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瓠汤的功效与作用_苦瓠丸的功效与作用

由网友(桃花醉)分享简介:人类身体结构的特殊性使得身体更加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需要时刻的关注身体的变化,当出现不适的时候需要及时的做诊断和治疗。苦瓠丸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有点陌生的,其实它是一种中药方剂,对一些特定的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一起来看一下。【处方】大枣肉7枚,苦瓠膜如枣核大。【制法】捣为丸。【功能主治】通身水肿。石水,少腹独肿。【...



苦瓠汤的功效与作用

人类身体结构的特殊性使得身体更加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需要时刻的关注身体的变化,当出现不适的时候需要及时的做诊断和治疗。苦瓠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剂。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苦瓠汤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哪些。

【处方】
苦瓠1枚。

【功能主治】
中蛊毒,吐血,或下血,皆如烂肝。

【用法用量】
水2升,煮取1升,服。立即吐愈。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七,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四七

以上就是对苦瓠汤配方的详细介绍,是一个不错之选,不过制作的时候需要适量,过多会造成资源浪费也对身体有很大影响。



苦葶苈汤的功效与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会看到不少人使用中药方剂治疗一些疾病,那么这种做法的疗效如何呢?答案毋庸置疑。传统中医中药已存在几千年的历史,足以验证它的正确性。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种中药方剂苦葶苈汤。

【处方】
苦酒1升半,苦葶苈1合,生艾汁半升。

【功能主治】
伤寒7-8日,热盛不解。

【用法用量】
上同煎至6合,作2服。

【摘录】
《伤寒总病论》卷三

看完了上面的介绍后,大家是否对苦葶苈汤有一定的了解了呢。其实苦葶苈汤本身是没有什么害处的,但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些人不适合服用,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吃之前,咨询医生,问清楚后再食用。



苦洒汤的功效与作用

你知道苦洒汤吗?在对它没有足够的了解的情况下人们在选择苦洒汤时会产生很多的犹豫和顾虑,例如它的效果如何?它应该怎么吃?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做一个回答。

【别名】
鸡子汤、鸡子法、鸡壳苦酒汤、半夏苦酒汤

【处方】
半夏(洗,破如枣核)14枚,鸡子1枚(去黄,纳上苦酒着鸡子壳中)。

【功能主治】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

【用法用量】
鸡子汤(《外台》卷二十三引《古今录验》)、鸡子法(《圣济总录》卷一二三)、鸡壳苦酒汤(《医学入门》养四)、半夏苦酒场(《类聚方》)。

【各家论述】
①《注解伤寒论》:辛以散之,半夏之辛,以发声音;甘以缓之,鸡子之甘,以缓咽痛;酸以收之,苦酒之酸,以敛咽疮。②《金镜内台方议》:少阴客热所暴,则伤于经络干涩,使咽中生疮,不能言,声不出。故用苦酒为君,酸以敛疮;半夏为臣,辛以散结;鸡子为使,以缓咽痛而润其燥也。③《古方选注》:治少阴水亏,不能上济君火,而咽生疮声不出者。疮者,疳也。半夏之辛滑,佐以鸡子清之甘润,有利窍通声之功,无燥津涸液之虑。然半夏之功能,全赖苦酒摄入阴分,劫涎敛疮,即阴火沸腾,亦可因苦酒而降矣,故以名其汤。

【摘录】
《伤寒论》

看完上面这篇文章,现在大家知道苦洒汤了吧。苦洒汤的药用价值也是很高的。



葶苈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葶苈汤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葶苈汤营养丰富,含有很多医药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葶苈子(隔纸炒)22克 槟榔(锉)15克 桑根白皮(炙,锉)22克 杏仁(汤浸,去尖、皮、双仁,炒)大黄(锉,醋炒)各15克 朴消22克

【制法】
上六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
治伤寒结胸,心下痛,如石坚硬,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处方】
葶苈(隔纸炒)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贝母(去心)百合 麦门冬(去心)生干地黄(焙)各等分

【制法】
上六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
治虚劳咳嗽咯血,日渐瘦劣,声音不出。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皂荚子14枚,同煎至75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

