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杜克大学教授)

由网友(你惊艳了我的青春)分享简介:黄俊(Tony Jun Huang),杜克大教机械工程取质料科教教院William Bevan良好传授。曾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教熟物工程科教取力教系Huck 良好讲席传授。二零零五年获添利福尼亚大教洛杉矶分校(UCLA)机械以及航空航天工程教院专士教位。持久从事声流控,光流控和微/缴体系正在熟物医药诊疗以及医治范畴的使用研究...

黄俊(Tony Jun Huang),杜克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学院William Bevan杰出教授。曾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生物工程科学与力学系Huck 杰出讲席教授。2005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机械和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声流控,光流控以及微/纳系统在生物医药诊断和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

中文名

黄俊

外文名

Tony Jun Huang

性别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授

学历

研究生

人物经历

杜克大学黄俊教授团队提出声电纳米镊子,为操控纳米材料提供抓手

1992---1999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1996年获学士学位;1999年获硕士学位

1999---2005年就读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2005年获机械和航空航天工程博士学位;

2005---2010年担任美国宾州州立大学(PSU)工程科学与力学学院James Henderson助理教授;

2010---2013年担任美国宾州州立大学(PSU)工程科学与力学学院副教授;

2013---2016年担任美国宾州州立大学(PSU)工程科学与力学学院教授;

2015---2016年担任美国宾州州立大学(PSU)生物工程科学与力学系Huck杰出讲席教授;

2016至今担任杜克大学(Duke)机械工程与材料学院教授;

2018年至今入选杜克大学(Duke)机械工程与材料学院William Bevan杰出讲席教授。

主要贡献

黄俊(Tony Jun Huang)发表SCI期刊论文超200篇,美国发明专利20项,被引用次数超过14000余次,谷歌学术中H指数(h-index)达65。其中,多篇论文发表在PNAS, Science, Nature Methods, Nature Communications,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等顶尖期刊上,45篇论文被选为Advanced Materials, Lab on a Chip, Small, Analytical Chemistry, 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期刊的封面。其工作被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报道了十余次。并被权威期刊Nature, Nature Photonics, Nature Materials和新闻媒体如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Yahoo News, Live Science,新浪等广泛报道。基于其优秀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他被推选为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学会(AIMBE),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英国物理学会(IOP),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五个专业学术委员会会士(Fellow)。其获得了诸多的奖项和荣誉,包括201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青年创新奖,2012年国际制造工程学会杰出青年制造工程师奖,2013年美国哮喘基金会(AAF)学者奖,2011,2013,2016年JALA年度最佳十大突破奖,2014年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传感器理事会技术成就奖,2017年美国化学学会(ACS)分析化学青年创新奖,2019年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Van C. Mow奖和2019年IEEE医药与工程学会(EMBS)技术成就奖(Technical Achievement Award)。

获奖记录

2010年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青年创新奖

2012年 国际制造工程学会杰出青年制造工程师奖

2013年 美国哮喘基金会(AAF)学者奖

2011,2013,2016年 JALA年度最佳十大突破奖

2014年 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传感器理事会技术成就奖

2017年美国化学学会(ACS)分析化学青年创新奖

2019年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Van C. Mow奖

2019年IEEE医药与工程学会(EMBS)技术成就奖(Technical Achievement Award)

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学会(AIMBE),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英国物理学会(IOP),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五个专业学术委员会会士

相关报道

2017年9月,美国杜克大学的黄俊(Tony Jun Huang)教授和麻省理工MingDao教授、新加坡南阳理工大学的校长SubraSuresh教授、和匹兹堡大学YoelSadovsky教授利用微流控和声音技术的结合成功从血液中分离出了外泌体,这一研究成国发表在国际期刊PNAS上。外泌体通常包含一些与生理病理相关的小分子。通过对外泌体从血液中分离和研究,可以用来实现生物学分析和疾病诊断。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