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汤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_藿朴三仁汤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摇铃唤白鹿)分享简介:三仁汤的功效价值比较高,可以用于治疗头痛、恶寒、面色淡黄或者是胸闷不饥等这些问题,还有很好的清利湿热功效,但是要注意正确很多人对藿朴三仁汤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在选择之前,对藿朴三仁汤的成分、适应症都是要进行很好认识,这样对疾病治疗才会有很好的帮助,使得疾病得到很好改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处方】藿香8克,厚朴6克,法夏...



三仁汤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三仁汤的功效价值比较高,可以用于治疗头痛、恶寒、面色淡黄或者是胸闷不饥等这些问题,还有很好的清利湿热功效,但是要注意正确的组成配方,同时也要了解,如果是舌苔黄腻或者是热重于湿的人不适合饮用。

1、三仁汤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清利湿热,宣畅气机。

主治:湿温初起,头痛恶寒,面色淡黄,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胸闷不饥等症。

用法:以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服一碗,日三服。

方歌: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白通滑竹伦,水用甘澜扬百遍,湿温初起法堪遵。

运用:本方主治属湿温初起,湿重于热之证。临床应用以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苔白不渴为辨证要点。

禁忌:舌苔黄腻,热重于湿者则不宜使用。

2、三仁汤是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常用方剂。究其病因,一为外感时令湿热之邪;一为湿饮内停,再感外邪,内外合邪,酿成湿温。诚如薛生白所言:“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温热经纬》)。

3、三仁汤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行则湿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三仁合用,三焦分消,是为君药。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加强君药利湿清热之功,是为臣药。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满,是为佐药。



藿朴三仁汤的功效与作用

很多人对藿朴三仁汤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在选择之前,对藿朴三仁汤的成分、适应症都是要进行很好认识,这样对疾病治疗才会有很好的帮助,使得疾病得到很好改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

【处方】
藿香8克,厚朴6克,法夏6克,茯苓9克,杏仁6克,苡仁12克,白蔻3克。

【功能主治】
芳香化湿,发汗解表,理气健脾,调整胃肠。主湿邪犯表,内阻脾胃。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摘录】
孙克勤方

藿朴三仁汤虽然能够很好的缓解我们日常一些疾病。但是靠着方剂的功效来缓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首先应该改善饮食习惯,这才是非常重要的。



藿朴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藿朴胃苓汤的作用是很多的,只是大家不知道怎么利用而已。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藿朴胃苓汤的功效和食用方法等。

【别名】
藿朴夏苓汤

【处方】
杜藿梗3钱,真川朴1钱,杜苍术8分,炒广皮1钱半,炙甘草5分,生晒术1钱半,浙茯苓3钱,猪苓1钱半,建泽泻1钱半,官桂5分。

【功能主治】
辛淡泄湿,芳香化浊。主湿霍乱。上吐下泻,胸痞腹痛,口腻不渴,小便短少,脉多弦滞,或沉而缓,舌苔白滑。又治湿泻,腹中微痛,大便稀溏,小便淡黄,口腻不渴,胸痞肢懈,身重神疲,脉右缓滞,舌苔滑白而腻。

【摘录】
《湿温时疫治疗法》引樊开周先生经验方

【处方】
杏仁、蔻仁、半夏、厚朴、藿梗、苡仁、通草、茯苓、猪苓、泽泻。

【功能主治】
启上闸,开支河,导湿下行。宣化畅中,芳香化湿。主湿气内蕴,氤氲浊腻,证见面色混浊如油腻,口气浊腻不知味,或生甜水,舌苔白腻;膜原邪重则舌苔满布,厚如积粉,板贴不松,脉息模糊不清,或沉细似伏,断续不匀,神多沉困、嗜睡。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感证辑要》引作“藿朴夏苓汤”,方中通草,《感证辑要》作“淡豆豉”。又,本方剂量及用法,《湿温时疫治疗法》作:杜藿香一钱半至二钱,真川朴八分至一钱,姜半夏二钱至三钱,光杏仁二钱至三钱,白蔻仁八分(冲),生米仁四钱至六钱,带皮苓三钱至四钱,猪苓一钱半至二钱,建泽泻一钱半至二钱;先用丝通草三钱或五钱煎汤代水,煎上药服。

【各家论述】
《中医方剂与治法》:方用香豉、藿香芳化宣透,以疏表湿,使阳不内郁,则身热自解;藿香、白蔻、厚朴芳香化湿;厚朴,半夏燥湿运脾,使脾能运化水湿,不为湿邪所困,则胸闷肢倦,苔滑口腻等证即愈;再用杏仁开泄肺气于上,使肺气宣降,则水道自调;茯苓、猪苓、泽泻、苡仁淡渗利湿于下,使水道畅通,则湿有去路,共奏开源洁流之功。全方用药照顾到上中下三焦,以燥湿芳化为主,开宣肺气,淡渗利湿为辅,与三仁汤结构略同。此方宣肺达表于上,淡渗利湿于下,体现上下分消之法。

【摘录】
方出《医原》卷下,名见《湿温时疫治疗法》

经常性不注意饮食健康的人们一定要注意,我们在选择藿朴胃苓汤等药物的时候需要根据我们的体质。我们在肠身体不适的时候不能单单靠药物来化解,还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够很好的远离疾病。



香朴饮子的功效与作用

香朴饮子怎么吃?香朴饮子虽为中医的一味方剂,但对很多疾病都是有治疗效果的,那么根据不同的疾病,香朴饮子应该怎么吃呢?下面为大家揭晓答案。

【处方】
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炙甘草、紫苏、泽泻、香薷、半夏麹、白扁豆、乌梅肉、木瓜、厚朴(姜制),各二钱。

