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24节气养生方法_24节气每个节气的养生方法你知道吗?

由网友(问世间情为何物)分享简介:24个节气在我们的农业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一般都是知道的24个节气代表着不同的时间和季节,其实这对于我们养生保健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健康越加重视起来了,特别是不少朋友在饮食上的讲究是越来越多了,也有很多朋友开始关注24节气养生法。的确一个好的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对保障我们身体健康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说到这...



黄帝内经24节气养生方法

24个节气在我们的农业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一般都是知道的24个节气代表着不同的时间和季节,其实这对于我们养生保健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比如说在春天的时候要注意养肝,夏季的时候则要注意保养心脏,每一个时间段,都需要保养,我们身体不同的脏器。

[立春] 2月3-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立春养生要防病保健。注意室内通风,加强身体锻炼。此外,还要注意口鼻保健。

宜:辛、甘、温、发散的食品,口味宜清淡可口。主食推荐糯米、大米、玉米。蔬菜推荐白萝卜、韭菜、香菜、油菜、洋葱、辣椒、苘蒿、卷心菜、茴香、白菜、芹菜、菠菜、莴苣、竹笋、冬瓜、南瓜、丝瓜、茄子等。

忌:忌食酸、涩收敛之味,油腻、生冷的食物,少食黏、硬、肥甘厚之物,以免伤及脾胃。蔬菜有西红柿。水果有柑橘、橙子、柚子、杏、木瓜、枇杷、山楂、橄榄、柠檬、石榴、乌梅等。

推荐菜:韭菜炒鸡蛋;豌豆炒牛肉;木须肉;萝卜羊肉羹;白菜炖豆腐。

[雨水]

2月18-20日。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时为雨水。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此时养生要注重养护脾脏,春季养脾的重点首先在于调理肝脏,保持肝气顺畅。

宜:多吃新鲜蔬菜、果汁多的水果及一些野菜。主食宜食小米等,蔬菜有胡萝卜、山药、韭菜、菠菜、油菜、豆苗、香椿、苘蒿、春笋、藕、荸荠、萝卜等。水果有柑橘、苹果、香蕉、雪梨、菠萝等。水产类有鲫鱼。其他为红枣、蜂蜜、莲子等。

忌:忌辛辣、油腻食物,不得生食葱、蒜,花生宜煮不宜炒。

不管是哪一种养生的方法,要求我们在饮食上面肯定都是要清淡的,因为清淡的饮食,才会让身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而且不要暴饮暴食,暴饮暴食对于我们的肠胃有非常大的损害,吃的太过油腻,不仅对于肠胃不好,而且对于心血管也是会有伤害的。



24节气每个节气的养生方法你知道吗?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健康越加重视起来了,特别是不少朋友在饮食上的讲究是越来越多了,也有很多朋友开始关注24节气养生法。的确一个好的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对保障我们身体健康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说到这个24节气养生法,就有不少朋友不知道是什么了。

针对时节、气候的不同,我们所采用的养生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在24节气养生法中,就有给大家详细介绍。相信这对于老一辈的朋友来说,对于节气的养生法是有所了解的。下面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第一句就是春季,六个节气在其中;第二句是夏季六个节气;第三句、第四句是秋、冬各六个节气。后面的“每月两节日期定”,这上面的日期其实主要是阳历的日期,阳历的日期来算这个节气就相对固定,农历因为有闰月,所以会有变化。每个节气都是十五天左右,所以每个月一般会有两个节气,上下相差都不是很大,年年都是差不多的。

上半年基本上是六号和二十一号。比如说2011年,今年立春,阳历来说就是二月四号,雨水就是二月十九号。惊蛰是三月六日,春分是三月二十一号,清明四月五号,谷雨就是四月二十号,这样年年都差不多,最多相差一两天。
下半年是八号和二十三号,也是最多相差一两天。比如说,今年的立秋是八月八号,相应的处暑就是八月二十三号,白露是九月八号,相应的秋分也就是九月二十三号。

24节气养生法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讲究特别多。相信不少年轻的朋友现在天气一冷些就有腿痛、腰疼的问题,这都是日常生活中保养不当所致。为此生活中我们多了解一些相关养生的常识是很有必要的。



24节气养生法

  24节气养生法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健康越加重视起来了,特别是不少朋友在饮食上的讲究是越来越多了,也有很多朋友开始关注24节气养生法。的确一个好的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对保障我们身体健康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说到这个24节气养生法,就有不少朋友不知道是什么了。

