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血管疾病临床表现是什么_​坏阻性脓皮病临床表现

由网友(心、会累会碎会死)分享简介:周围血管疾病具体包括的种类较多,比如说我们常见的静脉曲张或者是精索静脉曲张就属于周围血管疾病。另外一些血栓性静脉炎症,或治疗疾病前需要先对它临床表现进行了解,这样对治疗方法选择,才能够正常进行,坏阻性脓皮病是很多人不熟悉的疾病,这类疾病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大,自身患有这样疾病后要及时治疗,常见治疗方法就是药物,那坏阻性脓皮...



周围血管疾病临床表现是什么

周围血管疾病具体包括的种类较多,比如说我们常见的静脉曲张或者是精索静脉曲张就属于周围血管疾病。另外一些血栓性静脉炎症,或者是脉管炎以及动脉硬化闭塞也是属于周围血管疾病。由于本病种类较多,所以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下面就来具体介绍一下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周围血管疾病表现症状:下肢浅静脉系统处于怒张,曲张状态。走路时下肢酸疼不适,困沉,出现色素沉着,皮肤脱屑,瘙痒,皮下组织硬结,表皮温度升高,有疼痛或压痛感,水肿,破损后成经久不愈的溃疡( 俗称老烂腿等 );患肢疼痛,发凉,怕冷,患肢(趾,指)可出现针刺感,奇痒感,麻木感,烧灼感等异常感觉;趾(指)甲增厚,变形,严重时出现坏疽和溃疡,这都是周围血管疾病常见的表现症状。

上述仅仅是周围血管疾病的典型表现而已,其种类极其繁多,比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血管病,类风湿性血管炎,白塞病血管炎,硬皮病血管炎,结节性血管炎,变应性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急性肢体动脉血栓形成等等。

周围血管疾病虽然常见,但并不是没有办法预防,平时一定要积极几天,因为吸烟能够使得肢体动脉处于痉挛状态,如果经常这样就容易导致血管壁营养障碍,并且使得血液黏稠度上升,使得肢体血管血液流速放缓,容易形成血栓,最后导致周围血管疾病。



​日光性角化病临床表现

常见疾病比较多,在对疾病治疗上,要先对疾病进行了解,这样治疗的时候,才能够选择到正确方法,日光性角化病是很多人不熟悉的,对这样疾病治疗药物是不错之选,在缓解疾病上效果非常不错,那日光性角化病临床表现都有什么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对它有一些认识。

日光性角化病临床表现:

皮损为红到淡褐色或灰白色圆形、不规则形角化性丘疹,境界清楚,表面附着厚度和范围不等的干燥粘连性鳞屑,不易剥离,周围有红晕,偶尔皮损明显角化过度形成皮角。大小不等,直径自一或数毫米到1cm或更大。皮损发生部位,通常先有明显的日光损伤,表现为干燥、皱缩、萎缩和毛细血管扩张,也常伴发老年性雀斑样痣。好发于暴露部位,以面部、下唇、手背、前臂、颈部、头部秃发处多见,皮损呈多发性,亦有为单发者。无自觉症状或轻痒。不经治疗约20%患者的一或多个皮损可发展为鳞状细胞癌,但通常不发生转移;转移率为0.5%~3%不等。

组织病理

病理改变分为3型。①肥厚型:表皮角化过度伴柱状角化不全,棘层肥厚与萎缩交替,细胞排列紊乱,并有异型细胞与核分裂。②萎缩型:表皮萎缩,基底层细胞显著异形性,还可见棘突松解的角化不良细胞。③原位癌样型:表皮细胞排列紊乱并有异形性。

诊断依据

1.主要发生于老年男性。

2.发病与长期日晒有关,以面、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见。

3.皮损为黄豆至蚕豆大小的角化过度性斑块,早期近正常肤色,以后渐呈暗褐色,周围轻度红晕,表面粗糙,覆粘着性鳞屑。

4.病变发展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约20%癌变。

5.组织病理:①为癌前病变,可见细胞排列紊乱,少数细胞有异型性;②分为三型:肥厚型、萎缩型及表皮内癌样型; ③真皮上部胶原嗜碱性变,稠密的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

在对日光性角化病临床表现认识后,治疗日光性角化病的时候,患者一定要积极配合,而且要注意的是,在对日光性角化病治疗过程中,患者要注意饮食上,一定要选择简单食物,吃一些流食最佳,这样对疾病治疗不会有影响的。



​反流性食管病临床表现

食管炎是很容易患有的疾病,对这样疾病治疗上,一定要选择正确治疗方法,这样对疾病改善才会有很好帮助,而且在治疗这类疾病过程中,患者饮食上也是要合理安排,对一些油腻食物要减少选择,否则对疾病治疗没有任何帮助,那反流性食管病临床表现都有什么呢?