【功能主治】
治大人小儿伏热吐泻,虚烦闷乱。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一个,煎至一钟,食前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对香朴饮子的功效与作用了解了吗?其实香朴饮子还具有很多的功效,大家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发现哦。



藿枇饮的功效与作用

藿枇饮对于大家来说也是很经常见到的,那么它和同类的方剂有什么区别?藿枇饮的功效与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别名】
藿脾饮

【处方】
藿香叶、枇杷叶(去毛)、桑白皮、陈皮、干葛、白茯苓、鸡距子各等分。

【功能主治】
酒疸。

【用法用量】
藿脾饮(《法律》卷六)。

【摘录】
《准绳·类方》卷五引戴氏方

如果大家之前对藿枇饮不是很了解的话,相信看了这篇文章后一定都对藿枇饮有了一定的印象,不少人都喜欢藿枇饮,如果有需要的话,不妨试试吧!



香朴汤的功效与作用

我们知道现在很多家庭都喜欢做各种各样的药膳方剂来服用,而一些经典的中药方剂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哦,下面一起来看一下香朴汤有哪些功效作用吧。

【处方】
厚朴(姜炒)30克 大附子(炮,去皮、脐)23克 木香9克

【功能主治】
治老人中寒下虚,心腹膨胀,不喜饮食,脉浮迟而弱。

【用法用量】
上锉一剂。加生姜7片,大枣1枚,水煎服。

【摘录】
《万病回春》卷三

通过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绍了关于香朴汤的知识,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对香朴汤的认识是很多的。我们对药材的认识越多的话,在使用的时候才会更加清楚这个药物有什么作用,这样就不会怕使用错误的情况出现。



解毒香豉饮子的功效与作用

季节的交替容易引发一些疾病,让人心情很低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中药方剂有益健康呢?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种方剂解毒香豉饮子。

【处方】
香豉2两,石膏3两,栀子仁1两,大青1两,川升麻1两,川芒消1两,甘草半两(生用),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
上细锉,拌合令匀。

【功能主治】
心肺脏热,毒攻于皮肤,遍生赤斑,重者其色紫黑。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用水1大盏,入生姜半分,葱白7寸,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
《圣惠》卷十八

通过本文对解毒香豉饮子的介绍,我们知道解毒香豉饮子还有很多其他的功效,大家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方剂哦!希望介绍的这些解毒香豉饮子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大家健康养生!



椒附香朴丸的功效与作用

椒附香朴丸是一种对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疗效的中药方剂,椒附香朴丸主要是由几种中药材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可以说是不会对人体产生的任何伤害的,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处方】
椒红(炒出汗)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苍术(茅山者,米泔浸1宿)2两,干姜(炮洗)2两,厚朴(去粗皮,锉,姜制炒)2两,良姜2两(炒),吴茱萸(汤泡7次,炒)1两,茴香(炒)1两,益智1两。

【制法】
上为细末,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胃病。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五

在我们阅读完上文后可以发现椒附香朴丸不仅仅可以增强抵抗力还是治病的良方,我们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了解椒附香朴丸的特性就能很好的利用,很容易就能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哦!



香朴散的功效与作用

现在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更重视养生。很多人都知道香朴散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对人体有很多好处,接下来我们就带大家了解一下香朴散。

【处方】
厚朴(去粗皮,生姜炙,锉)30克 木香 麦蘖(炒)陈曲(炒)青橘皮(去白,焙)各7.5克

【制法】
上六味,捣罗为细散。

【功能主治】
治小儿脾胃气弱,乳食迟化,宿滞成积,久而不消,及腹胁刺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汤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
藿香叶 陈皮 厚朴(姜汁制)各21克 半夏30克(汤泡七次)甘草(炙)3克

【制法】
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积冷呕吐。

【用法用量】
每服9克,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
《保婴撮要》卷六

相信大家看了香朴散的介绍之后,肯定觉得香朴散很神奇,香朴散对很多疾病都是很有好处的,而且由于它是由天然的中药材制成,对人体没有任何不利的影响,有需要的人不妨一试哦。



香朴丸的功效与作用

香朴丸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有点陌生的,其实它是一种中药方剂,对一些特定的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厚朴 生姜各500克 大枣100个 半夏250克 陈皮60克 人参 白术 白茯苓各60克

【制法】
上药,先以前五味,用水4升,煮尽水,如枣先软,即去皮、核,余直至水尽漉出焙干,入后三味,共为细末,以枣肉和杵烂,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肺胃虚寒,久冷不除,动作咳喘,痰液清稀,中脘气痞,气道不利,饮食进退,肌肉不泽,多倦乏力,恶怕风寒,鼻中清涕。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米饮送下。

【摘录】
《鸡峰普济方》卷十一

【处方】
厚朴150克(姜汁制炒)白术90克 茴香(炒)陈皮各90克 诃子(炮,去核)赤石脂(煅)各45克

【制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肠胃虚冷,泄泻无度,脘腹痞胀,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空腹时用米汤送下50丸。

【摘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

【处方】
厚朴6克 附子2.1克 木香0.9克

【制法】
研末为丸。

【功能主治】
治老人脾胃虚寒,气滞腹胀,食少恶寒。

【用法用量】
每服3克,温开水送下。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五

看完了上面的介绍后,大家是否对香朴丸有一定的了解了呢。其实香朴丸本身是没有什么害处的,但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些人不适合服用,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吃之前,咨询医生,问清楚后再食用。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