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静脉穿刺术适应症是什么_股静脉内血栓形成可引起什么病变呢

由网友(把你揉进骨子里)分享简介:股静脉穿刺的适应症有哪些,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而且对于这种主料方法的适应症问题,也不太注重,所以自然而然在采取这种治疗的随着现在生活中环境及工业污染的影响,对人体都会引起各类的疾病。股静脉内血栓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这种病可能会导致下肢的水肿、皮肤及色素都会有郁滞性溃疡,严重的还会导致后遗症,那么股静脉内血栓形成可引起什...



股静脉穿刺术适应症是什么

股静脉穿刺的适应症有哪些,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而且对于这种主料方法的适应症问题,也不太注重,所以自然而然在采取这种治疗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存在质疑,因此现在要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股静脉穿刺术的适应症,以及它的使用禁忌问题。

适应症

股静脉穿刺术适用于外周浅静脉穿刺困难,但需采血标本或需静脉输液用药的患者;髂静脉、肾静脉、腰静脉、肝静脉、腔静脉、肺动脉、右心腔、头臂静脉、甲状腺静脉等部位或脏器的造影及介入治疗;心导管检查术,临床上最常用于婴幼儿静脉采血。

禁忌症

1.碘过敏试验阳性或明显过敏体质。

2.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

3.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如血友病),严禁在此部位穿刺,以免发生难止的出血。

4.恶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多发性骨髓瘤。

5.重度全身性感染或穿刺部位有炎症。

6.妊娠3个月以内者。

科学地了解这些治疗问题,那么对我们疾病的治疗,以及身体健康的保护,都可以带来更好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当中能够格外的重视这些常识,遇到任何疾病,应该注意听从医生的治疗建议,降低更多的危害。



股静脉内血栓形成可引起什么病变呢

 

 

  随着现在生活中环境及工业污染的影响,对人体都会引起各类的疾病。股静脉内血栓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这种病可能会导致下肢的水肿、皮肤及色素都会有郁滞性溃疡,严重的还会导致后遗症,那么股静脉内血栓形成可引起什么病变呢?得了股静脉内血栓的患者不需要太紧张,应该及时的去看医生,下面一起来了解引起的病变吧。

  股静脉内存在血栓:是在静脉中形成的血凝块,通常是在腿上。女人在怀孕,分娩并且尤其是产后易受血凝块的影响。这是自然形成的,对分娩期间大量出血的担心会使您意欲增大血凝块形成的能力——有时是大量的——并且增大的子宫使血液在身体较低的位置,很难回流到心脏。

  血栓形成可影响浅静脉(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或深静脉(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静脉血栓形成可导致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处出现水肿,疼痛,色素沉着,皮炎和溃疡。血栓形成本质上常伴静脉炎,因此血栓形成和血栓性静脉炎两词交替使用。血栓形成可发生于凝血异常的基础上,可为家族性或与某恶性疾病有关。

  髂股血栓性静脉炎使患肢广泛血栓形成而成为奶白色,蓝色炎症提示大块静脉血栓形成使腿呈蓝色。常使静脉坏疽,并因基础疾病(癌肿广泛转移)而死亡。

  内皮损害可使胶原暴露,导致血小板聚集,组织促凝血酶原激酶(thrombo-plastin)释放,造成高凝状态,触发凝血机制。许多因素可影响静脉血栓形成:静脉内皮受损,如插入导管,注射有刺激性的物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败血症性静脉炎;恶性肿瘤所伴高凝状态,血液危象,口服避孕药,以及特发性血栓性静脉炎;术后和产后静脉淤滞,静脉曲张引起的血栓性静脉炎,以及任何慢性疾患如心力衰竭,脑卒中和损伤病人长期卧床并发的血栓性静脉炎。在旅途中特别是长时间飞行,长期不活动,下肢下垂,即使是正常人,亦为危险因子。受累肢体(如臂)肌肉的剧烈运动亦为危险因子。

  在肢体静脉阻塞的水平或其远端有化脓性病灶时有可能发生脓毒性静脉炎。脓性血栓可与感染灶分离或发生于炎症区邻近,成为蜂窝织炎的一部分。

  病理生理学

  许多静脉血栓起自小腿深静脉的静脉瓣。组织释放促凝血酶原激酶,形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后者网络红细胞,向近端延伸成为红血栓和纤维蛋白血栓。这是静脉血栓的主要形态学。(动脉血栓的主要组成为血小板,成为白血栓)。抗凝药物如肝素及双香豆素类药物可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和延伸。而抗血小板药物对其无效。

  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

  1.静脉血流滞缓 长时间绝对卧床,缺乏下肢肌对静脉的挤压作用使血流滞缓;血流滞缓是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的原因。比目鱼肌静脉窦是血栓形成发生的起始部位。2/3人群的左镕静脉被右骸总动脉跨越压迫,后方又受第3腰椎椎体挤压而血流不畅,容易发生血栓,因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左侧多见。大约25%人群的韶外静脉有瓣膜,甚至先天性膜状闭塞,更容易血栓形成。

  2.静脉壁损伤

  (1)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小腿静脉血栓形成。

  (2)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产生小腿静脉血栓形成。股骨颈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常能损伤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均可并发髂股小腿静脉血栓形成。

  (3)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可引起子宫静脉的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

   以上说的就是股静脉内血栓形成可引起什么病变呢,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这种原因的发生,同时在平适生活中也要做好适当的预防措施。保持好的心情,每天坚持健身运动的锻炼,早睡早起,平时体息时多去爬山呼吸户外的新鲜空气,多吃蔬菜水果对预防股静脉内血栓的的形成也是有帮助的。



