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手工皂质量遭质疑_双汇食品质量屡遭质疑

由网友(紫苍炎)分享简介:精致可爱的手工香皂,受到不少人的喜爱,而网购如此疯狂的今天,更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在手工皂受到热捧的时候,也有部分质疑日前曝光双汇肋排中烫出蛆虫事件,明显影响了双汇食品的整体形象,因为就在身陷“蛆虫门”的同时,双汇Q趣儿孜然风味香肠等食品,也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这不得不让人们浮想联翩,双汇食品质量屡遭质疑,会影响整体...



可爱手工皂质量遭质疑

 

精致可爱的手工香皂,受到不少人的喜爱,而网购如此疯狂的今天,更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在手工皂受到热捧的时候,也有部分质疑的声音,质疑手工皂的原料材料。以下是相关介绍,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手工皂制作者吴小姐介绍:“手工皂分为冷制皂和皂基皂。前者质量好但成本高。后者成本低、制作方便而且利润大。网上的低价手工皂多是后者。有很多店主对油脂的配用比例还没掌握好,就去开店卖皂,这样的产品确实容易出现问题。”

日前,淘宝网售卖的手工皂被爆出多项质量问题。同时,越来越多网售的手工化妆品因处于监管盲区而质量堪忧,专家提醒,网购有风险,买家须谨慎。

 

消费者:包装简单、无说明

今年3月,上海姑娘小林在淘宝网上花6元购买了一块手工皂,没想到,使用手工皂洗澡三个月后,脸部和身体出现多处硬币大小的红肿。

“寄过来的只有一块乳白色的香皂,包装很简单,没有任何产品说明。”小林回忆。

在这家网店的页面上,该款手工皂仍在出售,并号称“洗得干净,没有化学残留,是非常健康天然的沐浴方式” 。

这并非网售手工皂第一次被曝出质量问题。2012年2月,网友“tormeye”在网购的手工皂中发现了一条长约1厘米的生锈刀片。“真的很危险, 万一刮伤了不是开玩笑的”,谈及此事她还有些后怕。

 

生产者:缺统一制作标准

吴小姐是上海某手工皂论坛的版主,她表示,市面上流通的手工皂一般分为两种。一种由工厂批量生产,另一种由卖家自行制作后售卖,前者已非真正的“手工皂”,后者则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缺乏统一标准。

在淘宝网上,一位卖家对记者表示,手工皂由本人亲手制作,相关卫生许可证书已向淘宝官方申报。当记者询问这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时,该卖家便闪烁其词。

除手工皂之外,网售的多款手工护肤品也被爆出质量问题。2012年4月,部分受害网友成立了一个名为“猫神仙受害者”的网站,投诉淘宝网上某款手工化妆品。一位业内人士称,该护肤品加入了大量的果酸类物质,远超国家化妆品行业标准,对皮肤的刺激性很大。

上海皮肤病医院的主任医师王学民对记者表示:“化妆品是由多学科专业人士共同研发的,手工化妆品的制作者非专业人员,产品没经过临床试验,不具稳定性,须谨慎购买。”

记者查阅资料得知,卫生部在2005年颁布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中明确规定:化妆品经营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未取得《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企业所生产的化妆品。

上海李小华律师事务所律师马涛称:“网购商品确实容易出现监管盲区。消费者应避免在网上购买手工化妆品。如果商品没有产品说明可以要求退货,如出现问题,可凭有效单据向工商局、卫生局反映。”



双汇食品质量屡遭质疑

 

 

日前曝光双汇肋排中烫出蛆虫事件,明显影响了双汇食品的整体形象,因为就在身陷“蛆虫门”的同时,双汇Q趣儿孜然风味香肠等食品,也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这不得不让人们浮想联翩,双汇食品质量屡遭质疑,会影响整体上市吗?

