪小人恹恹欲睡,整个世界向遗忘的深渊坍塌……Sadness你不要再往下写了



头脑特工队教会我们哪些心理学上的方法?

在这部电影中,把发心和普心的很多很枯燥的知识,用最生动和最具创造力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头脑中的各个不同性格的角色来控制整个头脑、性格和思维,丝丝入扣,心理学知识贯穿到了电影每个细节,创造力的东西和心理学的东西完美的契合。
先从两个基本概念说起,一个是情绪,一个是记忆。它们是《头脑特工队》故事发展的基础,
我们尚未探索完梦的世界,对潜意识更是知之甚少了。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潜意识理论依然来自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人们根据他的假说,普遍认为潜意识是指那些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能变为意识的东西,它具有能动性,主动对人的性格和行为施加影响,体现一个人的“本我”,梦境就是其中一种潜意识的表现。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冰山理论,指出人的意识组成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意识只是一小部分,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无意识(潜意识)却对其余部分产生影响,此外还涉及到精神分析的理论知识。



电影《头脑特工队》里都有哪些心理学的玄机

事实上,当我们回味影片,顺着上面这张莱莉的头脑地图重新走一遍,会陡然发现,这部动画片太不简单了!

我们先从两个基本概念说起,一个是情绪,一个是记忆。它们是《头脑特工队》故事发展的基础。

五种基本情绪
按照中国人的说法,《头脑特工队》把人的情绪,做了拟人化处理——乐乐、忧忧、厌厌、怕怕和怒怒,分别对应其字面意思的五种基本情绪。

但仔细想想,这五种情绪似乎无法涵盖我们日常生活的需求,比如,当你的好哥们突然向你表白时,大多数人的第一情绪反应……应该是惊讶吧(当然,也许有的人会是乐乐或怕怕)。所以可见,主创人员做了一定的取舍。
他们的理论基础,源自美国著名的情绪心理学家罗伯特‧普鲁奇克,后者认为,人有8种基本情绪,且两两对立:快乐与悲伤、愤怒与恐惧、信任与厌恶、期待与惊讶。
但关于基本情绪,业界并没有一个定论。在《头脑特工队》的心理学顾问保罗•艾克曼看来,人的基本情绪除了影片中的五种之外,还有轻蔑和惊讶。他的依据是,这7种情绪,有着大家都认同的对应面部表情。

而最终《头脑》选择了这5种,还是为了化繁为简。“有这五个,就足够我们讲故事了。”导演彼特•道格特很知道自己要什么。
在电影中,11岁小女孩莱莉头脑里的5种情绪,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比如,怕怕帮助她远离危险,厌厌让她免受“伤害”,而忧忧,更是在片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功能。故事讲完,说明了一味的乐观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有时,我们需要消极情绪的介入。

电影是如何具象化情绪对人的影响呢?主创人员很聪明地引入了一张操控台,还顺便表现了情绪的成长。

(电影结尾,莱莉的头脑总部也像妈妈一样,各个情绪都有自己的操作界面)

最初,只有一种情绪能操作控制台,而到影片结尾,随着莱莉心智的成熟,操控台扩展,每一种情绪都有了自己的操作界面。而多种情绪的同时操作,能催生更多的复杂情绪,比如尴尬、羞耻、内疚、自豪等。

记忆

相比情绪的拟人化,如何展现更为抽象的记忆在人脑中是如何运作的,是个更大的挑战。我们来看看《头脑特工队》是如何完美呈现的。
在电影中,莱莉生成一段记忆,头脑总部就生成一颗水晶球;记忆有其主导的情绪,所以水晶球有对应情绪的颜色。爸爸喂小莱莉吃西兰花,情绪小人厌厌主控,产生一颗记忆球,它的颜色便是绿色的。

情绪小人所在的总部(对应的是人脑中的杏仁核),每天都会收到大量有情绪色彩的记忆球。这些记忆球,对应的是短时记忆。
一到晚上,莱莉入睡后,所有的记忆球会通过一条真空管道,发送到储藏室(对应的是人脑中的海马回和周边的脑区),成为长时记忆。储藏室存放着海量五颜六色的记忆球,就像个以脑回和脑沟形式组成的迷宫。这是非常巧妙的处理,因为,睡眠恰恰有助于长时记忆的加工。

当你日后想到这段记忆时,储藏室里对应的那颗记忆球,就会被送回至总部。情绪小人可以通过投影,观看这段“视频”。简单地说,就是被记起来了。

此外,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清理储藏室,那些没有用的记忆球,会被扔进类似垃圾场的地方。不过,大多数记忆球只是静静地趟在那里,时间太久的,才会慢慢灰飞烟灭。这个过程的另一个叫法,是遗忘。

电影在处理情绪与记忆的相互关系时,既形象直观,又有科学依据。当忧忧触碰一颗乐乐主导的记忆球时,它的颜色就会渐渐变成蓝色。这反映了记忆不稳定的事实:当你回忆起某段往事,比如初恋时,可以感觉愉悦(那可是初恋啊!),也可以感到淡淡的忧伤(对不起,初恋已经和你没关系了)。

