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的出路和中医药科研的思考_民间中医针灸特效穴

由网友(百里红妆)分享简介:关于“民间中医”的定位与正名:什么人算是民间中医?迄无定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民间中医”无法定位,则民间我老公干活抬东西的时候,不小心就扭到的腰,听说民间中医针灸治疗扭伤特别的好,我就领他去看病,当时我老公走路都要哈着腰,一直起来就会感到腰痛,拍了片子说是扭伤,民间针灸师就在他身体扎了好几次针灸后,老公...



民间中医的出路和中医药科研的思考

关于“民间中医”的定位与正名:什么人算是民间中医?迄无定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民间中医”无法定位,则民间中医学会的法定地位也就难以正名,工作就难以正常开展,此其一;目前在社会上,特别是不发达地区活动的地位不确定的“民间中医”约有50万之众,是一支相当庞大的队伍。他们长期在法律的视野之外行医,他们中的大多数在缓和社会不发达地区缺医少药方面的矛盾时起到某些补缺拾遗的作用。当然,也有些庸医行骗之辈混迹其中。

过去,卫生行政部门(医监)对他们一律采取剿灭的态度,十分不妥:(a)加剧地区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缺医少药的危机;(b)影响了劳动就业机会;(c)扼杀了不少有用之才。它们活动的主要地区均在那些“高级”医生所不愿涉足的偏远之地,许多原创医学瑰宝保存得相对完整。他们的存在好比一座“中华原创医学基因库”得到了保护。(d)“民间中医”像“野草”,烧不尽、砍不绝。卫生行政几次的禁绝都没有获得成功,反而增添几分社会不和谐的杂音,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因此建议:改“围剿”为给出路,将这些没有名分的“游医”纳入体制内进行管理,化消极为积极,化社会不安定因素为社会推动因素。当然“给出路”不等于放任,而是更积极的管理,将其中的原先就很优秀的部分“正名”,使其更努力地为社会服务。将其中确有专长而江湖气实足者改变其江湖习气,将其中少数不宜行医的害群之马彻底挡在门外。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让医监部门长期头痛的“游医”之患当可禁绝。

#p#副标题#e#

这样做的可行性,无论国内还是发达国家都有成功的先例。在国内,“足疗”行业已成为200万人就业的群体,他们在“足疗协会”的自律管理之下,虽不能说已经“大治”,但起码没有出大的事。在先进国家,如德国政府为了扩大就业率,对那些累积学习(特别是向中国人学习)200小时者发给营业执照(非药物);在美国,自1998年克林顿总统颁布法令,“人民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医疗方式”以来,民间中医大行其事(中药处方除外),数以十万计的华裔和部分非华裔者因而获得生计,既解决部分就业问题,也缓解了由于西方医学不尽如人意所引发的社会矛盾。近年来,在“民间中医”那里就医的达6.3亿人次/年,平均每位美国人在民间中医那里就诊的有2.1次,消费额约达250亿美元/年。应该指出的是,所有的管理都是由卫生部委托经过合法批准的民间行业协会进行管理,因此政府并未因此而消耗行政资源,十分值得我国政府借鉴。

故尔可具体建议,(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设立“民间中医师”职业;考核、管理、培养等工作交由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负责;协会起草“民间中医药师”考试、考核、审批、惩戒、培训方法细则,由国家中医药管理总局审批、核准后,委托协会执行。(2)关于加强民间中医药科学研究问题。目前,中医有关科研单位基本上是沿袭西方医学研究方法,所采用的标准也一直以西方医学标准为标准,这是妨碍中华原创医学发展的主因。东西方医学是方法论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研究方法不同、鉴定标准也不同,故尔以西方医学标准审中医学成就得失,无异于削足适履。因此,从战略发展的高度看问题,有必要建立具有中医方法论为指导的科研体系。想让现有的科研单位转舵难度极大,因为因循守旧已久,积习难改,因此中医药学的科研必须另辟蹊径;其中补救方法之一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总局的扶持下另建一支“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中心”为核心的科研队伍。委托“民医协会”管理,汲取多学科的研究力量,就中医药发展的核心问题进行非西方医学方式的研究。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在中医药学领域产生突破。鉴于民间中医科研力量的弱小,因此建议给予新成立的“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中心”以“科研特区”的地位。因为目前有关中医科研之法令法规有许多不利于中医科研发挥自主创新的因素。



民间中医针灸特效穴

我老公干活抬东西的时候,不小心就扭到的腰,听说民间中医针灸治疗扭伤特别的好,我就领他去看病,当时我老公走路都要哈着腰,一直起来就会感到腰痛,拍了片子说是扭伤,民间针灸师就在他身体扎了好几次针灸后,老公明显的感到疼痛减轻,这是扎了哪个特效穴啊,现在就说说我知道的事情。

针灸特效穴头面颈项部病症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

   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胸腹部病症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

   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腰背四肢部病症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夹脊按部取,腰穴适当深。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其他病症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

   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

以上所介绍的内容是我所了解的民间中医针灸特效穴。中医真的有好多的好处,我老公的腰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现在好多了,我告诉我老公自己知道有腰脱,下次在干活的时候要注意些,不要太用劲,用劲过猛就又容易发病,到时还得用民间中医针灸来治疗。



民间中医特色疗法有什么好处

可以说,我们国家特有的中医疗法与西医相比不相上下,尤其是一些特殊的疾病,可能采用西医的疗法不能很好的治疗,但是利用中医治疗就可以收获较好的疗效。而且,一些民间中医特色疗法对治疗疾病也可以有奇效,就拿艾灸这种方法来说,能够治疗的疾病相当多,效果都是非常好的。