【处方】
葶苈子(炒)1两,桑根白皮(炙,锉)1两,百合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十种水气。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送服防己槟榔丸,1日3次。以小便利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处方】
葶苈(隔纸后炒紫色,别研如膏)1弹子大,桑根白皮(微火细锉)1两,大枣(拣洗,去核)12枚。

【功能主治】
肺痈咳嗽,上喘气急,不得卧,涕唾稠粘,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
上用水3盏,先煎桑白皮、枣,取1盏半,去滓,入葶苈膏,搅化,煎取8分,温服。良久当吐恶物,或微利2-3行。其疾减后,宜服补肺药,7日外病未退,量人加减,更1服。

【摘录】
《普济方》卷二八六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知道葶苈汤有很多的作用与功效,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很好的,大家可以在平时多关注一下葶苈汤。



苦葶苈丸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治疗疾病,很多人会选择中医来调理,事实也证明中医调理时间虽然长了些,但效果是很不错的,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一种疗效非常好的中药方剂苦葶苈丸,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
苦葶苈(纸上炒)39克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9克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2克 防己30克 赤茯苓(去黑皮)紫苏叶 郁李仁(汤浸,去皮、尖,炒,研)各15克

【制法】
上七味,除杏仁、郁李仁外,余均捣罗为末,再与二仁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水气喘满,小便赤涩,腰腿浮肿,不得眠睡。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煎橘皮汤下,一日二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

【处方】
人参2两,苦葶苈4两(于锅内纸上炒黄色为度)。

【制法】
上为细末,用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一切水湿气,通身肿满不可当者。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葶苈丸”。

【摘录】
《宣明论》卷八

【处方】
苦葶苈(纸上炒)1两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3钱,陈橘皮(汤浸,去白,焙)4钱,防己1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紫苏叶半两,郁李仁(汤浸,去皮尖,炒,研)半两。

【制法】
上5味为末,与2味研者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水气喘满,小便赤涩,腰腿浮肿,不得眠睡。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煎橘皮汤送下,1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

上面所讲的就是关于苦葶苈丸的一些小常识,这些方剂都是具有针对性的,而对于大多数朋友们来说,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是非常有必要的。



连翘赤小豆汤的功效与作用

人的一生到了一定的年龄,新陈代谢减慢,免疫机能下降,无一不提醒着我们应该好好调理身体了,中药方剂就可以循序渐进的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连翘赤小豆汤这款方剂。

【处方】
连翘3钱,赤小豆3钱,银花3钱,杏仁3钱,葶苈3钱,生甘草8分,象贝2钱,广郁金2钱,生石膏6钱。

【制法】
先用陈年竹灯盏,煅炭研细。

【功能主治】
热毒乘肺,肺痈咳吐脓痰,右胁隐痛,右寸脉数有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开水送下。服后宜吐,吐去秽痰2次后,服连翘赤小豆汤。

【摘录】
《镐京直指医方》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连翘赤小豆汤,我们知道连翘赤小豆汤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有需要的话,大家可以试一试。



大葶苈丸的功效与作用

大葶苈丸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中药方剂,因为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小到可以忽略的副作用,使得各类人群都非常喜爱。今天就来看看大葶苈丸的功效作用等。

【处方】
葶苈1两1分(熬,研如泥),泽漆茎(熬)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甘遂3分,牵牛子3分,郁李仁(研)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水肿,上气不得卧,头面身体悉肿。

【用法用量】
每服5丸,稍加至7丸,以赤小豆饮及大麻子饮送下,1日2次。以大小便微利为度。若渴,即饮以小豆、麻子等汁。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

大葶苈丸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治疗疾病的药物,并且这种药物没有多少副作用。只要我们按照医生的建议去使用,相信很快就可以帮助我们治好身体上的顽疾的。



葶苈丸的功效与作用

谈到养生,并不光是女性朋友感兴趣,很多男性朋友也是有兴趣的,尤其是现代人对食品的追求越来越高,不但要吃得健康,还要吃出功效,为此,很多专家不断的学习研究做一些新的方剂出来,其中,葶苈丸对一些疾病的效果就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介绍。

