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法_老年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法

由网友(荒城)分享简介:你感觉自己无缘无故得了急性白血病,的原因有很多,有环境因素,也有心理原因,更有疾病因素。而对于疾病方面,能让男人不举的病有时候我们的生活就是会被这老年急性白血病给打乱,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伤害,这就需要我们自己注意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了。  老年急性白血病的西医治疗方法简述如下。  一、治疗  由于不同临床试验的病...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法

你感觉自己无缘无故得了急性白血病,的原因有很多,有环境因素,也有心理原因,更有疾病因素。而对于疾病方面,能让男人不举的病实在太多了,下面就一一列举。

  总的治疗原则是消灭白血病细胞群体和控制白血病细胞的大量增生,解除因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

  一、支持治疗
  1、注意休息:高热、严重贫血或有明显出血时,应卧床休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感染的防治:严重的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防治感染甚为重要。病区中应设置“无菌”病室或区域,以便将中性粒细胞计数低或进行化疗的人隔离。注意口腔、鼻咽部、肛门周围皮肤卫生,防止粘膜溃疡、糜烂、出血,一旦出现要及时地对症处理。食物和食具应先灭菌。口服不吸收的抗生素如庆大毒素、粘菌素和抗霉菌如制霉菌素、万古霉素等以杀灭或减少肠道的细菌和霉菌。对已存在感染的患者,治疗前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一般说来,真菌感染可用制霉菌素、克霉唑、咪康唑等;病毒感染可选择Ara-c、病毒唑。粒细减少引起感染时可给予白细胞、血浆静脉输入以对症治疗。

  3、纠正贫血:显著贫血者可酌情输注红细胞或新鲜全血;自身免疫性贫血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丙酸睾丸酮或蛋白同化激素等。

  4、控制出血:对白血病采取化疗,使该病得到缓解是纠正出血最有效的方法。但化疗缓解前易发生血小板减少而出血,可口服安络血预防之。有严重的出血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输全血或血小板。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早粒),易并发DIC,一经确诊要迅速用肝素治疗,当DIC合并纤维蛋白溶解时,在肝素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如对羧基苄胺、止血芳酸等)。必要时可输注新鲜血或血浆。

  5、高尿酸血症的防治:对白细胞计数很高的病人在进行化疗时,可因大量白细胞被破坏、分解,使血尿酸增高,有时引起尿路被尿酸结石所梗阻,所以要特别注意尿量,并查尿沉渣和测定尿酸浓度,在治疗上除鼓励病人多饮水外,要给予嘌呤醇10mg/kgd,分三次口服,连续5~6天;当血尿酸>59um01/L时需要大量输液和碱化尿液。

  二、化疗
  化疗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因化疗副作用大,因此化疗期间及化疗后应同时用“脱毒的红豆杉药材”以降低其副作用,同时长期服用达到防止复发转移的目的。化疗可分为缓解诱导和维持治疗两个阶段,其间可增加强化治疗、巩固治疗和中枢神经预防治疗等。缓解诱导是大剂量多种药物联用的强烈化疗,以求迅速大量杀伤白血病细胞,控制病情,达到完全缓解,为以后的治疗打好基础。

  所谓完全缓解,是指白血病的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血象和骨髓象基本上恢复正常,急性白血病末治疗时,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数量估计为5×1010~13;经治疗而达到缓解标准时体内仍有相当数量的白血病细胞,估计在108~109以下,且在髓外某些隐蔽之处仍可有白血病细胞的浸润。维持治疗量一系列的小剂量较缓和的治疗方案进行较长时间的延续治疗,目的在于巩固由缓解诱导所获得的完全缓解,并使病人长期地维持这种“无病”状态而生存,最后达到治愈。
  巩固治疗是在维持治疗以后。维持治疗以前,在病人许可的情况,再重复缓解诱导方案。强化治疗是在维持治疗的几个疗程中间再重复原缓解诱导的方案。中枢神经预防性治疗宜在诱导治疗出现缓解后立即进行,以避免和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一个完整的治疗方案应遵循上述原则进行。

  三、放射治疗
  1、脾脏照射:脾肿大,疼痛,不能手术者。
  2、硬膜外浸润压迫脊髓:照射野上下均超出病灶区2个椎体,照射量为300~400cGy/次,照射3次后,改为200cGy/次,照射15次。
  3、中枢神经系统照射:主要用于病部白细胞计数增高,T细胞型,血小板减少,淋巴结及脾脏肿大明显者。
  ①预防性照射,经化疗症状缓解后开始照射,全颅采用两侧野对穿照射,照射量为1800~2200cGy。
  ②治疗性照射:联合化疗,全颅照射1800cGy。③复发治疗:行中枢性照射,颅部2000~2500cGy,骨髓1000~1250cGy。
  4、全射量髓消除:800cGy/次,用3天。
  另外,对髓外局部病灶可局部照射,非姑息治疗。放疗应联合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可同时使用MTX+Ara-C+氢化考的松椎管内注射。

