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毒胶囊”产品名单_北京公布下架食品名单 维维酸奶上黑榜

由网友(檐下等归人)分享简介:近日“毒胶囊”事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百姓们也在密切关注,昨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也公布了,空心胶囊铬超标事件第一批抽检结食品安全、食品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每期的问题食品名单,更是人们关注食品质量的关键,近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通报新一期下架食品名单,全市有7个批次的不合格食品被责令停售,以下是具体介绍一起来看看...



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毒胶囊”产品名单

 

近日“毒胶囊”事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百姓们也在密切关注,昨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也公布了,空心胶囊铬超标事件第一批抽检结果;其结果显示共抽验33个品种42个批次的胶囊,其中23个批次不合格(以下图文说明);现已将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3家胶囊企业,药品生产许可证吊销;以下是详细情况,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抽验33个品种42个批次,有23个批次不合格

4月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事件第一批抽检结果,共抽验33个品种42个批次的胶囊,其中23个批次不合格。

根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部分省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检验报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已责成相关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对违法违规企业予以严肃处理。

第一批检验主要针对媒体曝光的9家药品生产企业,检验结果表明:长春海外制药集团有限公司、青海格拉丹东药业有限公司、丹东市通远药业有限公司、吉林省辉南天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化盛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化颐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有的批次产品使用的胶囊铬含量超过国家药典限量标准。上述企业未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使用了不符合国家药典标准的胶囊,产品质量不合格。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责成企业所在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查封上述企业胶囊剂生产场所,责令上述企业立即召回检验不合格批次药品,由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督销毁;暂停销售和使用其所有胶囊剂药品,待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使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使用铬含量超标胶囊生产药品的企业依法严厉查处。

 

3家胶囊企业药品生产许可证被吊销

现已查实,浙江新大中山胶囊有限公司、浙江省新昌县华星胶囊厂、浙江省新昌县卓康胶囊厂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已责成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按照法定程序,吊销上述3家企业的药品生产许可证。鉴于绍兴地区药用空心胶囊生产混乱,产品危害涉及多个省份,对当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负有责任的人员做出处理。同时,对于涉嫌犯罪的相关人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19日再发通知,要求各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全面开展药用明胶和药用空心胶囊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要求药用空心胶囊企业严格原料把关和质量检验,严防工业明胶流入药用胶囊生产环节;要求药品生产企业从有资质的企业采购药用空心胶囊,严防不合格药用胶囊流入药品生产企业。

 

公安部挂牌督办“毒胶囊”犯罪案件

公安部19日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全国公安机关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密排查、严厉打击“毒胶囊”犯罪。

“毒胶囊”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公安部高度重视,第一时间部署河北、浙江、江西、山东等地公安机关介入侦查,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查处工作。截至目前,各地公安机关已立案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3名,查封工业明胶和胶囊生产厂家10个,现场查扣涉案工业明胶230余吨。

公安部强调,对浙江、河北、江西、山东等地在侦案件,公安部一律挂牌督办。各地要确保办案质量,立足于全环节查明犯罪事实,迅速查明流向,无论涉及哪些企业和个人,都要坚决一查到底,依法严厉打击。



药监局曝出15家发布虚假广告的网站名单

文章导读:d>

15

http://www.gbnpx88.com/kfbl.htm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牛皮癣防治中心

国泰排毒癣康宁

 

导语:针对目前药品保健品的虚假广告,我国药品食品监督局发出了布告,曝光了15家发布虚假广告的网站名单,并提醒广大民众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药品。

中新网6月23日电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消息,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公告,曝光15家发布虚假药品信息销售假劣药品违法网站名单。目前,相关违法网站已被依法移送有关部门进行查处。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提醒公众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药品。

最近,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部分网站伪造或假冒开办单位,发布虚假药品信息,销售假劣药品,严重危害公众用药安全。经核实,违法网站(见附件)通过使用绝对化、承诺性的语言,对“产品”疗效进行虚假宣传。

消费者要了解具体信息,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浏览“网上购药安全警示”栏目(www.sfda.gov.cn/WS01/CL0441/)。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提醒消费者注意辨别:通过互联网向个人销售药品,必须经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取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格证书》,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必须标明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格证书编号。未经批准网上销售药品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附件:发布虚假药品信息销售假劣药品违法网站名单

生物排疱王胶囊

生物速杀毒胶囊

 