 

“瘦肉精”的余波还未完全退去,双汇又陷入了蛆虫“质量门”。日前,有网友爆料称双汇肋排烫出蛆虫。5月29日,双汇集团对此事发表声明,婉转否认“蛆虫”事件,并表示爆料人刘某系某电视台广告业务人员,尚不清楚刘某通过微博向双汇施压的真实动机。爆料人对此表示否认,他强调“自己只是某公司的行政人员,并非电视台广告业务员,举报双汇也绝非敲诈勒索”。

 

对于双方的分歧,昨日,记者致电双汇集团公共关系部的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表示,除了之前的声明外,公司对此事没有其他说明。

 

再陷生蛆门漩涡

事件的经过是,5月27日,有消费者从河南省郑州市政七街和丰产路交叉口向东100米的双汇连锁店买了肋排回家,用热水洗时水面漂起几十只肉蛆。随后他端着锅找双汇索赔。5月28日,关于《网曝双汇肋排烫出蛆虫》的新闻被大量转载。

 

5月29日,双汇集团在其官网发布声明称,爆料人刘某投诉的该批肋排生产工艺正常,出厂检验合格,冷链运输及销售环节达标,尚不清楚刘某通过微博向双汇施压的真实动机。并表示,正在对此事做进一步调查,调查结果将及时公布。

 

声明中,双汇集团特别提出,通过网上搜索得知刘某系某电视台广告业务人员。但刘某表示,“与双汇之间没有任何商务往来,更不是所谓的双汇竞品企业员工。”

 

双方各执一词,对此,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表示,对于类似事件,消费者应该保留样品,送到有检测资质的相关部门进行检测,这样对于公众和企业都比较公平,如果确有此事,也是有理有据。

 

值得一提的是,蛆虫事件爆出的同一天,广州市工商局发布的儿童食品抽检结果显示:双汇Q趣儿孜然风味香肠等食品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

 

或影响整体上市

受“生蛆事件”影响,截至5月29日下午13点20分,双汇发展跌幅近2%。5月30日,双汇发展股价持续前一天的下跌趋势,收盘报59.06元,下跌1.25元,跌幅2.07%。

 

与此同时,双汇发展整体上市正迈进收官阶段。双汇发展近日公告,公司修订后的重组方案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批复。

 

公开信息显示,双汇发展最初于2010年11月29日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双汇发展拟以增发股份等形式收购双汇集团及罗特克斯资产。

 

此前,由于瘦肉精事件的影响,双汇整体上市进程相应推后。不仅如此,因为之前的资产评估报告已于2011年5月31日过有效期,按照相关规定,双汇需要再次聘请相关机构以2011年8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对双汇集团拟注入资产、罗特克斯拟注入资产和置出资产进行了评估。

 

但重新评估的结果却与之前相去甚远。新方案将置出资产的作价由16.64亿元调整为14.58亿元;双汇集团拟注入资产的作价由315.52亿元调整为253.77亿元;罗特克斯拟注入资产的作价由9.63亿元调整为7.41亿元。

 

在齐鲁证券分析师陈江海看来,虽说公司近日公告修订后的重组方案已获证监会批复,但此时再次爆发质量危机,负面影响仍不可小觑。



金锣火腿肠频频出现问题 企业信誉遭质疑

 

 

食品安全、食品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最近“注胶虾”、“金锣火腿肠霉变”等食品安全问题,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面对这些棘手问题,各大企业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呢?下面一起来看看金锣公司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近日,金锣火腿肠再次陷入质量门。2月21日,中国经济网援引其他媒体报道称,金锣火腿肠因保质期内发霉变质问题而再次遭消费者投诉。该报道发布后,被新华网、人民网等众多媒体争相转载。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报道却在随后的几天内销声匿迹,大量涌现的是对金锣公司的正面宣传。

 

据报道称,有消费者反映自己购买的10支装金锣香嫩王火腿肠在保质期内出现发霉变质现象,原因是火腿肠一端的金属环扣压处破裂,导致肉体外露,因而发霉。金锣公司北京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表示,此情况可能是由于运输流通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所造成。据该公司对食品质量的管理办法,可对消费者所购商品进行十倍的赔偿。