同样,记忆也能反过来作用人的情绪。比如,乐乐经常召回储藏室里的长时记忆球,让莱莉重新开心起来。

不过,心理学里似乎并没有影片中核心记忆的概念。电影里的核心记忆球,闪烁着金光,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事实上,这无非就是情感浓度比较强的一段记忆,它或许可以解释情结是怎么来的。

性格岛屿也是不存在的。为了表现每一段核心记忆都会强化莱莉个性的某个方面,主创创造了直观的性格岛屿,莱莉就有亲情岛、友情岛、曲棍球岛、搞怪岛、诚信岛等,它们像主题公园一样存在着。
看过的观众都知道,整部电影的故事主体,就是乐乐与忧忧意外被发射到长期记忆的储藏室后,克服艰难险阻,重回头脑总部。在回家的路上,它们误闯了莱莉头脑里的各种领域。

想象之地
冰棒是这里的常客,几乎算得上是市长,事实确实如此,因为它自己就是莱利的想象。

(出自《头脑特工队》原画集)

在进入这片神奇的乐园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市长先生的成分。
它的身体是棉花糖,拥有猫咪的尾巴和大象的鼻子,还有一部分海豚的基因(能模仿海豚超声波叫声)。它色彩鲜艳,性格活泼,哭出来的眼泪是各种糖果……总之浑身上下都是小朋友们热爱的元素。

俄勒冈大学的心理学家玛乔丽•泰勒和华盛顿大学的斯蒂芬妮•卡尔森曾在《发展心理学》上发表论文说,65%的7岁以下孩子曾有过至少一个“幻想朋友”。老牌美剧《成长的烦恼》中小女儿克丽丝也有一个幻想中的朋友“麦克老鼠”。

泰勒和卡尔森的研究表明,与“幻想朋友”做伴的孩子往往比他们的同龄人更优秀。他们通常有更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在理解他人观点方面也更胜一筹。早先的研究还显示,拥有“幻想朋友”的孩子可能有超出平均水平的智商,更富有创造力,也更擅长社交。

不过,这种“幻想朋友”通常都会在孩子长到十多岁的时候“离开”。《头脑特工队》中冰棒的为了挽救乐乐,自己选择了留在遗忘谷灰飞烟灭,暗示着从此莱利与童年的自己告别,成为全片最大泪点。

(冰棒用彩虹火箭载着自己和乐乐飞出遗忘谷,出自《头脑特工队》原画集)

回到想象之地,让我们来看看美国小朋友脑袋里都有些什么。

哦,是的,薯条!闪着美味光泽的薯条!

仔细看这里的地面还是由拼图组成的

各种奖杯奖牌
最显眼那个看起来像是金球奖(Ballon d'Or),这个起源于法国的奖项如今已成为全球影响力最大的足球奖项之一。而球门右侧那个有两只大耳朵的则显然是欧冠奖杯。

为什么从小打冰球的莱利头脑中这么多足球奖杯?这是因为电影分为冰球和足球两个版本,中国上映的是足球版。

魔幻的云朵镇
电影后半段白云太太向警方报案,说她的老伴被人撞散了,两位警方问话时,乐乐恰巧冲过去,把白云太太也撞散,其中一位警察(杰克)愤怒地叫乐乐回来,另一位警方说:“算了吧,杰克,这里是白云镇。”
这句话是在致敬1974的电影《唐人街Chinatown》的经典台词:“算了吧,杰克,这里是唐人街。”
而忧忧在云朵上哭的画面,则是向皮克斯此前的短片《暴力云与送子鹳》(强烈推荐)致敬。

岩浆河(又危险又刺激)
纸牌屋(不是白宫那个)
画面中有三种牌面,分别是K、Q和R,看一下上面的人脸,哈哈,K不就是爸爸吗?Q是妈妈,R是莱利(Riley的首字母)。而整副牌的背面也写着R,这里果然是莱利的国度。
仔细看,远处的盒子上还隐藏了《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的小丑鱼尼莫(Nemo)作为彩蛋,而它下面的则是皮克斯下一部作品《恐龙当家(The Good Dinosaur)》的伏线。
当然,少女莱利也有假想男友。
不得不说莱利是个典型的美国女孩,她的假想男友根本就是贾斯汀•比伯(加拿大歌手)。为了强化这个梗,编剧还给他加了句台词:“我住在加拿大。”
学前教育世界
这里紧邻想象之地,内部风格也很像。不过由于这里的记忆离目前11岁、并且正经历环境和心智巨大变故的莱利比较近,所以当冰棒他们来到这里时,很多设施都开始崩坏。
有被拆掉的饼干城堡
撞烂的公主梦幻国,看上去是不是跟迪士尼的标志性建筑——睡公主城堡,一毛一样?
倒塌的毛绒玩具名人堂
以及被当成垃圾推落遗忘谷的彩虹火箭,没有它,冰棒再也无法载莱利去月球了。

