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气”如何运用到中医里_中医里的推拿和按摩有什么区别么

由网友(Cemetery°囚碟)分享简介:导语:常常我们提到“气”时,常常会觉得难以理解,或者说只能理解一点皮毛,甚至只是从字面上来看。可能在我们日常看来它是非常很多人都觉中医推拿和按摩都是一个样的,效果都是一致的。其实对于这两者来说的话是不同的,可能大家觉得这两个都可以帮助去除人体的一些疲劳,所以就会认为这个推拿和按摩是一样的。中医里面的推拿是需要根据穴位来...



看“气”如何运用到中医里

 

导语:常常我们提到“气”时,常常会觉得难以理解,或者说只能理解一点皮毛,甚至只是从字面上来看。可能在我们日常看来它是非常的“神化”难以理解。但是“气”在中医里被运用的非常的广泛。到底在中医里是如何运用气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概念,中国的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气生成的,气的概念非常完美的融入到中医学的理论中,那么什么是气呢?《黄帝内经》说:“何谓气?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人的“上焦”也就是心肺,把饮食物的精华布散到全身,像雾露一样滋润灌溉脏腑、皮毛,使之得到营养,这就是“气”。看来中医所说的“气”是一种微小的、难用肉眼看见的,具有营养作用的微粒。中国古人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的最小的颗粒,所谓“气聚为物、物散为气”,气聚集在一起就构成了物,而物散开了就成为“气”。这是中医学对“气”最基本的认识。

 

而“气”构成的“物”又都会表现出其功能,发挥出作用,中医又把这种效能也称为“气”,如心的功能称为“心气”,肺的功能称为“肺气”,肾的功能称为“肾气”等等。

 

例如中医认为“肝”有主疏泄的功能,肝对人的情志“主怒”,在正常情况下,肝发挥正常功能称为“肝气”,在肝疏泄的功能受到阻滞,出现急躁易怒的不良情绪的时候,我们也说它是犯了“肝气”。最有意思的是“脾气”这个词,通常情况下,脾气指脾的功能及其赖以产生的精微物质或动力。当把“脾”读为“皮”的音时,脾气就成为指人的习性或借指事物的特性;更指怒气,或容易发怒的性情。

 

因遇到某事物或人的行为是自己感到不快,通常称为“生气”。诸葛亮“三气周瑜”,这里的“气”就有使之“生气”的意思。我们无从考证“气”的这个意义的来源,但是中国人谁都一听就能明白。

 

从某种意义上说,气就是指生理功能,又指具有活力很强特性的物质。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中医学把“气”的具体作用主要归纳为五个方面,即推动作用,温煦作用,气化作用,防御作用,固摄和托举作用。所谓推动作用,是说人血液的流动,脏腑功能的发挥,精神意识的灵敏,四肢运动的灵活都需要气的推动,如果这种推动力不足,我们就说他“气力不足”。

 

所谓温煦作用,是说“气”是人体热能的来源,气虚则恶寒怕冷,体温较低,各个脏腑的功能也较弱。所谓气化作用是说气具有将各种物质进行转化的作用,如把饮食物转化为人体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中医称为“水谷精微之气”,就是依靠这种气化作用。所谓防御作用,是指人体抵御外来病邪的侵袭,不发生疾病的功能,中医把这种气称为“卫气”。

 

 所谓固摄和托举作用,则是指血液在脉道内流动不溢出脉外,脏腑在体腔内有固定的位置,不会因为站立而下垂,都是依靠气的固摄和托举,所以中医常把内脏下垂一类的疾病称为“中气下陷”。气在人体内是流动不止的,中医把气的流动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形式“,统称为“气机”。而气的流动受阻,则称为“气滞”或“气郁”。

 

温馨提示:看来“气”这个概念在中医学中运用得十分广泛,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要准确的理解它还真要下点功夫。



中医里的阳浮而阴弱

 

 

 

我国的中医文化博大悠久,里面蕴含着很多值得我们现代医学家去深思研究的内容。在《伤寒论》第12条说:“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阳浮而阴弱,多有医学家都认为是指脉象的。其实,阳浮而阴弱,涵盖了脉象、病位、病机三种意义,而重点是指病机。

 

阳浮而阴弱,也就是得了太阳中风证,营卫不和,肌腠疏松,汗孔开张,出现汗出、恶风等症状,机体卫阳之气达表抗邪,反映在脉象上,是寸浮而尺弱,浮取就可以得到,沉取却比较缓弱,或寸脉显现浮象,而尺脉偏于沉弱,提示为病位在表,正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所说:“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

