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和胸腺瘤什么关系?_​胸腺瘤和重症肌无力的关系

由网友(消失不见 ∝)分享简介:胸腺瘤和重症肌无力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通过胸腺切除手术后可以得到一定的环境,绝大多数的重症肌无力患者都有胸腺异常的现象,胸腺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淋巴器官,胸腺起到了产生T淋巴细胞和分泌胸腺素和激素类物质的功能,如果我们的胸腺出现了问题,那么将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多方面的危害,胸腺容易出现的一种病症就是胸腺瘤,胸腺瘤的发生不...



重症肌无力和胸腺瘤什么关系?

胸腺瘤和重症肌无力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通过胸腺切除手术后可以得到一定的环境,绝大多数的重症肌无力患者都有胸腺异常的现象,下面具体介绍两者的关系。

临床资料证明,75%-80%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异常,其中60%为胸腺增生,约有12%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伴发胸腺瘤,而胸腺瘤患者中有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占30%。胸腺瘤患者的胸腺细胞通常不表达乙酰胆碱受体,但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滴度升高并存在数种针对细胞内肌肉蛋白的抗体,针对乙酰胆碱受体和肌肉蛋白的抗体可能是肿瘤引起组织分解所致。

胸腺CT检查胸腺瘤的术前诊断敏感性达85%,特异性98.7%,准确率95.8%,但CT限于其组织分辨率,往往使胸腺瘤早期和微小胸腺瘤漏诊,胸腺MRI检查胸腺瘤的敏感性可能没有CT高。

胸腺瘤的治疗必须选择合适时机采用胸腺摘除术、抗胆碱酯酶药、免疫抑制剂及其他辅助治疗等手段。胸腺摘除术可防止肿瘤扩散,现多主张伴胸腺瘤MG患者应尽早行胸腺摘除术,有利于症状缓解[11]。常采用胸骨正中切口胸腺摘除及纵膈脂肪清除术,其优点是视野较大,易于摘除胸腺(包括异位胸腺)。传统手术多采用正中切口,此术式缺点是创伤大、康复慢,优点是术中显露好,故目前只用于部分III期病人。现在更多采用胸腔镜手术,优点是:微创、美观、康复快、切除肿瘤彻底,故适用于所有I、II期病人和部分III期病人。颈部切口、的缺点很多,如术中显露不佳、切除不彻底,故只在配合胸腔镜手术时偶尔使用。侧开胸切口多数情况下已被胸腔镜手术替代,仅个别情况下用于巨大肿瘤突入一侧胸腔时使用。



​胸腺瘤和重症肌无力的关系

胸腺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淋巴器官,胸腺起到了产生T淋巴细胞和分泌胸腺素和激素类物质的功能,如果我们的胸腺出现了问题,那么将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多方面的危害,胸腺容易出现的一种病症就是胸腺瘤,胸腺瘤的发生不但会导致患者出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而且还会导致患者出现重症肌无力,下文我们一起看看胸腺瘤和重症肌无力的关系。

胸腺瘤多发于40~50岁

胸腺瘤是最常见的前上纵隔肿瘤,指细胞学上无恶性表现的胸腺上皮细胞肿瘤,有明显的淋巴细胞侵润。从名称上而言分为3种,即侵袭性胸腺瘤、非侵袭性胸腺瘤和胸腺癌。

绝大多数胸腺瘤在组织细胞学上呈良性表现,但其中一部分在生物学行为上呈侵袭性生长,属于恶性胸腺瘤。胸腺瘤多见于40~50岁,平均发病年龄44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重症肌无力与胸腺病相关

胸腺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相当一部分病例主要表现为特殊的伴随疾病表现,最突出的是重症肌无力。

