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蓝田翁祠(位于于都县马安乡上宝村排脑组)

由网友(残留的温柔。)分享简介:钟蓝田翁祠位于于都县马安城上宝村排脑组,修于清异治101年(一八七二)。坐西向东,由门楼、配房及2井3厅、双侧竖屋构成,砖木布局,悬山顶,马头墙。面阔三八.八米,入深二七.一米,低八米,占高空积一零五一.四八平方米。依山傍火,风光秀媚。中文名钟蓝田翁祠地舆位置于都县马安城开工时间清异治101年(一八七二)修建面积一零五一....

钟蓝田翁祠位于于都县马安乡上宝村排脑组,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坐西向东,由门楼、厢房及二井三厅、两侧横屋组成,砖木结构,悬山顶,马头墙。面阔38.8米,进深27.1米,高8米,占地面积1051.48平方米。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中文名

钟蓝田翁祠

地理位置

于都县马安乡

动工时间

清同治十一年(1872)

建筑面积

1051.48平方米

著名景点

胜利县委及苏维埃政府临时旧址

地理位置

古庙藏趣

上宝村位于于都县马安乡东北部、319国道旁,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沟渠纵横,水源充足,山川相映,钟灵毓秀。

上宝村在几百年的岁月里,钟氏聚族而居,依靠宗族制度来凝聚族众、维系秩序。村中宗族活动遗址随处可见,特别家族谱牒和遍布村巷的上宝宗祠,更是难得一见的人文景观。2003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上宝村为省首批历史文化名村。

在上宝村的南边有一个小村落,就是排脑。

排脑组,坐西向东,背靠小坡,北邻上宝村,南依小河和高坡岭,东边紧挨古邦组,西接高坡组。

祠堂历史

正门为四柱三间三楼式门楼,水磨砖砌成,3门,皆红石门框,麻石门槛、门枕,顶楼三戟压脊,寓“连升三级”之意。正门额红石匾阳镌楷体“钟蓝田翁祠”,两侧边门额分别阳镌“握瑜”、“怀瑾”,均有“同治十一年”款。梁枋部位分别灰雕双狮、人物及云纹、琴棋书画、福、禄、寿纹,字画皆精美。门厅有正方形、八角形结合的藻井,中心四周饰花卉边,地面铺青砖,天井砖构,檐周边饰罗锅椽,两侧开拱门通横屋。享堂两侧设偏房。堂两侧开门通横屋。殿前悬木匾,鎏金楷书“玉成堂”,边款“皇清同治拾叁年”。横屋土木结构,内墙有少量墨书苏区标语。1932年1月20日红军打下上堡土围后,在此成立了中共胜利县委及县苏维埃政府。该祠纪年明确,工艺精细,用料讲究,而且又是重要革命历史机构旧址,具有较高的革命与历史文物的双重价值。

历史

胜利县委、胜利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钟蓝田翁祠

1931年12月26日,彭德怀、滕代远的红三军七师和九师展开了围攻马安上宝土围的战斗。战斗进行了23天,不可谓不艰难。其艰难在于上宝围坚实如磐,墙高围宽。可惜岁月无情,墙已成断垣,高度已无法想象,但从残基上可以看出其墙宽接近2米,外为砖石包裹,中间夯了厚土,围墙逶迤呈八角形。

上宝土围是赣南当时最大的围屋之一,占地0.75平方公里,分东、南、西、北四门设了四个堡垒,内有数十幢宗祠、巨宅、民居,外有一条从石壁塘涌来的滔滔护围河环绕。红军攻城前,钟楷瑞的靖卫团和周围的土豪富绅躲藏其中,千余名群众也被胁迫进入围中,地主武装的顽强抵抗,百姓群众的无辜被困,令战斗平添了许多难处。红军尝试着从围外隐蔽处挖地洞施用“棺材炮”来攻围,却屡次在经过护城河底时遇上塌方致使河水奔涌而来,被迫放弃“地道战”,转而采用“围而不攻”之计。果然,近万人在土围内坐吃山空,没多久,弹药不够使,水不够饮,粮不够食,盐不够吃,病人却愈来愈多,以致后来每天有数十人死亡。这时,在南昌的于都“旅省同乡会”获知情况后,电请蒋介石派飞机空援,有趣的是,飞机4次空投弹药物品,却大部分落在了围外的红军手里。围内的靖卫团长钟楷瑞于是召集土豪富绅们讨论应对策略,并提出由富绅们提供巨饷作赏金,组成敢死队拼出条生路来,然而,富绅们守财成性,不愿出钱,于是钟楷瑞最终选择了放弃、投降。1932年1月22日晚,红军攻打上宝土围旋即告破,活捉土豪劣绅170余人,俘虏靖卫团400余人,缴获步枪400余支,解救群众5000余人。

赤化上宝的消息传到瑞金后,临时中央政府决定以上宝为中心成立一个县,以领导于都、兴国、赣县边区的斗争,这个县被命名为“胜利县”,1932年1月22日,胜利县在上宝土围旁边的排脑组钟蓝田翁祠成立办公,至今祠堂内仍有红军标语、办公布告榜、住房、沐浴房等红色政权办公留影,见证了红军艰苦战斗的历程及红色苏维埃政权的历史变迁,上宝从此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了光辉的一页。

胜利广场

钟蓝田翁祠

钟蓝田翁祠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