  四、免疫治疗
  本病虽行长时间的巩固强化治疗,但体内仍残留一定数量的白血病细胞,用化疗不能达到将其彻底消灭的目的,依靠人体的免疫可能消灭这些残留的白血病细胞。近年来,免疫治疗已逐渐被临床应用,常用的药物有BCG、TF、IFN等。

  五、骨髓移植
  对ANLL(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较好。1、同基因骨髓移植,供者为同卵孪生子;2、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供者为患者的兄弟姐妹;3、自体骨髓移植,不需选择供者,易推广。

很多时候,面对急性白血病,我们要认真了解相关知识,否则对身体一点好处都没有,反而会给身体带来负担,引发器官的病变,严重会危及生命。



老年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法

有时候我们的生活就是会被这老年急性白血病给打乱,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伤害,这就需要我们自己注意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了。

  老年急性白血病的西医治疗方法简述如下。

  一、治疗

  由于不同临床试验的病例选择标准不尽相同,且往往排除一般情况差和伴有明显不良预后因素的高龄患者,至今涉及老年急性白血病(尤其是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的国际文献较少,有关治疗策略的观点也存在不少分歧,甚至相互矛盾。然而有一个基本认识是相同的,就是老年患者是否适宜使用强烈化疗,应衡量全身状况加以酌定。有人认为对一般情况差,有重要脏器合并症,骨髓增生低下,原始细胞刚过30%和外周血严重全血细胞减少的老年患者,采用输血和抗生素等支持治疗,同样可以延长生存,而若贸然尝试强化疗,反而可能招致发生严重并发症,促成早期死亡。

  1、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治疗

  老年ALL的常用化疗方案与年轻患者无异,惟疗效远为逊色,其总体治疗水平目前为完全缓解率(CR率)35%~58%,早期死亡率12%~50%,生存期通常≤6个月,且上述疗效10年来没有长足进步。

  2、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治疗

  (1)诱导缓解治疗。

  ①常规剂量诱导缓解治疗:目前认为对一般情况良好,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老年AML,常规剂量的强化疗,通常指柔红霉素(DNR)+阿糖胞苷(AraC)标准方案,应作为首选治疗。②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HDAraC)诱导缓解治疗:HD阿糖胞苷(AraC)(2~3g/m2)单独联合柔红霉素(DNR)、米托蒽醌(MTZ)和门冬酰胺酶(L-asp)诱导治疗AML,虽然并不比常规剂量DA方案增加CR率,但对年轻患者确可延长无病生存期(DFS);对老年AML,HD阿糖胞苷(Ara-C)的CR率一般为40%左右,而有关血液学和非血液学(皮肤、消化道和CNS)毒性明显严重,早期死亡率更高,DFS和总生存期并不延长。③小剂量LD阿糖胞苷(AraC)诱导缓解治疗:最初LD阿糖胞苷(AraC)是作为一类诱导分化剂治疗AML,但由于大部分患者在接受该治疗后也出现明显骨髓抑制,现认为LD阿糖胞苷(AraC)发挥的主要还是细胞毒作用。④口服化疗诱导缓解治疗:蒽环类是AML诱导缓解的基本药物。伊达比星(Ida)是惟一可经口服给予的蒽环类药。有人认为口服伊达比星(Ida)发挥的细胞毒作用并不亚于静脉给药。

  (2)缓解后治疗。老年AML采用常规缓解后治疗(包括原诱导方案巩固,不同药物±HD阿糖胞苷(AraC)强化以及长期维持治疗)的中位DFS和总生存期一般

  (3)造血生长因子的应用。化疗患者使用莫拉司亭(GM-CSF)或非格司亭(G-CSF)通常有两个目的:①于化疗后使用GM-或G-CSF可缩短中性粒细胞减少期,降低严重感染的发生和死亡率,由此可提高老年患者的CR率,然而本法也有刺激AML白血病克隆增殖的潜在危险。②于化疗前和化疗期使用GM-或G-CSF可促进白血病细胞进入细胞周期,以增强S期特异细胞毒药物(如阿糖胞苷(AraC))对白血病细胞的杀灭而提高疗效,但潜在威胁是正常造血干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也可能因此增加。

