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的故事(简单叙述)

由网友()分享简介:刘伯承的故事(简单叙述)
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战争起,刘伯承就威名远扬。他以一个旧军队名将的身份毅然投身于...


刘伯承的故事(简单叙述)

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战争起,刘伯承就威名远扬。他以一个旧军队名将的身份毅然投身于革命,被朱德赞誉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正是这种传统的美德与革命求新精神结合,为党的军事工作特别是其中的教育训练起到了奠基作用。韬略凝国粹

青史记殊荣刘帅伯承,古名将风。精于兵法,兼擅词工。平生百战,伤残遍身。昔年寿诞,贺诗如丛。叶帅此律,可赞一生:

太行游击费纠缠,

撑住平辽半壁山。

遍体弹痕余只眼,

寿君高唱凯歌旋。

细柳营中寂不哗,

枪垣炮堵即吾家。

将军五十人称健,

斩得倭酋不自夸。

生平

■丰都战斗中一颗子弹从他的右太阳穴钻入,从右眼飞出。德医为他施手术共割74刀,术后称赞他是“军神”

■从苏联最高军事学府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归国后,立即被中央任命为军委参谋长,党内领导将他比作古代的兵圣孙子

■在江西瑞金,毛泽东希望他像黄埔军校那样,办一个“红埔”

■抗日战争中,蒋介石不得不表扬刘伯承智计过人;日本第一军专门组织“挺身队”,深入根据地,偷袭八路军总部并欲刺杀刘伯承等

刘伯承,原名明昭,字伯承,1892年出生于四川省开县农村。因父亲是个务农兼教私塾的“泥腿文人”,刘伯承从小就被督促读书练字,后靠族亲资助入县城高等小学堂。15岁时父亡家贫,刘伯承回家务农,还到镇上卖字。1912年,他到重庆考入军政府将校学堂,毕业后被分配到川军当司务长、排长,此后因善于用兵在战火中职务不断提升。在丰都战斗中,一颗子弹从他的右太阳穴钻入,又从右眼飞出。德医诊所为他施手术共割74刀,他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忍受。那个傲慢的日耳曼军医手术后称赞他是“军神”。

刘伯承虽被称为川军名将,却痛感旧军队和官场黑暗,经同乡共产党员吴玉章启发,他离川到北京等地同赵世炎等结交,接受了马列主义,于1926年4月加入共产党。顺泸起义失败后,他东下武汉,拒绝国民党要人的拉拢。这时,周恩来要到南昌组织起义,他对刘伯承倾慕已久,刚刚相见便邀他作为军事助手。1927年8月1日起义时,刘伯承任统辖全军的参谋团参谋长,从而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军史上第一位总参谋长。

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失败后,刘伯承转赴苏联,先入高级步兵学校,又入最高军事学府伏龙芝军事学院。1930年回国后到上海,刘伯承立即被中央任命为军委参谋长,党内领导还将他比作古代的兵圣孙子。1932年,刘伯承进入江西瑞金。毛泽东希望他像大革命时办黄埔军校那样,办一个“红埔”。长征到达贵州时,中央又要他复任总参谋长。进入四川后,他因熟悉当地情况,率先遣队行动,抢渡金沙江,又与彝民首领歃血结盟,保证全军安全通过,接着又去指挥抢渡大渡河。

抗战开始后,刘伯承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率部挺进太行山。在创建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斗争中,他与日寇作战时因地设伏,屡创歼灭战的奇迹。蒋介石在1938年洛阳的军事会议上也不得不表扬说,刘伯承智计过人,不愧是军事家。日本第一军专门组织敢死的“挺身队”,深入根据地,偷袭八路军总部并欲刺杀刘伯承等,刘伯承却以“敌进我进”的态度与之周旋。别人劝他注意安全,他不在乎地说:“自打从军起,我就做好了准备。路死路埋,沟死沟埋,狗吃了得个肉棺材。”解放战争中,他与邓小平一同率军挺进中原,决战淮海,进军大西南,在全国五大战略区中担负了打苦仗的重任。

解放后,刘伯承请辞西南军区司令员等职。当军委问他是否想任总参谋长时,他说,年纪大了,总长已当过四次了,还是去办学校、当教书先生吧!

