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鳖地黄汤的功效与作用_龟柏地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蜜桃养乐多)分享简介:说到龟鳖地黄汤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很陌生,实际上它是 一种中药方剂。今天大家就一起来聊聊龟鳖地黄汤的功效与作用等相关小常识。龟柏地黄汤是一种纯天然的中药方剂,它是以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为主要原料,采用了药食同源的传统中医配方混合而成的。下面就来看一看龟柏地黄汤有哪些功效吧。【处方】生龟版4钱(杵),生白芍3钱,大熟地5钱...



龟鳖地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龟鳖地黄汤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很陌生,实际上它是 一种中药方剂。今天大家就一起来聊聊龟鳖地黄汤的功效与作用等相关小常识。

【处方】
龟版30克 鳖甲30克 熟地15克 丹皮9克 萸肉9克 山药9克 泽泻9克 茯苓9克

【功能主治】
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治骨痨(骨与关节结核)阴虚者。

【用法用量】
上药水煎,每日一剂,分二次服。

【摘录】
《历代名医良方注释》引陶慕章方

经常性不注意饮食健康的人们一定要注意,我们在选择龟鳖地黄汤等药物的时候需要根据我们的体质。我们在肠身体不适的时候不能单单靠药物来化解,还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够很好的远离疾病。



龟柏地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龟柏地黄汤是一种纯天然的中药方剂,它是以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为主要原料,采用了药食同源的传统中医配方混合而成的。下面就来看一看龟柏地黄汤有哪些功效吧。

【处方】
生龟版4钱(杵),生白芍3钱,大熟地5钱(砂仁3分拌捣),生川柏6分(醋炒),粉丹皮1钱半,萸肉1钱,淮山药3钱(杵),辰茯神3钱,青盐陈皮8分。

【功能主治】
清肝益肾,潜阳育阴。主

【注意】
此唯胃气尚强,能运药力者,始为相宜,若胃气已弱者,必先养胃健中,复其胃气为首要,此方亦勿轻投。

【各家论述】
肝阳有余者,必须介类以潜之,酸苦以泄之,故以龟版、醋柏介潜酸泄为君;阳盛者阴必亏,肝阴不足者,必得肾水以滋之,辛凉以疏之,故臣以熟地、萸肉,酸甘化阴,丹、芍辛润疏肝,一则滋其络血之枯,则阳亢者渐伏,一则逐其条畅之性,则络郁者亦舒;但肝强者脾必弱,肾亏者心多虚,故又佐以山药培补脾阴,茯神交济心肾,使以青盐陈皮咸降辛润,疏畅胃气以运药。

【摘录】
《重订通俗伤寒论》

龟柏地黄汤采用传统的几种纯天然中药材制成,对一些病症有着极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无丝毫的副作用,对一些患者来说,的确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



调胃承气加芍药地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调胃承气加芍药地黄汤怎么吃?想必不少人对调胃承气加芍药地黄汤的功效与作用都有所耳闻,但是如何用调胃承气加芍药地黄汤来治愈疾病却是不太清楚的。今天就带着大家看看它是如何结合养生。

【处方】
生大黄3钱,生甘草1钱,芒消1钱,芍药2钱,生地3钱。

【功能主治】
小儿疹病阳明府证,烦热谵语便秘。

【用法用量】
流水煎半杯,去滓,入芒消煎化,温服。

【摘录】
《四圣悬枢》卷四

通过上文对调胃承气加芍药地黄汤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养生方剂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的养生方剂主要的不同点就是配方的问题。只要正确的掌握配方就可以体验到养生方剂带来的功效与作用了。



保元地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都清楚,现代都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天疲惫不堪,对身体健康的关注自然就降低了,导致很多疾病的趁虚而入,而中药中的方剂就可以逐步的改善身体,达到调理治愈地 效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保元地黄汤。

【处方】
黄耆8分,白术8分(炒),白芍8分(炒),沙参8分,当归6分,丹皮8分,白茯苓8分,熟地2钱,车前子8分。

【功能主治】
小儿肾疳,由肝脾失调,加之先天肾水不足而成。体多瘦弱,目昏神倦,或凉或热,或时时伤风。

【用法用量】
水煎服。兼服六味地黄丸。

【摘录】
《幼科直言》卷四

以上就是关于保元地黄汤的功效与作用为大家做的介绍,希望这些介绍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保元地黄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对于男性和女性的身体都是有着极大的帮助的。



