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第一中学(1906年创立于张家界的公立高中)

由网友(敷衍°)分享简介:慈利县第1中教,简称“慈利1中”,初修于一九零六年。一九一二年改名“慈利县立中教”,一九二三年改名“慈利县立低级中教”,一九五二年改名“慈利县第1低级中教”,一九六零年九月,改名“湖南省慈利县第1中教”,二零零三年二月,低中部迁进新校区。二零零六年,慈利1及第行百年校庆。中文名慈利县第1中教外文名Cili County...

慈利县第一中学,简称“慈利一中”,始建于1906年。1912年更名“慈利县立中学”,1923年更名“慈利县立初级中学”,1952年更名“慈利县第一初级中学”,1960年9月,更名“湖南省慈利县第一中学”,2003年2月,高中部迁入新校区。2006年,慈利一中举行百年校庆。

中文名

慈利县第一中学

外文名

Cili County No.1 Middle School

创立时间

1906年

所属地区

中国湖南张家界

院系设置

文科,理科 ,体育系,美术系,音乐系

校训

严谨、勤奋、文明、创新

知名校友

陈能宽

类别

全日制普通高中

类型

公立高中

学生人数

2803人

教师人数

现任208名教职工中,专任教师177人

学校介绍

学校历史张家界市慈利县第一中学被省教育厅 点名

慈利县第一中学

慈利一中,建于1906年,前身是“慈利县官立高等小学堂”。

1912年更名“慈利县立中学”,学制四年,附设三年制高等小学;1923年更名“慈利县立初级中学”,学制三年;1952年更名“慈利县第一初级中学”;1958年9月开设高中班;1960年9月,更名“湖南省慈利县第一中学”,高中部迁至城南羊角山水磨峪;1969年9月,全迁水磨峪;2003年2月,高中部迁入新校区。

时任校长

时任慈利一中校长:邢方荣。

校园美观

美丽校园

新校园占地302亩,总建筑面积53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20亩。新校区域划分明确,布局协调,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环境优雅。主体建筑和标志性建筑有较丰富的寓意,文化艺术品味较高。中心广场面积11000平方米,塑像展示一代代青年英姿勃发,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设施先进

学校建设日臻完善,日趋现代化。

办公楼2880平方米,是学校行政办公中心和信息处理中心;三栋教学楼8380平方米,60间教室,26间教师办公室;三栋科技馆8260平方米,有理、化、生实验室15间,仪器室18间,实验准备室10间;劳技教室和仪器室各4间,准备室2间;生物标本室1间;专用器乐演练室、声乐室、美术教室、舞蹈排练厅各1间。

生活服务大楼共两层,可同时供3000余名师生进餐。

六栋学生公寓,总建筑面积14080平方米。每间寝室都带有卫生间和洗漱室,开通了广播和有线电话。

运动区总面积30000余平方米,包括田径运动场、足球场,1400平方米的室内运动场,10个篮球场、10个排球场、5个羽毛球场和2个网球场的多功能综合运动场大部分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并有耗资三千万的综合体艺馆,可容纳全校师生,含一个室内篮球场及一个健身房,该馆常用来举办开学典礼和讲座并经常被慈利县党政机关借作会场,曾举办过2009年慈利县春节晚会和2010年及2011年春晚。

学校建成开通了千兆校园网,与国际互联网联通。有专用的电化教室、电影放映室、语音室、计算机室、电化教学控制室和准备室。校长办公系统实行计算机综合信息管理。学校图书馆藏书8万余册,每年订购的各类报刊杂志近300种。

办学规模

截至2004年,有高中47个班,学生2803人。带办的一鸣实验中学有23个初中班,学生1562人。

从2005年起,高中60个班,学生3000多人。带办的一鸣实验中学有30多个初中班,学生2000多人。

学校管理

实行校长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二层骨干实行竞聘上岗,教师一律实行聘任制。

学校设有校长办公室、政教处、教务处、教科室、后勤处,组织机构和各项制度健全。

学校坚持以德治校、以法治校、以廉治校的原则,在管理上科学规范。

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总体育人理念,办学方针是“德育为首,教学为主,教研引路,发展特长”。

校训是“严谨、勤奋、文明、创新”。

学校党总支下辖高一、高二、高三、学校行政组、离退休人员、一鸣中学六个党支部。党组织充分发挥了核心作用,积极参与了学校行政决策,学校教代会代表46人,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教师风采

