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多少斤的人普遍寿命更长_这样走路的人寿命更长

由网友(金逼镶钻一炮八万)分享简介:我们平时很少得知胖瘦带给我们的好坏,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身体轻重决定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的人希望自己瘦,希望苗条,但是真人人都想长寿,那么,什么样的人最长寿呢?我们听过世界各地长寿老人的秘诀,媒体也不断报道出医学专家对长寿的新研究,但哪些适合国人借鉴?最新研究发现,步行速度较快的老人寿命较长。奇!走路快的人寿命更长刊登...



体重多少斤的人普遍寿命更长

我们平时很少得知胖瘦带给我们的好坏,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身体轻重决定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的人希望自己瘦,希望苗条,但是真正那些瘦的人也许是身体不健康导致的,所以不能盲目。下面一起来看看体重跟我们寿命的关系。

遗传性瘦,BMI值很少会低于18

瘦子中有一部分人属于“遗传性瘦”,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邝建博士介绍道:“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绝大多数人的基因被进化为将所摄取的热量能被快速储存。只有极少一部分人的基因不善于储存热量,所以怎么吃都不胖。”遗传性瘦者的健康状况是正常的,BMI很少会低于18。BMI=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数值,这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衡量成人胖瘦程度的标准。

BMI﹤18的人,瘦得不正常

对BMI值小于18的人,瘦得不正常,一定能找到原因。医学界统计数据发现,过瘦的人的平均寿命比正常体重者的寿命略低,且因瘦子脂肪过少,相对更易发生胃下垂、肾下垂等问题,生病后恢复的速度也较常人慢。

人变胖变瘦会符合一个规律:

饮食摄取热量﹥运动消耗量=脂肪储存

饮食摄取热量﹤运动消耗量=脂肪消耗

因而,以下三个因素决定一个人的胖瘦:A。有无疾病,使得能量无法让身体吸收或消耗过多;B。饮食热量摄取是否足够;C。运动量是否过大了。很多瘦子总说,我没任何原因,就是吃不胖,实际是没认真找原因罢了。不同年龄,长不胖的常见原因不尽相同。

小孩子

家长要考虑,孩子是否生虫了?生虫的小孩总睡不好,夜间会磨牙。消瘦是因为感染虫子后胃口变差,食物不被身体吸收等原因引起的。肠道有虫过去更多的是与卫生条件差有关。目前的发病更有可能与养宠物,爱吃鱼生有关。

此外,孩子若偏食,如只吃肉或只吃菜,当然长不胖,家长就得从饮食习惯上加以改善,让孩子均衡饮食。

成年人

1.饮食不当

一些人长不胖是饮食习惯不好造成的。“临床上,有些人患病后会刻意忌口。”邝建表示,他接诊过一对中老年夫妻,半年来持续消瘦,仔细询问下发觉因患糖尿病,增加运动的同时,只吃蔬菜喝牛奶,极少进食淀粉类食物;还有个患者的亲友得了糖尿病,他害怕自己也患病,就自我限制饮食,大量做运动,人当然会消瘦。“有些疾病要求限制饮食,但这是要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之下减少摄取的量”。

2.减肥过度

有些爱美的女士乱吃减肥药,变成了厌食症而日渐消瘦。他曾接诊过一米六但体重只有60多斤的女学生,因过度节食引发了厌食症。“厌食症是神经异常引发的疾病,患者根本没有任何食欲。”邝建表示,市面上一些不正规的减肥药会抑制中枢神经,影响食欲,还有抑郁症、心率加快等副作用。

3.疾病因素

高代谢类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都会影响体重,如肺结核、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肿瘤等等。例如:甲亢患者,症状多表现为突眼、心悸、易激动、多食、容易出汗等;若爱吃鱼生养宠物,考虑是否生虫了;是否患有胃肠疾病,如胃病一吃就不舒服;焦虑症的病人休息不好,消耗会增加,人会消瘦;女性更年期处于持续高代谢状态,也容易变瘦。中老年人慢性病多见,如糖尿病会引起消瘦,邝建提醒道:“糖尿病人如血糖控制不佳,抵抗力将减弱,容易得肺结核等多种感染性疾病,要引起重视。”

这类疾病好了之后,很快就能胖起来。还有的人没生病,但经常熬夜工作,身体消耗大,也会消瘦。要提醒大家的是,若原本胖的人突然变瘦,得排除疾病的因素。

■增肥宝典

总则:运动量适度减少一点点,在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多吃一点点,让摄取量超过消耗量。在饮食方面,增肥者要增加淀粉类主食和高蛋白食物(鱼、肉、蛋、奶)的摄入。每个月测定一次体重,检测体重的变化而调整饮食。