艾条的制作方法

艾灸疗法的主要材料为艾绒,艾绒是由艾叶加工而成。选用野生向阳处5月份长成的艾叶,风干后在室内放置1年后使用,此称为陈年熟艾。

取陈年熟艾去掉杂质粗梗,碾轧碎后过筛,去掉尖屑,取白纤丝再行碾轧成绒。也可取当年新艾叶充分晒干后,多碾轧几次,至其揉烂如棉即成艾绒。

1.艾炷的制作

将适量艾绒置于平底磁盘内,用食、中、拇指捏成圆柱状即为艾炷。艾绒捏压越实越好,根据需要,艾炷可制成拇指大、蚕豆大、麦粒大3种,称为大、中、小艾炷。图146。

2. 艾卷的制作

将适量艾绒用双手捏压成长条状,软硬要适度,以利炭燃为宜,然后将其置于宽约5.5厘米、长约25厘米的桑皮纸或纯棉纸上,再搓卷成圆柱形,最后用面浆糊将纸边粘合,两端纸头压实,即制成长约20厘米,直径约1.5厘米的艾卷。图147。

3.间隔物的制作

在间隔灸时,需要选用不同的间隔物,如鲜姜片、蒜片、蒜泥、药瓶等。在施灸前均应事先备齐。鲜姜、蒜洗净后切成约2-3毫米厚的薄片,并在姜片、蒜片中间用毫针或细针刺成筛孔状,以利灸治时导热通气。蒜泥、葱泥、蚯蚓泥等均应将其洗净后捣烂成泥。药瓶则应选出相应药物捣碎碾轧成粉末后,用黄酒、姜汁或蜂蜜等调和后塑成薄饼状,也需在中间刺出筛孔后应用。

二、艾灸的方法

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

(2)无瘢痕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医者可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位再灸,按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2.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图148。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

除了艾灸这种民间中医特色疗法之外,还有按摩疗法、拔罐疗法、针灸疗法等等,这些比较有特色的疗法能够为我们解决很多身体上的问题。而且,这些特色疗法即便是没有病,也可以使用,因为它们都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功效,让人的身体保持健康。



民间中医气功养生的保健操

预备式 面向南方,两足分立同肩宽,,足尖向前,全身松静自然,嘴微闭,齿微叩,舌轻抵上腭,目守祖窍(两眼之间,又谓玄关),鼻吸鼻呼,自然吐纳,静养2分钟,随后将口中津液缓缓咽下。

采气连三田 两手由体侧移至腹前(脐下3寸处),掌指相对,掌心向上,徐徐抬臂,双掌置于眉前一拳处,随势用鼻轻、缓、匀、长吸气,腹部随之轻轻鼓起。双掌内旋180 度,掌心向下,缓缓下降至脐下3 寸处,随势做轻、缓、匀、长呼气,腹部随之轻缓内收。反复习练,默数24息 (即自然呼吸24次,以下各式均同)。

推丹气通关 双手由体侧移至脐下3寸,掌心向内,距离腹部一拳,掌指向上,徐徐上举平肩,置于肩前两拳处,随势吸气。双掌外旋180度,掌心向外,掌指向上,轻缓向前 平推掌,随势呼气。双掌内旋180 度,掌心向内,掌指向上,轻缓屈臂平收,掌置于肩前两拳处,随势吸气,再向前平推掌,呼气。默念至第24息吸气,平收掌后,双掌自然下降置于体侧,随势呼 气。

托天理三焦 双手由体侧移至脐下3寸,掌心向内,掌指向上,徐徐上举过头后双掌外旋180度,掌心向上,头微后仰,目视双掌,随势吸气。双掌外旋180度后轻缓向体侧画弧,置于体侧,随势呼气。吸上呼下,反复练习。

浮沉益脾胃 双掌外旋 90度,掌心向前,小臂从体侧徐徐上浮,随之屈肘,双掌向胸膻中穴(胸口正中,两乳中点)前一拳处画弧,掌指相对,掌心向下,随势吸气。双掌轻缓下沉至脐下3寸处后,移归体侧,随势呼气。

收功 双目轻闭,自然吐纳,静养2分钟后缓缓咽下津液,然后轻睁双目,缓行百步(室内可原地轻踏步百次)。

练此保健操要注意以下事项:

1.气功操吐纳为鼻吸鼻呼的腹式呼吸,吐纳要求轻、缓、匀、长,伴之收腹鼓腹应轻、缓,勿故意用力。

2.意念为默数二十四息、练每步功均默念“一吸气,一呼气;二吸气,二呼气……至二十四吸气,二十四呼气” 止。形体疏导宜在意念引导下和吐纳同步进行,要求轻松自然。

3.此功四季可练,可整体练,亦可选练其中之单一功法,每日练1~2次,练功应以自感舒适为度。



春季中医养生小常识介绍

春季是最美的季节,世间里的一切都苏醒了一般,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但是细菌也是在不停的生长的,这样的话如果人们稍有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就会导致细菌进入到自己的体内,所以我们要学会一些养生的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些春季中医养生小常识。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主要包括:经络养生、体质养生、气功养生、运动养生、房事养生、情志养生、睡眠养生、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养生、顺时养生、四季养生、乐娱养生、部位养生、药物养生、沐浴养生、减毒养生、静神养生、瑜伽养生等内容。一睡眠,二便利,三饮食。中医养生讨论专题是有民间中医网论坛发起并组织网友和医护人员进行研究学习中医养生的,主要目的弘扬经典中医知识,挖掘民间中医方剂,推广中医药文化,扩大中医药的影响;介绍民间中医药方,医师,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增进人们对中医的了解。客观、公正、通俗地介绍中医,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对中医的理解,并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增加人们对中医的正确认识。发布和交换中医药信息、国家政策、科研成果等。