  二、预后

  年龄是急性白血病的一个重要、独立的预后因素。一般粗略估计,老年患者的CR率仅及年轻患者的一半。Hamblin等指出,初诊时大于50岁的AML患者,年龄与化疗CR率呈线性负相关。英国MRC的AML18方案试验显示,年龄小于50岁的CR率大于70%,50~59岁为68%,60~69岁52%,70~75岁39%,大于75岁仅为22%。老年白血病预后差的主要原因与老年患者的生物学特征有关。

 

人患上老年急性白血病真的是比较可怕的,当然如果你知道了及时治疗的话还不要紧,最可怕的是你压根不知道自己患上了,所以以上的几种症状你一定要及时的了解,才能及时的治疗。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包括支持治疗,主要是指患者注意休息,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同时要预防感染,再者也要进行化疗,因为它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手段。

1.支持治疗

(1)注意休息高热、严重贫血或有明显出血时,应卧床休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感染的防治严重的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防治感染甚为重要。病区中应设置“无菌”病室或区域,以便将中性粒细胞计数低或进行化疗的人隔离。注意口腔、鼻咽部、肛门周围皮肤卫生,防止黏膜溃疡、糜烂、出血,一旦出现要及时地对症处理。食物和食具应先灭菌。口服不吸收的抗生素如庆大毒素、黏菌素和抗霉菌如制霉菌素、万古霉素等以杀灭或减少肠道的细菌和霉菌。对已存在感染的患者,治疗前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

(3)纠正贫血显著贫血者可酌情输注红细胞或新鲜全血;自身免疫性贫血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丙酸睾丸酮或蛋白同化激素等。

2.化疗

化疗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化疗可分为诱导缓解治疗和缓解后治疗两个阶段,其间可增加强化治疗、巩固治疗和中枢神经预防治疗等。

缓解诱导是大剂量多种药物联用的强烈化疗,以求迅速大量杀伤白血病细胞,控制病情,达到完全缓解,为以后的治疗打好基础。所谓完全缓解,是指白血病的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血象和骨髓象基本上恢复正常。缓解后治疗目的在于巩固治疗和维持强化治疗,最后达到疾病的治愈。巩固治疗是在诱导缓解治疗患者获得缓解以后进行,原则上选用原诱导化疗方案继续进行1~2个疗程。维持巩固治疗是在诱导缓解治疗使患者获得完全缓解并经巩固治疗后进行,以期继续最大量地杀灭残留体内的白血病细胞。中枢神经预防性治疗宜在诱导治疗出现缓解后立即进行,以避免和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一个完整的治疗方案应遵循上述原则进行。

3.骨髓移植

(1)同基因骨髓移植供者为同卵孪生子。

(2)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供者为患者的兄弟姐妹或无关供者。

(3)自体骨髓移植不需选择供者,易推广。

(4)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和脐血移植可有自体和异基因两种供者来源。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法

我们很多时候都听说过,但是具体有什么表现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太了解。想要了解这种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自己先认真的看完下面文章

  一、治疗

  为了减轻症状,患者常需输红细胞,一般1~2周输1次。其他常用的治疗方法如下:

  1、首选药物为皮质激素:它可使某些患者获得缓解。如用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1g/d,静滴3天后改用泼尼松(强的松)口服。如用泼尼松,40~60mg/d。雄激素也对某些患者有效,治疗须持续较长时间,需数月至半年。

  2、免疫抑制剂: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有效率50%,环孢素(环孢素A)5~15mg/(kg·d)根据血药浓度调节剂量全血药浓度,在200~400mg/ml为宜,有效率65%~82%左右。静脉注射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400mg/(kg·d)×5天。

  3、胸腺切除术:当发现胸腺肿大时进行手术切除。切除的目的是可以准确的诊断有无恶性变,并促进骨髓造血。有人报道纯红再障56例,其中25例作了胸腺切除,16例有效。另有5例胸腺X线照射,皆无效。纯红再障如无胸腺肿大、无胸腺瘤者,切除无效。

  4、血浆置换以去除血浆中的免疫抑制物.

  5、红细胞生成素(EPO):大量EPO治疗可产生一过性疗效。

  6、脾脏切除术:约14%患者有效。

  二、预后

  多数患者通过去除病因,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可达缓慢,少数患者可治愈,30%左右的患者或为难性PRCA、病性反复,少数死于严重感染,继发性血色病、心功能衰竭。少数可发展为急性白血病。

现在社会中,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疾病就是病从口入。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就是典型的,所以平时记得饮食清淡,一些忌口食品。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的治疗方法

人一生病就担心健康问题。为了远离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拥有健康,人就要学会养生健身,只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保持健康长寿。