【处方】
葶苈子52.5克(生用)牵牛子 泽漆叶 海藻(洗去咸,炙)昆布(如前炙)桑根白皮(炙)甘遂(熬)椒目 郁李仁(去皮)各22克 桂心7.5克

【制法】
上十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水肿。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一日二次,渐加至20丸,用桑白皮(切)30克,赤小豆10克,通草6克(切),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煎汤送服。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生葱。

【摘录】
《外台秘要》卷十九引唐侍中方

【别名】
二利丸(《外台秘要》卷二十)。

【处方】
葶苈270克(熬)吴茱萸270克

【制法】
上药二味,各别捣筛,加蜜拌和,更捣二万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水肿。

【用法用量】
每服2丸,一日三次,不知增之,当以小便利为候。

【摘录】
《外台秘要》卷二十引《范汪方》

【处方】
甜葶苈(炒)续随子(去皮,研)各15克 干笋30克

【制法】
上药共为细末,熟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泻肺利水。治妇人小便不利,身面浮肿,水乘于血,致经水不行者。

【用法用量】
每次7粒,煎扁竹汤送下。

【摘录】
《全生指迷方》卷四

【别名】
坠涎葶苈子丸(《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
甜葶苈(隔纸炒)黑牵牛(炒)汉防己 杏仁(炒,去皮、尖)各3克

【制法】
上药将前三味研末,入杏仁泥,取蒸陈枣肉和捣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宣肺平喘利水。治乳食冲肺,咳嗽痰喘,面赤。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用生姜汤送下。

【摘录】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
甜葶苈15克(炒令香)郁李仁(浸,去皮、尖,熬紫色,称)22克(与葶苈二味别研如膏,令极匀)白术15克 牵牛子15克(一半生用,一半熟用)赤茯苓(去皮)桑白皮(蜜炙,锉)羌活(洗去土)汉防己 陈橘皮(去白)泽泻各22克

【制法】
上为细末,与前二味同研,炼蜜和入臼内杵之,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腹中湿热,目下作肿,如新卧起蚕之状,两足胫微肿;中满气急咳嗽,喘息有音,每就卧则右胁有气上冲,肩腋与缺盆牵引不快,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
初服10丸,空腹时用生姜、橘皮汤送下,每日二次。不知,加至20~30丸,以知为度。

【摘录】
《普济本事方》卷四

【处方】
葶苈子(纸上微炒)半两,芸苔子(拣净)1两,马兜铃(锉)1两,紫菀(去苗土)1两,人参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20枚,皂荚(酥炙,去黑皮及子)半两,白前1两,甘草(炙,锉)1两,防己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乳石上气,呀嗽不得卧,卧即气绝。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处方】
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紫色,捣如膏),汉防己1两(末),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生捣如膏)。

【制法】
上为末,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卒身面四肢浮肿,喘息急。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煎橘皮汤送下,1日3-4次。

【摘录】
《圣惠》卷五十四

【别名】
葶苈牵牛丸

【处方】
葶苈子7分(生用),牵牛子3分,泽漆叶3分,海藻(洗去咸,炙)3分,昆布(如上炙)3分,桑根白皮(炙)3分,甘遂(熬)3分,椒目3分,郁李仁3分(去皮),桂心1分。

【制法】
上为末,拣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水气及脚并虚肿。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加至20丸,用桑白皮(切)5合,赤小豆1合,通草1两(切),水2升,煮取1升送下,1日2次。

【注意】
忌生葱。

【摘录】
《外台》卷十九引唐临方

【处方】
葶苈子5两(缓火熬令紫色),杏仁2两半(去皮尖,熬令紫色),大枣30枚(去皮,捣取肉)。

【制法】
上捣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脚气。小便涩,少腹满,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
平旦空腹服8-9丸,晚间服5丸,2日后小便当利,3-4日后平旦服5丸,晚间服5丸,以白饮送下。

【注意】
忌食咸腻之物。

【摘录】
《医心方》卷八引唐临方

【处方】
甜葶苈1两半(隔纸炒令紫色,更别研如膏),甘遂1两(煨令微黄),牵牛子1两(微炒),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羌活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气水。肿满喘急,大小便难。

【用法用量】
每服7丸,空心以温水送下。长取利2-3行,以愈为度。

【摘录】
《圣惠》卷五十四

【处方】
葶苈(隔纸炒)2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2两。

【制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石水。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米饮送下,日3夜1。小便利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别名】
葶苈膏