食疗养生

中央电视台介绍国医大师路志正吃“醋泡姜”四十多年,“90岁的年纪,40岁的心脏” ,从体检报告上来看,身体各个脏器的健康水平,都相当于中年人的水平。现代研究,这个姜的某些成分可以使血管和肝脏少吸收胆固醇,帮助增强心脏功能,辅助治疗冠状心血管疾病,这也许就是路老90岁心脏功能和心血管能够如此健康的原因吧,那说到底了,这还是姜的作用,其实姜的这种作用很早就被认识到了,宋代《东坡杂记》中记述说,杭州钱塘净慈寺一位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可见吃姜养生古已有之。八珍糕是明朝御医陈实功发明,后来成为乾隆皇帝每日养生的必备功课,中医认为补脾胃是治一切疾病的根本,所以健脾八珍糕非常受现代中医专家的推祟。辟谷养生 辟谷养生作为中医养生的一部分,人体在辟谷状态下能排除宿便,清除体内毒素,在现代的社会里对中医健康养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辟谷养生减肥排毒,对于现代人的亚健康等虚胖人群的减肥排毒,其作用对现代亚健康人群的调理寻找到了一门独特有效的方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以上这篇文章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春季中医养生小常识 ,详细大家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了,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的时候就可以学着做一些这样养生的常识,更加重要的是自己的卫生问题。



中医的国外热潮将使国内的春天早日来到

 

王天明,原名王廷民,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执行秘书长、北京泰怡堂国际养生中心秘书长。
 
中国是传统医学最发达的国家,也是养生文化底蕴最丰厚的国家。中草药“一罐煮”煮了几千年,在没有西药和西医的岁月里,中国平安[49.19 -1.91%]度过了多次世界性大瘟疫。即使在西药和西医占据显赫地位的当今时代,中医药也在危难关头冲锋陷阵,不仅扑灭了SARS瘟疫,而且“突破了艾滋病火线”。
 
但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医药在中国逐步沦为西医药占统治地位的医疗卫生体系的附属品,该“阉割”的“阉割”,该西化的西化,从教学、科研到临床,从审批到生产,中医药已经差不多只剩下科技时代夕阳残月的影子和偏远山村依稀闪耀的火种。不到半个世纪,这个几千年来依赖中医药生生不息的泱泱大国就已经变成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在30%以上,是日本的75倍。最有讽刺意味的是,早在江户时期曾大量引进中国医药[18.14 -1.04%]书籍并受惠于此的日本,用近似于中医养生的办法“少吃饭,多走路,一天一包花栓豆”,把心脑血管发病率降低到0.4%。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1/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这从总体上说明用药最多的人群是发病率最高的人群。世界上最健康的人是在坚持农耕生活,缺少西医、西药的新疆阿克苏、广西巴马等地区。
 
尽管半个世纪来中医药处于被摧残的地位,但在世界医药危机当头和中医药被西方标准“克制”的双重压力下,为了自己的健康,老百姓还是自觉地念起了中医养生“经”。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认为,“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
 
由于西医药在治疗慢性病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不少德国人也将康复的希望转而寄托到运用自然疗法的中国古老医学上。德国国家医疗保险部门已开始尝试将中医治疗纳入医疗保险,头痛、腰椎疼痛和关节疼痛3种常见疼痛性疾病的针灸治疗已被作为保险对象。德国现在一年有不下200万人看中医,而且人数在骤然增加。法国是最早使用中医药的欧洲国家之一,具有临床意义的针灸始于1930年代,目前注册针灸医生稳定在1200名左右。 
 
外国人来华学中医的热情也在高涨,2010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就读的本科留学生有1069人,主要集中在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专业,留学生来源国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2005年的35个国家增加到2010年的56个国家。
 
“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国外不断高涨的中医热,反射了国内中医的发展势态,国家出台的中医药“治未病”工程和医疗卫生工作由“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的战略前移,充分体现了国家发展中医药方面的方针和倾向,纵观中外,新世纪[22.60 -1.44%]中医的春天即将来临,中医的国外热潮将使中医在国内的春天早日来到。
 
树立中医药国家品牌,让世界来接轨
 
2009年5月7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是建国以来首次以国务院名义发布的中医药领域全面系统性指导文件,其中提出了“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和一系列措施。那么中医药怎样才能走向世界?是继续搞“现代化、科学化”来接世界的轨,还是“返观内照”,遵循自身规律,走自己的路,让世界来接轨?
 
“在中国医院中普遍使用的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的产物——电针仪,在法国并不受欢迎,法国民众更推崇不掺加任何现代元素的经典中医药,排斥我们目前正在大力推广的现代中医药。”在2009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中医药国际论坛上,法国高等社会学学院社会人类学博士、已在法国定居多年的贺霆教授语惊四座,他的论点在美国执业针灸师Shelley Ochs、执教山东中医药大学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加拿大人Michele Ball的演讲中得到了呼应。
 
据贺霆介绍,在法国,由于诊费、药价居高不下且大部分无法由社会保险报销,因而中医在法国几乎成了一种“奢侈品”,而并非中国内地习惯的“简廉”医疗。Michele Ball说:“西方人对中医药的积极看法是:中医药蕴含智慧,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个体化治疗的全新医学模式,是一种自然疗法,有很好的经验及结果。消极的方面是,由于中西方教育、文化方面的差异,还存在信任问题,对中医的诊断、方法和实践不了解。”因此她建议中国要保留纯正的中医药,“中医药国际化和现代化,并不意味着全盘‘西化’”。
 
曾担任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课题组组长的贾谦教授,近几年在做有关中医药的报告演讲时,时不时忏悔自己曾因在“中医药现代化”方面所做的努力而给中医药带来的毁灭性灾难,他认为,“中医根本不应该提现代化,我主张中医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自主发展”,“未来振兴中医的希望,不在国家设立的正规的中医院校里,而在于解放民间中医”。
 
