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发热该怎么办_内伤发热,背后原因是什么呢?

由网友(伱の、唯①←)分享简介:可能有些人在平时感觉到自己浑身无力,并且身上也发烫,但是体温却并不是很高,其实这在中医上就是气虚发热,短期之内对于人们不内伤会导致人体出现诸多不适症状,比如有的患者会出现发热的情况,这可能是长时间生病导致体质虚弱而引起的发热,也有可能是长时间的疾病造成情绪失控而出现的发热等等。一、病因1.久病体虚由于久病或原本体虚,失...



气虚发热该怎么办

可能有些人在平时感觉到自己浑身无力,并且身上也发烫,但是体温却并不是很高,其实这在中医上就是气虚发热,短期之内对于人们不会有任何的影响,但是如果长期不管的话,还会引起很多的疾病,那么气虚发热该怎么办呢!

1、饮食调养:平时应该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微量元素(铁、铜等)、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营养食物,如红枣、莲子、龙眼肉、核桃、山楂、猪肝、猪血、黄鳝、海参、乌鸡、鸡蛋、菠菜、胡萝卜、黑木耳、黑芝麻、虾仁、红糖等。

2、中药调养:常用的补血中药有当归、川芎、红花、熟地、桃仁、党参、黄芪、何首乌、枸杞子、山药、阿胶、丹参、玫瑰花等天然中药。

3、运动养生:运动也是调养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平时可练习瑜伽、太极拳、保健气功等舒缓运动。另外,传统中医学认为“久视伤血”,所以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的职业女性,应该特别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因为过度用眼而耗伤身体的气血。

4、经络疗法:经常做头部、面部、脚部保健按摩消散瘀血,并坚持艾灸关元、气海、足叁里、叁阴交等穴位。这个要求自己对穴位很熟,没按对穴位还是无济于事。

气虚发热多由脾胃气虚所引起,发热以上午为常见,劳倦即复发或加重,伴有声低气短,倦怠乏力,饮食少味,或兼恶风自汗,舌质淡,边尖有齿痕,舌苔薄,脉大无力。



内伤发热,背后原因是什么呢?

内伤会导致人体出现诸多不适症状,比如有的患者会出现发热的情况,这可能是长时间生病导致体质虚弱而引起的发热,也有可能是长时间的疾病造成情绪失控而出现的发热等等。

一、病因

1.久病体虚

由于久病或原本体虚,失于调理,以致机体的气血阴阳亏虚,阴阳失衡而引起发热。

2.饮食劳倦

由于饮食失调,劳倦过度,使脾胃受损,水谷精微不充,以致中气不足,阴火内生,或脾虚不能化生阴血,而引起发热,若脾胃受损,运化失职,以致痰湿内生,郁而化热,进而引起湿郁发热。

3.情志失调

情志抑郁,肝气不能条达,气郁化火,或恼怒过度,肝火内盛,导致气郁发热。情志失调亦是导致瘀血发热的原因之一,每在气机郁滞的基础上,日久不愈,则使血行瘀滞而导致血瘀发热。

4.外伤发热

外伤以及出血等原因导致发热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外伤以及出血使血行不畅,瘀血阻滞经络。气血壅遏不通,因而引起瘀血发热。二是外伤以及血证时出血过多,或长期慢性失血,以致阴血不足,无以敛阳而引起血虚发热。

二、病机

上述病因引起内伤发热的病机,大体可归纳为虚实来两类。由气郁化火、瘀血阻滞及痰湿停聚所致者属实,其基本病机为气血湿等郁结,壅遏化热而引起发热。由中气不足、血虚失养、阴精亏虚及阳气虚衰所致者属虚。其基本病机是气血阴阳亏虚,或因阴血不足,阴不配阳,水不济火,阳气亢盛而发热,或因阳气虚衰,阴火内生,阳气外浮而发热。总属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所致。

本病病机比较复杂,可由一种也可由多种病因同时引起发热。如气郁血瘀、气阴两虚、气血两虚等。久病往往由实转虚,其中以瘀血病久,损及气、血、阴、阳,分别兼见气虚、血虚、阴虚或阳虚,而成为虚实兼夹之证的情况较为多见。他如气郁发热日久,热伤阴津,则转化为气郁阴虚;气虚发热日久,病损及阳,阳气虚衰,发展为阳虚发热。

三、诊断依据

1.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

2.一般有气郁、血瘀、湿阻或气血阴阳亏虚的病史,或有反复发热的病史。

3.无感受外邪所致的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脉浮等症。



补中益气汤的做法

 什么样的人需要服用补中益气汤呢?这是大多数人们都想了解的一个问题。比如说要是出现子宫脱垂的现象,专家会为我们开一些补中益气的药物。而对于补中益气除了可以治疗子宫脱垂外,还可以治疗哪些疾病。专家讲像胃下垂,脱肛,没有食欲,浑身无力,乏力,总是出汗等都是需要服用补中益气的药物,那补中益气汤的做法是怎样的。