体重不变:运动量不变,再多吃点。

体重仍在下降:可能是运动过大消耗大,或为饮食摄取量还不够,也可能是原发性病没处理好。

轻松的心态、规律的运动、均衡的营养、良好的休息、及时预防和治疗疾病是维持正常体重的关键。



这样走路的人寿命更长

人人都想长寿,那么,什么样的人最长寿呢?我们听过世界各地长寿老人的秘诀,媒体也不断报道出医学专家对长寿的新研究,但哪些适合国人借鉴?最新研究发现,步行速度较快的老人寿命较长。

奇!走路快的人寿命更长

刊登在1月5日的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一篇研究报告称,步行速度较快的老人寿命较长。 

背景资料:

老年人的寿命长短差异很大,医生在评估保健及治疗方案的目标时应该将预期寿命纳入考虑范围,但仅建立在年龄与性别基础上的预期寿命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健康与身体机能也会影响寿命的长短。但是,目前的预期寿命预测方法全都没有将健康与身体机能涵盖其中。

进行该项研究的是匹兹堡大学的公共卫生学硕士及医学博士斯蒂芬妮和她的同事们,该研究旨在揭示老年人步速与寿命之间的关联,并借此确定步速对寿命的影响程度。研究的原始资料包括来自9个研究项目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是在1986年到2000年间收集得来的,而研究对象为34485名65岁或以上的老年人。研究人员对这些老年人的步速进行长达数年的跟踪记录,所有记录均遵循两个原则:1.测量的是日常步行速度;2.从站立状态开始步行。数据显示,研究对象的平均寿命为73.5岁,平均步速则为0.92米/秒。

在研究进行期间,有17528名老人去世。其中,从研究开始时算起,有5年或以上剩余寿命的老人约占84.8%,而有10年或以上剩余寿命的则占59.7%。研究人员发现,年龄相同、性别一致的老年人,其剩余寿命与步行速度有关,这在7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里尤为明显。

在大多数年龄段中,寿命为预期寿命中值的老年人,其步速约为0.8米/秒,男女皆是如此;而在性别与年龄一致的前提下,步行速度越快,其预期寿命越长。步速达1米/秒以上的老年人,其预期寿命会比只考虑年龄与性别时的预期要长。在多个年龄组别中,老年人的步速与剩余寿命均成正比关系,而且年纪越小,其预期剩余寿命的绝对值越大。

为什么步速能预测寿命呢?

这是由于步行需要耗费身体能量并对肢体动作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还需要包括心肺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肌肉骨骼系统在内的多个器官系统的支持与配合。步行速度慢一方面反映出老人的身体系统已经受损,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她步行时需要耗费较多的能量,所以步速能对老人的寿命起到预示的作用。

研究人员表示,步速在临床上具有很广泛的作用,包括有助于确定哪些人群会有5年或10年以上的剩余寿命,哪些人群早逝的风险更大。针对早逝风险大的人群,我们可以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体检以确定其健康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治疗。另外,对步速进行长期监控有助于发现身体出现的新问题。



揭秘住在几楼寿命更长

城市高层住宅与居住者健康和寿命的关系,是困扰很多人的一个热点问题。近期,瑞士伯尔尼大学的研究人员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住得较高的人不仅健康状况好,而且寿命更长。

瑞士伯尔尼大学的雷多斯洛、潘克扎克等人对瑞士150万人的调查发现:

住在8楼以上的人提早死亡的几率要比住在低层的人低22%,其中,死于肺部疾病的几率低40%,死于严重心脏病的几率低35%。居住在较低层住宅的人死亡原因,大多与肺部和心脏疾病相关。

研究者认为,和住在低层的人比较起来,住在高层住宅的人更可能徒步上下楼梯,因而锻炼身体的机会多一些,由此远离了心脏疾病。

据有关专家研究:“爬楼梯一级可延长生命4秒。”爬楼梯是一种不花钱而有效的健身运动,以一般速度登楼,每10分钟要消耗220大卡热量,比散步效果好4倍;居住在低层住宅的人可能受到空气污染和交通噪音的影响更多,对健康和寿命不利。高层还弥补了低层住宅容易潮湿、视野狭窄的缺陷。