【处方】
甜葶苈1两(长流水洗净,微火熬,捣为末),山杏仁半两(汤浸,去皮),盐花2钱。

【制法】
上为末,更入腊月猪脂1钱,和研如泥,硬软得所,丸如枣核大。

【功能主治】
耳聋,耳中常有声哄哄声者。

【用法用量】
葶苈膏(《圣济总录》卷一一四)。《圣济总录》本方用法:上捣研极烂,入猪膏中,以银器盛,慢火煎成膏,倾入瓷盒中。以绵裹枣核大,塞耳中。

【注意】
一百日内,慎一切毒、鱼、肉、生冷、滑腻等。

【摘录】
《圣惠》卷三十六

【别名】
甜葶苈丸

【处方】
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别研如膏),贝母1两(煨令微黄,捣末),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皂荚2两(捶碎,以酒5合揉取汁,煎成膏)。

【制法】
上为末,以皂荚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久患肺气喘急,痰壅闷乱。肺痈。

【用法用量】
甜葶苈丸(《圣济总录》卷五十)。

【摘录】
《圣惠》卷六

【处方】
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马兜铃1两,汉防己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鸡子黄5枚(泻纸上焙干为末),皂荚(无蛀者,小便浸2宿后去黑皮,涂酥炙令焦黄,去子,捣末)1两。

【制法】
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肺气喘促烦热,面目浮肿,大肠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六

【处方】
甜葶苈3分(隔纸炒令紫色),杏仁3-7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牵牛子1两(微炒),汉防己1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肺脏气实,心胸壅闷,咳嗽喘促,大肠气滞。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桑根白皮煎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六

【处方】
葶苈子4分(好者,熬令紫色),甘草4分(炙),杏仁4分,海蛤4分(别研如面),郁李仁4分,汉防己5分,吴茱萸2分,槟榔6分,大黄7分。

【制法】
上为散,合研令调和,取蒸饼中枣膏2分,去皮搅和白蜜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脚气冲心,肺气喘急,及水气卧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腹服,渐渐加至下泄为度。服良久,待丸散后可食。

【注意】
忌海藻、菘菜。

【摘录】
方出《外台》卷十八引《近效方》,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

【处方】
炒葶苈子、杏仁、防己(酒洗)、茯苓、白牵牛、萝菔子。

【制法】
上为细末,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
麻疹没后,水入肺,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
食后白水送服。

【摘录】
《麻症集成》卷三

【处方】
葶苈(微炒)半两,防己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郁李仁半两,紫苏子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水气,通身黄肿。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麝香酒送下,1日3次。以小便利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

【处方】
葶苈子(隔纸略炒)、汉防己、牵牛子(略炒)、杏仁(去皮尖油)、莱菔子。

【功能主治】
麻出气喘,将成龟胸。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葶苈汤”。

【摘录】
《麻科活人》卷五十

【处方】
甜葶苈半两(炒令香),郁李仁(汤浸,去皮尖,熬紫色,秤3分,2味别研如膏,令极匀),白术半两,牵牛子半两(一半生,一半熟用),赤茯苓(去皮)3分,桑白皮(蜜炙,锉)3分,羌活(洗去土)3分,汉防己3分,陈橘皮(去白)3分,泽泻3分。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腹中有湿热气,目下作肿,如新卧起蚕之状,两足胫微肿。病在肾,肾者少阴也,标在肺,肺者太阴也。故中满气急咳嗽,喘息有音,每就卧则右胁有气上冲,肩腋与缺盆相牵引不快,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
初服10丸,空心、晚食前以生姜、橘皮汤送下,1日2次。不知加至20-30丸,以知为度。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甜葶苈气味苦辛寒,入手太阴,性能行水下气;郁李仁气味辛平,入手足太阴、阳明;白术气味甘温,入足太阴;牵牛子气味苦寒,入手足阳明、足太阳,善能行水;桑白皮气味苦辛,入手太阴;赤茯苓气味甘平,淡渗,入足阳明、太阳;汉防己气味苦辛平,入足太阳,能行下焦,祛风利湿;羌活气味苦辛甘平,入足太阳,善能行水;陈橘皮气味辛温,入手足太阴;泽泻气味苦咸平,入足太阳。此药因湿热浮肿,本病在肾,标病在肺,致中满气急、咳喘不得卧者,非利湿行水,不能效也。送药以生姜、橘皮之辛通、则在上之邪从汗而去,在下之邪从溲而去也。