  对于补中益气汤的做法,专家为我们介绍如下。补中益气汤它主要是用来治疗由脾胃虚而造成的各种的疾病,或者是由气虚造成的疾病。其实对于补中益气的作用的还有一些食补的方法。

  补中益气汤,源于李东垣的《脾胃论》,以调补脾胃、升阳益气为功,临床用于治疗中气下陷诸证。近年来,笔者用此方治疗气虚发热50例,获得了满意疗效。

  药物组成:黄芪15克,党参10克,白术9克,陈皮6克,升麻6克,当归10克,柴胡6克,炙甘草9克。肢体酸痛加桂枝,汗出不止加牡蛎,失眠多梦加酸枣仁。水煎服,一天两次。

  补中益气的食物。

  豆类主要包括扁豆、刀豆、豌豆、豇豆等。中医认为,豆类蔬菜的共性是性平、有化湿补脾的功效,对脾胃虚弱的人尤其适合。

  是药就有三分的毒性,所以运用药物进行长时间的补的话,就会对人身体产生一定的不良的反应。因此专家就给我们介绍了几种具有补中益气作用的食物,希望能通过这些食物来进行滋补。对于补中益气汤的做法大家也都知道了吧。

 



补中益气汤的功效与作用

现在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更重视养生。很多人都知道补中益气汤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对人体有很多好处,接下来我们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补中益气汤。

【处方】
黄耆 甘草(炙)各1.5克 人参(去芦)0.9克 当归身0.6克(酒焙干或晒干)橘皮(不去白)0.6~0.9克 升麻0.6~0.9克 柴胡0.6~0.9克 白术0.9克

【药理作用】
(1)对子宫、心肌、小肠等不同器官的药理作用 《天津医药杂志》1960(1):4~12,本方对在体或离体子宫及其周围组织有选择性兴奋作用,尤其是加入益母草、枳壳等药物时,其作用更为突出。小量补中益气汤可以兴奋心肌,过量则呈抑制作用。对小肠的作用较复杂,当蠕动亢进时呈现抑制作用,使之蠕动减慢,张力降低;肠管处于抑制状态时,则使之蠕动增强。从而证实了本方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从实验中还可看出,在有升麻、柴胡的制剂中,对动物的作用明显。而去掉升、柴时,其作用减弱,说明此二药能增强其它药物之作用强度,尤以对肠蠕动作用更为明显。(2)抗基因突变及抗肿瘤作用 《中成药研究》1985(12):27,本方的抗基因突变和抗肿瘤作用,强于四君子汤。同时,本方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延长动物存活时间。提示在临床上使用抗肿瘤化疗药物时,配合应用本方,可提高疗效,降低化疗药物毒副反应。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用法用量】
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注意】
阴虚内热者忌服。

【备注】
方中黄耆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臣;陈皮调理气机,当归补血和营为佐;升麻、柴胡协同参、耆升举清阳为使。综合全方,一则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证自可痊愈;一则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脱、下垂之证自复其位。

【摘录】
《脾胃论》卷中

【处方】
黄耆2两,人参1钱,炙草8分,半夏1两,炒白芍5钱,独活5钱,防风5钱,炒白术3钱,茯苓3钱,泽泻3钱,柴胡3钱,连翘2钱,羌活1钱半。

【功能主治】
损伤后气虚感邪,脓出不止,疮口白肉突出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摘录】
《梅氏验方新编》卷六

【处方】
人参、黄耆、甘草(炙)、柴胡(炙)、白术、升麻、陈皮、桂枝、当归、木香。

【功能主治】
痘收之后,脾胃虚弱,寒热往来似疟,不分早晚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片玉痘疹》卷十二

【处方】
黄耆1钱5分,甘草(炙)1钱,人参1钱,当归1钱,白术1钱,升麻3分,柴胡3分,陈皮3分,麦门冬6分,五味子(炒)5分。

【功能主治】
疮疡元气不足,四肢倦怠,口干发热,饮食无味,或饮食失节,或劳倦身热,脉洪大而无力,或头痛而恶寒,或声高而喘,身热而烦。

【用法用量】
水2钟,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1钟,空心热服。

【摘录】
《外科正宗》卷一

【处方】
当归1钱,黄耆1钱,人参5分,白术8分,柴胡1钱,升麻1钱,干葛1钱,甘草5分。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痘疮结痴而误犯风寒,恶寒发热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1片,水煎服。

【摘录】
《回春》卷七

【处方】
人参、白术、黄耆、陈皮、甘草、青皮、枳实、木香、神曲(炒)、黄连、麦芽。

【功能主治】
痘靥之后,因内伤饮食,腹饱闷不喜食,脉弦滑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痘疹全书》卷下

