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预防指南有哪些?_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兆

由网友(你的眼神)分享简介:当急性心肌梗死发作以后,想要彻底治愈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日常生活当中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出现非常重要。急性心肌梗死会受到各相信大家肯定知道心脏对于我们人体的重要性,我们的心脏一旦停止了,那么我们的生命也就宣告结束,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心脏才行,但是心脏也是非常容易出现问题的,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就是常见的心脏问题,那么...



急性心肌梗死预防指南有哪些?

当急性心肌梗死发作以后,想要彻底治愈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日常生活当中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出现非常重要。急性心肌梗死会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一些有着高血压、糖尿病的人群需要特别注意,同时还需要注意预防血栓情况的出现。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一些预防心肌梗塞的办法。

1、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是发生心梗的最主要因素,一般一年做一次预测性检查,但对于已经发生过心梗的病人,为预防再次心梗的发生,可能半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要做一次检查,将危险降到最低点。

2、为了预防血栓形成,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和调节生活方式外,很关键的是进行抗栓治疗,心脏梗塞病人长期口服小剂量的阿司匹林0.05~0.3g/d或双嘧达莫50mg3次/d对抗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被认为有预防心肌梗塞复发的作用。

3、绝对不搬抬过重的物品。搬抬重物时必然弯腰屏气,这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与用力屏气大便类似,是老年冠心病人诱发心梗的常见原因。

4、洗澡要特别注意。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水温太热可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可造成心脑缺血。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洗澡间闷热且不通风,在这样环境中人的代谢水平较高,极易缺氧、疲劳,老年冠心病人更是如此。冠心病程度较严重的病人洗澡时,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

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之前往往会有一系列的症状,对于这些症状,患者一定要留心,如果有必要需要及时住院进行观察,因为这些症状很有可能是心肌梗塞濒临的先兆。在日常生活当中还需要做好保暖工作,以免冠状动脉出现痉挛。



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兆

相信大家肯定知道心脏对于我们人体的重要性,我们的心脏一旦停止了,那么我们的生命也就宣告结束,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心脏才行,但是心脏也是非常容易出现问题的,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就是常见的心脏问题,那么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呢,其实急性心肌梗死是有前兆的,只要我们掌握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千兆,我们就能做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重表现,特别是在发病后的24小时内,死亡率最高,约有1/3—1/2的心肌梗塞患者在住院前死亡。若能及早发现梗塞前先兆症状并予以处理,至少可避免梗塞发生或使梗塞范围缩小。

心肌硬塞常见的诱发因素情绪激动;劳累过度;饱餐,尤其是进食脂肪过多的食物太多,造成本来已经狭窄的冠状动脉内形成血栓;大手术。此外便秘后用力解便、各种感染、休克、持续较长时间的心动过速及气候突变等,也可使冠心病患者诱发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常见的先兆症状

①心绞痛发作较前频繁,疼痛持续时间长,疼痛程度重,轻微活动甚至休息状态下也可出现心绞痛,服用硝酸甘油效果不明显,常伴有出汗现象,疼痛发作时患者烦躁不安;

②胸闷多伴随心绞痛同时出现,也可出现活动时心慌气短;

③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咳嗽、咳泡沫样痰等急性左心衰症状;

④有时患者自感心慌气急,触摸脉搏为不规整脉,此症状可反复频繁出现;

⑤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嗜睡、烦躁、头晕、恶心、呕吐或腹泻等感冒症状或胃肠道症状;

⑥无心前区疼痛等不适,而表现为牙痛、胃部不适、左侧肩肿部酸痛。

急性心肌梗塞可在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青、中、老年人中发病,且因症状不典型不易被重视而延误诊断。因此,有以上症状表现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我们知道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容易威胁到我们的健康,所以我们必须认识一下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兆才行。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有哪些?