“高层建筑曾经令人讨厌。

它可能会让人们孤立于社会环境外,引发不健康的习惯,甚至会增加犯罪率,但近年来这种情况有巨大变化。因为,现在的高层建筑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同,当年这种楼房的品质不高、设计也不太合理,如今高层住宅越来越舒适,很多还都是位于黄金地段的高楼大厦。”研究人员评论道。

高层住宅还有很多优点。例如,视野较好,一览众山小。

休闲之际,站在窗前或阳台上远眺,城市美景尽收眼底,清风吹来,确实令人心旷神怡;采光好,室内光线充足,7层以上楼层的日照时间相对更长;通风效果好,空气流通速度快,房间内较易形成穿堂风;夏天蚊子相对较少;安静、舒适、灰尘少。

中国有一个传统的观念,住高层住宅不太容易“接地气”,身体会产生不适。其实,所谓“接地气”,更多的是因为人的居住环境和行为影响心理感受的一种现象。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圣路易斯市曾建造了一个贝鲁特·伊哥高层居住区。这是一个有33栋楼房、每栋楼有11层高的住宅区,小区因被誉为优秀的现代建筑而获得国际大奖。但是,入住这个小区的民众表示,自己会常常做噩梦、失眠、 烦躁不安。英国军医法宁公布的《关于高层住宅对居民的身体健康,尤其对精神健康的影响的调查报告》显示,高层住宅中的人患精神、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疾病的人居多,是低层独宅居民的两倍以上。人们描述的情况相当一致,主要是高层环境离地面太远,内心感到不踏实并产生身体不适。

家住高楼,有利也有弊。

高层住宅发生意外伤害的事故比低层住宅更多,后果也更为惨重,原因在于高层住宅一旦发生意外,居住者难以躲避,施救者也难以救援,火灾就是典型的例子。

高层住宅还会发生失足坠落、电梯故障、水管漏水、高楼落物、跳楼自杀、电梯故障、房门夹手、楼体晃动、煤气管道爆炸等。其中,高楼上的各种物件,如衣架、被褥、玻璃、家具、花盆、垃圾、杂物等的坠落常常使过路行人遭受飞来横祸。而失足坠落、电梯故障、自杀和楼道内的性犯罪则大多伤及居住者。



这地方天生没毛的人寿命更长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的身体多少都存在一些“缺陷”,让你看上去不太符合大众审美。近日,英国和美国的媒体发表多项研究称,身体的某些缺陷反而预示着身体健康。

谢顶男少得癌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一项涉及2000名40岁~47岁男性参试者的研究发现,30岁前谢顶的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危险大大降低,参试者中一半人患有前列腺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30岁前开始谢顶以及发际线后退的男性罹患前列腺癌危险降低29%~45%。

科学家分析指出,雄激素较高的男性更容易发生谢顶,年轻时雄激素就较高,有助于防止男性患上前列腺癌。

痣多者更长寿

很多人认为,痣是身上难看的瑕疵。然而,英美等国研究人员以2000多名18岁~79岁参试者(包括900多对双胞胎)进行为期1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人体身上的痣越多,衰老进程就越慢。在人均30颗痣的基础上,每增加25颗痣,看上去就会比实际年龄年轻2~3岁。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科学家完成的最新分析结果显示,痣的数量与染色体末端的端粒体长度之间存在关联。端粒体越长,寿命越长。身上痣数超过100的人,其端粒体比身上痣数少于25颗的人,多出相当于六七年的寿命。

胸部小脊椎好

土耳其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与乳房较小的女性相比,乳房太大的女性更容易发生脊椎弯曲,进而引发背部疼痛。如果乳房尺寸大于D罩杯,危险会更大。

美国整容医师协会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179名乳房尺寸大于等于D罩杯的女性中,其中50%持续出现上背疼痛、颈脖疼痛、肩部或腰部疼痛。手术之后,仍然有10%的人疼痛症状存在。另外,维也纳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小乳房的敏感度比大乳房强24%。从理论上说,乳房小,敏感神经从乳头传递至大脑需要的时间更短,因而敏感度更高。

屁股大少糖尿病

哈佛大学医学院一项研究发现,臀部皮下脂肪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危险。研究发现,与内脏脂肪不同,皮下脂肪可产生能够促进新陈代谢的脂肪激素。实验显示,当臀部皮下脂肪被移植到腹部时,体重下降、总体脂肪减少、血糖水平也更低。

该研究负责人可汗教授表示,脂肪类型十分关键,臀部脂肪多的确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危险。



女人寿命更长竟因这能力较强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最长寿的人,最近科学家发现了女人比男人更长寿的原因。那么女人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这多半是因为女人这方面的能力比男人强,这究竟是什么能力呢?

