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丸的功效与作用_鹿茸丸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用心交友ゞ用钱交狗)分享简介:相信听说过鹿角丸的朋友应该不是太多,但是鹿角丸在中药方剂里面确实非常的有名气的,那么鹿角丸的功效与作用到底是什么呢?在什鹿茸丸是什么大家知道吗,其实它是一味中药方剂,而且鹿茸丸的功效与作用是非常的大的,能够治疗很多种类型的疾病。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些鹿茸丸的相关知识吧。【处方】鹿茸(去毛,切,炙)23克 麦门冬(去心)6...



鹿角丸的功效与作用

相信听说过鹿角丸的朋友应该不是太多,但是鹿角丸在中药方剂里面确实非常的有名气的,那么鹿角丸的功效与作用到底是什么呢?在什么样的疾病中我们可以对它进行运用呢?今天就来告诉大家其中的奥妙吧。

【处方】
鹿角60克 川牛膝(去芦,酒浸,焙)45克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肝肾,强筋骨。治肝肾不足,面肿垢黑,腰脊痛不能久立,发落齿槁,甚则喜唾。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腹时用盐汤送下。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
鹿角屑1两(酥炙),附子(炮)2两,桂心3分。

【制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肾虚伤冷,冷气入肾,其痛如掣。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心盐酒送下。

【摘录】
《三因》卷十三

【处方】
鹿角5分,石斛5分,薯蓣5分,人参5分,防风5分,白马茎5分,干地黄5分,菟丝子5分,蛇床子5分,杜仲4分,泽泻4分,山茱萸4分,赤石脂4分,干姜4分,牛膝6分,五味子6分,巴戟天6分,苁蓉7分,远志3分,石龙芮3分,天雄2分(一方无干姜、五味子)。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补诸虚,益精血,壮阳充饥。主

【用法用量】
每服如梧桐子30丸,酒调服,1日2次。

【注意】
忌米醋。

【摘录】
《千金》卷十九

【处方】
鹿角1斤(或麋角,须是杀者,不用死者角。每对须要重10斤以上,去脑角,寸寸截,每5斤以东流水浸49日或21日,刷,去水积令净,入大锅内,研大丹大5升,取汁,黄蜡半斤,青盐4两,并碎锉,以甜水满锅,匀沸,煮两伏时,如混耗,续添温汤,不得入冷水,却须常另煎一锅汤添;只候角软如薯蓣取出,却刷洗令净,却着绢袋子盛,扭干,杆为末。取煮角汁漉去滓,慢火熬成膏,充和药末),附子2两(炮,去皮脐),川巴戟1两(去心,用糯米炒),牛膝2两(酒浸,切,焙),海桐皮2两(炒),破故纸1两(净,淘去浮者,炒),白僵蚕1两(炒),官桂1两(去皮),天麻1两。

【制法】
上为末,入1斤角霜同拌,更入青盐2两,研令匀,用白蜜1斤半,角膏1斤,同烂匀,令蜜熟和为丸,再入日杵二千下,仍以半两真酥涂,待自候熟,众手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壮腰膝,明耳目,驻颜容,不老。主风冷。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温酒送下,日午再服。

【摘录】
《普济方》卷二二一引《博济》

【处方】
鹿角半斤(镑细,以少牛乳拌和得所,于小瓶子内以大麦压蒸一复时),黄耆半两(锉),补骨脂2两(微炒),韭子3两(微炒),蛇床子1两,人参2两(去芦头),石龙芮1两,覆盆子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远志1两(去心),续断1两,石斛1两(去根,锉),当归3两,龙骨2两,柏子仁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虚劳,肾气久弱,阴下湿痒,小便遗失,因梦鬼交,精泄不禁。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
《圣惠》卷三十

【处方】
鹿角2两,川牛膝(去芦,酒浸,焙)1两半。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骨虚极,面肿垢黑,脊痛不能久立,气衰,发落齿槁,腰脊痛,甚则喜唾。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盐汤送下。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济生》

【处方】
鹿角屑10斤(熬令微黄),菟丝子1斤(酒浸1宿,别捣为末),远志1两(去心),肉苁蓉5两(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天雄2两(炮裂,去皮脐),熟干地黄6两,五味子5两,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五种腰痛,肾脏虚冷,颜容萎黄,形体消瘦,腰痛不可忍,虚惫无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以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录】
《圣惠》卷四十四

【处方】
鹿角屑1分,芜荑仁1分,附子1分(炮裂,去皮脐),赤石脂半两,黄连半两(去须,微炒),当归1分(锉,微炒)。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赤白痢,腹痛,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
鹿角(镑)1分,芜荑仁(炒)1分,附子(炮裂,去脐皮)1分,赤石脂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下痢赤白。

