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应该如何诊断?_椎动脉硬化怎么诊断呢?

由网友(该用户已下线)分享简介:动脉硬化它是一种动脉的非炎症性病变,这种疾病往往多发于中老年人身上,将会给患者的生活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带来很大的危害,如果大多数患有椎动脉硬化的朋友,平时在井边的位置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在按压的时候,这种疼痛感会更加明显,严重的椎动脉硬化会压迫到周围的神经,从而使得某些器官的功能出现异常,有时候还会感觉到手脚麻木。...



动脉硬化应该如何诊断?

动脉硬化它是一种动脉的非炎症性病变,这种疾病往往多发于中老年人身上,将会给患者的生活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带来很大的危害,如果出现动脉硬化没有及时的进行治疗的话,还有可能会引发心肌梗塞或者脑梗塞,因此一旦患上这种疾病需要立刻去医院进行治疗,那么动脉硬化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1.实验室检查

本病尚缺乏敏感而又特异性的早期实验室诊断方法,病人多有脂代谢失常,主要表现为血总胆固醇增高,LDL增高,HDL降低,血甘油三酯增高,血β脂蛋白增高,载脂蛋白B增高,载脂蛋白A降低,脂蛋白(α)增高,脂蛋白电泳图形异常,90%以上的病人表现为Ⅱ或 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2.血液流变学检查

往往血黏滞度增高,血小板活性可增高。

3.X线检查

除前述主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外,选择性或电子计算机数字减影动脉造影可显示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和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的管腔狭窄或动脉瘤病变,以及病变的所在部位、范围和程度,有助于确定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和选择施行手术的方式。

4.多普勒超声检查

有助于判断四肢动脉和肾动脉的血流情况。

5.血管内超声和血管镜检查

则是直接从动脉腔内观察粥样硬化病变的方法。

6.放射性核素检查

有助于了解心脑肾组织的血供情况。

7.超声心动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及其负荷试验所示的特征性变化有助于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好的,上文是小编为大家讲解了一些关于人们出现动脉硬化的检查方法,希望通过小编的详细介绍之后你对于这种疾病的检查有所了解,小编提醒广大的患者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观察,如果你怀疑患有这种疾病的话,需要立刻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椎动脉硬化怎么诊断呢?

大多数患有椎动脉硬化的朋友,平时在井边的位置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在按压的时候,这种疼痛感会更加明显,严重的椎动脉硬化会压迫到周围的神经,从而使得某些器官的功能出现异常,有时候还会感觉到手脚麻木。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是怎样来诊断椎动脉硬化。

颈动脉硬化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那么对于这样的一种疾病有哪些比较好的诊断方法呢?下面给大家介绍颈动脉硬化的诊断方法,供大家参考。

1、实验室检查:本病尚缺乏敏感而又特异性的早期实验室诊断方法,病人多有脂代谢失常,主要表现为血总胆固醇增高,LDL胆固醇增高,HDL胆固醇降低,血甘油三酯增高,血β脂蛋白增高,载脂蛋白B增高,载脂蛋白A降低,脂蛋白(α)增高,脂蛋白电泳图形异常,90%以上的病人表现为Ⅱ或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2、血液流变学检查:往往显示血粘滞度增高,血小板活性可增高。

3、X线检查:除前述主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外,选择性或电子计算机数字减影动脉造影可显示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和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的管腔狭窄或动脉瘤病变,以及病变的所在部位,范围和程度,有助于确定外科治疗的适应症和选择施行手术的方式。

4、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判断四肢动脉和肾动脉的血流情况。

5、血管内超声和血管镜检查:直接从动脉腔内观察粥样硬化病变的方法。

6、超声心动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及其负荷试验所示的特征性变化有助于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7、放射性核素检查:有助于了解脑,心,肾组织的血供情况。

8、其它:肢体电阻抗图,脑电阻抗图以及脑电图,脑X线,电脑化X线或磁共振断层显象有助于判断四肢和脑动脉的功能情况以及脑组织的病变情况。

对于椎动脉硬化,平时最好是能够做到尽早的去医院进行检查,一旦确诊以后及时的通过有效的方法来治疗,平时也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活动,或者是通过中医按摩,针灸等等理疗的方法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身体所出现的疼痛感。



怎么诊断动脉硬化比较好?