反流性食管病临床表现:

1.食管炎的严重程度与反流症状无相关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表现有胃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状,但也可无任何反流症状,仅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等消化不良的表现。严重的食管炎患者临床表现并不一定很严重。

2.典型症状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烧心)、反流和胸痛。烧心是指胸骨后向颈部放射的烧灼感,反流指胃内容物反流到咽部或口腔。反流症状多发生于饱餐后,夜间反流严重时影响病人睡眠。

3.疾病后期食管瘢痕形成狭窄,烧灼感和烧灼痛逐渐减轻,但出现永久性咽下困难,进食固体食物时可引起堵塞感或疼痛。

4.严重食管炎者可出现食管黏膜糜烂而致出血,多为慢性少量出血。长期或大量出血均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在对反流性食管病临床表现认识后,改善反流性食管病的时候,都是要根据患者自身疾病表现进行,这样对疾病治疗的时候,才能够正确进行,反流性食管病治疗也是要一段时间,因此治疗过程中,患者也要耐心进行,这样对疾病缓解有很好帮助。



graves病临床表现有哪些?

引起甲亢的原因有很多种,并且甲亢对于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威胁,大多数的甲亢患者在早期的时候会表现的情绪特别激动,并且食欲也特别的好,经常很容易饿,虽然每次吃的很多,但是身体却反而会越来越瘦。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有关于甲亢病人在临床上的一些主要的表现。

核心提示:甲亢早期不容忽视的七大症状:1、心血管系统:心悸2、消化系统:吃得多但容易饿3、血液系统: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贫血4、神经精神方面:神经质,易激动5、全身表现:脖子肿大眼睛突出,心跳加快6、生殖内分泌:女性为月经不调,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7、皮肤肌肉:皮肤潮湿、搔痒。

甲亢是我们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具有亢奋性、高强度、多并发症等疾病特点,对患者能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对此,甲亢预防诊治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甲亢早期有哪些不容忽视的症状呢?欲治先预,以下疾病频道小编就谈谈甲亢早期的主要症状,希望对您能够有所帮助。

1、心血管系统:心悸,心跳加快,气喘,心律不齐,心绞痛。

2、消化系统:吃得多但容易饿,大便次数增多,腹泻。

3、血液系统: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贫血。

4、神经精神方面:神经质,易激动,情绪不稳定,焦虑不安,活动过多,注意力分散,失眠多梦。

5、全身表现:脖子肿大眼睛突出,心跳加快,怕热多汗,手抖,全身无力,易饿,身体消瘦。

6、生殖内分泌:女性为月经不调,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男性为阳痿早泄,性功能下降,甚至导致不孕不育。

7、皮肤肌肉:皮肤潮湿、搔痒,肌肉软弱无力、疼痛,甚至肢体突然不能活动(周期性瘫痪)。

一旦发现患有甲亢,最好是能够及时的进行有效的治疗,长时间的拖延很可能会出现很多的并发性疾病,比如甲亢性的心脏病,白癜风,甲状腺眼病,糖尿病等等,最好是能够在早期的时候,做到早发现,然后根据具体的病情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治疗。



胃反流性食管病的治疗

现在的人们很容易患上食管方面的疾病,特别是食管炎,食管炎发生之后人们就会觉得喉咙有些痛,在喉咙疼痛的时候有的人还因此说不了话,食管炎严重的话就会出现一种胃反流性的症状, 就是特别的反酸,这个时候食管疾病加重的症状表现,那么我们目前要做到就是及时治疗来控制疾病急性发作,胃反流性食管病该如何来治疗呢?