参术地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生病吃药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对于吃药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先了解一下这些药物的功效和一些注意事项等,以免出现问题,那么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参术地黄汤这种中药方剂。

【处方】
人参2钱,熟地黄2钱,白术(蜜炙)2钱,当归1钱,川芎1钱,黄耆1钱,麦冬(去心)1钱,茯苓1钱,炙甘草5分,五味子15粒,陈皮4分。

【功能主治】
产后乳少,无以乳儿,以致母子俱瘦,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
上加大枣2个,水2钟,煎1钟服。

【摘录】
《叶氏女科》卷三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参术地黄汤,我们知道参术地黄汤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有需要的话,大家可以试一试。



参茸地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由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带来的影响非常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家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呢?其实除了防治各种病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调理,中医给大家推荐了一款食疗方剂参茸地黄汤,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
怀熟地1两,山萸肉4钱,山药4钱,白茯苓3钱,丹皮3钱,泽泻3钱,人参2钱,鹿茸2钱(或用鹿角胶亦可)。

【功能主治】
鼻渊脑漏,日久不止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外科医镜》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参茸地黄汤的功效和作用等,其实无论是食物还是方剂都是为了让我们去利用到里面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这样才能发挥出更高的价值,所以我们要对它们有个很好的了解才行。



白虎加青萍地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白虎加青萍地黄汤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方剂,它的药用价值很高,而且还能治疗很多疾病,那么你知道白虎加青萍地黄汤的功效有哪些吗?吃白虎加青萍地黄汤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想知道的话那就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吧。

【处方】
浮萍3钱,生地3钱,石膏2钱,知母1钱,甘草1钱(生),粳米半杯。

【功能主治】
清润肠胃,凉泄心肺,而透发甚表。主温疫热邪传府,表证未解者。

【用法用量】
流水煎半杯,热服。

【摘录】
《四圣悬枢》卷四

经过上面详细的分析之后大家也都知道了白虎加青萍地黄汤的功效作用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平时要多注意自身的锻炼,增强抵抗力,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药物也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



茵陈地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患有一些疾病,因此在对药物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不能随意,对茵陈地黄汤这种中药方剂也是一样,需要先对它进行很好的了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处方】
怀生地 京赤芍 正川芎 大当归 天花粉 赤茯苓 结猪苓 茵陈蒿 宣泽泻

【功能主治】
治小儿初诞,面与浑身黄如金色,此为胎中受湿热。

【用法用量】
诸药随时定分两,水煎,母子同服。

【摘录】
《幼幼集成》卷二

有关茵陈地黄汤的功效的问题就讲解到这里,希望对您有帮助。虽然茵陈地黄汤的价值非常高,但是我们在食用的时候也要注意用量,一定要谨慎服用。



地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地黄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方剂,但是不经常服用这种药的人对于地黄汤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地黄汤是怎样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处方】
生地黄汁200毫升 川升麻 白蔹 栀子仁 黄连 黄柏 当归 赤芍 射干 大黄 甘草(生用)各10克

【制法】
上药细锉。

【功能主治】
主发背成疮溃烂者。

【用法用量】
用水2升,煎至1.2升,去滓,入地黄汁,搅令微温,以故帛纳汤内,蘸药拓于肿处,一日数次。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二

【处方】
生地黄(切,焙)60克 黄芩(去黑心)15克 当归(切,焙)地榆(锉)柏叶(炙)艾叶(炒)各45克 伏龙肝 蒲黄各60克

【制法】
上八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
主妇人血分有热,月经不断,绵绵不已。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同煎,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
生地黄(洗)1两,赤茯苓(去皮)1两,玄参(洗)1两,石菖蒲1两,人参(去芦)1两,黄耆(去芦)1两,远志(去心,甘草煮)1两,甘草(炙)1两。

【功能主治】
肾劳实热,腹胀耳聋,常梦见大水。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加生姜5片煎服,不拘时候。

