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虚感冒应该怎么办?_中医巧妙治疗体虚感冒

由网友(一个不靠谱的男淫)分享简介:秋冬季节天气十分寒冷,而且昼夜温度变化比较大,很容易就会导致人们出现感冒的情况,加之现代人由于在平时社会生活中过于紧张,体虚分两种,气虚和血虚,气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为功能减退,不...



体虚感冒应该怎么办?

秋冬季节天气十分寒冷,而且昼夜温度变化比较大,很容易就会导致人们出现感冒的情况,加之现代人由于在平时社会生活中过于紧张,工作压力也比较大,大气环境污染严重,或者长期的处于空调下工作,均有可能导致人们的体质出现下降,从而造成机体的抵抗力逐渐减弱,那么积极洒脱感冒应该怎么办呢?

免疫力低下是反复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老人、妇女、小孩、先天体弱者和病后体虚者很容易,且反反复复不易痊愈呢?就是因为机体的免疫力低下所造成的。  许多人都认为,只是一种小毛病,但对于一些老年人、小儿、先天体弱和病后体虚的人却不然。

除了一般症状之外,还有全身无力,说话声音小,手脚发凉,气短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给机体带来的伤害会再次削弱机体抗病能力,使体质更虚,甚至引发其它疾病,严重时可致鼻窦炎、中耳炎、肺炎、肾炎等并发症,危害身体健康。

中药治更适合反复者

中医在治疗时,除了解除症状,还注重提高机体免疫力,加速身体恢复并增强体质。因此,对于体虚的人,应该选用纯中药制剂来治疗。目前市场上治疗的中

对症治疗

病情较重或发热者或年老体弱者应卧床休息,忌烟,多饮水,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如有发热、头痛,可选用解热止痛片如复方阿司匹林、去痛片等口服。咽痛可用消炎喉片含服,局部雾化治疗。鼻塞、流鼻涕可用1%麻黄素滴鼻。

人们出现体虚感冒的原因就是由于缺乏身体锻炼所造成的,所以小编提醒广大的患者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加强身体锻炼,因为经常锻炼身体,不仅能够增强人的体质同时也能够提高人的免疫力,患者在治疗期间一定要多注意饮食的调理,饮食上可以选择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与蔬菜。



中医巧妙治疗体虚感冒

体虚分两种,气虚和血虚,气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为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气虚者需补气血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 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体虚感冒是中医的病证名称,是以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特点的临床常见疾病,主要见于体弱之小儿和妇女、老人,以及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中医中药对此有较好的疗效。

 

气虚型,肌肉松软,汗多不止,精力不振,不爱户外活动,脉软弱无力。治疗宜益气固表。代表方是玉屏风散(黄芪15克、防风12克、白术10克),可酌加山药12克、牡蛎10克、太子参10克等同煎饮服。

 

脾虚型,食欲低下,大便浠溏,食后胃脘不舒,舌苔腻滞,脉缓。治疗宜健脾益气,消食导滞。代表方为参苓白术散(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山药12克、陈皮10克、葛根10克、鸡内金8克、焦麦芽10克等同煎饮服)。胃畏寒者可加干姜3片、桂枝15克。

 

阳虚型,肢冷,且得热则舒,尿清且长,脉缓无力。治疗宜温阳解表。方可用再造散(可取制附片5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党参12克、大枣4枚、细辛2克等同煎饮服)。

 

气阴两虚型、血虚型感冒的恢复期,多表现为微有咳嗽,体形消瘦,口干欲饮,苔少而干等症状。治疗宜益气养阴。可取党参15克、黄芪10克、沙参12克、麦门冬12克、白术10克、玉竹10克、五味子10克、桑叶8克同煎饮服。

 

体虚感冒的患者,需要进行中医的调理啊,同时也要加强锻炼,增加免疫力,太高身体素质,原理感冒,以得到更好的生活水平为主,热爱生命,更热爱健康。



巧用薄荷治感冒

 