【处方】
人参、黄耆、白术、茯苓、升麻、柴胡、炙草。

【功能主治】
痘后感冒风寒,发热,声重鼻塞,恶寒恶风。

【用法用量】

【摘录】
《种痘新书》卷九

【处方】
黄耆4钱,甘草(炙)5分,白术1钱,人参3钱,升麻2分,柴胡5分,陈皮8分,黄柏6分,当归1钱,生姜3片。

【功能主治】
伤寒、时疫愈后,劳役复热,自汗倦怠。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用水煎熟,食前温服。

【摘录】
《杏苑》卷三

【处方】
牛蒡子1钱半,元参3钱,蜜耆3钱,白术1钱半(蜜炒),广陈皮1钱半,当归1钱半,甘草1钱,麦冬3钱半,苦桔梗1钱,红枣1枚,生姜3片,柴胡2钱(酒炒),升麻8分(酒炒)。

【功能主治】
慢喉风,平素体虚,更兼暴怒,或过食五辛而生,或忧思太过而成。其发缓,其色淡,其肿微,咽干,舌滑而白,大便自利,脉细而微,唇如矾色,午前痛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喉科种福》卷四

【处方】
人参1钱,白术1钱,当归1钱,陈皮1钱,甘草5分,黄耆1钱5分,升麻5分,柴胡5分。

【功能主治】
大人肠风,及痔疮出血不止者。

【用法用量】
加地榆1钱同煎,用芝麻油蘸纸点火烧荆芥穗灰,研末,调和前药温服。

【摘录】
《幼科金针》卷下

【处方】
人参、炙甘草、漂白术、广陈皮、小枳实、杭青皮、南木香、六神曲、老麦芽、炙黄耆。

【功能主治】
小儿痘后久已无热,因伤食发热。

【用法用量】
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

【摘录】
《幼幼集成》卷六

【处方】
人参5分,当归5分,白术5分,白茯苓1钱,川芎4分,白芍4分,萝卜子4分,木香3分。

【功能主治】
产后中风,气不足,微满,误服耗气药而胀者。

【摘录】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下

【别名】
补中利水汤

【处方】
人参2钱,白术2钱,茯苓1钱,白芍1钱,陈皮2分,木瓜8分,木通4分,紫苏4分,苍术4分,厚朴4分,大腹皮4分。

【功能主治】
健脾利水。主产后水肿。

【用法用量】
补中利水汤(《胎产心法》卷下)。

【摘录】
《胎产指南》卷七

【处方】
黄耆3钱,当归3钱,白术3钱,广陈皮3钱,川升麻8分,人参6分,柴胡6分,甘草6分,桂枝、防风、木通、木瓜。

【功能主治】
升清降浊。主体虚冒风发肿。

【用法用量】
方中桂枝、防风、木通、木瓜用量原缺。

【摘录】
《一盘珠》卷三

【处方】
黄耆1钱,人参1钱,白术1钱,当归1钱,炙草5分,陈皮5分,升麻3分,柴胡3分,麻黄根1钱,浮麦1钱。

【功能主治】
内伤气虚自汗。

【用法用量】

【摘录】
《嵩屋尊生》卷八

【处方】
人参8分,蜜炙黄耆1钱,白术8分,当归身8分,柴胡4分,升麻4分,川芎4分,炙甘草5分,陈皮4分,生姜1片。

【功能主治】
痘疹浆足回水,至结痴还元数日,发热稍缓,头热面不甚热,手心脚心热,手背脚背不热,精神困倦,大小便利者,为虚热。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摘录】
《活幼心法》卷四

【别名】
医王汤

【处方】
黄耆1钱,甘草(炙)5分,人参(去芦)3分,升麻3分,柴胡3分,橘皮3分,当归身(酒洗)3分,白术3分。

【药理作用】
①治疗子宫脱垂的药理学研究《天津医药杂志》(1960;1:4):本方对在体或离体子宫及其周围组织有选择性兴奋作用。小量补中益气汤可以兴奋心肌,使其收缩加强,过量则呈抑制作用。对小肠的作用较复杂,当蠕动亢进时呈抑制作用,当肠管处于抑制状态时,则使之蠕动增强。实验中还可以看出,在有升麻、柴胡的制剂中,对动物的作用明显,去掉升麻、柴胡,其作用减小,且不持久。②对实验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中医药研究参考》(1977;3:20):本方对荷瘤小鼠的作用,提示能改善瘤机体的蛋白质代谢,防止贫血发展,增强体力。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脾胃气虚,发热,自汗出,渴喜温饮,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白光)白,大便稀溏,脉洪而虚,舌质淡,苔薄白。或气虚下陷,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久疟等,以及清阳下陷诸证。

【用法用量】
医王汤(《伤寒论今释》卷七引《方函口诀》)。①《小儿痘疹》有生姜、大枣。②本方改为丸剂,名“补中益气丸”(见《中药成方配本》苏州方);本方改为片剂,名“补中益气片”(见《天津市中成药规范》)。