锁骨下静脉适应症是什么

锁骨下静脉,其实也是静脉注射的一个部位,但是这个部位的注射,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因为有它的适应症范围,所以对这些常识大家应该注重,而下面要为大家详细分析介绍一下,锁骨下静脉注射的适应症, 科学地了解这些常识,才可以更好的保证我们的健康治疗疾病。

中心静脉是近心端的粗大血管,于该部位置管是血流动力学监测、输液、静脉高营养、心肺复苏和安置心脏起搏导管的理想通道。

中心静脉置管有多条通道,如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PICC)等。

一、适应症

1、缺乏外周静脉通道或条件不好。

2、需要反复输入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

3、需要输入高渗或粘稠的液体(如TPN、脂肪乳、氨基酸)。

4、需要使用压力泵或加压输液(如输液泵)。

5、需要反复输入血液制品(如全血、血小板等)。

6、需每日多次采集血样(无论需抽几毫升血液,前两次抽出血须大于4.5ml,因此血混有肝素盐水不用换注射器直接推进血管、第三次抽出血可直接送检,取血后连接输液或重新封管)。

以上就是锁骨下静脉注射的一些内容分析介绍,以及它的适应症,希望大家在通过以上所介绍的这些内容之后,能够引起重视,不管是对于哪一种疾病的治疗,要是自己不太认识和了解的话,必须听从医生的建议,这样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二尖瓣成形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心脏出现问题以后,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所以为了自己尽快的能康复,很多的患者选择了二尖瓣成形手术,想通过这种手术,尽快的让自己的心脏健康起来,那么二尖瓣成形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有哪些?接下来就继续看看下面的介绍,希望你能尽快的通过手术让自己更健康。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

①中、重度单纯二尖瓣狭窄,瓣膜无明显变形、弹性好、无严重钙化,瓣膜下结构无明显异常,左心房无血栓,瓣口面积≤1.5cm2,,窦性心律。

②二尖瓣交界分离手术后再狭窄,心房纤颤,二尖瓣钙化,合并轻度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作为相对适应证。

③二尖瓣狭窄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危险性很大者,不宜换瓣者,也可作为PBMV的选择对象。

2.禁忌证:风湿活动,左心房血栓形成,有体循环栓塞史及严重心律失常,二尖瓣叶明显变形,瓣下结构严重异常,二尖瓣或主动脉瓣中度以上关闭不全,房间隔穿剌禁忌者。

(二)操作技术:以顺行途径技术为例说明。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股静脉穿刺插管,行右心导管检查,观察各部血氧饱和度、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顿压以及测定心排出量,再行右心房造影,观察三尖瓣环、左心房及主动脉根部的相对解剖关系。穿刺股动脉,送入5F猪尾导管,测量主动脉及左心室压力以及血氧饱和度,再作左心室造影,观察二尖瓣有无返流,然后将5F猪尾导管后退至降主动脉,作为监测血压用。经右股静脉送入Brockenbrough穿刺针,穿刺房间隔。穿刺成功后,用14F扩张器扩张股静脉穿刺孔和房间隔穿刺孔,然后经导丝送入球囊导管(Inoue球囊导管系统),在荧屏连续监视下充胀球囊扩张二尖瓣口。扩张结束后。重复左右心导管检查,观察扩张的效果。

(三)疗效:判断PBMV临床成功的指标是:

①心尖部舒张期杂音消失或明显减弱。心功能提高一级以上。

②左心房平均压≤1.5kPa(llmmHg),二尖瓣压差≤18mmHg(2.4kPa)。

③心排出量增加,全肺阻力下降。

④二尖瓣口面积为。≥2cm2。

⑤无重要并发症发生。PBMV的技术成功率一般在95%以上。

(四)并发症:穿刺房间隔可引起心包填塞,误穿入主动脉后,造成主动脉-右心忙瘘以及房间隔缺损。心律不齐等。球囊扩张可引起二尖瓣返流、体循环栓塞、心律不齐、心脏穿孔及急性肺水肿等。严重者可造成死亡

二尖瓣成形术适应症和禁忌症,以上就全面做了介绍,所以对于得了这种疾病的患者,千万不要等待,因为这种病治疗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所以在了解了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后,尽快地选择一家正规医院,全面的进行治疗,让自己得到康复。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

这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有很明显的特征,很多时候头晕乏力,面色发白。也不要过于担心,只要及时的治疗,症状就会很快的好转。

  少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导致致命性的肺栓塞,因此治疗应包括下肢静脉血栓本身以及如何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急性期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2种,2种方法各有特点,何种方法更优目前尚有争论。慢性期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压迫治疗。

  一、急性治疗

  1、一般处理:下肢深静脉一旦血栓形成,病人应卧床休息,减少因走动使血栓脱落而发生肺栓塞的机会,切忌按摩挤压肿胀的下肢。患肢抬高使之超过心脏平面,有利于血液回流,促使肿胀消退。卧床时间一般在2周左右,2周后,穿阶梯压差性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可加快组织消肿,减轻症状。

  2、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下肢静脉血栓治疗中应用最早且最广泛的方法,抗凝本身并不能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但它能抑制血栓的蔓延,配合机体自身的纤溶系统溶解血栓,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同时它能有效地减少肺栓塞的发生,在肺栓塞防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他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方法一般均应同时用抗凝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抗凝治疗的时间可贯穿整个病程,一般需1~2个月,部分病人可长达半年~1年,有的甚至需终生抗凝。但下列情况禁用抗凝治疗:消化道溃疡者、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近期发生脑出血者、流产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者等。