 

24日下午,中国经济时报致电金锣公司求证此事时,一位胡姓负责人表示,近日出现的质量问题将上报给公司领导,并请记者等待答复。

 

同一时间,在百度搜索再次检索“金锣”时大部分负面报道已被删除,而《金锣火腿肠:精细化管理护航品质消费》、《金锣集团:以人为本 建设学习型企业》等企业形象宣传文章在23日、24日相继出现。

 

由于消费者投诉中心对所有投诉信息进行保密,本报无法了解到近期是否还有消费者对金锣公司进行投诉。不过,北京消协一位工作人员向本报透露,下午曾有某媒体一位记者打电话向他询问关于金锣火腿当狗粮卖的问题。

 

在查阅近年来媒体对金锣产品的相关报道时可以看出,金锣产品的质量问题确实由来已久。据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6月中旬至2011年11月初,被媒体曝光的金锣质量问题多达19起,金锣火腿肠频频陷入“质量门”和“信任门”,其企业信誉一度出现危机。据中国经济网援引其他媒体报道,金锣公司解决负面报道的办法是公关删除,而不是从提高产品质量和完善售后服务上下功夫。

 

对此有网友表示,个别媒体对金锣公司的正面报道,完全属于欲盖弥彰。它是金锣公司在产品出现问题以后的消极回应,是金锣公司媒体公关的败笔,成了金锣公司的“遮羞布”。



双黄鸭蛋遭质疑!

 

理应来说双黄蛋是非常罕见的,偶尔碰到一个两个的也不足为奇,但是一箱两箱全是双黄蛋就不得不让人们担心了;在一个销售咸鸭蛋的摊点,我们发现那里的咸鸭蛋个个是双黄,很多网友就质疑称:双黄太多,是不是给鸭子打了催卵针?

 

网友大风大雨则担心:成批双黄蛋可能系人为造假或在鸡鸭饲料中掺入了添加剂,导致鸭子全生双黄蛋。更多网友希望禽蛋专家厘清真相,让大家吃个放心。

 

煮熟切开,果真个个是“双黄”

 

按网友发帖所指地点,记者昨天中午在汉阳区七里一村小区找到了这个双黄蛋销售摊点。

 

摊子周围围满了居民,正在议论纷纷。记者现场看到,该摊点出售的蛋,全部是咸鸭蛋,咸鸭蛋分三类,一类标价1.5元一个的单黄蛋;一类是标价3元一个的双黄蛋;另一类是标价2元一个的红心蛋。为表示所售双黄蛋真实可靠,摊主还在蛋筐上摆放了一个打开了的鲜双黄蛋。

 

“双黄蛋是有,但怎么可能一筐鸭蛋个个是双黄蛋呢?”

 

“要是买回去发现不是双黄蛋怎么办?”摊边居民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不是双黄蛋,我以一罚十。”卖蛋的郭师傅拍胸表示。郭师傅还告诉居民:“我还就只有这两箱双黄蛋,卖完了,你就是花100块钱买一个,我也没有了。”

 

为检验郭师傅的说法,记者现场购买了10个双黄蛋,煮熟切开,10个咸鸭蛋全部是双黄。

 

照蛋灯可识别 集中卖价格高

 

【专家释疑】照蛋灯可识别 集中卖价格高

 

针对网上有人认为双黄蛋是打了催卵针,系造假所为的说法。摊主郭师傅回应说:“那是说鬼话。”

 

他说,双黄蛋产量虽低,但他把双黄蛋集中起来卖,就显得有点特别。他还说,鉴别是不是双黄蛋的办法很简单,一是外观个体大,二是用照蛋灯一照,便一目了然。“我之所以敢假一罚十,就是这些双黄蛋我每个都照过。”郭师傅说。

 

