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血藤药性有哪些_活血调经中药——鸡血藤

由网友(寵妳壹輩孖)分享简介:鸡血藤药性是一种很常见的药物,而且有比较好的功能主治,。我们知道的,鸡血藤具备有补血的好处和活血的好处。而且往往起到通络【植物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密花豆(大血藤、血风藤、三叶鸡血藤、九层风)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 的干燥藤茎。秋、冬二季采收,除去枝叶,切片,晒干。【药性】 苦、甘,温。...



鸡血藤药性有哪些

鸡血藤药性是一种很常见的药物,而且有比较好的功能主治,。我们知道的,鸡血藤具备有补血的好处和活血的好处。而且往往起到通络的效果的了。当使用鸡血藤的时候,那么往往可以进一步化解病人月经不调引起的不舒服的症状。可以缓解血虚萎黄的症状。麻木瘫痪,风湿痹痛可以使用。鸡血藤药性是什么?

鸡血藤药性是一种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肝、肾经。

作用:茎皮纤维可作人造棉、造纸和编织的原料;藤供药用,有行气、扶风、活血的效用;根入药,有舒筋活血的功能,也有杀虫的作用。 藤与根含酚性成分、氨基酸、糖类、树脂。功效:活血舒筋;养血调经。主治: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妇女有经不调;痛经;闭经 .

临床应用:     1.鸡血藤膏(《中药制剂手册》)治血不养筋而致的筋骨疼痛,手足麻木,及月经衰少:鸡血藤4800g,冰糖2400g。将鸡血藤水煎3-4次,取汁过滤,浓缩,再加冰糖制成稠膏,每服15-24g,用温开水冲服。方中鸡血藤补血行血,舒经活络,为君药。

2.鸡血藤汤(《中药临床应用》)治风湿痹痛:鸡血藤15g,半枫荷30g,当归15g,牛膝9g,枫香寄生、海风藤、姜各15g。水煎服。方中鸡血藤,舒经活络,为臣药。

3.再障方(《中药临床应用》)治生障碍性贫血:鸡血藤30g,首乌24g,丹皮9g,熟地15g,五爪龙各30g,云苓、白术各15g,当归12g。水煎服(必要时加阿胶9g)。

抗癌作用:体外试验剂量500毫微克(热水提取物)/ml,对JTC-26抑制率为94、4%;噬菌体法筛选抗肿瘤药物,本品有抗噬菌体作用。 5、对脂质代谢的调节:日本鹌鹑以鸡血藤煎剂6g/kg灌胃14天及47天,可升高HDL2-C,降低HDL3-C,使HDL2-C/HDL3-C的比值升高,此比值是评价脂质代谢和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

鸡血藤虽然是比较好的中药,但是为了减少副作用。那么需要进一步去注意药物的用法与用量的了。其实鸡血藤是一种内服的食物。需要文火去煎汤的了。这个时候的话,需要使用9-15g。体虚者慎用鸡血藤的了。。



活血调经中药——鸡血藤

【植物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密花豆(大血藤、血风藤、三叶鸡血藤、九层风)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 的干燥藤茎。秋、冬二季采收,除去枝叶,切片,晒干。

【药性】 苦、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 补血,活血,通络。

【应用】

1. 月经不调,痛经,闭经 本品苦而不燥,温而不烈,行血散瘀,调经止痛,性质和缓,又兼补血作用,凡夫人瘀血,血虚之月经病证均可应用。治血瘀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可配伍当归、川芎、香附等同用;治血虚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则配当归、熟地、白芍等药用。

2. 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血虚微黄 本品行血养血,舒筋活络,为治疗经脉不畅,络脉不和病证的常用药。如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可配伍祛风湿药,如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药;治中风手足麻木,肢体瘫痪,常配伍益气活血通络药,如黄芪、丹参、地龙等药;治血虚不养筋之肢体麻木及血虚微黄,多配益气补血药之黄芪、当归等药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或浸酒服,或熬膏服