【注意】
下元虚者禁用。

【各家论述】
1.《内外伤辨》:夫脾胃虚者,因饮食劳倦,心火亢甚,而乘其土位,其次肺气受邪,须用黄耆最多,人参、甘草次之。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耆以益皮毛而闭腠理,不令自汗,损伤元气;上喘气短,人参以补之;心火乘脾,须炙甘草之甘以泻火热,而补脾胃中元气;白术若甘温,除胃中热,利腰脐间血;胃中清气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引黄耆、人参、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能补卫气之散解,而实其表也,又缓带脉之缩急,二味苦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清气上升;气乱于胸中,为清浊相干,用去白陈皮以理之,又能助阳气上升,以散滞气,助诸辛甘为用。

【临床应用】
1.风症:一儒者,素勤苦,恶风寒,鼻流清涕,寒噤,喷嚏,属脾肺气虚,反服祛风之药,肢体麻倦,痰涎自出,殊类风症。余以为风剂耗散元气,阴火乘其土位。以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子治之而愈。

【摘录】
《内外伤辨》卷中

【处方】
黄耆半钱,人参(去芦)3钱,甘草半钱,红花1分,白芍药3分(秋冬之月未有,只用白术3分,代之),葛根半钱,当归身2分(酒洗,焙干),橘皮(不去白)2-3分,升麻2-3分,柴胡6分或3分,黄柏(酒洗,去皮)1-2分,黄芩2-3分,生甘草梢3分。

【功能主治】
补元气,泻心火。主饮食劳倦所伤,气高身热,烦喘短气,鼻息不调,嗜卧困倦少言,皆为热伤元气耗神。其初肌肤间必大热燥闷,心烦而渴,久后则不渴,头痛大作,四肢疼痛,表虚不任风寒,目不欲开。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作1服。水2盏,量气弱气盛加减水盏大小,去滓,食远稍热服,伤重者不2服。

【各家论述】
黄耆、人参、甘草,除燥热、解肌热之圣药,当归身以和血脉,橘皮导滞气,得甘药能益元气,若独用泻脾,升麻引胃气上升而复其位,柴胡引清气,行少阳之气上升。

【摘录】
《普济方》卷二十四引《内外伤辨》

【处方】
人参、黄耆、白术、炙草、官桂、归身、陈皮。

【功能主治】
脾胃虚弱,痘疮发热,手足反冷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片玉痘疹》卷六

【处方】
人参、漂白术、北柴胡、绿升麻、广陈皮、上薄桂、当归身、南木香、炙甘草。

【功能主治】
痘后脾虚,寒热似疟,非真疟。

【用法用量】
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

【摘录】
《幼幼集成》卷六

【处方】
黄耆1钱半,人参1钱,甘草(炙)1钱,当归身(酒洗,焙干)半钱,柴胡半钱,陈皮半钱,白术半钱,升麻3分,葛根半钱。

【功能主治】
补元气,泻火邪。主内伤,喜怒过度,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劳役所伤,以致中气不足,阴火独旺,上乘阳分,荣卫失守,气高而喘,身热而烦,短气上逆,鼻息不调,怠情嗜卧,四肢困倦不收,无气以动,亦无气以言。

【用法用量】
上作1服。水煎,午前稍热服。

【各家论述】
黄耆、人参、甘草,除燥热、肌热之圣药,当归身以和血脉,柴胡引清气行少阳之气上升,陈皮导滞气,又能同诸甘药益元气,独用泻脾,升麻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

【摘录】
《丹溪心法》卷三

使用补中益气汤来恢复注定不会是个太快的治疗过程,但是只要积极接受并乐观应对,肯定会有所改善的。对于一些疾病我们应该及早预防。



内伤发热的治疗方法

尤其是人得了内伤发热,这种病看似神秘,本来体质就比较差,所以就特别容易患上这种病了。

  实火宜清,虚火宜补。并应根据证侯、病机的不同而分别采用有针对性的治法。属实者,宜以解郁、活血、除湿为主,适当配伍清热。属虚者,则应益气、养血、滋阴、温阳,除阴虚发热可适当配伍清退虚热的药物外,其余均应以补为主。对虚实夹杂者,则宜兼顾之,正如《景岳全书,火证》所说:“实火宜泻,虚火宜补,固其法也。然虚中有实者,治宜以补为主,而不得不兼乎清;若实中有虚者,治宜以清为主而酌兼乎补。”切不可――见发热,便用发散解表及苦寒泻火之剂。内伤发热,若发散易于耗气伤阴,苦寒则易伤败脾胃以及化燥伤阴,而使病情缠绵或加重。