动脉硬化是一种动脉的特异性病变,它会让动脉管壁变厚甚至变硬,然后失去了弹性,一般动脉硬化的类型有分为好几种,它们不管是发病还是病因甚至是病痛的过程都会对人体造成非常大的伤害,因此动脉硬化的病症是很让人重视的,在老年人身上发病的几率比较高,下面是小编找到的关于动脉硬化的诊断方式。

(一) 一般表现 脑力与体力衰退触诊体表动脉如颞动脉、桡动脉、肱动脉等可发现变宽变长、纡曲和变硬。

(二) 主动脉粥样硬化 大多数无特异性症状叩诊时可发现胸骨柄后主动脉浊音区增宽;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而带金属音调,并有收缩期杂音。收缩期血压升高脉压增宽,桡动脉触诊可类似促脉。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结向左上方凸出主动脉扩张与扭曲,有时可见片状或弧状的斑块内钙质沉着影。主动脉粥样硬化还可形成主动脉瘤以发生在肾动脉开口以下的腹主动脉处为最多见,其次是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腹主动脉瘤多因体检时查见腹部有搏动性块肿而发现腹壁上相应部位可听到杂音,股动脉搏动可减弱。胸主动脉瘤可引起胸痛气急、吞咽困难、咯血声带因喉返神经受压而麻痹、气管移位或阻塞

(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塞以及心肌纤维化等。

从以上这些内容可以知道如何诊断动脉硬化的病症,除了进行科学的治疗以外,平时动脉硬化的患者要特别注意饮食的需求,要讲究低盐和低胆固醇,可以适当的吃一些水果蔬菜,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平时多进行户外运动,不要暴饮暴食,忌喝酒抽烟这些习惯。



诊断动脉硬化的方法是什么

心脑血管疾病总是会给老年人带来很大的烦恼,毕竟人老了之后身体各个器官就会慢慢的衰老,各项功能也会大不如前。尤其是患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生活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这还是需要家人应该帮助老人治疗,多多关心老人。那么,在临床上,对于动脉硬化这种病,是怎么诊断的呢?

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脑力与体力衰退,触诊体表动脉如颞动脉、桡动脉、肱动脉等可发现变宽、变长、纡曲和变硬。

(二)主动脉粥样硬化 大多数无特异性症状。叩诊时可发现胸骨柄后主动脉浊音区增宽;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而带金属音调,并有收缩期杂音。收缩期血压升高,脉压增宽,桡动脉触诊可类似促脉。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结向左上方凸出,主动脉扩张与扭曲,有时可见片状或弧状的斑块内钙质沉着影。

主动脉粥样硬化还可形成主动脉瘤,以发生在肾动脉开口以下的腹主动脉处为最多见,其次是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腹主动脉瘤多因体检时查见腹部有搏动性块肿而发现,腹壁上相应部位可听到杂音,股动脉搏动可减弱。胸主动脉瘤可引起胸痛、气急、吞咽困难、咯血、声带因喉返神经受压而麻痹、气管移位或阻塞、上腔静脉和肺动脉受压等表现。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的相应部位增大;主动脉造影可显示出梭形或囊样的动脉瘤。二维超声显像、电脑化X线断层显像、磁共振断层显像可显示瘤样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瘤一旦破裂,可迅速致命。动脉粥样硬化也可形成夹层动脉瘤,但较少见。

(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塞以及心肌纤维化等,将在下节详述。

(四)脑动脉粥样硬化 脑缺血可引起眩晕、头痛与昏厥等症状。脑动脉血栓形成或破裂出血时引起脑血管意外,有头痛、眩晕、呕吐、意识突然丧失、肢体、瘫痪、偏盲或失语等表现(详见“急性脑血管病”)。脑萎缩时引起痴呆,有精神变态,行动失常,智力及记忆力减退以至性格完全变化等症状(参见“脑动脉硬化伴发的精神障碍”)。