开发新药的巨大耗资和新药的副作用,迫使葛兰素史克、辉瑞等一些跨国制药公司开始看好中药,耶鲁大学等一些研究西药的实验室也把研究方向转向中药方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任德权认为,从美国首个获批的植物药Veregen案例看,中药国际化的障碍不是机理和成分问题,这是国内中医药界一直存在的一个误区,他认为中药国际化突破口在质量和临床。
 
中国人相信已经用了几千年的中药,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为,安全性是永远不可能在临床试验阶段就被充分证明的,这是中药进入FDA审评面临的挑战。强生公司的医学总监李青博士认为,面对国际环境,我们寻找中西方的共同点、共同的语言,至关重要,希望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整体医学理念和医学实践引入到西方国家,和现代西方科学方法结合起来,让中医药真正成为被世界认同的学科。
 
文化传播带动是中医复兴的根本途径
 
中医药走向世界,非要跨入其他国家为中医药设置的门槛吗?一些活跃于国外,致力于中医药文化和技术推广的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为我们提供了回答。美籍华人许明堂教授通过自己近20年的努力,创建了以推广扁鹊医学为宗旨的空达维尔医学研究院,并把它连锁复制到了俄罗斯、德国等国家,目前全世界已经有大约5万人学习并因此而受益。只要获得空达维尔医学研究院的扁鹊意像医学毕业证书和资格证书,就能在俄罗斯,美国、乌克兰等国家合法从事医疗保健工作。许明堂教授曾被邀请给美国议员做专题报告并为他们查病调病。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薛长利是澳大利亚中医业界的领军人物,2010年6月他所创办的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系成立了南半球首家“中医孔子学院”。目前在澳中医师已有3000多人,不少是汕头人,在悉尼市区形成了“中医一条街”。在他们的努力和争取下,澳大利亚将于2012年7月1日起对全国的中医进行注册管理,这意味着中医将首次在西方国家获得合法化承认。
 
世界各地活跃着不少像许明堂和薛长利一样致力于中医药临床实践、技术和文化推广的中医药专业人员,他们的努力不同程度的为宣导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思维起到积极作用,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打下一定基础。
 
“避难趋易,内病外治”
 
将成为中医发展的新趋势
 
针灸之所以首先在世界上得到认可,除了其立竿见影的效果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针灸不用内服任何东西,也不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副作用。理清这个思路以后,可以帮助我们跳出被西方标准所套的怪圈,效法针灸的成功之道,发掘和推广传统中医外治技术,从而推动中医药整体繁荣。
 
中医外治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黄帝内经》中记载了许多外治法,如针、灸、熏、贴、蒸、洗、熨、吸等诸多疗法,古代医家治病也多取外治法,如扁鹊、华佗、葛洪等均擅长应用外治法治疗内外诸疾,吴师机的著作《理瀹骈文》是历史上外治疗法的集大成者,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至今影响犹深。
 
国内中医药领域的一些单位为了在夹缝中求得生存,避开以西方标准为主设置的门槛,要么变相开发成中药保健食品、化妆品等,要么在发掘、继承和创新中医外治疗法和技术方面下工夫,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医疗尤其是保健养生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重要的应用,如拔罐、刮痧、整脊等。外治药物开发也取得很大进展,奇正藏药[25.11 -1.30%]连续7年创下全国外治药物销量第一的业绩,并远销美国、欧洲及东南亚等36个国家和地区。据调查,国内还有像能断指再生、对糖尿病溃疡有特效的泰生堂系列保健药膏,对肝病和癌症疼痛有特效的脐生堂脐灸疗法,对牙痛、骨关节痛等能迅速解除的外用药水等,这些能够有效解决疑难杂症且易被接受的中医外治法,一旦得到开发和广泛应用,将对国内外了解中医药、应用中医药产生巨大影响。
 
纵观全球医学的发展趋势和疾病谱的变化,医源性、药源性、心身疾病以及老龄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主要课题,人们对于预防保健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一些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带给人们安全用药的恐慌,随着医学模式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在世界范围内正兴起“回归自然”的潮流。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顺势而为,从战略角度出发重视和扶持中医外治的开发和应用。
 
2011年对走向世界的中医药而言依然是“冰火两重天”。从欧洲来看,长期以来,几乎所有的中药均以食品、营养品、食品添加剂或化妆品等形式进入欧盟,但2011年被业界称为欧盟传统草药注册的大限将至,也就是《欧盟传统草药法》过渡期即将结束,这意味着一部分中药将获得渴望已久的“绿卡”,这是“火”的一面;而“冰”的一面是,其余的中药将被迫退出欧洲市场。就全球而言,一方面,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药贸易的影响在加剧,中药产品需求弹性相对较大,而民众由于收入受到影响,对未纳入医疗保险体系的药品需求将会降低。另一方面,在世界卫生组织推动的“人人享有初级保健医疗”的战略目标影响下,世界各国也都在对传统医药实施立法管理,传统医药有望纳入一些国家的医疗体系,这有利于从法律层面确立中医药的地位。
 


国医大家朱良春谈中医养生

国医大师做客瞭望杂志,老先生93岁高龄,身强体健,思路清晰谈,他将自己的养生方法告诉大家,谈了谈他学中医的历程和对中医现状的忧虑,下面是详细的对话内容:

“国医大师”朱良春93岁了,但他读报纸、看韩剧、用iTouch,笑称自己“年岁是大了,但反应思维还可以,心态没有老”。

他每周三个半天看诊,每次要瞧二三十位患者,人称最年长的“上班族”,但他自觉“并不疲倦,也不是勉强,我很乐意为病人服务”。

他偶尔也会愤怒:“张悟本那套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报道说他一个号要卖2000元,我说他其实是在利用老百姓追求健康的心理,是个彻头彻尾的大骗子,好中医肯定不会冲着钱。”

在他看来,真正的养生法则“一定是平实的、要靠坚持的,绝不会颠覆常识,也没有捷径可走。”

朱良春是2009年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的首批30位“国医大师”之一。他对本刊记者说,作为一名医生,他有责任告诉公众该如何养生保健。

一喝70年的“养生粥”

朱良春有一碗喝了70年的“养生粥”。

据他回忆,在上世纪30年代末,他随老师章次公在上海行医,彼时霍乱横行,师徒日夜操劳,渐觉体力不支,人也逐渐消瘦。“母亲知道后,把绿豆、薏仁、扁豆、莲子、大枣清洗干净,用黄芪浸泡过的水大火煮开,换小火煮40分钟,再放入枸杞煮10分钟,煮出来的粥不仅味美,而且能抗疲劳、强体力,我记得吃了几个月后,精神开始好转,不再感觉疲劳,这个习惯就保持下来,到现在还坚持每天喝上一碗。”

朱良春解释说,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的功能正常,则气血运行正常、精力充沛,而有清热解毒功效的绿豆是入心经的、带点苦味的莲子也正好能够清心养心;肝藏血,肝经气血充足则体力强健,枸杞是补肝佳品;脾主运化,承担消化吸收功能,红枣、薏仁、扁豆都是健脾的,并有防病抗癌的作用;肺主气,肺气足了才会生机旺盛,薏仁补肺清热化痰的功效非常好;肾藏精,莲子、薏仁、枸杞都对肾有补益作用。“这几样东西合在一起能滋补、调和五脏,使正气充足、精力、体力旺盛,再加上大补元气的黄芪,食疗效果非常好,而且这个粥方非常便宜,普通老百姓都能够消费。”

#p#副标题#e#

“养生没有捷径”

“大家都知道金钱买不到健康,但在现实中,人们往往还是希望买到一个大秘方来获取健康。根源在于老百姓认为维护健康有捷径可走。这很荒谬,如果真是这样,古代的皇帝、今日的权贵都更有条件获悉这个捷径,他们都该长命百岁了,但事实怎样?那么多皇帝中,年过60的都很少,现在的富翁里,英年早逝的也不少。”朱良春说。

在他看来,维护健康没有秘诀,就是精神愉快、适量运动、勤于动脑、作息规律、饮食平衡5条,“这5条说来都是老生常谈,但真正能持之以恒的很少。”

朱良春认为,情绪困扰是百病之源,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冲动、暴怒等情绪波动、失衡,容易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是强烈的“促癌剂”、心脏病的“触发器”、胃肠病的“腐蚀剂”等。“我常说乐则长寿,神安延年,我想这个道理大家一听就懂,但是不是真的能把得失看淡、把名利看开,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尽量不懊恼、不烦躁,不为一点小事耿耿于怀呢?”

朱良春强调运动,因为“活动活动,要活就要动”。他经常看到居所附近有老年人锻炼,但他从来不去,“一方面是因为我有点懒,另一方面也是怕浪费时间。但不动肯定是不行的,我的办法是,每天晚上站着收看新闻联播,一边看一边活动四肢,手臂来回摆动,有点像打太极拳,腿则下沉、弯曲,呈半蹲姿势,这样5分钟就能感觉身体变热,十来分钟就觉得微有汗意,这时我就不动了,慢慢放松。我认为运动一定要适量,贵在坚持。”

朱良春坚持“每日必有一得”。“我没什么嗜好,唯一的乐趣就是读书。每天晚上临睡前,我都要回顾自己今天有没有什么新的知识和体会,如果没有,我一定要去翻书看报,直到发现哪个观点特别好、哪句话特别精彩,我才能酣然入睡。这个习惯我已经养成很多年了,我觉得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填补,让我不会感觉自己精神空虚,从而心安理得地入眠。”

“古人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符合人体规律的。中医认为,白天是阳,晚上是阴,白天要活动,晚上要休息,如果长期该活动时不活动、该休息时不休息,就会导致人体五脏六腑功能失衡、气血混乱,伤害自身健康。”朱良春感慨地说,现代人经常熬夜,但无论如何,要争取在夜里11点前睡觉。“每天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阴阳交接的时候,这是一天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弱之时,是最好的睡眠时间,如果连续熬夜,就会损耗人体阳气,即使你第二天睡到10点也不容易补回来。”

在饮食方面,朱良春讲究“节食可去病”,即饮食一定要合理搭配并有所节制。“宴请一般多是肥甘厚重的美食,我是不太参加的,实在推辞不掉,也尽量以素食为主,肥腻少吃一点。”

朱良春表示,现代人开着车、坐着电梯去健身房锻炼,胡吃海塞后再寻觅各种保健品、减肥药,或是以减压的名义在歌舞厅、酒吧等地流连到深夜等,“这都是不足取的。”

在朱良春看来,真正的养生法则必然是平淡的、朴实的,但又是需要坚持的。“养生没有捷径,健康也不可能一朝一夕获得,全靠自己身体力行、持之以恒。”

#p#副标题#e#

#p#分页标题#e#岐黄生涯

行医70余载的朱良春,跟中医结缘是因为肺结核。

他在南通商立中学读初中的时候,学习非常用功,学校每天晚上9点熄灯,但他还要在走廊里学习到深夜,消耗比较大,营养又跟不上,就感染了肺结核。

肺结核,俗称“痨病”,是那个时代的“白色瘟疫”,一旦有人罹患此病,无异于宣判其死刑。

曾在《呐喊自序》中称“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的鲁迅,即因肺结核在1936年逝世。