1951年年初,在他主持下于南京成立了军事学院。1955年,他被授予元帅军衔,后受到不正确的批判。他自称是一名“残废军人”、“编外参谋”,潜心研究如何保卫国家安全。

60年代中后期,刘伯承身体日衰。1972年,他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口授信件,对战略问题提出看法。后来他失去思维能力。1986年病逝。

背景

■当苏联军事百科全书要称他为“军事家”时,却被他改为“革命军人”

■解放后筹建陆军大学时,有人认为圆明园遗址的地理位置最佳,刘伯承却认为这里是文化遗迹,军队不应占用

刘伯承不愿别人称他为军事家。当苏联军事百科全书要称他为“军事家”时,被他改为“革命军人”。这不仅是出于谦虚,而且更在于他深知革命与军人两者结合的意义。

回顾刘伯承走过的道路,与朱德、叶挺有近似之处,即同样出身于中国近代受压迫的农家,为改变自身、家庭和国家的命运走上投军之路,并接受清朝“新政”后开办的讲武堂的教育。然而,这些依照德国、日本模式建立的军校,并不能改变中国落后挨打和腐败内乱的面貌,从这里毕业的军官大都成为军阀的工具。刘伯承与他川军中的同事最后分道扬镳,选择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并把自己的军事才能奉献出来,才创造了战史上的辉煌。

在将星灿烂的近代战争史上,刘伯承是把国外先进军事科学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的典范。他特别注重翻译外国军事书籍,同时也珍爱中国的优良传统。1950年,中央军委决定筹建陆军大学时,有人认为圆明园遗址的地理位置最佳。刘伯承却认为这里有文化遗迹,军队不应占用,最后选择了南京国民党中央军校的旧址。

故事

■刘伯承打仗善于总结,南昌起义失利后他到了苏联,马上总结出四项弱点和八条行动错误

■当他率勇士们星夜兼程夺下泸定桥后,无比激动地上去连跺三脚

自古猛将往往出自伍卒。刘伯承军校毕业后当排长打第一仗,见对方是乌合之众的土匪,就下令冲锋并带头猛扑上去。上司虽表扬其勇敢,他却自认“有勇无谋,没有打好”。此后,他每打一仗都要思考,都要总结。南昌起义失利后,他到了苏联,马上总结出四项弱点和八条行动错误。

在红军中,他虽是参谋长,却总在第一线指挥,并结合实地考察提出办法。抢渡大渡河时,他亲自站在河岸上组织炮火掩护并调配部队。在安顺场以一条小船抢渡成功后,他又计算以现有渡船全军需一个月才能过河,必须再夺北面的泸定桥。当他率勇士们星夜兼程夺下此桥后,无比激动地上去连跺三脚说:“泸定桥啊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多少心血!”

进入抗日前线后,面对狡猾又凶悍的日军,刘伯承注意勘察战场设巧计。神头岭伏击战前,司令部按地图先是确定在岭上埋伏,打岭下公路上通过之敌。刘伯承亲自去看地形,发现公路实际是在岭上,连说:“粗枝大叶可要害死人啊!”他及时改变了设伏方案,一战歼灭了鬼子1000多人。刘伯承也注意学习日军的长处,百团大战中关家垴一战后,他马上去看敌人阵地,发现鬼子临时挖的“猫耳洞”对防炮很有用,便推广到各部队。国内盛传刘伯承是“武神投胎”,其实他打仗巧的原因恰恰在于擅长动脑并深入实践,这也正?



刘伯承元帅的简介?