  一、支持治疗

  1、注意休息:高热、严重贫血或有明显出血时,应卧床休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感染的防治:严重的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防治感染甚为重要。病区中应设置“无菌”病室或区域,以便将中性粒细胞计数低或进行化疗的人隔离。注意口腔、鼻咽部、肛门周围皮肤卫生,防止粘膜溃疡、糜烂、出血,一旦出现要及时地对症处理。食物和食具应先灭菌。口服不吸收的抗生素如庆大毒素、粘菌素和抗霉菌如制霉菌素、万古霉素等以杀灭或减少肠道的细菌和霉菌。对已存在感染的患者,治疗前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一般说来,真菌感染可用制霉菌素、克霉唑、咪康唑等;病毒感染可选择Ara-c、病毒唑。粒细减少引起感染时可给予白细胞、血浆静脉输入以对症治疗。

  3、纠正贫血:显著贫血者可酌情输注红细胞或新鲜全血;自身免疫性贫血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丙酸睾丸酮或蛋白同化激素等。

  4、控制出血:对白血病采取化疗,使该病得到缓解是纠正出血最有效的方法。但化疗缓解前易发生血小板减少而出血,可口服安络血预防之。有严重的出血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输全血或血小板。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早粒),易并发DIC,一经确诊要迅速用肝素治疗,当DIC合并纤维蛋白溶解时,在肝素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如对羧基苄胺、止血芳酸等)。必要时可输注新鲜血或血浆。

  5、高尿酸血症的防治:对白细胞计数很高的病人在进行化疗时,可因大量白细胞被破坏、分解,使血尿酸增高,有时引起尿路被尿酸结石所梗阻,所以要特别注意尿量,并查尿沉渣和测定尿酸浓度,在治疗上除鼓励病人多饮水外,要给予嘌呤醇10mg/kgd,分三次口服,连续5~6天;当血尿酸>59um01/L时需要大量输液和碱化尿液。

  二、化疗

  化疗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因化疗副作用大,因此化疗期间及化疗后应同时用“脱毒的红豆杉药材”以降低其副作用,同时长期服用达到防止复发转移的目的。化疗可分为缓解诱导和维持治疗两个阶段,其间可增加强化治疗、巩固治疗和中枢神经预防治疗等。缓解诱导是大剂量多种药物联用的强烈化疗,以求迅速大量杀伤白血病细胞,控制病情,达到完全缓解,为以后的治疗打好基础。所谓完全缓解,是指白血病的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血象和骨髓象基本上恢复正常,急性白血病末治疗时,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数量估计为5×1010~13;,经治疗而达到缓解标准时体内仍有相当数量的白血病细胞,估计在108~109以下,且在髓外某些隐蔽之处仍可有白血病细胞的浸润。维持治疗量一系列的小剂量较缓和的治疗方案进行较长时间的延续治疗,目的在于巩固由缓解诱导所获得的完全缓解,并使病人长期地维持这种“无病”状态而生存,最后达到治愈。巩固治疗是在维持治疗以后。维持治疗以前,在病人许可的情况,再重复缓解诱导方案。强化治疗是在维持治疗的几个疗程中间再重复原缓解诱导的方案。中枢神经预防性治疗宜在诱导治疗出现缓解后立即进行,以避免和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一个完整的治疗方案应遵循上述原则进行。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1)缓解诱导治疗:治疗ALL常用的化疗方案是VP方案,以VP方案为基础再与DRN(柔红霉素),ADM(阿霉素),Ara-c,L-ASP(左旋门冬酰胺酶)和6-MP等药物组成许多有效的多药联用方案。儿童初治病例CR(完全缓解)率可达90%~95%;成人亦可达80%~90%。多药联用方案主要用于难治和复发病例的治疗,常用方案见表。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诱导方案化疗方案剂量用药方法VP方案VCR2mg静注,第1天每周一次PDN60mg分次口服,第1-7天DVP方案DRN1mg/kg静注,第1天,每周1次4~6周为一疗程VCR1.5mg/m2静注,第1天,每周一次PDN40mg/m2口服,第1~8天POMP方案PDN60mg/d分次口服5天为一疗程VCR2mg静注,第1天MTX30mg静注,第2、5天6-MP100mg口服VDCP方案DRN40mg/m2?d静注,第1、2、3、15、16、17天三周为一疗程VCR2mg静注,第1、8、15、21天CTX0.4-0.8/m2静注,第1、15天PDN40-60mg/m2?d口服,第1-14天后,减量DVP+ASP方案VCR2mg静注,第1天,每周1次第15天作骨髓检查,如仍有白血病细胞再用DRN50mg/m2,4周为一疗程DRN50mg/m2静注,第1、2、3天PDN60mg/m2分次口服,第1-28天L-ASP600u/m2静注,第17-28天注:VP、DVP方案适用于儿童病例。