【用法用量】
每服5丸,温米饮送下,空心、日晚各1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处方】
鹿角(锉)、黄耆(炙)各等分,羚羊角减半。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
一切疮疖脓泡,热疮及发背。

【用法用量】
地黄温酒送下。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十二

【处方】
鹿角1斤(洗净,酥炙令香),巴戟天(去心)2两,熟干地黄(焙)4两,黄耆(锉)1两半,牛膝(酒浸,切,焙)1两半,独活(去芦头)半两,萆薢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肉苁蓉(酒浸,去皴皮,切,焙)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泽泻(锉)半两,续断半两,芎䓖半两,槟榔(锉)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甘草(炙,锉)半两,秦艽(去苗土)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当归(切,焙)半两,芍药半两,白蒺藜(炒去角)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人参半两,鹿角胶(炙令燥)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半两。

【制法】
上除杏仁别研外,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润肌肉,填骨髓,去风气。主虚劳里急,腰脚顽痹,筋骨疼痛,或攻刺胁肋。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处方】
鹿角(劈开,炙黄焦)。

【制法】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小便数,日夜一斗。

【用法用量】
本方改为散剂,名“鹿角散”(见《普济方》引《十便良方》)。

【摘录】
《鸡峰》卷十

【处方】
鹿角霜2两,当归身2两,茯神2两,龙骨(煅)2两,阿胶(牡蛎粉炒成珠)2两,柏子仁(炒)2两,香附(酒炒)2两,山药2两,川芎1钱,川续断1钱,炙甘草5分。

【制法】
上为末,取白茅根捣汁糊为丸。

【功能主治】
久崩成漏,远年不休,中气下陷,下元不固,虚之甚者。

【用法用量】
本方名鹿角丸,但鹿角原缺;据《竹林女科》补。

【摘录】
《叶氏女科》卷一

【处方】
鹿角1两(烧红候冷,研),芸苔子(炒,研)半两。

【制法】
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痔疾下血。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饭饮送下,温酒亦得,食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知道鹿角丸的作用十分的广泛,所以现在很多的科学家都在研究如何可以将其应用到临床中,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



鹿角霜丸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鹿角霜丸,有的人或许还不太熟悉,其实鹿角霜丸是一种中药方剂,对很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关于鹿角霜丸的功效与作用将会在下文中给您介绍。

【处方】
鹿角霜 秋石 白茯苓各等分

【制法】
上药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温肾利湿。治情志不遂,致患膏淋,小便如脂膏状,疲极乏力。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米汤送下。

【摘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

【处方】
黄耆(蜜炙)60克 人参60克 白术60克 白茯苓60克 当归(酒洗)60克 川芎30克 肉桂30克 熟地黄60克 茴香(炒)30克 牛膝(去芦)45克 木瓜45克 白芍药(酒炒)60克 川乌(炒)45克 羌活30克 独活30克 肉苁蓉(酒洗)45克 槟榔30克 防风45克 乌药(炒)45克 破故纸(酒炒)60克 木香6克 续断45克 甘草15克 苍术(米泔水浸)60克 附子30克(童便和白面包裹煨)杜仲60克(姜汁炒,去丝)虎胫骨(酥炙)45克 鹿角霜500克

【制法】
上为极细末,酒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温阳补虚,祛风通络。治半身痿弱,二三年不能动履者。

【用法用量】
空腹时米汤送下100丸。

【摘录】
《古今医鉴》卷二

【处方】
鹿角霜1两,肉苁蓉(酒浸去皴皮,切,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巴戟天(去心)1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1两。

【制法】
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生阳气,补精髓。主肾寒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处方】
鹿角霜、白茯苓、秋石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膏淋。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米汤下。

【摘录】
《三因》卷十二

【处方】
薄荷末4两,山药8两,鳗鱼1斤,鹿角霜4两。

【制法】
上用饭甑一具,着底铺薄荷末二两,上铺山药,上又铺鳗鱼(去头尾),上又铺鹿角霜,再以薄荷细末二两盖之,蒸极烂,将鱼骨炙脆为末,共一处捣和为丸。

【功能主治】
诸虚百损,羸弱不堪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钱,白汤送下。

【摘录】
《何氏济生论》卷二

【处方】
鹿角霜。

【制法】
上用鹿角带项骨者,不以多少,锯作挺子长三寸,洗净,用水桶内浸,夏三、冬五昼夜,用清水浸,同入釜内煮之,觉汤少,添温汤,日夜不绝,候角酥糜为度,轻滤出,用刀刮去皮,如雪白,放在筛子上,候白干,火焙之。其汁慢火熬为胶。俟角极干,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上热下焦寒,小便不禁。

