莨菪的功效与作用_山莨菪[图]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情归旅途)分享简介:你知道莨菪吗,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材,对于一些疾病非常有帮助。今天就带大家来看一下。【别名】天仙子、横唐、行唐【性味】山莨菪[图]不仅可以很好的补充人体营养元素,同时帮助调理身体的各个机能,药用价值也很高,今天就带大家对山莨菪[图]进行一番了解。【别名】唐古特东莨菪、藏茄、樟柳怪、唐传那保【来源】为茄科东莨菪属植物...



莨菪的功效与作用

你知道莨菪吗,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材,对于一些疾病非常有帮助。今天就带大家来看一下。

【别名】
天仙子、横唐、行唐

【性味】
(子)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
1、突发颠狂。用莨菪三升,研细,在一升酒中泡几天。去渣,煎成浓汁。一天内分三次饮完。如觉头中似有虫行,额部及手脚现红点,即是病快要好的现象。

【摘录】
《*辞典》

以上就是莨菪的一些相关知识的介绍,是不是对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呢?希望大家可以把莨菪运用到生活中,为我们的健康服务。



山莨菪[图]的功效与作用

山莨菪[图]不仅可以很好的补充人体营养元素,同时帮助调理身体的各个机能,药用价值也很高,今天就带大家对山莨菪[图]进行一番了解。

【别名】
唐古特东莨菪、藏茄、樟柳怪、唐传那保

【来源】
为茄科东莨菪属植物

山莨菪

Scopolia tangutica Maxim.[Anisodus tanguticus (maxim.) Pasch.],以



入药。秋、冬采集,洗净去外皮,切片晒干备用。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根肥大,长圆锥形,黄褐色。茎直立,多数丛生,稍有毛或无毛。单叶互生;叶柄粗壮;叶片长方卵形至窄椭圆形,长8~21厘米,宽4~13厘米,全缘,微波或有疏浅齿。夏季开花,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粗壮,先端微弯;花萼广钟形,径约3.5厘米,先端有5个稍不整齐浅裂片,脉网明显;花冠钟形,与萼略等长,紫红棕色,先端有5个浅圆裂片;雄蕊5,着生花冠管基部,稍被长柔毛;子房上位,近球形,花柱长大,柱头大,圆头状。蒴果包围于膨大宿萼中,果梗粗壮,木质,径达2毫米,宿萼长方钟形,长约7厘米,径约5厘米,先端有5个浅裂片,萼棱粗大凸起,脉网明显,盖裂,盖部1室,下部2室。种子多数,棕褐色,扁圆形。

【生境分布】
生长于高山疏林草丛中,分布于甘肃,青海等省。

【栽培】
喜凉爽环境,耐严寒,忌水浸,宜选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地栽种。种子繁殖,冬季上冻前或春季解冻后按行距1.5尺开沟条播,覆土1寸左右,每亩用种量2~3尺。出苗后,当苗高2~3寸时间苗,株距1尺。生长期间注意松土、除草,雨季注意排水,如发现蚜虫和红蜘蛛为害,可用1605、六六六或乐果乳剂喷杀。

【化学成份】
根与全草含多种托品类生物碱;莨菪碱、东莨菪碱、红古豆碱、山莨菪碱[6(s)hydro-xyhyoscyamine]及樟柳碱等。

【药理作用】
1.山莨菪碱对大白鼠条件反射有抑制作用。又具有对抗由于注射震颤素引起小白鼠的全身震颤;较大剂量的山莨菪碱对不麻醉猫的脑电活动有明显影响,脑电图表现为持续性高幅慢波,海马回节侓消失,脑电惊醒反应亦不存在。一般对动物行为无明显影响,部分动物较给药前更安静,甚至瞌睡。

【毒性】

山莨菪

中毒时可见:口渴,咽喉灼热,吞咽困难,皮肤干热潮红,瞳孔散大,视物模糊,兴奋,烦躁不安,说胡话,脉搏速等症状,甚至发生痉挛,呼吸中枢麻痹死亡。解救方法:洗胃(用高锰酸钾3.6g溶于9升水中,或用0.5%鞣酸溶液),或给予催吐剂(中毒早期,患者未能将毒物全部吐出之前进行);导泻;服蛋清及活性炭;大量饮糖水或经脉滴注葡萄糖液;皮下注射毛果芸香碱0.01克,半小时一次,至口腔转湿润为止。对症治疗:有烦躁或痉挛可用镇静剂(如水合氯醛,巴比妥,氯硫二苯胺);如呼吸中枢抑制时可用呼吸兴奋剂并饱暖;必要时给氧或人工呼吸。