临床上有20%的重症肌无力由胸腺瘤引起,80%由胸腺增生引起。胸腺瘤生长到一定体积时,常有的症状是胸痛、胸闷、咳嗽及前胸部不适。因此,重症肌无力患者要重视检查是否患了胸腺瘤,目前胸部CT检查对胸腺瘤的诊断能达到90%以上。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早期症状多表现在眼球、眼睑部位的肌肉,且不呈持续性。一般来说,患者的病况多在下午时明显,渐渐有眼皮下垂撑不开、复视、四肢无力、倦怠、呼吸困难;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口腔部位的肌肉无力,影响吞咽、说话、咀嚼的功能。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因呼吸衰竭而导致死亡。

胸腺瘤治疗首选手术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胸腺治疗和血液疗法。由于重症肌无力与胸腺瘤的关系十分密切,故对于胸腺瘤的诊治不容忽视。

胸腺瘤往往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在治疗这些病的同时只要想到胸腺瘤的可能性,做出诊断就不难。小的胸腺瘤多无临床主诉,也不易被发现。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时,常有的症状是胸痛、胸闷、咳嗽及前胸部不适。当出现剧烈胸痛,短期内症状迅速加重,严重刺激性咳嗽,周身关切骨骼疼痛,均提示恶性胸腺瘤或胸腺癌的可能。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胸腺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一旦我们的胸腺出现问题将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多方面的危害,胸腺容易出现肿瘤,胸腺瘤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红斑狼疮等疾病而且还会导致病人出现重症肌无力的情况。



胸腺瘤为何会导致重症肌无力?

听到重症肌无力和胸腺瘤这两种医学疾病名称我们都不陌生,但两个词语连起来我们就陌生了,重症肌无力胸腺瘤这种疾病仅仅是两种疾病的叠加吗?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种病呢?到底是重症肌无力引起胸腺瘤还是其他因素造成,答案即将揭晓。

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是指重症肌无力患者同时伴发胸腺瘤,约10%~15%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合并胸腺瘤,约70%的患者胸腺肥大,淋巴滤泡增生。重症肌无力患者一旦发现有胸腺瘤,就认为找到了疾病的罪魁祸首,其实不是。长期以来人们即发现重症肌无力与胸腺(或胸腺瘤)有关。近年研究发现,不是胸腺瘤引起了重症肌无力,也不是重症肌无力引起了胸腺瘤,两者往往是并存的,是由于患者免疫功能紊乱才使这两种疾病同时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

关于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动物模型可模拟重症肌无力或胸腺瘤中的一种,却无法合并存在。目前较为一致公认的是胸腺参与了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的部分过程,如胸腺肌样上皮细胞有类淋巴细胞功能,可能分泌AchRab。另外,异常胸腺内T淋巴细胞的某些表面分子的异常表达也可能参与了细胞和体液免疫机制。也有学者认为胸腺瘤对重症肌无力的发病与非胸腺瘤的发病机制不同。胸腺瘤内产生的T淋巴细胞可以改变周围T细胞库,推测胸腺瘤内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异常作用产生自身反应性T细胞,离开胸腺瘤至外周,与自身反应B细胞作用,导致重症肌无力发病。

由于胸腺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胸腺的病变易合并多种免疫性疾病。40%的胸腺瘤伴不同的自身免疫病,以重症肌无力、纯红细胞再生障碍、纯白细胞再生障碍最为多见。30%的胸腺瘤伴有重症肌无力,并且合并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病情较重,病变较广泛,发展也较快。可能和胸腺的淋巴细胞和肌样上皮细胞、间质细胞产生AchRab、抗横纹肌自身抗体等有关。但重症肌无力的出现可在胸腺瘤发现之前或同时合并出现,在时间上因果关系尚不明确。这可能与胸腺瘤的临床表现过于“静态”有关,无法追踪到胸腺瘤起病的最早期。临床中50%的胸腺瘤无症状,查体时发现。

经过研究表明,两种疾病相互之间不会引发另一疾病,一旦患者的免疫系统出现问题才有可能使其同时发生在一人身上,在高中的生物中,我们也学习到关于免疫系统的知识,胸腺是重要的免疫器官,胸腺出现问题很可能引发多种疾病。关于这种病的病因目前还不明确,一旦身体有异常,要及时检查。



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怎么回事?