【用法用量】
每服30-40粒,空心温酒、盐汤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一六

【处方】
鹿角霜4两,白茯苓3两,秋石2两5钱,海金沙2两。

【制法】
上为末,老米糊为丸。

【功能主治】
膏淋。溺与精并出,混之如糊,如米泔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空心白滚汤送下。

【摘录】
《玉案》卷五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鹿角霜丸,我们知道鹿角霜丸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有需要的话,大家可以试一试。



鹿角胶丸的功效与作用

鹿角胶丸大家吃过吗?鹿角胶丸其实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方剂,应用也非常广泛,那么鹿角胶丸的功效与作用大家知道吗?不知道的话,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处方】
鹿角胶15克 油头发灰 没药(另研)各9克

【制法】
上药为末,用白茅根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益精止血。治房室劳伤,小便尿血。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腹时盐汤送下。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
鹿角胶500克 鹿角霜 熟地各250克 当归身120克 人参 川牛膝 菟丝子 白茯苓各60克 白术 杜仲各60克 虎胫骨(酥炙)龟版(酥炙)各30克

【制法】
上为细末,另将鹿角胶用无灰酒450毫升烊化,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肾益精,强筋壮骨。治痿证。血气虚弱,两足痿软,不能行动,久卧床褥者。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空腹时用姜盐汤下。

【摘录】
《医学正传》卷四

【处方】
鹿角10斤(截半寸长,浸7日,用淫羊藿1斤,当归4两,黄蜡2两,如法熬,去滓成胶,角焙燥成霜,听用),鹿角胶1斤,鹿角霜半斤,天门冬(去心)4两,麦门冬(去心)4两,黄柏(盐、酒炒褐色)4两,知母(酒洗,去毛)4两,虎胫骨(酥炙)4两,龟版(水浸,刮去浮壳,酥炙)4两,枸杞子4两,山药4两,肉苁蓉(酒洗,去浮甲白膜)4两,茯苓(去皮)4两,山茱萸(净肉)4两,破故纸(炒)4两,生地(酒蒸9次)4两,当归(酒洗)4两,菟丝子(酒煮,捣成饼,焙干)6两,白芍(酒炒)3两,牛膝(去芦,酒洗)3两,杜仲(姜汁炒去丝)3两,人参(去芦)3两,白术3两,五味子2两,酸枣仁(炒)2两,远志(甘草汤浸,去骨)2两,川椒1两(去目,焙去汗)。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鹿角胶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精寒阳痿,无子。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空心盐汤或酒送下。

【摘录】
《万氏家抄方》卷五

【别名】
鹿胶丸

【处方】
鹿角胶5钱,没药(另研)3钱,油头发灰3钱。

【制法】
上为末,用茅根汤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房室劳伤,小便尿血。

【用法用量】
鹿胶丸(《嵩崖尊生》卷八)。

【摘录】
《赤水玄珠》卷九引《济生》

【处方】
鹿角胶(炙令燥)1两,黄柏(去粗皮)1两。

【制法】
上为末,入杏仁49枚,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研细拌匀,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
吐血。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含化咽津。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处方】
鹿角胶1两半(捣碎,炒令黄燥),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1两,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山茱萸1两,菟丝子1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熟干地黄1两,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五味子1两,巴戟1两,牛膝1两(去苗)。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虚劳腰脚疼痛,不可行步。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
《圣惠》卷三十

【处方】
鹿角胶、熟地、发灰。

【制法】
上为末,茅根汁为丸。

【功能主治】
溺血。

【用法用量】
盐汤送下。

【各家论述】
《医略六书》:鹿角胶补精血以壮肾阳;熟地黄补肾水以养真阴;血余灰止血溢,生新血也。胶丸,淡盐汤下,使阳旺阴充,则阴阳既济,而血自归经,何患溺血久不止哉。此温肾止血之剂,为阳虚溺血久不止之专方。

【摘录】
《证治汇补》卷八

【处方】
鹿角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补骨脂1两(微炒),石斛1两(去根,锉),熟干地黄1两,薯蓣1两,人参1两(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菟丝子1两(酒浸1宿,晒干,别捣为末),白茯苓1两,杜仲1两(去粗皮,炙令微黄,锉),柏子仁1两,山茱萸1两,酸枣仁1两,虎胫骨1两(涂酥炙令黄),牛膝1两(去苗),五味子1两,巴戟1两,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骨极。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服。

