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敏(苏州大学教授)

由网友(是你教会我如何承诺。)分享简介:杨新敏,男,一九六四年五月熟,姑苏大教凤凰传媒教院传授,硕士研究熟导师,收集新闻研究所所少。姑苏市新闻流传研究会副秘书少。出书的首要著述有《电望剧叙事研究》、《影望赏识》(取人合著)、《徐志摩传》、《新闻评论教》、《今世播送电望新闻评论》(主编)等,代表性论文有《自由:收集流传的神话》、《收集文教刍议》、《蔡智恒论》、...

杨新敏,男,1964年5月生,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网络新闻研究所所长。苏州市新闻传播研究会副秘书长。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电视剧叙事研究》、《影视欣赏》(与人合著)、《徐志摩传》、《新闻评论学》、《当代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主编)等,代表性论文有《自由:网络传播的神话》、《网络文学刍议》、《蔡智恒论》、《重新认识新闻评论》、《论电视剧的戏剧性》、《影视剧中的方言》、《我们为什么需要主持人》、《电视剧的空间可能》等。

中文名

杨新敏

性别

出生日期

1964-05

籍贯

河南通许人

国籍

中国

政党

中国共产党

研究方向

哀悼 苏州大学教授 姑苏文化名家范伯群先生逝世 终年86岁

新闻评论,网络传播,电视艺术研究,新闻与文化研究

获奖情况

杨新敏[苏州大学教授]

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优秀学术著作奖、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奖、苏州市新闻理论作品 奖等。获建行教学奖。

主要论文

《自由:网络传播的神话》,《现代传播》2001年第6期。获苏州市新闻理论作品奖(2002.6)。

《重新认识新闻评论》,《现代传播》2002年第4期。

《农村网络传播:问题与对策》,《新闻大学》2003年春季号。

《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平民化视角》,《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年第4期。(第二作者)

《用事实说话还是用事实说话》,《现代传播》2003年第4期。

《电视新闻评论的几种模式》,《电视研究》2003年第11期。

《把关标准与媒体倾向》,《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2期。(第二作者)

《主体性的黄昏》,《长江学术》2003年第2期。(第二作者)

《徽州牌坊兴盛的根源及文化传播意义》,《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G0全文转载。

《聊新闻:新闻话题的交流和消费》,《电视研究》2004年第7期。

《遮蔽或敞开:——叙事模式与纪录片创作的可能性》,《中国电视》2004年第7期。

《2003年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之实证研究》,《新闻大学》2004年夏季号。(第二作者)

《95世妇会后女性与传媒研究述评》,《现代传播》2004年第3期。(与荀洁合作)。

《2004年新闻发言人制度关键词》,《新闻记者》2005年第3期。

《网络新闻版面处理的视觉中心》,《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4期。

《叙事策略与话语精神》,《中国电视》,1997年第1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电影电视艺术研究》1998年第1期全文转载。

《电视剧走入纪实的误区》,《苏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电影电视艺术研究》1998年第2期全文转载。

《电视剧艺术的当代性、民族性》,《中国电视》1998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电影电视艺术研究1999年第1期转载。获苏州市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电视剧的声音》,《电视剧》1998年第5期。

《影视剧中的方言》,《中国电视》1999年第2期。

《论电视剧的戏剧性》,《中国电视》2000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电影电视艺术研究》2000年第5期全文转载。《现代传播》2000年第4期谢筠文《电视剧名著改编的审美特点与适度原则》引用了此文。

《我们为什么需要主持人》,《电视研究》2000年第6期。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咱爸咱妈〉的艺术启示》,《中国电视》1996年第8期;收入陈汉元主编《优秀现实题材电视剧评论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

《寻找真实的美质——评短篇电视剧〈蓝色旅途〉》,《中国电视》,1996年第12期;

《拜金潮中的人生醒悟——评电视连续剧〈与百万富翁同行〉》,《中国电视》,1997年第2期;

《生活的诗性叙述——评短篇电视剧〈小村风景〉》,《电影评介》1997年第2期;

