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堰村(贵州毕节市海子街镇下辖村)

由网友(攒一口袋星星)分享简介:红堰村位于贵州省毕节市海子街镇东面,距郊区六私里,村域面积六平方私里,耕高空积六二零亩,齐村辖九个村平易近组三二一户一三零零人。耕高空积六二零亩总户数三二一户基原详情红堰村[贵州毕节市海子街镇下辖村]二零零六年列为省级新屯子设置装备摆设试点以去,红堰村安身村情,根据“布局调解奠定础,科技树模弱新村”的成长思绪,科教拟定成长计划,精...

红堰村位于贵州省毕节市海子街镇东面,距市区6公里,村域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0亩,全村辖9个村民组321户1300人。

耕地面积

620亩

总户数

321户

基本概况

这些神秘村庄竟深藏贵州 到 最美村庄 寻找美丽乡愁

红堰村[贵州毕节市海子街镇下辖村]

2006年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以来,红堰村立足村情,按照“结构调整奠基础,科技示范强新村”的发展思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精选产业发展项目,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村庄整治力度,推动乡风文明建设。2007年被省科技厅选定为科技示范基地后,红堰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既有了面的推广、更有了质的提升。桃、李、梨等经果林满山,食用菌、大蒜、甜糯玉米、礼品西瓜等特色农业效益明显,科技强村步伐不断加快。自2006年初被列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后,红堰村按照“规划先行、项目带动、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通过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反复论证,精心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红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内容涵盖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确立了以科技项目为抓手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变全村整体面貌、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差距的建设目标,为全村今后几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发动群众自觉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来,该村以召开村组干部会议、党员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出专栏、贴标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发动群众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经济发展

枇杷

红堰村紧紧抓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条主线,通过合作社带动种的方式,将食用菌种植作为该村的主导产业进 行培育和发展,全村的食用菌种植户由原来2个村民组的2户发展到80户。特别是2007年在新农村建设项目支持下,新建了食用菌种植大棚15个共3000平方米,承包给种植大户张志进行香菇、金针菇等大棚育种和栽培,不仅解决当地20人的劳动就业,而且对指导和提高农民食用菌种植技术起着示范带头作用,15个大棚年创收可达50-60万元。该村还组织全村种植食用菌的农户成立了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促进全村食用菌生产发展走向规模化和专业化的路子发挥积极作用。仅食用菌生产一项,2006年全村农民就增加纯收入105万元,2007年增加纯收入达131万元。红堰村先后建成杨梅、李子、花椒基地150亩,大仙桃基地20亩,艳红桃基地20亩,目前已开始挂果;在邵家湾建起板栗、沙梨、枇杷、石榴、银杏、速生杨等10余个品种年育苗300余万株的苗圃基地1个,建大棚蔬菜基地4000平方米,调整种植业、发展产业项目,改变过去单一的种植模式,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为红堰村走靠科技致富奔小康的路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设施建设

红堰村[贵州毕节市海子街镇下辖村]

为了改善了村民的人居环境。全村九个组水、电、路、讯、广播、电视已通,302户村民饮用上了安全水,建有沼气池195口,配套改厨、改厕、改圈195户,改房30000平方米,硬化通村公路1500米、联组道路1920米、串 户路700米,改造院坝15000平方米,新建山塘2个3000立方米,建垃圾池100口,庭院绿化100户,全村村民居住条件和周边环境得到改善,基本实现了村内道路水泥化、农民住宅砖混化、房前屋后绿化、村里村外净化、整体环境美化、村容村貌亮化的目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通过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建设,红堰村拥有两条3公里长的灌渠设施自西向东横穿全村;有302户村民饮用上了安全水;建有沼气池195口,另外新建的100口精品沼气池正在施工之中;实现改房面积达3万平方米;建成了50平方米文化室、20平方米卫生室、12平方米兽医室和占地150平方米的党员活动室;新修和改造通村公路1500米、通组干道1920米和串户路700米,并全面实现水泥硬化;实现院落水泥硬化面积1500平方米。该村通过实施“六通、五改、五建”为重点的工程项目建设和大力开展“整脏治乱”工作,农村居住条件和周边环境得到改善,基本实现了村组道路硬化、农民住宅砖混化、房前屋后绿化、村内村外净化、整体环境美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