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宏村(江苏省江阴市周庄镇下辖村)

由网友(呦呦切克闹我说孙子你说到)分享简介:华宏村,地处江苏省江阳市周庄镇,该村的首要财产为甘蔗、火稻、茶叶,首要发卖往县内。简介江苏省江阳市周庄镇华宏村地处江阳市周庄镇东北,经由过程2次劣化调解,现域面积为六.五平方私里,耕高空积四零零零亩,二六个天然村,六六个小组,二二六三户,八零零零多人,外去务工职员七零零零多人,现实栖身人嘴已跨越一五零零零人。齐村现有工业企...

华宏村,地处江苏省江阴市周庄镇,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甘蔗、水稻、茶叶,主要销售往县内。

简介

周庄镇山泉村

江苏省江阴市周庄镇华宏村地处江阴市周庄镇西南,通过二次优化调整,现域面积为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00亩,26个自然村,66个小组,2263户,8000多人,外来务工人员7000多人,实际居住人口已超过15000人。

全村现有工业企业65家,2006年实现工商开票销售68亿元,已初步形成化纤、机械、人造革、建材、冶金、化工、汽车内饰件为主的产业格局。该村建有全国第一、亚洲最大的液压机械研究开发生产基地,年产液压打包机切机8000多台;建有占地8公顷的大型三产市场;建有万吨级的污水处理厂、3.5万伏输变电站,村级集体总资产超过5000多万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华宏村加快推进村民集中居住,建成可容纳700户居民的华宏世纪苑住宅小区,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3500元;群众福利得到保障,对老年人发放生活补助,独生子女费、口粮款按时发放,农村住院医疗保险,家庭财产保险、自来水费、有线电视费等由村集体统一支付;人才培养得到重视,学生考入重点中学每人补助1000元,考入重点大学给予高额奖励。

为改善农村环境,推进示范村建设,华宏村投入资金超过3000万元。兴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收集泵站3个和万吨级污水处理厂1个,铺设排污管网长达6公里;制定长效管理制度,组建保洁队伍,常年负责村容整治、河道清理、绿化保养,使全村环境常年保持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优化投资创业环境,建造气势宏伟的华宏大桥,修筑全长三公里的华中大道。

经济建设

全村现有60多家制造企业,主要涉及纺织原料、机械、合金铜制品、PVC/PU制品、纸制品、金属制品、汽车零部件等产业,第三产业有华宏装饰材料市场、华宏商务宾馆、毗山湾酒店、华宏生态园等,年营业额在12亿左右。2006年华宏进入江阴市工业百强企业第一方阵,列12位。2009年华宏村二、三产业销售收入85亿元,实现利润6.55亿元,上交国家税金1.25亿元,利税合计7.8亿元。华宏村先后获得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江苏省康居示范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农村信息化推广应用典型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无锡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无锡市民主法治和社会综合治理先进村、无锡市党风廉政建设优秀村、无锡市活力镇幸福村等荣誉称号。

基础建设

华宏世纪苑是华宏村村民的集中居住区,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十五”社会发展攻关项目,还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办公室“苏南地区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和人居环境改善”的示范项目。

江苏省副省长何权、无锡市政协主席贡培兴、江阴市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等主要领导视察过华宏新农村建设工作,对华宏村抢抓机遇、提速转型坚持走工业强村之路给予了充分肯定。

工业发展

1、工业强村:江苏华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华宏下属的大型集团企业,华宏集团的工业销售收入占全村工业销售收入的80%。华宏集团的龙头企业华宏化纤,借助企业创新平台和开展产学研合作、凝聚创新智慧,经过多次技改扩能后,生产能力从30万吨跃升到50万吨,产量居全国第三位,并且通过节能减排成为全国涤纶短纤单吨生产成本最低的企业,华宏化纤外贸出口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位居第一。

华宏集团的骨干企业华宏科技,年产八大系列100多个品种资源再生利用专用设备8000台套,是全国液压气动类机械行业的排头兵,也是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物资再生利用设备制造基地,各项经济指标和综合指标均居全国首位,产品远销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另外,华宏村依托自身优势,根据发展实际,构建多元化发展模式,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了产业集群,江阴风电法兰公司、江阴澄龙铝业公司、江阴宏嘉不锈钢等一大批企业发展势态迅猛,为华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

