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尾双线鳚(黑尾双线鳚)

由网友(珍惜眼前人)分享简介:白首单线鳚为3鳍鳚科3鳍鳚属的鱼类,现处于濒危状况。濒危状况没有正在IUCN濒危名双中形态特性体形小,圆柱状。上颌向后延长至瞳孔前缘下方;雄鱼吻部善于雌鱼;齿小,上下颌具椎形齿;锄骨及腭骨前端具齿群。眼眶上缘触角短,呈叶状。鼻瓣膜为叶状。后颞骨枝稍蜿蜒,呈”I”形。颐部觉得孔三⑷一三⑷。头部、胸部及胸鳍基部无鳞。体栉鳞...

黑尾双线鳚为三鳍鳚科三鳍鳚属的鱼类,现处于濒危状态。

濒危状态

雌性黑尾真鲨因为交配被咬重伤,最终被无沟双髻鲨吃掉

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形态特征

体形小,圆柱状。上颌向后延伸至瞳孔前缘下方;雄鱼吻部长于雌鱼;齿小,上下颌具椎形齿;锄骨及腭骨前端具齿群。眼眶上缘触角短,呈叶状。鼻瓣膜为叶状。后颞骨枝稍弯曲,呈”I”形。颐部感觉孔3-413-4。头部、胸部及胸鳍基部无鳞。体栉鳞,尾柄圆鳞。侧线不连续,分为前后二段,前段侧线为孔鳞15-20个,孔鳞侧线从胸鳍基后方即稍下降,末端位于第二背鳍末端下方;后段侧线具2列缺刻鳞15-20个,末端止于尾柄。侧线上鳞列414。D.IIIXI-XIV7-10;AI16-19;P.ii-iii6-7vi-viii(15-17);Ll1816-18;Vert.11-1222-24。背鳍低矮,分成三枚,但长度不超过第二背鳍第一软条;臀鳍起始于第十至第十二侧线孔鳞;胸鳍末端达第六至第九臀鳍软条。雄鱼体红色,体侧带散布深红色条纹,头部下方2/3处至胸部及胸鳍基部黑色,尾柄具1白色细长横纹,尾鳍2/3-3/4部分黑色;雌鱼灰绿色,体侧沿体背、中央及腹侧各具1列红色斑块。(李承运、林沛立2012/11编写)

栖所生态

主要栖息于泻湖珊瑚礁至外礁的礁顶平台,水深不超过5m。以藻类为食。

地理分布

分布于西太平洋区,北从冲绳及台湾,经菲律宾,向东南至万那杜及其他大洋洲其他岛屿,包括:社会群岛、莱恩群岛、萨摩亚及东加。台湾分布于南部海域。渔业利用小型鱼类,仅具学术研究价值。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