【摘录】
《本事》卷四

【别名】
人参顺气饮子

【处方】
半夏(洗)5分,厚朴(炙)5分,石膏5分,青皮5分,当归身7分,白豆蔻仁1钱,缩砂1钱,茵陈(酒制)1钱,干葛1钱,炙甘草3钱,羌活3钱,黄芩(一半酒洗,一半炒)3钱,苦葶苈(酒洗,炒)3钱,人参3钱,柴胡3钱,独活3钱。

【制法】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米大。

【功能主治】
心下痞,胸中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临卧用一口汤送下。

【摘录】
《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
苦葶苈半两(微炒,研细),郁李仁(去皮,研)3分,赤茯苓(去皮心)3分,桑白皮(锉,炙)3分,黑牵牛(生,取头末)半两,汉防己2分,川羌活2分,陈橘皮(汤浸洗,去白,焙干)2分,泽泻2分,白术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胃受湿,流于四肢,足胫浮肿,小便涩少。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御药院方》卷八

【处方】
苦葶苈(炒)半两,桑白皮(切,炒)半两,枳壳(麸炒),木通半两,槟榔3钱,木香3钱。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诸疸黄肿,大小便涩。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食后以橘皮汤送下,1日3次。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三二引《施圆端效方》

【处方】
葶苈子6两(熬紫色),干枣10枚。

【制法】
上葶苈子捣如泥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久上气。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将干枣劈碎,以水1升,煮取5合,去滓,食后送服,1日2次。

【摘录】
《普济方》卷一八三

【处方】
甜葶苈(炒)1两,黑豆(炒)1两,杏仁(去皮尖,炒,另研)1两,汉防己1两。

【制法】
上为末,入杏膏蒸陈枣肉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乳食伤脾,伤风咳嗽,面赤身热,痰盛喘促。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乳食后或临卧以淡姜汤送下。

【摘录】
《医统》卷八十九

【处方】
葶苈子半两(微炒)。

【制法】
上杵如泥,入枣肉再杵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水气腹肿,小便涩滞。

【用法用量】
每服5丸,空心、晚后枣汤送下。

【摘录】
《卫生总微》卷十四

【处方】
甜葶苈(隔纸炒)1两,栝楼仁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黄)1两,汉防己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消渴,成水病浮肿。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茯苓煎汤送下,1日3-4次。

【摘录】
《外台》卷十一引《近效方》

【处方】
葶苈(隔纸炒)2两,木香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楮根白皮(炙,锉)3分,干姜(炮)3分,槟榔(煨,锉)3分,防己3分,马兜铃(去皮,微炒)3分,朴消(别研)3分,蓬莪术(煨,锉)3分,甘遂(微煨)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水分,浮肿不退,经脉不利。

【用法用量】
方中楮根白皮,《普济方》作“桑根白皮”。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别名】
二利丸

【处方】
葶苈1升(熬),吴茱萸1升。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水肿。

【用法用量】
每服2丸。不知增之,当以小便利及下为度。若下者,但可清旦1服。若不下,但小便利者,日可再3服。常服肿消。

【摘录】
《外台》卷二十引《范汪方》

【处方】
葶苈子(净洗晒干,浆水浸半日,布内盛,蒸一炊久,取出晒干,捣末)、防己、郁李仁(汤浸,去皮,研)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赤小豆大。

【功能主治】
劳嗽,头面虚肿,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煎糯米饮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处方】
葶苈(炒令紫)半合,防己1两半,椒目1两半,大黄(锉碎,醋拌炒)1两半,蓖麻子(去皮)半两,郁李仁(汤浸,去皮,炒)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同枣肉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水肿。内虚外实,久有积聚,荣卫不通,甚者变为赤水。此为病从心起,入于皮肤,肿满皮厚,体重上气,卧烦而躁。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如不动加至15-20丸。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