薄荷在中药分类中属于常见的解表药,主入肝肺二经,清热疏肝,是治疗风热感冒的常用中药。相传古代,一些穷苦百姓在感冒是没钱请郎中看病抓药,就自行在家熬些薄荷茶治疗感冒。

 

薄荷,辛能发散,凉能透热,有疏肝理气、清热散风的功效,因气味芳香,又有辟秽开窍的作用。在慈禧、光绪的医方中,清头目的药方多数含有薄荷,特别是外洗方中,尤为显著,乃取其清热祛风的作用。

 

下面为您介绍几款简单的薄荷药膳制作方法,以疏散风热、疏肝理气,防治感冒。

 

 

薄荷茶

薄荷6克,党参9克,芦根30克,炙麻黄、生姜各3克,共为细末,加水适量,煎取药汁,弃渣饮汁。

 

功效:薄荷茶具有益气解表、清热化痰的作用,用于体虚感冒之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咳嗽不爽。

 

薄荷粥

薄荷10克(鲜者30克),大米50克,调味品适量。先将薄荷洗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水煎沸数分钟,去渣取汁;再将大米放入锅中煮粥,待粥熟时对入薄荷汁,再煮二三沸,加入调味品即可。

 

功效:薄荷粥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解表透疹的功效,可用于风热感冒,痘疹初起。

 

薄荷小米汤

薄荷6克,小米(炒黄)30克,水400毫升,共煮稀粥,加白糖20克,趁热饮服,微覆取汗。

 

上面教您制作薄荷治感冒的几款药膳方法都比较简单,这几款薄荷药膳治疗感冒让您很快的恢复体内。或者您也可以在泡茶、熬粥或做汤时,放入一些中药薄荷,制成薄荷药膳,同样能达到蔬肝散热治感冒的功效。



感冒期间可以吃红枣吗?

感冒是常见的身体疾病,在感冒的时候有些食物是不能食用的,不然会导致感冒有加重的情况。红枣能否食用,需要看干嘛患者的感冒是热性还是寒性的,寒性的感冒是可以食用红枣的。

感冒可以吃红枣吗?

对于感冒患者是否合适吃大枣,不能一概而论。感冒在中医里一般分为风寒、风热、暑湿、体虚感冒等几种情况。

如果属于风寒感冒,怕冷、少汗、咳嗽、流涕、鼻塞,有时还会发烧,或者气虚感冒者如老年体弱者,少气懒言、周身乏力、咯痰无力,或有自汗症状,舌淡苔白等可以食用大枣。

而风热感冒,发热、汗出、咽喉疼痛、舌苔白厚等;或暑湿感冒,恶寒发烧、热度不高、恶心呕吐、腹痛泻下,或头重头痛、无汗,或四肢倦怠,则不宜食用大枣。因为大枣会使风热之邪或暑湿之邪不易散去,感冒不容易治愈。

另外,感冒初期患者不宜吃红枣。感冒初期,入侵人体的风寒或者风热之邪正盛,若此时食用大枣,其黏腻的性质常常会导致邪气滞留,造成“闭门留寇”的后果,使得体内的病邪难以驱除,不利于恢复。

一般来说,吃水煮的大枣是明智之举,因为这样既不会改变进补的效果,也可避免生吃所引起的腹泻。



宝宝睡觉出汗

宝宝睡觉的时候会出汗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但是有些宝宝在睡觉的时候出汗非常多,很容易把枕头和被褥弄湿,有些宝宝在平时就会出汗很多,衣服总感觉是潮乎乎的,这样很多的家长都比较担忧,担心孩子会不会是身体哪里不舒服,其实宝宝睡觉的时候出汗原因是有很多种的,有生理性出汗,也有病理性的出汗。

夏天到了,很多宝宝出汗的现象就会更加严重了,平时生活中家长们一定要多注意观察宝宝的变化,有很多宝宝睡觉出汗比较多,或许在生活中的某些细节已经提示了,只是家长们没有注意到,所以今天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宝宝睡觉出汗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对您的宝宝有所帮助。