【使用注意】 阴虚火亢者慎用。



丝瓜络药性有哪些

丝瓜是我们常吃的蔬菜,平时丝瓜在菜市场就可以看到,夏天的时候最常喝的一种汤,那么就是丝瓜汤,其实丝瓜的本身是属于中成药的成分,可以融入中药当中说到这里,可能大家非常的陌生为何丝瓜络是中药?那么丝瓜对人体来说又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呢?一起来了解一下下面的文章当中我们要介绍的丝瓜络药性与功效。

1.治胸胁疼痛:炒丝瓜络、赤芍、白芍、延胡索各9克,青皮6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2.治胸痹及心气痛:丝瓜络15克,橘络3克,丹参10克,薤白12克。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3.治咳嗽多痰,胸胁痛:老丝瓜络烧存性,研细。白糖拌服,每次2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4.治风湿性关节痛:丝瓜络15克,忍冬藤24克,威灵仙12克,鸡血藤15克。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5.治手臂痛:丝瓜络10克,秦艽6克,羌活3克,红花4.5克,水煎服。(中医研究院《常见病验方选编》)

6.治中风后半身不遂:丝瓜络、怀牛膝各10克,桑枝、黄芪各30克。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7.治乳少不通:丝瓜络30克,无花果60克。炖猪蹄或猪肉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8.治小肠气痛,绕脐冲心:丝瓜络,烧存性研末。每服三钱,热酒调下。(《本草用法研究》)

9.治急性乳腺炎,疮疖肿毒:丝瓜络、丹皮各9克,金银花、蒲公英各15克,炒枳壳12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10.治湿疹:丝瓜络60克。水煎,熏洗患处。(《山东中草药手册》)

11.治痔漏,脱肛:丝瓜络,烧存性。同多年石灰、雄黄为末,以猪胆汁、鸡子清及香油和调,贴之收上乃止。(《本草用法研究》)

12.治水肿,腹水:丝瓜络60克。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13.治经事不行:丝瓜络(煅,研),每15克,酒下。(《(鱼孚)溪单方选》)

14.治绣球风及女阴搔痒:丝瓜络30克,蒜瓣60克。煎水10000ml。坐浴,每日2~3次,每次20~30min。(《疮疡外用本草》)

丝瓜络就是等到丝瓜变老以后剩下的丝瓜瓤,就是我们常见的丝瓜络,用丝瓜络洗干净以后煮水喝,可以对于治疗湿疹通经活络,美容养颜有着不错的功效。



夜交藤的药性有哪些

夜交藤就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草药,在生活中的利用很广泛,很多人会选择夜交藤来结合其他的中药熬制成中成药来治疗各种疾病,还有很多人会利用这个夜交藤来制作各种各样好吃还好看的美食,选择夜交藤来做的美食同样可以发挥这个夜交藤的各种药性,对身体同样有很大的好处,因为夜交藤有很多药性,那么夜交藤的药性到底有哪些呢?

1、心神不宁、失眠多梦

夜交藤味甘而补、入心、肝二经,能补养阴血,养心安神,适用于阴虚血少之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头目眩晕等证,临床常与合欢皮、酸枣仁、柏子仁等养心安神药同用;若失眠而阴虚阳亢者可加珍珠母、龙骨、牡砺等以潜阳安神而取效。

2、血虚身痛,风湿痹痛

本品补阴养皿祛风,通经活络止痛。用治血虚身痛常与鸡血藤、当归、川芎等补血、活血通络之品配伍;治风湿痹痛,常与羌活、独活、桑寄牛、秦艽等祛风湿、止痹痛药同用。

3、皮肤痒疹

本品有仕风止择之功,《本草纲目》云其“主治风疮疥癣作痒”,故可用治风疹疥癣等皮肤疹痒疾患,常与蝉衣、浮萍、地肤子、蛇床子等同用煎汤外洗,共收祛风止痒之效。单用本品也有一定效果。