【摘录】
《袖珍》卷三引《济生》

【处方】
生地黄(细切)2两半,竹茹1两,玄参1两,鸡苏苗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升麻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

【制法】
上除地黄外,为粗末,入地黄拌匀。

【功能主治】
咽喉中生疮,唾血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5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如不能多服,细细含咽。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三

【处方】
生干地黄(焙)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羚羊角(镑)1两,槟榔(锉)1两,牛膝(切,焙)1两,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炙,锉)1两,丹参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肾脏实热,心胸烦闷,腹胁胀急,腰重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别名】
凉血地黄汤

【处方】
生地3钱,紫菀1钱,知母1钱,白术1钱,陈皮4分,麦冬2钱,当归2钱,天冬1钱,甘草4分,黄芩1钱半,犀角8分。

【功能主治】
妊娠咳血。

【用法用量】
凉血地黄汤(《胎产心法》卷上)。

【摘录】
《嵩崖尊生》卷十四

【处方】
生地黄汁半斤,蜜3合,青蒿汁3合。

【制法】
上药相和。

【功能主治】
热劳咳嗽,四肢无力,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
温服1合,不拘时候,宜顿服之。

【摘录】
《普济方》卷二二九

【处方】
生地黄2两,苦竹茹1两,刺蓟1两,黄芩3分,豉1合,川升麻3分,黄连3分(去须),栀子仁半两。

【制法】
上药锉细和匀。

【功能主治】
乳石发动,热盛吐血。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分2次温服,如人行五里再服。

【摘录】
《圣惠》卷三十八

【别名】
干地黄汤

【处方】
干地黄8两,牛膝8两,当归8两,芎穷6两,卷柏6两,防风6两,桂心3分,牵牛子末3分。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妇人久无子断绪,少腹冷疼,气不调。

【用法用量】
干地黄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注意】
忌热面、荞麦、炙肉、生葱、芜荑、蒜、粘食等物。

【摘录】
《外台》卷三十三引《广济方》

【别名】
生地黄汤

【处方】
生地黄3两(切),柳枝(锉)1合,黑豆2合。

【功能主治】
齿龈出血。

【用法用量】
生地黄汤(《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摘录】
《圣惠》卷三十四

【处方】
生地黄汁1升,当归1两(末),生姜汁3合,酒5合,童便2升。

【功能主治】
产后心胸中烦闷,血气涩,肋下妨不能食。恶露不快。

【用法用量】
上和煎3-4沸,去滓分服,1日令尽,间食服。

【摘录】
方出《外台》卷三十四引《广济方》,名见《产宝诸方》

【处方】
生地黄5两,香豉5合(绵裹),人参2两,粟米5合,茯苓4两,知母4两,麦门冬(去心)3两,前胡3两,甘草2两(炙)。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虚劳不得眠。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2升7合,去滓,分4次服。

【注意】
忌海藻、菘菜、芜荑、酢物。

【摘录】
方出《外台》卷十七引《集验方》,名见《普济方》卷二三三

【处方】
生地黄汁1升,川升麻2两,白蔹2两,栀子仁2两,黄连2两,黄柏1两,当归2两,赤芍药2两,射干2两,川大黄2两,甘草2两半(锉)。

【制法】
上锉细。

【功能主治】
发背成疮烂坏。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至6升,去滓,下地黄汁,搅令微温,以故帛纳汤中,蘸搨于肿上。

【摘录】
《圣惠》卷六十二

【处方】
生地黄8两,芍药5两,香豉1升,葱白(切)1斤,生姜4两,甘草(炙)2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女人伤于丈夫,四体沉重.嘘吸头痛。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3次服。不得重作。

【注意】
慎房事。

【摘录】
方出《外台》卷三十四引《集验方》,名见《普济方》卷三二七

【处方】
熟干地黄(切,焙)1两,人参1两,石韦(去毛)1两,滑石3分,王不留行半两,冬葵子(炒)半两,车前子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甘遂(炒)半两,木通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劳林结涩不通。

