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淋巴瘤治疗_脑淋巴瘤治疗方法

由网友(-年少气盛)分享简介:淋巴瘤是很复杂的疾病,这类疾病产生原因比较多,在患有这样疾病后,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否则淋巴瘤严重后,治疗上也是很难,治脑淋巴瘤是很常见一种疾病,这样疾病对脑部损害很大,自身患有这样疾病后,要及时的进行改善,避免脑部问题加重,脑淋巴瘤治疗方法都有什么呢,常用就是手术治疗方法,但是根据患者病情不同,对手术治疗选择也是不一...



​弥漫性淋巴瘤治疗

淋巴瘤是很复杂的疾病,这类疾病产生原因比较多,在患有这样疾病后,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否则淋巴瘤严重后,治疗上也是很难,治疗过程中,患者都是要积极配合,这样对疾病缓解才会有帮助,那弥漫性淋巴瘤治疗该如何进行呢,对弥漫性淋巴瘤治疗上,也是有一些方法。

弥漫性淋巴瘤治疗:

近年多个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资料证明,其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应当是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CHOP方案,并且通过增加方案的剂量密度,缩短疗程间隙时间,从而获得更好的疗效,如R-CHOP14 方案。R-EPOCH也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可供选择的二线治疗方案包括DHAP、ESHAP、GDP、ICE、miniBEAM和MINE等。对于具有明显不良预后因素的初治患者(国际预后指数IPI中高危及高危组),诱导化疗达CR后实施大剂量化放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明显提高其长期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对于复发的患者,移植解救比常规化疗解救治疗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预后

基因表达谱研究结果:美国Stanford大学与美国癌症研究所合作通过基因芯片技术采用超过1000种基因的基因表达谱分析表明DLBCL包含三种不同的分子亚型: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like)型,表达正常生发中心B细胞特征的基因,预后较好;活化B细胞样(ABC-like)型,表达活化的外周血B细胞和浆细胞特征的基因,预后较差;第三型表达谱,其他无明确特征的异源性类型,但预后同ABC。病理学家们在进一步确定临床病理学类型之后,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采用少数几种具有分化谱系代表的标志,将DLBCL分为GCB-like和NON-GCB型,后者包括基因表达谱分类的ABC和第三型,这些标记包括:CD10和bcl-6作为GCB标记,而MUM1作为NON-GCB标记。Rosenwald等报道GCB型5年总生存率76%,NON-GCB型5年总生存率34%。

在对弥漫性淋巴瘤治疗认识后,治疗弥漫性淋巴瘤的时候,都是可以根据以上方式进行,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治疗弥漫性淋巴瘤过程中,饮食上也是要选择清淡食物,清淡食物对疾病治疗有很好帮助,同时对身体营养也是有一些补充的。



什么是大b弥漫性淋巴瘤

大b弥漫性淋巴瘤,听到这个名字相信许多人都会感到很陌生,这是什么样的疾病呢,其实大b弥漫性淋巴瘤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成人性淋巴瘤,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比较低一点,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甚至高达60%。大b弥漫性淋巴瘤 是恶性肿瘤,对于人体的伤害非常的大,我曾经就见到过大b弥漫性淋巴瘤 的患者,因为治疗的时间长,而且费用相对较高,患者对未来失去了希望,甚至放弃了对疾病的治疗。通过这里,我们相信有的人已经对于大b弥漫性淋巴瘤 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更为深刻的解读什么是大b弥漫性淋巴瘤 。

它可原发于淋巴结或结外器官和组织,也可从惰性淋巴瘤转化而来。 DLBCL 为非均质性疾病,在 REAL 和 WHO 分类中分为多种病理亚型,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基本相同,但临床表现明显不同。病理形态学上存在多种变异型,但其治疗和预后无显着差别。

一、病理DLBCL 在 Kiel 分类中属于中心母细胞、 B 免疫母细胞和 B 细胞来源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在工作分类中,属于弥漫性大细胞 ( 有裂或无裂 ) 或免疫母细胞型,偶属于弥漫性大小混合细胞型。在 REAL 和 WHO 分类中, DLBCL 包括三种病理亚型和六种变异型(表1)。 DLBCL 病理形态上肿瘤细胞表现为大细胞,胞核大,两倍于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大部分情况下,主要的肿瘤细胞和中心母细胞(大无裂细胞)或免疫母细胞相似,最常见的表现为中心母细胞样和免疫母细胞样混合。其它细胞类型包括大裂或多叶细胞、间变性大细胞,后者和 T/ 裸细胞来源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相一致。某些 DLBCL 富有小的 T 细胞或组织细胞,在工作分类中属于弥漫性大小混合细胞型,它和 T 细胞淋巴瘤或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相似。

二、免疫表型和基因异常 DLBCL 的 B 细胞相关抗原 CD19 、 CD20 、 CD22 和 CD79a 阳性, SIg 和 CIg+/- , CD45+/- , CD5+/- , CD10+/- 。 30% 的病人有 Bcl-2 基因重组 [Harris NL 1994] 。 根据基因分析结果, DLBCL 可分为两种或三种亚型:生发中心 B 细胞型 (GCB) 、激活外周血 B 细胞样型 (ABC) 和第 3 型。生发中心 B 细胞型的预后明显优于后两型。应用寡核苷酸阵列分析技术分析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的基因图谱,可将 DLBCL 分为两个预后不同的群体: B 细胞受体调节信号、重要苏氨酸 / 丝氨酸磷酸化途径和凋亡相关基因高表达和低表达两组,高表达组病人预后不良。 Bcl-6 和 CD10 是生长中心 B 细胞的标记物,而 MUM1 主要表达于浆细胞和 B 细胞发育的晚期阶段,为非 GCB 的标志物。因此,应用免疫组化检测 CD10 、 Bcl-6 和 MUM1 表达,以诊断 DLBCL 的病理亚型:生长中心 B 细胞型和非生发中心型。 GCB 诊断标准为 CD10 阳性( CD10 或 MUM± )或 CD10 和 Bcl-6 共同阳性;如果 CD10 和 Bcl-6 均阴性,诊断为非 GCB 型。如果 Bcl-6 阳性而 CD10 阴性,根据 MUM1 表达决定亚型: MUM1 阳性为非 GCB ,阴性为 GCB 。应用免疫组化标准可以较准确地预测病人的预后。

在早期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大都采用放疗后化疗,此后,认识到隐性远处转移是 NHL 主要失败原因,综合治疗很快转变为化疗后放疗。最早 Landberg 等比较单纯放疗和放疗后化疗(以 CVP 方案化疗)的疗效,综合治疗改善了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此后的研究中采用了标准的 CHOP 化疗方案。

1993 年 Yahalom 等进行了一组小的随机研究,比较综合治疗和单纯放疗的疗效, 44 例 I 期低度恶性和中度恶性 NHL 接受单纯放疗或放疗后 CHOP 化疗, 7 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 20% 和 86% 。

以上就是我们对于什么是大b弥漫性淋巴瘤 大b弥漫性淋巴瘤 的解读,希望通过我们的解释,你能更加了解上面是大b弥漫性淋巴瘤 ,也希望各位朋友在日常的生活中要积极的锻炼身体,增强自己的体质,提高自己对于病毒的抵抗力。在饮食上要均衡营养,要乐观的面对生活,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要定时去医院检查,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加的健康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