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首选药有哪些_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

由网友(꧁布兜兜꧂)分享简介:心脏病是人们非常害怕的一种严重疾病,对于患者来说患上了心脏病会造成患者行动等方面的被限制,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心脏的过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我们很多人每天都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总是特别容易导致患有心脏疾病,其中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出现这样的疾病严重的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室性心动过速首选药有哪些

心脏病是人们非常害怕的一种严重疾病,对于患者来说患上了心脏病会造成患者行动等方面的被限制,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心脏的过劳或者发生猝死的现象,所以,治疗心脏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而心脏病的药物非常多,要根据体质来选择合适的药物。那么,室性心动过速首选药有哪些呢?

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一旦反复发作 ,病人必须住院观察 ,并应根据心电图表现的室性心动过速类型 ,在医生的指导下 ,选用下列药物治疗。  利多卡因 (赛罗卡因 ):为首选药物 ,适用于早搏型或双向波型室性心动过速。用法 :以 50毫克加入 25%葡萄糖液 20毫升中缓慢静脉滴注射 ,必要时 ,隔 15分钟后再静脉注射 50毫克 ,同时可用 400~ 800毫克加入 5%葡萄糖液5 00毫升中 ,按 1~ 3毫克 /分的速度静脉滴注。剂量过大时可引起眩晕 ,面肌、腓肠肌等小肌群抽搐 ,严重者甚至可致谵妄、昏迷。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

普鲁卡因胺 :适用于早搏型室性心动过速。用法 :以 200毫克加入 25%葡萄糖液 20毫升内静脉注射 ,并应注意血压。如心律仍未纠正 ,隔 20~ 30分钟后再静脉注射 100~ 200毫克 ,以后每隔 15分钟再注射 100毫克 ,直至心律纠正为止。总量一般不超过 1000毫克 ,或以 500毫克溶入 5%葡萄糖液 200毫升中静脉滴注 ,开始 15~ 20分钟内静脉滴注 250毫克 ,以后可将滴速减半。

室性心动过速首选药是非常多的,以上介绍了几种室性心动过速首选药,希望有心脏疾病的患者要积极认真的对待,并且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控制病情,对于患者及其家人来说心脏病是马虎不得的,一定要精心的治疗才能让身体有康复的可能性。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应该如何治疗

   尖端扭转型室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小孩子是最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的,所以小孩的发病率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在发作的时候患者的心室率跳动的特别快,治疗也是比较困难的,那么小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应该如何治疗呢?下面就让小编给患者介绍一下,希望大家都能够身体康复。

   TDP是介于室速和室颤之间的一种室性心律失常,也是Q-T间期延长伴发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心律失常。可由不同的病因引起,发作时因心室率极快,心排出量锐减可致晕厥、抽搐及猝死,其预后恶劣。临床工作中必须即刻进行最有效的处理,终止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发作。TDP的临床治疗较单形性室速更为复杂,治疗原则为终止TDP的发作,祛除诱因和治疗病因。

目前有着显著的飞跃与发展。其治疗措施包括药物、起搏器、射频导管消融(RFCA)及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等治疗。而药物治疗一直是基本选择,即使按装了ICD,仍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有效控制。 故根据个体化原则,依不同病因,选择不同治疗对策。

因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原因所致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发病机制有不同,治疗也存在差别,分别叙述如下。

1、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并尖端扭转型室速

(1)纠正或解除病因。

(2)提高基础心率: ①异丙肾上腺素:目前认为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机制是其能提高基本心搏的频率,使心室复极一致,缩短Q-T间期。一般采用静脉滴注,以0、06~0、1μg/(kg?min)(2~8μg/min)持续静脉滴注,先小剂量后大剂量,使心室率在90~110次/min。 ②阿托品:阿托品可提高心室率,一般采用静脉注射每次0、03mg/kg,每半小时1次,对高度房室结传导阻滞诱发的TDP者有效,对高度希氏阻滞者引发TDP者可使心房率增快并加重阻滞程度,进一步增加心动过速的危险性。对药物引起TDP而与房室传导阻滞无关的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其疗效不一,许多病例无效。

   这个疾病虽然不会连续的发作,但是也容易在治疗后过一段时间再次的发作,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及时在痊愈之后也要预防再次发作,及时的做好一些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严重的应该住院治疗,不然也是非常的危险的。