女人比男人长寿的原因

女性对疼痛的耐受力更强

人们通常认为女性对疼痛更敏感,但多项研究证实女性疼痛门槛高于男性,疼痛门槛是指能够引起身体反应的疼痛量。考虑到女性分娩时所要承受的疼痛,就不难理解为何她们对其耐受力更强了。

女性预期寿命更长

最新统计数据,2012年出生的女孩预计可活到81.2岁,而同年出生男孩的预期寿命则为76.4岁。为什么女性的寿命会比男性多4年?专家表示,这或许由于女性比男性患心脏病风险低,也可能是因为女性同朋友和家人保持更紧密的社交联系,因为这些要素都被认为同长寿相关联。

女性头颈部癌症发病率低于男性

癌症协会估计,今年约有3万名男性被诊断患口腔癌或咽喉癌,而女性这一数字只有1.2万。至于食道癌,今年可能会有1.4万名男性罹患此病,面临同样命运的女性只有3000人。头颈部癌症为何如此挑人?专家认为,该部位患癌同烟酒有明显关联,而抽烟喝酒的男性数量远高于女性。

中老年人群中女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低于男性

根据数据显示,女性在45岁之前,患上黑色素瘤的可能性较高。但过了这个年龄段后,男性患这种恶性疾病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女性。研究人员说,这与年轻女性喜欢晒日光浴有关,也同男人数十年户外工作或运动,却未采取防晒措施有关。



生活有目标的人活得更长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如果你觉得你有生活目标,那么你就会活得时间更长。

研究人员问了6000多人觉得自己是否有生活目标以及和他人的关系怎样,并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研究人员们对这些参与人员进行了14年的跟踪随访。在这段时间里约有9%的人死亡。

根据这项最近发表在《心理科学》杂志上的研究,在随访中死亡的参与人员的生活目的性和与他人的积极关系要比幸存者的少。

强烈的人生目的感与降低死亡的风险有关联,无论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人群。这种各个年龄段的一致性使调查人员有些惊讶。

“我们有很多理由去相信有目的的生活对老年人的作用要大于年轻人,”首席研究员、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的帕特里克.黑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举个例子,当成年人离开工作场所和失去生活动力之后,他们就会需要方向感去维持以后的生活。此外,老年人面临死亡风险的几率要大大高于年轻人,”他解释说。

研究人员这项研究的结果可以用来帮助促进健康老龄化。

“我们的发现指出要寻找生活方向和设定目标的事情,因为无论你什么时候找到目标这都可以帮助你活得更长,”黑尔说。”因此越早发现生活方向,这些保护作用就会越早发生。”



这根手指短表明人的寿命不长

一份关于寿命调查报告发现,单身女性比结婚女性寿命平均低7—15年,单身男性比结婚男性寿命低8—17年;单身男性死亡危险增加32%,单身女性的死亡危险高出23%;在30—39岁的人群中,单身者死亡危险是已婚者的128%。除了单身者更易短寿外,想健康长寿,可别忽视身体的一些细微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1.食指短

食指比无名指短的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较低,患膝关节炎的几率会增加1倍,男性也可能有此问题。有这类特征的人群要加强膝部锻炼:坐直,抬起双腿与地面平行,保持10秒再放下,反复做10次。

2.个子高

女性身高超过157.5厘米,就可能缺少一种能长命百岁的基因变异。因此,身高较高的人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少喝酒、少吃肉。

3.腿长

腿长在50.8—73.7厘米之间的女性,4种肝酶水平较高。这类人需要控制饮酒,每天喝红酒不要超过142毫升,啤酒不要超过341毫升;做家务要戴口罩、手套,避开有毒化学物质。

4.胳膊短

胳膊短的女性患认知障碍症的可能性增加50%。可以通过下面方法测试:站立,展开双臂与地面平行,量量左手指尖到右手指尖的长度,成年女性最短不能低于152厘米。手臂过短的人平时要多活动双臂,还可以培养能使手臂灵活的绘画或陶艺等爱好。

5.腰粗

在40多岁时长出大肚腩的人,70岁后患认知障碍症的可能性增加3.6倍。这类人平时要注意饮食,多吃含单一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坚果、黑巧克力等食物,多运动。