朱良春说,他完全靠休息、吃中药、增加营养、练一些气功等精神和生活方面的调理,在一年左右恢复了健康。“那时除了服中药,就是吃百合,这个东西养阴清肺,还治咳嗽,我就经常拿百合煮汤,这对肺结核很有帮助。”

朱良春说他本来希望在商立中学毕业后,能去银行、邮局等处谋个会计的工作,但中途因病辍学,“一面感到患病之苦,一面在阅读中医医书时萌发了学习中医的念头。”

在征得父亲同意后,朱良春初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背诵古典医籍,跟随临证抄方,初步打下基础;继而向往现代中医教育,不惜“出逃”报考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得以接触李铁尘、王慎轩、陆渊雷、祝怀萱等名师,并亲耳聆听名誉校长章太炎的训话。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停办,朱良春不肯半途而废,在淞沪大会战的余烟下,投奔上海名医章次公,“蒙章师介绍,我半天在世界红卍字会医院为难民义诊,获得较多实践体会,半天在章师处实习,得到亲炙,学乃大进。”

1939年,朱良春拜别恩师章次公,回南通独立行医。1940年,“登革热”疫情在南通蔓延,西医多用“消治龙”和“握姆纳丁”注射治疗,可效果不佳。朱良春用清瘟败毒之法治疗,三四天即可见好,名声由是叫响。

解放后,朱良春筹组“中西联合诊所”。在此基础上,1956年,南通市中医院成立,朱良春任首任院长。

#p#副标题#e#

在上世纪50年代,朱良春恪守章太炎“下问铃串、不贵儒医”的教诲,不断发掘搜集民间验方。“只要听说哪里有治疗疑难杂症的民间医生,我都要登门拜访,把那些‘土医生’请进医院,让他们发挥一技之长。”

于是,浪迹江湖的“蛇花子”季德胜、专治淋巴结核的“邋遢先生”陈照、专医肺脓肿的农民成云龙,在朱良春的帮助下考察药理、观察疗效,整理出季德胜蛇药、瘰疬拔核汤、金荞麦口服液等特效药,季德胜、陈照也成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特约研究员,成云龙则获评1989年江苏省十佳新闻人物。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南通“三枝花”的故事。

朱良春在攻克顽症痼疾方面颇有建树。

他研制的“益肾蠲痹丸”,在1989年通过省级鉴定,获得新药证书,至今仍是国内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调节免疫功能,并对骨质破坏有修复作用的中成药。“中国传统医学真了不起,这是我看到的最杰出的奇迹!”诺贝尔医学奖评选委员会原主席诺罗顿斯·强对此评论道,“它纠正了类风关骨质破坏不能修复的错误认识。”

此外,善用虫类药的朱良春还探索出一些新方,如治疗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的“复肝丸”,治疗慢支、肺气肿的“咳喘胶囊”,治疗慢性痢疾、肠炎的“仙桔汤”,治疗痛风的“痛风冲剂”等,皆有不俗疗效。

朱良春著作甚多,且肯将处方公之于众。以朱良春相赠的16开、第4次印刷的《朱良春医集》看,503页的篇幅中,大半涉及处方,方便同道对症下药。朱良春说:“我一贯主张经验不保守、知识不带走。我一个人力量有限,如果多一些医生使用我的方法,就可以救治更多的患者。”

忧虑中医

《瞭望》:你当年发掘南通“三枝花”的故事成为一段杏林佳话,但目前一些有一定疗效的民间中医,往往会被认为是在非法行医,面临巨额罚款。

朱良春:俗话说“单方一味,气死名医”,我在1942年就曾办过只有几页篇幅的《民间医药月刊》,旨在收集民间单方、秘方加以传播。在上世纪50年代,我先后采访、发掘季德胜、陈照、成云龙三位土专家的经验,也是因为我知道,这几位民间医生虽然没有文化,但他们有一技之长,针对特定疾病确能解决问题。

但是,他们不识字还能成为国家医生的故事,只能在那个时代发生。现在也有很多民间医生找我呼吁,我只能说现在是法制社会,那种事情不可能重复了,你必须通过考试拿到执业医师证书才能行医。不可否认,这也扼杀了一部分流传在民间的医疗经验、以及一些有一技之长的土医生。

#p#副标题#e#

我感觉政府应该有一个部门把民间医生临时聘请过来,在中医机构由专人观察他的用药,如果确实有效有关部门就要开绿灯,没效则取缔,这才是保护流传民间的宝贵医疗经验。

据我所知,一些领导其实也知道保护民间中医和其处方的意见很对,但他们也面临实际困难,比如民间中医大多没有行医资格,这意味着政府要承担很多风险,而且要花很多钱来观察疗效,聘请他们也要给工资,这笔经费很让人为难。

当然,也有一些机构会对这些处方产生兴趣,但他们往往不是以诚信交朋友,而是只想在表面合作,一旦掌握处方内容,就想把民间中医一脚踢开。

《瞭望》:你学医是因为中医治好了你的病,你打心眼里信任中医,但现在,一部分人主张中医不科学,很多中医界人士都在忧虑老百姓不是特别信中医了。

朱良春:叫嚣“取消中医” 的人,他们对中医不是完全了解,或者说不是真正了解,而是用现代医学的眼光去审视中医,这是站不住脚的。中医最终要靠疗效说话,这才是以理服人。但现在不少从业者,由于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没有丰富的临证经验,盲目崇拜西方医学,身在宝山却不能识宝,长此以往,中医危矣。

《瞭望》:你对中医最忧虑的是什么?