小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

我们为了免受小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侵袭,有很多所谓的养生保健秘方,其实有时候这些所谓的秘方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

  尖端扭转型室速是一种危急症,在积极治疗原发诱因基础上,积极采用药物复律十分重要。因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原因所致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发病机制有不同,治疗也存在差别。
  1.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并尖端扭转型室速
  (1)纠正或解除病因
  (2)提高基础心率①异丙肾上腺素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机制是其能提高基本心搏的频率,使心室复极一致,缩短Q-T间期。一般采用静脉滴注。②阿托品可提高心室率,高度房室结传导阻滞诱发的TDP者有效,对高度希氏阻滞者引发TDP者可使心房率增快,并加重阻滞程度,进一步增加心动过速的危险性。
  (3)补钾治疗体内钾镁离子与心肌复极密切相关,低钾镁可使心电图上出现Q-T间期延长,U波明显,此为诱发TDP的基础。由于钾离子主要在细胞内,机体缺钾时血钾浓度不一定过低,但可引起TDP,所以TDP发作时不论有无低血钾,均可补钾治疗,一般静脉滴注。
  (4)补镁治疗硫酸镁治疗TDP被认为是一种简单、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5)利多卡因一般剂量对心肌传导、收缩及血流动力学方面均无不良影响,且对浦肯野纤维和心室肌交界处的传导有一定改善,从而消除双向或单向传导阻滞,有利于终止折返。
  (6)维拉帕米TDP发作且使用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时,可使用维拉帕米,但不宜作第一线药物。
  (7)直流电击复律应适时采用直流电复律术,以免转为心室颤动后导致更为严重的心肌损伤改变。需要注意,在低血钾严重、心脏传导阻滞、药物中毒情况下慎用。

很多人都会说,但是大家却不知小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如果不经常注意,会对身体非常不利,严重的还会使身体被疾病致命。所以读完上面的介绍,长点心,爱自己才爱别人。



尖端扭转型心律失常怎样急救处理

现代社会是一个心脏病高发的社会,因为各种高科技的电子产品产业发展起来,随之而来的也是越来越严重的辐射病,尖端扭转型心律失常就是一种长期被辐射造成的,年龄越大越容易患上。都说人老了,什么病都容易患,所以作为子女在父母高龄时对其的关心不能下降。那么尖端扭转型心律失常怎样急救处理呢?

对属于获得性病因者:(1)静脉补钾和补镁。低钾可使细胞膜对钾的通透性降低,使复极延迟,根据缺钾程度通常用氯化钾静脉滴注方式给予;镁可激活细胞膜上ATP酶而使复极均匀化以及改善心肌代谢等,予1-2g硫酸镁稀释后缓慢静注,继以1-8mg/min持续静滴,即使血镁正常亦无妨。(2)异丙肾上腺素。1-4μg/min静脉滴注,随时调节剂量,使心室率维持在90-110次/min之间。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可缩短QT间期及提高基础心率,使心室复极差异缩小,有利于控制TdP的发作。(3)TdP发作时,可试用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苯妥英钠,但禁用Ⅰa、Ⅰc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对属于先天性病因者。(1)β受体阻滞剂为首选药物,常用美托洛尔25-50mg,日2-3次日服或普萘洛尔10-30mg,日3次口服。(2)对上述药物治疗无效的持续性发作者可采用直流电复律或安装永久性起搏器。(3)患者应避免剧烈体力活动及精神刺激,禁用延长心室复极和儿茶酚胺类药物。

看了上文中介绍的关于尖端扭转型心律失常怎样急救处理,想必会对大家有所帮助,当家里的老人突发性的心律失常,作为年轻人,这个时刻一定不要慌,有条不紊的对其进行急救处理,随后再送医院就医。在外工作的子女越来越多,家中的老人受到的关心越来越少,希望都能常回家看看。