【用法用量】
每眼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处方】
生干地黄(焙)3分,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升麻半两,龙胆(去土)半两,大黄(锉,炒)半两,黄连(去须)半两,桑根白皮(锉,炒)半两,甘草(炙,锉)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咳嗽,大便不通,壅热,口内生疮。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以利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处方】
赤芍3钱,当归2钱,桂心1钱,茯苓2钱,山药3钱,芷梢2钱,粉草3钱,生地黄3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初生婴儿吞恶血。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生地黄汤调下。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六○引《傅氏方》

【处方】
熟干地黄(锉)2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甘草(炙)半两,蒺藜子(炒去角)半两,干姜(炮)1两,桂(去粗皮)半两,续断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消肾。脚胫瘦细,小便数,或赤似血色,脏腑虚冷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夜2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
生干地黄(焙)1两,柴胡(去苗)1两,石膏2两,栀子仁3分,赤小豆(生)3两,木通(锉)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心劳实热,口疮心烦,多笑少力,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竹叶14片,同煎取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处方】
熟干地黄2两,黄耆(锉)3两,桂(去粗皮)3两,甘草(炙)3两,当归(切,焙)3两,芍药1两,黄精(焙干)1两,黄芩(去黑心)1两,麦门冬(去心,焙)5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虚劳少气,行动喘促,小便过多。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2枚(去核),煎至6分,去滓,空腹温服,日午、夜卧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
淡竹茹1两半,生地黄1两半(切),桂心半两(锉)。

【功能主治】
妊娠心痛,烦闷不食。

【用法用量】
以水1大盏半,煎至1盏,去滓,不拘时候,稍热分为2服。

【摘录】
方出《圣惠》卷七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别名】
生地黄汤

【处方】
生地黄(自然汁)1升(或末2两重),生藕(自然汁,如无,用小蓟汁)半升(再无,用小蓟末1两),虻虫20个(去足翅,麸炒黄),桃仁半两,蓝叶1握(切,令干作末),水蛭10个(麸炒),干漆半两(炒烟尽),大黄1两(锉如骰子大)。

【功能主治】
年老及年少气虚弱者患伤寒蓄血。伤寒7-8日以后,两手脉沉迟细微,肤冷,脐下满,或喜或妄,或狂躁,大便实而色黑,小便自利者。

【用法用量】
生地黄汤(《此事难知》。方中干漆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摘录】
《伤寒微旨论》卷下

【处方】
防风、羌活、黄芩、黄连、地黄、当归、人参、茯苓各等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眼昏涩,因病发而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1盏半,煎至1盏,食后温服。

【摘录】
《普济方》卷八十一引《护命》

【处方】
生地黄2两(切),甘草(炙,锉)半两,大黄半两,升麻3分,车前子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后,心脾虚热,舌根肿塞,喉痹。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下朴消末1钱匕,搅匀。食后温服,每日3次。先针舌下两边出血。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处方】
生干地黄(焙)3两,甘草(炙)2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人参2两,当归(切,焙)2两,羊肉(去脂,切)3斤。

【制法】
上6味,前5味锉细。将羊肉用水2斗,煮取汁1斗,去羊肉入诸药,煮取7升,加葱白1把(切),大枣14枚(擘破),再煮取6升,绞去滓。

【功能主治】
寒疝心腹痛,汗出厥冷。

【用法用量】
每温服1盏,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处方】
生地黄汁半升,竹沥半升,独活(去芦头)1两半。