《刘伯承元帅》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中视线文化传媒公司等出品历史剧,并由张玉中执导,刘之冰、王嘉、王晖、梁春书共同主演。

该剧讲述了从刘伯承元帅开始上学堂一直到离世的整个一生。

该剧已于2012年12月19日在央视一套首播。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刘伯承 ,开国十大元帅之一,功勋卓著,战功彪炳。刘伯承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中攻读古今中外军事名著,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之中。他对于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和司令部工作等都有独到的论述。

其作战谋略和指挥艺术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012年是刘伯承诞辰120周年,建军85周年,该剧通过对刘伯承元帅因为坚持信仰愤然起义,用超凡的智慧和钢铁般的意志缔造了辉煌的胜利,反映了刘伯承元帅用兵如神,做人如神的光辉历史,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传奇一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伯承元帅



刘伯承的个人简历

1、人物简介:

刘伯承,原名刘明昭,重庆市开州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

2、早年经历:

1892年12月4日生于四川省开县赵家场。5岁读私塾,12岁开始接受新式教育。15岁时因父病故、家庭困难,被迫辍学务农,饱尝生活艰辛,立志“拯民于水火”。

3、民主革命:

1911,刘伯承毅然选择了从军之路。他慨然道:“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岂顾自己一身之富贵?”他剪掉辫子,怀着富国强兵的强烈信念,投入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

1912年2月考入重庆蜀军政府开办的将校学堂,学习各门近代军事课程,同时熟读中国古代兵书,《孙子》、《吴子》等经典名著的许多章节出口能诵。在将校学堂10个月,他不但学业出众,而且以举止端正、操守有持、恶习不沾闻名全校,被同学们称为军中“菩萨”。

4、土地革命:

1927年4月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暂编第15军军长,7月下旬秘密转赴南昌,与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同年底奉派赴苏联学习军事,先入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后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

1935年1月指挥先遣部队突破乌江,智取遵义,甩开了敌军主力,使伤亡大半、疲惫不堪的中央红军获得了一次难得的短期休整。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任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红军总参谋长、援西军司令员等职。

5、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和政治委员邓小平一起,率部奋战在太行山上。他指挥部队先后进行了夜袭阳明堡、设伏七亘村以及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冀南反十一路“扫荡”、百团大战中的正太榆辽等一系列著名战役战斗,给侵华日军以沉重打击。

他组建大量武装工作队,实行“敌进我进”,向敌占区、交通线广泛出击,粉碎了日伪军的频繁“蚕食”和残酷“扫荡”。与此同时,他率部多次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对根据地的进犯,牢牢把紧太行山这道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南大门”,使“平辽半壁山”得以免遭敌寇的蹂躏涂炭。

6、解放战争:

内战全面爆发后,兼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与邓小平指挥所部以大踏步的运动战,于1946年8月—1947年5月先后取得陇海、定陶、巨野、鄄城、滑县、巨金鱼、豫皖边、豫北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歼敌数十万,解放大片地区,挫败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有力配合了其他战场的作战。

7、建国之后:

1949年4月参与指挥渡江战役,实施京沪杭会战,并亲自指挥第二野战军主力分三路直出浙赣铁路,解放了皖南、浙西、赣东北、闽北广大地区。南京解放后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兼市长、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12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伯承



刘伯承元帅手底下的大将都有谁?

伯承元帅手底下的大将有:陈赓、陈锡联、陈再道、王近山、杨勇。

1、陈赓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陈赓被调任为了八路军386旅旅长。自此,他就开始遵照刘伯承的指令率部战斗。1937年10月25日,陈赓特意向刘伯承师长请教作战的方法。

刘伯承见陈赓如此虚心好学,便将自己的全部经验都传授给了他,这让陈赓的指挥作战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新中国成立后,陈赓成了中央特科重要的领导人之一,还被授予了大将军衔。

2、陈锡联

1929年,陈锡联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次年,他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土地革命战争开始后,他就跟着刘伯承一起作战。身为刘伯承的部下,陈锡联没少受刘伯承的鼓舞与指点,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有他的身影。

