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怎么治疗,中医治疗好_支气管治疗中医治疗的特点

由网友(摩西摩西)分享简介:呼吸衰竭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紫绀,水肿等表现,这一现象是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治疗呼吸衰竭可以选择中医对症调理,严重的呼吸支气管是特别容易诱发疾病的一个部位,由于这个部位比较脆弱,遇到冷空气侵袭,遇到其他的一些病毒,都会容易造成支气管疾病,所以有很多人,就想具体了解一下支气管治疗中医治疗的特点,为了你支气管更健康,就来看...



呼吸衰竭怎么治疗,中医治疗好

呼吸衰竭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紫绀,水肿等表现,这一现象是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治疗呼吸衰竭可以选择中医对症调理,严重的呼吸衰竭患者可以选择气管插管来通气。

1、痰湿化热,上壅于肺:

治法:清肺利痰,止咳平喘。

方药:桑白皮3g、瓜蒌30g、黄芩10g、鱼腥草30g、桔梗10g、杏仁10g、陈皮10g、半夏10g、莱菔子10g、前胡12g、丹参

20g、赤芍10g。

方中重用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之品,佐以丹参、赤芍活血化瘀以提高疗效。此证为急性呼吸衰竭的早期,只要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则能阻止病情恶化。

2、脾肾阳虚,水气凌心:

治法:健脾利湿,温阳利水。

方药:熟附片6g

(先煎)、党参15g、白术12g、苡仁20g、车前子20g、大腹皮15g、炙麻黄10g、白芍12g、桔梗10g、杏仁12g、陈皮12g、半夏

10g、丹参15g。

方中熟附片温补脾肾,党参、白术、苡仁健脾,麻黄止喘,车前子、大腹皮行气利水,白芍和营,桔梗、杏仁、陈皮、半夏宣肺止咳理气化痰,丹参活血。若苔

薄黄,去附片加前胡、鱼腥草以清肺利痰。

3、痰浊闭窍:治法:

清肺利窍,芳香开窍。

方药: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5g、桔梗10g、贝母10g、胆星10g、郁金12g、菖蒲12g、枳实10g、栀子10g、甘草6g、

黄芩10g。

方中陈皮、半夏、茯苓、桔梗、贝母燥湿化痰,胆星、郁金、菖蒲豁痰开窍。枳实、黄芩、栀子、甘草通腑泻热。苔白腻者另服苏合香丸,每次1粒,每日2

次。若苔黄腻者,同时用5%葡萄糖250ml加清开灵40ml静脉点滴、每日2次。

4、肝风内动:治法

清肺利痰,滋阴平肝,活血熄风。

方药:炙麻黄10g、杏仁10g、生石膏30g、银花30g、甘草10g、生地15g、麦冬15g、生龙牡各12g、全蝎10g、僵蚕6g、菖蒲

15g、钩藤15g、丹参15g、川芎12g。

方中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银花清肺化痰止喘。生地、麦冬滋肝阴,生龙牡、全蝎、僵蚕、菖蒲、钩藤平肝熄风开窍。丹参、川芎活血。



中医治疗急性呼吸衰竭 方法原来是这些

急性呼吸衰竭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它的发作对于患者的健康来讲危害是非常大的,因此了解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日常生活中中医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方法是怎样的呢?大多数患者对此并不是很了解。其实中医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方法是有很多种的,具体需要用哪种方法来治疗,主要是由具体症状来决定的。

邪热壅肺:气息喘促,张口抬肩,昏厥痰壅,口唇青紫,高热烦躁不安,口渴便秘,甚则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黄,脉滑数。

[治法方药]清热解毒,化痰降逆。清热泻肺汤加减。热甚而闭者,予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开窍醒神,或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粉针剂。

腑实气逆:痰涎壅盛,喘促不宁,发热不恶寒,腹满便秘,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沉滑数,右寸脉实大。

[治法方药] 通腑降逆。陷胸承气汤加减。

外伤气脱:或烧伤,或跌仆、金刃伤后,气息喘促,张口抬肩,昏厥痰壅,口唇青紫,爪甲肢端发绀,面色晦暗,大便秘结,舌质紫暗,脉涩。

[治法方药]  通腑逐瘀,益气救肺。桃仁承气汤合生脉饮。有出血证候者,加白茅根、三七、大蓟、小蓟、藕节等凉血止血化瘀;大量出血患者,宜回阳救逆,可用大剂量独参汤灌服。

痰瘀阻肺:呼吸急促,喉间痰鸣,口唇青紫,胸膈塞闷,痰涎黏稠,不易咳出,面色暗黑或青紫,舌质暗,苔白腻,或舌质红,苔白或黄腻,舌体胖大,脉滑数或浮滑。

[治法方药]  豁痰化瘀,菖蒲郁金汤送服七厘散。

肺气虚衰:喘促短气,语言无力,咳声低微、,自汗畏风,面色苍白,舌淡,脉细弱。

[治法方药]补益肺气,参归鹿茸汤。兼肺气亏虚欲脱,兼见烦躁肢冷,大小便自遗,舌卷囊缩,脉微欲绝者,治宜益气回阳固脱,急予大剂独参汤或参附汤灌服。

心肾阳虚:喘促气短,动则喘甚,喘不能卧,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心悸心慌,尿少肢冷,颜面晦暗,口唇发绀,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腻,脉沉涩无力。

[治法方药]  温通心肾,行气泻肺。附桂行水汤加减。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