4、痈疽、痔疮肿痛

夜交藤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安徽药材》云“消痈肿、瘰疬和痔疮。”故为消痈肿、疗痔疮之佳品。如《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治腋疽用本品与鸡屎藤各适量,捣烂,敷患处;若治痔疮肿痛,常用夜交藤、假蒌叶、杉木叶各适量,煎水洗患处。

上面这些内容就是介绍了关于这个夜交藤的各种药性,而选择夜交藤来治病效果会非常的明显,还有很多人会选择这个夜交藤来进行养生,养生的时候使用夜交藤的话对身体好处多多,但是又不会出现什么伤害,而选择夜交藤的时候也必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的给自己用对药物治疗。



鸡血藤酒的功效与作用

你知道药酒鸡血藤酒吗?所谓的药酒就是将药和酒能够融合在一起,并且能发挥出药的最大功效,药酒的特点在于制作简单,饮用方便,药性稳定而且安全,效果好疗效佳。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鸡血藤酒——(痹证)

(验方)

  【配方】鸡血藤胶250克(或鸡血藤片400克),醇酒1公斤。

  【制法】将上药置于净瓶中,用酒浸之,7日后可用。

  【主治】筋骨不舒疼痛,腰膝冷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转筋虚损,手足麻木,妇女经水不调。

  【用法】每次空心温服1-2杯,每日2次。

怎么样?通过上面对鸡血藤酒的介绍,大家现在对于药酒应该已经有了一些才能使得药酒在身体中发挥出最好的保健养生功效,最有利于朋友们的身体健康!



鸡血藤煮鸡蛋

 

材料:

鸡血藤30克,鸡蛋2个。

 

做法:

每次用鸡血藤30克,鸡蛋2个,水2碗,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煮成1碗后加白糖少许调味,饮汤食蛋(兼有胃病者宜淡食,不加糖)。

 

功效:

此方用于肝病后月经不调,月经闭止,有活血补血,舒筋活络,去瘀生新之效。



中药鸡血藤

药是很常见的,生活中常见的药物比较多,在对药物选择上,也是不能随意的进行,尤其是对治疗一些简单疾病,都是要选择对应药,那药也是分为中药和西药,这两种药物在使用上,方法都是不一样的,中药鸡血藤对治疗女性月经不调有着很好帮助,而且这样药物使用也是比较独特。

中药鸡血藤在使用上,都是以煎熬为主,这也是中药药物使用的一个特点,对这类药物选择上,也是要对它进行很好了解,使得使用的时候,也是能够放心选择。

中药鸡血藤:

鸡血藤(学名:Millettia
dielsiana)是豆科崖豆藤属的植物。分布在越南、老挝以及中国大陆的湖北、甘肃、安徽、浙江、广东、云南、湖南、海南、陕西、贵州、四川、广西、江西、福建等地,生长于海拔2,5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溪沟、山坡杂木林与灌丛中、谷地及路旁,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价格可到大有恒中药材库查询。

性状:该品为椭圆形、长矩圆形或不规则的斜切片,厚0.3~1cm。栓皮灰棕色,有的可见灰白色斑,栓皮脱落处现红棕色。切面木部红棕色或棕色,导管孔多数;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3~8个偏心性半圆形环;骨部偏向一侧。质坚硬。气微,味涩。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通络。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通过以上介绍,对中药鸡血藤也是有着很好认识,因此对这样药物使用,也是可以放心进行,它对人体各方面都是没有任何损害,不过要注意的是,在对它使用数量和其他药物搭配上,都是要按照规定进行,使得利于疾病治疗。



活血调经中药——月季花

【植物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月季花的半开放花。夏、秋采收半开放的花朵,晾干,或用微火烘干。

【药性】 甘、淡、微苦,平。归肝经。

【功效】 活血调经,疏肝解郁,消肿解毒。

【应用】

1. 肝郁血滞,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及胸胁胀痛 本品质轻生散,独入肝经,既能活血调经,又能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常用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胸胁胀痛。可单用开水泡服,亦可与玫瑰花、当归、香附等同用。