【功能主治】
产后中风,口面㖞僻,语涩不利。

【用法用量】
将独活为粗末。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加地黄汁1合,竹沥1合,再煎取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处方】
芍药1两,甘草(炙)1两,丹参1两半。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产后脐腹疼,余血未尽,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加地黄汁1合,蜜半合,生姜汁1合,更煎数沸,空腹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
生干地黄(焙)2两,黄芩(去黑心)1分半,当归(切,焙)1分半,柏叶1分半,艾叶半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冲任气虚,经血虚损,月水不断,绵绵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加蒲黄1钱匕.空心、食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
生地黄(切,焙)5两,艾叶2两,黄芩(去黑心)2两,当归(切,焙)2两,地榆4两,伏龙肝3两,柏叶3两,生姜(切,焙)3两,蒲黄3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妇人气血虚损,月水不断,绵绵不己。及妇人经血不止,颜色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2夜1。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
地黄(锉,炒)1两,当归(切,焙)1两,黄耆(锉)1两,阿胶(炙令燥)1两,艾叶(炒,焙)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妇人血伤带下。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处方】
熟干地黄1两,泽兰叶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五味子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当归(切,炒)1两,禹余粮(火煅醋淬)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妇人先有所脱血,或醉中房劳伤肝,致使月事不来,血枯燥干。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温服,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处方】
熟干地黄4两,当归(切,焙)2两,艾叶2两,芎穷3两,阿胶(炒令燥)3两,杜仲(去粗皮,锉,炒)3两,五加皮3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妊娠气血衰微.胞脏挟冷,数堕胎。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处方】
生干地黄(切,焙)1两,牛膝(去苗,锉)3分,芎穷3分,桂(去粗皮)3分,朴消(别研)3分,当归(锉,炒)半两,蒲黄(别研)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妊娠5、6月,子下腹中不出。产后5、6日,胎衣不出。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酒各半盏,同煎7分,去滓稍热服,连服3-5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处方】
熟干地黄(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当归(切,焙)1两,人参3分,柴胡(去苗)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芎穷3分,肉苁蓉(切,酒洗,焙)1两,黄耆(锉)1两,芍药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产后虚热不解,烦倦无力,困瘁。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处方】
生地黄(洗,焙)1两,川芎1两,半夏(制)3分,甘草(炙)3分,南星(汤洗7次)半两,芍药半两,白芷半两,茯苓半两,北梗半两,前胡半两,知母半两,人参半两。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呕吐脓血。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加生姜5片,乌梅1个,水煎服。

【摘录】
《直指》卷七

【处方】
黄芩、生地黄各等分(一方加赤芍药,甘草)。

【功能主治】
小儿舌苔黄,出血,舌肿,舌裂,舌生芒刺,舌卷,舌黑,舌赤等诸舌病。

【用法用量】
如舌干燥者,与调胃承气汤、人参白虎汤并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六五

【处方】
生地黄汁1合,射干半两,升麻半两,黄连(去须)半两,芒消半两,白蔹半两,栀子仁半两,大黄半两,甘草1分,当归1分。

【功能主治】
乳痈。

【用法用量】
上将9味锉碎,以水5升,煎至3升,去滓,下地黄汁,更煎3-5沸,以故帛3片,浸药汁中,交替拓肿上,每日10-20次。再暖用即愈。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八

【别名】
地黄散

【处方】
干地黄1两,甘草(炙)1两,麻黄(去节)1两。

【功能主治】
中风四肢拘挛。

【用法用量】
地黄散(《景岳全书》卷五十六)。

【摘录】
《准绳·类方》卷五

【处方】
生干地黄1两1分,芍药4分,牡丹皮4分,玄参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衄血。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
《鸡峰》卷十

【别名】
生地黄汤、黄耆汤

【处方】
生地黄1两,芍药1两,升麻1两,木通1两,甘草(炙)1两,大黄(锉,微炒)1两,知母1两,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当归(焙)1两,黄芩(去黑心)1两半,黄耆1两半,小麦半升,栝楼根2两,前胡(去芦头)1两半。

【制法】
如麻豆。

【功能主治】
痈疽,虚热大渴。乳石发动。

【用法用量】
生地黄汤、黄耆汤(原书卷一八三)。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处方】
生干地黄(焙)1两,地骨皮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1两,大黄(湿纸裹煨,锉)1两,玄参1两,黄芩(去黑心)1两,当归(切,焙)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藿香(取叶)1两,升麻1两,紫菀(去苗土)1两,桑根白皮(锉)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心肺壅热,上焦不利,吐血,胸中痞,口干。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九

【处方】
土地黄汁5合,黄明胶1两,生藕汁3合(如无,即单用地黄汁)。

【功能主治】
乳石发脚气,热毒冲上,气急伤肺,或吐血唾血。

【用法用量】
上先以地黄汁微火煎,令胶消尽,倾瓷器内,下藕汁搅匀,分为2服,不拘时侯。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处方】
熟干地黄(焙)1两1分,芍药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桂(去粗皮)3分,栝楼实3分,葛根(锉)3分,独活(去芦头)3分,防风(去叉)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风湿腰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五