尖端扭转性心律失常是怎么回事

知识的海洋孕育着无数的生病,因为有了知识的存在我们人类才可以一步步走向文明摆脱原始的存在。因此随着探索的无穷无尽我们的知识也在一步步前进越走越远。也许很多人都认为这伟大的知识应该有哪些渊博的人们了解拓展,但我们也应了解当下。你知道尖端扭转性心律失常是怎么回事吗?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这一形象化的术语于1966年由法国临床电生理学家Dessertenne首次提出,近年来一般认为这种室性心律失常属于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种,是一种伴有Q-T间期延长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见“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其发病机理并非心室应激性过高所致,而是心室肌弥漫性传导障碍和复极不匀,以致心室肌与浦氏纤维之间形成多发性折返途径的结果,但由于整个心室肌复极均不均匀,呈弥漫性传导障碍,各部的心室肌的不应期均延长,能反复激动的途径有限,当激动遇到心室肌纤维处于不应期时,则这种折返激动将自行终止。这与一般的室颤心室肌复极不均匀仅限于心室的某一区域例如心肌梗死区不同,其周围健康心肌的不应期及传导性能均正常,故室颤时快速的折返激动不能终止。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多见于伴有心室肌复极弥漫性不均匀的疾病,如伴有异常缓慢心室自主节律的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低血钾、电解质紊乱、奎尼丁等能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中毒、植物神经严重失调或先天性Q -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

学习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不进则退。因此我们要有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来看待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自己永远走在知识的前端。就像今天所讲的尖端扭转性心律失常是怎么回事呢?这个问题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不足轻重的,但是在世界上也有很多人换这种病,因此要让学习成为习惯。



小儿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

生病的时候,是人的精神最虚弱的时候,很容易胡思乱想。这时候大家注意下,千万不要恐吓别人,尤其这种小儿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

  一、治疗

  依据IVT的类型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仅有短阵发作,患者无症状,不需用药,可定期随访,进行心脏超声及动态心电图检查。

  1、左室IVT

  用维拉帕米(异搏定)治疗有终止发作和预防复发的良好效果。普罗帕酮(心律平)也有一定效果。利多卡因等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多无效。

  2、右室IVT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尚无统一方案,可选用维拉帕米(异搏定)、普罗帕酮(心律平)或普萘洛尔(心得安)等,药物作用的个性差异较大。对药物治疗无效,症状明显的患者可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术。

  3、儿茶酚胺敏感性IVT

  采用β阻滞药效果最好。

  二、预后

  室性心动过速患儿总预后良好,Pfammatfer报道94例未有死亡病率,并认为婴儿期首次发作者,室性心动过速自行消失率明显高于幼儿期以后首次发作者(89%∶56%)。同时发现右室起源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预后较左室起源者好。对于反复发作的特发性室速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后效果好。但是因病因不明,有学者认为心肌病变呈亚临床型,故对该病患者应长期随诊,行心脏X线、ECG、心动图等检查注意原发性心肌病可能,并警防猝死。

人们为了远离小儿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就会想尽一切的办法努力,但是不管怎么样,健康才是第一位。



心律失常是怎么回事,警惕心脏病是根源

心律失常指的是心脏的跳动出现了异常,患者会出现心律不齐或是呼吸不畅的症状。心律失常可能是心脏病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导致的。

1、心脏病的发作以及能够破坏心电系统的潜在条件可导致心律不齐的发生。而这些潜在的条件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等。

2、引起心律不齐的原因还可表现在当控制心脏搏动的电信号遇到延迟或是阻滞的时候,可能会发生心律不齐。当这种情况发生,主要是由于产生心脏电信号的特殊神经细胞不能够正常工作,还可能是因为心脏电信号在心脏中无法传递。与此同时,心脏其他部位开始产生电信号或是特殊神经细胞的电信号不能正常传播等,都会是心脏出现异常搏动,从而引发心律不齐。

3、心态和情志活动对疾病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情绪不好,则可能会引发心律不齐的危险。因此,人们在日常要保持心情愉快和平和的心态,面对食物要做到坦然处之。

4、此外, 引发心律不齐的原因还有工作等压力、吸烟、喝酒、某些药物的作用、咖啡因等。这些也是诱发心律不齐的重要因素,大家不可马虎。



怎样的心脏病容易引起猝死

我们人体的心脏一旦停止了跳动,那么我们的生命也就宣告结束,可见心脏对于我们身体的重要性,心脏疾病很容易威胁到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入了解一下心脏病的知识才行,我们知道有一些心脏病容易引起猝死,那么到底是哪些心脏病容易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呢,一起看下文的介绍。

1、缺血性心脏病心脏性猝死受害者尸检表明,90%的心脏性猝死者有冠心病,50%以上的心脏性猝死者生前没有冠心病的任何临床表现,许多研究表明多达20%—50%的冠心病患者的第一个临床表现便是心脏性猝死。