【处方】
甜葶苈2两(隔纸炒),防己半两,麻黄(去根)1分,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半两,黑牵牛5两(内将2两生杵,取末半两,余3两于铫子内炒,候匀热便杵为末,秤3分)。

【制法】
上为极细末,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解肺热,利胸膈,化痰止嗽。主热嗽。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桑根白皮、生姜煎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处方】
甜葶苈(炒)1两,木香1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焙)1两。

【制法】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支饮,气喘不得息。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处方】
葶苈子(慢火炒,别捣为膏)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3分,桂(去粗皮)3分,羚羊角(镑)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柴胡(去苗)3分,鳖甲(去裙襕,醋浸炙)3分,防风(去叉)3分,菟丝子(酒浸两宿,焙干,炒,别捣)3分,牛膝(去苗)3分,安息香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消渴下冷,小便浓白如泔,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酒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处方】
葶苈(隔纸炒)1两1分,大黄(锉,炒)1两半,芒消(研细)1两半,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1两1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肠胃受热,瘕聚沉伏,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
每服1丸,以水1盏,煎取6分,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

【处方】
葶苈子(隔纸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柴胡(去苗)1两,枣肉(研)1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与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肺气喘息,面目浮肿。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煎杏仁汤送下,1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

【处方】
甜葶苈2两(以水净过,日晒干,却用浆水浸1炊久,取出又晒干),汉防己半两,桑根白皮3分(锉),郁李仁2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制法】
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肺气咳嗽,头面虚肿,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
《普济方》本方用法:每服二十丸,不拘时候生姜汤送下。

【摘录】
方出《圣惠》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二十八

【处方】
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前胡1两(去芦头),诃黎勒皮1两,紫苏子半两,木香半两,桂心1两,槟榔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支饮,心膈痞急,咳逆短气,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
《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
葶苈(炒)1分,杏仁(不去皮)1分。

【制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十种水气。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煎杏仁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处方】
葶苈子3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水肿气满。

【用法用量】
每服5丸,加至7丸。得利为佳。

【摘录】
《普济方》卷一九三引《圣惠》

【处方】
葶苈(纸上炒)2两,防己2两,甘草(炙)2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熬别研)2两半,贝母(去心)1两半。

【制法】
上为末,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乳石发动脚气,兼上气喘急,咳嗽,小便涩,服利水药小便不利,大便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煎大枣、桑根白皮汤送下。未利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处方】
葶苈子(炒)1两半,消石2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2两半。

【制法】
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涌水。腹满,小便难。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食前以木通汤送下,1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处方】
葶苈子(隔纸炒)半两,铅丹(细研)1两,砒霜(夜间露7夜,细研,日收)1两,半夏(汤浸,去滑,焙)1两,羌活(去苗头)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马兜铃1两。

【制法】
上除砒霜、铅丹2味研如飞尘,余药为极细末,以枣肉为丸,如绿豆大,丹砂为衣。

【功能主治】
久患肺气喘急,喉中作声,上焦壅热,不能起动。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以葱茶送下,气实者,加至5-7丸。

【摘录】
《普济方》卷二十七引《护命方》

【处方】
甜葶苈(隔纸炒)1分,大黄(锉,炒)半两,人参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伤寒时气发黄。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温水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处方】
甜葶苈子(纸上炒)1分,大黄(蒸熟,锉)1分,杏仁2-7枚(去皮尖双仁,灯上燎熟)。

【制法】
上为末,用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肺脏热实喘嗽。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食后、临卧以生姜、乌梅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处方】
葶苈(炒)1两,泽泻1两,猪苓(去皮)1两,椒目1两,桑根白皮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1两,大戟(炒)1两,甘遂(炒)1两,大黄(炒)1两,黄芩1两(去黑心),芫花(炒焦,酒浸)1两,荛花半两。

【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涌水。腹满不坚,疾行则濯濯有声。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煎至7分,早、晚食前温服。以利为度。

【摘录】
《普济方》卷一九一

【处方】
苦葶苈1两1分(隔纸炒香),当归(洗去芦,薄切,焙干)半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半两,白蒺藜(去角,炒)半两,干姜(炮)半两,川乌头(炮,去皮尖)半两,吴茱萸(汤浸,焙7次)半两,大杏仁(去皮尖,微炒)半两,鳖甲(淡醋煮,去裙膜,净洗,酸醋炙黄)半两,茯苓(去皮)半两,人参(去芦)半两,槟榔1两。