含塑化剂产品增多,质监局加大监察力度

文章导读:。此外,还有两种食品虽然不在台湾地区公布的名单中,但在入境口岸被检出塑化剂污染,这两种产品已按规定进行处理,并未进入大陆市场销售。加上这两种食品,因受塑化剂污染而被大陆暂停进口的产品达到1004种,其中包括多种儿童产品。

据了解,有关部门在6月10日公布前期抽检样品结果后,新抽检的样品未发现问题产品。对社会高度关注的方便面情况,有关部门根据市场销售量排名又进一步抽取了15个品种1800袋(盒)方便面样品,由4家国家级检测机构进行平行检测。6月15日完成检测工作,检测结果显示样品合格。

导语:由于塑化剂的危害被查出越来越多,存在的产品中也越来越多,近日来中国之间总部进一步加强了对食品的抽样检验,据调查有问题的产品越来越多,暂停台湾进口的产品已经过千种。

新华社电(记者 朱立毅)国家质检总局根据台湾地区公布的情况,16日又增加了受塑化剂污染的问题企业及其相关产品名单,这使得因受塑化剂污染而被大陆暂停进口的产品超过了1000种。

当天,因受塑化剂污染而被通报的企业增加8家,产品新增26种,新增产品主要为果汁饮料,果酱、果浆或果冻,胶囊锭状粉状产品。此外,还有两种食品虽然不在台湾地区公布的名单中,但在入境口岸被检出塑化剂污染,这两种产品已按规定进行处理,并未进入大陆市场销售。加上这两种食品,因受塑化剂污染而被大陆暂停进口的产品达到1004种,其中包括多种儿童产品。

据了解,有关部门在6月10日公布前期抽检样品结果后,新抽检的样品未发现问题产品。对社会高度关注的方便面情况,有关部门根据市场销售量排名又进一步抽取了15个品种1800袋(盒)方便面样品,由4家国家级检测机构进行平行检测。6月15日完成检测工作,检测结果显示样品合格。



惊!15家药用胶囊企业74批胶囊铬超标

 

“毒胶囊”事件风波未平,昨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又公布,检出15家药用胶囊生产企业74批胶囊铬超标;这个数据的公布,足以让人们大感震惊,这15家铬超标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分别分布在浙江、河南、重庆等地;以下是详细介绍,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国家食药监局表示,铬超标问题暴露出这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法律意识淡薄、社会责任缺失,也暴露出监管部门日常监管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

 

药用胶囊抽检不合格率7.9%

 

据国家食药监局网站消息,按照企业全覆盖、品种全覆盖、产品批次随机抽样的原则,该局在全国范围内对药用明胶和胶囊生产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对18家药用明胶生产企业抽验了166批明胶,检出1批产品铬超标;对117家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抽验了941批药用胶囊,检出15家企业74批胶囊铬超标,不合格率为7.9%。

 

15家铬超标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分布在,浙江9家、河南2家、四川2家、重庆2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责成相关省局对违法企业立案调查并责令监督企业立即召回铬超标药用明胶和胶囊,在监控下销毁,坚决防止再次流入市场;按照法定程序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上述企业移交公安部门立案侦查。

 

进厂原料出厂产品批批检验

 

国家食药监局负责人强调,对铬超标药用明胶和胶囊企业及相关责任人员,必须依法从重从快查处。铬超标问题暴露出这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法律意识淡薄、社会责任缺失,也暴露出监管部门日常监管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

 

该局要求,生产药用胶囊必须从药用明胶生产企业采购原料,必须具备相应检验检测条件和能力,必须对进厂原料和出厂产品批批检验,坚决防止工业明胶流入药用胶囊生产环节,坚决防止不合格胶囊进入药品生产环节。

 

所有药用胶囊和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在当地食药监部门网站公示明胶和胶囊来源。各地食药监部门要加大药用明胶和胶囊监督检查和样品抽验频次,切实把好关、看住门。同时,对问题产品要抓紧调查流向并依法处置。



光明乳业两月曝出4次质量问题

 

 

光明乳业是很多人喜爱的乳制品品牌,但近两个月来光明乳业的质量问题,一直围绕在人们的身边,耳濡目染让很多人对光明乳业失去了以往的信赖,而光明乳业又会作出怎么的声明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光明又惹上酸败门事件。就公司出现酸败事件,光明乳业于9月8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说明及道歉后,昨晚再以公告的形式向投资者和消费者进行了澄清说明。