1955年,陈锡联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之后,他还出任了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顾委常委等。陈锡联曾在公开场合感谢刘伯承,说:“谢谢老首长,如果没有老首长对我的指点和提拔,可能我根本到不了今天这地步。”

3、陈再道

陈再道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成为刘伯承部下的。此后,他先后历任第4军11师32团3营营长,红11师第31团团长、师长,红4军副军长、军长,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八路军东进纵队司令员,冀南军区司令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出任了中央军委顾问、铁道兵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鉴于他对中国作出过巨大贡献,所以在1955年,他被中央军委授予了上将军衔。

4、王近山

王近山的绰号是“王疯子”,他15岁从军,16岁任连长,作战勇猛,以善打硬仗恶仗而勇冠三军。1955年,王近山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王近山15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一直在刘邓的直接领导下工作。长期的耳濡目染和艰苦的战争锤炼使王近山在政治和军事上一步步走向成熟。刘伯承称赞王近山是一员难得的智勇双全的猛将。而王近山则一直自称在军事上以刘伯承为师,王近山的指挥艺术,无不打上刘伯承的“烙印”。

面对装备精良的国民党整编第三师,王近山主动请战。刘伯承激动地说:“你打!你大胆地打!”战役进行时,刘伯承亲自到六纵前方指挥所,风趣地说:“我们给你们看行李来啦!你们放心地打吧!”

5、杨勇

抗日战争期间,杨勇跟随一方面军主力进行长征,参加了在全县、金沙江、大渡河、土城、娄山关、四渡赤水等的战争,一路上勇猛杀敌,令敌人闻风丧胆。

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在鲁西南战役中创造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单独攻坚和全歼国民党军1个师又2个旅的先例。抗美援朝期间,他又主动请缨前往前线指挥战斗。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闻名的“三杨”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打上刘伯承“烙印”的王近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锡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再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勇



亮剑中的129师的师长是不是刘伯承?

是的。刘伯承 129师师长(军事学院院长)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拓展资料

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原名刘明昭,曾用名刘伯坚,重庆市开州人。[2]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

刘伯承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55)。军事家。原名刘明昭,字伯承。1892年12月4日生于四川省开县赵家场。5岁读私塾,12岁开始接受新式教育。15岁时因父病故、家庭困难,被迫辍学务农,饱尝生活艰辛,立志“拯民于水火”。

1932年1月前往中央苏区首府瑞金,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10月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协助朱德、周恩来在前方指挥作战,取得第四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期间,撰写《现在游击队要解答的问题》、《到敌人后方开展游击战争的几个教训》等,并翻译多篇苏军教材和理论文章,促进了红军干部军事素质的提高。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和政治委员邓小平一起,率部奋战在太行山上。面对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他经常用“勇是男儿头上的桂冠”、“无角绵羊受欺压,有蛰的黄蜂不可侮”等话语来激发将士们的对敌斗争信心。



刘伯承和沃克医生在见到是什么样的场景?