(五)肾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上并不多见,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年在55岁以上而突然发生高血压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如有肾动脉血栓形成,可引起肾区疼痛、尿闭以及发热等。

(六)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肠道张力减低、便秘与腹痛等症状。血栓形成时,有剧烈腹痛、腹胀和发热。肠壁坏死时,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肠梗阻以及休克等症状。

(七)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以下肢较为多见尤其是腿部动脉,由于血供障碍而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时发生腓肠肌麻木、疼痛以至痉挛,休息后消失,再走时又出现;严重者可有持续性疼痛,下肢动脉尤其是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动脉管腔如完全闭塞时可产生坏疽(参见“闭塞性动脉硬化”)。

总而言之,诊断动脉硬化就要看是否有上述的症状表现。动脉硬化的诊断要点是什么呢?第一,如果是男性的话,那么要看其年龄是否已经是中年以上。第二,要根据患者的动脉搏动来进行诊断。第三,看患者是否出现了趾端感觉异常或麻木等症状。



高血脂症的诊断与降脂

过去总是将血脂(包括血甘油三酯、血胆固醇和血磷脂)高于正常即称为高血脂症。但高血脂症中,因不同原因所诱发的患者,其治疗原则往往是不同的。有的甚至大相径庭。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采用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标准,将其分为五型,改用“高脂蛋白血症”的名称。但其本质仍然是血甘油三酯和血胆固醇的异常增高。

一、高血脂症的诊断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清中总胆固醇超过5.72mmol/L,甘油三酯超过1.70mmol/L,可诊断为高脂血症。

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mmol/L,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mmol/L。

2、高甘油三脂血症: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mmol/L,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既总胆固醇<5.72mmol/L。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27mmol/L,甘油三酯超过1.70mmol/L。

4、低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9.0mmol/L。

高脂血症系指血浆中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由于血浆中脂质大部分与血浆中蛋白质结合,因此本病又称为高脂蛋白血症。血脂包括类脂质及脂肪,类脂质主要是磷脂、糖脂、固醇及类固醇;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血浆中的胆固醇除来自食物外,人体的肝及大肠也能合成。当食物中摄入胆固醇过多或肝内合成过多,胆固醇排泄过少,胆道阻塞,都会造成高胆固醇血症。

甘油三酯是食物中脂肪经小肠吸收后,被消化为非化脂肪酸及甘油三酯,进入肠腔,经肠粘膜细胞再合成甘油三酯,并形成乳糜微粒,经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同样,甘油三酯也可在肝内利用碳水化合物——糖类为原料而合成,可见多食糖类亦可使甘油三酯升高。

血浆中的脂蛋白是脂质与蛋白质结合的复合体,按密度不同,可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四种,其中高密度脂蛋白是高脂血症的克星,高密度脂蛋白愈高,血脂利用率愈高。

高脂血症的诊断依据目前根据电泳可分成I、Ⅱa、Ⅱb、Ⅲ、Ⅳ、Ⅴ等六型,各型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也不一致。我国健康人总脂的正常值为500-750毫克%,胆固醇150-230毫克%,三酸甘油酯90-120毫克%,脂蛋白400毫克%以上,高密度脂蛋白40毫克%以上。

高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又可引起胆石症,所以危害很大。

二、高血脂症的降脂食物

高脂血症饮食要求是严格限制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食物,还要严格控制体重、戒酒、戒烟。饮食应以蔬菜、水果、五谷为主.辅以乳、精肉、鱼及蛋等高质量的优质蛋白质。

许多普通食物其实本身就是降血脂的药,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降脂食物:

1、黄瓜:

黄瓜中含有细纤维、具有促进肠道腐败物排泄和降胆固醇的作用,另外.黄瓜中含有的丙醇二酸.可以抑制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尤其适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

2、玉米:

含有丰富的钙、镁和硒等矿物质以及卵磷脂、亚油酸、维生素E.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中美洲印第安人中几乎没有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冠心病、主要得益于他们以玉米为主食。

3、大豆:

大豆及其制品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卵磷脂,可降低血脂中的胆固醇.还具有减肥和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4、大蒜:

大蒜粉剂制品可以使血液中的胆固醇降低8%,而新鲜的大蒜或大蒜提取物则可降低胆固醇15%。大蒜素还具有抗肿瘤特性.能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糖血脂等。

5、香菇:

香菇中含有降低血脂的有效成分香蕈素,能降低血中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和血管变性,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理想食物。

6、洋葱:

含丙烯基二硫化物及少量含硫氨基酸,这些物质属于配糖体,除降低血脂外还可预防动脉硬化,对动脉血管有保护作用。

7、牛奶:

合有甲羟戊酸(MVA),能抑制人体内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此外,牛奶中含有较多的钙,也可降低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

8、生姜;

生姜内含有一种类似于水杨酸的有机化合物,是血液的稀释剂和抗凝剂,对降血脂、降血压、防止血栓形成有很好的作用。

9、苹果:

中的果胶还能与其他降胆固醉物质如维生素C、果糖、镁等结合成新的化合物,从而增强降血脂效能。每天吃1-2个苹果的人,其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可降低10%以上。

10、海带:

海带内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能清除附着在人体血管壁上过多的胆固醇,海带中的食物纤维褐藻酸,能调理肠胃,促进胆固醇的排泄,控制胆固醇的吸收。海带中含有大量的钙.可以降低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压。苹果:含有丰畜的果胶,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还具有防止脂肪聚集的作用。

11、燕麦:

含极其丰富的亚油酸、维生素E等,有明显的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及β脂蛋白的作用,并能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不论是对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高血脂症,都有很好的疗效。

12、鱼:

含有人类必需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其降血脂的功效是植物的2-5倍,对中老年的心血管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13、茄子:

富含维生素P(生物类黄酮)、能增强细胞粘着力,降低血清胆固醇.提高微细血管弹性,有降脂、活血、通脉作用,对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及高血脂症有效。

14、蕹菜(空心菜):

科学家经过动物试验证明,蕹菜能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具有降脂减肥的功效。

15、韭菜:

含挥发性精油及硫化物、有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对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有效。

16、鸡蛋:

蛋黄中的卵磷脂是一种很强的乳化剂,可以使胆固醇和脂肪乳化成极细的颗粒,从血管中排出,为机体组织所利用,从而降低血浆中的浓度。另外,鸡蛋还可以使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增多,对血管有保护作用。

除上述食物外,茶、山楂、菊花及荷叶等均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尤其是菊花.不仅能有效地降低血脂,而且可以预防动脉硬化,作用持久而平稳。

菊花、泽泻、荷叶、山楂、绞股蓝各适量,泡茶喝,对于高脂血症、脂肪肝等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脑血管粥样动脉硬化怎么办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总是被这样或者那样的疾病所困扰,这使我们感到非常烦恼和痛苦。有的疾病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们的饮食规律和睡眠质量,让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有的疾病则对我们的身体和生命造成威胁,甚至徘徊在死亡的边缘。脑血管使我们身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那么脑血管粥样动脉硬化怎么办?

1.生活方式改变

(1)平衡膳食

每天应摄入蔬菜300g~500g,水果200g~400g,谷类250~400g,胆固醇少于300mg/d,食用油少于25~30g,每日饮水量1200ml。限制饮酒。每日啤酒355ml,红酒2两,白酒1两。减少钠盐摄入,每天食盐控制在6g以内,钾盐摄入≥4.7g/d。

(2)规律运动 每周至少5天、每天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每周3天、每天20分钟高强度的有氧运动,避免连续2天不运动。推荐每天快步走>6000步,速度是每分钟100步。

(3)控制体重 维持BMI在18~24mg/kg[2]

(4)戒烟

2.药物治疗

(1)血压管理 降压治疗可以降低卒中风险已经得到众多研究证实,欧洲高血压指南2009年更新版中将卒中二级预防血压目标值从2007年的<130/80mmHg调整为“谨慎推荐达标值在130~139/80~85mmHg。理想的降压策略可能在几天或几周时间内逐步平稳而安全地降压,最好在脑灌注监测条件下进行。在药物选择方面,多数随机对照研究证明,降压药物预防卒中的主要效益来自降血压本身。五种常用降压药,包括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受体阻断剂(ARB),均可用于卒中预防,其中利尿剂,以及利尿剂联合ACEI在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得到确证。