朱良春:其一,很多中医院西化严重,中医大夫不开中药开西药,中药渐渐成为点缀;其二,中医教育目前五成的内容是西医的,导致教出来的学生不中不西,长期下去,中医会后继乏人、后继乏术,中医就真正危险了;其三,药材不地道、炮制不如法,导致中药质量日渐下降、有效成分不断降低,中药是中医战胜疾病的武器,这是马虎不得的。#p#分页标题#e#

好在政府目前大力扶持中医中药,我相信中医药的前途是光明的。中医中药不仅是中国行,还要世界行,为全人类健康造福。

非常感谢朱老先生对中医养生的倾囊相托,也非常佩服朱老先生这么大年纪还再为祖国的中医药事业思虑担忧,中医有其独到的特色,我们缺乏的缺是发现的眼睛。在老先生的开导下,我们不仅学习了养生的知识,更懂得了中医传承的必要性。 



​肝纤维化的中医治疗怎么做

干=肝纤维化的中医治疗怎么做呢?这个问题对于许多肝病患者来说是比较感兴趣的,虽然许多人并没有出现肝纤维化的症状,但是,我们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肝纤维化的相关知识介绍。对于肝病这种恶性的疾病来说,预防以及中医治疗是比较安全的方法,下面就来看看肝纤维化的中医治疗怎么做的介绍吧。

中医并无肝纤维化概念,但近几十年来中医学对肝纤维化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认为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为正虚血瘀。扶助正气,活血化瘀是其基本治法。但在肝纤维化病变的不同阶段、不同患者,可表现为不同的证候类型,常见有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等主要证型。在辨证治疗时,应病证结合,基本治法与辨证论治结合灵活运用,实现个体化治疗。目前有许多中成药扶正化瘀胶囊、复方鳖甲软肝片、安络化纤丸、大黄蛰虫丸、小柴胡汤、鳖甲煎丸及苦参素胶囊都是遵循以上理论形成,有较好的效果。

采用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相结合治疗方法,就是去除病因和抗纤维化相结合,抗病毒用拉米夫定,抗肝纤维化用中药,治疗3月后,肝功能正常,病毒转阴,1年后超声检查脾脏缩小,3、7公分,肝脏光点稍粗,肝纤维化改变有了很明显的改善。病情稳定。

所以目前在肝病治疗中,以中医药科研新成果来阻断、控制、逆转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和推迟进程,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

我们要在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远离一些致病的因素,特别是对于肝病这种威胁生命的疾病来说,尤为重视是关键,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以及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让自己的饮食健康起来。最后,希望患者们要正确了解肝纤维化的中医治疗。



大中医:打通企业“任督”二脉 实现中国企业基业长青

近日,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论坛APEC在雁栖湖圆满落下帷幕。而此时,一场以“弘扬大中医文化
发展大健康产业”为主题的“大中医生命之道高峰论坛暨第九届中国企业家文化论坛年会”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将于12月20日-22日在雁栖湖拉开新的帷幕。

如果说APEC区域合作是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那么,“大中医生命之道高峰论坛”则是充分运用“大中医”从“内”调理,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家生命健康危机和企业经济转型危机,打通企业“任督”二脉,最终实现经济腾飞。

究竟什么是大中医?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医。中医,是中华民族原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学,中医药学的本源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医药学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效法自然,燮理中和,济世活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数据,在人类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中,现代医疗的帮助只占8%。这意味着:一流的医疗设备、一流的医疗水平,100%努力,只有8%的结果。

国医大师陆广莘曾在《科技中国》的采访中表示,人类健康影响因素中,除现代医疗8%之外,父母遗传因素占15%,气候占7%,社会占10%,个人生活、心理状态等个人因素占60%。而中医把人看成是自组织演化调节系统,发掘身体里自组演化调节的防卫抗病能力和自稳调节能力,发现它、发展它、依靠它和帮助它,进而取得实际的效果。

当然,中医药最直接的用途是医疗保健,维护人体的健康。但进一步延伸开来,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思维模式、资源保护与开发等,都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文化战略、资源战略、人才战略、创新战略、国际合作交流战略等。这就是所谓的“上医医国”。

而这也正是大中医理论产业的基石。“大中医是包含上医、中医、下医的生命之道;大中医是融合儒释道诸子百家的文化养生体系;大中医是打造个体、企业与社会大健康产业的软件操作系统。”大中医生命之道高峰论坛秘书长黄东涛如是说。

危机当道,大中医打开“任督”二脉

历经近两三百年的科技化、工业化、市场化、资本化、信息化、西方化、现代化的突飞猛进,人类社会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也走到了危急的关头。当代社会生态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文化危机、精神危机、道德危机、医疗危机、健康危机……

人类社会在物质产品高度发达的同时,“心灵”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之中。人们的“心”堵了,于是就有了身体疾病;企业的“心”堵了,于是就有了经济危机;人类的“心”堵了,于是就有了生存灾难……

而未来的十年,中国的企业家正面临着两个重要危机,一个是生命健康危机,一个是经济转型危机。一方面是亚健康、心脑血管病、慢性病及癌症等威胁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一方面是产能过剩、创新乏力、周转困难,急待转型升级。两大危机困扰着中国企业家。处理得不好,危机将变成灾难;处理得好,危机将转为生机。所幸的是,两个危机却可以用一个药方对治,那就是——大中医生命之道。生命健康与经济转型相当于企业家的任督二脉,大中医则是运用中医养生、中医文化、中医思维,为企业家找到打通“任督”二脉的修炼路径,破除危机。

大中医三度合一,实现中国企业基业长青

“大中医生命之道高峰论坛”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中国生命工程院大国健商(北京)健康科学研究院、中华养生协会、国际生命质量管理协会、中华民间中医协会、北京百丈文化咨询公司等单位联合发起举办,以中医养生提升生命质量;以中医文化创新企业文化;以中医思维促进转型升级,三度合一,实现中国企业的基业长青。