【性味】
苦、辛,温。有大毒。

【功能主治】
镇痛解痉,活血去瘀,止血生肌。用于溃疡病,急、慢性胃肠炎,胃肠神经功能症,胆道蛔虫症,胆结石,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1~2分;外用适量,研粉撒伤口或开水调敷患处。

【注意】
有大毒。忌酸冷,豆类。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上文就是对山莨菪[图]的功效与作用的详细介绍,在对它选择的时候,注意用量,避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搜山虎的功效与作用

搜山虎是一种中药,除了日常我们知道的功效外,其实搜山虎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功效和作用的,我们马上来看看。

【来源】
为茄科植物

新莨菪





。秋冬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约80厘米。根状茎粗壮。茎圆柱形,紫色。叶互生;卵圆形或椭圆形,长8~15厘米,宽3~7厘米,全缘或偶有不规则浅锯齿。花单生于叶腋,绿白色,稍下垂;萼半球状,5裂;花冠狭钟状,5裂,裂片三角形;雄蕊5;子房圆锥状,花柱圆柱状,蒴果球状,为膨大的宿萼所包。

【生境分布】
生于山间溪边。分布湖北、四川、云南。

【化学成份】
根含阿托品碱0.23%,天仙子碱0.025%。

【性味】
辛苦,温,剧毒。

【功能主治】
发表散寒,舒筋活络,止痛。

【附方】
①治风寒感冒:搜山虎七厘,生嚼吃。

【摘录】
《*辞典》

【出处】
出自《云南中草药》

以上就是对搜山虎的详细介绍,鉴于它是一种中药材,我们可以放心食用,搜山虎对人体各方面都是有着很好的改善作用的。



天仙子[图]的功效与作用

天仙子[图]是中药的一种,在某些疾病上对人体有着很好的帮助,而且这类药物在使用上,也是比较广泛,对天仙子[图]选择的时候,需要对天仙子[图]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进行认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英文名】
SEMEN HYOSCYAMI

【别名】
莨菪子、山烟、牙痛子、熏牙子

【来源】
本品为茄科植物 莨菪 Hyoscyamus niger L. 的干燥 成熟种子 。夏、秋二季果皮变黄色时,采摘果实,曝晒,打下种子,筛去果皮、枝梗,晒干。

【性状】
本品呈类扁肾形或扁卵形,直径约1mm。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有细密的网纹,略尖的一端有点状种脐。剖面灰白色,油质,有胚乳,胚弯曲。无臭,味微辛。

【鉴别】
(1)取本品粉末0.5g,置试管中,加浓氨试液0.5ml,混匀,再加氯仿5ml,密塞,时时振摇半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0.5ml氯仿使溶解,取溶液5滴,置水浴上蒸干,加发烟硝酸4滴,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ml与氢氧化钾1小粒,显紫。

【性味】
苦、辛,温;有大毒。

【归经】
归心、胃、肝经。

【功能主治】
解痉止痛,安神定喘。用于胃痉挛疼痛,喘咳,癫狂。

【用法用量】
0.06~0.6g。

【注意】
心脏病、心动过速、青光眼患者及孕妇忌服。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摘录】
《中国药典》

【出处】
《本草图经》

独特的生存环境赋予天仙子[图]神奇的功效,经过上面内容的介绍,想必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在增长阅历的同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升麻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升麻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其别名也被称作龙眼根、周麻、窟窿牙根,表面黑褐色,其在中药中的用途非常的广泛,下面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升麻的功效和作用。

升麻用于热毒斑疹、牙龈浮烂恶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疮疡等症。本品清热解毒以治胃火亢盛的牙龈浮烂、口舌生疮及咽喉肿痛,临床常与石膏、黄连等配伍;对热病高热、身发斑疹以及疮疡肿痛,升麻又可配银花、连窍、赤芍、当归等同用。

