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源塔(财源塔)

由网友(我热情有限你把握时间)分享简介:财路塔又名大观塔,坐落于江源小区渌火边,取文笔峰隔河坚持。江源小区本称江东坊,修有江东学堂,清异治8年(私元一八六九年)东堡人彭之冕捐资对于学堂举行补葺,正在院前修起那座大观塔。塔旁在建筑醴陵3桥通江源取姜湾。中文名财路塔外文名Ulm cathedral所属地域醴陵市月光塘街取财路路交织嘴东五零米制作期间清异治8年(私元...

财源塔又名大观塔,座落于江源小区渌水边,与文笔峰隔河对峙。江源小区原称江东坊,建有江东书院,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东堡人彭之冕捐资对书院进行修缮,在院前建起这座大观塔。塔旁正在修建醴陵三桥通江源与姜湾。

中文名

财源塔

外文名

Ulm cathedral

所属地区

醴陵市月光塘街与财源路交叉口东50米

建造时期

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

主要景观

财源塔

类别

景区

票价

免费

地理位置

醴陵市

发展历史

湖南醴陵财源塔

财源塔,初名大观塔,醴陵著名历史遗迹。财源二字本出《荀子·富国》:“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则财货浑浑如泉源,汸汸如河海。”。财源塔,取财源滚滚的意思而得名。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醴陵东堡人彭之冕捐资修缮江东书院时,在院前建起这座大观塔,后多次修缮,民国时期,改为现名财源塔。1989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环境

在醴陵江源小区渌水边,与醴陵八景之一文笔峰隔河对峙。江源小区原称江东坊,建有江东书院,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东堡人彭之冕捐资对书院进行修缮时建成。塔高约18米,花岗石砌,8面7级,攒尖顶。基边长3.7米,以上逐层递减,各层飞檐舒展。为醴陵境内第二高塔。1989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今,江东书院以不复存在,财源塔依然守候在渌水岸边。

醴陵名胜

起元塔

起元塔位于城南马背岭,为醴陵城区第一高塔。塔高18.6米,砖灰结构,阁楼式,8面11级。底层直径5.3米,往上逐层递减。墙厚1.26米,拱门高1.8米,宽0.9米。塔内通空,每层塔檐叠涩为菱角状上翘。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邑人廖鸿举倡建。马背岭属于玉屏山。玉屏山横亘城南,象一张屏风,渌江旧八景称为“南屏耸翠”。宋乾道年间醴陵籍贡士、朱熹的学生黎贵臣建有“昭文书院”。

醴陵八景

旧醴陵八景是指:状元芳洲、醴泉浸月、金鱼烟雨、剑石含霜、东台集凤、圣池瑞绿、白鹤晴岚、南屏耸翠这八景。不过因为年代久远,时局动荡和人事变迁,现在大都保存不是很好,有的早已不复存在,仍有游玩价值的现在基本上就是状元芳洲中的状元洲和东台集凤所指的东禅寺了。

财源塔

状元芳洲

是现存最完整的醴陵古八景之一。明朝《一统志》载有“洲过县门前,醴陵出状元”的民谣之说。醴籍明朝诗人唐寅有《春日眺状元洲》诗:“笔峰斜峙渌江中,两道文光湛碧空。汀草含烟宫锦绿,岸花光映杏园红。争夸灵杰当年盛,共拟昌期此日逢。古谶久虚终必应,迅雷何日起鱼龙”。今人有《鹧鸪天》词赞道:“姹紫嫣红景色妍,虹桥绿水戏游船。灵龟侧畔开新宇,汀渚长空袅夕烟。歌雅韵,舞翩跹。门球拳剑乐耆年。偕同友眷登高阁,喜看余霞丽满天”。

东台集凤

即东山、云盘山。位于城东醴陵大桥北侧。现址在湘东医院。此山矗立江边,林木茂盛,环境清幽,为闹市中的一片绿园。临江建有东禅寺(现改名为青云禅寺),古朴典雅,分外醒目。古时,这里属城郊野外,山高林密,常有群鸟栖息翔旋。相传宋时有数生构室读书于此,后同登高科。邑人曾建“凤凰台”以作纪念,故称东台集凤。醴籍明朝诗人丁淑作《游东山》诗云:“入径穿云盼玉池,路无通处客多疑。包藏鱼鸟三千界,潇洒乾坤十二时。山好却怜春到早,花稠休怪月来迟。天教老子移家住,管领潇湘一派诗”。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