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之乡(文学之乡)

由网友(时光清浅)分享简介:文教之城是指西吉,基于西吉文教职业日趋成长强大,二零零九年下半年,西吉文联孕育发生创立中国“文教之城”的动意,将此事正在县两会时期,以政和谈案情势提出,县委、当局首要带领很是正视,将创立事情归入齐县事情的沉要议事日程。后经宽泛征求定见以及研究论证。中文名文教之城组织情势协会地域西吉基原先容二零零一年五月二三日,西吉县文联建立并...

文学之乡是指西吉,鉴于西吉文学事业日益发展壮大,2009年下半年,西吉文联产生创建中国“文学之乡”的动意,将此事在县两会期间,以政协议案形式提出,县委、政府主要领导非常重视,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后经广泛征求意见和研究论证。

中文名

文学之乡

组织形式

协会

地区

西吉

基本介绍

观察丨作家们当学生 在湖南上了一堂什么课

2001年5月23日,西吉县文联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马存贤为主席,成立了作家、书法摄影、美术、舞蹈4个协会。2005年10月9日,西吉县文联第二届文代会召开,选举郭宁为主席,特邀银川市文联主席郭文斌为名誉主席。成立了作家、书法摄影、美术、舞蹈、戏曲音乐5个协会。发展至今,西吉文联共成立了作家、书法、摄影、舞蹈、音乐、戏曲、民俗以及美术等8个协会。2005年8月8日,西吉县机构编制委员会给县文联核定事业编制4名,2011年12月新增编制3人,目前共有编制7人。现创办有《葫芦河》文学季刊和“西吉文学艺术网”。季刊《葫芦河》是我县文学界与外界沟通的桥梁,长期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西吉文学发展至今,已经有县级会员(包括作协、书协、摄协、舞协、音协、戏曲协会、民协以及美协)共316人,占全县人口的0.06%,其中作协会员140人,占会员总人数的44.3%,占全县总人口的0.03%,自治区级作协会员3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006%,国家级作协会员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001%,西吉籍作家赴鲁迅文学院学习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001%。目前已成立37个基层文协,其中有19个乡镇文协,14个县直单位文协、4个企业文协,这在全国属首创。这些主要成就,为“文学之乡”的创建奠定了基础,是“文学之乡”的亮点,也是看点。这些,都显示了这一新生事物的独特魅力。外界美誉“文学是这片土地上最好的庄稼”。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彭学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文学之乡’的创建具有里程碑式的划时代意义,它的意义不仅仅是文学层面的,它为全社会做出了文学走群众路线的典范,具有更加深远更加重大的社会意义。西吉文学让我看到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希望和蓬勃的生命力。”高度概括了西吉作为中国第一个“文学之乡”的中国意义。

创建

鉴于西吉文学事业日益发展壮大,2009年下半年,西吉文联产生创建中国“文学之乡”的动意,将此事在县两会期间,以政协议案形式提出,县委、政府主要领导非常重视,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后经广泛征求意见和研究论证,起草了《关于创建“中国文学之乡”的实施意见》,报经县委常委会同意,以西党发【2010】2号文件下发。实施意见规定创建从2010年1月启动,分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检查验收、总结命名四个阶段进行。按照阶段工作要求,相关领导以及文联负责人郭宁同志12次赴银川、4次赴京就创建工作向相关领导做汇报;先后召开大小专家论证会6次;形成的方案草稿8份近20万字;查阅资料近300万字;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西吉籍作家普查,建立健全了140多位西吉籍作家档案,数次邀请全国著名作家到西吉采风和文学艺术讲座等并系列活动。

成绩是有目共睹的,2011年10月10日,中国作家“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赴西吉调研暨“文学之乡”授牌仪式在我县会议中心隆重举行。由此,中国第一个“文学之乡”落地宁夏西吉。

“文学之乡”的 创建,从初步形成实施意见到“文学之乡”的授牌,全县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学之乡”挂牌仪式之后,各地记者闻讯而来,争先报道了关于“文学之乡”的消息。至今,像《香港大公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文艺报》、新华网、中国日报网、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中华网、中国作家网、中国大公网、人民网、京报网、新浪网、凤凰网、黄河网等大报名网都做了报道,《宁夏文艺报》、《宁夏日报》、《银川晚报》、《固原日报》等更是以专题形式数次发表了长篇通讯报道及评论。此后,西吉“文学之乡”荣获2011年感动宁夏集体。

在中共中央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国首个“文学之乡”落地西吉,这是为大会最好的一份献礼。也赢得了全国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期间,中国作协铁凝主席就这一情况向胡锦涛总书记做了详细的汇报,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西吉目前已享有“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西芹之乡”的美誉,如今又多了一份“中国文学之乡”的殊荣。“文学之乡”挂牌并不是结果,而是另一个更高的起点。发展壮大“文学之乡”势在必行,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进:1、举办“西吉文学节”; 2、建造一座“文学之乡”标志工程;3、出版《西吉大文化丛书》;4、提高《葫芦河》创办水平;5、扩容“西吉文学艺术网”; 6、不断推出精品艺术活动。