对于年纪大的人来说,内伤发热的到来,如果想要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那么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避免疾病的困扰。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主要是补中和益气两大类。对于补中从中医方面来讲,它就是治疗气虚的一种方法。而出现气虚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年老了导致身体的各项机能下降此时会引起气虚,还有就是长常患病而得不到彻底的治疗也容易导致气虚。而一旦气虚就会导致五脏六腑的功能出现衰退的现象,所以我们就可以用补中益气汤来滋补。

  补中益气汤中重要一点还是要益气。益气也是对于气虚的一种补法。因为气虚的种类有很多,比如说肺气虚,脾气虚等,所以补中益气汤就能为我们起到滋补各项气虚的作用。下面是关于补中益气汤的作法。

  补中益气汤(补养之剂)

  总 结:补中升阳

  编 号:027

  组 成:黄芪15克、人参(党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生姜9片、大枣6枚

  歌诀:补中参草术归陈,芪得升柴用更神。

  或: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善,亦治阳虚外感因)

  麻人赶猪,虎皮当旗。(麻=升麻、人=人参、赶=甘草、猪=白术,虎=柴胡、皮=陈皮、当=当归、旗=黄芪)

  主治:

  1.治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

  2.或喘或渴,或阳虚自汗,或气虚不能摄血。

  3.或疟痢脾虚,久不能愈。

  4.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中气下陷证。

  对于补中益气汤的做法大家都知道了吧,同时大家也就清楚了补中益气汤是对气虚的一种滋补。而且补中益气汤是治疗由于身体虚而造成的习惯性的流产,子宫脱垂,头痛,眩晕等疾病。所以说补中益气汤不止是用于滋补而且还能治疗以上的一些疾病。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功效与作用

加减补中益气汤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对很多疾病都有不错的效果,加减补中益气汤可以说是医者喜用,患者乐意接受的一味方剂,但运用不当,服食方法不对,疗效会减弱。下面来谈谈加减补中益气汤的主要功效与服用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

【处方】
人参6克 黄耆6克 广皮3克 炙甘草3克 归身6克 炒白芍9克 防风1.5克 升麻0.9克

【功能主治】
补气升阳。治气虚下陷,门户不藏,下利不止。

【用法用量】
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摘录】
《温病条辨》卷二

【处方】
人参、黄耆、白术、当归、升麻、陈皮、青皮、乌梅、柴胡、甘草。

【功能主治】
久疟,间1-3日一发,人虚不可用截法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2片,大枣2枚,水煎服。

【摘录】
《方症会要》卷二

【处方】
人参3钱,黄耆(蜜炙)1钱,白术(蜜炙)1钱,白芍(酒炒)1钱,当归身(酒洗)1钱,川芎1钱,陈皮1钱,柴胡7分,白芷7分,茯苓7分,黄柏(酒炒)7分,知母(酒炒)7分,生地黄7分,炙甘草5分。

【功能主治】
崩漏经乱,经用四物汤、十灰丸、地黄汤,崩漏既止,里热已除,宜补气血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2钟,煎7分,食前服。

【摘录】
《叶氏女科》

【处方】
人参1钱半(去芦),黄耆1钱半(蜜炙),白术1钱,当归1钱(酒洗),草(炙)7分,陈皮8分,升麻5分,柴胡5分,加半夏1钱2分,黄柏8分,茯神1钱2分,枣仁1钱2分,贝母1钱2分,甘枸杞1钱2分。

【功能主治】
饮食劳力,读书刻苦,勤政伤神,饥饱失时,症类疟状,发热头疼恶寒,身强体痛,苦劳极复感风寒,则头疼如破,全似外感伤寒之症,误表伤正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2钟,煎8分,食远服。或加黄柏5分。如身大热,只1服,气和微汗而愈。

【摘录】
《医便》卷二

【处方】
人参2钱,白术2钱,黄耆(炙)7分,柴胡7分,炙草5分,归身1钱,白芍1钱,川芎1钱,陈皮1钱,神曲(炒)5分,麦芽(炒)5分。

【功能主治】
固脾胃损伤,血枯经闭不行者。

【用法用量】
生姜、大枣为引。更宜服前参术大补丸、乌鸡丸。以经行为度。

【摘录】
《万氏女科》卷一

【处方】
人参、黄耆、当归、生地、川芎、柴胡、陈皮、甘草、细辛、羌活、防风、白术。

【功能主治】
劳力伤寒,头痛发热恶寒,但微渴自汗,身腿酸软无力,此内伤气血,外感风寒故也。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葱,水煎,温服。