升麻用于麻疹透发不畅。本品发表力弱,一般表症较少应用,因其透发作用,故多用于麻疹透发不畅,常与葛根配合应用。

升麻一药,主要有升举透发及清热解毒等功效。它的升举透发的功用与柴胡、葛根相近而力较强,配柴胡则用于升提,配葛根则用于透疹。至于它的清热解毒的作用颇佳,这是它的特点,配黄连、石膏可用治胃火齿痛,配黄芩、连翘、牛蒡子、板蓝根等可用治头面丹毒。

升麻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症。升麻的升举阳气作用与柴胡相似,故两药往往相须为用,并多配补气药党参、黄耆以升阳举陷。

升麻还可用治产后尿潴留、莨菪类药物中毒、副鼻窦炎、多发性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婴幼儿秋季腹泻、痔疮、帕金森氏综合征等多种病症。

升麻鳖甲汤方(《金匮要略》),治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者。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治气虚下陷,少气懒言,发热,自汗,渴喜温饮,久泻,久痢,子宫下垂,脱肛,清阳下陷等证。



莨菪叶的功效与作用

世界上存在许许多多的药材,难免有一些药材是我们不认识的,但只要我们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相信我们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医学药材。那么对于莨菪叶这种药材你了解吗?

【别名】
铃铛草(《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麻性草(《湖南药物志》)。

【来源】
为茄科植物

莨菪



叶片

,立夏后采收,晒干。

【性状】
干燥叶大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呈长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约26厘米,宽约10厘米,叶端尖,叶缘不规则羽状分裂,裂片三角形,上面黑绿色,下面淡灰绿色,密具毛茸,主脉上毛茸更多。由腺毛分泌的物质,在叶片不很干燥时带粘着性。以叶片绿色,密生茸毛、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份】
莨菪叶含灰分20%,总生物碱0.045~0.14%,其中主要是天仙子胺、东莨菪碱及阿托品;另含一种苦甙名天仙子苦甙。

【性味】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苦,寒,有大毒。"

【功能主治】
镇痛,解痉。治胃痛,齿痛,气管炎咳喘。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3~5厘;制成酊剂、浸膏。流浸膏或混入烟叶内烧烟吸。

【附方】
①治气管炎:莨菪叶、三棵针、金刚骨各等分为末。每次服一分五厘。(《内蒙古中草药》)

【摘录】
《*辞典》

【出处】
出自《科学的民间药草》

以上就是莨菪叶的功效和作用,我们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合理的食用莨菪叶,以便于缓解病症带来的痛苦。



天蓬子根的功效与作用

在经过上千年的沉淀和积累的过程中,中药在种类和数量上规模已经相当惊人,所以选择中药治疗一些疑难杂症都是有着很好的效果,接下来就为大家推荐一种中药天蓬子根。

【别名】
新莨菪、搜山虎[云南]、拟癫茄

【来源】
为茄科东莨菪属植物

天蓬子

Scopolia sinensis Hemsl. [Atropanthe sinensis (Hemsl.)Paschi]的



。秋、冬采集,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
辛、苦,温。有大毒。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止痛。用于跌打损伤,关节疼痛,瘫痪,破伤风。

【用法用量】
7厘,或适量浸酒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以上就是对天蓬子根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一些介绍,选择它的时候,需要对它的使用方法进行认识。



山花生[图]的功效与作用

山花生[图]是中药的一种,在我国古代的医书就有着对于山花生[图]的记载,山花生[图]能治疗很多的病症,而且功效也非常全面,我们要善用它。

【别名】
假花生、大叶青、异果山绿豆、稗豆。

【来源】
为豆科山蚂蝗属植物

假地豆

Desmodiumheterocarpum(L.)DC.,以

全株

入药。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半灌木或小灌木,高1~3米,嫩枝疏被白色长柔毛。茎直立或稍弯,有时近平卧。三出复叶互生,顶端一片较大;叶柄长约2厘米,被柔毛;托叶条状披针形小托叶针形;小叶片倒卵状矩圆形或椭圆形,长1.5~6厘米,宽1.3~2.5厘米,先端浑圆,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被白色长柔毛。夏季顶生或侧生总状花序,密缀双生花,花梗长约3毫米;花萼宽钟状,萼齿宽披针形,短于萼筒或等长;蝶形花冠紫红色,长约5毫米。荚果条形,长1.2~2.5厘米,宽约3毫米,先端留有弯曲柱基,被有带钩缘毛,具4~7近方形的结荚,节间浅波状。种子圆肾形。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草丛中。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西、广东、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