【别名】
地黄煎

【处方】
生地黄(切)1升,升麻8分,玄参8分,芍药8分,柴胡8分,麦门冬(去心)8分,贝母6分,竹叶(切)1升,白蜜1合。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天行肺热咳嗽.喉有疮。

【用法用量】
地黄煎(《圣济总录》卷三十)。

【注意】
忌芜荑、热面、猪犬肉、油腻。

【摘录】
《外台》卷三引《广济方》

【处方】
熟地黄4两,川当归2两,北芍药1两,川芎1两,川牛膝1两,三奈子1两,杜仲(姜制)半两。

【功能主治】
穿心脚气。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8分,不拘时服。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一引刘立之《已效方》

【处方】
生地黄1两,葱白5茎,白茅根1两。

【制法】
上切细。

【功能主治】
小肠实热,心中烦闷,小便出血。

【用法用量】
以水1大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前分2次温服。

【摘录】
方出《圣惠》卷四,名见《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处方】
熟干地黄(焙)1两1分,萆薢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干漆(炒烟出)1两,麻黄(去根节)1两,细辛(去苗叶)1两,防风(去叉)1两,羌活(去芦头)1两,当归(切,焙)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半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产后中风偏枯。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处方】
生干地黄(切,焙)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柴胡(去苗)1两,射干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半夏(汤洗7遍)3分,麻黄(去根节)3分,紫菀(去苗土)3分,五味子3分,黄芩(去黑心)3分,桑根白皮(锉)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肺痿咽燥,咳嗽吐脓血,胸胁胀满短气,羸瘦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大枣2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处方】
川芎、黄芩、赤芍、牡蛎、生地、牛膝、陈皮、车前子、甘草、黄耆、人参、滑石、归须、黄连、香附、蜂房、蒲黄(半生半炒)。

【功能主治】
产后血虚,为热所乘,小便出血。

【各家论述】
补按:是方以清热为主。用黄连、黄芩之苦寒以清上中二焦之热;用滑石、车前之甘淡以清下焦沟读之热;四物之苦温酸寒以凉血养血;人参、耆草之甘温以益气除热;牡蛎、蒲黄之涩以止血;香附、陈皮之辛温苦以行气,兼治脬中之滞血,而蜂蜜之甘寒以滋肺生津,亦清热药中之一小补也。

【摘录】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处方】
芎、归、白芍、熟地、人参、黄苓、术、甘草、苍术、陈皮、香附、黄耆、麦冬、杜仲、黄芩、大枣。

【功能主治】
养胃。主妊娠6月,胎动不安。

【摘录】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二

【处方】
生地黄汁1合,桑根白皮汁1合。

【制法】
上入蜜半合,同前10余沸。

【功能主治】
小儿口疮。

【用法用量】
每服2分,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

【处方】
生地1钱,芍药1钱,白术1钱,黄柏1钱,地榆5分。

【功能主治】
血痢疼痛。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摘录】
《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
熟地、当归、防风、蝉蜕、羌活、元参、大黄、黄连、白蒺藜、沙苑蒺藜、犀角、炙甘草、谷精草、木贼草。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痘疮。

【用法用量】
羊肝煎汤调食。

【摘录】
《慈幼新书》卷六

【处方】
生干地黄2两半,桑白皮(洗净,蜜炙黄)1两,磁石(捣碎,水淘20-

上文就是对地黄汤的相关知识的简单介绍,生活中也许我们不常吃到这些,但是多掌握一些药材的药理作用,总会对生活有所帮助的。



大承气加芍药地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生活中很多人对于药材的认识不足,现在以中药材为原材料的补品越来越多,大承气加芍药地黄汤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剂,下面大家来了解一下大承气加芍药地黄汤。

【处方】
大黄8钱(生),芒消3钱,厚朴4钱,枳实4钱,芍药3钱,生地8钱。

【功能主治】
温疫,阳明腑证,潮热汗出,谵语,腹痛便秘者。

【用法用量】
流水煎1杯,去滓,入芒消,火化温服。不下再服。

【摘录】
《医学摘粹》

看完上面这篇文章,现在大家知道大承气加芍药地黄汤了吧。大承气加芍药地黄汤的药用价值也是很高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