刘伯承和沃克医生在见到是什么样的场景?其实那个时候的人是很重情重义的,所以说很感动的感场景。



学习了军神这一课我想用这些成语来赞美刘伯承将军

反映人优秀品质:
⑴高尚
高尚
暗室不欺 不同流俗 不欺暗室 不忘沟壑 赤子之心 德厚流光 高情远致 高山景行 功德无量 厚德载物 怀瑾握瑜 蕙心纨质 见危授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精金良玉 敬老慈幼 良金美玉 明德惟馨 年高德劭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青天白日 山高水长 拾金不昧 玉洁松贞 沅茝沣兰云中白鹤 志士仁人
杰出
补天浴日 风流人物 风华正茂 伏龙凤雏 盖世英雄 盖世无双 桂林一枝 鹤立鸡群 鹤鸣之士 加人一等 矫矫不群 金榜题名 举世无双 绝世超伦 昆山片玉 人中之龙 首屈一指 铁中铮铮 头角峥嵘 无出其右 裒然举首 一代风流 一世龙门 庸中佼佼
尊贵
不虞之誉 不言而信 不恶而严 荣华富贵 山中宰相 师道尊严
著名
草木知威 驰名中外 大名鼎鼎 德高望重 风云人物 功成名遂 功标青史 赫赫有名 举世闻名 如雷贯耳 声振寰宇 威望素著
宽容
海阔天空 含垢纳污 呼牛呼马 豁达大度 既往不咎 宽大为怀 宽宏大量 网开一面 网开三面 息事宁人 下不为例 下车泣罪 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以直报怨 以德报怨 宰相肚里能撑船 知情达理 中庸之道
助人
将伯之助 解衣推食 救死扶伤 绝甘分少 普度众生 起死人,肉白骨 轻财好施 设身处地 疏财仗义 为民除害 为民请命 雪中送炭 与人为善 云行雨施 仗义疏财 助人为乐
荣耀
生荣死哀 死得其所 万古千秋 万古流芳 为国捐躯
⑵志气
有志
不耻最后 乘风破浪 顶天立地 鸿鹄之志 九天揽月 夸父追日 老骤伏枥 老当益壮 力争上游 陵云之志 猛志常在 磨杵成针 穷而后工三户亡秦 十载寒窗 铁杵成针 韦编三绝 心小志大 胸怀大志 雄飞雌伏 雄心壮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移山倒海 迎头赶上 有志者事竟成 愚公移山争强好胜 知难而进 治国安民 志在四方 中流击楫 壮志凌云 自力更生 自强不息 自求多福 自食其力
有为
大显神通 大显身手 大有作为 大器晚成 非池中物 奋发有为 公才公望 后生可畏 龙跃凤鸣 鹏程万里 前程万里 如日方升
奋发
发愤图强 奋发图强 奋发蹈厉 披荆斩棘 闻鸡起舞 我武惟扬
其他
八仙过海 不务空名 负重致远 掞藻飞声
⑶忠贞
忠诚
碧血丹心 不避斧钺 成仁取义 赤胆忠心 赤心相待 赤心报国 大节不夺 大法小廉 蹈节死义 断头将军 肝脑涂地 故旧不弃 故剑情深寒花晚节 久要不忘 扪心无愧 倩女离魂 舍身求法 田父献曝 先驱蝼蚁 心虔志诚 以身殉职 以身许国 忧国奉公 孝子顺孙 忠孝节义 忠心耿耿忠肝义胆
坚定
从容就义 富贵不能淫 海枯石烂 坚持不渝 坚韧不拔 坚定不移 雷打不动 木人石心 破釜沉舟 锲而不舍 誓死不二 心坚石穿 心如铁石 言必信,行必果 一不做,二不休 一口咬定 真金不怕火炼 之死靡它 指天誓日 志坚行苦 至死不变 忠贞不渝
坚强
坚苦卓绝 姜桂之性 宁死不屈 铁石心肠 威武不屈
节操
冰魂雪魄 冰清玉润 冰清玉洁 冰壶秋月 高风亮节 古井无波 黄花晚节 坚贞不屈 俭可养廉 见利思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屈节辱命 三贞九烈 丧身失节 岁寒松柏 守身如玉 投梭折齿 心如古井 一片冰心
⑷真诚
真诚
抱诚守真 诚心诚意 讲信修睦 金石为开 开心见诚 悃愊无华 披心相付 披肝沥胆 璞玉浑金 拳拳服膺 全心全意 推诚相信 推诚相见 推心置腹 推襟送抱 信及豚鱼 信誓旦旦 一寸丹心 允执其中 真心实意
诚实