  (3)维持治疗:凡用上述方案达到CR后,应继续用原方案巩固疗效。用VP和VDP方案者,应再继续2~3周;用POMP方案者可再用两个疗程。缓解期间用6-MPl00mg/d,连续口服7天,继之给CTX400mg静注;间歇7天再给MTXl5mg,静注或口服,第1、5、9天;间歇3天后依次重复上述治疗。

  (4)复发的治疗:可继续使用VP方案或Ara-C5-10mg,每日1次静注,共4次,或DRNlmg/kg?d,静注,共4天。

  三、放射治疗

  1、脾脏照射:脾肿大,疼痛,不能手术者。照射量1000~2000cGy/3~10次,3至12天。

  2、硬膜外浸润压迫脊髓:照射野上下均超出病灶区2个椎体,照射量为300~400cGy/次,照射3次后,改为200cGy/次,照射15次。

  3、中枢神经系统照射:主要用于病部白细胞计数增高,T细胞型,血小板减少,淋巴结及脾脏肿大明显者。

  (1)预防性照射,经化疗症状缓解后开始照射,全颅采用两侧野对穿照射,照射量为1800~2200cGy。

  (2)治疗性照射:联合化疗,全颅照射1800cGy。

  (3)复发治疗:行中枢性照射,颅部2000~2500cGy,骨髓1000~1250cGy。

  4、全射量髓消除:800cGy/次,用3天。

  另外,对髓外局部病灶可局部照射,非姑息治疗。放疗应联合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可同时使用MTX+Ara-C+氢化考的松椎管内注射。

  四、免疫治疗

  本病虽行长时间的巩固强化治疗,但体内仍残留一定数量的白血病细胞,用化疗不能达到将其彻底消灭的目的,依靠人体的免疫可能消灭这些残留的白血病细胞。近年来,免疫治疗已逐渐被临床应用,常用的药物有BCG、TF、IFN等。

大部分的人就是觉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很常见,往往就忽视了,但是却不知道,有的时候却是疾病的信号,不及时治疗真要命。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的治疗方法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是每个人最大的梦魇,所以大家为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一起先看一下关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的介绍

  一、支持治疗

  1、注意休息:高热、严重贫血或有明显出血时,应卧床休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感染的防治:严重的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防治感染甚为重要。病区中应设置“无菌”病室或区域,以便将中性粒细胞计数低或进行化疗的人隔离。注意口腔、鼻咽部、肛门周围皮肤卫生,防止粘膜溃疡、糜烂、出血,一旦出现要及时地对症处理。食物和食具应先灭菌。口服不吸收的抗生素如庆大毒素、粘菌素和抗霉菌如制霉菌素、万古霉素等以杀灭或减少肠道的细菌和霉菌。对已存在感染的患者,治疗前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一般说来,真菌感染可用制霉菌素、克霉唑、咪康唑等;病毒感染可选择Ara-c、病毒唑。粒细减少引起感染时可给予白细胞、血浆静脉输入以对症治疗。

  3、纠正贫血:显著贫血者可酌情输注红细胞或新鲜全血;自身免疫性贫血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丙酸睾丸酮或蛋白同化激素等。

  4、控制出血:对白血病采取化疗,使该病得到缓解是纠正出血最有效的方法。但化疗缓解前易发生血小板减少而出血,可口服安络血预防之。有严重的出血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输全血或血小板。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早粒),易并发DIC,一经确诊要迅速用肝素治疗,当DIC合并纤维蛋白溶解时,在肝素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如对羧基苄胺、止血芳酸等)。必要时可输注新鲜血或血浆。

  5、高尿酸血症的防治:对白细胞计数很高的病人在进行化疗时,可因大量白细胞被破坏、分解,使血尿酸增高,有时引起尿路被尿酸结石所梗阻,所以要特别注意尿量,并查尿沉渣和测定尿酸浓度,在治疗上除鼓励病人多饮水外,要给予嘌呤醇10mg/kgd,分三次口服,连续5~6天;当血尿酸>59um01/L时需要大量输液和碱化尿液。