  (1)肝素:最常用的抗凝药物,其抗凝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加抗凝血酶Ⅲ(ATⅢ)的活性,抑制血栓形成。肝素起效快,半衰期短,在体内作用稳定。肝素水溶剂主要为12500U/支,相当于100mg。给药途径有静脉注射和皮下深脂肪层注射2种,肌肉注射易发生注射部位血肿,不宜采用。皮下深脂肪层注射方法较简单,但体内肝素浓度不易精确控制,注射部位一般选择腹壁皮下。静脉注射方法利用微量泵持续静脉给药,此法肝素作用快,剂量容易控制,体内肝素浓度较稳定,容易调节,是较理想的给药方法。具体方法是先静脉一次性注射肝素50mg即6250U,使肝素体内浓度快速达到峰值,然后将肝素稀释液(肝素200mg即25000U溶于5%葡萄糖盐水500ml)以30ml/h静脉持续滴注。但有下列情况时肝素用量应减小至20ml/h:2周内作过手术者;2周内有脑卒中者;血小板计数

  肝素的剂量个体差异很大,因此需根据实验室监测,随时调节肝素的用量。目前最常用的肝素监测指标是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用药期间aPTT控制在正常对照的1.5倍或正常值的上限。APTT首次检测是在肝素6250U静脉注射后,以后每4~6小时检测1次,待稳定后可每12小时检测1次。

  肝素的常见副作用包括:A.出血,用药期间出现皮下瘀点、瘀斑应引起重视,如出现血尿、消化道出血,则应减少或停止用药,出血量大时,可用鱼精蛋白按1:1的比例静脉注射,对抗肝素的抗凝作用。B.血小板减少症,可能与肝素引起的体内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发生率在1%~2%,表现为血小板计数减少,严重时出现动脉、静脉内广泛性血栓形成,致使病人死亡或残肢,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用肝素期间应注意检测血小板计数,如在用药时出现血栓蔓延或有新的血栓出现,应考虑此并发症,并立即停药,改用水蛭素或选择性抗凝血酶药阿加曲班(argatroban)。C.骨质疏松症,当长期使用肝素时,可能会引起骨质疏松,甚至导致椎体或长骨骨折。

  (2)低分子量肝素:如前所述,低分子量肝素较肝素有很多优越性,由于它主要针对Ⅹa因子,因此它在抗凝的同时,出血的危险性大大降低。其良好的组织吸收性、长半衰期,使用药方法变得简单,用药次数也较肝素减少。市场上销售的低分子量肝素有几种,各种产品的成分和用法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其共同点都是皮下注射为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每12小时注射1次。

  使用低分子量肝素一般无需实验室监测,但与肝素一样,低分子量肝素也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症,虽然其发生率较肝素低,但检测血小板计数有助于早期发现此并发症。

  由于低分子量肝素使用较肝素安全,因此目前其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并有逐渐替代肝素的趋势。

  (3)华法林:华法林作为口服抗凝药在临床上已得到长期应用,作为口服制剂,华法林成为门诊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华法林在体内起效慢,一般在服药2~3天后开始起效,因此临床上常同时将它与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一起使用,待华法林达到治疗作用时,停用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

  使用方法:首日7.5mg口服1次,第2天改为5mg口服1次,第3天2.5mg/d,口服,此剂量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T)调整。一般开始每周检测PT2次,将INR值控制在2~3,后改为每周检测1次,逐步过渡到每月检测1次。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华法林的用药时间一般至少2个月,如有过肺栓塞史,华法林用药时间可延长至1年。

  3、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利用溶栓药物激活体内纤溶酶原,使之变成有活性的纤溶酶,促进血栓的溶解,达到清除新鲜血栓的目的。

  溶栓治疗主要有2种,即全身治疗及局部治疗。全身治疗是将溶栓药物注入静脉后随血液流遍全身,溶解血栓。而局部治疗是通过插管将溶栓药物注入血管后在某一区域内溶栓。由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侧支循环很容易建立,溶栓药物不容易在局部浓聚,因此在静脉阻塞的远端灌注溶栓药物不如插管至血栓内溶栓效果好。静脉内有瓣膜阻挡,从健侧插管有时很难到达血栓,一般从患侧胆静脉穿刺顺行插.管至血栓内持续灌注溶栓药物。目前临床大多采用全身治疗。

  溶栓治疗主要针对新鲜血栓,发病后越早使用效果越好。对于病程3天以上的病人,溶栓效果将有所降低。临床上观察到一些病程超过3天的病人,接受尿激酶治疗以后,肢体肿胀也迅速消退,可能的机制是尿激酶溶解了近端和远端继发的新鲜血栓,从而促使侧支循环产生,使肢体肿胀消退,但原发血栓往往不能被全部溶解。即使是3天以内的病人,由于血栓的范围较大,且就诊时距血栓形成大部分已超过24h,因此应用溶栓疗法,也只能溶解继发的新鲜血栓部分,一般较难全部溶解原发血栓。只有极少数非常早期的病例,血栓可能全部溶解。

  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出血,发生率达12%~45%,出血与用药剂量、用药方式和用药时间有关。剂量越大、用药时间越长,出血的危险性越大,全身用药比局部用药出血的危险性大。皮肤浅表出血较容易控制,但机体深部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危险性很大,因此当有出血表现时应停用溶栓治疗,必要时输注新鲜血浆以补充凝血因子。溶栓治疗中肺栓塞的发生机会有所增加,放置腔静脉滤网可能是此较好的预防方法。

