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镇(海南省琼海市西南山区辖镇)

由网友(姐霸气关你屁事)分享简介:阴江镇,隶属海南省琼海市,地处琼海市东北山区,东取华夏镇邻接,南取万宁市相隔,西取公营东太农场相依,北取龙江镇以及嘉积镇交界,镇国民当局驻地距琼海郊区三二公里。行政区域总面积一零五.九九平方公里。中文名阴江镇车牌代码琼C地舆位置琼海市东北部面积一零五.九九 km²人嘴二七四四七人(二零一八年户籍人嘴)方言平凡话天气类型冷...

阳江镇,隶属海南省琼海市,地处琼海市西南山区,东与中原镇毗邻,南与万宁市相隔,西与国营东太农场相依,北与龙江镇和嘉积镇接壤,镇人民政府驻地距琼海市区32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105.99平方千米。

中文名

阳江镇

车牌代码

琼C

地理位置

琼海市西南部

面积

105.99 km²

人口

27447人(2018年户籍人口)

方言

普通话

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电话区号

0898

外文名

YANG JIANG ZHEN

邮政区码

571441

火车站

琼海站

行政类别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地区

海南省琼海市

特色产业

胡椒

下辖地区

15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阳江墟红色路1号

历史沿革

五一 来琼海阳江体验一场红色之旅吧

清顺治六年(1649年)建成市。民国时期称大江尧乡。

1951年至1953年,设互助组。

1954年至1955年,设阳江初级社。

1956年,称阳江高级社。

1957年,阳江、龙江、文市合并为阳江区。

1958年,之前属乐会县。

1958年,将阳江及东平(现东平农场)合并成立东平公社。

1961年,东平公社分置为阳江公社及文市公社。

1984年,改为阳江区公所及文市区公所。

1986年,设为阳江镇及文市乡。

2002年,文市乡并入阳江镇,称为阳江镇。

全镇历史

阳江镇

红色热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琼崖革命先驱杨善集、王文明在这里点燃了革命火种,揭开了一个火红的年代,锻造了一段火红的岁月。这里曾创下琼崖革命史上的多个第一:琼崖第一块中心革命根据地,琼崖第一届特委、琼崖苏维埃政府在这里成立,琼崖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琼崖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在这里召开;琼崖第一部《土地法》在这里颁布,琼崖第一所红军医院、第一所红军军械厂、第一所琼崖高级列宁学校在此创立,举世闻名的红色娘子军在这里诞生,是琼崖革命先驱王文明烈士的故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海南红色第一镇。

自然资源

2011年末,阳江镇耕地面积2.58万亩,其中水旱田1.98万亩,人均0.99亩,热带作物面积14万亩。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阳江镇

大革命时期,乐会县第四区(简称乐四区)辖大同、共同、冠群、乐群、乐民、乐新、大南、益良、题榜、南勋、乐园、大江尧12个乡。[1]

1961年,阳江公社辖9个大队;文市公社辖6个大队。

1986年,阳江镇辖9个村;文市乡辖6个村。

2002年,阳江镇辖15个村委会。

2011年末,阳江镇辖岭下、题榜、益良、江南、东兴、龙山、上科、阳江、红色、文市、桥园、棉坡、利试考、老区、群联15个村委会,阳江镇共有221个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阳江镇辖15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阳江墟红色路1号。 

阳江镇区划详情
阳江村上科村龙山村文市村
岭下村江南村老区村利试考村
题榜村东兴村桥园村棉坡村
益良村红色村群联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阳江镇辖区总人口2600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近5000人,城镇化率19.23%。另有流动人口129人。总人口中,男性14042人,占54%;女性11961人,占46%;14岁以下4947人,占19.02%;15—64岁18202人,占70%;65岁以上2854人,占10.9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5960人,占99.84%:苗族43人,占总人口的0.16%。2011年,人口出生率14.23‰,人口死亡率4.73‰,人口自然增长率9.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06.37人。 

2017年末,阳江镇常住人口为25800人。

截至2018年末,阳江镇户籍人口为27447人。[2]

经济

综述

阳江镇

2011年,阳江镇财政收入532万元,同比增长3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0万元,比上年增长36%。完成营业税320万元,增值税、企业所得税110万元。人均纯收入6911元,比上年增长20.4%。 

截至2018年末,阳江镇有工业企业2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5个。 

农业

2011年,阳江镇农业总产值达到5.1亿,比上年增长14.2%,农业增加值占全镇生产总值的87.93%。

2011年,阳江镇胡椒种植面积2.1万亩,年产干果1500吨,橡胶38175亩,年产干胶1435吨,槟榔24460亩,年产干果1460吨。以胡椒、橡胶、槟榔作为支柱产业。

2011年,阳江镇有荔枝2980亩、菠萝3400亩、菜椒330亩、番石榴、火龙果等热作水果1077亩。竹木等热带作物经济林5600亩,实现户均拥有热带作物面积20.5亩,人均5.5亩。