(2)抗栓治疗 由于阿司匹林对于总体的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治疗明确获益,关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所有的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评价,都是以阿司匹林为对照的基础上进行的。

①抗凝治疗

临床试验表明,华法林在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预防脑卒中或血管性死亡事件方面不优于阿司匹林,反而有更高的严重出血风险,提示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优先应用阿司匹林而非华法林。

②抗血小板治疗

单一抗血小板药物对于整体的缺血性卒中/TIA(短暂性缺血性发作)的二级预防,目前各国指南均推荐使用单一抗血小板治疗,还没有针对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单一抗血小板药物与安慰剂之间、单一抗血小板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比较研究。高复发风险患者选用氯吡格雷优于阿司匹。

③联合抗血小板治疗 联合治疗较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有减少卒中复发的趋势,但是无统计差异。高复发风险患者氯吡格雷优于阿司匹林,该结论可能也适合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3)调脂治疗 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或TIA的复发风险,进一步分析表明,强化降脂(LDL-C较基线下降≤50%)获益更多。此外,很多影像学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稳定、甚至逆转冠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

(4)血糖控制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HbA1C(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或者在7%左右时,可以预防各种微血管并发症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如果一旦诊断糖尿病,即早期开始控制在上述水平,大血管并发症也可获益。但是还没有研究观察控制血糖对脑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卒中复发或对狭窄动脉本身的疗效。目前只能参考对于整体缺血性卒中和糖尿病的指南中的血糖处理建议。

3.手术治疗

(1)脑供血动脉支架成形术 1985年颅内动脉狭窄的颅内外搭桥外科治疗被证明对预防卒中复发无效。2005年发表的WASID试验及其亚组分析显示,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或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条件下,某些人群卒中复发率非常高,如颅内动脉狭窄≥70%的患者,1年内相关区域内发生卒中的风险为23%。这些结果促进了尝试进行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形治疗。

(2)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预防由于斑块脱落引起脑卒中的一种方法,已被证明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在国外已开展50年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将关注脑血管病的重点前移,预防脑梗死的疏通式手术。一般这一手术是在患者已出现短暂性脑缺血(TIA)等脑供血不足临床症状之后。

看了上述对于脑血管粥样动脉硬化怎么办的介绍后,我想大家应该已经有所了解了吧。关于脑血管粥样动脉硬化的办法有很多,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掌握有关该疾病的知识,并根据其病症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进行针对性的改善和治疗。



脑血管粥样动脉硬化怎么办呢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总是被这样或者那样的疾病所困扰,这使我们感到非常烦恼和痛苦。有的疾病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们的饮食规律和睡眠质量,让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有的疾病则对我们的身体和生命造成威胁,甚至徘徊在死亡的边缘。脑血管使我们身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那么脑血管粥样动脉硬化怎么办?

1.生活方式改变

(1)平衡膳食

每天应摄入蔬菜300g~500g,水果200g~400g,谷类250~400g,胆固醇少于300mg/d,食用油少于25~30g,每日饮水量1200ml。限制饮酒。每日啤酒355ml,红酒2两,白酒1两。减少钠盐摄入,每天食盐控制在6g以内,钾盐摄入≥4.7g/d。

(2)规律运动 每周至少5天、每天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每周3天、每天20分钟高强度的有氧运动,避免连续2天不运动。推荐每天快步走>6000步,速度是每分钟100步。

(3)控制体重 维持BMI在18~24mg/kg[2]

(4)戒烟

2.药物治疗

(1)血压管理 降压治疗可以降低卒中风险已经得到众多研究证实,欧洲高血压指南2009年更新版中将卒中二级预防血压目标值从2007年的<130/80mmHg调整为“谨慎推荐达标值在130~139/80~85mmHg。理想的降压策略可能在几天或几周时间内逐步平稳而安全地降压,最好在脑灌注监测条件下进行。在药物选择方面,多数随机对照研究证明,降压药物预防卒中的主要效益来自降血压本身。五种常用降压药,包括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受体阻断剂(ARB),均可用于卒中预防,其中利尿剂,以及利尿剂联合ACEI在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得到确证。