  溶栓治疗期间应避免任何对血管有损伤的操作,对有下列情况的病人应禁用溶栓治疗:①体内有活动性出血者;②2个月内有过脑卒中或颅内有病灶者;③2周内有过大手术、器官活检术或较大创伤者;④围产期妇女;⑤有消化道溃疡或有消化道出血史者(不包括痔疮);⑥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⑦未得到控制的高血压病人;⑧左心有附壁血栓的病人;⑨亚急性心内膜炎病人等。对怀孕期妇女、房颤病人、近期施行心肺复苏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近期接受过小手术以及有轻度肝肾功能不全病人应慎用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期间应注意实验室检测,常用的检测包括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等。在准备溶栓治疗时,停止抗凝治疗,并测定上述实验室指标,溶栓治疗开始后每隔3~4h重复检测。TT或APTT控制在正常对照2倍左右,纤维蛋白原浓度不应

  常用的溶栓药物有下列几种。

  (1)链激酶(SK):链激酶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产生,最早于1933年由Tillett和Garner发现具有溶栓作用。它在体内先与纤溶酶原按1:1化学计量比组成链激酶-纤溶酶原复合物,然后激活纤溶酶原使之成为具有溶栓活性的纤溶酶,链激酶-纤溶酶原复合物逐渐转化为链激酶-纤溶酶复合物,该复合物同样具有激活纤溶酶原的作用。由于链激酶对血栓中的纤溶酶原与循环血液中的纤溶酶原无选择性,因此当输入体内后有相当一部分与循环中的纤溶酶原形成复合物,从而增加了出血的危险性。

  链激酶具有抗原性,进入体内后,容易被链激酶抗体中和,在近期有过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者以及半年内用过链激酶者,血液中链激酶抗体含量较高。也正因为链激酶有抗原性,部分病人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发生率在1.7%~18%。因此在使用链激酶前应作过敏试验。链激酶进入机体后,首先被链激酶抗体中和,剩余部分与循环中的纤溶酶原结合成有活性的复合物,将纤溶酶原激活成纤溶酶。纤溶酶再和多余的游离链激酶组成复合物,被循环中的抗纤维蛋白溶酶中和一部分,余下的和血栓中的纤维蛋白结合,并将其分解,这一部分才真正起溶栓作用。链激酶-纤溶酶原复合物和链激酶-纤溶酶复合物的半衰期分别是16min和83min。

  链激酶的使用方法如下:先将25万U链激酶用30min缓慢静脉注射,然后再以10万U/h的速度维持。在用链激酶前除应作过敏试验外,静脉滴注100mg氢化可的松有助于预防或减小过敏反应。对近期有过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半年内用过链激酶的病人,不应使用链激酶。

  (2)尿激酶(UK):尿激酶可从尿中提取,或从培养的人胚胎肾细胞中提取。与链激酶不同,尿激酶无需形成复合物,可直接激活纤溶酶原,溶解血栓。它对循环中的纤溶酶原及和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同样有效,因此也无选择性。尿激酶无抗原性,无需作过敏试验。其半衰期为14min。

  近年尿激酶的使用方法是先用10min将每千克体重4400U的尿激酶静脉注射,随后以4400U/(kg·h)的速度维持。如果插管介入溶栓,则在超声定位下穿刺患侧腘静脉,顺行将直端多侧孔灌注导管插入血栓,以15万~20万U/h的速度灌注尿激酶,每12小时行X光造影,了解血栓溶解情况,并调整灌注导管的位置,直至血栓溶解。如用药12h后检查血栓无溶解迹象,则应停药。各地作者报道尿激酶的实用剂量差异很大。

  (3)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人体很多组织均能产生t-PA,t-PA在无纤维蛋白存在的情况下,其酶活性很低;但当有纤维蛋白时,其活性明显增强,分解纤溶酶原使之成为纤溶酶,因此t-PA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血栓内的纤溶酶原,其出血的危险性较上述两种溶栓药物小。而正因为这种选择性,当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迅速减少后,t-PA的溶栓作用明显减弱,因此与无选择性的溶栓药物相比,其溶栓能力相对较低。目前t-PA主要是用基因工程从黑色素瘤细胞中提取,称为重组t-PA(rt-PA),在人体内的半衰期为4~7min。t-PA的使用方法是每2小时静脉注射40~50mg,直至症状缓解。

  (4)其他: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主要是上述3种溶栓药物,另有一些药物尚处于实验之中。如酰化链激酶-纤溶酶原复合物、B链纤溶酶-链激酶复合物、前尿激酶等,这些药物在半衰期及选择性方面均有改善。

  4、手术治疗:静脉手术取栓在20世纪50,60年代曾风行一时,但自70年代起,取栓后血栓再复发的报道越来越多,使人们对取栓术的价值重新认识,而溶栓治疗的安全性逐步增高,也使取栓手术受到一定的限制。然而仍有部分学者认为取栓手术见效快、安全且简单,只要适应证掌握好,方法改进,并配合抗凝,其成功率还是相当高的。另有学者认为取栓术与药物治疗的效果相接近。

  (1)适应证:A、发病时间不超过5天,最好控制在72h内;B、下肢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手术前应行彩超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血栓的部位,应注意血栓是否衍生至下腔静脉。

