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溪村(湖南郴州桂阳县流峰镇下辖村)

由网友(滥情嫌疑犯)分享简介:板溪村隶属于湖南省郴州市桂阴县流峰镇统领,具备八零零多年汗青。原人子全私第2108代世孙桂德。乐于研究尔族尔村汗青文明及族谱,愿取气味相投之士配合研究。中文名板溪村外文名BanXi人嘴三零零零多人天气类型亚寒带潮湿季风性天气所属地域湖南省桂阴县流峰镇当局驻地板溪村天气前提亚寒带季民风候行政区种别天然村面积六零零零 亩车牌...

板溪村隶属于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流峰镇管辖,具有800多年历史。本人子齐公第二十八代世孙桂德。乐于研究我族我村历史文化及族谱,愿与志同道合之士共同研究。

中文名

板溪村

外文名

BanXi

人口

3000多人

气候类型

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

所属地区

湖南省桂阳县流峰镇

政府驻地

板溪村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行政区类别

自然村

面积

6000 亩

车牌代码

湘L

电话区号

0735

邮政区码

424417

村情介绍

厉害 常德临澧这个镇入选中国千强镇

板溪村隶属于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流峰镇管辖,具有800多年历史。位于流峰镇南部,东与枫溪村相邻,南与璜溪村交界,西与樟木村毗邻,北与关冲村接壤,全村以李姓为主。辖板溪、山边、杨梅岭、乌珠洞4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2017年末,全村700多户3000多人,耕地面积1839亩,其中水田1015亩,旱土824亩,人平0.8亩;林地面积3597亩。

地理环境

板溪村位于北纬N25°54′32.95″ 东经E112°30′41.74″(坐标25.91178,112.522295),地处桂阳县西北面。境内大部分为丘陵,地势西北偏高而东南面偏低,平均海拔高度228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低温等。

经济状况

板溪村以烟叶为传统产品,并盛产水稻、玉米、黄豆、花生等农产品。烤烟种植业作为经济支撑,年种植烤烟800亩左右,年收购量近2400担。板溪村水资源丰富,族人充分利用水资源,修建板溪水库、水渠道到村内、水力剥谷厂,引资300万兴建板溪水电站,装机容量达200千瓦。

在建设中的桂阳县工业园,距离板溪村1公里,未来将对这个800多年古村带来巨大的改变。

历史文化

板溪开派祖子齐公(1156-1240年),号元寿,属陇西郡西平堂李晟公后裔,祖居江西泰和县谷村。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子齐公携三子(旻卿、文卿、受卿)随平南总督、大学士刘元,至楚南平息苗人叛乱,建立伟勋,军旅所经板溪,见板溪地脉淳厚,幽雅可人,于嘉泰元年(1201年)定居板溪。子齐公殁于南宋嘉熙二年(1240年),享年84岁。

板溪开村至今(公元2018年)已817年,元焘生三子,分支派别,人丁兴旺。祖居板溪常住人口3000多人,子齐公后裔有10万之众。族谱记载及口口相传,素有七星半月九仙桥、七十二庄、三塘四溪。

九仙桥:

南宋庆元四年,子齐公携三子定居板溪,在板溪村十里八乡喜行善事,帮助乡亲建石拱之桥共九座,均为桥上有凉亭的花桥。分别为聚仙桥、惠水桥、锁链桥、锁关桥、朝阳桥、平峰桥、永昌桥、永继桥、继龙桥,九桥齐名九仙桥,现今依然为人们使用。

序号

桥名

现今地址

1聚仙桥桂阳县流峰镇板溪村
2惠水桥待考
3锁链桥待考
4锁关桥待考
5朝阳桥待考
展开表格

七十二庄:

七十二庄是指从板溪村繁衍出去的村庄,其数量有七十二个,繁衍人口今达十万之众。七十二庄如下(资料不全或失考,继续考证中):

岭背砊、官厅上、围子闲、祠堂巷、转帮屋、下户、财瑶屋、杨梅岭、乌珠洞、陈家、肖家湾、岸上、鲤水冲、新屋得、铁厂得、庙山下、谢家冲、太岭背、冲坪、大山下、樟树下、杨梅岗、青坪、樟木塘、红花岭、莫家湾、上岩泉、下岩泉、唐家坊、禾苍、山下、付社李家、豪塘、莲塘小街、塘市塘下山、塘市茶园坪、四里罗家岭、梧洞铺、飞仙汪冷李家村、飞仙长隆村、新田石陂、大路上、大路下。

三塘四溪:

三唐四溪的说法出自于清末民初时,其代表陇西郡西平堂忠武王李晟七世孙唐公(祖尧)后裔,在桂、嘉、永一带李姓中具有代表性的大村,在此七大村基础上繁衍出诸多村庄。“三塘”后面带有“塘”字,分别是筱塘、海螺塘、泮塘。“四溪”后面带有“溪”字,分别是板溪、瑶溪、官溪(席溪)、斜溪。板溪村为溪派开派之村。

人物生平

人物官职

板溪村[湖南省桂阳县流峰镇板溪村]

板溪老族谱记载,子齐公为武将,在不同时期官居不同职位,主要有两个官职即昭武将军、承信郎。

昭武将军:查宋朝官制表武散官中有昭武校尉(也称昭武将军),属宋朝时期从五品武散官。昭武校尉职位在宋军中仅次于将军,统领万于人,对比当今相当于军师长一职。

承信郎:查宋朝官制表武散官,属宋朝时期从九品,第52阶,统领3000于人,对比当今相当于旅团级。公元1126年宋朝名将岳飞也曾担任承信郎一职。

后代官职

旻卿,缉捕使,九品武官,是缉拿刑事犯罪者。对比当今相当于县公安局长一职。

文卿,节度使,从二品武官,掌管地方军事、防御外敌出谋划策,官位虽高,但无实权。对比当今相当于地方军区参谋长一职。

受卿,博士公,正八品,掌授法律,制定法律。对比当今相当于法学院博士,高等法院法官。受卿为嘉禾石桥李氏开基祖。

宗族脉流

脉流描述

子齐公为板溪开基祖,其从何处迁来存在有两种说法。板溪村联合嘉禾石桥、永兴大路上及其它外迁村在公元2001年修正本清源谱,列举多处论证证实子齐公由“江西泰和县”迁徙而来,于南宋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定居板溪。为忠武王李晟公第十五世孙李邈之子,得到板溪村与外迁村多数人的认可。

一、忠武王李晟第十五世孙李邈之子。板溪族谱记载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从江西泰和县携三子徙居板溪。

二、忠武王李晟第十八世孙李念二之子。李念二为李千护第十一世孙,随祖父菁六、父念二从蓝山迁徙桂阳板溪。

脉流争论

子齐公后裔论点:

1、南宋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子齐撰文自志(时年76岁):余脉相传,乃忠武王李晟公之后裔也,流寓江右吉安府泰和县二百余年矣承......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戌午,剿苗之楚,见桂山之北有地名板溪,水秀山明,堪为居垣人......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幸酉岁,携籍而来因地而家焉。

2、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南宋平南总督统刘元(剿苗之楚统帅)至楚(今桂阳)为李翁元寿作序(古有邀贤达者作序之风)写道:李翁元寿世居江右吉安府泰和县予里中之齿德封君先生也,亚嗣君节度使公仁昭与其兄缉捕公仁晰,同协恭王事剿贼桂阳见其地脉敦厚,幽雅可人,因偕罗斌携籍而居焉。

3、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兵部侍郎兼督察院都御使毛伯温于来板溪拜谢恩师仁政公(子齐公第十三世孙仁子辈)。受恩师之托,为恩师墨谱作序,序中写道:鼻祖讳子齐号元寿者,江西泰和县人也,因迺缉捕公仁晰、节度公仁昭、博士公仁昨,宦游桂阳卜居于此,今开两大派别万殊亦已数百年。

4、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板溪七十二庄之小街上港与檀鄢联谱,邀请祖居板溪李元白(桂阳县知县)作序写道:吉水志,西平七世孙祖尧,徙袁州宜春县,徙居吉水谷春,又徙泰和县鹅颈丘,尧四世孙道,徙隆兴大鱼港,道子德金生宗翊、宗孟,翊仕宋为工部尚书,孟仕宋为刑部尚书,孟子中为登科令,中生邈,邈赠昭化将军节度使,邈嗣子齐,号元寿,由吉水泰和县徙居湖广,生子旻、文、受,旻无嗣抚侄。

5、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 甲申年)板溪修《子齐公家谱》中,子齐公二十四世孙元亮、庠生(另有国裕、国禹、国林、国锤、国季)各自写谱序分别提道:鼻祖承信郎讳子齐公,系出吴之泰和。| 鼻祖讳子齐,号元寿公,原籍江西太和县,自宋庆元年间,携长子旻卿、次子文卿、三子受卿,领王命剿平龙泉九寨,覩板溪之胜复命后携家来焉。

6、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板溪七十二庄之罗家岭与茶园坪联谱,子齐公二十四世孙庠生、子齐公十六世孙荣山各自写序提道:鼻祖子齐,号元寿公,生长江西泰和县鹅颈唐,曾为照武将军。 | 始祖元寿公,自宋末元初之间由江右泰和县徙于桂阳板溪。