【摘录】
《玉案》卷二

【处方】
潞党参5钱,炙口耆3钱,炙甘草2钱,炙升麻1钱,当归身3钱(炒),熟地黄3钱,醋白芍2钱,乌梅肉3个(去核)。

【功能主治】
年老虚弱之人,气虚不能收摄,小便烦数,滴沥不止。

【摘录】
《医门八法》卷三

【处方】
党参3钱,白术1钱,黄耆2钱(蜜炙),炙甘草1钱,当归身2钱(微炒),升麻5分(蜜炙),熟地3钱,乌梅肉3个(去壳),山萸肉2钱(炒)。

【功能主治】
疝气,小腹胀痛牵连睾丸。

【用法用量】
生姜3片,大枣2枚为引。

【摘录】
《医门八法》卷三

【处方】
党参5钱,炙耆5钱,炙草1钱,归身5钱(炒),升麻1钱(蜜炙),乌梅5个(去核)。

【功能主治】
补气,敛肝。主产后血崩,新血暴注,血脱气陷者。

【摘录】
《医门八法》卷四

【处方】
党参3钱,炙耆3钱,炙草1钱,归身3钱(炒),熟地3钱,白芍3钱(醋炒),乌梅3个,炙升麻1钱。

【功能主治】
小儿阳虚泻痢,久而气脱者。

【用法用量】
生姜3片为引。

【摘录】
《医门八法》卷四

【处方】
黄耆、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身、茯苓、熟地、破故纸、牛膝、杜仲(分量随症酌用)。

【功能主治】
骨伤后,身体虚弱,中气不足,腰膝疼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实用正骨学》

【处方】
黄耆3钱,党参3钱,白术2钱,陈皮2钱,升麻1钱,柴胡1钱,阿胶(冲化)2钱,焦艾2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
补气安胎。主平素体质不强,妊娠4-5月,忽然腰酸腹胀,或有下坠感,精神疲乏,胎动不安,阴道有少许出血,脉滑无力,属气虚下陷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中医妇科治疗学》

【处方】
黄芩2钱,柴胡3分,陈皮8分,茯苓2钱,升麻3分,枸杞1钱,川芎8分,炙甘草5分,白术1钱,归身1钱。

【功能主治】
气虚,眼胞下坠,视物不明,目无红肿疼痛者。

【摘录】
《程松崖眼科》

【处方】
人参2钱,黄耆(蜜炙)1钱5分,当归身1钱5分,麦冬1钱5分,陈皮(去白)5分,炙甘草5分,柴胡5分,白术(去芦,去皮)6分,北五味子(大颗者,研碎)9粒。

【功能主治】
内伤挟外感,发汗后体虚甚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1片,好胶枣1枚,洗净同煎。

【摘录】
《医林绳墨大全》卷四

【处方】
黄耆(炙)、人参、白术(炒)、陈皮、枳实、青皮、木香、麦芽(炒)、神曲(炒)、黄连(炒)、甘草。

【功能主治】
伤食而热。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万氏家抄方》卷六

【处方】
党参5钱,白术1钱(炒),黄耆3钱(炙),炙甘草1钱,当归身5钱(炒),升麻1钱(炙),生地5钱,乌梅肉3个。

【功能主治】
痔证已成,随肛脱出,累累然如珠贯穿,不能收复,血水常洗,痛如火炙,虚热相兼者。

【摘录】
《医门八法》卷三

【处方】
党参3钱,口耆3钱(炙),炙升麻1钱,炙甘草1钱,归身3钱(炒),熟地3钱,乌梅3个(去骨),醋白芍3钱。

【功能主治】
噤口痢由于阴亏血少,肝燥克脾,痢而兼呕,饮食不能入腹,服独梅汤后,呕止而痢不止者。

【用法用量】
生姜3片,大枣2枚为引。

【摘录】
《医门八法》卷二

【处方】
黄耆、人参、甘草、陈皮、当归、白术、升麻、柴胡、黄连、枳实、芍药。

【制法】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内伤劳疫,浊气上泛,清气下陷,虚痞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济阳纲目》卷三十七

【处方】
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加葛根、制半夏、茯苓、麸炒枳壳。

【功能主治】
产后右胁痛。

【用法用量】
生姜为引。

【摘录】
《胎产心法》卷下

【处方】
人参5钱,黄耆3钱(生用),柴胡1钱,甘草1分,当归3钱(酒洗),白术5钱(土炒),茯苓1两,升麻3分,陈皮3分。

【功能主治】
妊娠5月,脾肺气虚,肢体倦怠,饮食无味,先两足肿,渐至头面遍身俱肿。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各家论述】
补中益气汤原为升提脾肺之气,血非气不生,补气即所以生血。今湿气乘脾肺之虚而相犯,未便大补其血,恐阴太盛而招阴也。只补气而助以利湿之品,则气升而水尤易散,血亦随之而生矣。重用茯苓一两为君,于补气之中,虽曰渗湿,而仍是健脾清肺之意。且凡利水之品,多是耗气之药,而茯苓与参术合用,实补多于利,所以重用之以分湿邪,即以补气血耳。

