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籍的将军有哪些?(中国山东籍将军名单)

由网友()分享简介:中国山东籍的将军有哪些?
1、孙武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


中国山东籍的将军有哪些?

1、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

2、吴起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说菏泽市定陶区)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楚国时,曾主持“吴起变法”。后因变法得罪贵族,遭其杀害。有《吴子兵法》传世。

唐肃宗时,吴起位列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被追尊为广宗伯,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3、黄献中(1945.12—),男,山东单县人。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47师政治委员,第64集团军副政治委员,辽宁省军区副政治委员,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政治部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政治委员,沈阳军区政治委员等职。

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党内,曾任中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中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中共沈阳军区党委书记等职。

4、刘成军(1950—),男,山东成武人。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曾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军事科学院院长等职。2004年7月,晋升空军中将军衔。2010年7月,晋升空军上将军衔。现任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5、于际训,男,1947年生,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于官屯村人。

1998年晋升少将军衔,2005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是2009年国庆六十周年阅兵联合指挥部副总指挥。曾任第二炮兵某基地司令员、第二炮兵参谋长、第二炮兵副司令员。2011年12月,于际训退役。



中国山东籍将军

1、吴佩孚

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爱国者、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秀才出身,后投效北洋,并成为直系军阀首领曹锟的第一战将和智囊。

吴佩孚善于用兵,富于韬略,军事才能在当世中国武人中堪称首屈一指,兵锋所指,无不披靡,更为世人瞩目。在其军事生涯前期,曾一战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有“常胜将军”之名。

2、张自忠

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省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

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

3、于学忠

于学忠(1890—1964),字孝侯,山东蓬莱县于家庄人,抗日爱国将领,陆军二级上将,东北军著名将领,抗战中参加淞沪会战、台儿庄会战、武汉保卫战等,立下赫赫功勋。

4、刘震东

刘震东,抗日爱国将领。少时入私塾读书。后因家贫辍学,随父攻雕花木工,兼习书法、绘画。后入沂水县衙做事。刘震东1918年只身去东北投奉军。后编入国民党军队。历任营长、团长。曾一度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深受张学良器重,后被任命为保定警备司令。

曾任东北军7师6旅旅长,15师中将师长,东北军总司令部中将参议,东北边防军总司令部中将主任参事,义勇军5军团总指挥,察哈尔抗日同盟军骑兵挺进军1军2旅旅长,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第2挺进军23师师长,西北“督剿”专员,西安行营参议兼总务处长,5战区高参兼2路游击司令。

5、孙干卿

孙干卿(1919年1月--2019年1月5日),原名孙纯臣,山东省临淄县(今淄博市)人,曾任第四野战军师参谋长、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参谋长等职,少将军衔,参加了四平保卫战和临江、辽沈、平津、海南岛等战役。2019年1月5日,孙干卿在南京逝世,享年100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吴佩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孙干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震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张自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于学忠



为什么山东籍的明星多

山东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演艺界也是名演员众多,不光青岛,山东其他地方也生产演员,如巩俐,济南人,郭晓冬,沂南人,郭冬临,烟台人,靳东,济宁人,王太利,诸城人,等等,青岛的演艺界名人最多



曲云的曲云(1928.11.8-) 山东籍女演员。

祖籍山东烟台海阳。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胶东文协文工团话剧演员 。1956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长于塑造各种类型的老年妇女形象。如 《苦菜花》中的冯大娘,《布谷催春 》中的东升娘,《天山行》中的郑母 ,《药》中的华大妈,《失去的歌声》中的奶奶,《金不换》中的金大婶 等。还曾参加拍摄《泉水默默流》、 《天伦》《康熙微服私访记》等电视剧。



在中国足球的历史上,广东籍的足球明星有哪些?

     近年来广东籍球员是少见了很多,但中国足球历史上广东籍的球员还是很多的,而且很多很优秀,下面让我们看看都有些谁。

     李惠堂

        这是一名老前辈了,他是广东五华人,他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著名的足球运动员,足球生涯进球1860个,他活跃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亚洲足坛,但是他的荣誉却是世界级的,他被亚洲足协评为“亚洲球王”更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之一,要知道这五大球王可都是球王贝利,独狼罗马里奥这样的大神。