2011年,阳江镇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新品种近10个。阳江镇各类产业化组织达到5个。引导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12家,带动农户1343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阳江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1206亩。

2011年,阳江镇猪出栏量2.6万头;牛出栏量1800头;羊出栏量3500只;鸡出栏量115万羽;鸭出栏量6万羽,鹅出栏量2.2万只。

2011年,阳江镇淡水养殖面积1200亩。 

工业

2011年,阳江镇工业总产值0.7亿元,同比增长6%。以槟榔、木材和砖瓦加工厂为主。拥有槟榔加工厂183家,砖瓦加工厂2家和1家木材加工厂等,职工1542人。

商业

2011年末,阳江镇有商铺605家,其中零售企业82家从业人员355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0.43亿元,比上年增长8.1%;阳江镇有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945万元。 

金融

2011年末,阳江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4亿元,比上年增长25%;各项贷款余额1352万元,比上年增长12.8%。

基础产业

阳江镇地处丘陵半山区,93%以上为山林覆盖。全镇耕地面积2.58万亩,其中水旱田1.98万亩。主要经济收入以胡椒、橡胶、槟榔作为支柱产业。其中,胡椒种植面积2.11万亩,年产干果1565吨;橡胶3.77万亩,年产干胶1400吨;槟榔2.25万亩,年产干果1350吨,还有荔枝、菠萝、香椒、火龙果、番石榴等热作经济1.15万亩,竹木等热作经林5600亩,实现户均拥有热作面积20.5亩,人均5.5亩。是全市热作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镇,也是全市胡椒、橡胶、槟榔最大的物流中心。

商贸现状

阳江墟市政面积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5000人,共有12条街巷,2个农贸市场,金融、电讯、税务、广播电台、影院娱乐等设置齐全,高楼鳞次栉比。墟上建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基地竖立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红色娘子军群雕等硬件设施。市场辐射四周万宁、琼中、定安“三市县”,国营东平、东太、南棒、东兴“四农场”,阳江、中原、龙江、会山、石壁“五乡镇”。商贸较为繁荣。自六十年代至今,每月1、15日,这里有来自附近乡镇、农场乃至省内外近6万人在此集贸经商,被誉为琼海市西南最大的“经济商埠”。

发展概况

阳江镇

2010年虽然受春夏连旱和特大洪灾影响,但全镇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5.1亿元,同比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5788元,增长24.4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高。一年间,我镇荣获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一等奖、市党风廉政建设一等奖、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一等奖、市乡村道路建设一等奖、市冬修水利二等奖、市抗洪救灾工作先进单位、市计划生育和人口管理先进单位、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镇,综合考核位居全市前列。[3]

文化

地名由来

宋天圣元年(1023年)后,不断有名人志士过琼,时称琼莞,有广东省阳江县一铁匠至此打铁铸刀,并在那些器具上铸“阳江”两字,故一直以阳江之名沿袭下来。清顺治六年(1649年),渐成集市,称阳江市。

交通

阳江镇有县乡(镇)级公路2条,总长28千米。公路站为阳江车站,日均发送50辆客车,日客运量1000人次,客运量36.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3万吨·千米。 

2011年末,阳江镇道路总长度4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0.5米;道路铺装面积0.04平方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5平方米。

社会

阳江镇

近年来,阳江镇委、镇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特色村镇、培育特色文化。依托三大优势即:“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优势、人文优势”;围绕三大目标即:“热作大镇、商贸重镇、文化强镇”;推进四项建设即:“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和谐建设、党的建设”。努力把阳江镇建设成为产业基础不断夯实,村镇建设日趋完善,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的“西南重镇”和“红色历史文化名镇”。[4]

教育方面

教育整体质量和办学效益步入全市先进行列。全镇现有9所完全小学,3所初级小学,102个教学班,小学生总数1962人。幼儿园15间,人数306人,公办教师12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在校巩固率达99%。初级中学2所,23个班级,学生876人,教职工86人。2010年,王文明中学被省评为省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学校,也是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农村中学。

2011年末,阳江镇有幼儿园(所)15所,在园幼儿673人,专任教师24人,小学10所(完全小学4所),在校生1364人,专任教师13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即王文明中学、文市中学),在校生782人,专任教师82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8%。2011年,阳江镇教育经费达2095.5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961.5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961.5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1961.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84%、39.15%、39.15%、39.15%。

文化事业

阳江镇

2011年末,阳江镇有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9个,各类文化专业户43户。阳江镇15个村委会实现了以"农家书屋”为文化室的"共享工程”,每个书屋藏书2000册以上,上科、阳江、文市村文化室均有藏书10000册,每个村都配置有一名专职管理人员。阳江镇有民间文艺队伍6支。农民自觉组织的健身艺术队伍5支,人数达600余人。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 

1995年4月建成阳江镇广播站,2011年末,阳江镇有线电视用户3945户,入户率57.23%。 [5]