  针对时节、气候的不同,我们所采用的养生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在24节气养生法中,就有给大家详细介绍。相信这对于老一辈的朋友来说,对于节气的养生法是有所了解的。下面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第一句就是春季,六个节气在其中;第二句是夏季六个节气;第三句、第四句是秋、冬各六个节气。后面的“每月两节日期定”,这上面的日期其实主要是阳历的日期,阳历的日期来算这个节气就相对固定,农历因为有闰月,所以会有变化。每个节气都是十五天左右,所以每个月一般会有两个节气,上下相差都不是很大,年年都是差不多的。

  上半年基本上是六号和二十一号。比如说2011年,今年立春,阳历来说就是二月四号,雨水就是二月十九号。惊蛰是三月六日,春分是三月二十一号,清明四月五号,谷雨就是四月二十号,这样年年都差不多,最多相差一两天。 下半年是八号和二十三号,也是最多相差一两天。比如说,今年的立秋是八月八号,相应的处暑就是八月二十三号,白露是九月八号,相应的秋分也就是九月二十三号。

  24节气养生法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讲究特别多。相信不少年轻的朋友现在天气一冷些就有腿痛、腰疼的问题,这都是日常生活中保养不当所致。为此生活中我们多了解一些相关养生的常识是很有必要的。



24节气养生汤有哪些

汤这是人们饮食中非常重要的一道饮食,中国人认为经常喝汤,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减肥,而且汤里面的营养非常的丰富,还可以帮助人们补气养血,让你拥有一个好气色。汤的种类非常多,最让人喜欢的就是养生汤了,养生汤对于人们的作用非常的大,在24节气中经常会看到人们制作,24节气养生汤的做法也是非常的简单,下面我们就来说说24节气养生汤具体有哪些?

猪肺橄榄汤

材料:猪肺250克、橄榄10个、无花果20克、石斛10克。

做法:猪肺冲洗干净,切片,其他材料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炖1个小时即可。

功效:根据中医以脏补脏之理,猪肺被认为有润肺、补肺虚、止咳嗽的功效;橄榄具有清肺利咽、生津止渴的功效;石斛有生津益胃,清热养阴的作用;无花果具有润肺止咳、清热润肠的功效。此汤甘甜清香,具有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适合肺虚咳嗽的患者饮用。

鸭肉冬瓜汤

原料:

冬瓜500克,鸭肉500克,猪瘦肉100克,芡实、薏苡仁各50克,荷叶1片,陈皮5克,精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鸭肉、猪瘦肉洗净切块,冬瓜连皮洗净切块,荷叶洗净剪成小块。上四味与芡实、薏苡仁、陈皮一起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鸭肉熟烂,调入精盐、味精即成。当菜佐餐,食肉饮汤。

功效:滋阴养肝,健脾利湿

姜羊肉汤:

配方:当归3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

做法:当归、生姜清水洗净顺切大片备用,羊肉剔去筋膜,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晾凉备用。砂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下入锅内,再下当归和姜片,在武火(大火)上烧沸后,打去浮沫,改用文火(小火)炖1.5小时至羊肉熟烂为止。取出当归、姜片,喝汤食肉。

功效:温中,补血,散寒。

24节气养生汤具体有哪些?除了上面介绍的这一些,还有许多的养生汤对于人们的好处非常的多,例如乌鸡红枣汤,枸杞猪脚汤等都对于人们的健康有着非常大的好处,经常的吃这些食物,不仅可以帮助大家在节气中更好的保护身体,补充自己的气血,在冬天过的更加的幸福。



24节气之:冬至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饮食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枢的日子,这一天之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冬至,皇帝到天坛祭天,第二天就在太和殿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冬至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传说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黄帝内经春季养生方法有哪些

大家都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生气勃勃的季节,对于我们人体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人体在一年中能否进行一个新陈代谢的平衡,在春季刚开始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打下了基础,那么黄帝内经春季养生方法有哪些呢?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掌握,下面我为大家来详细的讲解一下吧。

春天养生的关键——“养生”

这个“养生”不是普通养生之道养护生命的意思,而是“培养生长之气”的意思。春天万物经历了冬天的蛰伏和酝酿,开始生长和发陈,小草长出了嫩芽,树木长出绿叶,所以这个时候呢,人体也顺应天地之气,自身之阴阳气血生发。但是,这个时候正气像小草的嫩芽和刚孵出来的小鸡崽那样,虽然开始长,但是尚未茁壮,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小心翼翼地把他捧在手心里呵护,不能太寒不能太热,过大过强的刺激,他像初生的小儿那样难以承受。

这就是“养生”。人们常说“春捂秋冻”,为什么呢?就是要“捂”着点,穿衣服多穿点,出去春游,让阳气生长。这是春天养生的指导思想,那下面我们就要从不同的方面告诉大家该怎么做。