  二、化疗

  化疗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因化疗副作用大,因此化疗期间及化疗后应同时用“脱毒的红豆杉药材”以降低其副作用,同时长期服用达到防止复发转移的目的。化疗可分为缓解诱导和维持治疗两个阶段,其间可增加强化治疗、巩固治疗和中枢神经预防治疗等。缓解诱导是大剂量多种药物联用的强烈化疗,以求迅速大量杀伤白血病细胞,控制病情,达到完全缓解,为以后的治疗打好基础。所谓完全缓解,是指白血病的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血象和骨髓象基本上恢复正常,急性白血病末治疗时,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数量估计为5×1010~13;,经治疗而达到缓解标准时体内仍有相当数量的白血病细胞,估计在108~109以下,且在髓外某些隐蔽之处仍可有白血病细胞的浸润。维持治疗量一系列的小剂量较缓和的治疗方案进行较长时间的延续治疗,目的在于巩固由缓解诱导所获得的完全缓解,并使病人长期地维持这种“无病”状态而生存,最后达到治愈。巩固治疗是在维持治疗以后。维持治疗以前,在病人许可的情况,再重复缓解诱导方案。强化治疗是在维持治疗的几个疗程中间再重复原缓解诱导的方案。中枢神经预防性治疗宜在诱导治疗出现缓解后立即进行,以避免和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一个完整的治疗方案应遵循上述原则进行。

  1、缓解诱导治疗:治疗ALL常用的化疗方案是VP方案,以VP方案为基础再与DRN(柔红霉素),ADM(阿霉素),Ara-c,L-ASP(左旋门冬酰胺酶)和6-MP等药物组成许多有效的多药联用方案。儿童初治病例CR(完全缓解)率可达90%~95%;成人亦可达80%~90%。多药联用方案主要用于难治和复发病例的治疗,常用方案见表。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诱导方案化疗方案剂量用药方法VP方案VCR2mg静注,第1天每周一次PDN60mg分次口服,第1-7天DVP方案DRN1mg/kg静注,第1天,每周1次4~6周为一疗程VCR1.5mg/m2静注,第1天,每周一次PDN40mg/m2口服,第1~8天POMP方案PDN60mg/d分次口服5天为一疗程VCR2mg静注,第1天MTX30mg静注,第2、5天6-MP100mg口服VDCP方案DRN40mg/m2?d静注,第1、2、3、15、16、17天三周为一疗程VCR2mg静注,第1、8、15、21天CTX0.4-0.8/m2静注,第1、15天PDN40-60mg/m2?d口服,第1-14天后,减量DVP+ASP方案VCR2mg静注,第1天,每周1次第15天作骨髓检查,如仍有白血病细胞再用DRN50mg/m2,4周为一疗程DRN50mg/m2静注,第1、2、3天PDN60mg/m2分次口服,第1-28天L-ASP600u/m2静注,第17-28天注:VP、DVP方案适用于儿童病例。

  3、维持治疗:凡用上述方案达到CR后,应继续用原方案巩固疗效。用VP和VDP方案者,应再继续2~3周;用POMP方案者可再用两个疗程。缓解期间用6-MPl00mg/d,连续口服7天,继之给CTX400mg静注;间歇7天再给MTXl5mg,静注或口服,第1、5、9天;间歇3天后依次重复上述治疗。

  4、复发的治疗:可继续使用VP方案或Ara-C5-10mg,每日1次静注,共4次,或DRNlmg/kg/d,静注,共4天。

  三、放射治疗

  1、脾脏照射:脾肿大,疼痛,不能手术者。照射量1000~2000cGy/3~10次,3至12天。

  2、硬膜外浸润压迫脊髓:照射野上下均超出病灶区2个椎体,照射量为300~400cGy/次,照射3次后,改为200cGy/次,照射15次。

  3、中枢神经系统照射:主要用于病部白细胞计数增高,T细胞型,血小板减少,淋巴结及脾脏肿大明显者。

  ①预防性照射,经化疗症状缓解后开始照射,全颅采用两侧野对穿照射,照射量为1800~2200cGy。

  ②治疗性照射:联合化疗,全颅照射1800cGy。③复发治疗:行中枢性照射,颅部2000~2500cGy,骨髓1000~1250cGy。

  4、全射量髓消除:800cGy/次,用3天。

  四、免疫治疗

  本病虽行长时间的巩固强化治疗,但体内仍残留一定数量的白血病细胞,用化疗不能达到将其彻底消灭的目的,依靠人体的免疫可能消灭这些残留的白血病细胞。近年来,免疫治疗已逐渐被临床应用,常用的药物有BCG、TF、IFN等。

很多的人得了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其实对于人来讲,并不仅仅是自己平时不锻炼身体,说不定是饮食有问题了,所以一定要及时的检查