     容志行

     他还是一名老前辈,广东台山人,他技术比较好,善于带球过人,反应也比较迅速,足球意识很好,曾代表国家队参加过百余场球赛,赢得众多荣誉。

     吴群立

       广东广州人,曾两次获得中国足坛的金球奖,中国足球先生,身体瘦长但突破意识好,曾多次为国家队打关键球。

     赵达裕

     广东广州人,国足名宿,身高不高,只有1.6,但是能力却很出众,有“矮脚虎”之称。

      谭江柏

        谭江柏是李惠堂时代的人,所以也是一个老前辈,曾多次代表国家队出征,收获颇丰。

       广东籍的球员还有很多很多,包家平 黄纪良 李天生 李绍汉 陈熙荣 杜智仁 何佳 欧伟庭 古广明等都很优秀。



抗战中国民党驻守山东的范将军

范汉杰(1896.10.29—1976.01.16),名其迭,字汉杰,别字韶宾,汉族,广东大埔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范汉杰,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人,汉族客家人。幼年就读于梓里公学,广州理工学堂格致班肄业,广东陆军测量学校第一期、陆军大学将官习甲级第一期、德国陆军大学毕业。任广东陆军测量局科员,漳州工务局测量员。广东盐务缉私江防兵舰长。1915年入陈炯明粤军任排长、连长、少校参谋,援闽粤军第二支队营长等。1918年毕业于广东陆军测量学校,后任援闽粤军总司令部军事委员,兵站所长。1920年任桂军第三路支队长、司令。粤军第二军第六团副团长,第一师代理团长,粤军第六路少将司令兼三水县长。1924年春由邹鲁、刘震寰保荐报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入黄埔学校第一期第四队,是第一期唯一获得将军衔的学员。毕业后返回粤军。1925年任粤军第一师一旅中校参谋、营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上校团长。1927年任浙江省浙东警备师师长,是黄埔同期最早升任师长的人。同年秋蒋介石下野,旋辞军职赴日本留学,后转赴德国学习和考察军事,1931年夏回国。1932年任第十九路军总部参谋处长、副参谋长。1936年1月授陆军少将,同年9月,由时任陆军第一军军长的胡宗南保荐,任第一军副军长。1937年夏任中央军校教育处长兼高等教育班主任。1938年4月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一厅厅长,9月任第二十七军军长兼郑州警备司令。1942年1月任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6月任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1944年任第一战区中将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参加“一·二八”淞沪会战、上海抗战和中条山战役。1945年1月陆大将官班毕业,3月授陆军中将。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
国共内战时期,1946年任国防部参谋次长,徐州“剿总”副总司令。1948年任陆军副总司令,山东第一兵团司令官,热河省政府主席,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同年10月14日在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中被人民解放军所俘。1960年11月特赦获释,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和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76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
著有《抗战回忆记》、《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序幕》、《锦州战役经过》、《胡宗南部在川北阻截红军经过》,译著《德国步兵动作》等。
编辑本段
人物生平
范汉杰,名其迭,字汉杰,1896年10月29日生于广东大埔县,其父乃乡间文人,任小学校长多年。范汉杰少年时在其父创办的梓里公学就读,1911年夏考入广东陆军测量学院第五期三角科天文测量班,1913年毕业后任职于广东陆军测量局科员,曾在东江、潮汕一带从事测量工作。1920年调任两广盐运使署缉私总稽九江缉私船管带,后又升任江平舰舰长。1923年转任桂军刘震寰部参谋、科长、支队长等职,官阶为上校。
1924年5月,黄埔军校创办。时范汉杰已从军多年,年龄也快30岁,对是否报考有过犹豫。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范汉杰出于对革命的憧憬,还是去报考并轻松地被录取。黄埔一期生象范汉杰这般年龄的还有若干位,但带着少将军衔上学的仅他一人而已。
黄埔军校毕业后,范汉杰象其他毕业生一样,从头做起,在军中担任排、连、营职务,参加了讨伐陈炯明、邓本殷的一、二次东征。1926年夏,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因范实战经验丰富,遂被提拔担任第10师第29团团长,为黄埔一期生中最早升任团长的三人之一。范率部参加著名的汀泗桥战役和德安马回岭战役。同年10月升任第10师副师长。