(2)抗栓治疗 由于阿司匹林对于总体的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治疗明确获益,关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所有的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评价,都是以阿司匹林为对照的基础上进行的。

①抗凝治疗

临床试验表明,华法林在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预防脑卒中或血管性死亡事件方面不优于阿司匹林,反而有更高的严重出血风险,提示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优先应用阿司匹林而非华法林。

②抗血小板治疗

单一抗血小板药物对于整体的缺血性卒中/TIA(短暂性缺血性发作)的二级预防,目前各国指南均推荐使用单一抗血小板治疗,还没有针对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单一抗血小板药物与安慰剂之间、单一抗血小板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比较研究。高复发风险患者选用氯吡格雷优于阿司匹。

③联合抗血小板治疗 联合治疗较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有减少卒中复发的趋势,但是无统计差异。高复发风险患者氯吡格雷优于阿司匹林,该结论可能也适合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3)调脂治疗 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或TIA的复发风险,进一步分析表明,强化降脂(LDL-C较基线下降≤50%)获益更多。此外,很多影像学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稳定、甚至逆转冠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

(4)血糖控制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HbA1C(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或者在7%左右时,可以预防各种微血管并发症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如果一旦诊断糖尿病,即早期开始控制在上述水平,大血管并发症也可获益。但是还没有研究观察控制血糖对脑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卒中复发或对狭窄动脉本身的疗效。目前只能参考对于整体缺血性卒中和糖尿病的指南中的血糖处理建议。

3.手术治疗

(1)脑供血动脉支架成形术 1985年颅内动脉狭窄的颅内外搭桥外科治疗被证明对预防卒中复发无效。2005年发表的WASID试验及其亚组分析显示,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或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条件下,某些人群卒中复发率非常高,如颅内动脉狭窄≥70%的患者,1年内相关区域内发生卒中的风险为23%。这些结果促进了尝试进行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形治疗。

(2)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预防由于斑块脱落引起脑卒中的一种方法,已被证明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在国外已开展50年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将关注脑血管病的重点前移,预防脑梗死的疏通式手术。一般这一手术是在患者已出现短暂性脑缺血(TIA)等脑供血不足临床症状之后。

看了上述对于脑血管粥样动脉硬化怎么办的介绍后,我想大家应该已经有所了解了吧。关于脑血管粥样动脉硬化的办法有很多,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掌握有关该疾病的知识,并根据其病症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进行针对性的改善和治疗。



肩周炎是什么情况呢

可能很多中老年人发生了肩周炎这种疾病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主要是因为你们对于肩周炎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缺乏了解。由于很多中老年女性朋友长期从事家务活,或者你们过度劳累就会引起肩周炎这种疾病,也有可能是因为颈椎病导致的,所以我们建议女性朋友们可以来了解下面介绍的内容。

颈肩痛主要痛点在肩关节周围,故称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俗称凝肩、漏肩风或冻结肩。起病多因肩关节周围组织,如肌膛、滑囊等受冷冻、外伤、感染所致。不少患者是由风湿病引起的。其主要症状为颈肩持续疼痛,患侧上肢抬高、旋转、前后摆动受限,遇风遇冷感觉有沉重隐痛。如不及时治疗,拖延日久可使关节粘连,患侧上肢变细,无力甚至形成废用性萎缩。

该病多见于50 岁左右的中年人,青年与老年人也有发生。疼痛特点是胳膊一动就痛,不动不痛或稍痛,梳头、穿衣、提物、举高都有困难。发作严重时可疼痛难忍,彻夜不眠。颈椎为整个脊柱中椎骨体积最小,但其活动度最大、活动频率最多,因而也最易引起劳损、退变及外伤。