【摘录】
《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
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切,焙),牛膝2两(酒浸1宿),菟丝子(汤浸去浮,别用酒浸取软)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桑寄生2两,覆盆子2两,熟干地黄(洗,焙)2两,山药2两,五味子2两,山茱萸2两,白蒺藜(炒)2两,当归(洗,焙)2两,肉桂(去粗皮)2两,川萆薢4两,破故纸2两半(炒),柏子仁2两,茴香2两半(炒),鹿角胶2两(蚌粉炒焦),茯神(去木)2两。

【制法】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养元阳,滋营气血,驻颜美食。主真元虚弱,下元冷惫,脐腹疼痛,夜多小便,腰脚无力,肢体倦怠,怔忪恍惚,头昏目运,面色黧黑,耳内蝉鸣,饮食减少;妇人诸虚不足,一切冷病,久娠不成,发落面黑。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盐汤送下;妇人温醋汤送下。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九

看了上面对鹿角胶丸的介绍我们知道,养生是现在很多人喜爱做的一件事情,养生对身体的帮助比较大,养生的方法有很多,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自身的体质状况来选择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妇人归附丸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都知道妇人归附丸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方剂,那知不知道妇人归附丸的功效和作用呢?妇人归附丸的食用方法呢?下面就一一的为大家解惑。

【处方】
香附子(大者,砂罐内醋煮极熟,水洗,焙干为末)1斤,当归(大者,去芦梢,用身,酒洗,切片,焙干为末)10两,鹿角(大者,刮去粗皮,镑末2-3两,绵纸垫铁锅内,文火炒,为细末)2两。

【制法】
上药和匀,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种子。主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早起、临睡各1服,白滚汤送下。1月,经后入房即孕,且无小产、产后诸证。

【摘录】
《济阴纲目》卷六

上面就是本文为大家介绍的妇人归附丸的一些知识,作为一种中医方剂,既然它的养生功效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个养生功效是在一定的合理的身体范围内,一旦超过了这个身体养生范围内,就会给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所以大家要懂得适时适量。



金主杖鹿角霜丸的功效与作用

金主杖鹿角霜丸由于是由纯天然的中药材混合而成,而且没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备受人们关注。那么到底金主杖鹿角霜丸的作用和功效都有哪些呢?为了让您更加详细的了解金主杖鹿角霜丸,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就为您详细的介绍一下。

【别名】
斑龙珠丸

【处方】
鹿角霜12两,天门冬末(净)2两,麦门冬末(净)2两,生地末(净)2两,熟地末(净;俱如法制)2两,厚黄柏4两(先用酒浸1宿,焙干,又以盐水浸1宿,焙干,碾为细末,净)。

【制法】
共前药末,搅匀,外用蜜12两炼,滴水成珠,入酒化鹿角霜4两,待温和前药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益力气,补精髓,强阳壮阴,固精补肾,滋血补脑,济阴阳,固元气,久服延年悦色,面如童少。主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温酒送下,或盐汤亦可。

【摘录】
《万氏家抄方》卷四

看了上面关于金主杖鹿角霜丸这种中药方剂的简单介绍,我们知道如果坚持运用方剂的形式进行治疗,对于有些疾病来说是可以痊愈的。大家不妨试试看。



附子鹿角霜丸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常见的种类比较多,我们在选择时,要根据自身疾病需求进行,下面就来介绍一种:附子鹿角霜丸。

【处方】
鹿角霜20两(为末),杜仲(去粗皮,锉细,用生姜汁制,炒令断丝,为末)2两,青盐(研)2两,山药(为末)2两,附子(炮,去皮脐,为末)2两,阳起石(火煅醋淬7次,为末)2两,鹿角胶2两。

【制法】
用好酒2升,慢火熬,先下鹿角胶,次逐味下,不住手搅,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涩精养神,益阴助阳。主小便频数,遗泄诸疾。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食前温酒、盐汤任下。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九

以上就是对附子鹿角霜丸配方的详细介绍,是一个不错之选,不过制作的时候需要适量,过多会造成资源浪费也对身体有很大影响。



敛带固真丸的功效与作用

敛带固真丸怎么吃?想必不少人对敛带固真丸的功效与作用都有所耳闻,但是如何用敛带固真丸来治愈疾病却是不太清楚的。今天就带着大家看看它是如何结合养生。

【处方】
制香附8两,醋艾4两,白术3两,茯苓3两,当归3两,川芎3两,芍药3两,赤石脂2两,鹿角霜2两,牡蛎粉2两,椿皮2两,黄柏2两,龙骨1两。

【制法】
金樱膏熬热为丸。

【功能主治】
调补而兼收涩。主郁怒伤于肝,劳倦伤干脾气,带下或赤或白,或赤白不分,或成黄色,淋漓不净,腥秽败浊,旦夕不止,久则头目虚眩,乍寒乍热,骨蒸烦嗽,肢体倦怠,肌黄形瘦,腰膝痿痹,步履艰难。

