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水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_导气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empty(空虚))分享简介:人的一生到了一定的年龄,新陈代谢减慢,免疫机能下降,无一不提醒着我们应该好好调理身体了,中药方剂就可以循序渐进的改善体质相信听说过导气醒脾汤的朋友应该不是太多,但是导气醒脾汤在中药方剂里面确实非常的有名气的,那么导气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到底是什么呢?在什么样的疾病中我们可以对它进行运用呢?今天就来告诉大家其中的奥妙吧。【...



导水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人的一生到了一定的年龄,新陈代谢减慢,免疫机能下降,无一不提醒着我们应该好好调理身体了,中药方剂就可以循序渐进的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导水茯苓汤这款方剂。

【别名】
茯苓导水扬(《医宗金鉴》卷五十四)。

【处方】
泽泻 赤茯苓 白术 麦门冬(去心)各90克 紫苏 木瓜 槟榔各30克 陈皮 砂仁 木香 大腹皮各22.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行气化湿,利水消肿。主水肿。头面手足遍身肿如烂瓜之状,手按而塌陷,手起应手而高突,喘满倚坐不得息,不能转侧,不能平卧,饮食不下,小便短涩,溺痛如割,大便绝少,虽有亦如黑豆汁。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灯心25根,煎至24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如病重者,每服180克,再加去心麦冬60克、灯心1大把,用水2升放砂锅内,熬至500毫升,再下小铫内煎至200毫升。五更空腹时服;滓再煎服。连进三服,自然利小便,直至小便变清白色,方为痊愈。

【摘录】
《普济方》卷一九一引《德生堂方》

通过文章我们对导水茯苓汤有了个全面的了解,知道它对很多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在服用导水茯苓汤时一定要经过中医师的指导,无论它有无副作用我们都不应该胡乱服用。



橘皮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橘皮茯苓汤的作用是很多的,只是大家不知道怎么利用而已。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橘皮茯苓汤的功效和食用方法等。

【处方】
陈皮半两,白茯苓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下痢烦呕。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后白汤点下。

【摘录】
《鸡峰》卷十四

以上就是对橘皮茯苓汤配方的详细介绍,是一个不错之选,不过制作的时候需要适量,过多会造成资源浪费也对身体有很大影响。



橘皮通气汤的功效与作用

所有的药物都要了解它的注意事项和适用人群后,才可以进行服用。对于中药方剂橘皮通气汤来说也是一样,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处方】
橘皮4两,白术5两,石膏5两,细辛2两,当归2两,桂心2两,茯苓2两,香豉1升。

【功能主治】
筋实极则咳,咳则两胁下缩痛,痛甚则不可转动。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分3次服。

【各家论述】
肝伤溺极而复热则咳,咳则胁下痛,故用橘皮。细辛以治咳,香豉、石膏以化热,桂心、当归以调肝,白术、茯苓以实脾,脾实则肝邪不能肆虐矣。

【摘录】
《千金》卷十一

上文介绍了橘皮通气汤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橘皮通气汤可以保护人体,还有自己的适宜人群,所以在食用的是侯一定要注意。



橘皮枳壳汤的功效与作用

随着现在人对于健康的关注,在平时的时候也非常注意补充营养和调理身体,在如今市场上,中西药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而中药方剂由于天然无公害,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橘皮枳壳汤。

【处方】
枳壳(麸炒,去瓤)2两,半夏(不制)2两,陈皮(不去白)3两,人参1两。

【制法】
上各锉碎。

【功能主治】
胸膈气痞,气短噎闷,不得升降。

【用法用量】
每药1两,用泉水1升,生姜片子十余片,同煎至8分1盏,去滓,稍温服。如大便涩,入白蜜少许,食后大剂;如上喘,用东流河水更妙。此是半夏汤古方,上4味用泉水5大升,入白沙蜜4两调匀,用木勺扬药水240遍,煮取1大升,去滓,分作3服,日常服尽,食后服之。

【摘录】
《御药院方》卷三

上文介绍了橘皮枳壳汤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橘皮枳壳汤可以保护人体,还有自己的适宜人群,所以在食用的是侯一定要注意。



橘皮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

最近食用中药方剂的人开始越来越多,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橘皮干姜汤,那么橘皮干姜汤的功效作用呢?如果不清楚的话,就来看一看下面这篇文章吧。