生理性出汗及解决方法

1正常的儿童,即使出汗过多,家长也不用紧张:因为儿童汗腺较发达。汗腺分泌由植物神经(迷走神经)控制,孩子睡着后,其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出汗多。一般以头、面部出汗为多,但是睡后一两个小时内就会缓解。此时,可用干毛巾及时擦干汗液;经常更换内衣,防止因出汗过多而着凉感冒;平时让孩子勤洗澡,被褥或睡袋经常晒晒太阳,保持干燥,同时进行杀菌消毒。

2婴幼儿期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加上小儿活泼好动,有的即使晚上上床后也不得安宁,所以入睡后头部也可出汗。所谓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发育良好,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家长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主观感觉来决定小儿的最佳环境温度,喜欢给宝宝多盖被,捂得严严实实。孩子因为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而且又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代谢非常旺盛,再加上过热的刺激,只有通过出汗,以蒸发体内的热量,来调节正常的体温。此外,小儿在入睡前喝牛奶、麦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会引起出汗。有的家长在孩子入睡前给其喝牛奶、麦乳精等,小儿入睡后机体大量产热,主要通过皮肤出汗来散热。另外,室温过高、或保暖过度也是小儿睡眠时出汗的原因,这些都属于生理性的出汗。

病理性出汗及解决方法

1病理性出汗是在小儿安静状态下出现的,如佝偻病的出汗,表现为入睡后的前半夜,小儿头部明显出汗。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婴儿经常在睡觉时摇头与枕头摩擦,结果造成枕部头发稀疏、脱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环状脱发,医学上称之为“枕秃”,是婴儿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只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佝偻病就可以得到控制,出汗也就会自止。

2假如小儿不仅前半夜出汗,后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多数是有病的表现,最常见者是结核病。结核病还有其他表现,如低热、疲乏无力、食欲减退、面颊潮红等。结核病的病儿白天活动时易出汗称为虚汗,夜间的出汗称为盗汗。如怀疑孩子感染了结核,应做肺部X线检查或做结核菌素试验以便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3心脏病、糖尿病(低血糖时)、结核病或睡眠时呼吸不顺畅,因身体内在的压力(病变)促使交感神经始终处在紧张状态,也会出现“夜睡盗汗”或是“手脚出冷汗”的现象,此则为长期的症状,父母如果不放心,可以带宝宝到儿科诊所或医院检查,听听心跳声有否异常、摸摸肚子有无肿块(瘤)、上呼吸道是否通畅或有无过敏体质等,以除却心中的疑虑。

4临床观察所见,盗汗患儿以内热多见,一是脾胃积热,一是阴虚内热,热逼津液外出,于是盗汗不停,热不清,汗就不可能止。欲除盗汗,必清其热。

5脾胃积热的患儿,可见饮食旺盛或减退,精神好,大便秘结,常数天一行,虽然消瘦也不感疲乏,一天到晚玩耍不停治疗原则须清热通便,使热下出。

6最多的要数阴虚内热类型,由于长期盗汗,使津液耗损过多,出现一种阴虚现象,这种患儿表现为唇舌红干,手足心热,口干,大便数天一行,粪干且呈粒状。治疗宜清热养阴使热内消,汗也就能很快地消除。

7盗汗患儿经常易患感冒的,真正属体虚的极少,大多因出汗而在梦中将被子蹬掉,受寒所致,这与体虚感冒应当有所区别.盗汗患儿中也有个别人不属于内热所积,表现为出汗多、易感冒咳嗽、怕冷,平时稍运动也易出汗,对这样的患儿,治疗时不宜盲目用补品补剂,可以调和脾胃。

8体质弱的小儿常常在白天活动时或夜间入睡后,在头、胸、背部成片状出汗。往往是由于喂养不当或消化吸收不良而发生营养不良造成的。护理上要注意调整喂养方法,促进小儿食欲,增加蛋白质、脂肪及糖的摄人量。必要时可采用中医中药调理脾胃不合。

宝宝睡觉出汗的相关内容家长们都了解了,有些宝宝出汗也有可能是身体里面缺乏相应的微量元素,必要的时候要带宝宝做一下微量元素的检查,如果宝宝出汗非常严重的话,一定要及时就医,找到原因,做相应的治疗。



这些病夏天治,效果惊人的好!

