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洋村(浙江宁波宁海县下辖村)

由网友(风景)分享简介:山洋反动按照地留念园就座落正在村后的1个山顶上,违靠青山,面向村子。地舆位置村后的1个山顶上特色好像置身于这股反动的大水之中山洋村简介走入留念园铺厅,1幅幅贵重的汗青照片,无声地诉说着半个多世纪之前发熟正在那个清幽的小山村里的感人小说。看着1件件久经韶光侵蚀的汗青文物,忍不住让人的思路也跟着先烈们的萍踪,归到了阿谁如水如荼...

山洋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就坐落在村后的一个山顶上,背靠青山,面向村庄。

地理位置

村后的一个山顶上

特点

仿佛置身于那股革命的洪流之中

山洋村简介

宁波排名前十的长寿村

走进纪念园展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无声地诉说着半个多世纪以前发生在这个幽静的小山村里的动人故事。看着一件件久经时光侵蚀的历史文物,不由得让人的思绪也随着先烈们的足迹,回到了那个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仿佛置身于那股革命的洪流之中。

山洋村发展

1948年8月,浙东临委书记顾德欢亲率主力“机动”部队南下,与台属“铁流”部队在梁皇山平溪会师,后移驻山洋,两部合编为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四支队,为浙东主力之一。中共浙东临时委员会于8月22日召开第一次蓝田庵会议,宣布成立宁(海)天(台)新(昌)工作委员会,建立宁海的武装部队“洪流”,明确要将宁海西南区创建为台属基本区与根据地。此后,“洪流”大队长杨民奎带领队伍在白溪山洋一带打游击,播下革命种子,发展党的组织,建立起了革命根据地。

“白溪山洋许多贫苦农民出身的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为革命出生入死,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为建立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较大贡献。”回忆解放战争时期,当年仅20岁就当上宁海城区地下党支部书记的王艾村这样告诉记者。1948年秋,浙东临委在山洋建立了浙东四支队总后勤机构和联络通讯总站,派参谋长张任伟常驻山洋,负责组织协调工作。10月初,为解决浙东纵队及台属各县部队军衣被服供应,浙东临委参谋长张任伟派王惠英(白溪人)负责筹建浙东第二被服厂,宁海县地下党从前童、桑洲等地动员召集了多名裁缝师傅到山洋东湾厂组织生产。“山高水远处处家,冰天雪地伴灯花。裁衣缝被欢声起,明月抖得见红霞。”从这首小诗中,可见当年被服厂的职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夜以继日工作的情景。而当年山洋被服厂使用的缝纫机,至今仍陈列在山洋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的展厅里。这些贫苦农民出身的党员,为游击队送情报、抬物资、运武器、护伤员、打土匪,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宁海地下党和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县工委在以山洋为中心的大块山区及岔路、前童一带还建立了武工队、修械所、物资供应与联络站、后方医院等,不断打击敌人,壮大革命队伍,从而将山洋创建成为较具规模的浙东游击根据地之一。

山洋革命根据地纪念园

宁海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山洋则是宁海西南一块红色的土地。为弘扬革命传统,宁海县委在2003年决定建造山洋革命根据地纪念园。此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全县机关(党员)干部、共青团员、学生、爱国人士等纷纷捐款,加上政府财政拨款、各部门资助,172万元建设资金很快得到了落实。如今的山洋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已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宁海红色旅游的首选目的地。当人们站在占地5亩、内有500平方米展厅的山洋革命根据地纪念园里,仿佛依稀还能看到“铁流”部队猎猎的战旗,还能听到解放宁海轰轰的炮声和滚滚的硝烟。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