 

为什么说重点是指病机呢?在《伤寒论》中,凡是有阴阳类似的语句指为脉象者,都标有“脉”字,如第3条、第283条的“脉阴阳俱紧”,第6条的“脉阴阳俱浮”,第96条的“脉阴阳俱停”,第102条的“阳脉涩,阴脉弦”,第102条的“阳脉涩,阴脉弦”,第274条的“脉阳微阴弦而长”等。而凡是有阴阳类似的语句而没有标出“脉”字者,多是指病机而言,如第23条的“阴阳俱虚”,第58条的“阴阳自和”,第114条的“阴阳俱虚竭”,第158条的“阴阳气并竭”,第337条的“阴阳气不相顺接”等,所以,这个“阳浮而阴弱”,重点是突出了太阳中风证卫强和营弱的这个病机。#p#副标题#e#

 

综合来理解,阳浮是指卫阳之气外浮升表,与病邪抗争,此时不仅有发热,而脉也应指而浮,即所谓“阳浮者,热自发”。阴弱并不是说营阴本身虚弱,而应理解为营阴在内,虽然没有直接遭受病邪的侵袭,但因卫气不能外固,致使营阴不能内守,这时不仅有汗出,而且脉也应之不足,沉取脉象显得比较无力,所以为阴弱,即所谓“阴弱者,汗自出”。

 

从明代医家方有执在《伤寒论条辨》中所说,也可看出“阳浮而阴弱”的上述三个涵义:“关前阳,外为阳,卫亦阳也。风邪中于卫则卫实,实则太过,太过则强。……关后阴,内为阴,荣亦阴也,荣无故,则荣比之卫为不及,不及则不足,不足则弱,然荣本行脉内,又无所助,而但是不足于内,则其气愈内弱,脉所以阴弱。”

中医的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好好地借鉴、研究、传承。很多时候我们都能在中医文化中寻找出新的医治方法和思维。



察“颜”观“色”如何运用到中医里

 

导语:察言观色通常是指通过看别人的语言或表情,来判断他的想法。在中医诊断中,我们也会用到察“颜”观“色”来看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一个人的脸色与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传统诊疗方法“望、闻、问、切”一直是看病的重要依据,这是由于人的全身气血的盛衰,常常从脸部显示出来。

 

身体健康的人,脸色红润,表示血气充盈;而身体不适的人脸色白皙,表示血气虚衰。一般来讲,健康人的脸色通常是微黄,显红润而有光泽;不健康的人常常表现出多种异常的脸色,如苍白、潮红、青紫、发黄、黑色等。

 

 

苍白脸色是由于脸部毛细血管充盈不足而引起的,中医认为这大多是属虚病或寒症,是体质差的表现。此外,如大出血、休克引起毛细血管强烈收缩,甲状腺机能减退、慢性肾炎、铅中毒等,也均会引起脸色苍白的现象。

 

潮红脸色有生理与病理性两种。前者出现与饮酒、日晒、剧烈运动或情绪活动、愤怒或害羞等有关;后者主要是发生在感染引起的高热性疾病,如伤寒、虐疾、肺结核、肺炎等。如服用阿托品等扩张血管的药物,以及大量服用激素后,也会引起脸部暂时潮红的现象。此外,红斑狼疮患者、一氧化碳中毒者也会产生脸色潮红的症状。



无汗的治疗方法

无汗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病因相对复杂。但即便是再复杂的病因,都跟患者日常的饮食起居有着密切联系。如果生活习惯良好,并且注意健身保持规律的作息,就不会出现无汗这种疾病。