1927年11月,宁汉分裂。汉方第一军军长陈铭枢、第10师师长蒋先鼐投奔蒋介石,范汉杰也随之离开武汉转赴南京,深受蒋介石器重,被派往浙江担任警备师师长,成为黄埔一期生中最早任师长者。是年8月,蒋介石下野,浙江警备师被改编,范汉杰被调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高级参谋。不久,蒋介石重新上台,即派范汉杰去日本考察政治,军事,接着又转赴德国,在德国多所军事学校见习,直到1931年“九·一八”后才回国。
本来,蒋下野使范汉杰改任虚职,并被视为蒋系人马而前途受挫,谁知,蒋下台时间短暂,当要送范汉杰到国外学习,范还有些介意,怕妨碍晋升速度。但事实倒丰富了范的从军资历,使他好长一段时间被视为国民党军内为数不多的军事教育家之一,多次被委军事培训重任,与不少当过学员的军官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为自己的升迁奠定了基础。1945年3月,他被正式授予陆军中将衔,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督委员会委员,成为蒋介石嫡系中的心腹爱将。
因广东籍的因素和北伐时的渊源,1932年初,范汉杰被调任19路军参谋处长,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后19路军又转驻福建,范担任国民政府驻闽靖公署参谋处处长。翌年,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率19路军发动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成立革命人民政府,将19路军扩编为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以蔡廷锴为总司令,粤军元老之一邓世增任参谋长,范汉杰任副参谋长兼参谋处长(当时高级干部中的潮汕籍有两位,一是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丰顺人徐名鸿,二是第六军军长、惠来人翁照垣,上述两位本刊已有介绍)。当时闽方的兵力为:将原19路军5个师扩编为5个军共10个师,由沈光汉、毛维寿、区寿年、张炎、谭启秀分任军长,另将闽南的大田、永泰、永春、泉州地区的民军改编为第六军,此外,还有两个航空大队,号称近10万兵力,实则仅有兵员6万多名。
本来蒋介石对非嫡系的19路军就心存芥蒂。“闽变”爆发,蒋更为忌恨和震怒。六年前,蒋就敢于与原来的上司汪精卫以及众多国民党前辈分庭抗礼,时至今日羽翼渐丰的蒋介石岂容第二个“政府”出现。他决心不惜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加以消灭。他仍采用其惯用的两手策略。一方面,自任“讨逆军总司令”,集结15万之众分兵三路,由军中高级将领蒋鼎文、张治中、卫立煌分任司令大举进攻;另一方面,派出在南京任职的原与19路军将领有故交的官员和以戴笠为首的特务,用高官厚禄、恩威并重的手段策反19路军人员,其中,被他赏识、提携过的范汉杰就是他拉拢的主要目标。
1933年12月中旬,蒋军大兵压境,闽方急商对策。开始,19路军将领多有分歧,有的主张御敌于闽北,将蒋军堵在福建外围;有的提出撤守闽南,以求背部广东老家和江西红军;有的强调应将兵力收缩,死守福州,以固元气。最后虽统一于第三种方案。但由于意见不完全统一,兵力转移迟滞,贻误战机,为兵败埋下种子。
起初,蒋军对闽方声称有6个军近10万兵力还有所顾忌,且战且察,步步为营,不敢长驱直入,但由于范汉杰掌握了军中的电报密码,范将这些密码密告蒋介石当局,被蒋军及时得悉闽方的军事部署和兵力实际情况。蒋军将计就计,采取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战术,不到一个月,闽方全线崩溃。使曾在“一·二八”抗战中威震中外的19路军就这样被蒋介石彻底消灭。
范汉杰又一次受到蒋介石的嘉许,事变平定后,范汉杰被委为南昌行营中将高参,由于南昌是蒋围剿江西红军的大本营,蒋介石常驻于此,从而使范汉杰首次进入蒋的军事中枢。
“闽变”已成为历史,其功过以及其中内幕情节,史家评说纷纭,对范汉杰作为陈铭枢、蒋光鼐旧部,且为19路军福州军事会议的决策人之一, 公开没有对“事变”持反对态度,暗中却叛弃19路军,在道义上无疑是应当受到遣责的,但19路军发动“事变”,未能对军内高级将领进行广泛征询、甄别,而是将各级军官均一概归入革命队伍,这就为日后军队分裂埋下伏笔。第二军军长毛维寿投蒋,第一军军长沈光汉、第四军军长张炎动摇,作为同是蒋介石旧部的范汉杰暗中向蒋输诚就不足为怪了。在范汉杰被特赦之前,周恩来曾找来已担任国际委员会副主席的蔡廷锴做工作,周恩来说,当年19路军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全部责怪范汉杰。蔡廷锴表示同意周恩来的意见。随后,周恩来将中央统战部写的把范汉杰在“闽变”中的行为列为罪恶的材料撤掉,使范汉杰顺利得到特赦。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经过两年多的鏖战,蒋军日见被动。1948年初,东北战局如箭上弦。在这紧要关头,范汉杰成为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先锋。7月,他奉蒋命将驻锦州、山海关的国民党部队重新整编成新8军和新5军;9月被蒋任命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上任之际,正是驻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已被我军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和锦州三个互不联系的孤立据点之时。当时蒋军的分布是:东北国民党军主帅卫立煌率30万兵守东北中枢沈阳及周边卫星城市,副总司令郑洞国带10万军守长春,范汉杰领导1个兵团、4个军、14个师约15万人防守锦州,并维持着锦州通往关内的铁路交通。三个据点的蒋军虽被困,但他们在城内修筑工事、储备物资,还颇具一定的实力,而范汉杰节制锦州,担负着保护东北国民党军咽喉的重任。