郭师傅的解释符合事实吗?昨天,记者专门请教了我市规模最大蛋禽企业——武汉灵星禽业集团董事长、禽蛋专家闵耀世先生。

 

闵耀世称,郭师傅对识别双黄蛋的解释是正确的。首先,双黄蛋个体大,能一眼识别,其次为保证准确无误再用灯照一次,更有保障。他说,郭师傅销售的双葡萄嫉埃是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的。

 

之所以出现一筐蛋全是双黄蛋,是因为禽蛋企业或禽蛋专业户在鸡鸭下蛋后,把双黄鸡蛋、鸭蛋集中了起来,然后采取分类加工、销售。这样的销售能显现特点,有利提高利润。他同时提醒说,从营养的角度看,双黄蛋与单黄蛋没有差别。



北京血液中心提供过期血液再遭质疑

百姓无偿献血,但医院却高价把血液卖给病患,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经最近投票统计,目前大部分网友对于“无偿献血”这一举动抱有嗤之以鼻的态度,称再无无偿义务献血欲望。也许正因如此,今年的献血淡季出现的“血荒”现象尤为严重。这就像一个链条,“血荒”引出的下一环节便是血液中心发放过期血液给医院,提供给病人使用!

近日有网友称,血液中心将近千袋“过期血”发往北京各临床医院使用。对此,昨天北京市血液中心表示,血液袋子已到使用期限,但采血时袋子尚未过期,因此不会影响血液质量。

网帖称近千袋血液过期

近日,一篇名为《震惊:红十字会血液中心将近千袋过期血液发往北京各临床医院使用》的网帖,出现在各大论坛上。网友“bloodbj”称,近千袋被反复装袋、且过了可冷冻时限的血液被冷冻近一年后,已有一半发往北京临床医院。

帖子描述,2010年7月初,893个单位血液被装入有效期小于血液有效期的采血袋中。由于血袋过期,该批血液送往安贞几家医院后被退回。帖子称,这批血液不但受过期血袋的污染,而且从采血到冷冻已超过了国家规定的6天,达不到冰冻红细胞的要求。

该网友称,8月1日以来,血液中心开始将这批血液陆续解冻使用,以每天20—25单位的速度,发往另外几家不知情的医院。

血袋过期不会污染血液

昨天,市血液中心主任刘江承认,确实有血袋从安贞医院被退回。他解释,“退血”是由于家属对血袋上的日期有顾虑,而不是血液本身的质量问题。

他表示,现在采血的袋子上有两个标签,一个是血袋的有效期;还有一个是血液中心的标签,标示的是血液的有效期。其中,袋子的保存期限是两年。

他说,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只要在袋子的有限期之前启用袋子采集血液就可以。退回来的血液其实是在袋子使用期限前采集冷冻的,袋子虽到了使用期限,但不影响血液的质量。



美瞳安全遭质疑,专家来鉴定

 

导语:爱美人士不可不知的一样美化眼镜的产品:美瞳,近日来被爆出高温下会融化导致眼睛受伤,然而专家却称高温下不会融化。

“佩戴彩色隐形眼镜烧烤,镜片遇烟及高温熔化,致终生失明。”前晚,一名网友的微博引起关注,不少网友表示担心隐形眼镜的安全问题。

昨日,同仁医院隐形眼镜中心主任吕燕云表示,隐形眼镜耐高温,烧烤环境下在人眼中熔化可能性不大。

网帖

“美瞳片熔化致失明”

前晚,一名网友在微博上称,“我的同学戴美瞳片去烧烤,烟和火加上高温使美瞳片在眼睛里熔化了,去医院救治,医生说终生失明。”

随即,该微博被迅速大量转发。

昨日凌晨及上午,这名网友又多次发微博称“绝对不是虚构”,表示当事朋友“之前爱唱爱跳,现在什么都做不了了。”