  (2)手术方法:手术最好在有X光透视机的手术室中进行。如血栓局限在一侧髂、股静脉,则于患侧腹股沟沿股静脉行径作一切口,先显露大隐静脉,沿大隐静脉找到隐、股静脉交界处,显露股静脉。小心分离股总静脉、股浅静脉及股深静脉,操作力求轻柔,避免人为的将血栓挤压脱落。在股总静脉上沿静脉长轴作一切口,将Fogarty取栓导管插入股静脉近心端,至下腔静脉后将球囊扩张,拉出血栓,反复几次直至无血栓拉出为止。在X光透视下或血管镜直视下,将吸引导管选择性插入髂内静脉,将髂内静脉内血栓吸除干净,静脉造影证实髂静脉内无血栓残留。如造影发现左髂静脉局部狭窄,可在X光透视下行狭窄处球囊扩张,必要时于狭窄处放置支架。用驱血带或手法挤压小腿及大腿,将远端的静脉血栓挤出,如发现股静脉内血栓较难清除干净,可结扎股浅静脉,以防远端的静脉血栓向近端衍生。股深静脉内插入取栓导管,取栓后恢复静脉血流。选取一根大隐静脉属支,将它切断后,近心端与股浅动脉端侧吻合。建动静脉瘘目的是加快髂静脉内血流速度,减少血栓再形成的危险。动静脉瘘可在6周后通过介入的方法将瘘口栓塞关闭,或行手术结扎瘘口。

  血栓已衍生至下腔静脉,如直接行股静脉切开取栓,手术时可能增加肺栓塞的风险。应在直视下先将下腔静脉内血栓取出,再行下肢静脉取栓手术。具体方法是于患侧中下腹行弧形切口,经腹膜后途径显露下腔静脉及两侧肾静脉。纵行切开下腔静脉,将下腔静脉内血栓清除干净后,缝合静脉切口。再用上述方法行髂、股静脉取栓术并建临时性动静脉瘘。

  一般手术后患肢肿胀很快消退,手术后当天起开始抗凝治疗,同时用华法林和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待凝血酶原时间INR值至2~3时,停用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继续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半年左右。

  据上海仁济医院统计,该院118例下肢急性DVT病人,其中手术取栓59条肢体,术后顺行性静脉造影证实主干静脉通畅的仅6例。再血栓率如此高的原因可能有:血栓广泛而无法取净,特别是小静脉内血栓;血栓过于陈旧与静脉内膜粘连,取栓时导致内膜损伤,胶原组织暴露,血小板黏聚造成再血栓。左髂静脉因受压致静脉血栓多见,Forgarty导管较难取尽静脉内血栓,而且取栓术不能去除血栓形成的原因。尽管术后静脉再血栓的发生率很高,但它能一次性取出大量血栓,迅速降低静脉内压力,从而迅速缓解肢体肿胀,促进静脉侧支的建立,积极配合合适的药物治疗,可望提高取栓术的疗效。

  5、腔内介入法下腔静脉滤网置放术:目的是通过在下腔静脉内放置滤网,使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后不致引起肺栓塞。本手术来源于下腔静脉结扎术,自19世纪中叶起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为预防肺栓塞,各种方法的下腔静脉隔断手术被用于临床,然而通过手术结扎或阻断下腔静脉本身有一定风险,其病死率可达17%~30%。1969年Mobbin-Uddin首先报道将伞状滤网放置于下腔静脉内并有效地降低了肺栓塞的发生率。1973年Kimray-Greenfield发明了Greenfield滤网,将滤网技术推向成熟,迅速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应用。滤网不同于传统手术的最大区别在于滤网不影响下腔静脉回流,同时滤网均是通过特有的释放导管经外周静脉放置,因此创伤较传统手术小,病死率明显下降。滤网的材料大多是不锈钢或钛合金,在体内无排异反应,且钛合金材料不影响磁共振检查。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滤网包括Greenfield不锈钢滤网、Greenfield钛合金滤网、鸟巢式滤网、Simon镍钛合金滤网及VenaTech滤网。Greenfield滤网在临床上应用最广,工艺及材料的不断改进,使Greenfield滤网能通过14F甚至12F导鞘释放,适用于下腔静脉直径

  (1)适应证:A、有抗凝治疗禁忌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B、抗凝治疗过程中出现较严重出血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C、正规抗凝治疗过程中仍发生肺栓塞的下肢静脉血栓病人;D、多次发生肺栓塞的病人;E、需行肺动脉切开取栓的下肢静脉血栓病人;F、检查发现血栓近心端有飘浮的大的血栓团块的病人。

  (2)并发症:

  A、血栓形成:静脉穿刺部位可以继发血栓,由于各种器械不同,其发生率在5%~27%,释放导管越粗,穿刺部位静脉血栓形成的机会越大。另外滤网本身也可形成血栓,造成下腔静脉阻塞,相比之下Greenfield滤网发生率最低,为4%左右,而Simon滤网及VenaTech滤网引起下腔静脉阻塞的概率较高,达到16%~30%。部分下腔静脉阻塞的病人并无任何临床表现,有少数病人可发生股青肿。

  B、穿破血管:滤网固定钩穿破血管,损伤周围组织。为防止滤网移位,大多数滤网均有倒钩固定在下腔静脉壁上,如固定钩穿破血管壁,并进而损伤相邻器官,可产生相应的症状,发生率在9%左右。可能受损的器官包括十二指肠、小肠、腹主动脉、胰腺等,并可引起后腹膜血肿。