【性味】
苦、甘、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预防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喉痛;外用治毒蛇咬伤,跌打肿痛,痈疗。

【用法用量】
用量0.5~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附方】

毒蛇咬伤

:(1)山花生、铁扫帚(截叶铁扫帚)各等量,晒干、研粉,加少量淀粉压片,每次含生药0.3克。用温开水送服或磨碎冲温开水灌服,每次15~20片,每天2~3次。(2)山花生、白花蛇舌草各3钱,徐长卿、吴茱萸各2钱,水煎冲酒服,治青竹蛇、眼睛蛇咬伤。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文章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山花生[图]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大家可以记住它常见的功效,这对我们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山花生[图]起到一定的帮助。山花生[图]可以有效的改善我们的体质,对提高我们的身体免疫力是非常有利的。



山药[图]的功效与作用

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药的种类有很多,很多人在使用时,都不知道该如何抉择,比如山药[图],所以在选择之前,需要对它的功效和用量等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你知道山药[图]的功效和作用都有什么吗?

【英文名】
RHIZOMA DIOSCOREAE

【别名】
薯蓣、土薯、山薯蓣、怀山药、淮山、白山药

【来源】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

薯蓣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的干燥

根茎

。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用硫黄熏后,干燥;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用硫黄熏后,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性状】
本品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cm,直径1.5~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微酸,嚼之发黏。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平齐,长9~18cm,直径1.5~3cm。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

【鉴别】
本品粉末类白色。淀粉粒单粒扁卵形、类圆形、三角状卵形或矩圆形,直径8~35μm,脐点点状、人字状、十字状或短缝状,可见层纹;复粒稀少,由2~3分粒组成。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长约至240μm,针晶粗2~5μm。具缘纹孔、网纹、螺纹及环纹导管直径12~48μm。

【炮制】
山药:除去杂质,分开大小个,泡润至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
甘,平。

【归经】
归脾、肺、肾经。

【功能主治】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用法用量】
15~30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
《中国药典》

【出处】
侯宁极《药谱》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山药[图],我们知道山药[图]不但可以用来治疗疾病而且还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山药[图]来为我们的健康护航。



山柰[图]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山柰[图],是很好的一味中药材,山柰[图]在调理身体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在医药方面应用的也比较广泛。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别名】
三藾、沙姜、山辣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

山柰

Kaempferia galanga L.的干燥

根茎

。冬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块状,单生或丛生,淡绿色,芳香;根从根状茎上生出,粗壮,多数。叶通常2枚,相对而生,几乎无柄,平卧地上,水平开展,质薄,圆形或宽卵形。8~9月开花,穗状花从两叶间生出,有花4~12朵,白色,晨开午调,芳香,花管筒细长。果实为朔果。

【性状】
本品多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横切片,直径1~2cm,厚0.3~0.5cm。外皮浅褐色或黄褐色,皱缩,有的有根痕或残存须根;切面类白色,粉性,常鼓凸。质脆,易折断。气香特异,味辛辣。

【鉴别】
(1)本品粉末类黄白色。淀粉粒众多,主为单粒,圆形、椭圆形或类三角形,多数扁平,直径5~30μm,脐点、层纹均不明显。油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0~130μm,壁较薄,胞腔内含浅黄绿色或浅紫红色油滴。螺纹导管直径18~37μm。色素块不规则形,黄色或黄棕色。

【含量测定】
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 D 乙法)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4.5%(ml/g)。

【性味】
辛,温。

【归经】
归胃经。

【功能主治】
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用于胸隔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用法用量】
6~9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
《中国药典》

【出处】
《纲目》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了解到了中药山柰[图]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大家可以对症下药,在生活中正确的食用山柰[图]。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