昨晚,本报记者通过私信联系到该网友,对方表示确有此事,朋友已聘请律师。但对于隐形眼镜的品牌及具体细节,该网友均未回复。

回应

“镜片在眼中不会熔化”

据悉,“美瞳”是强生公司专用的彩色隐形眼镜产品,但市场上习惯性将所有彩色隐形眼镜称为“美瞳片”。

昨日,强生视力健专业事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接到相关投诉,同时之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目前也没有任何人将此事指向强生。

该负责人分析,高温情况下无论戴不戴隐形眼镜都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但人眼有自然保护功能,遇高温会眨眼或闭上。同时隐形眼镜含水分,镜片在眼睛里遇高温是不会熔化的。

对于劣质隐形眼镜是否遇烧烤环境熔化,该负责人分析,劣质隐形眼镜与正规隐形眼镜的基础材料均为水凝胶,其区别在于卫生情况、透氧性及色素加工工艺三个方面,“劣质隐形眼镜熔化可能性也不大。”



高露洁等牙膏再遭“三氯生”波及

也许您对“三氯生”这个名词并不熟悉,但是它就含在我们的牙膏或者肥皂中,而且可能致癌!

最近,国外媒体报道,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美国环境保护署正在评估三氯生的安全性。三氯生是一种广谱抗菌剂,广泛被添加在牙膏、肥皂、除臭剂、漱口水、剃须膏等日化用品中。致癌性、影响体内激素分泌、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被列为三氯生的三大“原罪”。作为三氯生的添加“大户”,牙膏首当其冲受到波及,高露洁全效和佳洁士部分牙膏均被指含有三氯生。继荧光增白剂事件之后,三氯生再次将日化产品引入争议的漩涡。

缘起

FDA公布最新进展

三氯生安全性再遭质疑

“三氯生”这个化学名称对于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来说还非常陌生,事实上,国外关于三氯生的争论之声早已出现。查阅有关三氯生的资料时,记者甚至发现2005年发布的关于三氯生牙膏安全性存疑的新闻,时至今日,旧事重提,原因在于最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三氯生的安全性又给出了最新评估进展。

美国ABC新闻网对三氯生的“前世今生”做了较为详细的解说,文中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早在2010年4月就宣布启动对三氯生安全性的评估。经过一系列动物试验,研究人员发现,这一杀菌成分有可能干扰甲状腺荷尔蒙功能,甚至会使部分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抵抗性。而添加了三氯生的肥皂和洗手液也不像商家所宣传的那样,会对细菌产生更强的杀伤力。实际上,它的杀菌功效并不比普通的肥皂加清水的清洁方式更好。美国塔夫斯医学院教授斯图尔特·利维对三氯生素有研究,对于这种40多年前仅仅被医院用来做术前洗消液使用的杀菌剂,如今被广泛用于成千上万种日化产品当中的现象,利维表示“这是被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早在2001年,利维和同事就在5岁及5岁以上的儿童研究对象的尿液中发现了三氯生,而且这一比例占到了75%。“尽管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三氯生对细菌的灭杀更为有效,人们还是将它大规模添加到个人洗护产品中。”

美国清洗协会则完全站到为三氯生辩护的立场,该协会认为,三氯生无论在美国还是全球已被广泛应用于日常清洁,不管是在医疗场所、工作空间还是普通家庭中,三氯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利维教授看来,人们对三氯生的存废至少应该遵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比起它的好处,三氯生的危害性显然更大。”

焦点

刷牙是否会合成致癌氯仿?