表里如一 开诚相见 恪守不渝 倾心吐胆 杀彘教子 实心实意 拭面容言 天人共鉴 闭邪存诚 心口如一 胸无宿物 胸无城府 言而有信 言行一致 坐言起行 肝胆相照
⑸谦虚
虚心
不耻下问 不骄不躁 不矜不伐 不露圭角 辞尊居卑 功成不居 功薄蝉翼 好问则裕 戒骄戒操 礼贤下士 满招损,谦受益 抛砖引玉 谦让末遑谦虚谨慎 犬马之劳 深藏若虚 损之又损 闻过则喜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 逊志时敏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移樽就教 以莛叩钟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载酒问字 择善而从 知之为知之 自知之明
律已
防意如城 非异人任 修心养性 引咎自责 知过必改 自愧弗如 自怨自艾
谨慎
爱惜羽毛 刚毅木讷 画地为牢 斤斤自守 谨言慎行 慎终追远 守口如瓶 临事而惧 临深履薄 如临探渊 如履薄冰 奉命唯谨 三思而行 小心谨慎 小心翼翼 瞻前顾后
其他
见贤思齐 名列前茅 平步青云 弃暗投明 弃旧图新 青云直上 绳愆纠谬 水涨船高 痛改前非 突飞猛进 脱胎换骨 恶居下流 再接再厉
⑹廉洁
廉洁
不忮不求 澹泊寡欲 奉公守法 富贵浮云 廉洁奉公 两袖清风 先公后私 纤尘不染 洗手奉职 枵腹从公 一尘不染 一介不取 一琴一鹤 饮马投钱 澡身浴德
无私
大公无私 公事公办 公正无私 公而忘私 顾全大局 国尔忘家 毫不利已,专门利人 涓滴归公 开诚布公 克己奉公 嫠不恤纬 摩顶放踵 舍己为人 舍已救人 舍己从人 先人后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修身洁行 一秉至公 衣被群生 以义割恩
正直
不愧屋漏 大义凛然 大事不糊涂 风骨峭峻 刚肠嫉恶 光风霁月 光明正大 光明磊落 浩然之气 襟怀坦白 明镜高悬 事无不可对人言 守正不阿 守经达权 堂堂正正 危言危行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行不由径 严气正性 正大光明 仗义执言
慷慨
高义薄云 慷慨解囊 乐善好施
勇为
见义勇为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清高
不为五斗米折腰 超然物外 超尘拔俗 宠辱不惊 孤芳自赏 洁身自好 狷介之士 落落难合 特立独行 与世无争
其他
目不邪视 相忍为国 修桥补路 眼里揉不下沙子 仰不愧天 一视同仁 一碗水端平 正义凛然 直道而行 坐怀不乱
⑺勤奋
勤奋
发愤忘食 废寝忘食 分秒必争 焚膏继晷 鸡鸣而起 磨穿铁砚 勤学苦练 夙夜匪懈 夙兴夜寐 无冬无夏 宵衣旰食 学而不厌 圆木警枕 幼学壮行 朝乾夕惕 只争朝夕 孜孜不倦 坐以待旦 争分夺秒 手不释卷
刻苦
攻苦食淡 苦心孤诣 囊萤照读 任劳任怨 埋头苦干 卧薪尝胆 悬梁刺股 仰屋著书 映月读书 映雪读书 勇猛精进 引锥刺股 凿壁偷光 折节读书 坐薪悬胆
专心
不敢旁鹜 不知肉味 目不窥园 倾耳而听 倾耳注目 一心一意 屏气凝神 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
有恒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精卫填海 始终如一 始终不渝 水滴石穿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死不瞑目
其他
不远千里 不敢告劳 兢兢业业 默默无闻 默默无言 驽马十驾 勤勤恳恳 身体力行 事必躬亲 手足胼胝 手足重茧
⑻勇敢
勇敢