【用法用量】
每服3-4钱,早空心米汤送下。

【摘录】
《活人方》卷七

综上所述,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是哪些朋友不小心患上某些疾病可以尝试服用敛带固真丸,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除了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敛带固真丸还可以帮助增强记忆力,有效地增强身体某些方面的机能。



法制鹿角胶丸的功效与作用

季节的交替容易引发一些疾病,让人心情很低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中药方剂有益健康呢?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种方剂法制鹿角胶丸。

【处方】
鹿角(新解者)1付(锯断,以寸为度,用糯米泔水浸1暮夜,刷去角外黑垢,劈成薄片。每角1斤,用桑白皮4两,芡实肉红者2两,黄蜡4两,放瓦罂中,又用生地黄2两,熟地黄2两,天门冬去心2两,麦门冬去心2两,另用一瓦罂煮汤,以水5升,煮3升,入鹿角,罂内用干桑柴慢火煮,一罂鹿角,一罂药物,并以桑柴火煮,待鹿罂水耗三分之一,即以药罂中热汤添之,切不可入冷水在角罂中,药罂添水煮,角罂添汤煮,至1日1夜,以角酥软嚼碎为度,以净布滤去滓,再入银铛中,慢火熬成胶取起),山药4两,山茱萸(去核,焙)2两,肉苁蓉(酒洗,去外鳞,破去内白膜,晒干)1两,莲肉(去皮心)2两,芡实(去壳)2两。

【制法】
上为细末,和鹿角胶杵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添精补髓,却病延年。主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
《保命歌括》卷三十四

通过文章我们对法制鹿角胶丸有了个全面的了解,知道它对很多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在服用法制鹿角胶丸时一定要经过中医师的指导,无论它有无副作用我们都不应该胡乱服用。



阿胶丸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阿胶丸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很陌生,实际上它是 一种中药方剂。今天大家就一起来聊聊阿胶丸的功效与作用等相关小常识。

【处方】
阿胶 赤石脂各45克 续断 川芎 当归 甘草 丹参各30克 龙骨 鹿茸(酥炙)乌贼骨 鳖甲(炙)各60克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产后崩中,下血不止,虚羸无力。

【用法用量】
空腹时用温酒送下20~30丸。

【摘录】
《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二

【处方】
阿胶3两(蒲黄炒灰),丹参1两半(炒黑),川芎1两,鹿茸3两(炙灰),续断3两(炒灰),赤石腊3两(醋煅),龙骨3两(煅灰),当归3两,乌贼骨3两(煅)。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
产后崩漏不止,不能乳子,脉软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钱,米饮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
产后任阳亏损,冲血妄行,故崩漏不止,不能乳子焉。阿胶补阴益血以除崩漏,丹参去宿生新以和血脉,川芎行血海以升阳,当归养血脉以归经,赤石脂涩血定崩漏,鹿茸灰壮阳止血崩,白龙骨涩虚脱,乌贼骨止漏经,续断灰续经脉以止崩漏也。蜜丸以润之,饮下以和之,使经血内充,则冲任完复,而经气固密,血不妄行。

【摘录】
《医略六书》卷三十

【处方】
阿胶(炒令燥)1两,黄柏(去粗皮,锉)1两,人参1两,干姜(炮)1两,当归(切,炒)1两,酸石榴皮1两。

【制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产后泄泻,肠滑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处方】
阿胶(炒令燥)3两,白术5两,黄连(去须)1两,肉豆蔻仁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妊娠下痢脓血不止,腹中(疒丂)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温米饮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处方】
阿胶(炙令燥)1两,熟干地黄(焙)1两,山芋1两,羚羊角(屑)半两,柏子仁(研)半两,茯神(去木)半两,地骨皮半两,五味子半两,百合半两,丹参3分,远志(去心)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人参3分,蛤蚧(蜜炙)1对。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虚劳咳嗽,发热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水8分,煎至6分,放温时细呷服,食后、夜卧各1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
阿胶(炙燥)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诃黎勒(煨,去核)1两,甘草(炙,锉)1两,干姜(炮)1两,芍药(炮)1两,黄连(去须,炒)1两,木香(一半生一半炒)1两,当归(切,焙)1两半,地榆(锉)1两半。