那么,具体到我们都要使用的牙膏中,三氯生的危害性究竟有多大?网上的一种说法认为,含有三氯生的产品一旦与含氯的自来水发生反应,可形成一种被称为“哥罗芳”的物质,也就是氯仿。据相关资料,氯仿化学名为三氯甲烷,是一种无色、易挥发、具特殊甜味的液体,遇光会氧化生成氯化氢和光气。

氯仿曾被用作麻醉剂,但动物试验发现,这种物质会对心脏和肝脏造成损伤,具有轻度致畸性,可诱导小白鼠发生肝癌,但尚无人体致癌的研究资料。为保险起见,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和美国都将氯仿列为对人体有潜在威胁的可疑致癌物。



骨关节炎的症状

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增加的不仅是人们生活中多姿多彩的吃喝玩乐等,还有的是许多新新的疾病名称。这对人们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它们给人们带来的身体健康威胁也是巨大的。所以,如今的医学界也在不断地增加团队的人数来与这些疾病做着长久的较量,期盼有一天能够打败所以疾病。

骨关节炎是像如今最常见的疾病遭质疑了。在这个社会上,无论是男女老少,都存在着患有这种疾病的人群。而且骨关节炎对于人们生活中的行动有着很大的恶劣影响。所以人们必须对它又一定了解,才能够对症下药。那么它的具体症状都有哪些呢?

骨关节炎为一种退行性病变,系由于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等。临床表现为缓慢发展的关节疼痛、压痛、僵硬、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

根据有无局部和全身致病因素,将骨关节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1.继发性骨关节炎

(1)机械性或解剖学异常 髋关节发育异常,股骨头骨骺滑脱、股骨颈异常、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陈旧性骨折、半月板切除术后、关节置换术后、急慢性损伤。

(2)炎症性关节疾患 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结核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贝赫切特综合征、Paget病。

(3)代谢异常 痛风、Gaucher病、糖尿病、进行性肝豆状核变性、软骨钙质沉着症、羟磷灰石结晶。

(4)内分泌异常 肢端肥大症、性激素异常、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伴黏液性水肿、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5)神经性缺陷 周围神经炎、脊髓空洞症、Charcot关节病。

2.原发性骨关节炎

原发性骨关节炎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高龄、女性、肥胖、职业性过度使用等因素有关。

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常发生于晨间,活动后疼痛反而减轻,但如活动过多,疼痛又可加重。另一症状是关节僵硬,常出现在早晨起床时或白天关节长时间保持一定体位后。检查受累关节可见关节肿胀、压痛,活动时有摩擦感或“咔嗒”声,病情严重者可有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

像关节炎、类风湿这样的疾病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所以也造成了各种治疗方法的层出不穷,让人们目不暇接。基于它对人们身体的危害,人们只有对它又 了更多的了解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早日摆脱它对人体的伤害。



陕西最年轻县长简历疑造假 推算3岁半上学

 

 

“这位副县长上小学的年龄应该是3岁半,可能吗?”今天(10月20日),有网友在西部网民生热线爆料称,“1982年12月出生的陕西志丹县副县长黄华,2002年大学毕业后就参加工作,按年龄推算,这位副县长3岁半就上小学。”

 

【网友爆料】

陕西最年轻县长:志丹新县长黄华3岁半上小学?

“天才官员”3岁半上小学

10月20日,网友“谁能解答”在西部网民生热线发帖称,陕西志丹县副县长黄华16岁就参加工作。该网友提供的网络截图显示,黄华,男,1982年12月出生,汉族,陕西省志丹县人,2002年大学毕业,同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文学学士。2002年7月至2011年9月期间,先后在延安市委政策研究室、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等部门工作,2011年10月任志丹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这位县长上小学的年龄应该是3岁半。可能吗?”该网友称,按该县长简历来看,如果上学没有留过级的话,应该是1986年9月至1992年7月上小学,1992年至1998年上中学。按照年龄推算,该副县长3岁半就上小学。

 

副县长未回应网友质疑

登录志丹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站“领导介绍”栏目,记者发现黄华简历跟网友的截图显示基本相符。

下午14时30分左右,记者电话联系到黄华,对网友的质疑,黄华未作回应。黄华说自己正在开会,表示会后会联系记者。随后,记者多次以电话和短信的形式向黄华求证,但电话始终没有人接听。

 