以中医养生提升生命质量

中医养生的理念大家并不陌生,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保持生命健康活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中医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提升生命质量。

本次“大中医生命之道高峰论坛”上,中医养生将作为开场主题,“把脉中医核心价值——弘扬岐黄生命之道”,通过《道以医显——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现代核心价值表达》以及《道法自然——世界自然疗法的发展新趋势与新成果》等六个重量级演讲呈现中医养生的生命之道。同时,21日下午专场设置“把脉中国企业家健康一一培育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型企业”,分享中医文化养生智慧。

以中医文化创新企业文化

中医文化即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整体观以及阴阳五行为基础的系统论。而创新企业文化非但要有宏观整体的思维,更要遵循阴阳五行的动态平衡。

大中医生命之道高峰论坛专程邀请光明日报前总编辑苟天林、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盖建民以及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委员范小克等专家,给与会者分享《中医学与中国软实力》、《道教养生与中医哲学》、《中医核心理念之“上医如何治国”》、《中医与管理》、《以中华医道培育持续发展的生命型企业文化》等以中医文化创新的专题讲座,同时,共同探讨陆广莘“中医学之道”的当代价值,给创新企业文化带来新的启示。

以中医思维促进转型升级

中医的思维方式,着力体现在宏观思维、整体思维、模糊思维、系统思维等方面,注重于生命系统的综合调理。此种思维不仅用于治病,还可用于经营管理企业,也可用于指导当今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近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表示,“转型升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换一种思路,从凯恩斯主义的思路换到中医思维,进行综合的调理,包括结构性的改革,来增强这个经济的活力,促使这个结构慢慢合理化,在这个过程中间来实现经济的运行,使产业的升级,这样才是一个有效化解的办法。”这正是以中医思维促进经济转型的生命之道。

以中医思维促进转型升级,倡导新思路转型——要有整体意识。本次论坛将通过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国家风险分析师、广西中医药大学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等专家学者,把脉中国经济、把脉中国大健康产业,提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之路。

在寻求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智慧与启示不可磨灭。12月20日,相约雁栖湖,共赴“大中医生命之道高峰论坛”的盛宴,解除生命健康危机和经济转型危机,实现中国企业基业长青。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新先灵芝品质优 发力推动中医文化复兴

今年10月5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学者大村智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共享殊荣。其中,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引起了舆论广泛关注。

据悉,屠呦呦是从中医古籍里得到启发,通过筛选2000多个中医方药,终于从植物青蒿中获得了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获得诺奖,成为一时美谈。而随着屠呦呦获得诺奖消息公布,中医再次成为了争议的焦点。一场关于“屠呦呦或诺奖”是否与中医有关系以及中医药是否科学的争论也随之展开。不管结论如何,从屠呦呦获奖背后,可能很多人会关注到中医文化复兴的新方向——中医现代化。

据行业专业人士分析:“中医文化目前的发展困难是科技含量缺乏、生产设备不高、产品创新滞后等。屠呦呦从中医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就是一个启发。倘若中医能加强科技研发力度,提高中医的信任度,那么复兴中医文化便指日可待。”

据悉,中国目前也有一些中药企业走上了中药现代化的道路,但因种种原因,这些企业实现中药现代化距离还甚远,做到的寥寥无几。也有的企业是有了实质性的行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新先制药就是其中的代表。

据了解,新先制药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中药厂,是目前正高速增长的制药企业。新先制药一直相当重视中医药的传承,致力于生产让大众放心食用的好灵芝,意欲为振兴中医文化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而新先制药为复兴中医文化铺好的第一块奠基石是其精心栽培的新先灵芝。

据悉,新先灵芝孕育于长白山灵芝基地。长白山地区处于北纬40°的黄金生长带,地势高寒,昼夜温差大,冬季漫长,夏季凉爽,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满足了灵芝对生长环境的严苛要求,因此滋养出养分充足、有效成分含量高的新先灵芝。经过权威测定,新先灵芝中含有的灵芝三萜和灵芝多糖均高于国家标准2倍以上。优越的先天条件,造就了品质上乘的新先灵芝。

然而,即使有先天优势,新先灵芝也并没有忽视后天的精耕打造。据了解,新先灵芝是由独创的三层栽培技术培育而成的,即下层长白山有机黑土,中层天然柞木,上层沙土,无重金属残留、无农药残留、无化肥仿似野生生长。同时,为了保证原生态种植,新先灵芝在栽培过程全程采用人工除草除虫,杜绝任何化学合成的化肥、农药和生产素。因此,新先灵芝不但朵大型美肉厚,有效成分含量高,而且绿色安全。

新先制药中医中药现代化的举措,还体现在其灵芝产品的研发上。企业技术团队经过多年的研发,推出了被誉为“可以直接喝的好灵芝”的新先灵芝糖浆。而记者了解获悉,新先灵芝糖浆是新先制药创新沿用传统中医中药理论,采用科学的渗滤法,运用七天萃取的提纯工艺得到高度浓缩的灵芝精华。因此,消费者喝了新先灵芝糖浆,等于直接喝下了提取出来的灵芝营养成分。有人评价说,新先灵芝糖浆就好比是直接喝的好灵芝。

我国古代的中药是一个庞大的资料库,科学家若能善于应用现代的仪器和技巧,把古代的经验和论证梳理,必定有更多的发现和创新。屠呦呦已经成功开拓了一个起步点,期盼中国科学家在这方向持续研究和创新,开创我国独特科研的路向,成功的结果相信是指日可待的。中医若想要被认可,科技创新和走向现代化也是必不可少的。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