心肌梗死是一种发作于心脏的疾病,其对人体的健康会产生极大威胁,心悸梗塞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这个疾病本身,心肌梗死还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也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同时还需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有以下几种。

1.心脏破裂

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1~2周内,好发于左心室前壁下1/3处。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心室内血液进入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猝死。另外室间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和急性左心衰竭。左心室乳头肌断裂,可引起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左心衰竭。

2.室壁瘤可发生在心肌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

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心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

3.附壁血栓形成

多见于左心室。由于梗死区内膜粗糙,室壁瘤处出现涡流等原因而诱发血栓形成。血栓可发生机化,少数血栓因心脏舒缩而脱落引起动脉系统栓塞。

4.心律失常

多发生在发病早期,也可在发病1~2周内发生,以室性早搏多见,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导致心脏骤停、猝死。

一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患病几周以后还会出现心肌梗死后综合征,这类综合征主要包括肺炎、心包炎等疾病,同时患者还会表现出现发热以及胸痛难忍等一系列的症状,这对于心脏会产生极大的危害,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是怎样的?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突然,往往让很多患者措不及防,其实很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之前还是会有一定的症状的,比较常见的症状就是心脏疼痛,只要仔细观察自己的情况,感觉到身体不适的时候及时接受治疗,心肌梗塞的情况是能够及时得到控制的。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往往会有以下症状。

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

1.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

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2.少数患者无疼痛

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3.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

可能误诊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少数患者表现颈部、下颌、咽部及牙齿疼痛,易误诊。

4.神志障碍

可见于高龄患者。

5.全身症状

难以形容的不适、发热。

6.胃肠道症状

表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更常见。

7.心律失常

见于75%~95%患者,发生在起病的1~2周内,以24小时内多见,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

8.心力衰竭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最初几小时内易发生,也可在发病数日后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

9. 低血压、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出汗、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等可引起低血压,心率增快,尿量减少。

除了上述提及的症状,一些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还会出现心脏心源性休克的情况。其实对于心肌梗死,日常生活当中注意一些细节也能够帮助预防心肌梗塞情况的出现。老年朋友尽量要保持情绪稳定,同时还需要注意休息,不要过于劳累。



​急性脑梗死治疗指南都有什么

急性脑梗是很常见疾病,这类疾病直接威胁到患者生命,在患有这样疾病后,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否则疾病发作,是很难控制的,严重会导致患者有瘫痪现象,治疗急性脑梗死方法比较多,常见就是药物,那急性脑梗死治疗指南都有什么呢,下面就详细介绍下,使得有一些认识。

急性脑梗死治疗指南:

1、急性期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尽量卧床休息加强皮肤口腔呼吸道及大小便的护理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如起病48~72h后仍不能自行进食者,应给予鼻饲流质饮食以保障营养供应。应当把患者的生活护理、饮食、其他合并症的处理摆在首要的位置。另外大多数患者患者亲友及部分医务人员期望的是有更好的药物使患者早日康复,而忽视了其他治疗方面,如患者的饮食。由于部分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吞咽困难,若不给予合理的营养能量代谢会很快出现问题,这时即使治疗用药再好也难以收到好的治疗效果

2、急性期溶栓治疗

血栓和栓塞是脑梗死发病的基础,因而理想的方法是使缺血性脑组织在出现坏死之前恢复正常的血流。脑组织获得脑血流的早期重灌注,可减轻缺血程度,限制神经细胞及其功能的损害。近年来通过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认为在血液稀释血管扩张溶栓等治疗中溶栓治疗成为急性脑梗死最理想的治疗方法

在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指南认识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时候,患者都是要积极配合医生做法,而且这样患者情绪不能激动,同时不能上火,否则疾病一旦继续发展,是很难控制的,急性脑梗死常见患者就是中老年人,因此这类人群对这样疾病要进行注意。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我们人体常见的一种有关心脏方面的疾病,而且随着人们的压力的与日俱增,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几率还是比较高的,这也是很多人所担心的方面。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其实目前的医学上面并没有太好的治疗方案以及药物,所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看起来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往往需要注意的是身体的全方位的,所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的时候是需要非常的小心和细心的。一方面因为医学上面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的不作为,另一方面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对于患者的伤害实在太大了,所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下面就来具体说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要点。