教学缜密严谨,深入浅出,注重理论结合临床实际,强调讲授中医经典基本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解析其辨证论治的思路和方法。主编《白话伤寒论》、《中医学问答题题库·伤寒论分册》(增订本)、《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白话解》(第3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同步辅导系列丛书·伤寒论》、《伤寒论选读》等10部著作。副主编或合著《实用经方集成》、《《伤寒论校注》、《伤寒论讲义》、《伤寒论讲解》、《中医药高级丛书·伤寒论》等l4部著作。为加强对《伤寒论》的理解和及其经方在临床的应用,特整理出部分郝万山教授应用《伤寒论》经方的病案。 仲景在《伤寒论》中谈到的五张发汗方分别为,1.桂枝汤(用于调和营卫,发汗兼有宣肺平喘的功效);2.麻黄汤(辛温发汗解表);3.葛根汤(发表,升津舒筋的效果);4.大青龙汤(发表,清热除烦,外有寒理由热,主要是解表)5.小青龙汤(发表兼有温化水饮得作用,其主要作用是化饮,所以没有表证也可以使用)故在临床的应用中我们必须知道各方的适应证和病机之间的同中求异。 一、     桂枝汤       医案1:男病患 50 多岁,经常汗出,尤其在下午的三时到四时,常常在这个时间段需要换衣服后才能继续工作,多方求诊,未能痊愈。延诊到郝教授这边。郝教授察看前医大多是使用敛阴固表,其中麻黄根30 煅牡蛎50 浮小麦50 碧桃干20;也有使用采用清里热等等的方法。患者自诉服用最后一个医师的药后,确实是不出汗,但整个下午都闷热,下班之后还是这样。平常是出了汗只要换衣服之后还能工作,现在是整个人闷热到无法工作。郝教授认为敛汗不行就给发汗,给予三副桂枝汤,并希望病患在下午两点钟左右服用,服用后多喝水。病患服用第一副后,潮潮出了点汗,到了三点钟之后平常该发热的时候,结果没有以前那么热了,出的汗也不多,也不用换衣服。第二天服第二副药之后,已经不热了,第三天已经不热也不出汗。三个月后病人次病再复发,效不更方6副桂枝汤。     个人体会:桂枝汤是《伤寒论》中比较重要的方剂,由桂枝、生姜、芍药、甘草、大枣五味药组成。药简效宏。其中桂枝跟生姜辛甘化阳,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全方可以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仲景在他的《伤寒杂病论》中很多药方都有这些药对的化裁。也有很多方剂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成的。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3)从此条文仅凭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四证而用药,此为方证辨证。上面这个病例使用桂枝汤是根据 原文: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为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54)治疗的关键非外邪所致的卫气不和,服药的时间是在发病之前。男性更年期出现的种种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自汗、胸闷等就是非外邪所致。当我们使用清热,益阴固表或其他方法不奏效的情况下,如果病人脉浮,我们应该考虑使用桂枝汤。桂枝汤在临床上不仅可以治疗风寒感冒证(太阳中风表虚证),而且可以扩展到所有营卫不和之证,如更年期综合征的汗出(上述病例),产后汗出,奔腞气等等。我们再看看郝教授的其它桂枝汤或其加减病案:医案2:小儿,感冒,高热。其母为其炖服元鱼汤,乌鸡汤,热剧。现证舌红苔黄腻,恶冷。诊为着凉停食。以外散表寒,内化食滞之法。愈后,饭量贪多。数月余,又因感冒来就诊。诊为停食着凉。仍以外散表寒,内化食滞之法而愈。原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56)个人体会:前诊为着凉停食,因正气抗邪,不足以助脾胃消化而致。后诊为停食着凉,因正气助脾胃消化饮食,不足以抗邪而致。故知正气兼顾表里。以上三条之呕逆,干呕,不大便之证,机理同前诊。皆正气不足以顾护于里,里气升降失常而致,此为表证见腑气不通诸证之机。用桂枝汤加减治疗。医案 3青年,淋雨,半夜寒战,喷嚏,清涕,头身疼痛,体温39.5度。自服解热镇痛药两片,始汗出。晨起仍头身疼痛,自服热粥,汗出,体温38度。予桂枝汤。服用桂枝汤发汗时,仲景强调喝热稀粥加强发汗。由于桂枝汤还有调和营卫的作用,故当我们使用桂枝汤不是为了发汗时,可以不喝热粥。《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云:“妇人得之平脉,阴脉小弱,其人不渴,不发热,名曰妊娠,桂枝汤主之。”本条所述之证乃妊娠恶阻,其人呕吐不能食,阴脉小弱,此因经血归胞宫养胎,营血显得不足。心主营血,营血养胎心有所不足。《难经.十四经》论:“损其心者,当调其营卫。”另外根据仲景的思想和临床应用,桂枝汤的应用不在于无汗,只要表证未解,脉浮弱或浮而不解者,无论有汗无汗,皆可用。