6.胸部大

在综合考虑饮食、身体肥胖、家族史和是否吸烟等因素后,发现胸部大的女性患糖尿病的几率会增加1.5倍。女性胸部的脂肪组织可能对激素很敏感,会影响胰岛素抗性,从而引发糖尿病。这类人群可进行高强度间歇式锻炼。

7.腿肚子小

小腿围小于33厘米的女性,更容易出现颈动脉斑块,增加中风风险。腿肚子粗,说明皮下脂肪厚,这种皮下脂肪能吸收并存储血流中的脂肪酸,从而降低中风危险。小腿太细的人平时可以多喝绿茶,保持心脏健康,减少中风几率。

8.耳垂有皱纹

如果耳垂上有线形皱纹,日后发生心脏病的几率更高。一个耳垂有皱纹,心脏病风险会提高33%;两耳垂各有一条皱纹,风险会增加77%。虽然尚不明确具体原因,不过专家认为耳垂皱纹或许是因缺乏弹性纤维,而这也会导致动脉血管的硬化。如果发现耳垂皱纹,就要注意预防心脏病了,努力节食减肥,减少胆固醇摄入量,注意降低血压等。

9.非O型血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一项大规模研究称,A型、B型和AB型血型的人,患胰腺癌的几率比O型血的人高44%。这或许是因为决定上述血型的基因本身便会带来胰腺癌风险。这些人群可服用维生素D膳食补充剂,多吃低脂乳制品和三文鱼等。

10.嗅觉差

有些老年人无法分辨香蕉、柠檬等水果的气味,其4年内患帕金森病的几率要高出5倍。研究人员认为,负责嗅觉功能的大脑区域是帕金森病最先侵袭的区域,这在症状发作前2—7年就会显示出征兆。这样的老人可服用鱼油等膳食补充剂,以增强大脑的抵御力。



人身上寿命最长的竟是这器官

你知道吗?不管你的寿命有多长,你身体的某些器官其实只有几周甚至几天的寿命,这是因为它们都在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

肝的寿命:5个月

众所周知,由于血液供应充足,肝自我恢复和再生的能力惊人,这意味着肝把毒素排出体外的工作可以继续下去。不用奇怪为什么有时候就连嗜酒之人的肝功能都会提高,因为肝细胞只有150天左右的寿命。

肠的寿命:2~3天

肠上分布着肠绒毛,这些肠绒毛是小的手指状的触角,可增大表面积帮助肠吸收营养。英国巴特与伦敦医院的免疫学教授汤姆·麦克唐纳德解释说,它们更新速度极快,每2~3天更新一次。

肺的寿命:2~3周

英国肺脏基金会副主席基思·普罗斯说,肺细胞不断自我更新。但是,肺有不同的细胞,它们的更新速度也不同。肺部表面的细胞每隔2~3周就进行一次自我更新。



揭秘为啥病秧子反而寿命更长

日常生活中,一些被称为“药罐子”、“病秧子”的老病号常能长寿,而平时看上去很健康的人有时却突然得大病重病,往往让人很不理解。

美国一 家保险公司对数百名年逾百岁的老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长寿者中很多是体弱多病的“老病号”,而那些平素健康的人却往往早早离开人世。研究证实,即使是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人,只要摒弃不良嗜好,坚持锻炼,细心调养,也能成为百岁寿星。那么,“老病号”长寿原因何在?

“老病号”更懂得保养

通常体弱多病者大多蕴含一种求生欲望所赋予的本能,因自知有病,常能珍惜和保养自己的身体。长期调理得当,往往比那些“壮”而忽视自我保健的人更长寿;而自觉没病的人却容易麻痹大意,以致忽视了各种危险信号。

很多人嘲笑“药罐子”们太夸张,有一点小病就吃药,事实上,这正是“药罐子”的优势所在,他们最大的优点就是知道有病赶紧治,并能够早期发现疾病。同时,“药罐子”也会根据生的嘱咐和以前的患病经验“对症下药”,而不是胡乱吃一通。如果自己吃药不管用,他们也会第一时间到医院去治疗,因为他们最清楚,不治疗,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而这些是很多健康人都无法做 到的。

“老病号”不害怕得病

小毛病不断,大毛病不犯,这样的情况也多出在“药罐子”身上。“药罐子”习惯了与疾病打交道,在疾病面前,他们首先不会害怕,在“气势”上就占了上风。体弱多病者在与疾病斗争过程中,每“拼搏”一次,都可能为自己身体挣得一笔宝贵的财富。而身体健康者,一旦患病,往往会把自己的病情往坏的方面联想,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

