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渗湿汤的功效与作用_加减益胃升阳渗湿汤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吊逼的爱,无人可比i)分享简介:茯苓渗湿汤是一种对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疗效的中药方剂,茯苓渗湿汤主要是由几种中药材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可以说是不会对人体中药方剂的种类有很多,它们都是由常用的养生药材混合制成的,加减益胃升阳渗湿汤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加减益胃升阳渗湿汤的药效有哪些吧。【处方】人参3钱,白术5钱,黄耆3钱,茯苓1钱,益智...



茯苓渗湿汤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渗湿汤是一种对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疗效的中药方剂,茯苓渗湿汤主要是由几种中药材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可以说是不会对人体产生的任何伤害的,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处方】
茵陈1.8克 白茯苓1.5克 木猪苓 泽泻各1克 黄连 黄芩(生)栀子 汉防己 白术 苍术 陈皮 青皮各1克

【制法】
上十二味,哎咀,作一服。

【功能主治】
治黄疸,寒热呕吐,渴欲饮冷,身体面目俱黄,小便不利,全不食,不得卧。

【用法用量】
用水30O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
《卫生宝鉴》卷十四

【处方】
茵陈7分,白茯苓6分,木猪苓5分,泽泻5分,白术5分,陈皮5分,苍术(米泔浸1宿,炒)5分,黄连5分,山栀(炒)4分,秦艽4分,防己4分,葛根4分。

【功能主治】
黄疸。呕吐,寒热,尿涩。

【用法用量】
水2钟,煎7分,食前服。

【摘录】
《证治宝鉴》卷十二

【处方】
猪苓、泽泻、苍术(米泔浸)、白茯苓、陈皮、枳实(麸炒)、黄连(炒)、黄芩、栀子、防己、茵陈、木通。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湿热发黄,汗黄尿赤,及寒热呕吐,而渴欲饮冷水,身目俱黄,小便不利,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
《寿世保元》卷三

【处方】
白茯苓5分,泽泻5分,茵陈6分,猪苓2钱,陈皮2分,黄连2分,栀子2分,防己2分,白术2分,苍术2分,枳实2分。

【功能主治】
黄疸。寒热呕吐,渴欲饮冷,身体面目俱黄,小便不利,全不食,不得卧。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作1服,水2盏,煎至1盏,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
《万氏家抄方》卷二

【处方】
茯苓、泽泻、木通、防风、猪苓、银花、连翘、苍术、黄柏、川芎。

【功能主治】
疹后因冷水沐浴,湿留皮肤,愈后发生痛痒毒疮,常流湿水成片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治疹全书》卷下

【处方】
黄芩4分,黄连4分,栀子4分,防己4分,白术4分,苍术4分,陈皮4分,青皮4分,枳实4分,赤茯苓5分,泽泻5分,茵陈6分,猪苓(去黑皮)1钱。

【制法】
上细切,作1服。

【功能主治】
湿郁成黄疸,寒热呕吐而渴,身体面目俱黄,小便不利,不思饮食,莫能安卧。

【用法用量】
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
《医学正传》卷二引东垣方

【处方】
黄芩2分,黄连1钱5分,栀子2钱,陈皮2分,枳实8分,青皮1分半,猪苓1钱,赤茯苓8分,泽泻1钱,茵陈2钱。

【功能主治】
湿热内郁,致成黄疸。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2钟,煎1钟,温服。

【各家论述】
上证治宜清热胜湿。是以黄芩、黄连、栀子以清热,陈皮、青皮、枳实以散郁,猪苓、泽泻、赤苓利小便以渗湿,茵陈驱湿热以退黄疸。

【摘录】
《杏苑》卷三

【处方】
白茯苓5分,泽泻5分,茵陈5分,青皮5分,陈皮5分,防己5分,栀子8分,黄芩8分,黄连7分,枳实7分,苍术1钱,白术1钱。

【功能主治】
黄疸湿热,呕吐而渴,身目俱黄,小便不利,食少而热。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景岳全书》卷五十七引《活人书》

【处方】
四苓散、平胃散加黄连、山栀仁、茵陈、山楂、麦芽、枳壳。

【功能主治】
小儿食疸。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慈幼心传》卷下

通过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绍了关于茯苓渗湿汤的知识,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对茯苓渗湿汤的认识是很多的。我们对药材的认识越多的话,在使用的时候才会更加清楚这个药物有什么作用,这样就不会怕使用错误的情况出现。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