当然运用桂枝汤治疗外感时,我们还要注意实人外感发其汗,虚人外感建其中。医案 4壮年,水泥工。感冒,发汗后,继续工作,再高热,继发汗,如此反复一周。来诊时,乏力,汗出不止,高热,舌淡。予桂枝加附子汤。部分药物剂量:炮附子 15克 桂枝 15克 赤白芍 各10克生姜 10克。两剂而热退汗止。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此案予桂枝加附子汤固阳以摄阴。但注意其舌淡,此为阳虚之舌象。如此用附子方能见效。现代常用本方治疗感冒、流感、过敏性鼻炎、寒性荨麻疹、皮肤瘙痒、冻疮、神经痛、多汗症、妊娠呕吐、恶阻、更年期综合等病。  仲景发汗五方加减临床应用2(麻黄汤)郝万山教授应用《伤寒论》经方22009-7-14麻黄汤跟桂枝汤的区别是一个是用于太阳表实证(无汗),一个用于太阳表虚证(有汗),在《伤寒论》中主要用于治疗寒邪闭表,肺失宣降的无汗而喘。江西某矿区,流感流行。主治之两医曾毕业江西中医学院。先用西药无效,继用银翘、桑菊之类亦不效,且症状加重。证见恶寒,发热,全身疼痛,鼻流清涕。思用麻黄汤。一医与其妻麻黄汤,但求一试:麻黄 10克 桂枝 10克 杏仁 9克甘草 5克。一剂后,热退疼止,脉静身凉。后予矿工,流感控制。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个人体会:此为麻黄汤之典型适应证,但医者用之,颇多疑惑。自温病派产生之后,如今感冒虽多用辛凉之药,但其主要是使用于风热感冒等温病;对于伤寒感冒,我们仍需要辛温之药给予辩证治疗,所以诸如麻黄汤等并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在黑龙江,小儿肺炎证见寒战,高热,无汗而喘者。用麻黄汤治疗:麻黄 15克 桂枝 10克 杏仁 10克甘草5-6克。成人麻黄用至20-30克。其效果优于其它方剂。当然现在临床使用多是该汤剂的加减。应用麻黄汤时要注意麻黄、桂枝、甘草的搭配比例,一般是3:2:1,但是我们需要根据区域、个体、气候酌情使用,一般情况下应该先煮麻黄,去掉其辛温燥烈之性,因为药物如果太燥烈,容易动阳气,吃完之后患者的心率容易快,所以对于冠心病人要慎重使用;使用该汤剂的首决条件是太阳表实证俱在,脉必须浮,提示里气不虚,气血能浮于外,正气能够抗邪于表。麻黄汤非但用于伤寒,亦可用于杂病,来自《中国中医药报》得病例如下:一位农妇患原发性高血压18年,由于暴怒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48小时,醒后暴盲。诊见寒战、咳逆无汗,查颅内血肿、水肿,双眼底出血、水肿。眼科名家陈达夫先生目疾六经辨证大法有云:凡目疾,无外症而暴盲,为寒邪直中少阴,玄府(毛孔)闭塞所致,当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肾散寒。附子温少阴之里;麻黄开太阳之表,即是启玄府之闭;细辛直入少阴,托邪外透。李师见此妇禀赋素壮,症见寒战无汗,纯属表实,与少阴无涉,遂径与麻黄汤一剂令服。次日诊之,夜得畅汗,小便特多,8小时约达3000毫升,头胀痛得罢,目珠胀痛亦止,目赤亦退,血压竟然复常,已可看到模糊人影。又以通窍活血汤冲服水蛭末12克,调理一段,终于复明,左、右眼视力分别为1.2、0.8,病愈3年后随访,血压一直稳定。麻黄、桂枝升压,现代药理已成定论,近百年来已列为脑血管类病用药禁区,这几乎成了每个中医的常识。而李师却用麻黄汤治愈不可逆转的高血压,岂非怪事?其实不怪,李师之所以成功治愈此病,就是因为他未受西医药理的束缚,而是用中医理论去分析本案病机。即由于寒袭太阳之表,玄府闭塞,寒邪郁勃于内,气机逆乱上冲。邪无出路,遂致攻脑、攻目。邪之来路即邪之出路,故用麻黄汤发汗,随着汗出,表闭一开,邪从外散,肺气得宣,水道得通,小便得利,郁结于大脑及眼底之瘀血、水肿亦随之而去,脑压迅速复常。此案若不按中医的思路去治,岂能奏效?经方虽偏于辛温,但用之有效者,于今时屡见不鲜。是仲景之方过时,或是医者见经方之证而不敢用之?抑或无用经方之念?只有医者自明。仲景发汗五方加减临床应用3(葛根汤)郝万山教授应用《伤寒论》经方32009-7-18病例1:某首长,高血压,动脉硬化伴有后颈部拘急不柔和,后项部尤甚。求治于名老中医,予葛根汤。其保健医曰葛根升阳,高血压者不宜用。两日后更剧。首长再次求治于此中医,医曰方用之当有效。首长信之而用。七剂后颈部渐柔和,证减大半,血压降至正常。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1)个人体会:葛根汤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葛根、麻黄组成的,葛根汤发汗散寒,疏通经脉。方中葛根有生津舒经之用,对缓解后颈部拘急尤效。葛根虽为升阳之品,但中医升阳不等于西医升压,不可混淆。但其麻黄根据现代医学的药理报道,有促进心率同时也有降低血压的作用,该首长是否具有太阳表证从病例得描述中我们无从知道,但以方侧证应该有。临床的使用时,但病患有上面的症状和病史,但是没有太阳表证的时候,我认为麻黄应该禁用或者慎用。愈风宁心片为葛根汤提取物,但仅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耳鸣,耳聋伴有后项部拘急者降压作用最佳。若无后颈部拘急者,疗效降压作用不显。单位药应用亦离不开中医辨证。