胸腺瘤也是一种常见的纵膈肿瘤,其大多属于一种无恶性的表现,不过在临床上也分为侵袭性胸腺瘤和非侵蚀性胸腺瘤,那么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是怎么回事呢?

绝大多数胸腺瘤在组织细胞学上呈良性表现,但其中一部分在生物学行为上呈侵袭性生长,属于恶性胸腺瘤。胸腺瘤多见于40~50岁,平均发病年龄44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胸腺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相当一部分病例主要表现为特殊的伴随疾病表现,最突出的是重症肌无力。

临床上有20%的重症肌无力由胸腺瘤引起,80%由胸腺增生引起。胸腺瘤生长到一定体积时,常有的症状是胸痛、胸闷、咳嗽及前胸部不适。因此,重症肌无力患者要重视检查是否患了胸腺瘤,目前胸部CT检查对胸腺瘤的诊断能达到90%以上。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早期症状多表现在眼球、眼睑部位的肌肉,且不呈持续性。一般来说,患者的病况多在下午时明显,渐渐有眼皮下垂撑不开、复视、四肢无力、倦怠、呼吸困难;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口腔部位的肌肉无力,影响吞咽、说话、咀嚼的功能。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因呼吸衰竭而导致死亡。



​重症肌无力病理介绍

说到重症肌无力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这类疾病产生原因比较多,患有这样疾病后,患者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否则对自身生活影响很大声,治疗重症肌无力常见就是药物,药物对改善这类疾病上有很好效果,因此患者可以放心选择,那重症肌无力病理是什么呢,下面就详细介绍下。

重症肌无力病理;

1.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理目前仍不明确,但是有关该病的研究还是很多的,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有关重症肌无力与胸腺的关系,以及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在重症肌无力中的作用,且大量的研究发现,重症肌无力患者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数目减少,受体部位存在抗AchR抗体,且突触后膜上有IgG和C3复合物的沉积。并且证明,血清中的抗AchR 抗体的增高和突触后膜上的沉积所引起的有效的AchR数目的减少,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胸腺是AchR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因此,本病的发生一般与胸腺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调节人体AchR,使之数目增多,化解突触后膜上的沉积,抑制抗AchR抗体的产生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2.遗传易感性 近年来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研究显示,MG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根据MG发病年龄、性别、伴发胸腺瘤、AChR-Ab阳性、HLA相关性及治疗反应等综合评定,MG可分为两个亚型:具有HLA-A1、A8、B8、B12和DW3的MG病人多为女性,20~30岁起病,合并胸腺增生,AChR-Ab检出率较低,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疗效差,早期胸腺摘除效果较好;具有HLA-A2、A3的MG病人多为男性,40~50岁发病,多合并胸腺瘤,AChR-Ab检出率较高,皮质类固醇激素疗效好;在国内许贤豪诊治的850例MG病人中,有双胞胎2对(均为姐妹)。

3.近年研究发现,MG与非MHC抗原基因,如T细胞受体(TCR)、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及凋亡(apoptosis)等基因相关,TCR基因重排不仅与MG相关,且可能与胸腺瘤相关,确定MG病人TCR基因重排方式不仅可为胸腺瘤早期诊断提供帮助,也是MG特异性治疗基础。

在对重症肌无力病理认识后,治疗这类疾病的时候,需要对病理进行更多了解,这样对疾病治疗也是有很好帮助,重症肌无力治疗时间比较长,对这样疾病治疗的时候,也不能过于着急,尤其是对儿童患者治疗的时候,家长更是要耐心进行护理。



老年人重症肌无力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重症肌无力,其实是指骨骼肌无力和异常疲劳,对于这种疾病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病因,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疾病,但是不管是什么因素引起的?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面对这样的疾病,我们应该做好怎么样的预防保护工作呢!下面我们就去了解一下老年人重症肌无力需要注意的问题.