髓核向侧后突出或钩椎关节,小关节突关节的增生均可对脊神经根产生压迫刺激而引起神经根充血水肿以及无菌性炎症,产生与脊神经根分布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由前述的椎动脉解剖特点,钩椎关节的增生退变或其关节囊滑膜的充血,肿胀及渗出,髓核的脱出,颈椎不稳以及椎动脉硬化均可使椎动脉受压或刺激椎动脉壁上的交感神经而使椎动脉痉挛、狭窄,从而产生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为了让中老年人能够了解肩周炎是什么一种情况,文章详细的为我们分析了肩周炎的发病原因,希望你们可以收藏起来。对于肩周炎这种疾病,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注意休息,适当的进行锻炼,避免颈椎病以及骨质疏松等问题的发生就可以了。



尾椎神经痛诊断与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我们的人都是有尾椎骨的,尾椎骨也是我们人体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部位,我们的尾椎骨是控制着我们的整条脊柱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最底部尾椎骨的周围分散着各种神经,有效的可以控制我们的骨盆,还有我们的卵巢包括肠胃和子宫等等,对于尾椎神经痛这样的现象,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注意尾椎附近尾椎附近是否有感觉异常,或只是单纯的压痛。男性病患必须由肛门检查摄护腺有无异常。而女性病患则根据症状做骨盆腔泌尿生殖系统的检查。由内诊可以触摸尾椎是否有疼痛或肿瘤。

诊断工具

正面和侧面的尾椎X光摄影检查,通常可看出尾椎骨折、脱臼或因骨折愈合不良造成的假性关节。有时候也能看到荐尾椎的肿瘤和骨头被肿瘤破坏的程度。

治疗方法

假性尾椎痛常来自骨盆腔或泌尿生殖系统的病变,因此应会诊妇产科或泌尿科医师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真性尾椎痛可分成急性痛和慢性痛,在急性疼痛期可给予非类固醇的抗炎止痛剂,另外,可给予气圈以防止尾椎在坐立时接触椅子引发疼痛,局部的麻醉剂加上类固醇剂注射。

可达到暂时的止痛效果,若解便会疼痛,则给予软便剂。至於慢性病的患者,可建议温水坐浴或考虑开刀。由于尾椎的特殊解剖位置,15%左右的患者可能因开刀造成格兰氏阴性菌的感染,由于开刀的并发症高,以及开刀的疗效并不是很理想,所以我们通常采取保守的治疗方法。

以上的文章当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尾椎神经痛的原因,首先建议各位朋友们查明原因,找到治疗的方法是最为正确的,同时对于尾椎神经痛,也是属于前列腺系统出现的问题或泌尿系统出现问题,也要进行积极的检查和治疗。



如何诊断脑血栓呢

脑血栓在平时生活中是经常见到的患者,患有脑血栓的病人是非常的痛苦,脑部血浆也会慢慢的积累成为血块,那么脑血栓该如何准确的诊断呢?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下如何诊断脑血栓;

脑血栓形成系由于血栓形成使颅内或颅外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其供血区脑局部缺血、缺氧、梗死,引起

局限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又称血栓性脑梗死。

西医病因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 季节 地区 人群 脑血栓形成多见于50—60岁以

上患有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男性稍多于女性。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动脉粥样硬化多侵犯较大和中等管径的动脉。其好发部位为大脑中动脉、颈内动

脉的虹吸部和椎动脉、基底动脉中下段等。

20%—30%的血栓形成发生于颈部的较大动脉。病变部位动脉内膜增生,胆固醇沉积于动脉壁,有时钙化,常可

导致管腔狭窄。如该动脉远端部分有充分的侧支循环供应,能保持正常的血流量,可不出现临床症状。

当合并心力衰竭、心肌损害、心律失常、休克、失血及过度疲劳等,或睡眠时,由于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血粘

度增加及血液凝固性异常,则易发生血栓形成。

其他引起脑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各种脑动脉炎、头颈部外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贫血等。年轻病人脑血

栓形成则以结缔组织疾病、先天性心血管发育异常以及各种脑动脉炎引起者较多见,偶亦可由于脑动脉硬化引起。  

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2.大多数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3.发病可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4.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以上文章中所叙述的就是关于如何诊断脑血栓的相关话题介绍,希望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做一个定期体检,掌握自己的健康,也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大家。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