又到一年贴敷季,冬病夏治是否只有药贴这“华山一条路”?未必,中医疗法丰富多样,灸疗、熨敷、滋补都可以在三伏调理方面大显身手。

三伏灸调呼吸

将姜片放在皮肤表面的穴位上,用艾绒隔着姜片对穴位进行烧灼,在灸火的作用下达到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效果,这在中医上叫做“隔姜灸”。李晓屏医生说,艾绒具有通经活络的作用,鲜姜则可驱寒发表,痛经活络,将姜片与艾绒联合温灸,两者结合,避免艾绒灼伤皮肤的同时又能协同发挥作用。

三伏灸主要用于治疗反复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等肺系疾病,对女性痛经也有很好的疗效。其原理主要是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患者需每天做一次,以9天为一个疗程。过程中患者会会略有灼痛感,同时也有温暖发热的感觉。

适应症:体虚感冒、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痛经等。

三伏熨缓疼痛

肩周炎、腰椎病、电脑手都是白领常犯的“办公病”。西医在治疗这类疾病时往往采用消炎和止痛类药物,配合一些物理治疗和按摩推拿,但治标不治本,且有较大的副作用。而三伏熨在治疗这类疼痛性疾病方面,采用中药和物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患者治疗之后,会很快缓解疼痛,周身感觉温暖舒适,肢体冷麻的感觉也会消失。

三伏熨疗法是将特制的药物研磨成细粉末,用食用醋、香油将药粉调成糊,再涂抹敷匀在穴位或疼痛处,再用红外线治疗仪给涂抹药物处的皮肤均匀加热。患者需每天进行一次诊疗,一般9天一个疗程。

适应症:肩周炎、风湿病、腰椎病、四肢冷麻、电脑手、网球肘等

三伏补养肠胃

三伏时阳气最为旺盛,在此时服用一些温养脏腑的汤药,能很好地治疗冬天发作的寒症。将三伏补(内服)与三伏灸、三伏熨(外用)相结合,在治疗“冬病”方面疗效更加明显。一些患有消化系统疾病、脾胃虚寒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状况,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汤药。

如和卫温肺合剂,可调和营气、温润肺卫,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化湿温胃合剂可温中散寒、补气健脾、化湿和胃,达到调和脾胃的目的;补阳温肾合剂可温补肾阳、填精益髓,达到保元阳、固根本的目的。

适应症: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阳痿等

李晓屏医生强调,三伏灸、三伏熨和三伏补属于养阳补益的治疗方法,因此阳虚体质的患者比较适合采用,而不建议本身阴虚火旺或患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功能障碍症等病症的患者用此种疗法。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尽量做到按时作息,少吹空调,饮食清淡,少吃冷饮,否则会影响疗效。



流鼻涕吃什么药

  流鼻涕是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的经历,尤其是小孩子,一旦感冒,就容易引起流鼻涕,无论是热感冒,还是风寒感冒,都会引起流鼻涕,那么,流鼻涕吃什么药呢?很多家长喜欢给流鼻涕的孩子乱买感冒药,事实上,流鼻涕也有很多种药可以治疗,不同的情况应该选用不同的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服药,成年人感冒也同样不要乱服药。

  流鼻涕吃什么药

  流鼻涕一般是感冒引起的,而感冒又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感冒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就拿药物治疗来说,治疗感冒的药物有很多种,到底选用哪种药物来治疗感冒流鼻涕,还需要具体分析情况,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感冒的几种类型,以及流鼻涕吃什么药。

  中医将感冒分为四种类型:

  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及体虚感冒,这四型感冒在夏季均可发生,以前三者最多。

  暑湿感冒是仅发生于夏天的特殊类型感冒,因夏日暑湿较重,易侵犯人体,症状的主要特征体现在暑与湿上。多有发热、汗出热不退、鼻塞、鼻涕黏稠,伴有头昏重胀痛、身重疲倦、心烦口渴、胸闷及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西医称之为“胃肠型感冒”。

  为了免受酷暑的煎熬,有些贪凉的人会经常躲在空调下或吃过多冰镇的饮料及食品,殊不知,夏日人体皮肤毛孔都是张开的,抵御风寒的能力更弱,此时很容易伤风,形成风寒感冒。风寒感冒的主要症状就是恶寒重、发热轻、无汗,伴鼻塞、喷嚏、鼻涕色淡质稀及头痛、四肢关节酸痛。

  另外,对一些阴虚或阳亢的内热体质者,更容易感受夏日的温热之风或受风化热而生病,形成发热重、恶寒轻、汗出不畅,伴有口干而渴、咽喉肿痛、痰黄黏稠的风热感冒。

  “热伤风”不可盲目吃药,需辨明自己伤风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先辨型,后选药。

  热伤风有自愈趋向,主要以非药物方法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喝水、饮食清淡等。

  如果热伤风后高热难以退下,或引起咳嗽症状较重,一定要到医院就诊。由伤风引起的慢性咳嗽在治疗方面比较棘手,需要提前预防。另外,如果吐泻症状持续较久,会引起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将威胁到生命安全。所以,热伤风虽小,但绝不可轻视。

  可见,流鼻涕虽然是常见的感冒的症状,但是也不能随便买药吃,药物虽然能够治疗感冒,缓解流鼻涕等症状,但是并不是千人一方的,而要根据每个人感冒的类型和情况,具体的开药,所以,一旦流鼻涕,要到正规医院去检查和治疗。



巧吃生姜治感冒

“冬吃萝卜夏吃姜”,姜被中医誉为“呕家圣药”,在著名的医学巨著《伤寒论》中记载的113首方剂中,应用生姜的方剂就有37首。医学专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善用生姜,可以治疗诸如感冒、头痛、腹痛、呕吐等多种疾病。

一、驱除风寒感冒

1
、生姜葱白茶:
生姜6克,葱白两根,加适量清水,煮沸后加盖5分钟即可,早晚各服1次,服用后盖被出汗。适合恶寒怕冷、头痛无汗、鼻流清涕、四肢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的风寒感冒者饮用。

2 、生姜红糖茶:生姜4片,红糖30克,茶叶3克,生姜加清水煮沸,放入红糖拌匀,再放入茶叶,煮沸即成。宜少量频服,至汗出为佳。适合风寒感冒者饮用。

3
、姜苏茶:
生姜15克,紫苏15克,大蒜10克。三药同煎,加适量水,煮沸后加盖浸30分钟,分早、晚两次服用。适合风寒挟湿即恶寒怕冷、头痛无汗、鼻流清涕、四肢酸痛、胸闷、困倦、恶心呕吐、大便或溏、苔白腻的感冒者服用。

二、治咳嗽

1 、生姜汤:用生姜15克煎汤,加白糖适量温服,早晚各1次,可治痰多咳嗽。

2
、生姜核桃丸:
生姜50克,核桃肉50克,北杏仁50克,蜂蜜适量。上述三味共捣烂,加蜂蜜为丸,临睡前服用,共分10次服完,具有理虚润肺、止咳定喘的功效。

三、治呕吐

1 、生姜红糖饮:生姜30克,红糖适量。生姜加清水适量,煮沸后加入红糖煮沸即可,少量频频饮用,用于治疗妊娠呕吐或虚寒腹痛。

2 、生姜橘皮汤:生姜9克,陈皮9克,上两味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小火煮5~10分钟即可,分2次温服,可温中止呕。

3 、含生姜:乘车船时口含几片生姜,有助于抑制晕车呕吐。

专家提醒:生姜用途广泛,除上述用法外,还可用于治疗腹泻,姜汁外涂可治疗手癣、足癣等,姜汤漱口可治疗口疮等。同时,生姜还具有解毒的功效,常用于解鱼蟹毒。



孕妇如何巧治感冒

 

怀孕期间,孕妇的抗病能力下降,尤其是寒冷的冬天,所以极容易引起感冒,但是又不能服药以免影响到胎儿。那么孕妇要如何治感冒呢?

