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湖南农业大学二级学院)

由网友(时光滥好人)分享简介:湖南农业大教疑息科教技能教院建立于二零零二年七月。教院下设计较机科教取技能系、疑息工程系、电子商务系、试验讲授中间、黉舍农业疑息技能中间(所)。现有整日制原科教熟八三九人。中文名湖南农业大教疑息科教技能教院创建时间二零零二年七月机构种别私立机构类型整日制原科机构属性高档黉舍所属地域湖南省少沙市硕士点一个“农业疑息化”博...

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7月。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信息工程系、电子商务系、实验教学中心、学校农业信息技术中心(所)。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839人。

中文名

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创立时间

2002年7月

机构类别

公立

机构类型

全日制本科

机构属性

高等学校

所属地区

湖南省长沙市

硕士点

1个“农业信息化”专业学位硕士点

校训

朴诚 奋勉 求实 创新

院系设置

信息工程系、电子商务系等

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农大路1号

现有教职工

76人

学院概况

湖南农业大学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7月,由原理学院的计算机系组建而成。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信息工程系、电子商务系、公共课教学部、实验教学中心、继续教育办公室、农业信息研究所。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朝气和敬业精神的教工队伍。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专职教师61人,教授6名、副教授 26名、讲师40名,博士13名、硕士32名,博士生导师 2名、硕士生导师18名。现有在校学生全日制本科学生797人。学院拥有工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共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电子商务”、 “电子信息工程”4个本科专业, 1个“农业信息工程”工学硕士学位点,1个“农业信息化”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计算机应用技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朝气和敬业精神的教工队伍。83名教职工中,教授、副教授18人,博士、硕士生导师7人,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含在读)的教师75人。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电子商务”三个本科专业,拥有“农业信息化技术”硕士学位点,“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校级重点建设学科。2004年10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获得第二学士学位授予权。

学术成就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科研成果颇丰。截至2007年,学院承担各类科研课题80余项,其中国家863课题2项、973课题1项,省重点课题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先后获国家级科研成果2项、省部级3项、校级5项。发表科研论文22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27篇,国外刊物19篇,国内核心期刊100余篇,2篇获国际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2篇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实验条件

学院教学条件完备、仪器设备先进。现有专业实验室、公用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共31个,实验室面积近2400平方米,仪器设备近1500台(套),价值1200多万元。学院资料室拥有专业图书近3000册和数十种专业期刊,为学院各专业办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对外合作

学院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和校企联合办学工作,大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人才。与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共建锐捷网络学院,与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联合共建执业资格培训中心,是国家信息产业部和多家公司的授权培训基地。先后开展了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专业方向的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认证以及行业从业资格认证。

专业设置

计算机科学

计算机科学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和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表示、储存、处理、控制等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学院着重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统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软件开发技术,熟悉软件开发工程化方法和工具,具备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开发实践、软件项目工程管理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大型软件企业及IT相关行业、跨国公司、高 新技术产业、金融机构等单位从事软件开发、服务外包、项目管理的工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机构设置

机构设置

师资力量

方 逵,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1963年10月生于湖南平江,198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数学系,1986年获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数学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国防科技大学任教,89年6月晋升讲师,93年 11月破格晋升副教授,99年7月晋升教授。2000年获国防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2002年被湖南省确定为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998年调到长沙大学,99年任长沙大学校长助理兼教务处处长,2001年12月任长沙大学副校长。2001年9月经省委组织部发文到株洲工学院作为院长助理挂职锻炼一年。2001.12-2007.9任长沙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兼任湖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国防科大、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生导师;长沙市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图形学会产品建模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循环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长沙分会副主席;湖南省计算数学与应用软件学会常务理事。

廖桂平,男,汉族,1964年11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加拿大留学回国人员,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农业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农业信息化技术”硕士点领衔人、“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创新团队主要成员,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国家农推指委“农业信息化”协作组专家。

彭佳红,教授,在读博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1985年7月数学专业本科毕业,1986年2月至1987年1月在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师资进修班进修一年,1990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统计与运筹系统计与运筹助教班;以数据挖掘、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及其应用为主要研究方向,在《计算机工程》、《微电子学与计算机》、《计算机工程与科学》、《计算机工程与设计》等核心期刊和省级以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2部;主持科研项目8项,其中湖南省科技厅科学计划项目1项、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 项、校科学研究项目6项,参与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等科学研究课题多项;校级精品课程《软件工程》负责人;一直在高校从事计算机教学与研究工作。

戴小鹏,男,1964年出生。湖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教授,作物信息科学专业方向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智能农业,知识网格,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中应用。198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控制理论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2年至2004年在湖南大学计算机与与通讯学院进修研究生课程,在2004年至2007年在湖南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知识网格在农业中的应用。2006年至2007年在日本国弘前大学作为访问学者,主要研究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持校级以上科研项目五项,参加863项目一项,发表了相关论文四十余篇(EI收录两篇)。主篇教材两部,参编教材五部。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人工智能》,《MATLAB与数值计算》等课程。

唐少先:博士、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与信息服务。1963年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曾就读于北京大学、中南大学,获得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学位、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1994年2月至2006年7月在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智能系统研究工作,参加了三项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工作、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T-S模糊控制系统规则库优化机制研究”研究工作。共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SCI检索2篇,EI检索6篇)、三次获得省部级优秀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曾担任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加密方向学术带头人。1995年至2003年担任中国智能控制与智能机器人学会理事。2006年8月作为学科引进人才进入湖南农业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热衷于启发式教学和智能信息系统的研究。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