官员简历屡遭质疑

山西临汾市纪委书记因“年龄造假”被免职

山西省委常委会议决定,免去沈庆华临汾市委常委、委员和市纪委书记职务。一名官员称,沈庆华被免职是因为“年龄造假”问题。沈庆华被举报年龄造假,“‘档案年龄’比真实年龄小了5岁”

 

“造假书记”两次关键升迁曝光 被曝看守所中绝食

6月9日,石家庄“造假骗官干部”王亚丽一审获刑14年。姓名、年龄、身份、学历与履历均涉嫌造假,石家庄团市委原副书记王亚丽被指“只有性别是真的”。原名丁增欣的王亚丽1969年9月生于河北无极县西验村,1989年其认富商王破盘为干爹后改名。王亚丽2007年4月当选石家庄团市委副书记前,曾先后两次更改户籍出生年份。2008年8月,王破盘病逝留下巨额遗产,王亚丽争夺遗产导致事发

 

旬邑政法委书记简历遭质疑 16岁大学毕业进政府

10月19日,有网友在论坛爆料称,陕西旬邑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田更文16岁大学本科毕业即进入县委宣传部工作,其长达15年的工作经历仅一笔带过被网友质疑…

 

网贴曝副科长12岁工作 家人称改出生日期求健康

4月,陕西周至县审计局副科长姚某简历显示,12岁时参加工作,被网民戏称为“童子军”科长,经查发现其确实在2008年将年龄改小了3岁…

 

网曝武功商务办女纪委书记私改年龄得官 已被免职

陕西省武功县商贸局商务办纪委书记张凌燕为顺利晋升,将出生年月从1968年改为1978年8月,一经发现,武功县委迅速罢免其职务。报道称张凌燕仅初中文化水平,之前曾开杂货店卖咸菜。



面对“蛆虫门”事件 双汇回应称是敲诈

 

双汇食品问题层出不穷,很多消费者也是见惯不怪了,自从双汇“瘦肉精”事件后,接连几十宗质量问题,充斥着消费者的神经,也充斥着人们对这个老品牌的感情和信任;面对这些“图文并茂”的事实,双汇又是怎样“无辜回应”的呢?

 

“蛆虫香肠”接力“蛆虫肋排” 15天陷4起质量风波

家住北京市大兴区的张先生最近遇上一件“恶心事儿”。6月10日,张先生在物美大卖场购买了两袋500g装的双汇王中王优级火腿肠,女儿和怀孕的姐姐吃后均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并造成孕妇先兆性流产。张先生说,火腿肠中吃出了已死去的蛆虫。而开拆后无问题的同批次火腿肠,存放一天后均长出了蛆虫。此后,双汇集团曾欲给消费者500元“慰问安抚费”,但被消费者拒绝。

无独有偶,就在“蛆虫香肠”事件爆发前,双汇“蛆虫肋排”事件也闹得沸沸扬扬:5月27日,一位顾客从河南省郑州某双汇连锁店买了肋排回家,用热水洗时水面漂起几十只肉蛆。在统计资料中记者还发现,5月29日,双汇Q趣儿孜然风味香肠被广州市工商局检查菌落总数超标;6月11日,广州某大型公司员工何先生从公司自动售货机上买了一根价值2元双汇牌的玉米(2339,-5.00,-0.21%)热狗肠,拆开包装后热狗肠表面却发现有一块黑色发霉的物质……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内,双汇被卷入4起质量风波。

 

双汇回应:是敲诈 是阴谋! “万无一失在当前中国做不到”

“我们明后天就会在官网发布‘蛆虫香肠’的调查结果,包含电话录音和动物专家的意见,那个消费者曾敲诈双汇15万!我们在考虑要不要报警。”双汇集团副总兼新闻发言人刘金涛称:“6月21日,双汇将同批次产品送检,得到的结果是合格。尔后又将问题产品照片送至动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的专家认为图片中长圆形颗粒为不会超过24小时的新鲜蝇卵,蝇卵数量也不会是一两只蝇虫所产,且苍蝇卵只可能产到产品的表面或表层,不可能位于产品的内部。”刘金涛称:“所以,虫卵不可能是生产或流通环节产生的,我们认为是消费者购买后,有意或无意使产品受蝇虫污染所致!”