 

至于光明乳业接连发布澄清的原因,光明乳业媒体总监龚妍奇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光明是一家上市公司,有义务让投资者和消费者知道光明发生的事情,以及事件的原因。

 

根据光明乳业澄清公告显示,2012年9月8日早,公司接到消费者投诉,反映上海乳品四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口瓶鲜奶(220毫升/瓶,批号:20120907)口感出现酸败的情况。经初步分析,产品发生酸败的原因是:该批次产品从工厂下线后集中存放于大冷库,为满足9月8日的送奶上门服务,在配送前进行移库的过程中,因车辆温度没达到标准导致其中部分产品发生酸败。

 

事实上,这次酸败事件是光明在近两个多月以来,其曝出的第四次奶制品质量问题。

 

时间指向6月15日,安徽颍上县6名小学生在饮用光明牛奶后出现呕吐等不适症状;而就在同一月的28日,光明乳业因27日的生产过程中混入碱水,导致其优倍牛奶出现质量问题。事发后,光明乳业对"问题牛奶"进行了赔偿召回。

 

另外,在7月20日,广州市工商局发布二季度乳制品及含乳食品抽样检验情况,由奥德华乳品(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光明奶油(2012年4月23日生产)、上海光明奶酪黄油有限公司梵古易乳制品分公司2012年2月23日生产的50%减脂芝士片菌落总数超标。



药监局与违法药店签订“私了协议”

导语:近日“职业药品打假人”高敬德曝出:假药经销商竟然与药监局签订私了协议,并且还有药监局的公章。让我们再一次对药监局部门表示了怀疑。

本报讯 据中国之声报道,“职业药品打假人”高敬德来杭州打假,一份与药店的“私了协议”上,竟然出现药监部门的公章。打假人认为,执法部门有“猫腻”;而药监局则表示,自己被“下套”了。

药监局约打假人“了结”

高敬德,“全国职业药品打假第一人”,从2003年开始辗转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进行药品打假。最近,因为一起假药案,他再次来到杭州,与杭州市药监部门打起了交道。

高敬德说,被他举报的江干区神龙保健用品商店“买通”了杭州市药监局江干分局,要跟他“私了”。

据高敬德介绍,江干区药监局5月15日曾经打电话让他到药监局协商,跟卖家做一次性了结。6月23日,药监局将高敬德叫来,签署了“协商意见”,意见全部是由药监局起草,并盖了章。

据高敬德出示的“协商意见”原件,记者发现,在协议最后除了双方的签字外,的确有“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江干分局”的红色公章,时间是2011年6月23日。

高敬德说,这是当天药监部门通知他们一起,去药监局协商签订的,当时有江干分局的工作人员在场,签名后他们加盖了公章。

局长表示“欠考虑”

据江干分局莫清兰局长介绍,2009年11月20日和12月份,药监部门分别去查了两次,当时在“神龙”这一家就查到了价值2万余元的涉假保健品。

“举报人和当事人签协议,为何药监部门要盖公章?”莫清兰的解释是,当时是“神龙”的人来药监局,要求与举报人私了,他们只是做了一个见证。

药监局牵线让举报人和当事人“私了”是否合适?莫清兰表示,当时的确是“欠考虑”,高敬德是职业打假人,药监局被他“下套”了。“当时我觉得不是很合适,也提出过疑问。这是两家的意见,我们就没有太多坚持。原来不盖章的,最后签完了,高敬德提出一定要我们(药监局)盖章。我们没想这么多。”莫清兰说。

■ 调查

假药被举报两年仍在售

据莫清兰介绍,“神龙”的案件至今还在办理当中。药监局曾向产品生产地的相关部门发函核实,但是一直没有回音,因此一直没有结案。

莫清兰说,高敬德举报以后,由于不是“药”字号,职能不是很清楚,不明确产品到底是什么,因此药监局需要去核实。这个过程做得时间比较长。

记者实地调查发现,2年前被举报的这些假药,在神龙保健品商店所处的杭州市天城路上至今仍有销售。

“为何被打假的保健品,还在明目张胆地销售呢?”对记者的疑问,莫清兰表示,保健品的监管有难度,就像城乡接合部的非法诊所一样,检查人员一来,都闭门歇业,检查人员一走,又开始开张揽客。