其实面对重症肌无力的情况首先就需要做好日常第一个护理保健工作,尤其是上了一定年纪的老年人,身体免疫力下降之后,更容易受到这些疾病的困扰,所以在平时生活中就需要积极的锻炼身体.

一、起居有常,首先要安排好一日生活秩序,按时睡眠,按时起床,不要熬夜,要劳逸结合。

二、避风寒、防感冒、重症肌无力患者一般抵抗力较差,一遇风吹雨淋或气候变化就会伤风感冒,不仅会促使疾病复发或加重,还会进一步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三、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由于患者年龄差别较大病情轻重不等,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健身的活动。

四、饮食有节,重症肌无力病机与脾气虚关系密切,故调节饮食更为重要,不能过饥或过饱,要有规律有节度,同时各种营养要调配恰当,不能偏食,提倡常吃羊肉

上面就是关于老年人重症肌无力的介绍,通过介绍之后我们发现,除了需要注意接受治疗之外,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积极的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预防这些疾病,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原发性纵膈肿瘤的治疗方法

这种原发性纵膈肿瘤,它的出现都是有一定的原因导致的。后悔不已。因此,人也是需要做好护理的。

  原发性纵隔肿瘤除恶性淋巴源性肿瘤适用放射治疗外,绝大多数原发性纵隔肿瘤只要无其他禁忌证,均应外科治疗。即使良性肿瘤或囊肿毫无症状,由于会逐渐增大,压迫毗邻器官,继发感染,甚至出现恶变,因而均以采取手术治疗为宜。

  恶性纵隔肿瘤若已侵入邻近器官而无法切除或已有远处转移,则禁忌手术而可根据病理性质给予放射或化学药物治疗。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恶性肿瘤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手术应根据肿瘤所在部位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口。术中应尽可能地完全切除肿瘤组织,同时注意保护纵隔内重要脏器和组织。如果术中发现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必要时可切除周围组织并行修复。

  原发性纵隔肿瘤不论良性还是恶性,只要没有明确的远处转移和呼吸循环系统功能障碍,都应首选手术治疗。另外,解除脏器压迫也是手术的适应证之一,但必须充分估计肿瘤摘除的可能性,考虑手术的利弊得失。有时,为了明确病理学诊断,为进一步的治疗取得依据,也可考虑剖胸探查。非手术治疗通常包括适当的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经合理治疗,多数纵隔肿瘤病人恢复顺利,少数应予特别注意,如伴有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病人,要警惕肌无力危象和胆碱能危象的发生,一旦出现应果断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男人由于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等原因,健康容易受到威胁,平时一定要多检查自测,小心真的患上原发性纵膈肿瘤,给自己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和后果,所以说,认真工作没有错,但是不会照顾自己就是你的错



重症肌无力到底会不会遗传

相信大家对于重症肌无力这样的症状肯定是不会陌生的吧,重症肌无力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症状,重症肌无力的出现容易给患者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所以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关于重症肌无力的信息,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做好对于重症肌无力的预防,下文我们介绍一下重症肌无力到底会不会遗传。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后症状减轻。患病率为77~150/100万,年发病率为4~11/100万。女性患病率大于男性,约3:2,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儿童1~5岁居多。

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原因分两大类,一类是先天遗传性,极少见,与自身免疫无关;第二类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见。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普遍认为与感染、药物、环境因素有关。同时重症肌无力患者中有65%~80%有胸腺增生,10%~20%伴发胸腺瘤。

重症肌无力患者预后较好,小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可完全缓解,大部分患者可药物维持改善症状,绝大多数疗效良好的患者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如果母亲患重症肌无力那生出的小孩15%~20%有可能遗传.但是如果男性患上,遗传的机率就会很低,要注意饮食,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注意饮食。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常见的症状,那就是重症肌无力了,我们知道重症肌无力的危害性很大,所以我们要重视这种症状,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重症肌无力到底会不会遗传。