【制法】
上为细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定喘急。主肺积。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姜、枣汤送下,1日3-4次,不拘时候。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苦葶苈气味苦辛寒,入手太阴;当归气味辛温,入手少阴、足厥阴;肉桂气味甘辛大热,入足厥阴;白蒺藜气味甘辛温,入足厥阴,能明目;干姜气味辛热,入足太阴;川乌头气味辛热,入足太阳;吴茱萸气味辛热,入足厥阴;鳖甲气味咸平,入足厥阴;杏仁气味苦辛微温,入手太阴;茯苓气味甘平淡渗,入足阳明,能引诸药达于至阴之处;人参气味甘温,入脾胃;槟榔气味苦辛温,入足太阴、太阳,能消积下气。肺有积饮,咳逆欲喘,由乎中土气怯,不能养金制木,得土中有权,饮浊不致泛溢,肺金职司不废,乌有不安者乎!

【摘录】
《本事》卷二

【处方】
葶苈7两,椒目3两,茯苓3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水肿。腹苦满急,妨碍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1日3次。

【注意】
忌酢物。

【摘录】
《普济方》卷一九三引《圣惠》

【处方】
葶苈子(纸上炒令紫色)3两,牵牛子(微炒)1两半,海藻(洗去咸,炒)1两,昆布(洗去咸,炒)1两,猪苓(去黑皮)1两,泽漆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水蛊。身体洪肿,喘满。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稍加至20丸,米饮送下,1日2次。以知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

【处方】
葶苈(隔纸微炒)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别研)1两,防己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
上为末,入杏仁同研匀,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伤寒肺壅,上气多痰。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煎桑白皮汤送下,1日2次。微利即止。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处方】
葶苈(隔纸炒)1两,泽泻1两,猪苓(去黑皮)半两,椒目半两,桑根白皮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半两,牵牛子(炒)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涌水。腹满不坚,疾行则濯濯有声。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葱白汤送下,不知加至30丸。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通过本篇文章,相信大家可以快速的了解葶苈丸的制作方法。其实,在生活中,通过方剂来养生要比吃西药强上百倍。



定喘葶苈丸的功效与作用

定喘葶苈丸以几种常见的中药材为主要原料,采用药食同源的纯天然中医配方,经现代先进工艺技术提取精制而成,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定喘葶苈丸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处方】
葶苈、木香、贝母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蒸饼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
鼓胀喘嗽。

【用法用量】
煎桑白皮汤送下。或即以4味为末,仍以桑白皮汤送下尤妙。

【摘录】
《赤水玄珠》卷五

最后提醒下定喘葶苈丸虽是一个治疗疾病的好选择,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可以的放话,选择日常多注意饮食,因为科学的生活方式才是拥有健康身体的根本。



防己葶苈丸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防己葶苈丸,大家应该能猜到这是一种中药的方剂,但是这个方剂是用来治疗什么病症的,很多人却不是很清楚。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番。

【处方】
葶苈半两,黑牵牛半两,白术半两,防己3分,郁李仁3分,桑白皮3分,茯苓3分,羌活3分,黄橘皮3分,泽泻3分。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腹中湿热,并手足微肿,胸满气急。

【用法用量】
每次空腹服20丸,熟水送下。5日未效,加5丸,止于30丸。

【摘录】
《鸡峰》卷二十

【处方】
防己1两,葶苈(隔纸炒)3分,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如脂)1分。

【制法】
上药先捣前2味为细末,与杏仁同研令匀,取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肺痈。

【用法用量】
每日3次,每服20丸,空腹煎桑白皮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

【处方】
汉防己1两,木通1两,贝母1两,苦葶苈(炒)、杏仁。

【制法】
上为末,枣肉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水气凌肺,喘嗽,面目浮肿,小便赤涩,喘促不得卧。

【用法用量】
方中葶苈、杏仁用量原缺。

【摘录】
《赤水玄珠》卷七

在了解了防己葶苈丸这味方剂之后,我们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试一试。相信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