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分类有哪些_手足口病的鉴别及诊断标准

由网友(在乎你切怎么可能)分享简介:又要到了传染病高发季节了,夏天是孩子们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一般都是发生在孩子的身上,有孩子的爱美丽>健康>健康常识>手足口病的鉴别及诊断标准TAGS: 手足口病的鉴别及诊断标准摘要: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见于口腔内、手、足部等部位发生疱疹.传染速度极快,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



手足口病的分类有哪些

又要到了传染病高发季节了,夏天是孩子们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一般都是发生在孩子的身上,有孩子的家长都很了解。一般孩子的手足口里都会长很多的疱疹,孩子这样的疾病就要去医院接受治疗,有的需要十天以上才能治疗好,那么家长们了解手足口病的分类有哪些吗,下面是分类

1.柯萨奇病毒A型:感染儿童多见,成人感染占21.7%。临床表现除上述外,主要特点为急性发烧、皮疹。脑膜脑炎伴有Guillain-Barré综合征和急性病毒性心肌病。

肠道病毒Cox A16型手足口病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 A16型。一般来说柯萨奇A16型后遗症比EV 71小。

2.柯萨奇病毒B型:感染引起特征性传染性胸肋痛(epide-micpleurodynia)即所谓Bornholm′s病。可合并脑膜脑炎、心肌炎、发烧、Guillain-Ba-rré综合征、肝炎、溶血性贫血和肺炎。

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

发热是婴幼儿EV71感染的常见临床症状,患者绝大多数是小于6个月婴儿。急性呼吸道疾病是EV71感染的又一常见临床症状,它包括一些常见呼吸道症状,如咽炎、哮喘、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发病年龄一般为1~3岁,需要住院治疗。EV71累及神经系统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1~2岁幼儿发病率最高。主要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及瘫痪性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幼儿,1岁以下婴儿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变化多样,病情轻重不一,一般表现为阵挛、呕吐、共济失调、意向性震颤、眼球震颤及情感淡漠等。头颅MRI及脑电图检查有助于明确疾病的严重性。

了解了手足口病的分类,家长们就可以清楚的判断孩子是感染了哪一类型的手足口了,可以根据这些来做详细的护理,有了正确的护理和治疗才能让孩子得到早日的康复,所以说,家长朋友们也要在平时生活中也要多多注意孩子的健康成长。



传染病分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见一些疾病的传染,其实这些传染疾病你有没有想过属于哪种分类呢?我们国家对于这些传染疾病进行了一个比较详细准确的划分为三种分类。我们在日常只有正确认识了这些疾病才能够很好的做好预防工作,强身健体也能够很好的预防疾病,抵制疾病的入侵。

传染病的出现让人们闻风丧胆,关于这三种疾病的传染分类很多人都会对其混淆,我们只有在日常学会分辨传染病的分类才能够在日常准确的选择治疗方案,及时的治愈传染疾病。

1.甲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共2种。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2乙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共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共26种。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这两种传染病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3.丙类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共11种。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在日常应该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够减少病菌的侵扰。我们对这三种传染疾病的分类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区分。除了认识这些疾病,最重要的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够抑制疾病的发生。当然在日常发现了疾病的症状,应该及时的去医院接受医师的检查。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宝宝怎么才能预防呢

  对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这样的疾病一般都是小孩子容易患有,因此家长也都是需要注意,那这样的疾病在传播上,速度也都是很快,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饮食都是要进行合理搭配,尤其是要增强孩子的体质,这样避免孩子患有这样的疾病,对身体健康不会造成危害。

  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具体都有什么呢,也都是有着很多方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让更多人对这样的疾病,有着一些认识,使得在生活中,也都知道该如何避免最佳。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传播方式: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易感人群: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流行方式: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通过以上的介绍,对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也都是有着一些了解,这类疾病在初期的时候进行治疗,并不会过度的危害孩子身体健康,但是拖延不进行治疗,就会使得这样疾病发展迅速,在治疗上还是对孩子身体上,处理都是很麻烦的。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对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这样的疾病一般都是小孩子容易患有,因此家长也都是需要注意,那这样的疾病在传播上,速度也都是很快,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饮食都是要进行合理搭配,尤其是要增强孩子的体质,这样避免孩子患有这样的疾病,对身体健康不会造成危害。

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具体都有什么呢,也都是有着很多方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让更多人对这样的疾病,有着一些认识,使得在生活中,也都知道该如何避免最佳。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传播方式: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易感人群: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流行方式: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通过以上的介绍,对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也都是有着一些了解,这类疾病在初期的时候进行治疗,并不会过度的危害孩子身体健康,但是拖延不进行治疗,就会使得这样疾病发展迅速,在治疗上还是对孩子身体上,处理都是很麻烦的。



具有预防手足口病的中药

今年的手足口病又开始流行了,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日常生活中具有预防手足口病的中药有哪些呢?众所周知: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一、临床方剂:

1、将金银花、茵陈、冬瓜、扁豆放入水中,煮开后当茶连续饮用几天,大人、孩子都可防病。

2、用布做个中药香囊,把藿香、艾叶、肉桂烘干磨成细粉装入其内,每天让孩子挂在胸前,睡觉时放在枕边,半个月到一个月换一次香囊内的中药;把中药藿香、艾叶放入敞开的容器里,加入少量水,每天加热熏蒸房间30分钟;艾条1支,每天燃熏房间10分钟至15分钟。

 

二、预防手足口病处方:

1、黄芪15克、生薏仁10克、绿豆10克,先煮黄芪取其液,然后加入生薏仁、绿豆,煮粥食用。

2、中药药枕:藿香、艾叶、白菊花各60克。将各味药洁净处理,去除杂质,制成药枕使用。

3、中药漱口法:金银花10克、荷叶5克。加水煎药汁漱口。

4.金银花12克、白菊花6克、板蓝根9克、竹叶6克。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适用于平时健康的儿童。

5、黄芪12克、防风6克、炒白术6克、蚤休6克。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适用于体弱易感者。

6、中药饮片煎煮熏蒸法:藿香10克、艾叶10克、佩兰10克。每30平方米面积场所内,将上述中药加水1000毫升在敞开器皿中煎煮熏蒸30分钟。

 

手足口病肠道病毒传染力很强,但只要注意做到简单的卫生保健,即可有效预防感染。以上具有预防手足口病的中药介绍,希望能引起家长朋友的重视。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分类有哪些

春季阴雨绵绵,空气潮湿,就十分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所以在春季发生的传染病也很多,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在春季感冒是很高发的一种疾病,流行感冒也会时常发生。其实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种类有很多,我们要如何辨别呢?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呢?

一、春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种类

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尤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常见,主要有: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感等。

二、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传染源:大多为发病期患者;

传播途径:通过空气飞沫(即患者讲话,咳嗽,喷嚏时的唾液飞沫)传染。

三、在春季出现哪些症状需警惕传染病的发生

发热或不发热,伴无诱因的头痛,呕吐,水疱,腮腺肿大,皮疹等应警惕传染病的发生。发病后及时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

四、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凡未患过麻疹且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均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发病。潜伏期为10天左右,最长可达21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流涕, 眼结膜充血, 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咳嗽和皮肤斑丘疹疫苗为一类疫苗。

流脑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斑,烦躁不安,可出现颈项强直,神志障碍及抽搐等。

以上就是有关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分类的介绍,对于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我们要以预防为主,室内要多通风,保持干净清洁;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细菌从口入。春季气温变化大,增减衣物也要及时,这样就可以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分类

春天的这个季节是最容易出现传染病的发生,比如说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首先这种现象一般来说是由于感冒引起的,流行感冒也在频频发生,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该如何预防呢,接下来的文章当初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一、春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种类

   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尤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常见,主要有: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感等。

二、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传染源:大多为发病期患者;

传播途径:通过空气飞沫(即患者讲话,咳嗽,喷嚏时的唾液飞沫)传染。

三、在春季出现哪些症状需警惕传染病的发生

发热或不发热,伴无诱因的头痛,呕吐,水疱,腮腺肿大,皮疹等应警惕传染病的发生。发病后及时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

四、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凡未患过麻疹且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均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发病。潜伏期为10天左右,最长可达21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流涕, 眼结膜充血, 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咳嗽和皮肤斑丘疹疫苗为一类疫苗。

   流脑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斑,烦躁不安,可出现颈项强直,神志障碍及抽搐等。

针对于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首先大家可以在每次回家的时候记得勤洗手多通风,季节忽冷忽热之际要多添加衣物,防止出现过度的着凉而造成的呼吸道感染。



百日咳疫苗的分类

百日咳疫苗是一种针对由百日咳杆菌所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所注射的一种疫苗。一般患有百日咳的患者都会有阵发性的咳嗽,有些人不知道以为就是很普通的咳嗽,随意拿些药物就自己治疗,这样做是很不科学的。所以在提前注射了百日咳的疫苗之后,就很大程度上就能避免患上这种疾病。

百日咳疫苗多发生于儿童身上,所以家里有孩子的家长要注意自己宝宝的身体。而百日咳疫苗也是有不同分类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吸附百日咳疫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吸附百白破):由百日咳疫苗原液、精制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用氢氧化铝吸附制成,每毫升含百日咳菌8个效力单位(8EU,约折合45亿-90亿菌),精制白喉类毒素20絮状单位(LF),精制破伤风类毒素5LF。

2、
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由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原液、精制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用氢氧化铝吸附制成。每毫升含无细胞百日咳抗原15-18ugPN,精制白喉类毒素25-30LF,精制破伤风类毒素7-14LF。