重症肌无力有没有后遗症?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重症肌无力这个症状,这种疾病比较难以治疗,很多朋友都很关心疾病治疗后会有没有后遗症,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讲一讲,一起来看吧!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触点障碍所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常常合并有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的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患者应坚持配合治疗,以延缓病情进展。很多人关心重症肌无力治愈后是否有后遗症,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一问题。

重症肌无力治愈后一般没有显著的后遗症,依照患者治疗前的情况,恢复程度有所不同。重症肌无力具有缓解和恶化交替的倾向,可以通过系统治疗达到临床治愈,即彻底停药,且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消失,但无法根治。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对于无法临床治愈的患者而言,不存在后遗症一说。 重症肌无力患者可表现出肌肉无力,容易疲劳、吞咽或咀嚼困难、眼皮下垂等症状,根据影响部位的不同症状有所差异。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症状在每天早晨最为轻微,至晚上逐渐加重。为了解病情,重症肌无力患者应及早就诊正规医院,进行血尿常规、肌电图、病理学等检查,做新斯的明试验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虽然重症肌无力的治疗难度较大,但可通过积极治疗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重症肌无力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胸腺切除术、放射治疗、血浆交换等,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应采用适当的治疗措施。伴有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可进行胸腔镜微创手术切除胸腺,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在手术切除后,有可能改善患者的症状,逐渐减药,甚至达到临床治愈。 根据以上介绍可知,重症肌无力治愈后多数情况下是没有后遗症的。目前来说,重症肌无力尚无法彻底根治。积极应用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法后,部分患者能够临床治愈,不会有后遗症,而多数患者需要终身治疗,因此也不存在后遗症这一说法。

通过小编上面的分享,你对于重症肌无力是不是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了这种状况的话,就应当及时的做好治疗,避免病情恶化,早日康复为好。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治疗方法

今天我们跟大家探讨在骨科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叫“重症肌无力”,应该在日常比较少见,重症肌无力早期的表现一般是手脚部的乏力、还有面部等位置有麻痹感,医学统计也认为它的发病与遗传有很大关系,以下我们重点针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治疗提供一些临床的用药方法供大家参考。

重症肌无力患者常见的治疗方案如下:

1.胸腺摘除,全身型和迅速进展的MG病人均应考虑行此手术,将胸腺摘除和非手术组MG病人按年龄和病情严重度相匹配,经研究发现,手术组病人的缓解率和好转程度约为对照组的2倍。术后数月内,约25%~35%病人缓解,60%~80%好转。对胸腺瘤病人,术后一般继以放疗。一般认为劈开胸骨正中切口比经颈切口好,切除完全。由有经验的胸外科、ICU和神经科医师共同配合,是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2.大剂量肾上腺皮质类固醇一般从大剂量开始,每日或隔日给予;因小剂量渐加的方法既不能消除、也不能减轻,而只是维持其用药早期病情不会加重。可用泼尼松60~100mg,或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滴入。

3. 环磷酰胺 每次1000mg,静脉注射,每5天1次;或每次200mg,静脉注射,每周2~3 次;或口服100mg,一般总量达4~6g起效,直至总量8~10g,儿童3~5mg/kg体重(不超过100mg),分2次用,好转后减量,用2mg/kg体重(不超过50mg)维持。当血白细胞低于4×109/L或血小板低于100×109/L时减量;当血白细胞低于3×109/L或血小板低于60×109/L时停用。主要副作用为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脱发,出血性膀胱炎等。

以上跟大家普及了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三种治疗的用药方案,比如胸腺摘除,特别是大医院有经验主治医师,其手术效果非常显著,能大大降低死亡率,而上面提到的静脉注射环磷酰胺,则会遇到化疗常见的副作用,比如脱发、血小板明显减少等情况,因此还是建议听取权威医生的意见来选择治疗方案。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