“老病号”心态较平和

体弱多病者一般不争强好胜,不做力不从心的事,他们深知自己身体有病,经不起大喜大悲、患得患失等不良情绪的刺激,他们的心态比较平和,不仅对身体,对生活中其他的事情期望值也不会太高,遇事能做到心平气和。这样,能量消耗相对缓慢,节约了生命能源。然而,一些平时看来比较健康的人,盲目地认为自己身体好,生活不规律、饮食无节制,而且争强好胜,久而久之使身体抗病能力下降,不得病的时候还相对正常,一旦得病,往往就是大病重病。

专家提醒:

并不是所有的体弱多病者都能长寿,这要看病情严重程度和对身体的影响程度。老年人经常感冒,多病体弱,常常是免疫力低下的征兆,必须引起警惕,及时到医院检查。



住宅楼层竟然会影响人的寿命

城市高层住宅与居住者健康和寿命的关系,是困扰很多人的一个热点问题。近期,瑞士伯尔尼大学的研究人员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住得较高的人不仅健康状况好,而且寿命更长。

住在8楼以上的人提早死亡的几率要比住在低层的人低22%瑞士伯尔尼大学的雷多斯洛、潘克扎克等人对瑞士150万人的调查发现,住在8楼以上的人提早死亡的几率要比住在低层的人低22%,其中,死于肺部疾病的几率低40%,死于严重心脏病的几率低35%。居住在较低层住宅的人死亡原因,大多与肺部和心脏疾病相关。

研究者认为,和住在低层的人比较起来,住在高层住宅的人更可能徒步上下楼梯,因而锻炼身体的机会多一些,由此远离了心脏疾病。据有关专家研究:“爬楼梯一

级可延长生命4秒。”爬楼梯是一种不花钱而有效的健身运动,以一般速度登楼,每10分钟要消耗220大卡热量,比散步效果好4倍;居住在低层住宅的人可能 受到空气污染和交通噪音的影响更多,对健康和寿命不利。高层还弥补了低层住宅容易潮湿、视野狭窄的缺陷。

“高层建筑曾经令人讨厌。它可能会让人们孤立于社会环境外,引发不健康的习惯,甚至会增加犯罪率,但近年来这种情况有巨大变化。因为,现在的高层建筑跟上

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同,当年这种楼房的品质不高、设计也不太合理,如今高层住宅越来越舒适,很多还都是位于黄金地段的高楼大厦。”研究人员评论道。

高层住宅还有很多优点。例如,视野较好,一览众山小。休闲之际,站在窗前或阳台上远眺,城市美景尽收眼底,清风吹来,确实令人心旷神怡;采光好,室内光线

充足,7层以上楼层的日照时间相对更长;通风效果好,空气流通速度快,房间内较易形成穿堂风;夏天蚊子相对较少;安静、舒适、灰尘少。

中国有一个传统的观念,住高层住宅不太容易“接地气”,身体会产生不适。其实,所谓“接地气”,更多的是因为人的居住环境和行为影响心理感受的一种现象。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圣路易斯市曾建造了一个贝鲁特·伊哥高层居住区。这是一个有33栋楼房、每栋楼有11层高的住宅区,小区因被誉为优秀的现代建筑而获得国际大奖。但是,入住这个小区的民众表示,自己会常常做噩梦、失眠、 烦躁不安。英国军医法宁公布的《关于高层住宅对居民的身体健康,尤其对精神健康的影响的调查报告》显示,高层住宅中的人患精神、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疾病的 人居多,是低层独宅居民的两倍以上。人们描述的情况相当一致,主要是高层环境离地面太远,内心感到不踏实并产生身体不适。

家住高楼,有利也有弊。高层住宅发生意外伤害的事故比低层住宅更多,后果也更为惨重,原因在于高层住宅一旦发生意外,居住者难以躲避,施救者也难以救援,火灾就是典型的例子。

高层住宅还会发生失足坠落、电梯故障、水管漏水、高楼落物、跳楼自杀、电梯故障、房门夹手、楼体晃动、煤气管道爆炸等。其中,高楼上的各种物件,如衣架、

被褥、玻璃、家具、花盆、垃圾、杂物等的坠落常常使过路行人遭受飞来横祸。而失足坠落、电梯故障、自杀和楼道内的性犯罪则大多伤及居住者。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