春天养生重点脏器为肝

中医理论中,春天对应的脏器是“肝”,主气是“厥阴风木”,大家可以看春天的风不同于秋天的风一派凋零肃杀之象,而春天的风泛泛乎万物将生之象。但是“风”为百病之长,所以我们春天也要防风。这也是“肝”的形象,为“木”相,中医讲“木曰曲直”,肝是“将军之官,谋略出焉”,它的作用就是“调达”和“疏泄”全身气机和气血津液,像将军一样统领全军。但是它也有“太过”和“不及”两个方面。

“疏泄”太过就是我们平时讲的“肝火旺”(实性的)或者“肝阳上亢”(虚性的);“疏泄”不及就是我们平时讲的“肝气”郁结。可能有人在春天“发怒”了,或者由于某事“心情不好”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情绪的排遣,有“怒气”或者“怨气”一定要找个地方发泄出去,不能憋在心里。

上面说的是“情志”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谈谈“饮食”的问题。

春天养生之饮食

上文说了春天要“养生”,要“疏泄”,要防止“肝火旺”和“肝气郁结”,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吃东西主要要少吃“酸”味的东西,多“辛甘”味,食物当以“性”平之物为主。为什么呢?因为“酸”味的东西具有“收敛”的作用,它会收敛肝气;而“辛”味的东西具有“散”的作用,“甘”的东西具有补益的作用,他们相合可以奉养和疏泄肝气。所以,中医最有名的疏肝药就是辛散之“柴胡”;最有名的酸收之药就是“白芍”。

上面我们讲的是“平人”的饮食,就说是身体基本正常,没有什么大病的人应该遵循的饮食规律。那些平时就“肝火旺”的人,就不能继续“辛甘”了,否则会增加一些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这样的人就可以稍微进食一些“酸收”之品。平时“肝气郁结”的人就要加强“辛甘”之品了。

从以上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来,黄帝内经的春季养生方法主要集中在春季的一些饮食选择方便,希望大家看到过后,能够及时的纠正以前的不良饮食习惯,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自己身体需要的营养食谱,这样才能更好的平衡,我们体内的营养,促进新陈代谢,为我们一年的健康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雨水节气 需注意清热润燥解春困食谱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那么雨水节气,应该如何养生呢?

雨水·养生好食

清热

虽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但如今入了春,也别急着把白萝卜从饭桌上撤掉。白萝卜有健胃消食、化痰止咳的作用,初春时节适当食用白萝卜,可清除积攒一冬的内热,与醋同食更能开胃健脾。

醋腌白萝卜

主料:白萝卜、米醋、柠檬片

辅料:盐、干辣椒、蜂蜜

做法:

1、将白萝卜切片,将米醋、蜂蜜、盐、柠檬片、干辣椒加入盛有萝卜片的容器内

2、放入冰箱内冷藏一夜后即可食用。

小贴士:调料的量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增减,如果容器比较大调料汁较少,腌制期间可以翻动萝卜片几次,使之入味。

解春困

雨水节气过后,平时应尽量喝些温水,很多人在春天容易出现上火症状。这时您不可轻易饮用凉茶,以免导致虚火更加旺盛,您也不可盲目进补,避免因肥甘厚味滋腻脾胃,肝郁脾虚,脾失健运,造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助长湿滞,导致一系列的脾胃问题。

玫瑰洋参茶

主料:玫瑰花5朵,西洋参片3克

做法:用开水冲泡,待温后可加入适量蜂蜜。

小贴士:年轻火旺者可减少西洋参片改为山楂

润燥

俗话说:春动、肝动。春季对应人体的肝脏,有肝火的人易有口苦、头晕等状况,这时候润燥平肝火显得十分重要,如山药、红薯、紫薯等根茎类蔬菜以清蒸或煮粥的方式能够起到平肝之用。

山药紫薯粥

主料:山药、紫薯、大米

做法:

1、山药与紫薯洗净切块

2、与大米加水同煮粥至大米软烂

小贴士:有些人会对山药皮及黏液过敏,建议戴上胶质手套来处理山药。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在春秋时代,就已经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的时节了,随着以后不断的完善,到了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逐渐的确立了。在公元前104年的时候,逐步得到完善,下面我们不妨一起了解下。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在完善的时候,要追溯到公元前104年,因为这是由邓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正式将二十四节气制定在历法上,明确了二十四节气所在的天文位置。所以,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希望能够让我们队二十四节气有一个合理且比较正确的了解才是的。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目前人们已经对二十四节气逐渐熟悉了,看了上面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由来的介绍,我们知道,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的知识,目前已经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这正是体现出中国人民辛勤劳动的重要因素。