一般治疗

为了减少卧位及夜间反流可将床头端的床脚抬高15-20cm,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可使用床垫伴侣(mattress genie)来辅助。餐后易致反流,故睡前不宜进食,白天进餐后亦不宜立即卧床。注意减少一般影响腹压增高的因素,如肥胖、便秘、紧师腰带等。应避免进食使LES压降低的食物如较脂肪、巧克力、咖啡、浓茶等。应戒烟及禁酒。避免应用降低LES压压的药物及影响胃排空延迟的药物。如一些老年含着因LES功能减退易出现胃食管反流,如同时合并有心血管疾患而服用硝酸甘油制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可加重反流症状,应适当避免。一些支气管哮喘患者如合并胃食管反流可加重或诱发哮喘症状,尽量避免应用茶碱及β2受体激动剂,并加用抗反流治疗。

药物治疗

(一)H2受体拮抗剂(H2RA) 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H2RA能减少24小时胃酸分泌50%-70%,但不能有效抑制进食刺激的胃酸分泌,因此适用于轻、中度症患者,可按治疗消化性溃疡常规用量,但宜分次服用,增加剂量可提高疗效,但增加不良反应,疗程8-12周。

(二)促胃肠动力药 这类药物的作用是增加LES压力、改善食管蠕动功能、促进胃排空,从而达到减少胃内容物食管反流及减少其在食管的暴露时间。尽管这类药物种类很多,但根据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推荐作为本病治疗的药物目前主要是西沙必利。西沙必利的疗效与H2RA相仿,同样适用于轻、中症状患者。常用量为每次5-15mg,每天3-4次,疗程8-12周。

(三)质子泵抑制剂(PPI) 包括奥美拉唑、潘妥拉唑等。这类药物抑酸作用强,因此对本病的疗效优于H2RA或西沙必利,特别适用于症状重、有严重食管炎的患者。一般按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常规用量,疗程8-12周。对个别疗效不佳者可倍量或与西沙必利同用。

(四)抗酸药 仅用于症状轻、间歇发作的患者作用临时缓解症状用。

这样的疾病引起反酸的现象是很严重的,如果自己反酸严重的话,那么及时到改善自己体内的酸性是很重要的, 酸性的食物是一点不能吃,吃了之后反酸会更严重,多吃碱性食物,如面条,稀粥等食物,这样的食物改善疾病的效果很好,而对待疾病做治疗该用药物的时候也要及时的给自己用到药物来治疗。



Graves病的治疗方法

这种Graves病,对我们的伤害太严重了,具体的情况,看下面的文章介绍,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其实有时候,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

  控制甲亢症群的基本方法为:①抗甲状腺药物;②放射性同位素碘;③手术,三者中以抗甲状腺药物疗法最方便和安全,应用最广,中医中药对轻症患者也有一定效果:碘剂仅用于危象和手术治疗前准备:β-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作辅助治疗或手术前准备,也有单独用于治疗要本病,现将主要甲亢治疗方法分述于后。

  一、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本组药物有多种,以硫脲类为主,其中最常用者有丙基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甲巯咪唑(methimazol,他巴唑tapazol)和甲亢平(carbimazole),其他如硫氰酸盐或过氯酸钾,因效果不及硫脲类,且可引起肾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故不用于治疗,锂(lithiun)化合物虽可阻滞TSH和TRAbs对甲状腺的作用,但可导致肾性尿崩症,精神抑制等严重反应而不常使用,本章主要叙述硫脲类药物的应用,其药理作用在于阻抑甲状腺内过氧化酶系,抑制碘离子转化为新生态碘或活性碘,从而妨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丙基硫氧嘧啶尚有阻滞T4转变为T3以及改善免疫监护功能,但对已合成的激素并无作用,故用药后需经数日方始见效。

  1、抗甲状腺药物的适应证:适用于①症状较轻,甲状腺轻至中度肿大患者;②20岁以下青少年及儿童,老年患者;③妊娠妇女;④甲状腺次全切除后复发,又不适于放射性131碘治疗者;⑤手术治疗前准备;⑥辅助放射性131碘治疗。

  抗甲状腺药物不宜于周围血白细胞持续低于3.000/mm3,或对该药物有过敏反应的患者。

  2、剂量及疗程:本病的疗程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近年来有人报道采用单剂短程治疗(平均仅3~5个月)而取得和长程治疗相似的效果,但长程疗法(2年或以上)的效果优于短程,长程疗法应用抗甲状腺药物可恢复抑制性T淋巴细胞功能,减少TSAb产生,而短程疗法复发率较高,用药期间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1)初治阶段:丙基硫氧嘧啶或甲巯咪唑每月用量相应为300~400mg或30~40mg,病情较重者用量更大,3次分服,每8小时服药一次,用药2~3周后,临床表现如无改善应增大剂量,但一般不超过每日60mg,初治阶段约需1~3个月,平均每日可降低BMR约1%,服药3个月如症状仍明显,应检查有无干扰因素,如不规则服药,服用碘刘,精神或感染等应激。