体育事业

2011年末,阳江镇有标准化灯光球场6个,看台设施坐椅100张。4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4%。阳江镇每年举行一次从镇际到市际、省际的“娘子军杯男子篮球赛”,阳江镇有24支体育队伍。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阳江镇有镇级卫生院2个,乡村卫生站20所,卫生技术人员87人。卫生院建有X光室、B超室、化验室和门诊楼,固定资产总值785万元。专业卫生人员87人,其中执业医师15人,执业助理医师10人,注册护士48人。2011年,阳江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6万人次。

2所卫生院,在职人员35人,卫生站19个,卫生技术人员52人。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0.35万60岁以上农村老人受益,16至59岁农村居民参保率达96%,居全市前列。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

社会保障

2011年,阳江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3户,人数86人,支出242424元,比上年增长17.5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92户,人数623人,支出125.313万元,比去年增长34.26%。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80人。社会福利费7.36万元,比去年增长15%;2011年,阳江镇有敬老院2家,床位3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8人。落实医疗救助106人,救助资金37.13万元,临时救济约1023人,救济资金7.7万元。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60岁以上农村老人有3500人受益,16至59岁农村居民参保率达96%。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3512人,参合率98.5%。阳江镇居民人口平均寿命76.3岁。 

邮政电信

阳江镇

2011年,阳江镇有邮政所2处,邮政业务总量22万元。报纸、期刊累计发行500份(册)。电信服务网点10个,移动电话用户1万余人,互联网用户2650户。阳江镇实现移动电话覆盖无盲区,固定电话用户5863户,实现自然村村村通,城镇电话入户率达100%,农村入户率80%以上。 

基础设施

给排水

2011年末,阳江镇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2千米,生产能力2000吨/日,生活用水43.8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16.85吨;排水管道长达千米。[6]

供电

2011年末,阳江镇供电所实现全镇100%电灯照明、加工。阳江镇最大供电负荷约2500千瓦,用电量每月103万千瓦时左右,其中生活用电80万千瓦时电左右,工业及其他用电23万千瓦时左右。 

园林绿化

2011年末,阳江镇有休闲娱乐小广场1个。阳江镇街道两旁均种植树木,绿化面积达26.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4%,人均绿地52.8平方米。

交通:全镇乡村道路四通八达,公路里程86公里,100%公路实现硬化。

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村村通成果巩固,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100%,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99.5%,村村通工程达到100%。建起了6个村级农家书室、报刊阅读室、文体活动室、文体活动广场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等“三室一广场一中心”,宽带网络覆盖全镇80%个行政村。村村通电话,入户数达5138户,有移动电话2585部。(3)供水:全镇农村改水改厕工作进展较快,有21500人使用卫生自来水,占总人数的85%以上,有2567户用上无害化厕所,累计建设沼气池1450户,沼气覆盖率与使用率居全市前列。

供电:实现电灯照明、加工的村达100%。

市场:阳江、文市墟市场建设面积1500平方米,摊位120个,初步形成季节性水果、蔬菜收购批发市场,商贸活动较活跃。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606万元。80%农户建起新房,其中30%农户建起钢筋水泥楼房。

代表人物

历史名人

阳江镇

王文明(1892-1930),字钦甫。海南乐会(今琼海市)阳江镇益良村人。1917年入琼崖中学学习,1919年被选为学生联合会主席,组织领导学生运动。1921年起任琼东双庙高等小学校校长、乐会县教育局局长。1924年到上海大学读书,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1月到广州,参与筹办“琼崖革命同志大同盟”,为负责人之一。10月受中共广东区委的委派,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参加讨伐军阀邓本殷的南征。1926年3月起,先后在海口、嘉积等地举办党员训练班,并积极发展中共党员。同年6月任中共琼崖地委书记,领导建立中共基层组织,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同年11月任琼崖工农革命军党代表、中共琼崖特委书记,领导建立以六连岭为中心的乐(会)万(宁)革命根据地。1928年2月琼崖工农革命军改称为琼崖工农红军,他任红军总司令部党代表。同年夏主持建立琼崖苏维埃政府,并被推选为主席。在琼崖红军经受连续“围剿”、遭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以实际行动抵制中共广东省委确定的“以城市为工作中心”的错误方针,于11月底率领特委机关、琼崖苏维埃政府和仅存的130多名红军战士,转移到安定县母瑞山区,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坚持革命斗争。1929年8月中旬,在安定县内洞山抱病主持召开各县委代表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琼崖特委临时委员会,任特委委员。1930年1月17日于母瑞山区病逝。 参考资料

1.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 国家统计局(引用日期:2021-06-17)

2.阳江镇--乡镇之窗 -- 琼海市人民政府 · 琼海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6-17)

3.琼海市阳江镇 -- 琼海市人民政府 · 琼海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6-17)

4.海南省琼海市阳江镇地名介绍 · 博雅地名网(引用日期:2021-06-17)

5.海南省琼海市阳江镇概况 · 择城网(引用日期:2021-06-17)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