【摘录】
《傅青主女科》卷下

【处方】
人参1钱,黄耆8分,归身8分,陈皮6分,白术8分,甘草5分,泽泻6分,黄柏5分,牡丹皮6分。

【功能主治】
潮热病。每日申西2时身发寒热,初以微寒,即作大热而躁,躁甚如狂,过此2时,平复无恙,惟小便赤黄而涩。往时一有心事,夜即梦遗,左尺脉浮中沉取之皆洪数有力,余部皆平。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易氏医案》

【处方】
人参1钱半,黄耆3钱(蜜炙),白术3钱(制),升麻5分,当归3钱,柴胡5分,白芍1钱半(炒),龙骨3钱(煅),牡蛎3钱(煅),熟地5钱。

【功能主治】
阴中挺出,脉软者。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
气血大虚,元气不能收摄于下,故阴中挺出。熟地滋阴补血,人参补气扶元,黄耆补中益气,白术培土益脾,当归养血脉以荣经,白芍敛肝阴以和血,升麻升阳明清气,柴胡升少阳清气,龙骨涩精秘气,牡蛎涩精固阴。水煎温服,使气阴内充,则清阳不复下陷,而阴挺自收也。

【摘录】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处方】
黄耆(蜜炒)1钱,人参1钱,白术(去油芦,炒)1钱5分,当归(酒洗)1钱,白茯苓(去皮)1钱,陈皮6分,白芍(酒炒)1钱,莲肉1钱,怀山药1钱,甘草(炙)3分半。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虚劳发热,口干咳嗽,吐痰喘急,自汗,四肢困倦无力,不思饮食,大便泄泻,肚腹膨胀而肿,六脉浮数无力。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
《寿世保元》卷四

【处方】
黄耆(蜜水炒)1钱半,人参1钱,白术(去芦,炒)1钱半,白茯苓(去皮)1钱,陈皮7分,柴胡5分,当归(酒炒)1钱,半夏(泡,姜汁炒)7分,山楂肉5分,枳实(麸炒)5分,厚朴(姜汁炒)7分,甘草(炙)4分。

【制法】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症瘕积聚,诸医攻击太过,以致面黄肌瘦,四肢困倦,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温服。

【摘录】
《寿世保元》卷三

【处方】
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加白芍(炒)、泽泻、木香、砂仁、白豆蔻、地榆、御米壳(醋炒)3分。

【功能主治】
下痢赤白,脓血相杂,腹痛里急后重,昼夜无度,日久不愈,不能起床,不思饮食,疲劳之甚,或服寒凉峻利太过者。

【摘录】
《寿世保元》卷三

【处方】
补中益气汤加柴胡8分,升麻1钱(蜜炒),白芍2钱(酒炒),桂枝8分,酸枣仁2钱(炒),熟附8分,麻黄根8分,浮小麦3钱,倍加黄耆。

【功能主治】
伤寒误投攻击发表之药过多,发得表虚,上气喘急,口干不食,肢体昏沉,冷汗大出,以致亡阳。

【摘录】
《寿世保元》卷二

【处方】
黄耆2钱(炒),人参4钱,白术3钱(土炒),当归1钱,白芍1钱(酒炒),陈皮7分,柴胡5分,升麻3分,黄芩(酒炒)3分,黄连(姜炒)5分,木香3分,砂仁4分,茯苓5分,甘草5分。

【制法】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补元气,健脾胃、养心血,平肝火,清湿热,消膨胀。主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2钟,煎至1钟,温服。人参4钱,服3剂后,每剂只用3钱,又服5剂后,只用2钱;黄耆服至30剂后,浑身不痒去之;升麻服至20剂后去之。

【摘录】
《鲁府禁方》卷二

【处方】
补中益气汤加木香、大附子、麦门冬、防风、羌活、乌药。

【功能主治】
气虚手足麻木。

【摘录】
《古今医鉴》卷七

【处方】
白术1钱,白芍1钱,黄耆5分,人参5分,当归7分,粟壳(醋炒)3分,甘草(炙)3分,木香3分,白豆蔻3分,升麻3分,陈皮1钱,地榆5分,缩砂5分,泽泻5分。

【功能主治】
下痢已久,不能起床,不食,瘦弱之甚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1盏半,煎1盏,去滓温服。

【摘录】
《保命歌括》卷二十二

【处方】
黄耆、人参、白术、甘草(炙)、陈皮、当归、芍药、黄柏、麦门冬(去心)、五味子。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注夏属阴虚,元气不足,夏初春末头痛脚软,饮食少,体热者。