出生入死 奋不顾身 赴汤蹈火 浑身是胆 临危不惧 履险如夷 能征惯战 排除万难 前仆后继 群威群胆 杀敌致果 舍死忘生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视死如归 所向无前 天不怕,地不怕 挺身而出 铜头铁额 万死不辞 万夫不当 无所畏惧 降龙伏虎 一往无前一身都是胆 一以当十 以一当十 义无反顾 勇者不惧 勇往直前 勇猛果敢 勇冠三军 浴血奋战 斩将搴旗 猪突豨勇
奋勇
身先士卒 一鼓作气 一马当先 纵横驰骋
坚强
不屈不挠 百折不挠 百炼成钢 死不足惜 死而无悔 至大至刚
其他
沉潜刚克 胆大如斗 胆大包天 威风凛凛 余勇可贾
⑼公正
公正
不偏不倚 不愧不作 大义灭亲 秦镜高悬 替天行道 天公地道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无偏无党 先自隗始
严明
秋毫无犯 铁面无私 铁面御史
明辨
爱憎分明 褒善贬恶 火眼金睛 信赏必罚 羞与为伍 彰善瘅恶
⑽节俭
俭朴
布衣蔬食 粗衣粝食 粗衣淡饭 粗茶淡饭 恶衣恶食 饭糗茹草 荆钗布裙 克勤克俭 牵萝补屋 轻车简从 食不重味 因陋就简 饮冰茹檗
节约
节衣缩食 精打细算 开源节流 宽打窄用 厉行节约 勤俭持家 省吃俭用 细水长流 修旧利废
⑾善良
善良
设身处地 于心何忍
安分
规行矩步 浑俗和光 既来之,则安之 乐天知命 绳趋尺步 束身自好 随遇而安
厚道
情怨理遣 温柔敦厚
仁慈
仁至义尽 仁言利博 仁心仁闻 万家生佛
和善
和颜悦色 和蔼可亲 菩萨低眉 善气迎人
温润
平易近人 软玉温香 温良恭俭让 温润而泽
忍耐
忍气吞声 忍辱含羞 忍辱负重 唾面自干 委曲求全
其他
人弃我取 山高水长 知书达礼
⑿团结
团结
打成一片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坚如磐石 精诚团结 磐石之固 铜墙铁壁 同心同德 同心合意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众人拾柴火焰高
齐心
和衷共济 戮力同心 齐心协力 群策群力 通力合作 同心协力 一体同心 一德一心 一心一德 众擎易举
帮助
博施济众 打抱不平 济困扶危 济弱扶倾 解囊相助 救困扶危 相濡以沫 夏雨雨人 燮理阴阳 抑强扶弱 以沫相濡 治病救人 助我张目 左提右挈
同甘苦
风雨同舟 患难与共 同甘共苦 同舟共济 同生死,共存亡 同呼吸,共命运 休戚相关 休戚与共 有福同享
其他
和而不同 如左右手 天下一家 息息相关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心照神交 血肉相连 意气相投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志同道合 周而不比



淮海战役时期假如没有陈毅的三野帮助,刘伯承的二野能否单挑黄维兵团?

基本不可能。中野刚出大别山,由12万人马锐减到5万,丢失全部重装备,元气还远没有恢复。黄维18兵团全美械,国军精锐,战斗力要胜于黄百滔兵团。之前,三野刚刚横扫济南,生俘王耀武,部队气势正盛,且还有50个团打援没有参加攻坚,实力完整。就这样的部队打碾庄黄百滔都险些失算,且部队伤亡巨大。以中野当时的条件,即使全军拼光,18兵团亦能扬长而去。能消灭黄维,华野参谋长陈士榘功不可没,带领华野炮纵等部队火线救急,代替中野6纵王近山(李云龙原型)指挥,从双堆集南发动攻击,摧腐拉朽之势让黄维无力回天。



1953年军事工程学院刘伯承头像直径六公分,其收藏价值高吗?值多少钱?



五年级下册摘抄描日刘伯承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各一句,并有感情地背诵?

关于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可以到里面去写语言描写,就是他所说的话,什么描写就是他的样子,动作描写一般都可以找出动词。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