7、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板溪七十二庄之大路上三修谱,子齐公二十六世孙代芳(国军中校)作序写道:我始祖承信郎,字子齐,原出吴之太和,宦游于楚之桂阳,支派繁衍村落棋布至我三世祖四三郎,字茂昌公。

8、公元2000年,子齐公第二十八世孙华镜,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图书馆中国馆藏书,见民国二十七年刊本《嘉禾县图志》先民表记载嘉禾开基的十大李姓始祖,除千护公、千户公五世孙李明选外,其他八大李姓始祖并非李千护后裔。载子齐公三子受卿来自板溪,石桥七族始祖脉清公由板溪迁来,并未注明千护公后代(凡事千护公后裔的都注明为千护公第*代孙)。

9、板溪、瑶溪相距咫尺,共处几百年,记载子齐公为念二之子,难道不予通告板溪?以至于板溪全然不知。

千护公后裔论点:

1、考瑶溪普载,子齐公为念二之子,由蓝山迁徙板溪。

2、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 甲申年),修《千户公通谱》子齐公家族联谱。

3、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 乙卯年),修《千户公通谱》子齐公家族联谱。

4、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 甲戌年),修《千户公通谱》子齐公家族联谱。

风景名胜

板溪村[湖南省桂阳县流峰镇板溪村]

桂阳地处湖南 的边缘,自古以来,是商贾云集之场所,兵家必争之要地。然而地形复杂,江河纵横,把四通八达的道路剪断,造成民不便利、商难流通、兵不行速。古人渴望在这些大河小溪上架桥,改变交通不便之景况。我族祖先也纷纷参与架桥行列,以解决我村杏溪两旁交通不便之情况。聚仙桥

板溪村始祖李子齐,字元焘,祖居江西泰和县谷村。元焘生三子,分支派别,人丁兴旺,见村旁有杏溪、有仙人对弈奇石,乃于杏溪上建石拱桥。因旁有仙人弈棋石局,古取名聚仙桥。后桥被洪水冲毁,明洪武年间(公元1369-1398)复建桥、亭,不久又毁,明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又重建,明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立碑,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进行维修,至今亭梁上留有“清乾隆六年重修“阴刻,桥亭至今保存完好。聚仙桥从宋代始建至今已有800余年,从明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重修至今也有560余年,是湘南史料记载年代最久远的石拱桥,是湖南最古老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花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

板溪村[湖南省桂阳县流峰镇板溪村]

聚仙桥位于桂阳城西北30公里流峰镇 板溪村,聚仙桥又名集仙桥,为单供石桥,长27米、宽3.9米、高6米,桥东西两头有石阶,东头23级、西头18级。桥上有亭,亭长15米、高3.3米,木柱结构,32根木柱,稳固无楔,亭两边有木防护栏和坐板,上盖青瓦。

聚仙桥建筑精美,石桥为单供,青石垒成,整个桥体,形如长虹供月。亭子木柱结构,32根木柱互相勾连,充分利用力学原理,无楔而稳固,即使从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维修至今也有270多年,至今不倾,足见工艺之精美和中国古代建亭工艺水平。花侨是我国古代野外行人过往歇息的场所,时到今日,已保存不多,湘南唯桂阳板溪聚仙桥依然如故,实属珍贵,研究人文历史和古代桥梁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历史人文价值。

奇石山

奇石山俗称“仙居对弈”又称“仙人下棋”,此处怪石笋立,簇拥环生,有的似丫鬟、有的似龙如削、巧夺天工。其中一石凹进如棋盘,棋子历历在目,两边有人像如仙,左仙凝视沉思,右仙扶袖欲落棋子,仙人象棋对垒活灵活现,十分传神必真。此处翠柏苍郁,杏溪从旁流过。

杏溪

板溪村[湖南省桂阳县流峰镇板溪村]

杏溪属春陵江支流。犀牛井

聚仙桥数十步有犀牛井,长条青石砌成,石阶下井,传云井下有犀牛滚牛,常年不歇,冬暖夏凉。

板溪有聚仙桥、仙人下棋、犀牛井、杏溪四景珠联璧合,明朝学士刘伯温、清朝学者王岂润都到此一游。而今,虽然聚仙桥面目有些苍老,但骨架依旧精神闪耀,那明末清初的建筑风格依然展现当年风韵。这座聚仙桥存世,也引发你我联想当年板溪的辉煌灿烂。祖先们遗留给我们的历史物质文化资产,时至今日依然受用,也为研究我族文化有着深厚的价值。

至强摄影集

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流峰镇板溪村

古村相册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