毛泽东以其高瞻远瞩、料事如神的战略眼光,果断地命令东北野战军负责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集中优势兵力,置长春、沈阳于不顾,急调精兵火速占据锦州通往关内的屏障塔山、黑山一带,死阻来援之敌,先打锦州,关闭东北大门,切断东北蒋军与关内傅作义兵团的联系,形成“关门打狗”的有利战略格局。毛泽东的战略,使范汉杰成为辽沈战役我军重点攻击的目标。
1948年9月,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林罗刘调集东北野战军主力共11个纵队发起锦州战役。范汉杰这位被国民党军界誉为文武全才、在抗日战争中还有多次胜仗记录的将军,在因倒行逆施而即将崩溃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时势中,显得无能为力,急电蒋介石、卫立煌派兵支援。蒋见局势严重,亲飞沈阳督战,专门派了一架直升飞机往锦州空投一信给范汉杰,询问他是否能将军队撤至锦西以利突围。此时的范汉杰坚持其顽固的反动主场,妄想负隅,他复电蒋介石表示坚守锦州,认为如能在锦州吸引住解放军主力,则可以从关内和沈阳抽调两个兵团分南北夹击解围,进而可以与解放军决一死战。
范汉杰的幻想被解放军重磅的炮弹击碎。10月初,解放军各路纵队将锦州城死死围住,并用大炮不分昼夜轮番轰炸。范汉杰见大势已去,于10月14日黄昏,乘着夜色,携其太太与兵团司令卢浚泉、参谋长李汝和往城外逃跑。翌日,在离锦州城东南20多里的陈家屯一条小路上被解放军俘获。
在东北国民党军三巨头中,卫立煌是国民党将领中为数不多的开明人士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与中共八路军多有默契,合作良好,他亲任东北主帅是因陈诚败绩而被迫上架的,此行我党深知;副总司令郑洞国在其60军军长曾泽生起义后,主动命令部下官兵放下武器,使长春和平解放;范汉杰执迷不悟追随蒋介石,落得个被俘成为战犯的下场。
范汉杰被俘后,被人民政府关押改造12年,1960年11月被最高人民法院特赦。获释后在北京郊区红星人民公社园艺队劳动。1962年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曾撰写了《锦州战役回忆》等文章。1964年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1976年1月16日病逝于北京,终年82岁。后来,他在海外的子女回到北京,将放在八宝山的骨灰取出一半,带往台湾安葬。
编辑本段
范汉杰故居
范汉杰故居范汉杰故居位于广东省大埔县三河镇梓里村祠堂下,坐北向南,进深31米,面宽11.9米,共二层,高11.8米,建筑面积368平方米。土木结构,建于1943年。该屋设计巧妙,按照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火船形状建筑而成,故又名“火船屋”。
屋外形酷似船头,正面用钢筋混凝土装饰为牌坊式门楼,分别用四根水泥柱支撑,两根水泥柱作拱梁形成井字形结构,分上下两层,中间各开一个弧形大门,两侧一小门。水泥柱顶端用沙灰塑成葫芦状,非常典雅秀丽,颇有西方建筑的风格。该建筑像一条在波涛汹涌大海中行驶的火船,抒发了客家人走出围龙屋,走向世界的博大胸怀。
编辑本段
人物小传
范汉杰(1894—1976),今三河镇梓里村人,出身清贫之家。幼年就读于梓里公学,后考进广州理工学堂、广东测绘学校。毕业后,在粤军第一军邓仲元部任参谋和连、营、团长等职。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是第一期毕业生。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营长、团长等职,参加过第一、二次讨伐陈炯明的东征。 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团长、十师师长。北伐期间,参加过大败军阀吴佩孚的汀泗桥战役和讨伐孙传芳的江西德安马回岭战役。北伐后出国留学,曾到日本、德国考察,研究欧美和日本的政治、军事。回国后,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
“九一八事变”后,任十九路军参谋长、第三路军总部军长兼副总指挥。1933 年,李济深与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在福建成立福建省人民政府,他任参谋长,随后,担任国民党中央军校教育处长,后转任国民党军委会中将高级参谋。抗日战争时期,任二十七军军长,率部在山西太行抗击日军达4年之久。1941 年冬调升为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后调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国防部参谋次长、国防部陆军副司令兼郑州指挥部主任、第一兵团司令、冀热察边区总司令兼热河省主席、国民党军装甲兵团司令、东北“剿总”副司令等职。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于锦州。1960年获特赦,后任全国政协文史馆专员。1964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1976年逝世,终年82岁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央视有哪些广东籍的主持人?