据了解,保健品店往往只要一张工商营业执照就能做生意,目前“食品安全法”仅仅针对食品,对于保健品却没有相关的管理法律。



药监局通知立即停止含塑化剂药品的销售

文章导读:市的由企业召回,并要求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立即通知辖区内相关单位,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并及时报告国家局稽查局。

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为耐高温、耐老化的主增塑剂。此前,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在葛兰素史克(GSK)法国制造的抗生素安灭菌(Augmentin)中检测到含有塑化剂成分,6月9日下令在市面回收有关药物。该款被验出含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的抗生素安灭菌,是专供幼童服用的。

导语:近日在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产品中又发现了含有塑化剂,药监局立即下达通知停止该产品的销售和使用。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

人民网北京6月18日电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今日上午发布《关于停止销售和使用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的通知》表示,经中国食品药品鉴定研究院检验,在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中检出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通知中表示,决定立即停止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产品的销售和使用,已进口上市的由企业召回,并要求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立即通知辖区内相关单位,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并及时报告国家局稽查局。

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为耐高温、耐老化的主增塑剂。此前,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在葛兰素史克(GSK)法国制造的抗生素“安灭菌”(Augmentin)中检测到含有塑化剂成分,6月9日下令在市面回收有关药物。该款被验出含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的抗生素“安灭菌”,是专供幼童服用的。



药品安全受威胁:抗生素中查出含塑化剂

导语:塑化剂风波还未平息,据最新报道:除了食品中有塑化剂外,连药品中都含有,香港就发现了抗生素“安灭菌”中含有塑化剂成分,目前该药物已经被召回。

中新社香港6月9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在葛兰素史克(GSK)法国制造的抗生素“安灭菌”(Augmentin)中检测到含有塑化剂成分,9日下令在市面回收有关药物。

该款被验出含塑化剂“DID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的抗生素“安灭菌”,是专供幼童服用的。

港府卫生署指,DIDP对人类的安全性未能确定,但根据动物研究的资料显示,长期摄入高剂量的DIDP可能影响肝脏。

虽未有接获服用有关产品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报告,但卫生署基于葛兰素并未能就受污染产品的安全提出令人满意的证明,因此暂时未能排除产品对公共卫生的威胁。

台湾日前验出葛兰素史克“安灭菌”含塑化剂DIDP,当地多间医院已暂停使用。

港府卫生署指,鉴于台湾塑化剂事件的最新发展,该署已加强对含有调味剂的药剂制品的监测。

另外,香港食物安全中心8日宣布禁售4款台湾饮品,其中2款台湾饮品遭塑化剂污染,由9日中午开始禁止有关饮品输入及在香港供应。

这两款饮品是由金馔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来自台湾的ORIYEN成长营养柳橙饮(男生);另一款是松晖食品有限公司制造的芒果汁,来源地是台湾。食物安全中心抽取相关食品及饮品样本化验,发现其中一个冲剂饮品样本含有DEHP(邻苯二甲酸二)及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含量分别为百万分之63 及百万分之6.8。另外,一款芒果汁的样本检测结果显示含有DEHP,含量为百万分之84。

食物安全中心指,另外还有两款台湾饮品,塑化剂虽然未超出标准,但为预防起见,亦要停售,包括由桔扬(香港)有限公司进口的20公斤装水蜜桃汁,以及桔扬(香港)有限公司进口的2.5公斤包装草莓汁。



统一饮料又新增4款含塑化剂饮品

文章导读:o;起云剂只是增加了饮品的卖相,对口感没有影响。他强调,公司也不会用其他添加剂来替代起云剂。

至于塑化剂风波对统一企业的销售造成了多大影响,杨寿正表示:目前影响不大,因为大陆地区从来没有用过起云剂。

不过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自塑化剂事件爆发后,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出现统一饮料产品滞销现象。

东方艾格饮料分析师陈静指出,塑化剂事件为竞争对手提供了抢占市场的发展契机,统一饮料的行业地位恐被动摇。

导语:塑化剂问题仍然在进一步调查中,根据最新的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含塑化剂食品的名单,我们看到统一饮品又新增四种含塑化剂饮料,虽然这些产品都已经被召回停售,但是统一企业发言人称他们与起云剂供应商已经合作长达7年了。

凤凰网健康今日了解到,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昨日(6月21日)公布的最新名单显示,台湾地区受塑化剂污染的问题企业已增至308家,涉及产品863项。其中,统一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涉塑”饮品又增加了4款。