【制法】
上为末,用陈苦酒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赤白痢。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处方】
阿胶1两(糯米1合炒焦,不用米),甘草(炙)半两,蛤粉(炒)半两,汉防己半两,杏仁(去皮,麸炒)半两,款冬花半两,香白芷半两,马兜铃半两,干姜1两(1方有干葛,无干姜)。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久嗽,肺虚气粗,有痰,恶心不食。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水煎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八七引《全婴方》

【处方】
阿胶(炒令燥)3分,丹砂(研)半两,硼砂(研)1分,人参3分,甘草(炙,锉)半两,龙脑(研)3钱。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止嗽。主热嗽。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含化,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处方】
天门冬(去心)半两,桔梗半两,生干地黄(焙)半两,阿胶(锉,炒燥)半两,桑白皮(锉,炒)半两,麦冬(去心)半两,柏子仁(炒,研)半两,甘草(炙)1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肺痿。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水1盏,煎至7分,食后温服。

【摘录】
《全生指迷方》卷四

【处方】
阿胶(麸炒)1两,菊花1两,白术1两,紫菀1两,酸枣仁(炒)1两,麻黄(去节)1两,桑白皮1两,杏仁2两(去皮,炒,研如膏),甘草(炙)半两,款冬花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肝咳,睡卧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粥饮送下。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一七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
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黄连1两(去须,微炒),干姜半两(炮裂,锉),木香3分,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产后痢下脓血,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粥饮送下。

【摘录】
《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
阿胶1两,人参1两,茯苓1两,百合1两,贝母1两,桔梗1两,五味子1两,山药1两,甘草半两,半夏1分。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平肺气。主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食前和滓温服。

【摘录】
《鸡峰》卷十一

【处方】
阿胶2两,熟地黄2两,牛膝2两,桂2钱,白芍药半两,五味子1两,黄耆1两,白茯苓1两,当归1两,人参1两,牡丹皮1两,芎1两(1方有白术1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生血顺气,出颜色,长肌肤,益筋力。主气多血少,卫实荣虚,月信过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枣汤送下,1日2次。

【摘录】
《鸡峰》卷十五

【处方】
真阿胶4斤(火炙令热),蛇蜕皮1条(烧灰),熟艾半两(烧灰),败笔1管(用头烧灰),大麦花少许(炙干,如无此花,以麦糵上牙子代之亦可,为细末)。

【制法】
上为细末,以软粳米饭为丸,如鸡豆大,如丸时粘手,以少许面为丸。

【功能主治】
大安胎脏。主产前产后诸疾。

【用法用量】
罂粟炒令黄,为末,是千金散,真阿胶炙令黄,为末,是黄散子;蛇蜕皮烧灰,为末,是通灵散子。

【摘录】
《博济》卷四

【处方】
阿胶(炙令燥)半两,乱发灰(别研)半两,代赭(别研)、干姜(炮)1两,马蹄半个(烧令烟尽),生干地黄(焙)1两1分,牛角腮(炙焦)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产后恶露不绝,腹痛气急,及产蓐三十六疾。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粥饮送下,日午、夜卧再服,加至40丸。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处方】
阿胶(炒)3两,黄连(去须)2两,当归(切,焙)1两,胡粉(研)1两。

【制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赤白痢,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处方】
阿胶(炙令燥)半两,蝉壳(去土)半两,犀角屑半两,麝香3钱,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3分,桂(去粗皮)半两,白鲜皮1两,白僵蚕(炒)1两,天南星(炮)1两,半夏(酒浸3日,汤洗,麸炒)1两,天麻1两,桔梗(炒)1两,黄耆(炒)1两,当归(切,焙)1两,羌活(去芦头)1两,虎头骨(酥炙)1两,海桐皮(锉)1两,白芷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防风(去叉)1两,芎䓖1两,麻黄(去根节)1两,干蝎(去尾,用糯米炒)42枚,人参半两,没药半两,木香1两,羚羊角屑半两,干姜(炮)4钱半,乌蛇(酒浸,去皮骨,炙)3分。

【制法】
上锉细,焙干,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腑脏久虚,气血衰弱,卒中风邪,及瘫痪等疾。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生姜酒嚼下。中风甚者,拗开口,或先以药嚏,后化药灌下1丸。立省。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

【处方】
阿胶1分(用蚌粉炒令黄色),贝母7枚(中等者,炮),天南星1枚(重1分,炮令黄),款冬花1分,紫菀1分(净洗),知母1分,白矾1分(熬干)。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肺受风寒,咳嗽不止,痰涎并多,上喘气促,睡卧不安;或肺经客热,咳而面赤,久不已者。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煎生姜汤送下。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八