【处方】
橘皮 通草 干姜(炮)桂心各60克 人参30克 甘草(炙)60克

【制法】
上药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治伤寒哕逆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日进三服。

【摘录】
《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处方】
橘皮3两,通草3两,干姜3两,桂心3两,甘草3两,人参2两。

【功能主治】
胃寒呕哕不食,或吐痰,腹痛兼泻。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
《医学纲目》卷三十二

【处方】
陈皮、通草、干姜、人参。

【功能主治】
咳逆哕恶。伤寒初病,但恶寒,不发热,口中和,脉微细而呃逆者。

【用法用量】
每服水2盏,煎至8分,去滓,分2次服。

【摘录】
《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五

【处方】
橘皮2两,通草2两,干姜(炮)2两,桂心2两,人参1两,甘草(炙)2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哕。胃中有寒咳逆。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
《活人书》卷十八

【处方】
橘皮、干姜、半夏、白术、砂仁、人参。

【功能主治】
胃中虚寒呃逆。

【摘录】
《伤寒全生集》卷三

上文所说的关于橘皮干姜汤的功效和制作方法等大家是不是都了解了呢?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来进行调节养生,这样才可以对身体起到很好的养生效果。



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方剂,但是不经常服用这种药的人对于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是怎样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处方】
黄连 竹茹 橘皮 半夏

【功能主治】
清胃化湿,理气降逆。治湿热呕吐。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温热经纬》卷五

【处方】
黄连、竹茹、橘皮、半夏。

【功能主治】
幼儿脾胃失伤,呕逆者。

【各家论述】
王士雄:于橘皮竹茹汤去生姜之温,甘草之甘;加黄连之苦寒,以降诸逆冲上之火;半夏之辛开,以通格拒搏结之气。

【摘录】
《温热经纬·三时伏气外感篇》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的食用方法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大家平时不妨试试,相信对于改善疾病的情况肯定是有帮助的。



槐角枳壳汤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都知道中药是很神奇的,每种药材都有自己特定的属性,当它们中的几种融合在一起又会发生什么呢?接下来就为大家推荐槐角枳壳汤这种中药方剂,为我们来揭晓答案。

【处方】
槐角(炒)、枳壳(炒)、黄连、黄芩、当归、白芍药、赤茯苓、甘草、乌梅(烧存性)。

【功能主治】
痔漏下血。

【用法用量】
上入生地黄,煎服。

【摘录】
《准绳·类方》卷六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的文章之后,对槐角枳壳汤的功效与作用有了很深层次的了解了吧,那么大家知道之后,以后使用槐角枳壳汤一定要注意这些,这样才会保证身体能更加健康。



大黄枳壳汤的功效与作用

谈到养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兴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兴趣的,尤其是现代人对食品的追求越来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还要吃出功效,为此,很多专家不断的学习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剂出来,其中,大黄枳壳汤对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介绍。

【处方】
大黄 枳壳 厚朴 陈皮 甘草 木通

【功能主治】
泻积泄热。

【用法用量】
煎汤调服六散9克。

【摘录】
《症因脉治》卷四

通过以上对大黄枳壳汤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它有没有副作用的讲解,相信我们现在对它的认识是更深的了。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自己是否能服用大黄枳壳汤。



洗痔枳壳汤的功效与作用

人类身体结构的特殊性使得身体更加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需要时刻的关注身体的变化,当出现不适的时候需要及时的做诊断和治疗。洗痔枳壳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剂。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洗痔枳壳汤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哪些。

【处方】
枳壳60克 癞虾蟆草(一名荔枝草)60克

【功能主治】
缩痔消肿。治痔疮肿痛,肛门下坠。

【用法用量】
用水450毫升,将上二味煎数沸,先熏后洗。良久,留再热熏洗,甚者三次即消。

【摘录】
《外科正宗》卷三

其实用洗痔枳壳汤治疗一些疾病时也是有一些讲究的,希望大家能够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服用。



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

你听说过中药方剂吗?中药方剂有很多种,不同的中药方剂针对的疾病类型不用,功效作用当然也会不一样,干姜汤就是其中一种,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它的相关信息。