1.心理治疗:平时病人精神上要保持舒畅愉快,应消除紧张恐惧心情,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激动。并避免过度劳累及受凉感冒等。因这些因素都可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2.饮食宜清淡:要吃易消化、产气少,含适量维生素的食物如青菜、水果和豆制品等,每天保持必需的热量和营养,少食多餐,避免因过饱而加重心脏负担,忌烟、酒。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和巧克力等,有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压者应限制钠盐的摄入。同时正确记录出入水量。

3.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一旦发生,首先庆让病人安静平卧或坐着休息,不要再走动,更不要慌忙搬动病人。如给平内舌下含硝酸甘油片不见效而痛未减轻时,应观察病人脉搏是否规律,若有出冷汗、面色苍白和烦躁不安加重的情况,应安慰病人使之镇静,去枕平卧,有血压表的可以测量血压。然后可请卫生站或地段医院医师出诊,初步处理平稳后再转送医院治疗。如病人发生心脏突然停跳,可在其胸骨下段用拳头叩击,进行胸外挤压及人工呼吸。

所以,通过上面文章的详细介绍,大家应该也就这知道了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要点。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面一般是心理和身体上面的双重护理,这样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控制才是最有效的。所以通过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希望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能够尽快治疗完成。



急性心肌梗死部位哪几种?

我们知道急性心肌梗死不同于一般的心肌梗死,它往往起病急骤、危险程度更高,更让患者防不胜防。所以为了较好的避免该疾病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应该进一步详细了解该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对其病因及治疗我们都有所了解,那么它的好发部位又有什么特点呢?

急性心肌梗死好发部位有:

(1)前壁:前壁心肌梗塞时病变血管为前降支,前降支供应左室心肌约50%的血液,一旦完全闭塞,心肌坏死范围大,可造成较严重的左心室损伤而致左室功能明显受损,出现左室舒张末压增高,容量增加,射血分数降低,心衰,甚至心源性休克。

(2)下壁:下壁心肌梗塞可以造成某些心室肌群的收缩异常,但此种心室肌收缩的不协调相对来讲对心功能影响比较小,不易发生左心功能异常。因窦房结和房室结区的血液供应多数来自右冠状动脉,所以,下壁心肌梗塞易合并窦性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但此种缓慢性心律失常多为一过性的,预后比较好。当合并大面积右室梗塞时,临床上可出现低血压、低心排状态及体循环淤血征象。

(3)心内膜下心肌梗塞:将局限于心内膜层1/2或1/3,未累及心室壁全层的急性心肌梗塞称为心内膜下心肌梗塞,其梗塞后心绞痛及再梗率较高,其左心室功能受损和并发症与穿透性心肌梗塞比较差别不大。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急性心肌梗塞的常识,充分了解急性心肌梗塞容易发生的部位可以在其发作时起到一点的作用,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特殊性,一旦发现必须及时治疗、并且加强护理。结合好发部位,准确判断坏死心肌的部位。



急性心肌梗死应该怎么治?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其往往是忽然间发病,而且发病的时候情况会比较危机,因此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对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有着极大的意义。一些情况比较严重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还需要住院观察治疗。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则需要从缩小梗死面积入手。

1.监护和一般治疗

无并发症者急性期绝对卧床1~3天;吸氧;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及血压和呼吸,低血压、休克患者必要时监测肺毛楔入压和静脉压。低盐、低脂、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无并发症患者3天后逐步过渡到坐在床旁椅子上吃饭、大小便及室内活动。一般可在2周内出院。有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压等患者卧床时间及出院时间需酌情延长。