  (2)减药阶段:当症状显著减轻,体重增加,心率下降至每分钟80~90次,T3或T4接近正常时,可根据病情每2~3周递减药量一次,每次减少5mg,在减药过程中,应定期随访临床表现,基础心率,体重,白细胞以及T4和必要时测TSH,递减剂量不宜过快,尽量保持甲状腺功能正常和稳定性,逐步过渡至维持阶段,一般约需2~3个月。

  (3)维持阶段:每日用量为5~10mg,在停药前可再减至2.5~5.0mg,为期约1~1.5年,在不稳定而不愿采用其他方案者,维持阶段可延至2~3年或更长。

  在整个疗程中,务求避免间断服药,在任何阶段中,如有感染或精神因素等应激,宜随时酌增药量,待稳定后再进行递减,经过上述治疗,本病患者约有50%可获痊愈。

  3、药物反应:各种抗甲状腺药物的毒性反应种类和发生率基本相似,主要反应有:

  (1)白细胞减少:严重时出现粒细胞缺乏症,以甲基硫氧嘧啶最多,丙基硫氧嘧啶最小,常见于开始服药2~3个月内,但也可见于全程中的任何时间,故在初治疗阶段中应每1~2周随访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减药和维持阶段中可每2~4周测一次,白细胞低于4000/mm3时应注意观察,回升后可密切观察下改用另一种抗甲状腺药物,也可暂不停药但短期加强的松10mg,一日3次,突发的粒细胞缺乏症主要是对药物的过敏反应,常有咽痛,发热,乏力,关节酸痛等表现,应予以紧急处理,故在服药期间,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随访白细胞总数和分类,此外,部分患者于服药前已有白细胞减少(低于4,000/mm3),可在严密观察下试用抗甲状腺药物,有时白细胞反见上升。

  (2)药疹:多为轻型,极少出现严重的剥脱性皮炎,一般药疹可给予抗组织胺药物,或改用其他抗甲状腺药物,出现剥脱性皮炎趋势时,应立即停药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其他:部分患者于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后,可出现血清谷丙转氨酶增高,一般可加用保肝药物,并在严密观察下继续用药,或改用另一种抗甲状腺药物,如出现黄疸,应倍回注意,此外尚可出现头痛,眩晕,关节痛和胃肠道症状。

  二、辅助药物治疗:抗甲状腺药并不能迅速控制患者的多种症状,尤其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故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头1~2个月内可联合使用β-阻滞剂普萘洛尔(心得安)10~20mg,一日3次,可以改善心悸,心动过速,精神紧张,震颤,多汗等,普萘洛尔尚可抑制于甲亢危象和紧急甲状腺手术或放射性131碘治疗前的快速准备,且对急慢性甲亢肌病也有一定效果,但对有支气管哮喘,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和分娩时禁用,对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也应慎用。

  在减药期开始时可加服小剂量甲状腺干制剂片,每日0.03~0.06g或甲状腺素50~100μg,以稳定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关系,避免甲状腺肿和突眼加重,也有报道认为甲状腺激素治疗,与抗甲状腺药物联用或停抗甲状腺药物后继续单独用,可降低甲状腺自身抗体和减少甲亢复发率。

  碘化物对甲状腺激素合成有抑制作用(WolffChaikoff效应),参见生理节,但正常人和甲亢患者于用碘后不久即因甲状腺对碘化物的主动转移减弱而对磺的抑制作用出现脱逸现象,数周后临床上也就失效,由于碘化物尚能抑制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内激素的贮存量增多,如再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时,就会明显延长疗程,增加药量,降低缓解率至50%,因而抗甲状腺药物的应用须先于碘化物,长期使用碘剂尚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因此目前仅用于抢救甲亢危象或甲亢手术治疗前的准备,用于放射性131碘治疗后以减少副作用。

  剂量确定后于空腹一次口服,这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单位所采用的,也有人主张小量分次给药,认为可减轻治疗反应,观察个体敏感性,以便调整剂量,但此法疗程长,使病人的甲亢状态较长期不易控制,只有在病情严重或一次总剂量过大(超过740MBq〔20mCi〕时)考虑用此法,先给总剂量2/3,观察1.5~2个月,再决定是滞给予第二次治疗(余下1/3的量,)