  C、滤网移位:滤网一般放置于肾静脉下方,如滤网未能很好地固定,可随血流发生移位,大多数移位的距离在7cm以下,极个别可移位至右心房、右心室,甚至移至肺动脉内。滤网移至心脏内可使心搏骤停。滤网如移至肾静脉下方,一般不会影响肾功能。理论上讲如肾静脉形成血栓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但临床上并无相应的报道。滤网的定位错误也可能是因技术操作失误引起。

  D、导引钢丝被卡、滤网折断等临床上较少见。

  (3)手术方法:

  A、通常选择右股静脉作为穿刺点,也可选择右颈静脉或左股静脉,但颈静脉径路有发生空气栓塞的危险,而左髂静脉解剖的特殊性使左股静脉径路较右侧困难。

  B、穿刺成功后,送入直径0.035in(英寸)的导引钢丝至下腔静脉,拔出穿刺针,换入扩张导鞘,导鞘直送入下腔静脉,拔出扩张管。

  C、在导鞘内插入滤网释放器,在X线透视定位下将释放器顶端放于第2腰椎水平。

  D、抽出释放器中的导管及外鞘,释放滤网,一旦滤网释放完毕,不能再试图移动滤网。

  E、将导鞘连同释放器一起拔出,穿刺点压迫止血。

  二、慢性下肢静脉阻塞的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如静脉管腔未再通或再通不完全即形成慢性下肢静脉阻塞,如果侧支静脉代偿不足,患肢肿胀不易消退,给病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影响。慢性下肢静脉阻塞的治疗应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

  1、机械物理治疗:由于下肢静脉血回流受阻,导致静脉淤滞、组织肿胀,利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能明显改善病人的症状,减轻患肢胀痛感,加速肿胀消退,并能有效地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晚期并发症。弹力袜应选有阶梯压差的医用弹力袜,从踝部向上压力逐渐降低,日间应坚持穿戴,临睡前去除。此方法简单,易于接受,但在下肢静脉血栓急性期时应禁用,以防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

  2、药物治疗:慢性下肢静脉阻塞的病人仍应给予抗凝治疗,因为有血栓史的病人再次血栓形成的机会很大,抗凝治疗能有效地预防血栓再次形成。一般选用口服抗凝治疗,如华法林,也可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噻氯匹定(抵克力得)等。中药活血药物如丹参等有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

  3、腔内介入治疗:主要针对大血管,如髂静脉和下腔静脉等。当静脉血栓形成后再通不完全时局部容易形成狭窄,利用静脉造影明确狭窄的部位后,从对侧股静脉插管至狭窄处,用球囊导管扩张,并放置支架,恢复管腔内径。腔内介入方法简单,但只适合大静脉短段狭窄,且支架放入静脉管腔内,本身也是诱发血栓形成的一个因素,远期效果尚不肯定。

  4、手术治疗:慢性下肢静脉阻塞一般无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是再建静脉旁路,由于静脉血流的特殊性,使得旁路血管长期通畅率不如动脉血管,因此手术治疗应严格控制适应证。手术前彩超、磁共振静脉造影或常规静脉造影有助于明确静脉病变的部位、范围,盆腔CT检查能排除肿瘤压迫的可能。

  (1)手术适应证:经保守治疗无效、有明显症状的下肢静脉阻塞者。

  (2)影响静脉旁路血管长期通畅的因素:

  A、旁路血管材料:与动脉旁路手术相同,旁路血管首选自体静脉,自体静脉较人工血管有更好的长期通畅率。最常用是大隐静脉,如将其纵行剖开,再螺旋状排列缝合,可制成较大管径的血管,用于髂静脉甚至下腔静脉旁路手术。对侧的股浅静脉有时也被用作旁路血管,但由此可能造成对侧下肢肿胀或其他并发症。上肢静脉及颈静脉偶尔也被应用。冷冻保存的人异体静脉也开始用于临床,但其远期效果尚待证实。人工血管材料中,聚四氟乙烯膨体(ePTFE)用得最多,因为ePTFE人工血管可做成任何口径及长度,使用时无需预凝,带支撑环的人工血管受压后不容易塌陷、成角,同时ePTFE人工血管较其他材料有更好的抗血栓形成特性。

  B、暂时性动静脉瘘:1953年由Kunlin首先提出旁路血管远端建动静脉瘘,可使旁路血管内血流加速,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实践表明暂时性的动静脉瘘的确能改善旁路血管的远期通畅率。但对有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回心血量的增多,会加重心脏的负担。Menawat认为瘘口口径与旁路血管的直径比不应>0.3。动静脉瘘口处可绕一根不吸收的2-0线,并松松地打个结,线头埋在皮下,以便日后容易辨认结扎、关闭瘘口。瘘口的关闭也可通过介入的方法插管栓塞。瘘口关闭时间一般在术后6个月。

  C、血栓预防措施:如前所述抗凝药物及间歇性腿部充气压迫,能有效地预防血栓形成。手术中在旁路血管远端的静脉找1根属支,插入一细导管,另一端引出体外,术后持续滴注肝素稀释液,通过测定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使之不超过正常对照的2倍。48h后拔除导管,通过体表静脉继续给予肝素抗凝治疗,并逐步转为口服抗凝治疗。

  D、旁路血管的密切观察:手术中当旁路血管建立后,用彩超或静脉造影检查,有助于判断吻合口的通畅情况,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测定远端静脉压,比较阻断旁路血管前后的静脉压的变化,了解旁路血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术后1天,通过静脉属支的留置导管行造影检查,可及时了解旁路血管的通畅情况。出院后定期彩超随访,一旦发现问题,尽早予以纠正。