统一企业新闻发言人涂忠正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问题产品已全部召回,并强调,这4款产品曾由厦门的一家进口代理商带入大陆,目前公司已协助进口代理商回收。

此外,统一企业向记者证实,公司与起云剂供应商合作已长达20年,而据台湾有关部门推断,该供应商至少从6年前就开始在起云剂内加入塑化剂。

新增4款“涉塑”饮料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最新 “涉塑”产品名单中,包括有统一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委托美达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统一番石榴汁(960ml)、统一金桔柠檬汁(960ml)、统一金桔柠檬汁(490ml)、统一甘蔗汁(490ml)。

涂忠正表示,这4款产品,以及此前公布的两款运动饮料、芦笋汁、芭乐汁等产品都已全部召回。记者昨日走访市场也并未发现统一番石榴汁和统一甘蔗汁这两款产品。

统一企业大陆新闻发言人杨寿正表示,这几款产品均未在大陆地区生产和销售,统一企业大陆公司与台湾公司在原料采购、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等环节都是独立的,大陆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从未使用起云剂,也从未向台湾昱伸香料公司、台湾宾汉香料化学有限公司购买过任何原料。“目前经国家检验机构检测,均未验出塑化剂。”他说。

至于大陆市场上目前仍在售的统一金橘柠檬汁,杨寿正表示,该产品与台湾地区的统一金桔柠檬汁并非同一款产品,其原料、配方、包装等都不一样,只是同名而已。

据记者了解,统一的这4款产品,包括此前的芦笋汁,都曾通过厦门的一家进口代理商进入大陆地区。对此,杨寿正强调,这并非统一公司的行为,统一公司在大陆地区的营业执照不能从事进口业务。“虽然不是通过我们大陆统一系统销售,但秉持负责任的态度,我们已协助进口代理商将台湾产品回收。”杨寿正说。

与问题供应商合作达20年

记者昨日证实,台湾统一企业与起云剂供应商台湾宾汉公司的合作已长达20年。“至于宾汉公司究竟是什么时候在起云剂内加入塑化剂的,我们就不是很清楚了。”涂忠正说。

据台湾有关部门追查发现,宾汉公司实际负责人陈哲雄至少从2005年起,就负责调配起云剂;但2005年之前,陈哲雄是否参与调制起云剂,目前还不确定。据推断,宾汉公司至少从6年前开始在起云剂内加入塑化剂。

涂忠正表示,塑化剂事件爆发后,公司已停止在产品中使用起云剂。“起云剂只是增加了饮品的卖相,对口感没有影响。”他强调,公司也不会用其他添加剂来替代起云剂。

至于塑化剂风波对统一企业的销售造成了多大影响,杨寿正表示:“目前影响不大,因为大陆地区从来没有用过起云剂。”

不过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自塑化剂事件爆发后,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出现统一饮料产品滞销现象。

东方艾格饮料分析师陈静指出,塑化剂事件为竞争对手提供了抢占市场的发展契机,统一饮料的行业地位恐被动摇。



广东20家企业食用油黄曲霉毒素B1超标

 

 

马上过春节了,很多地区对食品质量做最后节前抽检,近日,广东省质监局对全省食用油生产企业开展了专项检查;检查发现,20 家企业的食用油产品黄曲霉毒素B1 超标。

 

据了解,本次专项检查共检查全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企业727 家,发现20 家小型企业的食用油产品黄曲霉毒素B1 超出标准限量值。

 

“不合格企业多为小规模加工厂,均采用半精炼工艺,生产量较小,主要以散装形式零售供应附近居民。”相关负责人分析,花生在生长、储存过程中因天气湿热发霉,黄曲霉菌生长繁殖产生黄曲霉毒素。一些企业对购进的花生原料没有严格筛选和检测,部分霉变花生被用于食用油生产,导致黄曲霉毒素超标。

 

据介绍, 省质监局已组织当地质监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立案查处,责令企业停产,暂扣生产许可证,依法查封未销售的问题产品,召回问题产品。对连续检出不合格产品的企业,将依法吊销其食品生产许可证。

 

同时,广东省工商局2011 年第4 季度对湛江、茂名、云浮、肇庆流通环节食用油商品进行了质量监测。共抽查了37 家销售商(店)所经销的食用油商品共100批次,合格70 批次,不合格30 批次,合格率70.0%。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