2、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是大约10%的成人心脏性猝死的病理基础,在一项包含1432名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病人的14个研究总结中4年随访结果显示,平均死亡率为42%,其中28%为猝死,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心脏性猝死常归因于快速性心律失常,其根据是在这些病人中发现的高度频发的复杂室性异位搏动,其临终表现也可能是心脏停搏或电机械分离,尤其是在晚期左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原发性扩张心肌病引起心律失常的潜在原因是机械电反馈机制,慢性利尿剂治疗中电解质紊乱,交感神经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过渡激活及其促心律失常作用。

3、心室肥厚和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肥厚是SCD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Framingham研究表明,左心室肥厚存在于19%SCD受害者中,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SCD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Goodwin(1982)的254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平均随访6年,由于SCD的病死率是14%,肥厚型心肌病是35岁以下的运动员最常见的SCD的原因,而在35岁以上的运动员中,缺血性心脏病是SCD最常见的原因。

4、QT间期延长,原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是一个遗传性疾病,可引起不明原因的晕厥、抽搐和心脏性猝死。有两个先天性遗传形式,一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临床特征是耳聋和QT延长,称为Jewell-lange-Nielsen综合征,另一种称为Ward-Romano综合征,其临床特征是QT间期延长而听觉正常,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这两型先天性长QT综合征也可以在同一家族中出现,有些患者在一生中从无症状,而另一些患者易于产生症状和可致命的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另一型长QT综合征是由于某些药物(尤其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治疗精神病的药物)、电解质紊乱,低温、毒性物质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所引起的,可称为获得性长QT综合征,如果能够发现基础病因并予以纠正,可以避免发生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和猝死。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心脏的重要性,我们人体的心脏一旦停止跳动那么生命也就结束,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心脏才行,上文详细介绍了哪些是容易引起猝死的心脏病。



小儿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

现代医疗科学的发展,其实的患上小儿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也没必要方寸大乱,先和小编一起认识一下吧。

  一、兴奋迷走神经终止发作。

  对无器质性心脏病,无明显心衰者,可先用此方法刺激咽部以压舌板或手指刺激患儿咽部使之产生恶心、呕吐、及使患儿深吸气后屏气。如无时可试用压迫颈动脉窦法、潜水反射法。

  二、以上方法无效或当即有效但很快复发时,可考虑下列药物治疗。

  1、洋地黄类药物

  适用于病情较重,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有心力衰竭表现者,室性心动过速或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禁用此药。低钾、心肌炎、阵法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或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2、β受体阻滞剂

  可试用心得安静注,重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哮喘症及心力衰竭者禁用。

  3、异搏定

  此药为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为血压下降,并能加重房室传导阻滞。

  三、药物通过升高血压,使迷走神经兴奋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有低血压者更适宜,因增加心脏后负荷,需慎用。

  四、电学治疗对个别药物疗效不佳者,除洋地黄中毒外可考虑用直流点同步电击转律。有条件者,可使用经食管心房调搏或经静脉右房内调搏终止室上速度。

  五、射频消融术(radifrequencyablation)药物之老无效,发作频繁,逆传型房室折返型可考虑使用此方法。

小儿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疾病,虽然在现代医疗条件,可以经过治疗,可以获得痊愈。但是老话说的好,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即使身体开始康复的时候,还是要多注意一下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

所有人都害怕这种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要做到及时去发现疾病的存在。别羞涩了,健康要紧,赶紧来看看吧。

  1、治疗

  可选用Ⅰ、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电击复律(100~150J)有效。程序期前刺激可终止。但也有报告食管心房调搏超速抑制或程序期前刺激不能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右束支是治疗束支折返型室性心动过速的首选疗法,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可根治。

  2、预后

  对任何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伴有晕厥或猝死时均应怀疑束支折返性心动过速,在室上性节律时存在传导异常或左束支阻滞型心动过速的患者也应考虑束支折返心动过速是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原因。Narasimhan及同事报告,束支折返性心动过速可能发生于主动脉瓣或二尖瓣手术后的数天内,即使左室功能正常的患者也是如此。确定室性心动过速的机制为束支折返性心动过速很重要,因为通过射频消融右或左束支能使其治愈。不幸的是,束支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常常有其他可诱发的心肌内室性心动过速,并需要其他治疗。

很多的人的身体总是经受不起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确实现代医疗条件下,不要以为自己任何疾病都可以治愈,还是要注意卫生,保持好的习惯,才能长命百岁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