2.镇静止痛

小量吗啡静脉注射为最有效的镇痛剂,也可用杜冷丁。烦躁不安、精神紧张者可给于地西泮(安定)口服。

3.调整血容量

入院后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前3天缓慢补液,注意出入量平衡。

4.再灌注治疗,缩小梗死面积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最主要的治疗措施。在发病12小时内开通闭塞冠状动脉,恢复血流,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死亡。越早使冠状动脉再通,患者获益越大。“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因此,对所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就诊后必须尽快做出诊断,并尽快做出再灌注治疗的策略。

另外做好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工作也非常重要,一些心脏不好的患者尽量要保持情绪稳定,同时还需要注意休息,不能够过于劳累。患者在洗澡的时候还需要注意水温,不能够在太烫的水中洗澡,也不能够在吃得太饱的时候洗澡。



急性心肌梗死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由于我们大多数人在平时生活中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都没有什么深入的了解,这可能会导致治疗的额效果大打折扣。除此之外,治疗也是需要我们来进行一些心理上的护理的。心理护理能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可以辅助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理护理有什么用呢?

一、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急性期表现出恐惧、紧张,原因是由于疼痛与气急引起的濒死感和无名的威胁;恢复期病人较多考虑疾病的愈后和对今后工作与生活的影响,从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因此,对心肌梗塞病人应进行全方位的诊断治疗和整体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二、为病人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舒适、安静的环境对每个人都会感到轻松愉快,对病人更是如此。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作用可使心率、血压下降,对机体的生理功能起到艮好的作用,有利于病人渡过险关。

三、与病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病人入院后都渴望得到医生、护士的理解和信任,特别是危重病人更是如此。医生、护士在病人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是取得病人信任的关键,树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促使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

四、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会心理防线崩溃,因而产生急躁、易怒、悲观情绪。对这类病人要引势利导,给以耐心解释,加以实例说明,稳定情绪,这些病人的治疗效果都较明显。

以上就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理护理有什么用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很多时候,治疗是需要我们来进行一些详细了解的,比如这类相对较为专业的知识,这样我们治疗才能够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在这里小编希望大家都能够早日治愈心梗。谢谢大家的阅读!



急性心肌梗死的家庭抢救措施

心肌梗死是有可能造成患者休克,甚至死亡的疾病。 如果家里有老人突然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在救护车到来之前,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坐以待毙是不行的,那样只会使老人进入更加危险的境地。这是,掌握基本的急救措施是很重要的。小编在这里带大家了解一下急性心肌梗死的家庭抢救措施。

家属不要慌乱搬动病人、背负或搀扶病人勉强行走去医院,而应让病人慢慢躺下休息,尽量减少其不必要的体位变动。并立即给予10毫克安定口服,同时呼叫救护车或医生前来抢救。

在等待期间,如病人出现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跳加快等情况,此时应让病人平卧,足部稍垫高,去掉枕头以改善大脑缺血状况。如病人已昏迷、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家人且不可将其抱起晃动呼叫,而应立即采用拳击心前区使之复跳的急救措施。

若无效,则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直至医生到来。人工呼吸的操作要领:病人仰卧,面部向上,颈后部(不是头后部)垫一软枕,使其头尽量后仰。挽救者位于病人头旁,一手捏紧病人鼻子,以防止空气从鼻孔漏掉。同时用口对着病人的口吹气,在病人胸壁扩张后,即停止吹气,让病人胸壁自行回缩,呼出空气。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约12次。吹气要快而有力。此时要密切注意病人的胸部,如胸部有活动后,立即停止吹气。并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让其呼出空气。

以上就是对心肌梗死病人的急救方法。家中若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家属平时应对本文介绍的急救方法进行练习,避免在疾病突发时手足无措。但若身边无救助者,患者本人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救援到来之前,可深呼吸,然后用力咳嗽,这也是有效的自救方法。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