  (3)手术方法:

  A、大隐静脉-腘静脉旁路术(May-Husni术):1954年由Warren和Thayer首先设计,但未得到推广。直到20世纪70年代由May和Husni再次介绍并加以推广。此术适用于单纯股浅静脉或近端腘静脉闭塞的病例。手术将同侧大隐静脉留作备用,显露远端腘静脉,将该处的大隐静脉切断后,与腘静脉远端行,端侧吻合。吻合时力求精细操作,尽可能不损伤血管内膜,用6-0或7-0不吸收的无损伤缝线连续缝合。暂时性的动静脉瘘可选择在踝部,将胫后静脉的一支或将大隐静脉与胫后动脉端侧吻合。由于单纯股浅静脉血栓的病人较少,且手术后旁路血管远期通畅率不高,因此本手术目前已很少进行。

  B、耻骨上静脉旁路术(Palma-Dale术):1960年由乌拉圭医师Palma首先报道,并由Dale加以推广。此手术适用于一侧髂静脉阻塞、对侧髂股静脉正常且患侧腹股沟韧带下方静脉无血栓、无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病例。另外手术只选择两下肢周径差4cm以上的病例。手术选用健侧的大隐静脉作为旁路血管,大隐静脉要求周径在4mm以上,且不宜选用曲张的静脉。将健侧的大隐静脉游离一段,切断并结扎其属支,留取25~30cm,于其远端切断,将大隐静脉自耻骨上皮下隧道引至患侧股静脉处,用肝素及罂粟碱稀释液扩张大隐静脉后,将它与股静脉用5-0或6-0无损伤不吸收缝线端侧吻合。选择患侧大隐静脉或股静脉的1根属支与股动脉建立暂时性动静脉瘘,另选择1根属支插入细导管作为肝素连续灌注及术后造影的通道。如自体静脉条件不理想,也可选择8mm口径的ePTFE人工血管作为旁路血管。本手术由于远期通畅率较满意,因此目前仍在不少医疗中心得以开展。

  C、股-腔静脉、髂-腔静脉、腔-房静脉人工血管旁路术:适用于无法行Palma-Dale术的单侧或双侧髂静脉血栓、下腔静脉血栓的病例。股-腔静脉旁路术选用10~12mmPTFE人工血管,且应建立暂时性动静脉瘘。髂-腔静脉旁路术选用14mmPTFE人工血管,下腔-下腔静脉旁路术或腔-房旁路术选用16~20mm人工血管,一般无需建暂时性动静脉瘘,所用人工血管应带外支撑环。由于手术较大,且远期通畅率尚不理想,因此应严格控制适应证,选择症状严重、经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病例。

白菜是我们日常最常见的一种蔬菜,它不但美味营养价值高,还具有一定的抗病性,例如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多吃白菜绝对有想不到的疗效。



静脉炎特征表现

静脉炎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又叫血栓性静脉炎,主要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两种。不同类型静脉炎的特征表现也有明显区别。比较明显的症状是皮肤周围呈现充血性红斑,甚至伴有水肿。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病人诉述小腿肿痛,不能行走。检查小腿部的疼痛和压痛以及小腿轻度肿胀,Homans征呈阳性反应。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又称为周围型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发于小腿肌肉静脉丛的血栓形成,是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由于范围较小,常不影响血液回流,激发的炎症反应程度较轻,临床表现不明显。

2、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诉述全下肢肿痛,发胀,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位于髂股静脉,发病率低于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左侧多见,为右侧的1-8倍,究其原因,为左髂总静脉解剖上受右髂总动脉的压迫及腔内的结构异常所致,1965年Cocket等将此类病变分析后首次提出了“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概念。此病临床症状明显,起病骤急。有疼痛和压痛,血栓在髂股静脉内激发炎症反应,可产生局部疼痛和压痛。有的病人在股三角区,常可扪到股静脉充满血栓所形成的条索状物。肿胀常很明显,一般大腿或小腿周径与健侧相差数厘米。有的可见代偿性浅静脉曲张。体温升高但多不超过38.5℃。

(2)继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又称为混合型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起源于小腿肌肉静脉丛,上行蔓延,累及髂股静脉。此病具有下列临床特点:起病方式大都隐匿。症状开始时轻微,直到髂-股静脉受累,才出现典型症状,因此实际病变期比症状期长。足靴区营养性变化。

(3)股青肿:

最严重的类型,无论是原发性或继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只要患肢整个静脉系统包括潜在的侧支在内几乎全部处于阻塞状态,同时引起动脉强烈痉挛者,即形成股青肿。起病骤急,全身反应严重,体温多超过39℃,典型症状在患肢表现为广泛性明显肿胀,皮肤紧张、发亮而呈紫绀色,可伴有水泡检查发现患肢皮温明显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

3、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可有1~10%的患者并发肺栓塞,致命性肺栓塞占0.5%~2.0%。典型的可有三大症状(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和三大体征(肺啰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奔马律),但仅有15%的肺动脉栓塞患者有以上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急促,少数患者可有明显的紫绀,巨大的肺栓塞可发生严重的心源性休克甚至瘁死,但多数肺动脉栓塞的患者缺乏特异的症状。



脑膜中动脉吻合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脑膜中的动脉如果出现了问题以后,就对自己的大脑对自己整个人的身体,会构成严重的方法很多出现脑膜中动脉的一些异常后,很多患者想选择大脑中动脉吻合手术治疗,那么这种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有哪些?就来一起看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适应症