《电视剧的空间可能》,《电影艺术》2000年第6期。

《被出售了的真情》,《电视剧》2001年第3期。《财富时代》杂志撰文《绝对隐私的残酷进化》(奚凤群)多处介绍本文观点并大量采用本文文本。

《电视剧叙事的时间规约(上)》,《电视艺术》2001年第1期。

《电视剧叙事的时间规约(下)》,《电视艺术》2001年第2期。

《模仿无罪》,《文艺报》2001年9月27日。

《2002年央视春节晚会点评》,《中国电视》2002年第5期。

《中国电视剧如何走出国门》,《中国电视》2003年第1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影视艺术全文转载。

《历史题材与艺术创作》,《中国电视》2005年第7期。

《主持人低俗与媚俗批判》,《中国电视》2005年第10期。

《对〈鬼子来了〉的一种理解》,收入吴迪编《是非姜文》,香港亚洲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7月出版。

《〈夜宴〉:文化隐喻的拼贴与改写》,《浙江师大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1期。

《网络文学刍议》,《文学评论》2000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12期全文转载。

《接受美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第1期;

《跨越古今文学的桥梁工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第2期;

《新方法的内化与本土批评的重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第3期;

《尘埃落定后的重新审视》,《江海学刊》2000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12期全文转载。

《论赵树理小说的戏剧性》,《山西师大学报》199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10期转载;

《论刘世吾等形象的生成机制》,《青海师专学报》199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8期转载;

《接受美学视野中的赵树理》,《苏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苏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生命的图腾——昌耀诗歌的价值》,香港《诗双月刊》1998年10月号;

《咀嚼生命》,香港《大公报》1995年12月19日;

《走进作家心灵》,《作家报》1997年6月19日。

《林中英:眼色朦胧》,《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9年第3期。

《徐志摩、张幼仪、林徽因的爱情纠葛》,《人物》1998年第12期,1999年第1期、2期共3期;深圳青年报1999年1月21日至2月12日连载17期;《读者》以《徐志摩与林徽因的爱情纠葛》为题部分转载(注:上署笔名辛民);《南方都市报》也部分转载。

《让死了的死去吧》,《中华读书报》2001年7月11日第19版。

《网络传奇:蔡智恒小说论》,《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年第4期。

《那一种尖锐的痛》(《杨新敏的发言稿》),《大风筝》2001年第2卷。

《创造愉悦氛围,实现愉悦创造——论教学中的智力激活》,《国文天地》第十八卷第2期。

《网络文学与民间文学》,《苏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收入李扬编《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一书。

《怒向荆棘觅小诗》,《平民诗人王学忠》,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第41-45页。(第二作者)。

《网络文学:与谁交流?交流什么?怎么交流?》,《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3期摘要介绍)。

《山水田园入世精神——评孙瑞的诗》,收入臧克家诗歌研究会陈柏林主编《故土》,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第174-182页。

《本性比任何神明都高贵》,《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新诗诗艺贵在求诗意——臧克家由新诗走向旧体诗和散文的启示》,收入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战士学者诗人》论文集中。

《安妮宝贝:在寂静中感觉心灵的喧嚣》,《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幽雅的摆渡者:一场与收视率抗争的电视仪式》,《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11期(合作)。

专著介绍

《新闻评论学》,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10;(独立创作).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2002年6月第一版引用该著三处,给以较高评价。殷俊编《媒介新闻评论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第8页、335页,赵振宇著《现代新闻评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第45页引用。

《新闻评论学》(修订版),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独立创作)

《徐志摩传》,团结出版社1999年8月版;(独立创作)

《影视欣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版;(合作)

《影视欣赏》(修订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版(合作)

《电视剧叙事研究》,20万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台湾玄奘大学在视觉传播课程中使用了此教材。获苏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三届“学会奖”优秀学术著作奖。《广告大观》2005年第1期文《娱乐是态度,娱乐有深度》引用部分内容。

《当代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学》,25万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3月版。(主编)。

《徐志摩传》,台湾地区出版社2002年8月版。

《新闻评论学》,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当代新闻评论学》,上海三联出版社2007年4月版。

科研项目

承担省教育厅项目《网络新闻评论研究》,参与中国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电视剧艺术学》,江苏省教委基金项目《苏南大众传播与经济发展》,江苏省教育厅项目《纪录片影像与语言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形势下的舆论引导新格局研究》。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