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台水库(安徽省宿松县的水库)

由网友(對不起丶妳沒有訪問權限)分享简介:垂钓台火库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天王镇渭河南岸主流伐鱼河上,为砌石单曲拱坝,果坝址接近传奇中的姜子牙垂钓台而患上名。总库容二七二万立方米,坝低四八.八米,泄洪质六四六立方米每一秒。中文名垂钓台火库修建用处火库地舆位置宿紧县库容一.零七九亿立方米散火面积一二零平方私里基原简介大坝库区风光垂钓台火库,坐落正在2郎河上游的陈汉山区,是宿...

钓鱼台水库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天王镇渭河南岸支流伐鱼河上,为砌石双曲拱坝,因坝址靠近传说中的姜子牙钓鱼台而得名。总库容272万立方米,坝高48.8米,泄洪量646立方米每秒。

中文名

钓鱼台水库

建筑用途

水库

地理位置

宿松县

库容

1.079亿立方米

集水面积

120平方公里

基本简介

活动 35天精进禅修,一因内观特训班 安徽 报名中

大坝

库区风景

钓鱼台水库,座落在二郎河上游的陈汉山区,是宿松县唯一的大(二)型水库。这里山高水低,河流短促,汇流历时短,年均降雨量1360毫米,迳流深710毫米,年均产水量8875万立米。该库集水面积120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079亿立方米,属大(二)型水库;是灌溉、防洪、发电、航运、养鱼综合性水库。它由渠道与黄大口水库下游渠道连接,构成钓黄灌区,修改的设计灌溉面积16.4万亩,目前实际灌溉12万亩。高涵出口处建有水力发电站,有75千瓦、500千瓦、630千瓦发电机组各1台,并联运行,纳入华东电网。

施工过程 1956年春,县水利规划组确定库址,1958年始拆陈汉沟集镇及苗竹嘴、宛家河、杨码头、官堰头、下官堰、大河岸、齐家畈、曹家河、陈家老屋、官脚下、口上屋、塘岸上、黄泥螃、月山、梅家腰等自然村庄,拆迁房屋6696间,迁移居民1686户、6424人。淹没水田3116亩、旱地230亩。

1958年10月县委成立钓鱼台水库工程指挥部,动员全县(复兴除外)5900民工,日夜抢筑钓鱼台水库大坝。当时采取边施工边设计边修改的方法,次年底大坝合垅,至1960年底,完成41万土石方。建大坝粘土心墙,顶部高程73米,打通了90米长的高隧洞,开挖了临时溢洪道。

1961年~1972年,大坝继续加高培厚,对部分心墙土进行翻工。按设计标准,完成了副坝、护坡、倒滤层、防浪墙等工程,完成土石方34万立米。

1976年进行水库脱险工程,大坝顶长225米,顶宽5.3米,上游坝坡1∶2.5~1∶3,在70米高程以上用块石护坡,下游坝坡1∶2.25~1∶3,70.8米高程下为倒滤体。大坝高100.12米,粘心墙增高到99.8米(心墙底宽30米,顶宽1米),防浪墙增高到101.2米,墙顶宽0.5米。

在建大坝的同时,先后完成了如下配套工程:正常溢洪道 1960年在大坝东挖了一条临时溢洪道,底部高程78.5米,底宽33米,1970年起,按曲线型溢流堰型式进行加高,溢洪道断面为复式。90米高程设有7孔闸门,93米高程处设有4孔,99.5米高程建有人行道,102米高程设有启闭机台,装有7台10吨电动螺杆启闭机。1973年竣工,5月7日溢洪。下游消能方式为差动式挑流鼻坎消能池,消能效果良好。

非常溢洪道 1976年,根据省水库脱险会议精神而决定修建。按500年一遇设计,1000年一遇校核。进口宽44米,出口宽32米,底部高程90米,坝顶92米,在进口15米处的自溃坝坝顶高程96.21米。交通桥1979年设计施工,投资5万元,4月中旬倒塌。次年9月续建,1981年12月竣工。全长60米,宽5米,桥面高程102.7米,拱脚高程97.3米。

副坝 位于正常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之间,1970年挑筑,全长110米。1976年加固,坝顶高程100.2米,顶宽7~12米。

高隧洞 即灌溉涵洞,长90米,1959年9月施工,次年2月通水。后经过多次改建,现为灌溉、发电两用隧洞,内设压力水管,内径1.6米,长80米,进口有一道平面钢闸门,装有两台10吨手摇螺杆启闭机,出口有三通压力管,分别与75千瓦、500千瓦、630千瓦水输机相连,有闸阀控制。低隧洞 在正常溢洪道与高隧洞之间,高程62.3米,长110米,内径1.2米。1970年施工,1972年2月通水,1980年经修建,装有斜卧式20吨电动启闭机。

辅助设施:如渗流观测、位移观测、浸润线绕流观测、水位观测、电站(见电力章)、库区绿化等设施,1960年至1982年先后完工。

据1982年统计,水库从修建到竣工,经历了24年时间,共完成土石方520万方,开石26.33万方,砌石6万方,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0.8万方。使用经费1036万元,国家投资353.78万元,群众自筹682.32万元。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