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治疗方法

恶性组织细胞病的症状。如果自己了解这方面的卫生知识,可以先吃点药,如果没有好转,这时候就需要认真的治疗了

  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现采用的主要措施是抗癌药物的联合化疗。郁知非等报道用米托蒽醌加环磷酰胺、洛莫司汀(环己亚硝脲)、长春新碱和泼尼松联合化疗恶组数例,多数病人获得完全缓解例已无病生存分别达10年和10年以上。1990年Sonneveld等报道12例恶组,4例治疗前死亡(生存期8天~2个月);6例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柔红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2例并做了脾切除,经多个疗程后,结果4例分别存活>11个月、>30个月、>83个月、>85个月。国内谢丽蓉等(1983)对1例有巨脾者行脾切除,术后采用CHOP方案,病情相对稳定,提出巨脾切除可纠正脾功能亢进,除去大部分的肿瘤病灶,有利于化疗的进行。1993年姚达明报道以CHOP方案治疗5例恶组,3例完全缓解,其中1例已存活1年。此外,已有报道用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治疗恶组成功的病例。这些治疗方法与近年来国外采用的治疗方案都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化疗方案相近。

  一、支持治疗

  包括降温治疗,采用物理措施降温,必要时适当应用皮质激素;注意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患者往往有高热、大汗,注意水电介质平衡;纠正贫血,可输新鲜全血或充氧血;预防出血,血小板过低可输注血小板悬液。

  二、化疗

  不管应用单药化疗或联合化疗,效果均不满意,难以得到持久的完全缓解。一般可采用治疗恶性淋巴瘤或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化疗方案治疗,少数缓解期可达6-12个月。

  重症病例病程进展快。末经治疗的自然病程为三个。轻型起病缓,进展慢,未经治疗可存活1年以上。对治疗有反应者,获得缓解的病人,生存期可延长。

  1、国内疗效标准

  (1)、完全缓解:症状及属于本病的不正常体征均消失。血红蛋白浓度≥100g/L,白细胞数≥4.0×109/L,分类正常,血小板数≥100×109/L;骨髓涂片中找不到异常组织细胞。

  (2)、部分缓解:自觉症状基本消失,体温下降或稳定一段时间,肿大的肝、脾、淋巴结明显缩小(肝、脾最大不超过肋缘下1.5厘米)。血象接近但未达到完全缓解标准。骨髓液涂片中异常组织细胞基本消失或极少量。

  2、国外疗效标准根据Zucker及Tseng报道的资料综合如下。

  (1)、完全缓解:症状及体征消失,未在新的部位出现肿瘤性病变,骨髓涂片中未见恶性细胞。

  (2)、部分缓解:可供测定的病灶和肿大的组织器官的最大垂直直径减少≥50%,且不出现新的病灶。

  三、预后

  本病大多发病急、病程短。Ishii等报道在14例恶组病人中,血清TNF浓度≥50pg/ml者病情严重,预后极差。而凝血状态和血清LDH、铁蛋白和IL-1的血清浓度与预后无关。综合国内报道病例808例,观察到死亡者669例,87.1%生存期1年以上(最长1例14年)。在作者综合的1458例中有8例发生白血病(0.55%)。“恶组”死亡原因最多见为全身衰竭;其次为出血(主要是胃肠道,其次为颅内);再次为严重感染;少数由于肝肾功能衰竭或心力衰竭致死。单纯累及皮肤而无内脏器官侵犯者预后较佳,可存活10多年。侵犯内脏的病例,预后都很差,与年龄、性别、侵犯部位等因素无关。

看完上面的情况,这种恶性组织细胞病应该了解的差不多了。为了身体更健康,所以对于饮食,我们一定不要走进误区哦。



小儿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有伴随着下滑,这时候我们就要注意了,患有这种小儿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一定要注意了。

  小儿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在治疗时,主要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输血疗法,必要时可做脾切除术。

  1、肾上腺皮质激素

  多数患儿应用泼尼松(强的松)后,贫血明显好转。治疗开始越早,疗效越明显。若于发病3个月内开始治疗,几乎100%的患儿都可出现治疗反应。若发病3年后才开始服用泼尼松(强的松),则疗效极差。

  2、输血

  对类固醇反应不良的病人,需要输血维持,最好采用悬浮红细胞,不需输全血。当血红蛋白下降至70g/L(7g/dl)左右,临床出现食欲不振、无力和有心衰可能时,才考虑输血。

  3、脾切除术

  有些患儿经过较长时间的反复输血,逐渐出现脾功能亢进,需要输血的间隔越来越短,并出现粒细胞与血小板减少。红细胞若主要在脾脏破坏,则做脾切除术后可减少输血次数。

人们为了远离小儿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就会想尽一切的办法努力,但是不管怎么样,健康才是第一位。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法

很多人时候,我们感觉不舒服的时候,都不太当回事。其实不然,很有可能是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要认真对待,千万别大意。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急性纯红再障以去除原因、加强支持疗法为主。先天性及特发性纯红再障可用激素,6-巯基嘌吟及定期反复输血,必要时作脾切除。继发性纯红再障主要针对原发病诒疗,如摘除胸腺瘤等。