【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温服。

【摘录】
《济阳纲目》卷三

【处方】
白术1钱,黄耆5分,人参5分,甘草2分,白芍2分,黄连2分,桑白皮2分。

【功能主治】
四肢发热烦躁,口苦咽干,喘嗽有痰。

【用法用量】

【摘录】
《保命歌括》卷五

有关加减补中益气汤的功效的问题就讲解到这里,希望对您有帮助。虽然加减补中益气汤的价值非常高,但是我们在食用的时候也要注意用量,一定要谨慎服用。



柴胡功效与作用

  柴胡是一味常用的重要,柴胡性质微寒,味道苦涩辛辣,具有疏肝解郁,提升洋气的功效。本草纲目对柴胡的功效与作用做了明确的记载,柴胡能够治疗头痛眩晕之症,并且能够平肝胆,治三焦。对于女性的月经不调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疏郁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包括能够疏通肝胆以及胃的三焦之气。中国古方记载,肝气不能畅达者服用柴胡可见效,这都说明了柴胡的疏散作用。逍遥散等疏散药方,都以柴胡为主要原料配制。

  升清

  柴胡味轻,具升阳之性,能引中气升达于上。李东垣云:“柴胡升也,能引中气升达于上。”方如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汤等。常配伍升麻、生口芪等常治疗清阳下陷、中气不升、上气不足之证。

  散邪

  柴胡的散邪作用,已为所重视,创“新方八阵”立方十五,柴胡占其十三方。均分别体现了柴胡具有寒散、温散、平散、补散之作用。其寒散配黄芩、生地,温散配,平散配、生姜,补散配、熟地,均取其有很好的散邪外出功能。

  清热

  柴胡具有良好的清热作用,言其能治“寒热邪气”《伤寒论》有小柴胡汤专治热传少阳,热入血室之证。清热临床常配伍黄芩、丹皮、栀子等品。无论外感热邪或脏腑郁热均可使之,其效验迅捷。《药性论》也谓其:“主时疾,内外热不解”。

  柴胡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柴胡的功效与作用都很明显。柴胡对肝胆郁结,月经不调等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具有散寒,补散等作用,对治疗一些疾病和保持人体健康很有帮助。但是在选用柴胡组方的药物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北芪的功效与作用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北芪是一味非常不错的中药材,北芪又叫做黄芪,南方的大多数朋友经常把这味药称之为“北芪”,主要原因就是由于黄芪的出产地是在我国北方的原因。这种药材的特征主要是以根粗长和质感绵颜色为黄白色,味道偏甜的为上上品,这是一款益气补血的良药。北芪的功效与作用非常的广泛,今天,专家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北芪的味道甘甜,性温和,它主要的功效就是补气养血,是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到的补气养血的药材。北芪除了有很好的补气血的功效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功效,范围涉及的比较广泛,适合妇科、儿科、外科治疗。

北芪的功效与作用

1、补脾益气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之症,以及脾虚泄泻,久泻脱肛等。北芪的补气力强,善补肺气,可以治疗肺虚气短,声低懒言、神疲乏力,容易感冒之症。常配党参、白术、淮山、炙甘草同用。用蜜制后的北芪补益力更强。

2、 固表止汗

用于表虚自汗。北芪补气之中而有外达之性,故能补气固表以止汗。北芪的固表止汗作用较好。临床上通过不同配伍,能治疗各种汗出症;同助阳药配伍,治阳虚自汗;同补气药配伍,治疗气虚自汗;同滋补药配伍,治阴虚盗汗。若气血不足,外受风寒,又往往不能作汗,在解表药中配伍黄芪,能鼓舞阳气,补益汗源,使其发汗,所谓“黄芪有汗能止,无汗能发”就是这个道理。这时宜生用。

3、益气升阳

用于气虚下陷之症。中医认为脏器的下垂是由于中气下陷之故,北芪善于益气升阳,可治疗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以及气虚血脱的崩漏等症。中医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脏器下垂各症,补中益气汤中的北芪就是取其补气之中而有上升之性,能升脾胃之清阳。这时宜蜜制后用。

4、利水消肿

用于气虚水肿,常配白术、防己、炙甘草或桂枝、茯苓同用,如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均有本品。多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晚期等。

5、 托疮排脓

用于气虚痈疽久不溃破,或溃后久不愈合,常与党参、肉桂同用。取本品补气健脾,能促进脓疱的早溃和肌肉的新生,有排脓生肌作用。

北芪的功效与作用今天咱们就介绍到这里,对于癌症的治疗,北芪也是功不可没的,病人在做化疗的时候用上北芪的话,可以收到更明显的治疗效果,还可以一定程度的减轻患者在放化疗的时候出现的不良反应,保护患者的正常细胞。



胆星天竺丸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的方法很多,实践证明中药中的方剂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疗效非常好的方剂胆星天竺丸!

【处方】
胆星30克 半夏 白附子各15克 天竺黄9克 天麻 防风各6克 辰砂3克

【制法】
上药研末。甘草膏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
主小儿脾肺气虚有痰而多睡者。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薄荷汤化下。

【备注】
用本方治多睡当与补中益气汤同服。

【摘录】
《痘疹传心录》卷十八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胆星天竺丸,我们知道胆星天竺丸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有需要的话,大家可以试一试。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