教师风采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慈利一中的优良传统。现任208名教职工中,专任教师177人,本科以上学历156人,本科在修21人,中级以上职称131人,特级教师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8人,市级骨干教师6人,党员教师79人,县学会理事长,国家、省级学会会员,市、县学会理事,省、市级研究学会会员等46人,有9人是张家界学科带头人。

先后有25人当选为省、市、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其中有3人兼任了领导职务。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分别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省、市、县级劳模,省级优秀教师,市、县师德标兵、立功人员等称号。共有离退休教师67人。

以人为本

教学楼月圆夜美景

学校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方针,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德育模式:一是德育规范化;二是建立了德育工作网络体系;三是确立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爱国主义教育;四是开辟了一批德育基地。

我们的学生观是:学生是人,学生是未成年人,学生是有能动性的人,学生是有潜力的人,学生是终究要长大的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人生理念。

仅2000年以来,就有8位学生加入了党组织,有211人评为省、市、县级优干和三好学生。先后为贫困地区、灾区、扶贫点校及患重病的校友捐款8万余元,图书5000余册,学习、生活用品数以千计。

学生中涌现出了舍己救人而英勇献身的小英雄郑成齐,有拾巨款而不昧的郭海鸥、陈娟等优秀青年。

和谐发展

校园春光一角

学校办学思想端正,办学行为规范,学生全面发展,毕业会考一次性合格率95%以上,优秀率60%以上,高考上线率99%以上,本一上线率30%以上,本二上线率达到56%以上。

2000年高考,张家界市理科前10名,慈利一中占了9名;宋芳同学夺得省文科状元。

2003年高考,15项综合指标慈利一中在张家界市全居第一。在历次各级各类各科的竞赛中,慈利一中都要夺得张家界赛区大部分等次奖。在2001年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和第八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中,分别夺得3枚金牌和1枚银牌。

2003年,首次以慈利一中的名义参加湖南省体育传统校运动会,共夺得金牌6枚,银牌3枚,破四项省纪录。学校先后为北京体院、广州美院、师大音乐系、美术系等院校和省体工大队输送了不少优秀特长人才。为了给学生提供展现个性的平台,从2003年起,增设了音、体、美等于一体的特长班,并开设了套餐课程。

2009年,该校柴云子同学夺得省理科状元桂冠。2010年,慈利一中一本线以上学生首次突破200人。

教研教改

夏日校园美图

学校推行“教学、教研、教改”一体化,确定了四大科研系列,即:德育优化系列,素质教育系列,课程改革系列,教育效益和质量评价系列。

课程改革工作本着方向性、综合性、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和参与性的基本原则稳步推进。

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初步构建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着眼未来”的课改理念,初步搭建了“两课程五领域”学校课程框架,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正式启动,研究性学习已初见成效,两年来,共立课题300多个,已结题131个。

学校成立了教科室,在业务上指导全校的教研教改工作。教科室创办了教研刊物——《教研通讯》。

教师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受省级、国家级奖励的论文近千篇。教研室主任朱银坪先后发表论文上百篇,其中有20余篇获国家级奖励,50余篇获省级奖励,20余篇获市级奖励。

英才辈出

慈利县第一中学

建校近一个世纪来,从一中走出的学子近三万人。

他们之中,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革命烈士,有彪炳青史的开国元勋;

有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金融家、实业家和各类专家;有舍己救人的小英雄;

有体坛新秀;有无数个或正在攻读的博士、博士后;

有数以千计的国内外拔尖创新人才,他们遍布各条战线,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作出了卓越贡献,创下了光辉业绩。

他们是母校的灵魂,他们是母校的骄傲。像佘惠、温炼之、张一鸣、谭绍福、蹇先为、袁任远、张沈川、聂晶、黎盛斯、袁意奋、于黎光、卓康宁、王维四、于炎湖、杨源淑、朱赛男、朱小黄、易法建、赵健、陈治文、郭延鹏、柴鹏、郭延红、胡兴卫、廖慈亚、郑成齐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春华秋实

校园冬景

学校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部门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先后获得的各项奖励和荣誉称号近百种。

慈利一中是“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园林式单位”、“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体育工作重大贡献单位”、“省重点高中实验室工作先进单位”、张家界市“文明单位”、“德育工作甲等学校”、“体育特殊贡献单位”、“普通高中综合学业水平A类学校第一名”、“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甲等学校”;张家界市理综、文综教学研究中心。

2004年3月26日,省教育厅正式行文,慈利一中已通过省重点中学的评审,并授予“湖南省重点中学”牌。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