无汗的出现会让人越来越消瘦、抵抗力下降,所以别再拖延下去了,大家需要提升自我保护意识,远离生活中的各种疾病。



细谈江湖术士的察颜观色之术

 

  我们在电影电视中,经常会看到如此的场面,一位手持摇幡的江湖术士,对着那些落魄的书生摇头叹息:“这位公子印堂发黑,不日必有灾难!”而对着那些大腹便便的达官贵人,又会口中念念有词:“这位官人印堂发亮,器宇不凡,将来定是人中龙凤。”看到这里,大家都会噗嗤一笑。笑什么呢?笑那些江湖术士的察颜观色之术。

  其实,在传统相学中,从一个人脸上的气色,是完全可以准确判断出他的健康,运势的。相学易术,把我们的气色分为白色、黑色、亮红色、亮黄色、青色这几种主流的气色。那么什么样的气色会代表出我们什么样的一个状态与运势呢?今天就和大家做一个讲解。让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也学会“察颜观色”。

 

  气色一:白色

  如果一个人面部的气色为煞白色,则往往此人最近的健康情况出现了问题,容易出现身体疾病和损伤事件,对于有这样气色的朋友们来说,应该格外留心自我的健康状况和出行活动安全,平时多补充维生素,如常吃水果、常饮牛奶、豆浆等富含蛋白质的饮品都可以改变这种不利的气色。

  气色二:黑色

  如果一个人面部的气色为乌黑色,则往往此人最近不但健康情况容易出现问题,而且整体运气也容易出现回落,易招惹晦气临门,因此容易出现身体疾病和运气回落,对于工作生活来说存在阻力,对于有这样气色的朋友们来说应该格外留心自我的健康状况和运气趋势,避免因为工作上的疏忽和人际关系的处理不当而影响事业的发展。

  气色三:亮红色

  如果一个人面部的气色为亮红色,则往往象征此人最近鸿运当头、运气处于一路上升的状态,因此如果从事经商有关的行业,最近也可出现盈利的机会和收获。对于气色亮红色的朋友们要把握住在事业上要拼搏努力,争取做出事业上的一番成绩。同时这种气色还反映出最近容易喜事临门,因此如果是单身的朋友们如果把握住机会便会拥有浪漫多彩的感情生活。

  气色四:亮黄色

  如果一个人面部的气色为亮黄色,则往往象征此人最近精神焕发、健康好运,因为有这种气色的朋友们往往最近的体质和精神状态均处于上峰,因此在工作上干劲十足、才思泉涌。对于气色亮黄色的朋友们要把握住好运气,在事业上要拼搏努力。同时这种气色还反映出最近健康情况十分良好。

  气色五:青色

  如果一个人面部的气色为青色,则往往象征此人最近容易遇到忧愁、抑郁或伤心的事情,会影响到精神状态和健康水平。因此对于有气色呈现青色的朋友们来说,要乐观、主动的面对生活和工作,即时遇到一些困阻也不可自暴自弃、萎靡不振。同时自身的体质健康与心情紧密相连,有一个快乐的心情会促进身体的健康安稳。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