2、知识富村。经济发展了,村民富裕了,富脑袋工程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时代光华远程培训学院、科技星火课堂、无锡市职工书屋一个个落户到华宏村,华宏时代光华远程培训学院结合企业员工实际情况,常年开设技能提升和管理知识课程,星火课堂结合种养殖知识为村民解决难题,无锡市职工书屋有各类藏书4000余册。结合实际情况,华宏村还经常性外请专家来村授课,先后聘请成功学专家周舒兴、危机管理专家艾学蛟、营销专家姬涛等教授来村授课,获得了村民的好评。在知识的引领下,华宏集团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由省级上升为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无锡市院士工作站也相继成立,为企业引才引智提供了平台。

3、文化兴村。未来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文化在凝心聚力上有着独特的影响力。《华宏人》是一份属于华宏的自办报纸,每月印刷1200份,在传达工作、交流经验上发挥着作用。在华宏集团,《华宏时讯》是内部季度刊物,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国家政策、行业政策、产业政策方面的信息,为企业科学决策当参谋。为了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村里兴建了灯光健身广场、篮球场、乒乓球、棋类等活动室,尤其针对儿童特点,开辟了儿童篮球场,为爱好健身活动的村民提供场所。华宏篮球队多次代表江阴市、无锡市和江苏省农民篮球队参加省内外的一些重要比赛,获得好成绩。华宏村还组建了农民秧歌表演队,代表华宏村在比赛中展示了风采。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9088.60亩(其中:水田1950亩,旱地7138.6 亩),人均耕地3.8亩,主要种植甘蔗、水稻、茶叶等作物;拥有林地6465.1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303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5亩,主要种植芒果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846亩,其中养殖面积18亩;茶园面积603亩;甘蔗面积4997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688户通自来水,有688户通电,有59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 59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100%和8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4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95户(分别占总数的65%和43%)。

该村到乡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水泥、砂石 路面;村内主干道多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7 公里,距离集贸市场7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58辆,拖拉机128辆,摩托车218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 1950亩,有效灌溉率为48%,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195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68亩。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8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67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281户。全村有14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4 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4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4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4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2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4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2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甘蔗、水稻、茶叶,主要销售往县内。2007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567.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68%。该村特色产业为制作土陶,目前计划大力发展甘蔗、茶叶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组织1个,其中,已登记注册1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人数210人。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688户,共有乡村人口2949人,其中男性1457人,女性1492人。其中农业人口2854人,劳动力1180人。该村以汉族、傣族为主,其中汉族1786人,傣族787人,布朗族226人。到2007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7人,占人口总数的0.2%;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477 人,参合率84%;享受低保269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8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6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个,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5个。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1757平方米,拥有教师23人,在校学生334人,距离沙河中学7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94人,其中小学生334人,中学生160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6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2004年被县评为青年文明村寨等。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4 人,少数民族党员15人,其中男党员45人、女党员9人。2003年被评为先进集体。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忙开、岗东、忙东、青海、那落、那落山、大摆、骂梅树、忙嘎、回堆、邦协、忙勒、新村 垛火、忙开等15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5个,共有团员173人。该村2005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团总支。

新农村建设

2007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总投资2428.33万元。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新农村建设前农民人均纯收入1215元,新农村建设后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81元;人均有基本农田0.7亩;人均有经济林果0.03亩;每户有1院安居房、有688个科技明白人、有8个好的发展项目、有281个以沼气为主的洁净能源;有1个党群致富联合体,有1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15个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有8条进村入社硬板路;村级建有社会事业发展规划8个,有村容村貌整治规划8个,有产业发展规划14个。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国差,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复种指数不高,行不成产业化经营模式,半山区和坝区发展不平衡,贫困面大,发展步伐缓慢。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巩固甘蔗产业,生态化发展茶叶产业,以养殖小区方式推进养殖业发展,培育运输业,最终实现村民收入增加,全村经济发展。到202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4684万元,每年递增1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00元以上,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根据这一总体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严格控制在8%以内,基本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