央视是我国首屈一指的媒体,主持人也来自五湖四海,说起来自广东籍的主持人,我想不在少数。其中比较有名的,我们也比较熟悉的要数。撒贝宁,谢映玲和阿丘了。

撒贝宁, 76年出生于广东湛江,1999年通过看他主持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我们认识了他。自此以后,他也不断在中央电视台主持了其他很多优秀的栏目,他主持的《今日说法》《我们有一套》《出彩中国人》是我经常看的,也是我最喜欢的。并且从2012年开始,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春晚的舞台,成为了春晚的主持人之一。

他主持的法制节目睿智冷静精辟入理,他主持的娱乐节目幽默轻松,他主持的晚会随机应变。他的主持风格千变万化,不论从哪个方面上看都十分的潇洒自如。有人说撒贝宁祖籍是安徽和县,不算广东籍的央视主持人,在这个说法上我们不抬扛,以他的出生地为准。我们还是更多的去关注他主持的节目吧。

谢映玲,出生于广东汕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属于科班出身的主持人。大学毕业进入中央电视台主持的是 《致富经》这个节目 。以后又先后主持了《乡约·魅力潘集》《中国电影报道》等栏目,和一些演出的主持人。一般不喜欢看农业方面节目的观众对她应该不会很了解。另外她还是北京潮商会青委会副主席。

至于阿丘,我想喜欢他的人不在少数,阿丘真名叫邱孟煌,广东汕头人,祖籍为广东梅州。阿丘多才多艺,但进入央视是比较晚的,他是2003年进入的央视,当时主持的是 《社会记录》节目 。我记得当时这个节目的播出的时间是比较晚的,但还是被这个节目所吸引每期都看,现在想想是不是阿丘的主持吸引的我呢!

而后,阿丘又相继主持了 《人物新周刊》、《天天故事汇》等栏目,也都是口碑比较不错的。他主持节目说话总是不紧不慢,不论是主持哪个领域的节目都游刃有余。阿丘已经在电视荧屏 陪伴我们走过了16个年头。希望他还能继续陪我们走下去。



中国的将军姓郭的哪些?

古代:
郭伋: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初为渔阳都尉,王莽时,任上谷太守,官至太中大夫。
郭威(904~954)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隆尧)人,后周太祖,后周开朝皇帝,五代时期后周王朝的建立者。
郭淮: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三国时曹魏名将,官至车骑将军、阳曲侯、雍州刺史,死后追赠大将军。其骁勇善战,有勇有谋在军事上曾一度打败诸葛亮、姜维。郭淮家族非常显赫,兄弟子侄为官者颇多。
郭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人,唐代军事家。在平息安史之乱,维护国家统一中功绩卓著。
郭子兴:元代定远(今属安徽省)人,为元末起义军中江淮地区首领,后被朱元璋追封为滁阳王。
现代
郭伯雄(1942.7-——),陕西省礼泉县人。2003年3月任中华人 民共 和国中 央军 事委员会副主 席。第十六届中 央政 治局 委员。1988年被授予少 将 军衔,1995年晋升中 将军 衔,1999年晋升上 将军 衔。
郭涛(1927-——),河北省魏县人。1988年9月被授予中 将军 衔。
郭辅周(1931-1995),河北省任丘市人,1988年9月被授予中 将军 衔。
郭庆富(1930-2002.11.1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郭铁男(1952.12-——),黑龙江省富锦县人。武警少将警衔。
郭新楼,解放 军通 信指挥学院院长,少将军衔。1937年生,河南内乡县人。



中国历史上空军将军有哪些人

楼上的胡说八道,张爱萍将军没担任过空军的司令员。历任司令员:刘亚楼(55年上将)(1949。10-1965。05) 
吴法宪(55年中将)(1965。05-1971。09)
马 宁(1964年晋升少将)(1973。05-1977。04)
张廷发(55年少将)(1977。04-1985。07)
 王 海(88年上将)(1985。07-1992。11)
 曹双明(93年上将)(1992。11-1994。11)
于振武 (96年上将)(1994。11-1996。11)
 刘顺尧(95年中将,2000年上将)(1996。11-2002。05)
乔清晨(02年上将)(2002。05-2007。10)
许其亮(07年上将)(2007。10至今)



山东将军安诊疗中心

就是给老年人洗脑,让老年人买他们的东西的地方。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