  本病属中医“虚劳”范畴。主要与脾肾两脏有关。脾虚化生气血的功能失调而贫血,肾虚精髓不充,则造血机能障碍。治拟健脾益肾,补血填精。

人的一生之中所面临的难题真的比较多,一些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都深深关系到人的尊严和健康以及家庭。而弄清楚这些问题之后,我们就要极力避免,这样才不致让这些病理性难题整体困扰自己。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的造血系统不能造出正常的血细胞导致的。那么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怎么回事儿呢?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其实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红细胞系列选择再生障碍导致的一种综合征,日常生活总比较少见,但是它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却是巨大的。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redcellsplasia)简称纯红再障。是骨髓红细胞系列选择性再生障碍所致一组少见的综合征。国内文献报告已超过100例。发病机制多数与自身免疫有关。

临床表现

本症共同的临床表现是有进行性严重贫血,呈正常红细胞性或轻度大红细胞性贫血,伴网织红细胞显着减少或缺如,周围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正常或接近正常;骨髓有核细胞并不减少,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系列增生正常,但幼红细胞系列显着减少,甚至完全缺乏。

个别病例可见幼红细胞系列成熟停顿于早期阶段,出现原红细胞小簇且伴巨幼样变,但缺乏较成熟的幼红细胞。铁动力学测定,显示其本质是红细胞生成障碍。

临床上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类,获得性又可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按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

(一)先天性纯红再障

90%于初生到1岁内起病,罕有2岁以后发病者,遗传规律尚不清,有家族性。患儿生长发育迟缓,少数也有轻度先天性畸形,如拇指畸形,和Fanconi贫血不同很少伴发恶性疾病。患者红系祖细胞不但数量缺乏,并且质有异常。HbF增多,胎儿膜抗原i持续存在,嘌呤解救途径酶活性增高,说明核酸合成有缺陷。患者淋巴细胞在体外可抑制正常红系祖细胞的生长。20%病例可自发缓解,60%患者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效,无效者亦可做骨髓移植。

(二)急性获得性纯红再障

在慢性溶血性贫血的病程中发生病毒感染,特别是人类微小病毒(parvovirus)B19感染,可选择性抑制红系祖细胞,发生急性纯红再障,又称溶血性贫血的再生障碍性危象;某些病例在病毒感染后发生造血功能暂时停顿,导致全血细胞减少,骨髓中出现巨原红细胞,又称急性造血停滞。急性纯红再障也可发生在1~4岁小儿,数周后自愈,并无感染因素,称儿童暂时性幼红细胞减少症。急性纯红再障尚见于病毒性肝炎和某些药物诱发,如苯妥因、硫唑嘌呤、氯霉素、异烟肼和普鲁卡因胺等,停药后大多数病例会完全恢复。

(三)慢性获得性纯红再障

主要见于成人。50%患者伴有胸腺瘤,仅5%胸腺瘤患者有纯红再障;这些胸腺瘤多数系良性,70%为纺锤细胞型,少数为恶性;女性多见(女∶男为3~4.5∶1)。少数尚可继发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及某些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胆道腺癌、甲状腺癌、支气管肺癌及乳腺癌等。

原因不明者称原发性获得性纯红再障,系多种免疫机制引起幼红细胞生成抑制,患者血清中存在抗幼红细胞抗体,抗红细胞生成素抗体或具有抑制性T淋巴细胞等。患者常伴多种免疫学异常如免疫球蛋白增高或降低、单株免疫球蛋白及血清多种抗体阳性,如冷凝集素、冷溶血素、嗜异抗体、抗核抗体等。抗人球蛋白试验等阳性。个别患者可伴多种内分泌腺功能减低。不伴胸腺瘤的纯红再障多见于男性(男∶女为2∶1)。

慢性型者均应详细检查有无胸腺瘤,必须进行X线胸部后前位、侧位和20度斜位摄片,可检出85%~90%的胸腺瘤,CT扫描的检出率可达100%。胸腺瘤诊断一旦确立,应及早切除,术后贫血的缓解率可达30%;如术后未获缓解者,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可能有效。

对不伴胸腺瘤的原发性获得性纯红再障,可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雄激素及雷公藤多甙等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如治疗无效,应及时选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6-巯基嘌呤、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或抗胸腺球蛋白等,环胞菌素A也可选用。有认为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和环胞菌素A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治疗有效者常于1~8周后出现网织红细胞增多,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可使66%以上病人获得缓解,但复发率可达80%。如各种治疗无效,可作脾切除,某些病例有效,无效者术后再应用免疫抑制剂可望有效。体内抗体滴度高者也可选用血浆交换术,达那唑(炔羟雄烯异恶唑,danazol)亦可试用。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