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浩川(教育家)

由网友(我亦王者)分享简介:丁浩川,一九零九年出熟,一九六一年归天,教诲野。直隶(今河北)完县人。曾任《临清日报》主编。中文名丁浩川出诞辰期一九零九归天日期一九六一出熟地直隶(今河北)完县人出熟国度中国人物简介丁浩川,一九二三年进保定第2师范黉舍念书,一九二五年插手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一九二八年果到场教熟静止被黉舍解雇。后正在河北冀县、蠡县等地当小...

丁浩川,1909年出生,1961年去世,教育家。直隶(今河北)完县人。曾任《临清日报》主编。

中文名

丁浩川

出生日期

1909

去世日期

1961

出生地

直隶(今河北)完县人

出生国家

中国

人物简介

丁浩川教育文选

丁浩川,1923年入保定第二师范学校读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1928年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后在河北冀县、蠡县等地当小学教师。 1933年因参加“左联”活动被捕入狱。 193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于山西临汾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总队部宣传部部长。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底去延安,历任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宣传部编审科科长、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副厅长、解放日报社通讯采访部部长等职务。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华北大学第二部副主任和教育系主任。建国后,1950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务长、教务长、党总支书记。1956年任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代理校长,兼任中国科学院吉林省分院副院长、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曾先后被选为北京市区人民代表大会、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吉林省政协委员。著有《在前进的道路上》、《一个令人深省的故事》、《教育学》,有《丁浩川教育文集》。

1929年至1932年,丁浩川先后在河北省冀县、蠡县参加农民暴动,失败后转赴北平,参加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因参加“左联”活动被北平国民党当局逮捕。1936年夏,丁浩川加人中国共产党,遂即随同山东省第三民教辅导处到达临清,从事民众教育工作。之后,丁浩川以民教辅导处为阵地,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同年10月,他接管了由前临清县民教馆编辑的《临清日报》,担任主编。为了进一步扩大宣传,他立即着手扩大报纸的副刊篇幅,将《临清日报》由原来的两个版面扩大为“乡村教师”、“妇女”、“老百姓”和“试步”四个版面,增聘了临清一高进步教师李葵元、王毓麟(王瑞征)担任副刊编辑。为了培养新生革命力量,丁浩川经常为临清小学教师训练班讲课,亲自编写教材。1936年底,由其亲自编写的以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政治常识》一书在北平正式出版。其间,他作为北平《教育短波》和《小学生短波》的特邀撰稿人,还经常为两个刊物写稿,并将此两个刊物赠予临清的小学教师和青少年同学。

1936年底,西安事变发生。为了弄清西安事变真相,丁浩川冒着被捕的危险重返北平,不久便从北平带回了美国进步女作家史沫特莱撰写的长篇通信集《中国的战歌》、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论抗日民族统一政策》等书,这些书对于弄清西安事变真相,揭露国民党的谣言和正确认识全国革命形势具有重要作用。

西安事变后,中共鲁西北特委加强了对临清建党工作的领导。在特委负责人刘仲莹、徐运北的亲自指导下,于1937年4月创建了由李葵元任书记的中共临清特别支部。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身为中共党员的丁浩川,一时却无法直接与鲁西北特委及临清特别支部联系,好在两级地方党组织负责人徐运北、李葵元对丁浩川的情况极为了解,不仅把他视为党内人,而且把他当作“智囊”人物。丁浩川也一直对自己严格要求,根据党组织的意图,积极宣传组织群众,团结进步知识分子,为临清地方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不遗余力地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9月24日丁浩川在《临清日报》上全文刊登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于日前发表的庐山讲话。此举使山东省第四专署专员兼临清县县长赵仁泉大为震怒,通过电话向报社兴师问罪。丁浩川以消息来自中央电台广播头条新闻为由,对赵的无理责难予以严正驳斥。10月,由共产党人参与领导培训的国民党第三路军政训处派驻临清四专署政训大队一行近200人到达临清,队部设于鳌头矶。此后,丁浩川和临清特支成员频繁与政训大队中的中共代表接触,共商抗战事宜。11月中旬,赵仁泉随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携眷南逃。11月20日,临清县城第一次失陷。此前丁浩川携妻儿,随同中共临清特支成员转移至城南大辛庄、颜朱楼一带活动。随着临清抗战形势的日趋严峻,经丁浩川与临清特支负责人共同研究决定,除留下颜竹林领导当地武装斗争之外,其他领导成员均转至外地活动或参加八路军正规部队。自此,丁浩川便离开了临清。

丁浩川离开临清后首先到达了西安,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又转赴山西省临汾八路军游击干部培训班受训,结业后留在当地任“民先”(全称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部宣传部长,负责编辑由该总部主办的《战斗青年》;稍后又奔赴延安,历任中共青年工作委员会宣传部编审科科长、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副厅长、延安《解放日报》社通讯采访部部长等职。1943年7月,参加中央党校二部整风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丁浩川重返教育岗位,先后担任华北联合大学(复校初期驻晋察冀边区首府所在地张家口,后又迁至河北省东鹿、正定)教育学院副院长、华北大学第二部副主任和教育系主任,协助校长吴玉章和副校长范文澜、成仿吾培训了大批青年干部。新中国成立后,丁浩川于1950年春调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先后担任中共北京师大总支书记、副教务长、教务长等职,后当选为北京市区人大代表。1955年秋又奉调东北师范大学工作,先后任副校长、代校长,兼任中国科学院吉林分院副院长等职,系长春市人大代表。

丁浩川身体一直不太好,但他总是忘我工作,终因长期过度劳碌,突患心肌梗死,不幸于1961年9月7日病逝,时年53岁。丁浩川一生著作颇丰,目前见著于世的有《丁浩川教育文选》等。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