【处方】
阿胶4两,人参2两,甘草2两,龙骨2两,桂心2两,干地黄2两,白术2两,黄连2两,当归2两,附子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产后虚冷洞下,心腹绞痛,兼泄泻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温酒送下,日3次。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方下虽主虚冷洞下,而证见本寒标热,故汇推理中、驻车及本门龙骨丸三方,并去干姜而易附子,功力倍增。阿胶、当归专补营虚,人参、白术专扶胃弱,桂心、附子专治本寒,黄连一味专除标热,犹恐桂、附过热,乃进地黄以护真阴,龙骨以填渗漏,非但防虚阳之窃,并可杜虚寒之下脱也。

【摘录】
《千金》卷三

【处方】
阿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乌贼鱼骨1两,白芍药2两,当归1两(锉,微炒),刘寄奴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大便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粥饮送下。

【摘录】
《圣惠》卷七十二

【处方】
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猬皮1两(炙令微黄),营实3分,槐子1两(微炒),地榆1两(锉),龙骨1两,赤石脂1两,诃黎勒1两(煨,用皮),枳壳2两(麸炒微黄,去瓤),黄耆1两(锉),黄牛角腮2两(烧灰),当归1两(锉,微炒)。

【制法】
上为末,以软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大肠风毒,泻血不止,腹内疼痛,不欲饮食;萎黄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粥饮送下。

【摘录】
《圣惠》卷六十

【处方】
阿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乌梅肉2两(微炒),黄连2两(去须,微炒)。

【制法】
上为末,用煨蒜研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休息气痢。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粥饮送下。

【摘录】
《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
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绿矾1两(烧赤),白石脂2两,釜底墨1两,乌贼鱼骨1两(烧灰)。

【制法】
上为末,软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久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热酒送下。

【摘录】
《圣惠》卷七十三

【处方】
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干姜1两(炮裂,锉),木香1两,龙骨2两,赤石脂2两,黄连1两(去须,微炒),当归1两(锉,微炒),黄芩1两,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冷热不调,痢下脓血不止,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
黄连1两,黄柏(盐水炒)1两,当归1两,乌梅肉(炒)1两,芍药2两,阿胶(蛤粉炒)1两。

【制法】
上为末,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冷热不调,下痢赤白。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白汤送下。

【摘录】
《扁鹊心书·神方》

【处方】
阿胶1两半(捣碎,炒令黄燥),鳖甲1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襕),续断1两,龙骨2两,芎䓖1两,赤石脂1两半,甘草1两(炙微赤,锉),当归1两(锉,微炒),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微黄),乌贼鱼骨2两,丹参1两,龟甲2两(涂醋炙微黄)。

【制法】
上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产后崩中,下血不止,虚羸无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温酒送下。

【各家论述】
《济阴纲目》汪琪笺释:一派固血,不用补气,尤妙在鹿茸,谓其能引血上升也。

【摘录】
《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
阿胶(炒令燥)3分,人参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天南星(韭汁煮软,切,焙)2钱,丹砂(别研)1两,甘草(炙,锉)半两,龙脑(别研)2钱。

【制法】
上为细末,再同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去涎利膈,镇心顺肺。主风热咳嗽。

【用法用量】
小儿每次1丸,大人2丸,食后细嚼,荆芥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处方】
阿胶6分,鳖甲6分,续断5分,龙骨1两,芎䓖6分,地胆4分,鹿茸5分,乌鱼骨8钱,丹参6钱,龟甲1钱。

【制法】
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血崩不止,或结作片者。

【用法用量】
方中阿胶用量原缺。

【摘录】
《宣明论》卷十一

【处方】
赤茯苓1两,赤芍药1两。

【制法】
上为细末,以米醋煮阿胶一两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虚冷,下痢白脓。

【用法用量】
每服10-20丸,乳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
《卫生总微》卷十一

【处方】
阿胶(炒)、黄连、干姜、附子(炮)、人参、熟地黄、当归、芍药、龙骨、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产前产后泻痢。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食前米饮汤送下。

【摘录】
《医方类聚》卷二一三引《医林方》

【处方】
阿胶(炒令燥)1两,黄连(去须)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当归(锉,炒)1两,黄柏1两,干姜3分(炮)。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产后赤白痢,日久不止,肠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1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处方】
香附子(去毛)2两,天仙子(炒令黑)2两,当归(洗,焙)2两,五味子1两半,吴茱萸(汤洗7遍)1两半,阿胶(蚌粉炒)1两,川芎1两,干姜(炮)1两,苍术3两(米泔水浸1宿,焙干)。