思维列车

在经历了莱莉脑内的各种坍塌和崩坏,乐乐、忧忧和莱莉的幻想小伙伴冰棒终于坐上了思维列车,回家的路近了!
思维列车是一趟趟穿梭于莱莉脑内,开往头脑总部的电力货运车,跑起来带火花,没有固定轨道,思维任我行。
思维列车装载的生产品包括白日梦、印有“事实”和“观点”的小盒子。影片中兴奋飞起的乐乐不小心打翻了这些盒子,发现这些“事实”和“观点”看起来都一样,这也许为了表明莱莉的思维还处于比较简单的阶段,也可能是借此指出人们常常把“事实”和“观点”搞混。

然而没开多久,莱莉就睡着了,所有的脑内冒险都停工,思维列车也不开了,只剩下做梦……(
谁说睡觉的时候就没有思维活动了呢……)

抽象思维的房间

电影里冰棒带领乐乐和忧忧抄近路去乘坐思维列车,所谓的“近路”就是穿过抽象思维的房间。而他们正好遇上莱莉需要处理“孤独”这一抽象概念的时候,在房间里被分为四个阶段地抽象化,差一点就出不去了。
房间门上写着“危险!禁止入内!”

第一阶段:抽象碎片(Non-Objective Fragmentation)

抽象思维开始运作的时,他们变成了粗略的3D几何块,看上去就像毕加索的画一样。
第二阶段:解构(Deconstruction)

三人的身体开始分离。忧忧还把自己的头踢着走(主创的幽默感啊~)。
第三阶段:二维化(Two-Dimensionalization)

然后,他们变成了二维的平面形象。
第四阶段:失去形状(Non-Figurativity)

最后的阶段,他们失去了复杂的形状,变成了单一颜色的几何图形。

三个角色简化成了原型,乐乐是星星状的火花,忧忧是泪珠,冰棒是大象(鼻子)。
机智的忧忧提醒大家躺平,变成线条穿过了门。

思维是人类所具有的高级认识活动,基本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和概括等等。抽象,就是抽掉具体的形象,得出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的思维过程。比如苹果、柑橘、香蕉、菠萝是具象的,而“水果”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他认为孩子们从11岁开始进入形式运算思维期(Formal Operational Stage),开始具有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而电影里的莱莉正好处在11岁,抽象思维的能力刚激活不久,所以冰棒才说他以前来过很多次,从没遇上过危险。

梦工厂
关于梦,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已经说了很多了,然而做梦一直都还是人类学研究最神秘的一块领域,皮克斯这一次的脑内大冒险,自然也少不了对梦境来一番脑洞大开。电影里,梦境的生产地位于大脑深处,是一个独立制片厂,像极了好莱坞电影工作室,一进门就能见到忙碌的工作人员,各种拍摄器材、海报、电影道具。

还能随处撞见电影明星,小粉丝们看到彩虹独角兽时的表情暴露了一颗颗粉丝心啊。
虽然人类对梦的研究尚无定论,但获得大多数认可的一个论点是,梦境与现实有莫大的关系。电影中,梦境的产出也几乎就是在拍电影,记忆是素材,剧本创作作者就是莱莉本人啦,之后小人们齐上阵,妆发布景开始表演,哦对了,还有最重要的道具——现实畸变滤镜,如此逆天的功能也寓示了梦境的荒诞不经。
强大的梦境还有唤醒功能,比如做噩梦吓醒了。

这一切制作成影片,传递到总部,由情绪小人们控制,也就是所谓的“梦境值班”,遇到噩梦还可以掐掉(算是违规吗)。
总体来说,电影以一种非常形象的比喻再现了梦境产生的全过程,不过某种意义上,这只是人类对梦的一种猜想和基本认识,梦的领域太复杂,关于做梦我们几乎什么都还不知道,为什么会做梦?是什么引起了我们的梦,梦中的一切都是有来由的吗?梦为何具有打破睡眠的能量?……额,这些统统都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不过《头脑特工队》的回答很有趣,也许你头脑中的小人儿已经开始在想,今晚会生产什么梦呢?

潜意识

电影中,潜意识位于梦工厂的深处,两个安保守卫的大门里面,隐藏着莱莉最为黑暗也挥之不去的记忆。“它们把所有的捣乱分子都带到这里来。”

比如厌厌的原型花椰菜(这也是不少小孩子的噩梦)
这些记忆都成了XXXL号,一放出来对脑子的影响都是地震级的,胆子最小的怕怕正在梦境值班,因工昏倒,莱莉就这么被吓醒了。

影片展示了潜意识的一部分——人内心深处惧怕的事物。

我们尚未探索完梦的世界,对潜意识更是知之甚少了。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潜意识理论依然来自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人们根据他的假说,普遍认为潜意识是指那些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能变为意识的东西,它具有能动性,主动对人的性格和行为施加影响,体现一个人的“本我”,梦境就是其中一种潜意识的表现。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冰山理论,指出人的意识组成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意识只是一小部分,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无意识(潜意识)却对其余部分产生影响。
电影中我们也只看到了潜意识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深渊地带还有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