刘金涛表示,双汇目前没有报警、告消费者敲诈,是由于“考虑到他也不容易,孩子才8个月,上有老下有小。”

“万无一失在当前的中国是做不到的。”刘金涛对记者说:“双汇的产业链很长,不能保证产品在市场流通环节中不出现瑕疵,消费者也要善待食品。”

对于“蛆虫肋排”事件,刘金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这是“一场阴谋”,双汇通过其随行朋友了解到该消费者系某电视台广告业务人员,并称举报者供职单位曾向双汇索要50万广告款被拒绝,疑遭报复。“刘某(举报者)只是这场闹剧中的一个棋子,有一个团队在他背后。”而当有媒体问刘金涛“你凭什么说这是一场阴谋”时,刘金涛反问称“你凭什么认为这不是一场阴谋”。

 

屡称遭 “无间道” 被指毫无诚意

记者注意到,双汇并不是第一次抬出“阴谋论”。2011年双汇在回复屡出“质量门”时也曾表示“近期双汇产品质量问题频发,不排除市场恶性竞争的可能”。

遭人报复、恶性竞争……双汇屡称遭遇“无间道”,传递给公众的“无辜”信息,然而公众却不买账:“双汇怎么每次都要搞个阴谋出来啊?”“每次都找借口,也不想想为什么每次都是你,毫无诚意!”“造谣!举报者有阴谋!身份存疑!是敲诈!报案!——双汇套路”在微博上,质疑双汇“阴谋论”态度者大有人在。在一项由1211位网民参与,有关双汇处理“蛆虫门”事件的看法的调查显示,52%的网民对双汇处理该事件的方式表示反对,也仍有27%的网友给予支持。

对于网络民意,双汇并不以为然,并称之为“双汇承担不起的社会之重”。“这是社会问题。”刘金涛解释说:“现在多少社会矛盾啊,分配不公啊、腐败啊,网民需要一个出口。而这个时候一旦有事情出现,就会成为网民的发泄口。”

双汇表示,两起蛆虫事件对双汇的销售没有造成影响,“双汇是龙头企业,每天销售2亿根,投诉率只占亿分之几,与其他品牌相比比率很小。”

 

调查显示8成消费者拒购双汇 “后瘦肉精时代”很混乱

据《中国企业报》报道,双汇“蛆虫门”事件发生后,在一项有3554位网民参与,问及“你是否还会购买双汇产品”的调查显示,有1635位网民表示,从瘦肉精事件后就不再消费了,占比46%;1214位网民表示,从“蛆虫门”事件后不再消费,占比34%;而有705位网友表示无所谓。

实际上,双汇并不是第一次“成群”出现食品质量问题,在瘦肉精事件后,双汇的第一个“质量问题群”出现在去年:2011年8月24日,一名北京消费者在食用双汇王中王香肠后引发急性肠炎(《京华时报(微博)》);同年9月6日,山东电视台也报道了有消费者在双汇王中王中吃出肠衣;同年10月26日,《齐鲁晚报》报道一名山东消费者在食用双汇福享来鸡肉肠时吃出带毛猪肉皮;《厦门日报》在2011年11月21日也曝出有厦门消费者购买到了在保质期内却已腐烂变质的双汇王中王香肠……资料显示,去年8月到11月的4个月间,有至少几十条质疑双汇质量问题的新闻报道,问题产品涉及双汇王中王香肠、Q趣香肠、润口香甜玉米风味香肠、火腿、福享来鸡肉肠、香脆肠等至少7个品种,问题产品涉及地区有北京、天津、山东、内蒙古、海南、安徽等至少10个地区。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