【处方】
干姜12克 紫菀3克 杏仁9克(去皮、尖、双仁,切)麻黄(去节)12克 桂心 甘草(炙)各6克 五味子3克

【制法】
上七味,切。

【功能主治】
治肺中有寒,咳逆上气。

【用法用量】
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葱等。

【摘录】
《外台秘要》卷九引《深师方》

【处方】
干姜(炮)1两,黄柏(去粗皮,炒)1两,阿胶(炒令燥)1两,酸石榴皮(炒)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积年痢,困笃,肠极滑。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处方】
干姜4两,紫菀1两,杏仁70枚(去皮尖双仁,切),麻黄(去节)4两,桂心2两,甘草(炙)2两,五味子1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冷咳逆气。

【用法用量】
水8升,煮取2升7合,分3服。

【注意】
忌海藻、菘菜、生葱等。

【摘录】
《外台》卷九引《深师方》

【处方】
干姜4两,石膏4两,栝楼根2两,人参2两,桂心2两,半夏1升,吴茱萸2升,小麦1升,甘草1两,赤小豆30粒。

【功能主治】
饮食辄噎。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酒5升,水1斗,煮枣20枚,去滓,合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此因胃气之虚寒,不能运化水谷之精微,蕴酿而成本寒标热之病。非寒热补泻之兼投,何以解虚实反正之纠结。详方中人参、甘草、干姜、萸、桂以治本寒,石膏以化标热,半夏、栝楼一热一寒,分解脾湿上逆之痰饮于中,小麦、小豆开泄木邪内蕴之虚火于下,共襄洗涤之功。举世但知柴胡、白芍和解肝邪,木通、车前降泄火气,曷知谷菽有如此之妙用哉。

【摘录】
《外台》卷八引《古今录验》

【处方】
干姜(炮)半两,甘草(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草豆蔻(去皮)半两,肉豆蔻(去壳,面裹煨)半两,木香半两,高良姜(炒)半两,干木瓜半两。

【制法】
上药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霍乱吐利,心腹疼痛,气逆,手足冷。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别名】
四正汤、四味回阳饮

【处方】
干姜(炮)2两,甘草(炙)2两,人参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

【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霍乱吐下,虚冷厥逆,元阳虚脱,危在顷刻者。

【用法用量】
四正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二)、四味回阳饮(《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
炮姜1钱,茯苓1钱,炙甘草3分,当归1钱,泽兰1钱,广陈皮1钱,半夏1钱,钩藤1钱5分。

【功能主治】
失血而呕逆肢冷。

【用法用量】
加大枣2个,水煎服。

【摘录】
《古今医彻》卷一

【处方】
干姜(炮)3两,人参3两,甘草(炙)3两,白茯苓(去黑皮)4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4两,桂(去粗皮)2两,黄耆(锉)2两。

【功能主治】
霍乱,洞泄不止,脐上筑悸。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1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
干姜(炮)1两,木瓜1两,吴茱萸(汤洗去涎,炒黄)3分,桂(去粗皮)3分,槟榔(锉)10枚,木香2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脚气攻心,呕逆闷绝,脚冷头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处方】
干姜(炮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桂(去粗皮)1两,芎䓖1两,当归(切,焙)1两,芍药1两。

【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卒疝,绕脐腹卒暴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处方】
干姜(炮)3两,黄连(去须)3两,赤石脂3两,当归(锉,炒)3两,半夏(先研为末,生姜汁制作饼子用)5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2两,桂(去粗皮)2两,龙骨(火烧红)2两,枳壳(去瓤,麸炒)2两,人参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产后霍乱吐利,四肢逆冷,虚烦。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取8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处方】
干姜(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陈橘皮(去白,炒)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

【制法】
上药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伤寒食毒,头痛恶寒,心腹虚胀,大便泄利。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别名】
干姜黄连汤

【处方】
干姜3两,当归4两,黄柏4两,地榆4两,黄连2两,阿胶2两,石榴皮3枚。

【功能主治】
小肠虚寒,痛下赤白,肠滑,肠中懊檂。腹中痛,里急后重,头偏痛,耳颊痛。

【用法用量】
干姜黄连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摘录】
方出《千金》卷十四,名见《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处方】
干姜2两,黄柏1两,石榴皮1两,阿胶2两半,渍豉1升,前胡4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卒大注,及赤白滞下,困笃欲死,肠已滑。

【用法用量】
以水3升,煮取3合,去滓,纳阿胶,顿服。不愈更作服之。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一一

如今的人们生活压力在不断的加大,使得我们的身体经常处于疲劳的情况,干姜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对身体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