【制法】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妊娠胎脏受寒,腰腹疼痛,或因损动,恶露顿下,腹痛阵作。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煎艾汤送下;或木香醋汤送下。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处方】
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地榆1两半(锉),诃黎勒3分(用皮),熟干地黄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赤芍药半两,黄连1两(去须,微炒),白术半两,艾叶3分(微炒),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木香半两,当归1两(锉,微炒)。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久血痢,腹内疼痛,四肢羸瘦,面色萎黄。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
阿胶1钱,白茯苓2钱,黄连3钱,白芍药4钱。

【制法】
上为细末,水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伤寒大肠热积,下血不止者。

【用法用量】
本方改为汤剂,名“阿胶汤”(见《家庭治病新书》)。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医林方》

【处方】
阿胶(蛤粉炒)1两,鼠粘子(炒)1两,甘草1两,糯米(炒)1两,马兜铃、款冬花、紫菀、桔梗。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拳毛倒睫。

【用法用量】
方中马兜铃、款冬花、紫菀、桔梗用量原缺。

【摘录】
《银海精微》卷上

【处方】
干姜1分,当归半两,白芍药半两,白茯苓半两,木香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醋打阿胶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赤白痢。

【用法用量】
每服30粒,浓煎黄连、艾叶、粳米作汤,并服数剂。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一-

【处方】
阿胶(蛤粉炒)1两,生地黄(洗)1两,卷柏叶1两,大蓟根1两,五味子1两,鸡苏叶1两,山药1两,柏子仁(炒,另研)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人参半两,防风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劳嗽,并嗽血唾血。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细嚼,浓煎小麦汤或麦门冬汤咽下。

【摘录】
《奇效良方》卷二十二

【处方】
阿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艾叶1两半(微炒),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白芍药1两,当归1两(锉,微炒),芎䓖1两,延胡索1两,熟干地黄1两,桂心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牛膝1两(去苗),牡丹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黄耆1两(锉)。

【制法】
上为末,先用酒1升,煎3-5沸,将一半药末入酒内,调入面糊,以慢火煎令稠,入余上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从高坠下,伤折腕损,内伤五脏,微者唾血,甚者吐血。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豆淋酒送下,1日3-4次。

【摘录】
《圣惠》卷六十七

【处方】
阿胶(炒)1两,生地黄1两,卷柏叶1两,山药(炒)1两,大蓟根1两,五味子(杵炒)1两,鸡苏1两,柏子仁(炒)半两,人参半两,防风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劳嗽出血咯血,发热晡热,口渴盗汗。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细嚼,麦门冬煎汤下。

【摘录】
《校注妇人良方》卷五

【处方】
阿胶(炒令燥)半两,酸石榴皮半两,黄连(去须,炒)1两,当归(切,焙)3分,肉豆蔻(去壳)3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赤小豆大。

【功能主治】
安胎气,止腹痛。主妊娠下痢,日夜频并。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处方】
枳壳(麸炒)、阿胶(炒)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六一散为衣。

【功能主治】
娠妇大便闭。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清汤送下。未通,可加至50丸。

【摘录】
《惠直堂方》卷四

以上就是对阿胶丸配方的详细介绍,是一个不错之选,不过制作的时候需要适量,过多会造成资源浪费也对身体有很大影响。



补益阿胶丸的功效与作用

人类身体结构的特殊性使得身体更加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需要时刻的关注身体的变化,当出现不适的时候需要及时的做诊断和治疗。补益阿胶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剂。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补益阿胶丸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哪些。

【处方】
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熟干地黄1两,牛膝1两半(去苗,烧灰),黄耆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半两,柏子仁1两,芎䓖3分,赤石脂2两,艾叶3分(微炒),当归3分(锉,微炒),续断3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产后恶露不下,四肢虚羸乏力,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
《圣惠》卷八十

【处方】
阿胶1两(捣碎,炒令熟燥),白芍药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卷柏半两,桂心半两,白龙骨1两,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令黄),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蒲黄半两,当归1两(锉碎,微炒),白术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石斛1两(去根,锉),黄耆1两(锉),熟干地黄1两,艾叶3分(微炒),芎䓖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风虚劳损,经血过多,脏腑虚乏,面色萎黄,四肢羸瘦,腹内时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4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粥饮送下;温酒下亦得。

【摘录】
《圣惠》卷七十

知道了补益阿胶丸主要治疗那些疾病之后,也可以了解一下补益阿胶丸的禁忌等,以免给身体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