  三、放射性131碘治疗

  1、原理:甲状腺具有高度选择性聚131碘能力,131碘衰变时放出β和γ射线(其中99%为β线,仅1%为γ线),β射线在组织内的射程仅约2mm,故电离辐射仅限于甲状射局部而不影响邻近组织(如甲状旁腺),131碘在甲状腺内停留的有效半衰期平均为3~4天左右,因而电离辐射可使大部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遭到破坏,从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产生,达到治疗目的,其效果如同外科手术切除。

  2、适应证和禁忌证:关于131碘治疗本症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各家意见不一,我们倾向于放射性131碘治疗应该合理选择,要认真考虑其适应症和禁忌症,特别是远期效应问题。

  (1)适应症:①年龄在25岁以上;②对抗甲状腺药物过敏而不可续用者,或长期治疗无效,或停药后复发者;③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笔发者;④合并有心脏病,糖尿病,严重肝或肾病有手术切除禁忌证者;⑤甲亢伴有突眼者;⑥甲状腺内131I转换的有效半衰期不小于3天者。

  (2)放射性131碘治疗不适用于下列情况:①妊娠或哺乳妇女;②年龄小于25岁者(宜首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③有严重或活动性肝,肾疾病患者;④周围血液白细胞数少于3000/mm3者(但如分类中中怀粒细胞在2000/mm3以上或经治疗改善后仍可考虑);⑤重度甲亢患者;⑥结节性肿伴机能亢进,结节扫描显示“冷区”者。

  3、治疗方法和剂量:治疗剂量对疗效和远期并发症有决定性影响,服131碘剂量取决于甲状腺大小,甲状腺最高吸131碘在甲状腺有效半衰期和甲状腺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但后者难以估计,通常以甲状腺重量和对131碘的最高吸收率作为决定剂量的参考,甲状腺重量的估计有三种方法:①触诊法;②X射线检查;③甲状腺显象,以触诊法加甲状腺显像估计生理而互相纠正较为可靠,但尚有一定误差,多数作者主张每克甲状腺组织一次投131碘2.6~3,7MBq(70~100μCi),整个甲状腺吸收的辐射剂量平均为50~70Gy(5000~7000rad),其计算一般根据下列公式,并根据131碘在甲状腺有效半衰期适当调整剂量。

  4、治疗前后注意事项: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剂量绝对不能机械地运用,必须根据病情轻重,以往治疗情况,年龄,131碘在甲状腺的有效半衰期长短,甲状腺有无结节等诸因素全面考虑,服131碘前2~4周宜避免用碘剂及其他含碘食物或药物,131碘治疗前病情严重,心率超过120次/分,血清T3,T4明显升高者,宜先用抗甲状腺药物或心得安等治疗,待症状有所减轻,方可用放射性131碘治疗,关节治疗前服抗甲状腺药物患者要停药多久才能接受131碘治疗,意见不一,我们建议抗甲状腺药物可服到投131碘前2~3天才停药,然后作吸131碘率测定,接着就采用131碘治疗,因131碘治疗疗效出现较慢,如服131碘前曾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患者,为急于控制病情,在服131碘后早期(1~2周)即可再恢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5、疗效和并发症:131碘治疗本症的疗效,多在90%以上,疗效约在服131碘后第3~4周出现,随后症状逐月减轻;甲状腺缩小,体重增加,而于3~4个月绝大多数病人可达正常甲状腺机能水平,少数病人131碘的作用比较缓慢,甚至到治疗6个月症状才有逐渐改善,据统计有2/3病便经一次剂量治愈,约有1/3病例需要第二次治疗,其中又有1/3病例需接受第三次以上疗程,始获痊愈,一般重复疗程至少或仅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则宜观察更长时间再考虑是否重复治疗,此等病例辅以小剂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往往可收到满意效果,131碘治疗的近期反应一般轻微,甲状腺部位略有胀感,由于放射性甲状腺炎,血循环中释放的甲状腺激素量增加,在治疗后第一周可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的轻微加重,故服131碘后第一周应避免扪诊或挤压甲状腺,个别重症病例如治疗前未经抗甲状腺药物准备,较易发生危象,故治后宜严密观察,注意避免精神刺激或感染。

  远期并发症有:

  (1)甲状腺机能减退:这是131碘治疗后较为突出的并发平,据国外一系列的研究,常量组,即每克甲状腺投131碘3.7MBq(100μCi)治疗后第一年甲减发生率约5%~10%,此后每年增加2%~3%至治后10年以上可达30%~70%,近年来国内随访较长期的资料中,甲减的发生率也明显提高,这是因为开展了血清TSH放射免疫测定后,对甲减的诊断灵敏度提高所致,根据我院随访958~1980年间64例,131碘治疗后期甲减发生率2~5年为25%,6~10年为50%,16~20年为83.5%,总的甲减发生率52.08%。

  甲减的可能原因有三种推测:一是131碘治疗剂量过大,破坏甲状腺组织过多,第二种推测可能是电离辐射使细胞核受到了损伤,以致不能分裂再生,时间越长,甲状腺功能越减退,第三种认为由于自身免疫反应所致。

  (2)致癌问题:临床应用本疗法约30余年来,白血病和甲状腺和甲状腺癌变的发生率与该二种病的自然发生率相比,并不增高,有人分析三种疗法的甲状腺癌发生率,131碘治疗组(22714例)为0.1%,外科手术组(11732例)为0.5%,抗甲状腺药物(1238例)为.3%,另有一组报告131碘治疗60000例中有18例白血病发生,这个数字并不比一般居民白血病的自然发生率高,国内131碘治疗甲亢迄今已约有5万余例,仅有2例白血病报告,其发生率也并不高于一般居民的自然发病率,且此二例均在131碘治疗后1年左右发生,发病时间均较短,是否与131碘治疗直接有关,也尚有疑问,由于年轻患者对民离辐射敏感,有人报告婴儿和儿童时期颈部接受过X线治疗者,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高,所以为慎重起见,年龄在25岁以下的青少年患者应选择其他治疗方法为宜。

  (3)遗传效应:甲亢病人经131碘治疗后其生育力不受影响,生育的后代先天性畸形,死胎及早产儿的发生率未见增加,不育症的发生率与正常居民无显著差别,国内外的资料表明,许多131碘治疗过的病人均生育了健康的子女,甚至有些女性患者原来因甲亢存在在内分泌失调而不育者经治疗后反而生育了子女,当然也有人观察到131碘治疗后染色体有变异,但可以逐渐恢复正常,因而131碘治疗后引起染色体变异的生物学意义及临床意义仍有待深入探讨,尽管目前认为从遗传学的观点来看,131碘治疗增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危险性是很小的,但考虑到电离辐射的远期效应,遗传效应也需要长期随访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结论,为了保障下一代及隔代子女的健康,将妊娠期列为131碘治疗的禁忌证是合理的。

  (4)突眼症加重:仅见于小部分病人,大多数患者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好转。

  四、手术治疗:甲状腺次全切除能使90%以上的患者得到痊愈,且术后TRAbs均可下降,机理不明。

  1、术前准备:一般先以抗甲状腺药物控制病毒,心率恢复至80~90次/分以下,T3,T4血浓度降至正常,然后再加服复方碘溶液,以免引起病情复发,开始时每日3次,每次3~5滴,以后于数日内增加至每次10滴,维持2周后,再行手术,此地甲状腺充血水肿明显减轻,质地也变韧,既方便手术,且减少出血,近年来使用普萘洛尔或普萘洛尔联合碘化物作术前准备,效果迅速,2~3天后心率即明显下降,一般于术前用一周,每次40mg,每6~8小时一次,术后尚需巩固一周。

  2、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指证有:①甲状腺显著肿大,压迫邻近器官;②甲状腺较大,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无效或停药后复发者;③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功能亢进者;④胸骨后甲状腺;⑤不能坚持长期服药而盼望迅速控制病情者。

  手术禁忌证有:①第二次甲状腺手术,粘连较多;②高度突眼症,术后有加重的可能;③患者有其他重病或不适宜于手术的情况,如老弱中患者,活动性心,肝,肾病及妊娠等。

  3、手术并发症:①局部出血,须警惕引起窒息,必要时须切开气管;②喉返神经或喉上神经损伤,引起发音嘶哑(约占0.5%);③甲状旁腺损伤或切除,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手足搐搦;④突眼加剧;⑤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其发生率于术后10年约占10%~15%;⑥局部伤口感染。