1.颅外手术“不能达到”的颈内动脉闭塞或狭窄,并因侧支循环不足而有脑缺血症状者。

2.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因侧支循环不足而发生脑缺血症状者。

3.弥漫性低灌注压综合征:由于颅外手术“不能达到”的多发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智力减退、晕厥、共济失调、直立性脑缺血发作等症状者。

禁忌症

1.高龄病人,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例如肺、心、肾、肝疾病,糖尿病等。

2.已有严重而持久的神经功能障碍者。

3.虽有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但无神经症状,脑血流量(CBF)也正常,表示侧支循环充足者。

4.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或内囊处有广泛脑梗死者,估计即使吻合术成功也难以改善症状者。

脑膜中动脉,通过大脑中动脉吻合术适应症和禁忌症,以上均为很多的患者,详细介绍了适应症和禁忌症,所以对于很多患者要想达到手术效果更健康,一定要了解以上介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通过全面的了解,再通过正规医院进行治疗,都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可摘局部义齿适应症和禁忌症

对牙齿保护要全面进行,饮食上要选择简单食物,复杂食物都要减少选择,这样对牙齿不会有太多损害,而且牙齿有疼痛的时候,要及时缓解,避免引发牙齿更多稳定,可摘局部义齿适应症和禁忌症都有什么呢,也是很多人不了解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对可摘局部义齿有更多认识。

可摘局部义齿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证广泛,从缺失一个牙到只剩余一个牙的情况均可采用可摘局部义齿。尤其适合缺牙数目多,游离缺失,有组织缺损,以及余留牙牙周健康情况较差的牙列缺损者;对于腭裂患者,可以修复缺失牙的同时利用义齿基托封闭腭裂隙;对于过度磨耗等造成的面下1/3高度降低者,可利用可摘局部义齿合垫升高垂直距离;生长发育期的缺牙儿童也适合采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修复缺失牙的同时不影响颌骨的生长发育;可摘局部义齿还常在治疗过程中作为一种短期的过渡性修复(即刻义齿、暂时义齿);满足某些特殊美观要求(美容义齿、化妆义齿);因身体健康原因不能耐受固定义齿修复,不接受大量磨除牙体组织,或因经济条件等原因不愿采用固定义齿修复的牙列缺损者。

禁忌证

无正常行为能力,生活不能自理。义齿不便摘戴、保管、清洁,有误吞义齿危险的患者,如患有偏瘫、痴呆症、肢手残缺、癫痫、严重精神障碍者;患猛性龋未治愈者;修复间隙过小,影响义齿强度;有口腔黏膜溃疡、肿瘤等疾病未治愈者;对义齿材料过敏又无其它材料可取代,或个别患者对义齿异物感明显又无法克服者。

在对可摘局部义齿认识后,选择它的时候也要根据牙齿需要进行,而且对它的材料选择,一定要选择好的,这样使用过程中,对身体也不会有损害,同时对可摘局部义齿每天也是要进行清洁,这样避免引发口腔疾病,这点也是要注意的。



急性硬膜下出血适应症禁忌症和术前准备

急性硬膜下出血了,是威胁很多患者特别严重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得不到尽快治疗,会发展很快,因此对于得了这种疾病的患者,就想全面了解一下急性硬膜下出血适应症,禁忌症,和手术前的准备,为了你能全面了解,就来一起看看下面内容介绍。

适应症

急性硬膜下出血清除术适用于:

1.伤后有明显的中间清醒期,有骨折线经过血管沟,并有明显脑受压症状或出现钩回疝综合征者。

2.CT或脑血管造影检查,在硬脑膜下有一较大的梭形血肿,并有占位效应,使中线移位者。

3.经钻孔探查证实为硬脑膜下血肿者。

禁忌症

1.双侧瞳孔散大,自主呼吸已停止1h以上,处于濒死状态者。

2.CT检查见血肿量较小,且无占位性效应,病人一般状态良好者,可先行保守治疗,严密观察。

术前准备

1.术前必须有正确的定位诊断。近年来由于影像检查技术的进步,CT、MRI、DSA等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对病变的部位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术前应详加分析,以便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争取获得最好的显露,尽可能地避开颅内重要结构,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和争取良好的效果。

2.皮肤准备,手术前先用肥皂及水洗净头部,剃光头发。

3.手术前禁食。

4.术前1h给苯巴比妥0.1g,阿托品0.4mg或东莨菪碱0.3mg肌注。

以上内容就对急性硬膜下出血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手术前的准备,做了详细的介绍,所以对于很多得了这种疾病的患者,为了能尽快的让自己康复,可以全面了解以上的介绍,做好手术前的准备,相信通过手术,就可以尽快让自己康复。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病变的治疗方法

当今社会人扮演的角色是越来越多,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人的身体却是越来越差了,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病变最容易被感染了。

  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病变的有效方法。由于双瓣膜病变中各瓣膜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及其组合类型不同,其外科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与单瓣膜手术还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必须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而定。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病变的外科治疗有四种手术方式,即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二尖瓣置换术和主动脉瓣成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和二尖瓣成形术以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成形术。但由于主动脉瓣解剖的特点,施行主动脉瓣成形术方法效果较差,因此,在临床上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病变常用的手术方法是双瓣膜置换术,有时二尖瓣病变较轻,可作主动脉瓣置换术与二尖瓣成形术,其余两种手术方式很少应用。

男人由于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等原因,健康容易受到威胁,平时一定要多检查自测,小心真的患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病变,给自己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和后果,所以说,认真工作没有错,但是不会照顾自己就是你的错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