 

1.感冒初起喉头痒痛时,立即用浓盐水每隔10分钟漱口及咽喉1次,10余次即可见效。

 


 

2.喝鸡汤可减轻感冒时鼻塞、流涕等症状,而且对清除呼吸道病毒有较好的效果。经常喝鸡汤可增强人体的自然抵抗能力,防感冒的发生。

 

3.用一把金属匙子放在开水里加温后(以不烫伤手为度)放在手掌表面“治感冒穴”(位于左手掌大拇指和食指之间近虎口处,以及右手大拇指第二关节以下部分的掌面)上按摩,如果某处感觉异常,则在该处加强按摩。热按摩片刻后,再用一把泡在冷水里的匙子刺激该处。轻感冒或咳嗽者,按上述方法刺激5~10次即可。

 

4.在保温茶杯内倒入42℃左右的热水,患感冒者将口、鼻部置入茶杯口内,不断吸入热蒸汽,1日3次。

 

5.咳嗽者可用鸡蛋1只打匀,加入少量白砂糖及生姜汁,用半杯开水冲服,2~3次即可止咳。

 

6.感冒初起,刚感到鼻、喉发痒时做下述体操2~3次即能痊愈。方法是:两脚稍分开直立,脖子伸直,头尽量上顶,两眼睁大,尽量伸长舌头,两臂放身体两侧,两手十指伸直,然后从头顶至手、脚趾使劲用力,直至全身振颤,并不断发出“嗳”声,反复2~3次。

 

孕妇患感冒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上面给大家介绍的治感冒的方法对孕妇来说很有效,既不用吃药,影响不到宝宝,也能很快的让自己恢复健康。



治感冒的中药有哪些

感冒是我们最熟悉的常见病了,很多患上感冒的人一有头疼、鼻塞的症状马上吃药。抗生素吃太多,身体产生耐药性,小小的感冒也能打到你。但是使用中药副作用就小了很多,许多家长都选择中药来治疗小孩的感冒。感冒的类型不同用药自然不同,随意选择药物治疗,不能缓解病情。中医把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喝暑热感冒,分别使用发散风寒的辛温解表药、清热宣肺的辛凉解表药和清暑祛湿等方药,对症适量,方能事半功倍。如感冒症状加重,还需上正规医院治疗。

治感冒的中药:

1. 感冒退热冲剂(大青叶、板蓝根、连翘、草河车)

适用于感冒有风热表现者,发热或不发热,伴头痛、咽痛口干、化验白细胞计数与分类均不高。可每日冲服3-4次,每次l袋。发热高,可每次2袋。咽痛者,可含漱后吞下。

2. 感冒片(豆豉、桑叶、菊花、银花、连翘、牛蒡子、甘草、桔梗、钩藤、竹叶、荆芥、薄荷)

适用于风热感冒,略有怕冷发热或不发热,鼻塞咽痛,头痛。可每日服3次;每次吞服6片。

3. 银翘解毒片(豆豉、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脑、甘草、桔梗、板蓝根、竹叶)

药物组成与感冒片近似,适应证同感冒片,可每日服2-3次,每次4片。

4.感冒宁(荆芥、防风、紫苏、大青叶、四季青)

适用于感冒有风寒表证者,有明显怕冷,或有发热,伴头痛、鼻塞流清水涕。可每日服3-4次,每次1袋。

感冒欺软怕硬,身体强壮的人感冒不会侵袭,但是体弱,亚健康人群就很容易受到影响,不适症状多,恢复期长,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喝水,生活规律,注意锻炼身体,增强自身的抵抗力,感冒自然不会来势汹汹了。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