  五、中医药治疗:本病中医辩证多属阴虚肝郁,肝阳上亢,采用潜阳为治则,可用生地,白芍,天冬,麦冬,夏枯草,鳖甲,龟板,牡蛎,珍珠母等,随证加减作为辅助治疗,腺瘤加泽漆,山慈菇,小金片等,与西药等联合治疗必须注意药物中含碘量不宜过高,以免影响疗效。

  六、弥漫性甲亢症状法的选择和疗效估计:虽然上述三种基本疗法,均能有效地控制本病,但应根据患者年龄,甲状腺肿的大小性质,病情轻重以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很多的女人患上了这种Graves病的毛病,对于女人来讲,这是最致命的打击,很多的女人不孕的原因都是一些疾病的因素,但是却不知道,如果月经量过多的话,也是会导致不孕的出现。



反流性食管炎怎样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怎样治疗呢?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反流性食管炎,本病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经检查后,会发现人体的食道或者胃粘膜有破溃和糜烂现象,是一种很严重的消化道疾病。

反流性食管炎怎样治疗

1睡觉的枕头可以适当抬高一些,这样垫高头颈部就可以有效减少因为卧床而出现的反流情况。

2根据食物消化的时间规律,吃完东西后不要马上躺下来,晚上睡前两小时也不能再吃东西,更不能躺着吃东西。

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不要喝浓茶、咖啡等带有可可因成分的食物,肥胖者要积极瘦身,这些都是能够减轻反流症状的要素。

4为了能够促进消化道的蠕动排空功能,以减少食物在食管停留的时间,可以服用一些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

5反流的胃酸对食管黏膜壁有侵蚀作用,因此要结合使用抑酸剂,常用的有H2受体抑制剂、PPI和抗酸药三种。

6经过口服药物治疗无效者,或者是由反流引起了呼吸道疾病,可以施行抗反流手术,以阻止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中。



反流性食管炎怎么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主要是指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内,这很容易引起食管粘膜出现炎症或者是糜烂的情况,包括食道出现纤维化,这是属于胃食管反流疾病,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食管疾病,主要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内,刺激食管黏膜就很容易会引起这个炎症,反流食管炎应该要怎么治疗呢?

近年来,反流性食管炎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本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

1、出血:

由于食管黏膜损伤,可有慢性少量出血。

2、胃内容物反流:

反胃常伴随烧灼感同时出现,酸性或含胆汁的胃内容物溢入口腔,当躯干前屈或卧床时易出现,睡眠时由于反流液被吸入气管可引起呛咳或吸入性肺炎。

3、烧灼感:

餐后1小时胸骨后、剑突下或上腹部烧灼感或疼痛,可向颈、肩、背扩散,平卧或躯干前屈、弯腰时加重,而站立或坐位时以及服用抗酸药物后可缓解。

4、吞咽困难:

由于食管炎引起继发性食管痉挛,多呈间歇性吞咽困难。如果为持续性吞咽困难常提示食管狭窄。

患者在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体重

超重者宜减肥。因为过度肥胖者腹腔压力增高,可促进胃液反流,特别是平卧位尤甚,故应积极减轻体重以改善反流症状。

2、饮食

注意少量多餐,吃低脂饮食,可减少进食后反流症状发生的频率。相反,高脂肪饮食可促进小肠黏膜释放胆囊收缩素,易导致胃肠内容物反流。

3、卧位

床头垫高15~20cm,对减轻夜间胃液反流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4、忌酒戒烟

由于烟草中含尼古丁,可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使其处于松弛状态,加重反流,吸烟还能减少食管黏膜血流量,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机体抵抗力,使炎症难以恢复。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不仅能刺激胃酸分泌,还能使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原因之一。

5、改变不良睡姿

有人睡眠时喜欢将两上臂上举或枕于头下,这样可引起膈肌抬高,胃内压力随之增加,使胃液逆流而上。

6、生活习惯

尽量减少增加腹内压的活动,如过度弯腰、穿紧身衣裤、扎紧腰带等。

在本病的防治上,要积极消除引起食管下括约肌削弱的因素,再用药物控制症状,做到“标本兼治”。大部分患者经注意饮食调节、减轻体重、垫高床头及加用药物治疗,都有良好的效果。

在本病的防治上的一定要积极地消除引起食管下括约肌销售的一些因素,然后再通过药物来自己的控制症状做到一个标本兼治,大部分的患者要经常的注意自己的饮食和调节,平时的时候垫高床头,然后再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