3、
吸附百日咳疫苗、白喉类毒素混合制剂(吸附百白):由百日咳疫苗原液、精制白喉类毒素用氢氧化铝吸附制成。每毫升疫苗含有百日咳菌8EV,精制白喉类毒素20LF。

它的主要接种对象是吸附百白破和吸附无细胞百白破均为3个月-6周岁儿童作全程免疫用以及吸附百白为6周岁以下儿童已经全程免疫后作为加强免疫用。一般接种这种疫苗后很有可能会局部出现红肿、疼痛、地热、头痛等现象,但一般不需要做处理就能够自行消退。

上述就是关于百日咳疫苗的介绍,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总是经常性咳嗽那就要考虑是不是得了百日咳这种疾病,最好去医院做些检查,这样也能判断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哪方面出现问题了。最后提醒大家,看病要趁早,如果让一味得忍受着,只会让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性传染病有哪些呢

人们谈到性病,便觉得很可怕。如今社会上,性病的传染率越来越高。而性病的传染方式多数是通过接吻或者性交。性病有很多种,人们熟知的有艾滋病、梅毒等疾病。而这些疾病往往很难治愈。除了以上列举的两种性病外,还有其他的性病,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性传染病有哪些。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性病,分类为四级: 一级性病:艾滋病。 二级性病: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性病性衣原体病、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病、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性病性阴道炎、性病性盆腔炎。 三级性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阴部念珠菌病、传染性软疣、阴部单纯疱疹、加特纳菌阴道炎、性病性肝周炎、瑞特氏综合症、B群佐球菌病、乙型肝炎、疥疮、阴虱病、人巨细胞病毒病。 四级性病:梨形鞭毛虫病、弯曲杆菌病、阿米巴病、沙门氏菌病、志贺氏菌病.

性病,全名为性传播疾病。STD是英文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的缩写。性病是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的一组疾病。国际上将20多种通过性行为或类似性行为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列入性病范畴。较常见的性病有淋病、梅毒、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沙眼依原体、软下疳、生殖器疱疹、滴虫病、乙型肝炎和艾滋病等。其中,梅毒、淋病、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软下疳、非淋菌性尿道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艾滋病等8种性病被列为我国重点防治的性病。

对于性传染病有哪些,相信看了以上的内容,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得了性病的朋友,往往由于羞愧,不敢到医院就诊,这样往往加重了病情。在生活中,预防性传染病很重要。一般来说,大家不要随便和陌生人发生关系或者滥交,这样往往很多容易得了性病。得了性病一定要及时治疗,不要再和他人发生关系,以免传染给他人。



怎样才能预防新生儿窒息呢?

新生儿窒息大多数原因都是因为在生产的时候,产程时间过长,导致新生儿发生了呼吸循环障碍。轻度的窒息只需要给就能缓解过来,然而重度的窒息能引起新生儿的死亡。一般一旦出现了新生儿窒息,医生会立即给予抢救措施,建立呼吸通道。那么怎样才能预防新生儿窒息呢?让小编与你们一同探讨吧。

新生儿窒息与胎儿在子宫内环境及分娩过程密切相关。凡影响母体和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原因都会造成胎儿缺氧而引起窒息。

出生前的原因

(1)母体疾病 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子痫、急性失血、严重贫血、心脏病、急性传染病、肺结核等。

(2)子宫因素 如子宫过度膨胀、痉挛和出血,影响胎盘血液循环。

(3)胎盘因素 如胎盘功能不全、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

(4)脐带因素 如脐带扭转、打结、绕颈、脱垂等。

2、难产

如骨盆狭窄、头盆不称、胎位异常、羊膜早破、助产术不顺利或处理不当以及应用麻醉、镇痛、催产药物不妥等。

3、胎儿因素

如新生儿呼吸道阻塞、颅内出血、肺发育不成熟以及严重的中枢神经系、心血管系畸形和膈疝等。

新生儿窒息的预防:

1、围产保健

加强围产保健,及时处理高危妊娠。

2、胎儿监护

加强胎儿监护,避免和及时纠正宫内缺氧。对宫内缺氧胎儿,可通过羊膜镜了解胎粪污染羊水的程度,或在胎头露出宫口时取胎儿头皮血进行血气分析,以估计宫内缺氧程度PG和SP-A在接近出生前偏低,或L/S、PG、SP-A均很低,发生RDS的危险性非常高须积极采取措施。

3、避免难产

密切监测临产孕妇,避免难产。

4、熟练掌握复苏技术

培训接产人员熟练掌握复苏技术。

5、配备复苏设备

医院产房内需配备复苏设备,高危妊娠分娩时必须有掌握复苏技术的人员在场。临床复苏时应予注意,气道未清理干净前(尤其是胎粪污染儿),切忌刺激新生儿使其大哭,以免将气道内吸入物进一步吸入肺内。

有的准妈妈看了小编的介绍后会有点担心,怕自己的宝宝也有窒息的风险。其实是不用担心的,在做产检的时候是可以发现新生儿是否有窒息,比如检测胎动,宝宝在肚子里是否缺氧了,与胎动有很大的关系,胎动过多或者过少都要引起重视呢。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