“文学之乡”不仅是对西吉文学发展的一种肯定,更是对“西海固”文学乃至全宁夏文学发展的肯定。西吉籍作家的贡献和影响,已经让西吉文学成为宁夏地区、西部地区甚至是全国范围内的一张靓丽的名片。我们一定会努力完善“文学之乡”的各项后续工作,积极打造西吉文学精品

授牌仪式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金色的西吉,成就了“文学之乡”的梦想!10月10日,中国作家“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赴西吉调研暨“文学之乡”授牌仪式在西吉县隆重举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尤艳茹、区文联副主席哈若蕙、区宣传部文艺处处长胡斌、区作协秘书长闫宏伟、《朔方》编辑部副主编梦也、固原市委常委、西吉县委书记周金柱、固原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周庆华及县领导马正文、袁秉和、陈宇青、马金平等出席了仪式。中国作家“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赴西吉调研团成员有: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骏马奖”获得者彭学明、《中国武警》主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久辛、解放军空军创作室创作员、“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郭晓晔、银川市文联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郭文斌、中华文学基金会监事夏申江、山东作协副主席、烟台市作协主席矫健、《长城》编辑部主任、“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浩、《民族文学》编辑部主任赵晏彪、天津文学院专业作家武歆、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文学部主任朱晓岭、中国作协会员、青年作家王欢及新华社主任记者廖翊、《文艺报》记者颜慧及中华文学基金会“育才图书室”工程办公室工作人员李爱萍、孙仲秀、鲁绪和等。

10月10日上午九点三十分,中国作家“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赴西吉调研暨“文学之乡”授牌仪式在我县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大会由袁秉和代县长主持。

西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马金平汇报了西吉“文学之乡”的创建过程。马金平同志对我县著名作家、作品及其影响作了简要介绍。坚持不懈,一以贯之。自2009年至今,我县创建“文学之乡”历经四个阶段,从初步形成实施意见到今日“文学之乡”的授牌,全县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治区文联副主席哈若蕙代表宁夏文联、宁夏作协向西吉表示祝贺,并感谢调研团光临宁夏,走近西海固。哈若蕙副主席对西吉文学现象表示高度的认可和赞赏,她说西吉如今是当之无愧的“文学之乡”了,西吉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这一外在的物质贫困终是阻挡不住对文学的内在激情,希望能在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西吉人,写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取得更大的成就。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尤艳茹,受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春光的委托,代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对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对西部边远地区文化建设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全国各地作家诗人对西海固文学的长期鼓励与大力支持表示崇高的敬意!尤艳茹副部长重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宁夏调研时,对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强调要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加快民族地区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尤艳茹副部长对西吉文学的发展及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希望继续努力,抓住重点、找准着力点,打造文学品牌,继续将西吉文学事业的精神发扬光大,相信“文学之乡”的创建挂牌,必将催生出宁夏西吉乃至西部大地上文学之花的灿烂绽放。

中华文学基金会秘书长李小慧在讲话中高兴地说,通过当天早晨在西吉中学的“育才图书室”的捐赠、文学社的参观,到创建办公室里对西吉文学发展成果展的详细查看,到现在为西吉县“文学之乡”的挂牌,就可以感受到西吉具有广大的基层文学基础和活跃的文学创作局面。李小慧秘书长对于社会各界对于西吉文学的执着表示崇高的敬意,对“文学之乡”的西吉人民表示祝贺。她说西吉县、中国作协早在2006年时,就因为文学的缘分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多年来,西吉文学创作的广泛性和取得的骄人的成绩,西吉县的人文环境及文化氛围都深深让人动容。在激昂的氛围中,李小慧秘书长为西吉县授予了“文学之乡”牌匾。

西吉县目前已享有“中国马铃薯之乡” 、“中国西芹之乡”的美誉,如今又多了一份“中国文学之乡”的殊荣。“文学之乡”来之不易,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周金柱对所有为“文学之乡”的创建而默默奉献的各级领导、作家、社会各界人士表示由衷地感谢!周金柱同志在讲话中强调了西吉文学事业发展的持续创新特点与科学发展导向,指出西吉县虽然条件艰苦,精神却是富有的,小县城同样可以搞大文化!西吉籍作家的贡献和影响,已经让西吉文学成为宁夏地区、西部地区甚至是全国范围内的一张靓丽的名片。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广大的文化工作者应坚持这份使命,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入生活、贴近群众、继续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学氛围,做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学事业。

2011年10月10日,西吉,文学的花朵灿烂绽放。西吉,以及西吉文学,从中国的第一个“文学之乡”出发,走向全国,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