2. 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痈疽肿毒,瘰疬 本品功能活血通经,消肿解毒,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痈疽肿毒,可单用捣碎外敷或研末冲服;治瘰疬肿痛为溃,可与夏枯草、贝母、牡蛎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2~5g,不宜久煎,或研末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用量不宜过大,多服久服可引起腹痛及便溏腹泻。孕妇忌用。



活血调经中药——丹参

【植物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多为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主产于四川、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等地。生用或酒炙用。

【药性】 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功效】 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燥。

【应用】

1.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 丹参功善活血祛瘀,性微寒而缓,能祛瘀生新而不伤正,善调经水,为妇科调经常用药。其性偏凉,对之证尤为相宜。亦常配川芎、益母草等用药。若配吴茱萸、肉桂等用,可治寒凝学滞者。

2.血瘀心痛,脘腹疼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症 本品善能通行血脉,祛瘀止痛,广泛应用于各种淤血病证。若治血脉瘀阻之胸痹心痛,脘腹疼痛,可配伍砂仁、檀香;治跌打损伤,肢体淤血作痛,常与当归、乳香、没药等药同用;治风湿痹证,可配伍防风、秦九等祛风湿药用。

3.疮痈肿毒 本品性寒,既能凉血活血,又能清热消痈,可用于热毒瘀阻引起的疮痈肿毒等药用。如治乳痈初起,可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

4.热病烦躁神昏,心悸失眠 本品入心经,既可清热凉血,又可除烦安燥。既能活血又能养血以安神定志。用于热病邪心营之烦躁不寐,甚或神昏,可配伍生地、玄参、黄连、竹叶等。用于血不养心之失眠、心悸,常与生地、酸枣仁、柏子仁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 反藜芦。孕妇慎用。



活血调经中药——泽兰

【植物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地瓜儿苗的茎叶。夏、秋间茎叶茂盛时,割取全草,去净泥沙,晒干。

【药性】 苦、辛。微温。归肝、脾经。

【功效】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主治】

活血,行水。治经闭,癥瘕,产后瘀滞腹痛,身面浮肿,跌扑损伤,金疮,痈肿。

①《本经》:主乳妇内衄,中风余疾,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金疮,痈肿疮脓。

②《雷公炮炙论》:能破血,通久积。

③《别录》:产后、金疮内塞。

④《药性论》:主产后腹痛,频产血气衰冷成劳,瘦羸,又治通身面目大肿,主妇人血沥腰痛。

⑤《日华子本草》:通九窍,利关脉,养血气,破宿血,消癥瘕,产前产后百病,通小肠,长肉生肌,消扑损瘀血,治鼻洪吐血,头风目痛,妇人劳瘦,丈夫面黄。

⑥《医林纂要》:补肝泻脾,和气血,利筋脉。主治妇人血分,调经去瘀。

⑦《岭南采药录》:治蛇伤,散毒疮。

【附方】

①治经候微少,渐渐不通,手足骨肉烦痛,日就羸瘦,渐生潮热,其脉微数:泽兰叶三两,当归、白芍药各一两,甘草半两。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以时。(《鸡峰普济方》泽兰汤)

②治经闭腹痛:泽兰、铁刺菱各三钱,马鞭草、益母草各五钱,土牛膝一钱。同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③治产后水肿,血虚浮肿:泽兰、防己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酸汤下。(《随身备急方》)

④治产后阴翻,产后阴户燥热,遂成翻花:泽兰四两,煎汤熏洗二、三次,再入枯矾煎洗之。(《濒湖集简方》)

⑤治小儿褥疮:嚼泽兰心封之。(《子母秘录》)

⑥治疮肿初起,及损伤瘀肿:泽兰捣封之。(《濒湖集简方》)

⑦治痈疽发背:泽兰全草二至四两,煎服;另取鲜叶一握,调冬蜜捣烂敷贴,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⑧治蛇咬伤:泽兰全草二至四两,加水适量煎服;另取叶一握捣烂,敷贴伤口。(《福建民间草药》)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