春分是哪一天

一年有365天,分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季节在气候上,也都是有着很大的改变,所以对春分是哪一天呢,也是很多人不了解,对今天的春分是那一天,也是可以进行详细咨询,使得对这样问题,都是有着很好了解,那在今年的节日上,气候也都是很不错的,温度也是在不断上涨当中。

那春分是哪一天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对这样问题,也是让很多人都了解,在出现这样问题的时候,也都知道该如何回答,同时也知道什么时候进入春季。

2014年春分是哪一天

2014年春分时间(2014年3月21日 00:57 - 2014年4月5日 04:46)

阳历时刻:2014年3月21日 0:57:06 阴历日期:二月(大) 廿一星期五

春分的来历:

了解春分是什么意思之前,我们了解一下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春分是什么意思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19日~22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通过以上介绍,对春分是哪一天呢,也是有着很好的了解,因此对这样的季节,也是有着很好的了解,那在春分这一天,也都是可以选择一些美食,例如春饼就是这天可以选择的,而且对一些其他的食物,也都是很好选择。



黄帝内经节气养生法

(公历3月20~21日)元鸟至雷乃发声始电【宜】清补,养肝【忌】房事过度,七情太过春分又称为日中、日夜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春秋繁露》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正文:

(公历3月20~21日)

元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宜】清补,养肝

【忌】房事过度,七情太过

春分又称为日中、日夜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

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春秋繁露》说: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据说春分即意味着一切都是平分的,时间的长短,物体的轻重。

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

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是说春分后,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养生上,由于春分交节的这几天,天气变化剧烈,温度与湿度往往相差很大,气候的骤变会导致人体的平衡失调,体弱者容易生病,旧病者容易复发,如高血压、心脏病、月经失调、眩晕、失眠、痔疮等症都是春分前后的多发病。

另外,这个节气也是精神病、过敏性疾病等好发时间。

所以,春分前后,要注意避免情绪的波动,多做户外活动,将一切烦恼置之度外,迎风顺气、随风送忧。

百草发芽,百病发作--春分防故疾复发

春分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阴阳均分,同时阴气犹存,阳气渐盛的节气。

所以大家要记住春分节气最大的特点就是--阴阳平衡。

而春分之后,阴阳的平衡将可能被打破,是故疾最容易复发的时期。

为什么旧疾会在这个时候集中暴发呢?

这是因为从立春起,人的阳开始从内脏向外走,到了春分,人的气血一半在里面,一半在外面,而自然界也正好是太阳从南回归线走到赤道,处于一半白天一半黑夜的平均状态。

随着阳气越来越盛,大量气血在从里向外走的这个过程中,最容易出现拥堵现象,从而引发故疾。

这就好比上下班的时候,路上是最容易堵车的时候,您身体原来哪有问题,这时候气血运行就会受到阻碍,您就会明显地感到疼痛。

既然故疾复发是身体堵车造成的,那么,防治故疾复发的方法就应当放在如何疏导交通上了。

肝主疏泄,所以疏导交通的功能自然应该落实到肝的头上,因此只有保证了肝脏的各项功能正常,方可有效遏制故疾频发的势头。

要让肝脏发挥正常功能,首先应注意保持情绪的平衡。

也就是说,我们在情志上要顺应情志去抒发,喜怒哀乐都要抒发,但要有节制。

心中怒火,要发泄出来,但不能一发不可收拾,冲动是魔鬼;心中喜悦,要笑出来,但不能笑的让人感觉丧心病狂;心中悲哀,要哭出来,但不能哭的晕死过去。

无论是哪一种情志,太过都会影响到健康。

比如范进中举,因为高兴过度,喜而伤心,心神闭阻,导致神志不清。

在饮食上,宜清补而不宜浊补,因为肝主青色,所以应多吃一些青色的食物以起到养肝的作用。

由于经过了一个冬季的进补,导致肝脏积聚了大量的油脂,因此我们需要将储存了一冬的热量和垃圾先释放和清理出来,否则,再好的东西身体也吸收不进去,肝脏先清理干净了,再护肝才会有意义。

在起居上,不管是工作还是娱乐都要适度。

《素问》指出: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动之过度,会损伤机体;但过度安逸,也会导致气机闭阻,气血瘀滞,亦可致病。

因此,在日常起居中我们一定要遵循适度的原则。

不要过久的看书、看电视、看电脑,否则容易出现血虚不能润目,双目干涩;不要长时间卧床,否则气为血之帅,气机流通不畅,则气血瘀滞。

以此类推,过久的坐着会导致肌肉松弛,站立太久则伤及骨头,行走时间太长则筋骨受伤等,因此养生要保持良好的起居习惯。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